朝鲜半岛问题_第1页
朝鲜半岛问题_第2页
朝鲜半岛问题_第3页
朝鲜半岛问题_第4页
朝鲜半岛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朝鲜半岛局势

施旭

旦正措马继忠华青多杰成林公恰一.朝鲜半岛概况二.朝鲜半岛历史三.朝鲜战争四.冷战下的朝鲜五.朝核问题六.国际立场一.朝鲜半岛概况朝鲜半岛是位于东北亚的一个半岛,三面环海。朝鲜半岛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隔着鸭绿江、图们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相接,西部与胶东半岛隔海相望,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环绕。朝鲜半岛是由朝鲜半岛本土和周围包括独岛在内的3300个大小岛屿组成,半岛本土占全境总面积的97%。1945年2月,二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安排,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分别由美苏分区占领:由苏联支持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以及处于美国支持的“大韩民国(南朝鲜)”先后成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联合国军及其支援的大韩民国(南朝鲜)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支持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最终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以朝鲜民族为主体民族但政治体制不同的主权国家。二.朝鲜半岛历史1)历史上,朝鲜曾经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公元688至1894年期间是中国的藩属国。

2)1392年往事高丽改为李氏朝鲜,由朱元璋赐国号朝鲜。

3)1894年甲午战争,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宣布承认朝鲜“独立”。

4)1904-1905,日俄战争,日本彻底控制韩国。

5)1910年8月,日本迫使韩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进行殖民统治。

6)1910年到1945年,朝鲜半岛沦为日本殖民地。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二战结束前夕的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中达成秘密协议,决定苏军推出朝鲜半岛对日作战。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批准受降第一号令,美素具备对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半岛南北部。南北双方在美苏的支持下,分别于1948年在南方成立以李承晚为收的大韩民国政府和在北方以金正日为首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是朝鲜半岛的分裂成为了事实。1948年底苏军办撤出,1949年6月美军撤出。三.朝鲜战争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韩之间的民族内战,后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美国、苏联、中国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进攻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哥伦比亚、泰国、菲律宾、南非、埃塞俄比亚)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并肩作战,经过历次战役最终将战线稳定在38线一带。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名

称朝鲜战争参战方兵力中、朝、苏军队1,066,000—1,642,600

韩军、联合国军队972,214—1,205,605地

点朝鲜半岛时

间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伤亡情况中朝苏伤亡65万,中国阵亡197,653人

韩军、联合国军伤亡57万以上参战方朝鲜、中国、苏联;韩国、联合国军结

果1953年7月战争双方签署停战协议主要指挥官彭德怀、金日成、麦克阿瑟、李奇微、李承晚三八线是位于朝鲜半岛上北纬38度附近的一条军事分界线。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盟国协议以朝鲜半岛上北纬38°线作为苏、美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暂时分界线,北部为苏军受降区,南部为美军受降区。日本投降后,就成为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临时分界线,通称“三八线”四.冷战期间南北关系的发展1971年8月6日,朝鲜内阁首相金日成在平壤市欢迎西哈努克亲王的群众大会上宣布,愿意在任何时候同包括南方的民主共和党在内的所有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接触。1972年5月,韩国中央情报部部长李厚洛访问平壤,与朝鲜劳动党中央组织指导部部长金英柱举行会谈。7月4日,朝韩双方发表《北南联合声明》,确认了祖国统一的三项原则,组成了以金英柱和李厚洛为两主席的北南协调委员会。1990年9月,朝鲜总理延亨默与韩国总理姜英勋在汉城举行第一次总理会谈。这是朝鲜分裂45年后第一次举行北南双方总理的面对面会谈。冷战后南北关系发展1994年6月28日,双方代表在板门店接触,确定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和韩国总统金泳三于当年7月25日至27日在平壤会晤。7月8日,金日成主席逝世。朝韩首脑会晤未能如期举行。2000年4月8日,朝韩签订协议,再次确认双方于1972年签订的《七·四北南联合声明》中阐明的祖国统一三大原则。双方还商定,韩国总统金大中当年6月12日至14日访问平壤。2000年6月13日至15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和韩国总统金大中在平壤举行历史性会晤,双方签署了《北南共同宣言》。两位领导人在宣言中同意进行互访。2005年6月15日,朝鲜、韩国以及海外民间代表团在平壤举行朝韩首脑会晤5周年的纪念活动,宣布将6月15日定为“民族之日”,并呼吁开展广泛的统一爱国运动,消除战争危险。2006年,朝鲜和韩国同时宣布,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和韩国总统卢武铉将于8月28日至30日在平壤举行首脑会晤。后因朝鲜遭受严重洪灾,首脑会晤推迟至10月2日至4日举行。

近年来朝韩关系发展2008年5月:朝鲜当月试射多枚短程导弹,并驱逐开城工业区多名韩方高层人士。李明博政府2008年2月上台后,推行“对朝政策三原则”,将朝鲜弃核和实行改革开放作为韩国向朝鲜提供经济援助和发展南北关系的前提,放弃了前两任总统的“阳光政策”,从而导致朝韩关系不断恶化。2013年2月25日朴槿惠宣誓就职韩国总统。2012年正式宣布参选时强调如果当选将改善朝韩关系,推进朝鲜半岛“信任进程”。2011年,朴槿惠曾发表了题为“面向新的朝鲜半岛”的文章,表明了自己对统一、外交、安保政策构想。五.朝鲜半岛的核问题朝核问题,是指朝鲜开发核应用能力而引起的地区安全和外交等一系列问题,相关方为美国、中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朝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2年5月至1993年2月,朝鲜接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6次不定期核检查。1993年3月12日,朝鲜宣布3个月后退出它于1985年底加入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朝核危机由此爆发。朝美举行了三次正式会谈。1994年10月,朝美两国在日内瓦签署了关于朝核问题的《框架协议》。朝鲜同意冻结现有的核计划,美国将负责在大约10年时间内为朝鲜建造一座2000兆瓦或两座1000兆瓦的轻水反应堆;在轻水反应堆建成前,美国将同其他国家一起向朝鲜提供重油,作为能源补偿2002年10月,美国总统特使凯利访问平壤后,美国宣布朝鲜已承认其推进浓缩铀开发计划,朝核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朝鲜半岛的核问题归根结底是美朝的敌对和对立造成的。朝核问题实际上是冷战对抗的延续。朝核问题的解决策略之一从三方会谈到六方会谈1、三方会谈:中国政府从2003年3月开始进行多方斡旋,促成中国、朝鲜和美国三方于4月在北京就朝核问题举行三方会谈。2、六方会谈:之后,中国又派出特使穿梭于有关国家之间,最终促成朝鲜、美国、中国、韩国、俄罗斯、日本六国同意就政治解决朝核问题举行会谈。六方会谈是指由朝鲜、韩国、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六国共同参与的旨在解决朝鲜核问题的一系列谈判。会谈于2003年8月27日开始,到2008年6月为止,共举行过六轮会谈。2009年4月23日,朝鲜退出六方会谈,称六方会谈已永远结束。六.美国的原则立场先弃核,后补偿武力迫使朝鲜屈服拒绝直接谈判朝鲜的基本立场朝鲜的基本主张是“冻结换补偿”。即解决核问题的先决条件是美国转变对朝敌视政策。只要美国不放弃敌视朝鲜政策,朝鲜也就不能放弃核遏制力。朝鲜认定美国是否定朝鲜社会制度和领导人,提出只有美国承认朝鲜的社会制度才能对话。朝鲜还为美国转变政策设定了三个准绳:与朝缔结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互不侵犯条约;建立外交关系;不阻挠朝与他国进行经济合作。韩国的立场早日恢复朝韩关系、实现民族和解和团结是全体朝鲜民族一致的愿望,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保持威慑力的同时开展“朝鲜半岛信任进程”,如果朝鲜愿意开展对话,韩国随时都会欢迎。中国的基本立场中国不赞成朝鲜退出《核不扩散条约》,中国主张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