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二)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二)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二)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二)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二)(第4-6单元测试题)第四章检测题(RJ)(时间:85分钟满分:80分)一、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1.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从此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2.金星凌日是一种天文奇观,即从地球上看去,有一个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金星凌日现象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来解释。如图为太阳及八大行星示意图。据图分析,你认为在地球上除了可以看到金星凌日外,还能看到水星凌日现象。3.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折射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乙(选填“甲”或“乙”)的位置。4.夏日清晨,阳光明媚,周末小明和妈妈一同来到了湖边散步,岸上拉着母子俩长长的影子,湖中柳影摇曳,小明指着自己的影子对妈妈说这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又指着湖中柳树的倒影说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5.如图甲所示,一座桥桥面距湖面3m,它的“倒影”距桥面6m。如图乙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挂钟,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7:25。6.春日,花红柳绿,看桃花,花呈红色,是因为桃花反射(选填“吸收”或“反射”)了红色光。公园内,鱼翔浅底,看到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选填“实”或“虚”)像。7.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其大小约3×108m/s,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8.如图所示,AB之间的距离为2m。当小球从A向B移动了1m时,若不考虑小球的形状和大小,这时小球和它的像之间的距离为1m;小明向竖直的平面镜走近时看到自己的像变大了,而实际上他的像的大小是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的。二、选择题(共14分,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9.(2021·武汉)如图所示,桥在水中的倒影形成的原理是(B)A.光的色散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直线传播10.(2021·陕西)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C)①②③④A.图①中,手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图②中,潜望镜利用光的折射来观察物体C.图③中,光的色散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D.图④中,吸管“错位”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11.一位摄影爱好者早上在河边照相,观察到岸边的建筑物在水面上形成的影像甲和乙并拍摄了下来,如图所示。过了十多分钟后他又回到原位置观察,那么影像甲和乙的大小变化情况是(C)A.都变B.都不变C.甲变,乙不变D.甲不变,乙变12.(2021·温州)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小明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B)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13.下列关于紫外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CD)A.紫外线呈紫色B.用紫外线可以杀死微生物C.用紫外线可以识别钞票真伪D.紫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14.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光路中,入射光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A.该装置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B.反射角的大小为50°C.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左移动D.当液面升高时,反射角将变大三、作图与计算题(共22分,第15、16小题各7分,第17小题8分)15.根据要求作图。(1)(3分)图中已经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请画出物体AB。题图答图(2)(4分)“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青蛙在枯井和在有水的井中“观天”的范围大小是不同的。如图所示,一只青蛙在井底(井中有水)中央。请用光路图作出井底之蛙“观天”的最大范围。题图答图16.明月当空,小婷在阳台上看到一簇绚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2s后她听到烟花绽放的爆炸声。(声速取340m/s,光速取3×108m/s)(1)请解释:人为什么首先看到烟花绽放,然后才听到烟花绽放的爆炸声?(2)估算烟花绽放处到小婷的距离。解:(1)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2)光速远大于声速,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烟花绽放处到小婷的距离:s=vt=340m/s×2s=680m。17.钻石的折射率基本是一致的,主要是因为钻石是等轴晶系的晶体,在光学性质方面是均质体。因此折射率也是判别钻石真伪的有力参数。物理学上,把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某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之比叫做绝对折射率。可以用折射率公式n=eq\f(c,v)(c表示真空中光速,v表示光在某种介质中速度,n是折射率)求得,且绝对折射率越大,折射能力越强。(1)如表是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某次测得一块石头的折射率为2.4。请你用所给的公式计算和判断这块石头的成分是什么。介质名称真空钻石翡翠石海蓝宝石光速/(m·s-1)3.0×1081.25×1081.8×1081.9×108(2)请你结合表中的数据比较光从空气以相同的角度斜射到海蓝宝石和翡翠石中,哪个折射角要大一些?简述你的理由。解:(1)一块石头的折射率为2.4,由n=eq\f(c,v)可得,光在这块石头中的传播速度:v=eq\f(c,n)=eq\f(3.0×108m/s,2.4)=1.25×108m/s,对照表格可知,这块石头的成分是钻石。(2)海蓝宝石和翡翠石的绝对折射率分别为n海蓝宝石=eq\f(c,v海蓝宝石)=eq\f(3×108m/s,1.9×108m/s)≈1.58,n翡翠石=eq\f(c,v翡翠石)=eq\f(3×108m/s,1.8×108m/s)≈1.67,比较可知翡翠石的绝对折射率较大。根据绝对折射率越大,折射能力越强(折射光线越靠近法线)可知,光从空气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到海蓝宝石和翡翠石中,翡翠石的折射角较小,则海蓝宝石的折射角要大一些。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18.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明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他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泡,可以看到烛焰和灯泡通过小孔所成的像。(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2)小明实验时发现小孔成像的大小会变化,于是他设计实验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物体的高度以及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于是他用同一支蜡烛实验,且保持蜡烛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在多次改变小孔到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时,他测出了像的高度(见下表)。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s/cm2.04.06.08.010.0像的高度h/cm1.02.03.04.05.0①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当蜡烛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半透明纸离小孔越远,所成的像越高。②请你根据有关结论判断:当半透明纸距小孔14cm时,像的高度是7cm。③通过实验,小明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后很高兴。但他又想,像的大小会不会跟蜡烛离小孔的距离有关呢?在设计这个实验时小明应注意控制蜡烛的高度、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不变。④若将点燃的蜡烛向上移动,则半透明纸上的像向下(选填“上”或“下”)方移动;若将蜡烛靠近小孔少许,蜡烛的像将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9.小文同学通过以下的实验过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提出问题】光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关系?【设计与进行实验】(1)如图甲所示,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作光屏)竖立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2)当一束光贴着左侧纸板沿AO方向射到O点时,在右侧纸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在纸板前不同方位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3)让光线从BO的方向射向镜面O点,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具有可逆性。由(2)、(3)能发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4)若将右侧纸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右侧纸板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5)再如图乙所示,若将纸板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则右侧纸板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实验中提到新的问题】(4)、(5)中反射光线存在吗?若存在,射向哪个方向呢?是否还是与入射光线共面呢?【继续实验】在图乙中O点垂直于镜面立一根铅笔OM,仍以(5)中那条入射光线为入射光线,将纸板再竖立起来旋转纸板,使入射光线与OM共面,再移开铅笔,此时在纸板同一平面上呈现出反射光线。【分析与论证】Ⅰ.为了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过入射点作与镜面垂直的一条直线(用虚线表示),我们物理学中把这条线叫做法线。Ⅱ.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都在同一平面内。【评估与交流】探究出上述光的反射规律以后,小文同学在图甲中作出了法线,让光线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线沿OB方向射出。测量出两个角的大小都是40°,于是继续补充光的反射规律,得出结论: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现请你对他这样得出的结论及正确性作出评价:①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应描述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②应多次实验后得出结论,避免结论具有偶然性。20.(2021·云南)如图所示,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和一块厚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图1)(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实验中有同学从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看到像有“重影”,其原因可能是玻璃板的前后表面都发生了光的反射,改善“重影”问题的办法是用薄玻璃板做实验,解决问题后,移动点燃的蜡烛,多次测量并分析得出结论。(2)小明发现上述实验中难于准确测量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且未用大小不同的物体进行多次实验,就得出了像与物大小的关系。于是他换用一些完全相同的木块进行实验。①如图2甲所示,将一组木块置于玻璃板前,改变该组木块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每次像和物的位置。如图2乙所示,根据对应顶点就能准确测出相应的距离,再将白纸沿GH(选填“EF”或“GH”)对折,若像和物的对应顶点都重合,则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具有对称性。图2②如图3所示,用叠加的方法改变物的大小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图3木块的位置保持不变物的大小(玻璃板前木块的个数/个)123像的大小(玻璃板后木块的个数/个)123(3)某小组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时,发现木块的像较暗、不易辨识,联系日常照镜子的经验,解决方法是照亮木块(选填“照亮木块的像”或“照亮木块”)。21.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入射角α0°15°30°45°60°反射角β0°15°30°45°60°折射角γ0°11°22.1°35.4°40.9°(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或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且折射角小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0°。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是(选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理由:探究过程不完整,还应该做其他多种透明介质之间的折射实验。第五章检测题(RJ)(时间:85分钟满分:80分)一、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1.(2021·成都)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类似于凸透镜。青少年如果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缺乏户外活动,就可能患上近视。患近视后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2.清晨,我们常常会看到树枝和树叶上有一些水珠,如图所示。甲图中看到水珠后面远处景物是倒立的,乙图中透过树叶上的水珠观察到树叶清晰的叶脉,则水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通过甲图中的水珠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3.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再将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甲放置在蜡烛和屏之间适当位置,在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实像;在透镜甲位置上换上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不改变蜡烛位置,将光屏靠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适当距离,就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实像。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如图所示。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将光屏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远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矫正。5.眼球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倒立实像(选填“倒立实像”或“正立虚像”),小李同学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成了近视眼,进行矫正时应当戴用凹透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作的眼镜。6.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0.05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变小(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或“先变大再变小”)。7.如图所示为一种光学显微镜,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由凸透镜制成的。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反光镜可以选用凹面镜(选填“平面镜”或“凹面镜”)。8.小明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cm)前18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他可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二、选择题(共14分,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9.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A)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10.小亮在重阳节送给奶奶一个台式放大镜(如图)。放大镜的焦距为25cm。奶奶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B)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cm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cmC.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D.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11.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端在2倍焦距之外,b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那么木棒在光屏上的像是(C)A.a端变细,b端变细B.a端变粗,b端变粗C.a端变细,b端变粗D.a端变粗,b端变细12.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D.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CD)A.图甲:是表示矫正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B.图乙: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有会聚作用C.图丙:用放大镜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是缩小、倒立的D.图丁: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14.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装置,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A.光屏上的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B.此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C.若将蜡烛移动到20cm处,光屏移动到70cm处,会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远视眼镜,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三、作图与计算题(共22分,第15小题6分,第16、17小题各8分)15.完成下列作图。(1)(2021·泰安)请在图中将折射光线补画完整(F是凸透镜的焦点,O是凸透镜的光心,光线SP平行于主光轴)。题图答图(2)请将光路图补充完整。16.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就越强,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Φ=eq\f(1,f),平常我们的眼镜度数就是透镜的焦度乘以100的值。(1)焦距分别为0.25m和0.5m的透镜,其焦度分别为多少?(2)+300度和-400度的眼镜片,它们的焦度是多少?焦距又是多少?解:(1)由题可知,焦度Φ=eq\f(1,f)。则焦距分别为0.25m和0.5m的透镜,其焦度分别为Φ1=eq\f(1,f1)=eq\f(1,0.25m)=4m-1,Φ2=eq\f(1,f2)=eq\f(1,0.5m)=2m-1;(2)由题可知,眼镜的度数=Φ×100,则透镜的焦度Φ=眼镜的度数÷100。则+300度和-400度的眼镜片,它们的焦度分别是Φ3=eq\f(300度,100)=3m-1,Φ4=eq\f(400度,100)=4m-1,而焦度Φ=eq\f(1,f),这两块眼镜片的焦距分别为f3=eq\f(1,Φ3)=eq\f(1,3m-1)≈0.33m,f4=eq\f(1,Φ4)=eq\f(1,4m-1)=0.25m。17.如图甲、乙两平行光垂直射到挡光板上,挡光板上有一个直径为12cm的圆孔,挡光板后18cm处有一堵墙,小圆孔处嵌入一块透镜后,甲图墙上有一个直径为6cm的亮光斑,乙图墙上有一个直径为24cm的亮光斑。求:(1)甲图中嵌入何种透镜,焦距为多少?(2)乙图中嵌入何种透镜,焦距为多少?解:(1)在甲图墙上有一个直径为6cm的亮光斑,说明该透镜具有会聚作用,为凸透镜,有两种情况,如图①所示:6cm∶12cm=(f-18cm)∶f,解得f=36cm;或如图②所示:f∶12cm=(18cm-f)∶6cm,解得f=12cm;(2)乙图墙上有一个直径为24cm的亮光斑,说明该透镜具有发散作用,为凹透镜,如图③所示:f∶12cm=(f+18cm)∶24cm解得f=18cm;直径为24cm的亮光斑,可以经凸透镜会聚后再散开,如图④所示:f∶12cm=(18cm-f)∶24cm,解得f=6cm。答:略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18.透镜是重要的光学元件,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1)焦距标志着透镜对光的折射本领。(2)荣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甲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实验依次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并总结出成像规律。据此判断实验中物距是如何选取的?由远及近地选取u>10cm、5cm<u<10cm和u<5cm三个范围,且每个范围至少收集三组数据。(3)同学们用凸透镜借助太阳光来点燃酒精棉。①放好酒精棉后,移动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直至太阳光经透镜后在酒精棉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②若在同样环境下,放好酒精棉,选用图示中乙(选填“甲”或“乙”)凸透镜更容易点燃酒精棉,理由是乙比甲的面积大,在相同时间内,会聚的光更多,温度升高得快,容易达到燃点被点燃(忽略光从透镜传播到酒精棉过程中的能量损失)。19.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并利用液体透镜探究“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如图所示。(1)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首先在两个透明玻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甲所示,让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偏向(选填“偏离”或“偏向”)主光轴。如果此时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程度会改变(选填“会改变”或“不改变”),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的目的是观察光的路径。(2)在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C。A.放大、倒立的实像B.放大、正立的虚像C.缩小、倒立的实像D.缩小、正立的实像(3)为了探究“影响液体透镜折光能力强弱的因素”,物理兴趣小组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在图甲所示的装置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时,他们是在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液体种类是否有关,在此探究过程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的具体原因是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与凸透镜的凸起程度也有关,要控制单一变量。(4)利用液体透镜还可以探究哪些问题?(写出一个即可)模拟眼睛的晶状体和眼镜。20.(2021·自贡改编)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图甲中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这一原理制成。(3)如图乙,线段AB为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的对应关系,则凸透镜焦距为10cm。(4)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不改变图甲中蜡烛和透镜位置:①若将凸透镜换成焦距相同镜面较小的凸透镜,再次做实验,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变暗(选填“变小”“变暗”或“变不完整”)了。②若将凸透镜换成镜面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则需将光屏向左(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变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1.小明探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与老师一起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晶状体,光屏模拟视网膜,通过对水透镜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的厚薄。蜡烛、光屏和水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1)实验时,首先要使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2)三者摆放位置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水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10cm<f<20cm。(3)用水透镜模拟正常眼睛,将图甲中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40cm处,光屏不动,此时应对水透镜注水(选填“注水”或“抽水”),使其焦距变短(选填“长”或“短”),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4)用水透镜模拟爷爷的老花眼,如图乙所示,若爷爷不戴老花镜时恰好能够看到图中位置上的蜡烛,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安装上适当度数的老花镜的镜片,则爷爷将能看清蜡烛位置右侧(选填“左侧”或“右侧”)的物体。小明因为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变成了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选填“凸”或“凹”)透镜矫正。第六章检测题(RJ)(时间:85分钟满分:80分)一、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1.请在下列数字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选填“g”“kg”或“t”)(1)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g;(2)中学生小超的质量大约是50kg。2.一杯牛奶有250mL,其质量为300g,则牛奶的密度是1.2×103kg/m3;小李喜欢喝加糖的牛奶,加糖溶解后,牛奶的密度会变大(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某医院急诊室的一氧气钢瓶中装有密度为5kg/m3的氧气,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2.5kg/m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水全部变成冰后的体积为500cm3。(ρ冰=0.9×103kg/m3)4.某物理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天平和一个小塑料杯测量酸奶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塑料杯的质量为5g,将塑料杯中装满水,测出塑料杯和水的总质量为77g;再将塑料杯中的水倒尽擦干后装满酸奶,测出塑料杯和酸奶的总质量为95g,则塑料杯中酸奶的质量为90g,酸奶的密度为1.25g/cm3。5.小明同学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把容器的质量测出来,而是多次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并记录在下表中。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得液体的密度是0.8g/cm3,容器的质量是55g。实验次数1234液体体积V/cm315225080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g6772.6951196.一个瓶子能盛1kg水,用这个瓶子能盛13.6kg水银(水银密度ρ水银=13.6×103kg/m3)。某正方体铝块的边长是1m,质量是810kg,铝的密度ρ铝=2.7×103kg/m3,经判断它不是实心的,它的空心部分体积是0.7m3。7.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和生产合金的国家之一,在商朝(距今3000多年前)青铜(铜锡合金)工艺就已非常发达。甲、乙两种金属的V-m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ρ甲<(选填“>”“<”或“=”)ρ乙。若甲、乙两种金属能够组成合金,设制成合金的过程中总体积保持不变,则合金的V-m关系应在图中Ⅱ(选填“Ⅰ”“Ⅱ”或“Ⅲ”)区域。8.国家标准打印纸为每包500张,小丽同学家里新买了一包打印纸,她想练习刻度尺的使用,测出了打印纸的长和宽分别为29cm和21cm,总厚度为5cm,利用物理课上学过的累积法算出一张纸的厚度为0.01cm(外包装厚度忽略不计)。在测量过程中,她发现外包装上标着70g/m2。开始她以为这就是纸的密度,但后来经询问才知道,这是每张打印纸每平方米的质量是70g的意思。利用以上信息你帮小丽算出打印纸的密度为0.7g/cm3。二、选择题(共14分,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9.(2021·北京改编)作为国际通用测量语言的国际单位制,极大地方便了国际交流。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A)A.千克B.克C.米D.千米10.(2021·潍坊改编)积极承担家务劳动是中学生应具有的品德。小明同学从超市购买了一箱质量为5kg的鸡蛋,并进行了下列估测,其中最符合事实的是(A)A.箱内约有80个鸡蛋B.一个鸡蛋的直径约为6dm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kgD.鸡蛋的密度约为2g/cm311.把一块金属浸没在盛满酒精(ρ=0.8g/cm3)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56g酒精,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金属块的质量为56gB.金属块的体积为700cm3C.溢出酒精的体积为56cm3D.溢出水的质量为70g12.如图所示是在“探究甲、乙两种液体质量跟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象(已知不管两种液体如何配制混合溶液,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A.若m甲=m乙,则V甲>V乙B.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大C.若以m甲=m乙配制一种混合液,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eq\f(ρ甲+ρ乙,2)D.若以m甲=2m乙配制一种混合液,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eq\f(3ρ甲ρ乙,2ρ甲+ρ乙)13.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A.水在4℃时密度最大B.橡皮用去一半,质量变小,密度变小C.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质量减半,密度减半D.1kg的棉花比1kg的铁块质量小14.用天平测出一只空玻璃瓶(有盖)的质量为m1,若干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m2,当瓶内装满水时(水的密度为ρ0),用天平测出玻璃瓶和水的总质量为m3;取下玻璃瓶将金属颗粒全部装入瓶中,水溢出后擦干瓶外的水,用天平测出此时玻璃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m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A.玻璃瓶的容积是eq\f(m4-m2,ρ0)B.玻璃瓶的容积是eq\f(m3-m1,ρ0)C.金属颗粒的密度是eq\f(m2,m2+m3-m4)ρ0D.金属颗粒的密度是eq\f(m2,m2+m3-m1-m4)ρ0三、计算题(共22分,第15、16小题各7分,第17小题8分)15.有甲、乙两个溢水杯,甲溢水杯盛满酒精,乙溢水杯盛满某种液体。将一不吸水的质量为250g的小球轻轻放入甲溢水杯中,小球下沉到杯底,溢出酒精的质量是40g;将小球从甲溢水杯中取出擦干,轻轻放入乙溢水杯中,小球也沉底,溢出液体的质量是50g,已知ρ酒精=0.8×103kg/m3,则:(1)小球的体积是多少?(2)小球的密度是多少?(3)液体的密度是多少?解:(1)由题知,小球在甲溢水杯中下沉,则小球的体积就等于排开酒精的体积,小球的体积:V=V排酒精=eq\f(m排酒精,ρ酒精)=eq\f(40g,0.8g/cm3)=50cm3;(2)小球的密度:ρ=eq\f(m,V)=eq\f(250g,50cm3)=5g/cm3;(3)由题意知,小球在乙溢水杯的液体中也沉底,则V排液=V=50cm3,则液体的密度:ρ液=eq\f(m液,V排液)=eq\f(50g,50cm3)=1g/cm3。16.银川市鸣翠湖是国家级湿地公园,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如图A所示是鸣翠湖某区域湿地的实际形状,怎样知道它的面积S呢?测绘人员采用一种“称地图,算面积”的转换测算方法,如图B所示。①将缩小为原来eq\f(1,n)的湿地图形画在一张质量、厚度均匀的硬纸板上;②剪下画在硬纸板上的“地图”,用天平称出它的质量m图;③在相同硬纸板上再剪一个形状规则、面积为S样的样品,称出其质量m样;④根据上述已知量、测得量算出湿地的实际面积S。请用已知量、测得量,推导出湿地实际面积S的表达式(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公式推导)。解:设硬纸板的密度为ρ,厚度为h,则“地图”的密度ρ=eq\f(m图,S图h)①,同理,样品的密度ρ=eq\f(m样,hS样)②,联立①②式可得S图=S样eq\f(m图,m样),湿地的实际面积:S=nS图=nS样eq\f(m图,m样)。17.某冰块中有一小石块,冰和石块的总质量是55g,将它们放在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后沉到水底,且液面上升了h1=5.5cm。当冰全部熔化后,容器里的水面下降了h2=0.5cm,若容器的底面积S=10cm2,ρ冰=0.9×103kg/m3,ρ水=1.0×103kg/m3。求:(1)冰和石块的总体积;(2)冰和石块中冰的体积;(3)石块的质量;(4)石块的密度。解:(1)冰和石块的总体积:V=V排=Sh1=10cm2×5.5cm=55cm3。(2)设整个冰和石块的总体积为V,其中冰的体积为V1,石块的体积为V2;冰和石块的总质量为m,其中冰的质量为m1,石块的质量为m2。由题意得,冰的体积减去熔化成水后的体积,就是水面下降的体积,即V1-eq\f(ρ冰V1,ρ水)=0.5cm×10cm2=5cm3,则V1-eq\f(9,10)V1=5cm3,即:V1=50cm3。(3)m1=ρ冰V1=0.9×103kg/m3×50×10-6m3=45×10-3kg=45g。故m2=m-m1=55g-45g=10g。(4)V2=V-V1=5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