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期末复习_第1页
七年级期末复习_第2页
七年级期末复习_第3页
七年级期末复习_第4页
七年级期末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咏雪》一、重点字词: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2、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相比,)差:大致、差不多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家庭集会)二,重点翻译:1)白雪纷纷何所似?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三、读课文回答问题。1.文中两个以雪为喻的句子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有人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好;因为比喻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要有意蕴。“柳絮”飘飘扬扬的样子,极似雪花飘落的神态,这是形似。它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2.

文中“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答:这些词语营造出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陈太丘与友期》重点字词:(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约定

)(2)太丘舍去(

不再等待就走了

)(3)尊君在不(通“否”

)(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丢下、舍弃

)(

离开)(5)下车引之(拉

(6)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7)去后乃至

才二.译句。(1)待君久不至,已去。

我的父亲等你好久,你都没到,他已经走了。(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走后,朋友才到。

(3)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与别人约好了一起走,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三,问答题1,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阐述的是:答: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3、“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4、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5、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勇敢、明理

(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6、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7,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借元方责客之语,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也赞扬元方的聪敏。第一章原文:子曰:“学

时习之,不

∕说

?有朋∕自远方来,不

∕乐

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

”1,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2,

字词解释:时习:按时复习

说:通“悦”,愉快

朋:志同道合的人不知:不了解

愠:生气,发怒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第二章1,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

字词解释:日:每天

三省:多次反省

谋:谋划,商量办法

忠:忠心,尽心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复习4,

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第三章1,原文: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3字词解释:有:通:“又”

立:独立做事情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逾:越过、超过

矩:规范

4,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第四章1,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2,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3,字词解释:温:温习

故:旧的知识

知新: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成为第五章1,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3,字词解释:而:表转折,却

罔:迷惑

殆:有害第六章

1,原文:子曰:“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2,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3,字词解释:贤:品质高尚

堪:忍受

乐:乐趣

4,课文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学习态度)

第七章1,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3,字词解释:之:学问

者:……的人

好:喜欢、爱好

乐:以……为乐趣4,课文探究: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第八章

1,原文:子曰:“饭

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字词解释:饭:吃饭

名词作动词

疏:粗粮

水:冷水

曲肱:弯着胳膊

乐:乐趣

义:正当手段

于:对于第九章1,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3,字词解释:三:几个

:一定

:在其中

择:选择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从:跟从、学习

第十章1,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3,字词:川河、河流

逝:流逝

斯:这

舍:舍弃4,课文探究: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十一章,1,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3,字词:三军:军队

匹夫:普通人十二章1,原文: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

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3,字词:博:广泛

笃:坚守

:恳切

仁:仁德一、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二、古今异义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2.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

;凭借

今:可能、许可3.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4.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5.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6.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虽有佳肴》知识点一、注音嘉肴(yáo

自强(

qiǎng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二、划分节奏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三、重点翻译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6、故曰:教学相长也。7、《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四、重点字词解释:1、虽有嘉

肴虽:;嘉:肴:用鱼、肉做的菜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长:

其;1、通假字《兑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2、古今异义A、虽有至道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B、不能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C、教然后知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D、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今义:增长3、词类活用A、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B、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4、一词多义学学半

音xiào,教学学半

向别人学习其此之谓乎

表推测。大概,恐怕不知其旨也

它的五、简答题:

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答: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河中石兽》知识点一、重点句翻译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

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

物理。是非木杮(fèi)。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那么说来,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点、不知其中第二点的多了,可以凭据常理主观地推断吗?二、重点字词解释: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山门圮(

)。于河,二石兽并(

)沉焉。阅(

)十岁,僧募金重修,求(

)二石兽于水中,竟(

)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

讲学,教书

)寺中,闻之,笑曰:“尔辈(

)不能究物理(),是(

)非木柿(木片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

)于

沙上,渐沉渐深耳(

语气词,表示“罢了”

)。沿河求之,不亦颠(

通“癫”,疯狂

)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丢失的石兽

),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

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

)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天下之事,但(

)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欤?四、简答题:1、本文的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寻找掉在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任何事物都不能根据主观臆断,实践出真知。2、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

、“顺流下矣”

;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

“辗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分)答案:“湮于沙下,渐沉渐深”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求之于上流”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而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4、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性格特征。寺僧:“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讲学家:“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老河兵: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5、分析讲学家和老河兵“笑”的含义。答:.讲学家的“笑

”是嘲笑顺流而下寻找石兽的做法,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空有理论,是可笑的。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寓

则智(1)子疑邻

宋(2)有富人,天雨墙坏(3)。其子曰:“不筑(4),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fǔ)亦云(5)。暮(6)而果(7)大亡(8)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fǔ)一、解释加横线的字词。(1)智:

(2)宋:

(3)雨:

(4)筑:

(5)父:

亦云:

(6)暮:

(7)果:

(8)亡:

二、翻译句子。1、不筑,必将有盗。

如果不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2、暮而果大亡其财。

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寓意:它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说不定害了自己。从邻居家的老人这方面,告诉我们给别人提意见,要尽量用能让别人欣然接受的方式。同样的事但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却不同对待,这是不正确的。做人做事要公平,实事求是。塞(1)翁失马近塞上(2)之人,有善术者(3),马无故亡(4)而入胡。人皆吊(5)之,其父曰:“此何遽(6)不为福乎?”居(7)数月,其马将(8)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9)。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10)者引弦而战(11)。近塞之人,死者十九(12)。此(13)独以(14)跛(15)之故(16),父子相保(17)。

一、解释加横线的字词。(1)塞:

(2)塞上:

(3)善术者:

(4)亡:(5)吊:

(6)何遽:(7)居:

(8)将:

(9)髀:(10)丁壮:

(11)引弦而战:

(12)十九:

(13)此

(14)以:

(15)跛:

(16)故:

(17)保:

二、翻译句子。1.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他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2.“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这怎么就不能是祸患呢?

3.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唯独这个人的儿子因为瘸腿的缘故,父子都保全了性命。

寓意:比喻虽然一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也形容天无绝人之路!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要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而在面对成功时,也要全面看待事物。看待事物要持辩证的态度。

课外古诗词理解默写(22分)1、《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2.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作为内容就很合适。3..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的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5.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这真,。”(填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句)6.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7.友情,历来为人所珍重。”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则想象了与友人剪烛夜谈的情景“,。”8.《泊秦淮》一诗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的诗句是:。9.朱熹在《观书有感》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10.晏殊《浣溪沙》中的",。"的对偶句,被誉为"千古奇偶"。《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1.作家、作品《伊索寓言》原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也是是古希腊的精神象征。作者:相传其中的故事是关于一名埃塞俄比亚黑人奴隶在监禁中所创作的,据推测,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弗里吉亚人,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家。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2.内容①影射当时社会现实,揭露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如《狼和小羊》《猫和鸡》《赫剌克勒斯和财神》等;②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狐狸和山羊》《乌龟和老鹰》等;③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蚯蚓和狐狸》《鼹鼠》《蚂蚁和蝉》《骆驼和宙斯》等。3.写法①大部分是动物寓言;②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先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③动物寓言部分广泛采用拟人化手法,表现动物的习性。《伊索寓言》大多是拟人化的动物寓言,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通过简短而精炼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言简意赅,平易近人,富有哲理。其中《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牧童和狼》、《农夫和他的孩子们》、《蚊子和狮子》、《狼来了》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寓言谴责当时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凌的人团结起来与恶人进行斗争。例如,《狐狸和山羊》告诫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农夫和蛇》的故事劝告人们不要对敌人仁慈;《狗和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在《狮子与鹿》、《捕鸟人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揭露出当政权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的。内容精选:《风与太阳》:北风与太阳两方为谁的能量大相互争论不休。他们决定,谁能使得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了。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风见此,刮得更猛。行人冷得发抖,便添加更多衣服。风刮疲倦了,便让位给太阳。太阳最初把温和的阳光洒向行人,行人脱掉了添加的衣服,太阳接着把强烈阳光射向大地,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渐渐地忍受不了了,脱光了衣服,跳到了旁边的河里去洗澡。这故事说明,劝说往往比强迫更为有效。《口渴的乌鸦》:乌鸦口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