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自考本科美学论述题_第1页
2023年自考本科美学论述题_第2页
2023年自考本科美学论述题_第3页
2023年自考本科美学论述题_第4页
2023年自考本科美学论述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述第一章绪论1、结合实例分析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应当是审美活动。2、结合实例谈谈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第二章审美活动论3、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最具有个性化的精神活动?4、论述审美活动是人最基本己行的存在方式。5、如何结识“趣味无可争辩”这一观点?6、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7、为什么说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个最基本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8、如何理解巫术礼仪活动是在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活动发生的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第三章审美形态论9、举例说明审美形态的重要类型。10、试述审美形态与人的思维方式的关系。11、论述审美形态与语言的关系。12、试述审美形态与文化的关系。13、举例说明优美和崇高的关系。14、论述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喜剧与人生实践的关系。15、论述丑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因素。16、论述荒诞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因素。第四章审美经验论17、试述审美经验的理论发展过程。18、分析审美经验的重要特性。19、试述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的特点和作用。20、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21、试述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第五章艺术论(一)22、论述艺术意象的重要特性。第六章艺术论(二)23、举例说明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24、艺术意象是如何生成的?25、论述艺术品鉴赏过程的三个阶段及特性。26、试述艺术接受的主体性。第七章审美教育论27、结合我国古代美育思想说明美育的基本特点。28、为什么说美育是一种化育?论述第一章绪论1、结合实例分析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应当是审美活动。答:美学的研究对象四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人的审美活动。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同样是审美活动中的现象。某种现象假如不体现为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就不是审美现象,因此美学应当是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1)艺术中的审美现象,即艺术美。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无论艺术发明或艺术鉴赏,都是审美活动的不同方式。但是只有我们在进行发明和欣赏时,艺术作品才作为审美对象对我们呈现为美的。比如,文学作品自身还不是现实的审美对象,只有在作品的审美具体化、现实化中,才干揭示作品结构中的实际的“文学的”东西。这说明,艺术并不是现成的审美对象,艺术的美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在人与人的审美关系中,才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2)看自然界中的审美现象即自然美。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无所谓美不美,像桂林山水这类自然现象和人发生了审美关系才成为美的。假如没有人的存在,自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当然也不存在审美的意义。并且,自然美是在人类社会和人的实践的漫长发展过程中逐渐发生和生成的。远古时期,人和自然的关系重要还是一种求生存的关系,还远不是一种亲近、和谐的关系,因而不存在、也不也许产生审美的关系。后羿射日的神话就说明,自然的美并不是历来就有的,当他与人发生亲和关系、并逐渐生成审美关系时,才成为美的。自然美以及其他的美,只有和人产生了审美关系,才是美的。(3)看科技美,即科技活动中的审美现象。在科技活动中,当科学家获技术工作者通过自己发明性的研究、劳动,与所面对、探究的对象之间建构起审美关系时,审美现象就会形成,科技美就会出现。(4)此外,在平常生活中也存在大量的审美现象。进入现代生活,人们的衣食住行都讲究美,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审美现象。综上所述,审美现象实质上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说审美现象是美学的研究对象事实上等于说审美活动是美学的研究对象,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形成种种审美关系和审美现象,因此,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2、结合实例谈谈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答:我们说审美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和生存方式之一,事实上是讲审美活动在人类所有活动中的地位问题。(1)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就是实践活动,无知生产活动是最基础性的实践活动,而审美是这种实践活动的一种形态,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实践活动一开始就是综合性的,就包含着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也涉及审美因素,后来审美活动逐渐从人类其他实践活动中独立出来,但它仍然是人的整个世界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2)审美活动和人生实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她深深扎根在我们的人生实践之中。审美活动自身就起源于我们的生存之中,大量的文物都可以说明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实践活动中。(3)人的生存与与发展实践需要审美。审美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和享受的重要方式之一。从大的方面看,审美活动极大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化,假如社会的物质生存取得了很多的进展,但没有审美活动的话,人类的文明就存在极大的缺憾;从小的方面看,审美活动有助于个人超越现实的有限性,获得更大的精神自由。审美对于个人追求精神的自由、塑造完美的人格、构建健全美好的心灵有着独特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实践活动、特别是物质生活活动所无法达成的。所以古人说“宁可食无鱼,不可居无竹。”(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审美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强烈,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物质生活的片面发展对人们精神的压抑就越来越强烈,异化现象极大地扭曲了人的生活、人的精神,使人性和人格分裂,使人成为马尔库塞所说的“单面人”。这种现状也就越加需要精神生活特别是审美活动的补偿。没有审美,人就会缺少健全、充实的精神生活。(5)审美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它也是以人生实践为源泉的。审美的发明与欣赏都离不开人生实践。审美活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汲取营养,才干丰富和发展起来。如齐白石老人的绘画作品,水、莲花、蝌蚪这些东西在寥寥数笔中被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这已经超越了对具体事物的描摹,而成为一种对人生、对生命的体验,成为人生实践的升华。综上所述,审美活动是扎根于人生实践之中的,是我们人的基本生产方式之一。它不是派生的、无足轻重的,人类没有它就不行,没有它,人类就无法正常运转了。整个人类要健全地发展,审美活动这种实践就是不可或缺的。第二章审美活动论3、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最具有个性化的精神活动?答:(1)审美活动一方面是一种精神活动,它主线上是超越现实功能和物质需求的一种自由的心灵体验,并且,审美活动把感性、个别性作为自己最基本的存在方式。(2)审美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不仅是具体的、独特的,并且永远是一次性的、不可反复的,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客体,可以形成不同的审美境界,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面对同一个客体也会形成不同的审美境界。(3)审美活动的具体内容,永远是随着结识的不断变迁而不断深化和丰富的。因此,审美活动是一种最具个性化色彩的精神活动,它所构建的是一个具有独特生命意味的诗意世界。4、论述审美活动是人最基本己行的存在方式。答(1)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平常生活中的存在,他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审美活动具有开放性、也许性、超越性,是一种面向未来,富于发明性的活动,能使人从平凡、琐屑的世界中超拔出来。(2)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在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在审美活动中,人摆脱了异化状态而从片面走向完整、从单一走向丰富,从被肢解的实际人生中找回已经失落的本真、自由的世界。(3)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在审美活动中,人暂时摆脱了现实的功利关系,进入了抱负的超越的状态,人的本质力量不再受现实生活的限制,因而与对象世界的关系达成全面、充足的自由与和谐。从上面三点可知,审美活动确是最具有人的本质性或本真性的存在方式。5、如何结识“趣味无可争辩”这一观点?答:(1)一方面需明确的是,虽然审美趣味有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它仍有好换高下之分所谓“趣味无可争辩”的观点是错误的。(2)我们必须把审美趣味联系于具体的审美对象,看看依据这种趣味所做出的判断是否充足反映了审美对象的客观特点。(3)审美趣味作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主体审美抱负的制约。好的审美趣味必然不会完全局限于对象的具体特性,而是积极地把对象与主体的审美抱负联系起来,由此做出的选择和评价才是真正具有普遍性的。要提高自己的审美趣味,一方面,要积累日益丰富的审美经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审美抱负。6、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答:(1)美并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一种东西。美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只有在审美活动中它才生成真实地显现出来。所谓美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互相作用所生成的一种特殊价值。因此,审美活动是比美这一范畴更具优先性和主线性的美学基本问题。(2)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干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3)就审美而言,正是人的对象化活动,构建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主体,拟定了主客体直接审美关系的规定性。7、为什么说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个最基本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答:制造和使用工具是审美发生的前提,由于:(1)工具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原有的生物学肢体、器官和能力的狭隘性和固定性。(2)工具不仅涉及物质性的劳动手段,并且也涉及人所独有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3)人类只是通过运用工具的劳动,才越来越广泛、进一步地学会结识自然的,真正形成人的意识。而意识的诞生,又会反过来不断推动人类制造工具的活动向更高层次迈进。(4)工具作为人的智力的一种物化形式,它既是人所发明的以后总物质产品,又是人借以实际地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手段。(5)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不仅导致外在自然的人化,并且也同时导致人自身内在自然的人化。8、如何理解巫术礼仪活动是在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活动发生的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答:巫术礼仪活动是促进审美发展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第一,巫术的神圣性与严厉性,强化并提高了人的意识与意志等主体的精神能力。第二,巫术活动独特的典礼化功能,推动了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巫术活动事实上是人类符号发明行为的原始形态,它自身蕴含着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最初萌芽。第三,巫术活动的操演过程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发生。第三章审美形态论9、举例说明审美形态的重要类型。答:鉴于人们对审美形态的反思的立足点的差异,以及人们从各自的理论结识出发,选择的逻辑出发点不同导致产生了对于审美形态界定的多种观点,其代表性观点可以总结为一下几类。(1)美的形态,涉及美的类型说、美的范畴说、美的价值形态说等,这类界定审美形态的观点的逻辑出发点认为美是完全在外于人、与人无关的客观实体的固定不变的属性,在审美活动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美感和审美经验只是对美的形态的反映。因此只要弄清了美的形态就等于解决了审美形态的问题。但其思维的局限是显而易见的,美只有在审美实践中生成、存在,审美形态也是在审美实践中生、存在的。(2)审美风格,这种观点把审美形态当作是一种文化大风格。但这种文化大风格往往过于宽泛,成为泛风格,等于无风格。(3)审美类型,涉及美的类型说和审美类型说,其基本结识原则是从形式上划分审美形态的类型二不顾及审美形态的真实内涵,很多理论把审美形态非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4)审美范畴,涉及美的范畴说和审美范畴说,提成悲喜剧、优美和崇高、阳刚和阴柔等,把它们当成纯粹的客体的美的样式,做逻辑的概括和分类,容易犯主客二分和现成论的错误。(5)人生境界说,这种观点把审美形态等同于人生经济你,但作为审美形态底蕴的人生境界并不具有审美形态的表形特性。10、试述审美形态与人的思维方式的关系。答:审美形态的形成发展中,与人们的思维方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人类各民族在实践活动方式上的差异,导致了他们的思维活动也有了许多不同的特点。(1)就中西思维方式比较而言,中国古代思维方式重要是一种象数思维,这种象数思维没有从原始思维中完全分离出来,其重要特点是天人合一,主客交融,重视体验,综合和整体把握,最基本的思维单位是物象与数的结合体,最重要的思维方法是触类旁通、神与物游。重视通过对于象的描绘来把握隐藏域现象世界之后的意义。从而产生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言不尽意、立象尽意的观点。(2)西方古代的思维方式经历了由具象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程,逐渐形成以抽象思维为主的特性,重要表现为主客二分,重视理性、经验与逻辑分析,最基本的思维单位是概念,最重要的思维方法是逻辑归纳和演绎。并且这个过程和方法必须借助词语来实现。逻辑思维的成就以系统知识的形态反映出来,也就是把现实事物看做是无限细小部分所组成的复合体。原子主义和还原主义成了西方思维的主义模式,其目的是透过客观事物的现象结识其内在本质和规律。西方美与丑、悲剧与喜剧等体现二元对立性质的审美形态的产生,与上述抽象思维方式密不可分。11、论述审美形态与语言的关系。答:语言文字对审美形态的形成有明显影响,与人类生活、思维、哲学以及价值取向密切相关。按照索绪尔的观点,语言符号的意义分为能指和所指,同样的事物,语言表述也许会千差万别。因此,这就决定了语言文字在性质、功能、表现形式等各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从而不同限度地影响到审美形态的差异。(1)世界上的语言文字简要地可以分为表音和表意文字。以汉字为代表的表意文字,属于表意性的象形文字,能指和所指结合紧密,每个汉字都是一个意象,它自身融合了人作为主体的感觉、体验和想象。而拼音文字的能指和所指是完全随意性的,是理性的产物。汉语高度重视词汇,其结果是通过思维中丰富的想象力凝聚语言。(2)西方语言重视语法,把语言引向了哲学本体论,凝聚语言的是逻辑性。表现在于句子形态上,汉语多简朴句,富有跳跃性,可以称之为诗性,属于抒情语言;西语则多冗长的复句,句子之间粘连紧密,充满逻辑的力量,长于叙事和论证。总的来说,汉语自身更具有形象性和审美性,西语更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思辨性,这样的特点表现在文学创作中,潜伏在中西方人的思维深处,影响着审美形态的演进。12、试述审美形态与文化的关系。答:审美形态与文化形态护卫影响,审美形态的逻辑总结和提炼与特定的文化密切相关,审美形态形成后又表征为具体的文化。东西方由于文化精神的差异导致审美形态也有所不同,具体体现在宗教和哲学思想的关系方面,而哲学思想更为重要。(1)审美形态与宗教的关系,西方审美形态的孕育一开始就与宗教典礼紧密联系在一起。西方长期受到古代希伯来教和基督教的影响,注重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追问,上帝和理性成为西方哲学中最重要的两极,审美活动最初也与宗教活动密切相连,如悲喜剧就与酒神和日神精神有关。中国的审美文化则具有世俗化的特性,和西方相比,审美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与宗教关系并不密切。(2)审美形态与哲学的关系,西方审美形态的形成,发展受到哲学思想变迁的制约与影响。中国的人生哲学几乎千年不变,变化的只是在原有基础之上的完善和修改,天地、天人、阴阳文武、文质、情采都贯穿了“中和”思想,形成“中和”的审美形态。13、举例说明优美和崇高的关系。答:优美和崇高作为基本的审美形态,由于其审美形态的内涵及其所体现出来的形式特性的互补性,经常作为互相对立补充的一组审美形态出现。(1)在西方,对崇高的探讨时在与优美的比较分析中展开的。最早提出崇高的朗基努斯,重要是基于当时纤丽的文风提出了“崇高”的风格。近代崇高被拟定为美学范畴,博克就将崇高与美并列对立起来,立足于什么经验对崇高的审美特性进行论述。康德则从哲学上揭示了崇高与美的区别,确立了崇高在美学中独特地位。优美与崇高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组审美形态。(2)对于崇高与优美的联系与区别,由于对两者的本质理解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结识。一种认为崇高与美具有共同的本质,强调了崇高的积极的、愉悦的一面,强调优美与崇高的一致性,认为崇高是美的最高阶段,崇高自身就是美。此外一种观点认为崇高与优美对立,强调了崇高的悲观和否认的一面。(3)从审美形态的内涵来分析,他们都是人的社会实践的存在凡是,崇高在对立中展现出了人的存在,而优美则强调了和谐与人的存在,实则是殊途同归。(4)从人类的审美实践活动考察,人类生活早起的审美存在方式更多的联系于自然,所以赋予自然界的一定感性形式以优美或崇高的意义,感受到和谐的审美体验是优美,感受到与自身的对立状态并战胜这种对立,从而超越自然时,则显示人们自己的勇气与力量,这时的感受则是崇高。(5)崇高和优美的实物在形式上有其量的规定性的一面,崇高以其数量与力量上的巨大引起人们的惊讶和敬赞,经常以突破形式美的形态展现,入锐角、巨大等。而这些与优美的形式,小巧、光滑等构成完全相反的特点。14、论述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喜剧与人生实践的关系。答:(1)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喜剧不同于平常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和滑稽事件,也不同于戏剧中的悲剧和喜剧的艺术形式,审美作为一种广义的人生实践,美作为一种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的过程,显然审美形态的悲剧、喜剧就比以上两者的范围广泛得多。既可以存在于戏剧之中,也可以存在于小说、诗歌、电影等诸种艺术形式之中,但同时更多的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2)作为戏剧形态的悲喜剧是其作为审美形态的成功呈现,被理论家广泛以其为例进行分析,但喜剧作为审美形态的存在并限于艺术领域,而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历史现象。要说明这一问题还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剖析。恩格斯指出悲剧产生于“历史的必然规定和这个规定的事实上不也许实现”之间的矛盾,这种实践行为的正义性与其失败的必然性是产生悲剧的主线因素,也是悲剧有异于一般悲惨事件的关键所在。(3)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存在论的角度来看,悲剧与喜剧可以说是人生的两种存在状态,他们包含历史与现实、心理与行为、过程与结果、目的与效果灯一系列因素,从而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赋予人类的审美活动以足够丰富复杂性。由此出发,悲剧可以使命运悲剧、英雄悲剧、性格悲剧,也可以使平常生活悲剧。喜剧既涉及历史喜剧,也具有现实喜剧。总之人生的丰富性决定了悲剧和喜剧的多样性,也决定了悲剧和喜剧产生因素的各不相同。(4)悲剧与喜剧作为审美形态,其本质只有从人生实践的角度才干获得更深刻的说明。从异化的角度来说,悲剧呈现出超前的个人悲剧以及社会悲剧,是不同社会力量互相较量的结果,喜剧呈现出滞后性的荒诞滑稽的闹剧,变成了毫无价值的东西。(5)悲剧和喜剧具有社会性,是从人生存在实践的基本观点来理解的。在悲剧和喜剧中所存在的矛盾冲突源于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这种实践关系富于挑战性,这种挑战可以是挑战自然、想社会挑战或者挑战自我。人的能动性决定了人可以改造自然,而人的局限性又决定了人永远都不也许完全控制自然,征服自然代表了人类的尊严,而被自然击败则往往是带有必然性的事情,不可战胜的是人的精神、意志等,同时也有人在实践过程中自我价值得到确认,这就是人生存在的基本意义所在。15、论述丑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因素。答:从人生实践的角度看,审美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实践,广义的美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它理应包含作为审美形态的丑在内。(1)在审美这种人生实践中,人可以相对全面自由地占有自己的本质。它既涉及具有肯定性的一面,对美的发现欣赏,也有否认的一面,也就是对于丑的揭露鞭挞等。(2)美在过程中,美不是作为物化形态的结果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而是在审美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了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中的任何一方,都无所谓美丑。a、审美活动、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都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因此就决定了美不是纯而又纯的东西,审美对象也不是与现实世界相分离耳朵孤立的对象,审美主体更不是一成不变的抽象的、永恒的人,丑也就必然会与美一起进入到审美实践之中。b、美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从存在的角度看,一方面固然是与丑相对的,对丑的揭露鞭挞也是体现美的人生境界的另一方面。c、劳动作为人生实践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审美形态形成和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发明力和推动力。d、西方非理性主义心理分析等哲学的兴起,都为丑进入审美领域奠定了思想基础。e、艺术作为人类重要的审美实践方式、重要的审美成果以及重要的审美对象,在近代变得面目全非,不仅在艺术创作中包含了大量对于丑的描绘和发明,并且呈现出了以丑代美的趋势,客观上为丑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奠定了现实基础。16、论述荒诞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因素。答:(1)由于再发明和重现荒诞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方式是以一种特殊的实践方式显示其特殊的存在价值。西方对荒诞的反思建立在对于历史的拨正和对于现实的批判基础之上,而对于现实的批判几乎是所有审美实践活动所必然包含的内容。传统的审美实践其最终指向对于终极关怀的关注,而这种对于终极官宦存在主义哲学看来,是非常虚幻的,存在的一般表现是荒诞,人类审美实践不应当对这种荒诞给予认同,而是应当反抗荒诞的人生现状,再现与重创荒诞就是一种有效的反抗。(2)荒诞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既然与人通过审美实践活动来反抗现实社会的荒诞境遇密切相关,那么事实上,荒诞审美形态的出现在一定限度上把审美实践与人生实践的距离拉近了。正如萨特所说的“文学吧你投入战斗,写作,这是某种规定自由的方式;一旦你开始写作,不管你乐意不乐意,你已经介入了。”通过个体的行为,重现和再创荒诞以消解世界秩序的方式达成了对个体加以确认的目的。这种行动自身是丰富而具有生命性的,它成为人们从荒诞世界中脱身的道路和方法。(3)荒诞之所以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尚有其深刻的内在因素,就是重现和再创荒诞,从表面上看是反理性的和反传统的,但事实上仍然是西方理性主义之树上结出的果实。荒诞可以成为荒诞的前提是由于荒诞存在,并且人还必须清醒地结识到荒诞的实质。荒诞作为特殊的审美实践就是在否认之中构建其审美价值,也正是通过否认荒诞才作为特殊的审美形态得以确立。第四章审美经验论17、试述审美经验的理论发展过程。答(1)古希腊哲学的核心是本体论问题,与之相应,古希腊美学的核心也是美的本质问题。但在一些思想家那里,还是形成了某些审美经验理论。柏拉图就曾用“迷狂说”来描述和解释审美活动达成高峰时的经验状态,揭示了审美主体在审美经验中必然处在身心亢奋的状态,把审美经验说成是灵魂而非身体的体验,并强调审美经验可以使人的灵魂从肉体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得到复苏和拯救,这显然已触及了审美经验的非功利性和超越性特性。之后,亚里士多德对悲剧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认为悲剧的作用在于可以唤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惊之情,并且通过这些情感的宣泄而得到心灵的净化和快感。(2)中世纪美学在主线上是神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其对审美经验的见解也有着神学的烙印。奥古斯丁就认为美学经验的真正内涵便是对于上帝的爱,这是一种纯粹的心灵活动,与感官知觉无关。另一方面,他其实揭示出了审美经验的超验性维度。(3)西方近代美学随着哲学的结识论转向,其研究中心也转向了审美经验的探讨,这再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其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18世纪中叶以前为第一阶段,其代表人物重要有夏夫兹博里、荷加兹、哈奇生等人。夏夫兹博里认为,人天生就有申辩善恶和美丑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内在的感官”或“内在的眼睛”,也即是人们常说的“第六感觉”。在他看来,这是五官之外的另一种感官,它可以通过直觉把握到对象的美,而不必通过思考和推理。他的学生哈奇生对这种见解又做了进一步的发挥。他们还从经验的角度对于审美特性进行仔细归纳,如荷加兹提出,美的对象一般总是体积较小,造型流畅,由于只有这样才干体现出它是按自身的规律发展而不受外力的强制,才干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他还通过比较认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由此可见,近代美学对审美的探讨其重心已经转向了审美主体及其心理结构。第二阶段开始于18世纪中叶以后,其代表人物是休谟。休谟的重要特点在于明确地把审美经验归结为情感活动,从而把审美与结识活动区别开来。(4)现代西方美学在审美经验问题上明显表现出对近代美学的连续性。这一时期重要有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类型。a、科学主义美学的思想基础是逻辑经验主义货贯彻实证主义,其基本倾向是试图通过实证或科学的方法来解释审美经验。自然主义美学的代表人乔治.桑塔亚那提出了“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新自然主义的代表托马斯.门罗明确表达要“拒绝超经验的价值和因素”。主张以现代的心理学为基础,科学地描述和解释艺术现象和所有与审美有关的东西;实用主义的代表人杜威则认为艺术是自然经验的延续与完善化,审美经验就来自于平常经验,提出“艺术即经验”的命题;分析美学的维特根斯坦把事物分为能言说、能用命题描述与不能言说、不能用命题描述这两种类型,并认为有关后者的命题都是无意义的,涉及“美”;以瑞恰兹为代表的语义学美学,其主导倾向就是运用词语意义的功能分析方法,批评传统美学对美的种种抽象虚幻、不精确的界定,认为所谓“美”只但是是对在欣赏者身上所引起的一种主观情感反映即经验而已。b、人本主义则极力排斥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试图把美学建立在人文科学或精神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上,人本主义又可细分为直观主义和解释学,直观主义的特点在于把审美经验归结为非理性的直观或者直觉活动,代表人物有叔本华、尼采、柏格森和克罗齐等。叔本华认为直观是一切真理的源泉,审美经验在主线上是一种直观或者观审活动。柏格森认为直觉是把握生命及其生成过程的唯一方法。此后,胡塞尔又提出了本质直观理论。解释学的施莱尔马赫,把解释学发展成了一种研究一起对话中理解得以也许的条件的科学,使解释学成了一起文本解释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狄尔泰把解释学与自己的生命哲学结合起来,发展成了人学科学的普遍方法论。此后,海德格尔从自己的存在论现象学立场出发,对狄尔泰的解释学理论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导致了解释学的“本体论转折”。伽达默尔在前者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自己的哲学解释学思想,并将其引申到审美以及艺术问题上来,从而形成了系统的解释学美学。(5)当代西方美学仍然把审美经验问题作为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18、分析审美经验的重要特性。答:(1)直观性。在汉语中通常被看做感性结识的同义词,《辞海》的注释是:“即感性结识,就是实践中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其特点是生动性、具体性和直接性。其局限性是只能把握个别而不能把握一般,只能把握现象而不能把握本质。因此,要真正结识事物,必须由生动的直观进行到抽象的思维。”在西方思想中,直观尚有另一种更为常见的含义,指的是心灵无需借助于感官刺激,也不通过逻辑推理,就能直接领悟或把握真理的能力。(2)非功利性。a、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由于审美经验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因此只涉及事物的外观和形式,与事物的实际存在毫无关系,自然也就不会与对象发生任何利害关系。b、从审美主体的角度来看,审美经验的基本功能在于让人们产生审美的愉悦,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这就规定人们排除各种功利因素的干扰,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损害或者减弱人们的审美愉悦。c、审美经验虽然是一种非功利性的行为,却并不意味着审美经验不也许产生任何功利性的作用。d、超越性。在平常用语中,“超越”一词指的是“自我提高”、“自我进步”的意思,也即是说人们通过学习和努力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和思想境界。在哲学研究中,该词最初起源于中世纪,经院哲学提出了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的划分,前者是纸世俗的人生和现实世界,后者是纸神的世界或者天国。在经院哲学家看来,彼岸世界是对此岸世界的超越,由于彼岸世界是超验的。“超验的”一词源自拉丁文trans(超越)和scandere(攀登、上升)字面意思是胜过、超越,或者说是与某种界线分离,在哲学上指的是超越了某种决定性界线而存在的东西。审美经验的超越性,既包含了该词的平常用语,又涵盖了哲学用法。这是应为审美经验归根到底是一种人生实践活动,其作用在于让人们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不断在审美修养和思想境界方面超越自己。19、试述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的特点和作用。答:审美经验的四种基本要素是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1)感知活动事实上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其中,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而知觉则可以通过对于感觉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达成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但是,在具体的经验活动中,感觉和知觉经常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经验成为的基础层面。审美感知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总是与情感活动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具有积极的选择能力,总是以完形的方式来把握对象的,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感知的重要功能是使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出现了一种物我不分、主客统一的密切关系。(2)想象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通过加工和改造记忆中的表象来发明新的思维表象的过程。想象活动包含着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种形态。其初级形式是简朴联想,它又可划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等多种形式。想象的高级形式则包含了在造性想象和发明性想象两种形式。在审美经验中,想象是一个核心因素,是人类一切艺术创作和审美的必要条件。(3)情感活动是审美经验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它一方面构成了其他各种心理因素产生的诱因,另一方面又是它们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同时,它还作为一种弥漫性因素随着于审美活动的全过程,从而使整个审美活动都显示出明显的情感色彩。情感活动是在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过程中获得自己的属人的本质,产生了两方面的后果,即一方面是人的感觉和情感的人化,另一方面则是自然的人化。显然,其特性是由主客体双方决定的。情感因素在审美经验中比平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更具有社会性和理性特性,其自身也是一种价值体验,凡是可以满足人们的主观需要的对象,主体就会对其作出肯定的情绪体验,反之,就会产生否认性的情绪体验。(4)理解。审美经验虽然是一种感性的直观行为,但却离不开理性因素的参与,因而同时是一种本质直观行为。这是由于,审美经验不同于一般的感性行为,它不仅要形成关于对象的感性形象,并且要超越性地把握对象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具有普遍性的审美判断和评价。审美理解具有非概念性和多义性的特点。20、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答:(1)审美经验的四种基本要素是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并互相交织、渗透和制约。(2)感知直接与现实相联系,是其他心理要素的基础。想象活动是对于思维表象的加工、改造和组合,需要感知活动提供一定的表象材料。情感的渗透使艺术家的感知活动染上了浓厚的情绪色彩,契合了主体的审美需要。理解的因素则能把感知引向对的的方向。(3)审美想象还与审美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A审美情感是审美想象的原动力。B情感不仅是审美想象的动力,并且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审美想象的对象和内容。C情感活动对审美想象的支配和调节,渗透在艺术形象之中,使其染上明显的情感色彩。(4)审美想象与审美理解,审美理解制约着想象活动。(5)在审美经验中,情感与理智的关系表现为理智渗透于情感之中,而情感又受到理智的引导。21、试述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答:根据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关系的变化,我们可以把审美经验划分为呈现阶段、构成阶段和评价阶段。(1)呈现阶段,这是审美经验的第一阶段,它是借助感知对对象感性特性加以把握,使对象在主体的意识之中呈现出来。感知活动是一切经验活动的出发点,审美感知的最大特点是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对象的,因而审美态度的确立就成为审美活动开始的主观标志。审美态度指主体在摆脱了平常的功利和实用态度之后,所产生的一种关照、欣赏的态度。这是一种特殊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主体通过之间的整个身心来与对象建立关系,达成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合一忘我状态。北宋著名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指出:“盖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即指以整个身心对山水作直接的审美关照,这时山水的审美形象就会显现。“身即山川”亦指身物、心物浑然一体。(2)构成阶段,审美主体运用审美想象,在意识中与对象分离,使对象得以被直观,被构成。想象力又分为先验想象力和经验想象力。先验想象力可以打破主体与对象的浑然一体状态,从而形审美活动所需要的审美距离;而经验想象力则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改造主体在呈现阶段所获得的原初经验材料,形成关于审美对象的格式塔。(3)评价阶段,主体从自己的价值标准出发,对于已经构成的审美表象做出具有普遍性的评价和判断。这个阶段主体的理解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审美理解可以克制处在实际体验本源处的想象力,松弛它在我们与世界之间结成的纽带。审美理解还需要把握审美对象所体现出来的深度和意义。第五章艺术论(一)22、论述艺术意象的重要特性。答:(1)虚拟性。虚拟性是现实性的反面,意象一经物态化和物化进入艺术品中,便成为艺术意象,也就同时进入了非现实的层次。意象可以“任意”地编造和虚构,有时甚至可以违反现实的常情常理,意象的这种非现实性就是虚拟性。(2)感性。感性是指意象可认为主体感官直接把握、感知、体验和接受的直观性和具体性,主体不需通过自觉的理性反思,仅凭感觉便可直接感知到意象的存在,这就是意象的感性特性。(3)想象性。审美意象是通过艺术家的意象和想象将“意”与“象”融合一体而构成的,它自身是想象的产物,不同于普遍的直观表现和传统的人工表现或单纯的回忆表象。想象性是审美意象的最重要特性。(4)情感性。艺术意象的情感性形成于艺术家发明意象的活动中。情感与“意”有密切联系,是艺术家熔铸意象的重要动力和引导,并随着着意象发明的全过程。艺术意象中总是包含渗透着某种形态的情感因素,使意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第六章艺术论(二)23、举例说明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答:答(1)艺术意象是一种精神存在,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成果,或者说是主体在艺术发明与欣赏时所生成的一种综合的意识形态。(2)意象与艺术发明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有本质联系。艺术发明者都是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涌动自己所积累的审美经验,重组和发明一个能被感官直接接受、把握、体验的意象体系,然后通过特定的形式符号表达出来,凝定下来,形成艺术品。因此,意象事实上是发明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审美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成果。(3)意象又与艺术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有本质的联系。由于接受者在欣赏艺术品时,是以自己已有的审美经验为基础的,他在观照艺术品中所凝定的意象世界时,并非被动地照本全收,而是在感受、体验的同时加以重建和再发明,形成新的意象世界,这才是接受主体所欣赏的真正的审美对象。创作主体意识中的审美意象,经艺术品的中介,传递到接受主体的意识中,经其再发明而获得生命。由此可见,艺术意象始终只能存在于艺术创作者和接受者的主体意识和审美心理活动中,存在于这两个主体的审美经验中。24、艺术意象是如何生成的?答:艺术意象的生成过程可分为意象的孕育于意象的生产两个阶段。(1)意象的孕育是这一过程的开端。它来自于主体对对象世界的感动、感应而引起内在情感的激荡,同时需要艺术家具有一种虚静的精神状态,即排除功利杂念,使平常自我暂时退隐,能在审美状态下以虚空心胸接纳万物,孕育意象。(2)意象孕育成熟后,就进入意象的生产阶段,意象的生产一位这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物态化和物化的表达,使意象进一步完善并获得形式符号和物质实体,使艺术品最终得以产生。一方面,把酝酿中的意象明晰化,感觉整体化;另一方面,使意象获得外在形式符号;在此,使之获得物态化和物化实在形式;最后,从艺术意象的孕育到艺术品的物态化和物化,需要通过种种技巧与操作来完毕,这就属于生产范围。25、论述艺术品鉴赏过程的三个阶段及特性。答:艺术品鉴赏过程的三个阶段为:观、品、悟。(1)观,是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象,是不完整和粗浅的鉴赏。(2)品,是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关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体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个性。可以说“品”就是意象的重建过程。接受主体进一步把握了形式符号的深层意义,在把握过程中把意象建立起来,更丰富、更完满。(3)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