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人格障碍_第1页
第九章人格障碍_第2页
第九章人格障碍_第3页
第九章人格障碍_第4页
第九章人格障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OGO第九章人格障碍人格: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也称为个性。稳定性、整体性、独特性、倾向性和选择性本章将回答的问题什么是人格障碍?各亚类人格障碍在临床上如何表现?人格障碍的病因有哪些?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为了攻克这些疾病做了哪些努力?问题提出:世界上第一例人格障碍者:某男性,性情极为暴躁,因一位女性言语不慎触怒了他,便将其投入井内。小时候,其母对他有求必应,稍有不如愿,便会大喊大骂。长大后,此人专横跋扈,连家犬稍不如其意,也要被活活踢死。----1806年,法国,皮内尔(Pinel)首次报道并将其命名为“不伴妄想的躁狂症”4人格障碍(PersonalityDisorder)的概念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部分病人为此感到痛苦。5病人虽然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通常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仅少数病人在成年后程度上可有改善。如果人格偏离正常系由躯体疾病(如脑病脑外伤、慢性酒中毒等)所致,或继发于各种精神障碍应称为人格改变。CCMD-3:9型偏执性(妄想性)人格障碍分裂性人格障碍反社会性(悖德性)人格障碍冲动性(攻击性)人格障碍表演性(做作性、癔症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焦虑性(逃避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其它或待分类的(如自恋性人格障碍)7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简称BPD)。主要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行为的不稳定,并且伴随多种冲动行为为特征,是一种复杂又严重的精神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典型特征有学者描述为“稳定的不稳定”,往往表现为治疗上的不依从,治疗难度很大。边缘型人格障碍最主要的表现是:人际关系、行为、情感和自我意象的不稳定。他们的情绪倾向于在抑郁、焦虑和容易生气间波动。他们有自杀、物质滥用、危险性行为的倾向,自我伤害,且表现强烈,又很不稳定。这种人常常非常紧张,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从愤怒变为极度的抑郁。他们也有冲动的特点,表现在他们的吸毒行为和自残行为上。8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一种介于神经症和精神病之间的心理障碍。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心理障碍,也可以说是一种最难治疗的心理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表现是多样性的、跳跃性的和不稳定的。可以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也可以有“过敏性幻觉”和“过敏性关系妄想”。表现为前者,就常常被诊断为“焦虑症”、“抑郁症”或者“恐惧症”等各种类型的神经症;表现为后者,会被一些粗心的医生诊断为“精神病”。最典型的是不同的医生,做出不同的诊断,因而,患者会带着一大堆诊断来就诊。诊断的混乱一方面是医生粗心的结果,更常见的原因是因为患者情感和表现的不稳定,一时一个样。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情绪是极不稳定的,非常缺少安全感和恒定性,也导致和别人的关系忽冷忽热,总是在最好和最坏两个极端跳跃,所以,难以和别人形成持久、稳固的人际关系。推荐影视:说谎游戏(Deceiver)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怒焰狂花(ChildofRage)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分析(AnalyzeThis)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骄阳似我(GoodWillHunting)边缘型人格障碍少女初体验(ProzacNation)边缘型人格障碍被禁锢的女孩(GirlInterrupted)边缘型人格障碍人格障碍的一般特征1、没有神经系统形态学的病理变化情况下,人格严重偏离正常或人格发展的内在严重不协调2、对环境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重复出现3、对自己的人格缺陷缺乏自知力4、行为的目的和动机不明确人格障碍的一般特征5、情感情绪发育不成熟6、人际关系失调7、人格偏离或人格结构的内在不协调有相对稳定性8、起始时间一般是从早期开始(幼年起因,始于青春期)人格障碍的病因(一)生物学因素1、遗传因素的影响2、病理生理因素的影响人格障碍的病因(二)环境因素恶劣的社会环境和不合理的养育环境是造成病态人格的温床。—童年的精神创伤。—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不合理的教养。—恶劣的社会环境。人格障碍的病因(三)心理学的解释1、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的形成主要在5岁以前,如果不能顺利通过口欲期和肛欲期,就会形成病态人格。2、个体心理学理论:认为人格是通过补偿自卑感而形成的,病态人格的形成是由于对自卑感的不恰当的补偿。3、行为学派:认为病态人格源自社会性学习的失败。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症状标准】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不限于精神障碍发作期)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是广泛、稳定和长期的,并至少有下列2项:1、认知(感知,及解释人和事物,由此形成对自我及他人的态度和形象的方式)的异常偏离;2、情感(范围、强度,及适度的情感唤起和反应)的异常偏离;3、控制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4、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17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严重标准】特殊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使病人或其他人(如家属)感到痛苦或社会适应不良。【病程标准】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现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续2年。【排除标准】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18人格障碍者犯罪的特点危害社会的同时也对自己造成不利,甚至自身的损失更大犯罪带有偶然性,事前较少充分预谋,往往随机冲动作案,手法不甚隐蔽犯罪目的短浅,只顾眼前,不计后果。人格障碍者犯罪一般是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少数情况要具体分析。主要看其有无辨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19一、偏执型人格障碍表现诊断治疗流行病学20一、偏执型人格障碍表现诊断治疗流行病学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持这种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融洽,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21希特勒——一个充满复仇情结的偏执型人格障碍者一、偏执型人格障碍表现诊断治疗流行病学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项:①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②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③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④明显超过实际情况所需的好斗,对个人权利执意追求;⑤易有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⑥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压制、被迫害,甚至上告、上访,不达目的不肯罢休;⑦具有将其周围或外界事件解释为“阴谋”等的非现实性优势观念,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23一、偏执型人格障碍表现诊断治疗流行病学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应采用心理治疗为主,以克服多疑敏感、固执、不安全感和自我中心的人格缺陷24一、偏执型人格障碍表现诊断治疗流行病学偏执型人格的人很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因此在社会上人数和比例确实不详。据1988年上海市青少年心理卫生调查资料表明,这种人格障碍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8%,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这个比例。在调查研究中还发现,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中以男性较多见,且以胆汁质或外向型性格的人居多。25二、分裂样人格障碍(常见的类型)临床描述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怪,包括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奇特,与人不同。冷,表现为对人、对己情感冷漠、明显缺乏人际关系。流行病学患病率在0.4%-0.9%之间,患者男性略多于女性。26二、分裂样人格障碍病因从生物遗传的角度来看,这种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的家庭史有很大相关。同时,影响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多巴胺的研究表明多巴胺受体密度低的人在“分离”的测量上得分更高。27Peoplewithschizoidpersonalitydisorderareoftenlonersinterestedinsolitarypursuits,suchasassemblingoddcollectionsofobjects.分裂样人格障碍

(SchizoidPD)二、分裂样人格障碍治疗分裂样患者很少主动要求治疗,除非是他们的情绪极端抑郁或者因为缺乏社会交往技巧而造成事业上的重大损失。认知行为治疗:第一步就是要促进患者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团体治疗:治疗小组为患者建立社会系统提供了机会,也提供了一个暴露自我和社会反馈的舞台,同时,治疗师会帮助患者确定他人的情感和情感反应,从而增强他们共情的能力。行为治疗:治疗师给患者布置一系列作业,如演讲情景的角色扮演,患者可以逐步学会社会技能。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效果并不乐观。29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临床描述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本组病人往往在童年或少年期(18岁前)就出现品行问题。成年后(指18岁后)习性不改,主要表现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纪。Cleckley提出分为三大类:动机不足的反社会行为缺乏道德感以及对他人的责任感情感贫乏30[诊断标准]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并至少有下列3项:①严重和长期不负责任,无视社会常规、准则、义务等,如不能维持长久的工作(或学习)经常旷工(或旷课)多次无计划地变换工作;有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且这些行为已构成拘捕的理由(不管拘捕与否);②行动无计划或有冲动性,如进行事先未计划的旅行;③不尊重事实,如经常撒谎、欺骗他人,以获得个人利益;④对他人漠不关心,经常不承担经济义务、拖欠债务、不瞻养子女或父母;31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并至少有下列3项:⑤不能维持与他人的长久的关系,如不能维持长久的(1年以上)夫妻关系;⑥很容易责怪他人,或对其与社会相冲突的行为进行无理辩解;⑦对挫折的耐受性低,微小刺激便可引起冲动,甚至暴力行为;⑧易激惹,有暴力行为,如反复斗殴或攻击别人,无故殴打配偶或子女;⑨危害别人时缺少内疚感,不能从经验,特别是在受到惩罚的经验中获益。[诊断标准]2、在18岁前有品行障碍的证据,至少有下列3项:⑴反复违反家规或校规;⑵反复说谎(不是为了躲避体罚);⑶习惯于吸烟,喝酒;⑷虐待动物或弱小同伴;⑸反复偷窃;33⑹经常逃学;⑺至少有2次未向家人说明外出外出过夜⑻过早发生性活动⑼多次参与破坏公共财物活动⑽反复挑起或参与斗殴⑾被学校开除过,或因行为不轨至少停学一次;⑿被拘留或被公安机关管教过。病因遗传作用家庭、双生子和领养研究都显示出遗传对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和犯罪行为有影响。遗传环境的交互作用,即遗传因素只在特定环境影响下才起作用。35病因神经生物作用唤醒不足假说:“唤醒”是个体的大脑皮层被外界刺激激活开始工作。患者的大脑皮层被唤醒激活的程度低于常人水平,患者寻求刺激是为了提高长期较低的唤醒水平。无畏惧假说:根据无畏惧假说,患者比常人对恐惧的阈限更高。换句话说,常人感到害怕的事情,对于反社会人格障碍者来说很有可能并不恐怖。36病因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儿童的攻击性部分是他们与父母相互作用的结果。领养研究:环境因素是犯罪行为和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压力的作用:打架斗殴造成的创伤会增加反社会行为的可能性。37病因综合模型遗传素质家庭环境没有能抑制反社会行为前额叶和边缘区异常(特别是控制恐惧反应的脑区)慢性的唤醒不足冲动控制缺陷从痛苦中获得经验困难童年期品行障碍成年期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治疗对儿童最普遍的治疗策略是家庭治疗。还没有针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定的药物治疗。预防措施(针对儿童早期的征兆)(1)早期干预(2)对被忽视儿童给予特别关注(3)预防方案要进行必要的修改,以适应不同群体儿童的特殊需要(4)向高危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可利用的资源39四、冲动性(攻击性)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又称暴发型或攻击型人格障碍。是一类具有要进行某些行为的强烈欲望并付诸实施的精神障碍。由于发作过程中其有突发性,类似癫痫,故它又叫癫痫型人格。这种人往往在童年时就有所表现,往往因微小的事和精神刺激,就会突然爆发强烈的暴力行为,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从而造成破坏和伤害他人。四、冲动性(攻击性)人格障碍这类障碍有多种形式,包括间歇性爆发障碍、纵火癖、偷窃癖、拔毛癖和病理性赌博等。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尚无完整的统计。冲动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诊断人格障碍者是冲动型,必需符合下述项目中的三项:

①有肯定的不可预测和不考虑后果的行为倾向;②行为暴发不能控制;③不能控制或不适当的发怒,易与他人发生争吵或冲突,特别是行为受阻或受批评时;④情绪变化反复无常,不可预测,尤其易暴发愤怒和暴力行为;⑤生活无目的,尤其不能事先计划或不能预见将会发生的事件或情况,或做事缺乏坚持性;⑥强烈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要么与人关系极好,要么极坏,几乎没有持久的朋友;⑦有自伤行为。冲动型人格障碍者在生活中还是较多的,且男性多于女性。冲动型人格障碍形成原因1.生理原因

大量动物实验与临床资料表明,攻击行为有其生理基础。2.心理原因

(1)角色的认同与攻击性。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对男子汉角色的认同和片面理解。

(2)自卑与补偿。有自卑心的人常寻求自卑的补偿方式。当以冲动、好斗来作为补偿的方式时,其行为就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

(3)自尊心受挫。青年男子的自尊心特别强,如果经受挫折往往反应特别敏感、强烈。挫折是导致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冲动型人格障碍形成原因3.家庭原因

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往往个人意识太强,受到限制就容易采取“还击”;专制型的家庭,儿童常遭打骂,心理受到压抑,往往会选择较为激烈的行为来发泄积怨。4.社会原因

武打、凶杀的小说和电影使缺乏分析的青年人容易产生模仿和认同。另外,社会上流行的“老实人吃亏”的观念也易使青年人产生攻击性行为。冲动型人格障碍治疗方法1.开展青春期有关生理、心理方面的教育。2.开展多种形式的业余文艺、体育活动,让青春期男孩体内的内在能量寻找一个正常的释放渠道。另外,培养各种爱好和兴趣,使其情操得到陶冶,从而健康成长。3.进行深入细致的心理访谈,使其正确对待挫折。(1)培养必要的涵养(2)升华作用(3)补偿作用(4)积极的榜样作用五、表演型人格障碍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并至少有下列3项:①富于自我表演性、戏剧性、夸张性地表达情感②肤浅和易变的情感;③自我中心,自我放纵和不为他人着想;④追求刺激和以自己为注意中心的活动;⑤不断渴望受到赞赏,情感易受伤害;⑥过分关心躯体的性感,以满足自己的需要;⑦暗示性高,易受他人影响。47案例李某,男,26岁,工人,汉族,已婚。因喜表现自己,感情用事,易激惹13年入院。病人于13年之前,不明原因逐渐表现爱模仿戏装演员的动作,身着戏装或其姐的红毛衣,头扎鲜花,抹口红,打扮自己,行为举止女性化。同时容易发脾气,自己的愿望如不能得到满足,就烦躁,甚至打人。变得非常自私,把家里电视机和洗衣机搬至自己的房间,不许别人使用,并常紧锁门户,防止他人进入。爱听表扬的话,与人谈话时,总想让别人谈及自己如何有能力,亲戚如何有地位,自己外貌如何出众等,如果别人谈及别的话题,病人常常千方百计地将话题转向自己,而对别人的讲话内容则心不在焉。因此病人常与家庭地位、经济情况、个人外貌等不如他的人交往,而对强于他的人常常无端抵毁。病人常常感情用事,以自己高兴与否判断事物的对错和人的好坏,对别人善意的批评,即使很婉转,也不能虚心接受,不但不领情,还仇视别人,迫使别人不得不远离他。因此许多人说他不知好歹。与别人争论问题时,总要占上风,即使自己理亏,也要编造谎言,设法说服别人。病人常到火车站站口或公共汽车上帮助检票、售票。有时对人过分热情,但若别人稍违于他,就与别人吵架,从而导致关系破裂,几乎无亲密朋友。近几年来,与人发生纠纷次数有所增加,给家庭带来许多麻烦。于1992年3月25日入院。患病13年来,病情从未缓解过,但饮食、睡眠大小便基本如常。平素体健,无高热、抽搐、昏迷史,无中毒、肝炎、结核等病史,无服用成瘾物质病史。母孕期健康,足月顺产,幼年发育正常。7岁上学,学习成绩较好,初中毕业后参加工作,从事一般体力劳动。姐弟3人与2个姐姐为同母异父,因此父母对其特别溺爱、娇惯。任性,不让人,听不得批评意见。精神状态检查:意识清,仪表整洁,自行步入病房,年貌相符,接触主动合作,对周围环境不感陌生,定向力完整,饮食、睡眠好,生活可自理。未发现感、知觉障碍和思维联想障碍。言语流畅,语量稍多。注意、记忆、计算无明显障碍,智能正常。自知力不完整,对自己易烦躁、发脾气,认为属病态,但对自己自私、爱表现等无正确认识。情感反应协调,但强烈而多变,谈及戏装或某人长相时,表现很大兴趣,面带笑容,表情夸张,谈及人际关系时则又抱怨别人,带有敌视情绪。以医护人员对他的态度好坏来评判对方长相是否漂亮。否认身着戏装时有性快感。言谈举止富有女性色彩。行为幼稚,有时故意尖声怪叫,以引起病友注意。辅助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化验正常。心电图正常。脑电图呈界限性脑电图。染色体显带分析未见异常。MMPI测查不合作,回答均为“是”,测图无效。与癔症的区别表演型人格与癔症的关系,过去认为二者是一脉相承的。但临床观察发现,癔症病人的病前人格为表演型的仅为20%,一些明显的表演型人格病人可终生不发生癔症,此情况说明表演型人格虽有癔症有关,但并非必然联系。因此,现在普遍倾向于使用“表演型”而回避“癔症型”,以达到将“癔症人格”与“癔症”分开之目的。52病因以及发病率病因表演型人格障碍的相关记载历史很长,但是病因的相关研究很少。古希腊医生认为表演型人格障碍是女性的“专利”,是“歇斯底里”的表现,而歇斯底里是由于子宫在身体内移动造成的。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表演型人格障碍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同一种病症在不同性别上的体现,也就是说在男性身上更容易表现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而在女性身上更容易表现为表演型。发病率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发病率大约是1.3%到3%。对女性的诊断比男性更普遍。53治疗对于表演型人格障碍者的治疗重点在于改变这些患者的不恰当人际关系。认知上:帮助患者认识到这样做虽然会得到短期的效果,但是从长期来看对于他们自身以及人际关系都有很大的隐患。行为上:当患者表现出适当的行为会得到奖励,出现吸引注意的行为则受到惩罚。但是目前还没有具体数据表明这样的治疗方法效果如何。54六、强迫型人格障碍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男性多于女性2倍,约70%强迫症病人有强迫性人格障碍。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2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并至少有下列3项:①因个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导致优柔寡断、怀疑,及过分谨慎;②需在很早以前就对所有的活动作出计划并不厌其烦;③凡事需反复核对,因对细节的过分注意,以致忽视全局;④经常被讨厌的思想或冲动所困扰,但尚未达到强迫症的程度;⑤过分谨慎多虑、过分专注于工作成效而不顾个人消遣,及人际关系;⑥刻板和固执,要求别人按其规矩办事;⑦因循守旧、缺乏表达温情的能力。55病因、发病率及治疗病因理论上认为,强迫型人格障碍源于儿童期父母的严厉惩罚。这种父母情感淡漠,对孩子的要求极其苛刻,他们频繁的惩罚使孩子变得循规蹈矩。患有强迫性人格障碍的人报告说很少得到父母的关心。发病率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大约占总人口的1%。这种障碍的患者比其他人格障碍的患者更有可能求诊,因此在临床上更多见。56病因、发病率及治疗治疗认知疗法:在治疗强迫性人格障碍方面很有效。治疗师将焦点集中在来访者的认知功能失调、仪式性动作、负性情绪、人际交往和自我认同上的问题。支持性的心理治疗:强迫性人格障碍的患者比回避性人格障碍的患者参与的治疗时间更长,进步也更大、越快。也许这是因为患有强迫性人格障碍的患者更遵守规定、且大多按照社会期望(也包括了治疗师的期望)办事。57七、焦虑性(回避型)人格障碍此类人格障碍的患者最大的特点就是回避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虽然,在其他人格障碍的人群中也有回避社交的症状,但是,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患者是因为自身有强烈、无法克服的社交焦虑以及对拒绝的恐惧才背离社会的。这类人群的自尊往往很低,他们最大的恐惧就是被拒绝,所以在社交场合往往极度被动,实际上,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们会拒绝一切社交场合。58病因以及治疗病因生物学因素:具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个体出生时就表现了难以抚慰的脾气或人格特征;对社会中的负面情感刺激高度敏感的儿童易于患上这种障碍。家庭教养环境因素:患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个体认为其父母对自己更加厌恶,使自己有更多的罪恶感,对自己缺乏适当的感情。59病因以及治疗治疗系统脱敏疗法:患者学会在恐惧的情景中放松(例如:你正在面对人群讲话,但是你突然发现自己的声音不够大,你的声音听起来就象小孩子)行为复现疗法:使患者重现焦虑情景,以学会应对焦虑。团体小组:患者在如何处理对负性评价的恐惧,以及处理社会型回避和抑郁方面都取得了进步。60八、依赖型人格障碍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案例原因和发展治疗61临床表现特点是驯服、无助、寻求支持和指导。精神分析心理学家霍妮描述到:“他对温情和赞赏有明显要求,尤其需要一位‘伙伴’,即,一个朋友、一位情人、一个丈夫或一个妻子。总之,后者能够满足患者对生活的一切希望,能帮助患者决定善与恶,替患者稳操胜券。”62诊断标准以过分依赖为特征,并至少有下无3项:

①要求或让他人为自己生活的重要方面承担责任;

②将自己的需要附属于所依赖的人,过分地服从他人的意志;

③不愿意对所依赖的人提出即使合理的要求;

④感到自己无助、无能,或缺乏精力;

⑤沉湎于被遗忘的恐惧之中,要求别人对此提出保证,独处时感到难受;

⑥当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结束时,有被毁和无助的体验;

⑦经常把责任推给别人,以应对逆境。63案例王某,37岁,已婚,有一个儿子。由于企业倒闭(王某在这家企业工作了15年),王某已经失业半年。“半年来,王某整个傻呆在家中等运气”和“失业还不如‘妻子的不高兴’能使他感到沮丧”等表现。王某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大家庭,是他这一辈人中唯一的男孩,是家庭的传宗接代之宝。在小家庭,没本事的父亲生活在“大男子汉”的自我意识中,既不能干,也不想干。母亲操持着家里的一切事务。为了他的“健康成长”,母亲呕心沥血、无微不至。为了避免他人的养育方式不当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甘愿一人承担王某的养育工作。在养育中,母亲处处指导,事事代劳,唯恐王某在处人处事中受到伤害。在几十年的成长中,王某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母亲的过度保护,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许多学习生活技能的机会。15年前,母亲为他安排了一份工作。14年前,从物色对象到操办婚宴,母亲为他包办了婚姻。在单位,王某不能做也不愿意做独当一面的工作,希望得人指导、乐意受人差遣;与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