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汇率决定理论_第1页
第4章 汇率决定理论_第2页
第4章 汇率决定理论_第3页
第4章 汇率决定理论_第4页
第4章 汇率决定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汇率理论4.1国际借贷说(国际收支说的早期形式)4.2购买力平价说4.3利率平价理论4.4国际收支说(国际收支说的现代形式)4.5资产市场理论开篇故事:免费的吃住行1、一美国人到中国旅游,用20万美元换134万人民币,100万买一单身公寓,34万吃喝玩乐一年。第二年要回去了,房子涨了卖了200万,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到1:5,200万人民币换回40万美元。2.美国人白玩中国一年还倒挣20万美元,高高兴兴地回家了!中国:高兴,GDP增加了。中国公民到美国有没有这样的好事(故事)中国人:134万人民币(20万美元1:6.8)计划:买车奥迪A6

去美国旅游。Q1:可否有办法免费游美国???路径:5万美元(34万人民币)

5万美元(1:5,25万元人民币)买奥迪A6结果:一年下来,车买了,美国游览了,资金剩:134-34-25=75万元人民币。市场信息:奥迪A6国内45万元办法是:??奥迪买4卖3,赚60万元,余额=134-34-25+3*20=135万元Q1:两国公民免费旅游的“钱”由谁提供的?Q2:要实现上述故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Q3:现实中是否或者多大程度存在?4.1国际借贷论1861年,英国学者葛逊(G.J.Goschen)出版了《外汇理论》一书,以其为代表的这类观点被称为“国际借贷说”国际借贷论是在金本位制下阐述汇率变动的重要学说。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葛逊1.国际借贷关系是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外汇汇率由外汇的供求关系决定,而外汇的供求又是由国际借贷引起的(一)基本观点国际借贷的内容是广泛的,包括商品的进出口、股票和公债的买卖、利润和捐赠的收付,以及资本交易等。用国际借贷来表示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2.只有流动借贷才对外汇供求进而对汇率产生影响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国际借贷可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前者是指借贷关系已经形成,但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是指已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一)基本观点只有流动借贷的改变才会对外汇供求产生影响:当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即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当外汇供给小于外汇需求、即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本国货币汇率下跌

(1)理论意义此理论对汇率变动原因的解释(由外汇供求关系亦即流动借贷引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以金本位制为前提,把汇率变动的原因归结为国际借贷关系中债权与债务变动导致的外汇供求变化,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事实证明,国际收支失衡是导致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二)评价(二)评价(2)局限性只对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忽视了对汇率决定基础的论证。没有回答汇率由何决定这个问题,也无法解释在纸币流通制度下由通货数量增减而引起的汇率变动等问题。因此,在金本位制转变为纸币本位制后,国际借贷学说的局限性就日益显现出来了。后来,凯恩斯学派对该理论进行了发展,提出了调整国际收支的弹性论和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论,肯定了国家干预对汇率变动的作用。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4.2购买力平价理论

重庆理工大学经贸学院

汇率决定理论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1、案例引入2、PPP的原理:——绝对购买力平价

——相对购买力平价3、PPP的背景4、PPP的检验5、PPP的评价内容提要Hamburger,Howmuch?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

一、案例引入假设:(同样的品质、同构)2009中国:12.5人民币USA:3.54美元欧元区:3.42欧元???日本:290日元俄罗斯:62卢布巨无霸汉堡指数(BidMacIndex)最新汉堡包指数(2009)

/node/13055650?story_id=E1_TPDVVGVD

Cqit邱冬无霸汉堡指数(BidMacIndex)巨无霸汉堡包指数: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编制的一个不是很严谨的指数。该杂志比较麦当劳巨无霸汉堡包(BidMac)在世界各地的价格,作为各国币值是否被低估或高估的指南。假设是相似的食品无论在哪里销售,其价格应当是相同的,价格有差别意味着币值出现异常情况。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巨无霸汉堡指数(BidMacIndex)巨无霸汉堡包华盛顿:1美元,鲁利坦尼亚(Ruritania,假想国):20比索美元兑比索应是1美元=20比索。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巨无霸汉堡指数(BidMacIndex)如果汇率偏离这一水平,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比索的币值要么偏低,要么偏高。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应变动至令相同的商品组合价格一致的水平。批评:巨无霸汉堡包指数忽略了不同国家的税收、利润水平和原材料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巨无霸汉堡指数(BidMacIndex)从巨无霸汉堡指数星巴克中杯咖啡指数

Ipad指数下一个指数???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二、PPP的原理:—绝对购买力平价基本思想: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汇率——货币的购买力——价格水平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一价定律(onepricerule)前提:位于不同地区的该商品同质; 商品价格能够灵活调整,不存在价格粘性一价定律: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则同种商品在各地的价格都是一致的。Q1:为什么一价定律成立?Q2:有没有不符合一价定律的例外情况?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一价定律(onepricerule)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一价定律是否成立:???答案(1)某种牌子的电视机:成立否?

(2)房地产:(不动产)成立否?

(3)理发:(服务)成立否?可贸易与不可贸易品一国内部商品可分成两类:可贸易商品(tradablegoods):区域间价格差异可以通过套利活动消除。不可贸易商品(nontradablegoods):由于商品本身性质不可移动或套利活动交易成本太高,区域间价格差异不能通过套利活动消除。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一价定律(onepricerule)封闭经济条件下: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则同种可贸易商品在各地的价格都是一致的。可贸易商品在不同地区的价格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称为“一价定律”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开放条件下的一价定律可贸易商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比较必须折算成统一的货币;进行商品套利活动时,同时产生了外汇市场上相应的交易活动;跨国套利活动存在许多特殊障碍,如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开放条件下的一价定律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因素,开放经济下的一价定律:以同一种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应该是一致的

Pi=e*Pi*Pi:本国商品价格

E:直接标价法的汇率

Pi*:国外商品的价格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绝对购买力平价PPP——前提购买力平价理论(theoryofpurchasingpowerofparity,简称PPP理论)任何一种可贸易商品,一价定律成立;在两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中,各种可贸易商品所占的权重相等。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PPP的基本形式两国可贸易商品构成的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P=exP* e=P/P*Q1:PPP绝对形式与一价定律有什么区别?Q2:有何经济意义?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绝对PPP的含义基本意义: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拓展意义:有学者认为一国的不可贸易商品与可贸易商品之间存在着种种联系,从而一价定律对不可贸易商品也成立。Q1:你对拓展意义有何看法?举例说明?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2、PPP的原理——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假定的放松 交易成本存在; 各国一般价格水平的计算中商品及其相应的权重存在差异,因此,各国一般价格水平以同一种货币计算时并不完全相等,而是存在一定的较为稳定的偏差: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形式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对上式求导相对购买力平价的一般形式相对PPP的意义相对购买力平价意味着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决定的;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超过外国,本币将贬值;如果本国通胀率低于外国,本币将升值。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Q1:一国降低利率,其汇率是升值或是贬值?Q2:美国在金融危机后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升值或是贬值?PPP推论(1)汇率是一种货币现象汇率——价格——货币(2)实际汇率始终不变

PPP认为物价的变动会带来名义汇率的相反方向等量的调整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三、PPP的背景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期,是世界经济动荡不安的产物。地点:西欧地区人物:最早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进行系统阐述的则是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Cassel。背景:当时各国相继从金本位制改行纸币流通制度,随之而来的就是通货膨胀。此时提出该理论是适时并有一定道理的。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G.Cassel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瑞典学者卡塞尔(G.Cassel)于1922年出版了《1914年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系统阐述“购买力平价说”。四、PPP的检验Q1:PPP在实际中成立的调查?

A:成立B:不成立PPP一般并不能得到实证检验的支持。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PPP在计量检验中存在技术上的困难(1)物价指数的选择不同,可以导致不同的购买力平价,而采用何种指数最恰当尚存争议,例;(2)商品分类上的主观性可以扭曲购买力平价,不同的国家很难在商品分类上做到一致和可操作,例;(3)计算相对PPP时,很难准确选择一个汇率达到或基本达到均衡的基期年,例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4、PPP的检验短期看,汇率会因为各种原因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如价格粘性、资本与金融账户交易。长期看,实际经济因素的变动会使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产生永久性分离,如生产率的变动、消费偏好的变动、自然资源的发现、贸易管制等。

Cqit邱冬证研究的一般结论(1)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来,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保持着高度的相关性,实际汇率变动幅度很大;(2)一般只有在高通货膨胀时期(如20世纪20年代),PPP才能较好成立;

Cqit邱冬证研究的一般结论(3)在短期,高于或低于正常的PPP的偏差经常发生,并且偏离幅度很大;(4)在长期,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PPP成立;(5)现实是:汇率变动幅度远远超过价格变动幅度。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41对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实证研究

人民币汇率1980-1998(年平均值)资料来源:IFSyearbook199942对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实证研究(续)

中美通涨率比较1980-1998(年平均值)课程组的研究论文:邱冬阳,人民币购买力平价――1997-2005的协整分析,《经济研究》,2006(5),P31-402008年获重庆市第六次社科一等奖;2009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得出的结论:相对PPP成立。具体内容见论文。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五、PPP的评价(一)PPP是从货币层面因素分析汇率问题的代表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说:货币供应量决定单位货币的购买力,货币购买力的倒数是物价水平,因此,PPP认为,货币数量决定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从而决定汇率。(二)PPP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汇率决定理论,并没有阐述清楚汇率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因果关系。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三)PPP是最有影响力的汇率理论(1)它是从货币的基本功能(具有购买力)角度分析货币的交换问题,符合逻辑,易于理解,表达形式最为简单,对汇率决定这样一个复杂问题给出了最简洁的描述;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三)PPP是最有影响力的汇率理论(2)购买力平价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都是汇率决定中非常基本的问题,处于汇率理论的核心位置;(3)购买力平价被普遍作为汇率的长期均衡标准而被应用于其他汇率理论的分析中。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四)购买力平价的缺陷:(1)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尽管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揭示汇率长期变动的根本原因和趋势上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在中短期内,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越来越大;

(2)PPP忽视了非贸易品因素,也忽视了贸易成本和贸易壁垒对国际商品套购的制约。

(3)诸多技术性困难使其具体应用受到了限制。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作业题目:收集数据,比较主要国家货币与人民币汇率及其对应的物价指数的走势关系,直观分析PPP是否成立?从直观得出的结论中分析中美汇率问题背后的原因?上交时间:1周后

Cqut《国际金融》精品课程4.3利率平价学说一、问题引入二、套补利率平价三、非套补利率平价四、利率平价学说的评价一、问题引入条件:美国公民,100万美元,中国一年期利率:3.5%,美国的联邦基准利率:0.25%假设:资金自由流动没有交易成本目标:无风险收益最大化?Q1:你怎么决策???(存在美国或是中国)决策步骤决策依据:比较存美国的收益高或是中国的收益高比较存款利率的高低比较存款时与存款到期时的汇率变化存美国:100*(1+0.25%)=100.25万美元存中国步骤1:美元兑换为人民币100万美元*6.3=630万元人民币步骤2:630万元人民币存款1年,本利和=630*(1+3.5%)=652.05万元步骤3:把652.05万元兑换为美元652.05/ef=???盈亏分析:ef=6.82/6.52/6.02亏/平/赢结论:取决于远期汇率,(进一步)远期汇率变动与两国利差的变动这就是利率平价理论的思想(一)套补的利率平价如果投资本国金融市场,则每1单位本币到期可增值为:1+i如果投资乙国金融市场,则分为三个步骤:将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兑换成乙国货币;用所获得的乙国货币在乙国金融市场上进行为期一年的存款在存款到期后,将乙币在外汇市场上兑换成本币。由于一年后的即期汇率ef是不确定的,因此最终收益是很难确定的,或者消除这种不确定性,可以在即期购买一年后交割的远期合约(远期汇率记为f),届时1单位本国货币可增值为:f/e(1+i﹡)当投资者采取持有远期合约的套补方式交易时,市场会最终使利率与汇率间形成下列关系:1+i=f/e(1+i﹡)ρ=(f-e)/e=i-i﹡它的经济含义是: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在远期将贬值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在远期将升值套利及利率平价定理一个例子:纽约市场上年利率为14%,伦敦市场上年利率为10%,伦敦外汇市场的即期汇率为为1英镑=$2.4000,求:3个月的远期汇率。假定满足利率平价,设f为三个月远期汇率,则(二)非套补的利率平价套补是假定投资策略是进行远期交易以规避风险。实际上还存在着另外一种交易策略,即根据自己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而计算预期的收益,在承担一定的汇率风险情况下进行,假定投资者风险中立。如果投资者预期一年后的汇率为Eef,则在乙国金融市场投资活动的最终收入为:Eef/e(1+i﹡)1+i=Eef/e(1+i﹡)对之进行类似上文的整理,可得:Eρ=i-i﹡

式中,Eρ表示预期的未来汇率变动率。它的经济含义是:预期的未来汇率变动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M·Keynes)在1923年提出,并经西方经济学家的发展而成为一种远期汇率决定理论核心观点

通过利率同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来说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的原因4.3利率平价说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差决定的远期汇率的升水、贴水率约等于两国间的利率差异高利率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为升水在没有交易成本(transactioncost)的情况下,远期差价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interestparity)成立1研究角度从商品流动转移到资金流动,指出了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正确认识外汇市场上汇率形成机制是非常重要的2IP具有特别的实践价值。评价1.贡献1现实生活中对交易成本为零、资本能自由地在国际间流动的假定是不可能成立的2该理论还假定套利资金是无限的,于是投资者可以不断进行套利,直至利率平价成立。事实上这一假定也是很难成立的3同ppp一样,IP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汇率决定理论,只是描述了汇率与利率之间存在关系评价2.局限性实行浮动汇率制后,将凯恩斯主义国际收支均衡条件的分析应用于外汇供求流量分析,形成国际收支说四国际收支说国际收支的均衡条件是:式中,CA表示经常帐户收支差额,KA表示资本帐户收支差额。(二)国际收支说的基本原理假定汇率完全自由浮动,政府不对外汇市场进行任何干预。影响国际收支的主要因素为:

CA=f(Y,Y﹡

,P,P﹡

,e)

KA=f(

i,

i﹡,e,Eef

)BP=f(Y,Y﹡

,P,P﹡

,i,

i﹡,e,Eef)=0如果将除汇率外的其他变量均视为已给定的外生变量,则:e=g(Y,Y﹡

,P,P﹡

,i,

i﹡,Eef

)1国民收入的变动。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同),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将通过边际进口倾向而带来进口的上升,这导致对外汇需求的增加,本币贬值。外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将带来本国出口的上升2价格水平的变动。本国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带来实际汇率的升值,本国产品竞争力下降,经常账户恶化,从而本币贬值(此时实际汇率恢复原状);外国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带来实际汇率的贬值,本国经常账户改善,本币升值3利率的变动。本国利率的提高将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本币升值。外国利率的提高将造成本币贬值4对未来汇率预期的变动。如果预期本币在未来将贬值,资本将会流出以避免汇率损失,这带来本币即期的贬值;如果预期本币在未来将升值,则本币在即期就将升值e=g(Y,Y﹡,P,P﹡,i,i﹡,Eef

)1指出了汇率与国际收支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这对于全面分析汇率的决定因素尤其是短期内分析汇率的变动是极为重要的2与购买力平价说及利率平价说一样,国际收支说也不能被视为完整的汇率决定理论,而只是说明汇率与其他经济变量存在着的联系3国际收支说是关于汇率决定的流量理论评价资产市场说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汇率决定理论。这是在国际资本流动获得高度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注重资产市场均衡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而非国际收支流量均衡五、资产市场说一国金融市场供求存量失衡后,市场均衡的恢复不仅可以通过商品市场的调整来完成,在各国资产具有完全流动性的条件下,还能通过国外资产市场的调整来完成均衡汇率就是指两国资产市场供求存量保持均衡时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主要方法是一般均衡分析:将国内外商品市场、货币市场、证券市场结合起来进行汇率决定的分析。在这些市场中,国内外商品之间和资产之间有一个替代程度的问题;在一国国内的各市场间,则有一个受到冲击后进行调整的速度问题。由此,资产市场说可以划分为:一、主要方法和分类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国内外资产之间是否具有完全替代性是货币分析法否资产组合分析法国内各市场调整速度是否相同是弹性价格模型(货币模型)否粘性价格模型(超调模型)风险补贴为零UIP成立风险补贴不为零UIP不成立(一)假定国内外资产完全替代UIP连续存在 在此假定下,强调货币市场失衡和均衡对汇率 的影响。(二)弹性价格货币模型 假定货币市场失衡后,商品市场和证券市场一样能迅速、灵敏地加以调整,即商品套购机制和套利机制都会发挥作用。 二、汇率的货币论(二)弹性价格货币模型基本思想: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而不是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基本理论:货币数量论成立

PPP成立代表人物:Frenkel,1976Mussa,1976,1979Bilson,1978假定购买力平价成立:P=eP*即e=P/P*

其中:P=Ms/Md,P*=Ms*/Md*假定货币需求稳定:

k、α、β分别表示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收入比例、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和利率弹性,为简便,假定两国的这些变量相同。假定货币供给曲线垂直:即Ms与Y、I无关(Ms只能引起价格水平P的迅速调整,并不能使利率I降低而进一步影响产出Y)整理,得:

(一)弹性价格货币模型取对数,得:e=α(y﹡-y)+β(i-I﹡)+(Ms-Ms﹡)

e=α(y﹡-y)+β(i-I﹡)+(Ms-Ms﹡)

公式表明:汇率变动与本国货币供给正相关、与外国货币供给负相关;外汇汇率与本国国民收入负相关,与外国国民收入正相关;外汇汇率与本国利率正相关,与外国利率负相关。 注意:这一结论与国际收支说的结论有何区别?1、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模型(即货币模型)1本国货币供给水平一次性增加的影响。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本国货币供给的一次性增加将会带来本国价格水平的同比例上升、本国货币的同比例贬值,本国产出与利率则不发生变动2本国国民收入增加的影响。在货币模型中,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将会带来本国价格水平的下降,本国货币升值3本国利率上升的影响。在货币模型中,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本国利率的上升将会带来本国价格水平上升,本国货币贬值e=α(y﹡-y)+β(i-I﹡)+(Ms-Ms﹡)

2、货币模型的基本内容e=P/P*P=Ms/MdMd=kY

αI-β货币模型中本国货币供给一次性增加的影响3、引进预期后的货币模型i-i

=Etet+1-et

et

=Zt+β(Etet+1

-et

et

=[1/(1+β)](Zt+βEtet+1)注:公式可无限传递汇率水平是即期的经济基本面状况(例如即期的货币供给、国民收入水平,用Zt表示)以及对下一期预期的汇率水平(Etet+1)的函数,所以对下一期汇率水平的预期直接影响到即期汇率水平的形成。

由多恩布什(Dornbucsh)提出假定货币市场失衡后,商品市场价格具有粘性,而证券市场反应极其灵敏,利率将立即发生调整,使货币市场在短期内恢复均衡,但短期内利率必然超调,即调整的幅度超过长期均衡水平;利率变动引起的大量套利活动,带来汇率的超调。从长期看,价格才会完成因货币市场失衡带来的调整。汇率超调模型是货币论的动态模式。

(二)粘性价格模型(OvershootingModel/Undershooting)1、超调模型的基本假定分析前提上,在以下两个方面与货币模型不同。第一,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成立。第二,总供给曲线在短期内不是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的不同形状1)经济的长期平衡利用上节的结论,我们可知道在长期内,本国的价格水平将同比例上涨,本国货币将贬值相应幅度,而利率与产出均不发生变动以其他条件不变,本国货币供给的一次性增加(假定增加了25%)为例,说明超调模型中的平衡调整过程。2、超调模型中的平衡调整过程2)经济的短期平衡当外国利率水平不变而本国利率水平下降时,显然本币的即期汇率将相对于预期的未来汇率水平贬值,即:e1=ē-(i1-i﹡

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价格水平不发生调整,货币供给的一次性增加只是造成本国利率的下降,本币汇率的贬值超过长期平衡水平,本国产出超过充分就业水平3)经济由短期平衡向长期平衡的调整在货币市场上,由于价格水平的上升,货币需求上升,这造成利率的逐步上升;本国利率的逐步上升会造成本国汇率的逐步升值;这一升值是在原有过度贬值的基础上进行的,体现为汇率逐步向其长期平衡水平的趋近;由于利率的逐步提高,以及实际汇率的逐步升值,本国的私人投资及净出口均逐步下降,总产出也较短期水平下降,逐步向充分就业水平调整。以上的调整过程将持续到价格进行充分调整,经济到达长期平衡水平为止。此时,价格水平发生与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同比例的上涨,本国货币汇率达到长期平衡水平,购买力平价成立,利率与产出均恢复原状。超调模型中本国货币供给一次性增加的影响

货币市场失衡的动态调整过程: 货币市场失衡(货币供给↑)短期内价格粘住不变实际货币供应量↑要使货币市场恢复均衡实际货币需求(Y和i的函数)必须增加短期内Y不变i就会下降e↑此时, i↓刺激总需求P↑e↑,X↑,M↓总需求↑商品市场供给小于需求实际Md

↑i↑,e↓1首先,超调模型是对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一种综合,成为了开放经济下汇率分析的一般模型2其次,超调模型首次涉及了汇率的动态调整问题,从而创立了汇率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汇率动态学。在汇率从短期均衡向长期均衡过渡中,本国价格水平在上升,但外汇汇率却不升反降,即本币在外汇市场上反而升值。这一论述对于我们分析购买力平价说和理解现实汇率的波动有一定的意义3最后,超调模型具有鲜明的政策含义。首次系统总结汇率现实中的超调现象,对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大幅度波动、严重偏离的现象给出了解释,有一定的意义评价1.积极意义1将汇率波动归因于货币市场失衡,否认商品市场上的冲击对汇率的影响;未能考虑国际收支的结构因素对汇率的影响2存在交易成本、税赋待遇和各种风险的情况下,国内外资产完全替代的假设不成立评价2.局限性由布朗森(W·Branson)、霍尔特纳(H·Halttune)和梅森(P·Masson)等人提出并完善。三、资产组合分析法TEXT资产组合分析法出现于70年代中后期。1975年,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森(W.Branson)提出了一个初步模型,后经霍尔特纳(H.Halttune)和梅森(P.Masson)等人进一步充实和修正。理论的特点一是假定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是不完全的替代物,风险等因素使非套补的利率平价不成立,从而需要对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的供求平衡在两个独立的市场上进行考察;二是将本国资产总量直接引入了模型的分析。资产组合分析法的基本模型资产供给变动与资产市场的短期调整资产市场长期平衡及其调整机制

对资产组合分析法的评价1均衡汇率正是使私人部门愿意持有的国内外各种资产存量实现均衡的汇率水平2如各种资产供给存量发生变化,或者当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发生变动时,私人部门必然对其现有的资产组合进行调整,以使实际的资产组合符合其新的意愿,这种调整促使资产市场达到新的均衡3在进行国内、国外之间的资产调整过程中,本国资产与外国资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