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单级压缩蒸气制冷循环_第1页
第三章 单级压缩蒸气制冷循环_第2页
第三章 单级压缩蒸气制冷循环_第3页
第三章 单级压缩蒸气制冷循环_第4页
第三章 单级压缩蒸气制冷循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节课内容制冷与低温工质载冷剂润滑油第一节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的理论循环

单级理论循环

过冷循环

过热循环

回热循环

本节课教学内容

第三章单级压缩蒸汽制冷循环第一节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的理论循环

第二节单级压缩蒸气制冷实际循环

第四节单级压缩蒸气制冷特性分析

第五节制冷循环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大部分空调机采用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液体蒸发制冷构成循环的四个基本过程是:

①制冷剂液体在低压(低温)下蒸发,成为低压蒸气

②将该低压蒸气提高压力为普通高压蒸气

③将高压蒸气冷凝,使之成为高压液体

④高压液体降低压力重新变为低压液体,返回到①从而完成循环。

制冷循环就是通过一定的能量补偿,从低温热源吸热,向高温热源排热。热源的温度决定制冷剂吸热与排热的温度与压力,相应地决定了制冷循环中的高低压侧的压力比。第一节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的理论循环

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是指将制冷剂经过一级压缩从蒸发压力压缩到冷凝压力的制冷机。空调器和电冰箱以及中央空调用的冷水机组大都采用单级制冷机。单级制冷机一般可用来制取-40℃以上的低温。

1.理论循环

2.性能指标

3.液体过冷、吸气过热及回热循环

4.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循环

5.跨临界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1.理论循环

单级理论循环是建立在以下一些假设的基础上的:

(1)压缩过程为等熵过程,即在压缩过程中不存在任何不可逆损失

(2)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制冷剂的冷凝温度等于冷却介质的温度,蒸发温度等于被冷却介质的温度,且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都是定值

(4)制冷剂在管道内流动时,没有流动阻力损失,忽略动能变化,除了蒸发器和冷凝器内的管子外,制冷剂与管外介质之间没有热交换

(5)制冷剂在流过节流装置时,流速变化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且与外界环境没有热交换

(3)离开蒸发器和进入压缩机的制冷剂蒸气为蒸发压力下的饱和蒸气,离开冷凝器和进入膨胀阀的液体为冷凝压力下的饱和液体

T-s图lgp-h图1-2

制冷剂在压缩机中的等熵压缩过程2-3

冷凝器中的冷却过程3-4

制冷剂冷凝过程

4-5

节流过程

5-1

蒸发器中的蒸发过程

加给工质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增加工质的热力学能储存于工质内部,余下一部分以作功的方式传递至外界。对微元过程,第一定律解析式的微分形式

(1-12a)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系统中储存能量的增加(1-1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解析式

按照热力学第一定律,对于在控制容积中进行的状态变化存在如下关系:(3-1)

这里,把自外界传入的功作为负值。对上式积分可以得到整个过程的表达式:按照式(3-1)和式(3-2),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循环的各个过程有如下关系:(3-2)

(2)冷凝过程:dw=0dq=dhqk=h2-h4

(3-4)

(1)压缩过程:dq=0,因而

dw=dhw=h2-h1

(3-3)

T-s图上为面积1-2-3-4-c-b-5-1,在lg

p-h图上为横坐标轴上的线段1'-2'的长度qk为单位冷凝热,T-s图上为面积a-2-3-4-c-a,在lgp-h图上是以线段长度2-4表示

T-s图lgp-h图3、节流过程

w=0,q=0

因而

h=0,h4=h5

节流过程前后焓值相等,4、5两点在等焓线上

4、蒸发过程

因而

q0=h1-h5=h1-h4

q0称为单位制冷量,在T-s图上为面积1-5-b-a-1,在lg

p-h图上则用线段5-1表示

T-s图lgp-h图为了说明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理论循环的性能,采用下列一些性能指标,这些性能指标均可通过循环各点的状态参数计算出来。

2.性能指标1、单位制冷量2、单位容积制冷量3、理论比功W04、单位冷凝热

5、制冷系数

6、热力完善度

1、单位制冷量2、单位容积制冷量

3、理论比功W0

T-s图lgp-h图4、单位冷凝热

5、制冷系数

T-s图lgp-h图制冷系数愈大经济性愈好冷凝温度越高制冷系数越小蒸发温度越低6、热力完善度制冷系数和热力完善度区别制冷系数是随循环的工作温度而变的,因此只能用来评定相同热源温度下循环的经济性

。对于在不同温度下工作的制冷循环,需要通过热力完善度的数值大小(接近1的程度)来判断循环的经济性制冷系数和热力完善度都是用来评价循环经济性的指标,但是它们的意义是不同的。

例3-1一台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工作在高温热源温度为400C,低温热源温度为-200C下,试求分别用R134a、R22和R717工作时理论循环的性能指标。解:循环的T-S和lgp-h图见图3-1,各点参数根据附录D查图或用计算机计算得到,下表为用计算机计算得到的结果:状态点参数单位R134aR22R7171p1kPa132.7244.9190.1t10C-20-20-20v1m3/kg0.14720.092130.6232h1kJ/kg384.70396.461437.122t20C48.467.6135.2p2kPa1016.41533.61555.5h2kJ/kg427.31443.061757.034t40C404040p4kPa1016.41533.61555.5h4kJ/kg256.2249.44393.995h5kJ/kg256.2249.44393.99项目计算公式单位R134aR22R717单位制冷量kJ/kg128.5147.01043.1单位容积制冷量kJ/m3872.91595.91673.9单位理论功kJ/kg42.6046.59319.90单位冷凝热kJ/kg171.10193.621363.03制冷系数-3.0163.1553.261卡诺循环制冷系数-4.2194.2194.219热力完善度-0.7150.7480.773

分析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相同工作条件下:R22和R717的单位容积制冷量很相近,而R134a的单位容积制冷量则小得多(约小45%);②三种制冷剂的制冷系数及热力完善度相差不大。3.液体过冷、吸气过热及回热循环

1、液体过冷

将节流前的制冷剂液体冷却到低于冷凝温度的状态,称为液体过冷。

带有过冷的循环,叫做过冷循环。采用液体过冷对提高制冷量和制冷系数都是有利的冷凝器入口饱和出口放热30℃45℃气体45℃液体放热30℃40℃液体过冷度45ー40=5℃过冷过热与过冷

T-s图lgp-h图4-4'

制冷剂液体在过冷器中的过冷过程4‘-5‘节流过程

与无过冷的循环1-2-3-4-5-1相比,过冷循环的单位制冷量的增加量为制冷系数过冷循环吸气过热循环

压缩机吸入前的制冷剂蒸气的温度高于吸气压力下制冷剂的饱和温度时,称为过热。具有吸气过热的循环,称为过热循环。过热入口蒸发器饱和出口吸热30℃5℃液体5℃气体吸热30℃10℃气体过热度10ー5=5℃

T-s图lgp-h图1-1‘

吸气的过热过程

对无过冷的循环1-2-3-4-5-1,有效过热循环的单位制冷量的增加量为理论比功增加量为制冷系数

吸气过热循环由制冷剂的lgp-h图我们可以得到,在过热区,过热度越大,其等熵线的斜率越小,得

有效过热的过热度对制冷系数的影响

在过热区,过热度越大,等熵线的斜率越小

过热有利

过热不利

过热优点:不管是有效过热还是无效过热,一定的过热度对容积式压缩机的吸气效果会有所改善,也可避免吸入气体可能带液所导致的不利后果.缺点:过热都将引起压缩机排气温度的增加,这一点对压缩机的工作是不利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即使采用像R502这样的制冷剂,也不要使过热度太大。表3—1结出了蒸发温度为00C、冷凝温度为400C时,不同制冷剂在过热度分别为00C和300C时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计算结果。回热循环

利用回热使节流前的制冷剂液体与压缩机吸入前的制冷剂蒸气进行热交换,使液体过冷、蒸气过热,称之为回热。单级压缩蒸气制冷回热循环流程图不计回热器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交换,则液体过冷的热量等于使蒸气过热的热量,其热平衡关系为

液体通过回热器不可能冷却到蒸发温度

T-s图lgp-h图1-1‘

蒸汽过热过程4-4‘液体的过冷过程1‘-2’-3-4-4‘-5’-1-1‘为回热循环,单位质量制冷量单位容积制冷量制冷系数

回热循环的性能指标如下:单位制冷量:单位功

制冷系数

(3-26)与无回热循环1-2-3-4-5-1相比较,回热循环的单位制冷量增大了:(3-27)(3-25)但单位功也增大了(3-28)

循环的单位功可近似地表示成(3-29)但单位功也增大了

(3-31)单位容积制冷量和制冷系数可表示成即(3-32)如果要使回热循环的单位容积制冷量及制冷系数比无回热循环高,其条件应是第二节单级压缩蒸气制冷实际循环

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有以下不同:1、流动过程阻力,有压力损失。2、制冷剂流经管道及阀门时同环境介质间有热交换3、热交换器中存在温差

4、压缩机中的工作过程不同

1.实际循环特性

2.实际循环的性能指标及热力计算

3.计算举例1.实际循环特性(阻力和漏热)流动过程阻力影响

1、吸入管道蒸发器出口到压缩机吸气入口之间的吸入管道存在流动阻力,它引起的压力降会直接造成压缩机吸气压力降低。压缩机吸入口吸气比体积增大,压缩机压比增大,单位容积制冷量减小,压缩机容积效率降低,比压缩功增大,制冷系数下降。

措施: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降低流速的办法来降低阻力,即通过增大管径来降低压力降。但考虑到有些场合,为了确保润滑油能顺利地从蒸发器返回压缩机,这一流速又不能太低。此外,应尽量减少设置在吸入管道上的阀门、弯头等阻力部件,以减少吸入管道的阻力。2、排出管道从压缩机出口到冷凝器入口之间的排出管道上的压力降会使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升高,从而使压缩机的压比增大,容积效率降低,制冷系数下降。由于这一阻力降相对于压缩机的吸排气压力差要小得多,它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要比吸气管道阻力的影响要小。

3、液体管道冷凝器出口到节流装置入口之间的管路称为液体管道。液体流速较气体要小得多,其阻力相对较小。冷凝器出口比节流装置入口位置低,由于静液柱的存在,高度差要导致压力降。

该压力降对于具有足够过冷度的制冷系统,则系统性能不会受其影响。但如果从冷凝器里出来的制冷剂为饱和状态或过冷度不大,则液体管道的压力降将导致管路内部的制冷剂气化,从而使进入节流装置的制冷别处于两相状态,这将增加节流过程的压力降,对系统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对系统的稳定运行也产生不利影响。为了避免这些影响,我们在设计制冷系统时,要注意冷凝器与节流装置的相对位置。同时;要降低节流前管路的阻力损失。4、两相管道从节流装置到蒸发器之间的管道中流动着两相的制冷剂,我们称之为两相管道。

通常这一管道的距离是较短的,由它引起的阻力降对系统性能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如果系统中有多个蒸发器共用一个节流装置,则要尽量保证从液体分配器到各个蒸发器之间的阻力降相等,否则将出现分液不均匀现象,影响制冷效果。

5、蒸发器若不改变蒸发过程中的平均传热温差,出蒸发器时的制冷剂压力稍有降低,其结果与吸入管道阻力引起的结果一样。为了克服蒸发器中的流动阻力,必须提高制冷剂进蒸发器时的压力,即提高开始蒸发时的温度。由于节流前后焓值相等,又因为压缩机的吸人状态没有变化,故制冷系统的性能没受到什么影响

6、冷凝器若冷凝器的压力不变,为克服冷凝器中的流动阻力,必须提高进冷凝器时的压力,与排气管道阻力引起的结果一样。漏热的影响

制冷系统的高温部分和低温部分与环境之间总存在温差,不可避免地要与环境进行热交换,产生漏热。除压缩机、排气管道、冷凝器和液体管道这些高温部分的漏热对于制冷系统无坏的影响外(对于热泵系统,这些漏热也是损失),其余漏热对系统性能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显然,两相管道和蒸发器的漏热是制冷量的直接损失,使系统的制冷量降低,能耗提高,而吸入管道的漏热产生的后果与第一节讨论过的无效过热的后果一样。在实际系统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小这些漏热。

T-s图lgp-h图实际循环的T-s图和lg

p-h图

5-6实际蒸发过程6-1s蒸发器至压缩机开始压缩前的压力和温度变化

1s-2s气缸内压缩过程2s-b排气过程冷却情况

b-c排气管道中的压降

c-3冷凝器中冷却过程

3-4冷凝器的冷凝过程

4-5实际的节流过程

0122s2v345ppk0Lgph实际循环可表示为图中的0-1-2-3-4-5-0

0-1表示蒸气的过热过程

1-2表示实际增熵压缩过程

2--3表示制冷剂在冷凝压力pk下的等压冷却、冷凝过程

3-4表示制冷剂在冷凝压力下的过冷过程

4-5表示制冷剂在等焓下的节流过程5-0表示制冷剂在蒸发压力p0下的等压汽化过程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实际循环将实际循环简化:1、以压缩机出口压力为冷凝压力,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为定值2、压缩机内部过程为吸气压力到排气压力有损失简单压缩过程3、节流过程仍认为是前后焓相等的过程

2.实际循环的性能指标简化后实际循环可表示为图3-14中的0-1-2-3-4-5-0,其中1-2是实际的压缩过程。经过这样的简化之后,即可直接利用lg

p-h图进行循环的性能指标的计算,且由此而产生的误差也不会很大。0122s2v345ppk0Lgph实际循环可表示为图中的0-1-2-3-4-5-0

0-1表示蒸气的过热过程

1-2表示实际增熵压缩过程

2--3表示制冷剂在冷凝压力pk下的等压冷却、冷凝过程

3-4表示制冷剂在冷凝压力下的过冷过程

4-5表示制冷剂在等焓下的节流过程5-0表示制冷剂在蒸发压力p0下的等压汽化过程

1、单位制冷量、单位容积制冷量和单位理论功2、单位冷凝热和2点的焓值3、制冷剂循环流量4、压缩机的理论功率和指示功率2.实际循环的性能指标0122s2v345ppk0Lgph5、实际制冷系数6、冷凝器的热负荷0122s2v345ppk0Lgph.例3-2一台制冷量为50kW的往复活塞式制冷机,工作在高温热源温度Ta为32℃,低温热源温度为-18℃,制冷剂为R134a,采用回热循环,压缩机的吸气温度为0℃,试进行循环的热力计算。解:循环的lg

p-h图如图3-14,取冷凝温度比高温热源高8℃,蒸发温度比低温热源低5℃,压缩机的指示效率为0.75,压缩机的机械效率为0.92,可确定循环各点的状态参数如下表。

.状态点参数单位数值注p0kPa1160t0℃-23t0=t0'-5=-18-5=-23h0kJ/kg382.9p1kPa1161t1℃0v1m3/kg0.185h1kJ/kg401.6p2kPa10162st2s℃71.5由图查得h2skJ/kg452.1.p3kPa10163t3℃40t3=ta+8=32+8=40h3kJ/kg256.2p4kPa10164t4℃27.3根据p4、h4查图由热平衡式算出h4kJ/kg237.5第一节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的理论循环

单级理论循环

过冷循环

过热循环

回热循环

上节课教学内容

第二节单级压缩蒸气制冷实际循环本节课教学内容第四节单级压缩蒸气制冷特性分析

第四章两级压缩和复叠制冷循环

其他制冷思考

1.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各有何作用?2.制冷剂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中,热力状态是如何变化的?3.制冷剂在通过节流元件时压力降低,温度也大幅下降,可以认为节流过程近似为绝热过程,那么制冷剂降温时的热量传给了谁?4不凝性气体对制冷循环的影响系统中的不凝性气体往往积存在冷凝器上部,因为它不能通过冷凝器的液封。不凝性气体的存在将使冷凝器内的压力增加,从而导致压缩机排气压力提高,比功增加制冷系数下降,压缩机容积效率降低。应及时加以排除。

0122s2v345ppk0Lgph第四节单级压缩蒸气制冷特性分析

本节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对于一台已经在运行的制冷机,当它的运转条件变化时,制冷机的性能发生怎样的变化?讨论的前提是制冷压缩机的结构尺寸、转速、制冷剂都已给定,而变化的条件是制冷机的蒸发温度T0及冷凝温度Tk。1.冷凝温度变化时制冷机的性能2.蒸发温度变化时制冷机的性能3.单级压缩制冷机的工况冷凝温度变化时制冷机的性能蒸发温度T0不变,冷凝温度Tk变化

其他条件不变,冷凝温度tk变化(升高)的影响hp冷凝温度tk时:1-2-3-4-1冷凝温度升高为t´k时:1-2´-3´-4´

-11234tkt0t´k3´2´4´其他条件不变,冷凝温度tk变化(升高)的影响hp1234tkt04t´k3´2´4´q´0q0不变单位制冷量q0吸气比容v1

qvQ01.单位制冷量由q0减小到q0'。2.吸入状态的比体积v1不变。3.由于q0减小至q0',而v1不变,因此qv将减小到qv'。其他条件不变,冷凝温度tk变化(升高)的影响hp1234tkt0t´k3´2´4´w0w´0不变单位压缩功w0

吸气比容v1

wvP制冷系数4.单位压缩功由w0增大到w0'。

5.由于qm不变,q0减小到q0'。w0增大到w0制冷机的制冷量由Q0减小到Q0',而理论功率将由P0增大到P0'。Tk降低时,相反

2.蒸发温度变化时制冷机的性能冷凝温度Tk不变,蒸发温度T0变化

其他条件不变,蒸发温度t0变化(降低)的影响hlgp蒸发温度t0时:1-2-3-4-1蒸发温度降低为t´0时:1´-2´-2-3-4-1´1234tkt02´4´t´01´其他条件不变,蒸发温度t0变化(降低)的影响lgph1234tkt02´4´t´01´单位制冷量q0

吸气比容v1

制冷剂质量流量GQ0q´0q0其他条件不变,蒸发温度t0变化(降低)的影响ph1234tkt02´4t´01´w´0w0P单位压缩功w0

制冷剂质量流量G

时,P最大´制冷机的制冷量,制冷剂流量及制冷系数都是降低的,而压缩机的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与变化前后的压比值有关。

T0升高时,相反

3.单级压缩制冷机的工况

工况,是指制冷系统的工作条件。用来作为比较制冷机性能参考状态的工况一般应包括制冷机的蒸发温度、冷凝器温度、过冷温度、吸气过热温度等。如果不是饱和状态,有时称吸气温度为过热温度,液体温度为过冷温度。机组型式分为全封闭、半封闭和开启式。

压缩机的制冷量和轴功率等参数随工况条件变化,为了衡量、比较压缩机性能,制定公认的温度条件(名义工况),作为压缩机制冷量选用和比较的标准。铭牌上标示的制冷量和功率一般是在标准工况下的值,如为空调专用,则为空调工况。名义工况(旧)标准工况空调工况名义工况(新)高温工况中温工况低温工况容积式制冷压缩机及机组的名义工况

类别工况序号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吸气温度/℃液体温度/℃机组型式

高温1(1A)7(7.2)55(55.4)18(18.3)50(46.1)所有形式

27431838

中温3(3A)-7(-6.7)49(48.9)18(4.4)44(48.9)所有形式(全封闭)(3B)(18.3)(半封闭)(开启式)4-7431838所有形式

低温I5(5A)-23(-23.3)55(54.4)32(32.2)32(32.2)全封闭

6(6A)49(48.9)5(4.4)44(48.9)所有形式

7-2343538

低温II8(8A)-4035(40.6)-10(4.4)30(40.6)所有形式(全封闭)(8B)(18.3)(半封闭)(开启式)第五节制冷循环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热力学第二定律不仅可以判断过程的发展方向、能量的品位,而且还可以用来分析系统内部的各种损失。实际过程或循环,总是存在着各种不可逆过程,从分析循环损失着手,可以知道一个实际循环偏离理想可逆循环的程度、循环各部分损失的大小,从而可以指明提高循环经济性的途径。1.熵分析法2.火用分析法熵是表征工质状态变化时,与外界换热程度的一个导出的热力学状态参数。kJ/kg.k定义式

qrev是可逆过程的换热量,T为热源温度可逆过程1-2的熵增克劳修斯积分

=0绝热等熵过程<0工质对外放热>0工质从外界吸收热量

1.熵分析法对于一个由制冷机及其环境(包括被冷却物体及冷却介质)所构成的孤立系统,当其中进行的过程完全可逆时系统的熵保持不变。若过程不可逆,则系统的熵要增大,即

逆向循环,不可逆过程将导致循环多消耗一部分附加功。多消耗的附加功为制冷循环所消耗的功为

实际循环的热力完善度为

例3-3试用熵分析法分析例3-2循环的损失。解:循环的lg

p-h图如图3-14,取冷凝温度比高温热源高8℃,蒸发温度比低温热源低5℃,压缩机的指示效率为0.75,压缩机的机械效率为0.92,可确定循环各点的状态参数如下表。

状态点参数单位数值注p0kPa1160t0℃-23t0=t0'-5=-18-5=-23h0kJ/kg382.9p1kPa1161t1℃0v1m3/kg0.185h1kJ/kg401.6p2kPa10162st2s℃71.5由图查得h2skJ/kg452.1p3kPa10163t3℃40t3=ta+8=32+8=40h3kJ/kg256.2p4kPa10164t4℃27.3根据p4、h4查图由热平衡式算出h4kJ/kg237.5实际循环输入功W为:逆卡诺循环消耗的功Wmin为:下面用熵增来计算多消耗的功。在制冷系统中,制冷剂经过循环变化之后其熵值不变,因此,孤立系统的熵增可根据被冷却物体及环境介质熵的变化来计算。被冷却物体熵的变化是:高温热源熵的变化是故实际循环比逆卡诺循环所多消耗的理论功孤立系统的熵增为制冷循环总的多消耗的功为:此值与上面算出的结果完全相符分析循环的各个过程因不可逆而引起的损失:压缩过程的损失为:冷凝过程的损失为:节流过程的损失为:0122s2v345ppk0Lgph0122s2v345ppk0Lgph回热过程的损失为:蒸发过程的损失为:0122s2v345ppk0Lgph循环热力完善度为:和总的多消耗的功接近,1%的误差是由数值计算误差累积各部分损失之和:最大的损失发生在压缩机

2.火用分析法

一种形式的能量并不总是可以完全转换为功。从这一角度出发,可以把能量看成由两个部分组成:可转换的部分与不可转换的部分,前者称为火用,后者称为火无。能量中火用比例越大,它能转化为有用功(也叫技术功)的部分愈大,它的品位也就愈高。

机械能(动能、位能和机械功)、电能,由于它们原则上可以全部转变为功.因此全为火用内能和热能则既包含火用.又包含火无,只有环境状态下的内能和环境温度下的热能全为火无火用的概念

1.热量(冷量)火用2.焓火用工程上常用:

热源在放热过程中温度由T1降至T2,放出的热量为Q,则Q的火用可表示为如果热源放热时温度T保持不变,则

T>环境温度Ta,表示从一定的热量Q中可得到最大功Eq。

T<Ta,Eq为从低于环境温度的热源中取出热量Q所需要消耗的最小功。

T=Ta时,Eq=0,即环境温度下热量的火用为零,没有作功能力1、热量(冷量)火用热源在温度T时放出的dQ热量中可转换成有用功的部分就是它的火用,是过程量。2.焓火用的概念

流动的流体所具有的火用称为焓火用单位质量流体的焓火用称为比焓火用

火用效率可用来衡量一个技术过程的热力学完善程度处于某种给定状态(p,t,v,s,h),流入稳定开口系,流出时达到与环境相平衡状态(pa,ta,va,sa,ha),0122s2v345ppk0Lgph

制冷循环中各个过程的火用分析

只要列出该过程的火用平衡方程1、压缩过程(1-2)

火用平衡方程

火用损失

2、冷凝器中的冷却冷凝过程(2-3)

火用平衡方程

火用损失

3、回热过程(3-4,0-1)

火用平衡方程

火用损失0122s2v345ppk0Lgph火用平衡方程中,热力系统保持平衡,火用值也应该保持平衡,系统提供的热量火用与工质焓火用之和等于系统完成技术功与火用损失之和4、节流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