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整理【课件讲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_第1页
专题15: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整理【课件讲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_第2页
专题15: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整理【课件讲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_第3页
专题15: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整理【课件讲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_第4页
专题15: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整理【课件讲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5: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整理考点概述课本知识整理及针对训练真题讲解模拟练兵01020304目录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课标要求1.词语的理解:直接填空解释、实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辨析、实词解释的正误选择。2.句子的翻译:考查课文篇目的句子,采分点主要是句中重要实词和句意。3.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考查写作技巧、理解概括、主旨情感。还出现了文意理解与分析的选择题。4.结合文章内容迁移运用:文言文的考查注重文本思想内容和知识点的关联,如字词解释迁移到其他篇目,迁移到成语,文意理解题用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等。题型概述一、《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重点字音阙处(quē)襄陵(xiāng)绝巘(yǎn)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御风(yù)猿鸣(yuán)曦月(xī)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课本知识整理【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课本知识整理【一词多义】(1)自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2)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

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空谷传响

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课本知识整理4.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课本知识整理(一)名句默写。(1)《三峡》用“重岩叠嶂,_____”和“自非亭午夜分,_____”分别从正面和侧面描绘了三峡山势的挺拔险峻。(2)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写道“千里江陵一日还”,《三峡》中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3)《三峡》中写夏水浩荡,凶险万分的句子是:_____,_____。(4)《三峡》中总写春冬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隐天蔽日

不见曦月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针对训练(二)阅读《三峡》,回答问题。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针对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词语。(1)属引凄异

属:____(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疾: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3.填空。(1)文中用“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写出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这可以从本文中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更因三峡工程闻名于世,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导游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训练答案:1.连接

快2.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3.(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2)理由①:水流急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②:落差大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4.示例:各位游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针对训练二、《短文两篇》1.文学常识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2.文章思想内容《答谢中书书》: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记承天寺夜游》:

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课本知识整理3.重点字词【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

古义:季节今义:某个时候(2)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今义:停止、休息(3)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今义:衰败,萎靡(4)盖竹柏影也

古义:大概是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6)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想念(7)月色入户

古义:单扇的门今义:主要指人家课本知识整理【一词多义】(1)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名词做动词,辉映)(2)夕日欲颓(形容词做动词,坠落)(3)相与步于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课本知识整理

4.重点问题(1)《答谢中书书》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2)你是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闲人”的含义?“闲人”并非闲极无聊、无所事事而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在政治上虽有远大抱负,但却被一贬再贬,是一个被贬的闲人。课本知识整理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黑嚣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感自满母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选自《曾国藩家书》)针对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①四时俱备

俱:_______________②夕日欲颓

颓:_______________(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四处)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

(4)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甲、乙两封书信“说话”的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析。

全,都,

坠落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①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②希望你们(诸弟)一定要仔细思考我说的话并深刻反省自己呀!甲文侧重描绘山川的自然之美,以此表明自己娱情山水的志趣。乙文侧重阐述戒除傲气、自满之气的道理(或:告诫诸弟为人处世的道理),表达自己对诸弟的殷切希望。三、《与朱元思书》1.文学常识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3.重点字词【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文中指蝉鸣)(2)窥谷忘反(通“返”,返回)【古今异义】(1)一百许里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今义:应允,或者,可能。(2)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3)经纶世务者

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课本知识整理【一词多义】(1)绝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

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2)上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

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3)直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

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4)百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5)无直视无碍(副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课本知识整理【词类活用】(1)负势竞上

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2)互相轩邈

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3)任意东西

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4)风烟俱净

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5)横柯上蔽

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6)猛浪若奔

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7)望峰息心

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课本知识整理4.重点问题(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触景生情、以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作者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来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课本知识整理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解释下面画线词语的意思。①负势竞上__________②在昼犹昏___________③水皆缥碧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针对训练(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状波翻浪滚之形。“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摹鸟语串串之声。文章写形写声,形中闻声,声中有形,创设了形声相融的意境。B.文章叙述了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直接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C.“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表面看似乎是写鸟禽声音,实则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寓视于听的手法。D.“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光线随枝条疏密而明暗,是因为人在船中,船随水行。这是以静写动,寓动于静的手法。

(1)①凭借,②好像,③浅青色(2)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快马。②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3)B针对训练四、《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被称为“亚圣”。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而没有得到实行。2.背景链接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课本知识整理重点字词解释:1.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2.地利:地理形势。3.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4.三里(之)城:的。5.七里之(郭):外城。6.(环)而攻之:围。7.(是)天时不如地利:这。8.(池)非不深:护城河。9.(兵革)非不坚利也:武器装备。10.(委)而(去)之:放弃。去:离开。1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以:凭。12.(固)国:巩固。13.(威)天下:威慑。14.寡助(之)(至):到。至:极点。15.亲戚(畔)之:通“叛”,背叛。16.天下(顺)之:归顺。17(以)天下之所顺:凭借。18.(故)君子有不战:所以。课本知识整理文本理解:1、本文的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本文的主旨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4、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对比论证。5、“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6、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课本知识整理四、《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1.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注: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针对景春所谓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导儒家的仁义礼智。3.重点字词课本知识整理【通假字】

往之女家。“女”同“汝”,你。【古今异义】(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真正,确实

今义:诚实(2)父命之

古义:教导,训诲

今义:命令(3)丈夫之冠也

古义:成年男子;

今义:女子的配偶【一词多义】(1)戒

戒之曰(告诫)

必敬必戒(谨慎)(2)之

往之女家(动词,到)

妾妇之道(助词,的)

与民由之(代词,指正道)(微信公众号:统编版中学语文教师)【词类活用】(1)威武不能屈

使动用法,使……屈服。(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形容词使动用法;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课本知识整理4.重点问题(1).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

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这样才叫大丈夫。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2).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

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3).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前者为无原则的顺从(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如张仪等人,无原则的顺从秦王的意思。而大丈夫则表示为“富,贫,威”是对仁义礼的坚守,正如儒家倡导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四、《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和有关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2.重点字词舜(shùn)畎(quǎn)亩胶鬲(gé)曾益(zēng)拂士(bì)【通假字】(1)所以动心忍性

忍,通“韧”,坚韧(2)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梗塞,不顺课本知识整理【一词多义】(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显露)(2)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介词,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介词,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介词,在)(3)拂行拂乱其所为(fú,违背)

入则无法家拂士(bì,同“弼”,辅佐)(4)士管夷吾举于士(名词,狱官)

入则无法家拂士(名词,贤士)课本知识整理3.重点语句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翻译: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受饥饿,使他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情不顺。(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翻译: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并在声音上显露出来,然后人们才了解他。(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翻译: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常常都有灭亡的危险。(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才干。课本知识整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失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乙)

孟子谓宋勾践①曰:“子好游②乎?吾语之游:人知之,亦嚣嚣③;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选自《孟子·尽心上》)针对训练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往之女家

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孟子谓宋勾践曰

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人不知,亦嚣嚣

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2)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4.乙文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很好地诠释了甲文“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一句。1.真正,确实

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

对……说

也2.(1)(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2)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3.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五、《愚公移山》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2.重点词语解释(1)年且九十

且:将近(2)惩山北之塞

塞:阻塞(3)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4)聚室而谋曰

室:家(5)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你们(6)杂然相许

杂然:纷纷

许:赞同(7)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8)以君之力

以:凭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连……都……

损:削减

丘:土堆(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课本知识整理3.通假字(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微信公众号:统编版中学语文教师)(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4.重点语句翻译(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译文: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2)甚矣,汝之不惠译文:你太不聪明了。(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文: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样呢?(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译文:用箕畚装上士石运到渤海边上。(5)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译文:他苦于山北道路的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译文: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比不上。(7)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译文: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课本知识整理5.课文内容理解(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笑”表现了智叟不智或自作聪明;“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的“长息”表现了愚公不愚或胸有成竹;“笑”和“长息”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2)“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杂然相许”表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并不是反对愚公移山。(3)从愚公之妻和智叟说话的语气来分析,两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这两个人说的话对情节的发展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①愚公之妻的话是关心的语气,她并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要解决“焉置土石”的问题。②智叟的话带有轻视的(或讥讽的、挖苦的、责备的怀疑的)语气,以阻止愚公移山。③前者“献疑”引出了讨论运土的问题。④后者“笑而止之”引出了愚公的反驳(4)鲜明的人物形象:愚公(他大智若愚,目光长远,不畏困难,坚持不懈),是一个有远大的抱负,对克服困难有坚定的信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正确认识的智者形象。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愚者形象。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目光短浅,无所作为而又好为人师,令人可厌可憎。课本知识整理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小题。(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节选自《列子·愚公移山》)(乙)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针对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1)惩山北之塞(_____)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___)(3)方磨铁杵

(_____)

(4)媪自言姓武(_____)2.用现代汉语下面句子的意思。(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3.(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_____________。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一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人物:________________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和李白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1.苦于

通“返”,往返

正在

说2.(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4.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示例:匡衡

凿壁偷光;孙康

映雪照读;

车胤

囊萤读书;孔子

韦编三绝等。5.示例: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针对训练六、《周亚夫军细柳》1.文学常识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鲁迅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通过对汉武帝亲自巡视、慰劳细柳军场面的描写,刻画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3.重点字词【通假字】军士吏被甲“被”通“披”,穿着。改容式车“式”通“轼”,扶轼。可得而犯邪“邪”通“耶”,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吗”课本知识整理4.重点句子(1)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译文:不久,(皇帝的车队)前往细柳军营,军营的将士都身披铠甲,(手持)磨得锋利的兵刃,挽弓搭箭,(戒备森严)(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译文: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要进军营慰劳三军。”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让皇帝的车队进来)。(3)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译文:先前(看到的)霸上、棘门的军队,像儿戏罢了,其将士必定会遭到袭击而被俘获。至于亚夫,岂能被侵犯?”(说罢)连连称赞不已。课本知识整理5.重点内容(1)周亚夫将军是一位怎样的将军?答:治军严格、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卑不亢(2)文中在塑造周亚夫形象时,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呢?答:正面描写:“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侧面描写:“将军令曰”“将军约”(3)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上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对比一:细柳军与霸上军及棘门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不得入”“又不得入”“乃传言”——军容严整,常备不懈,严阵以待,军纪严明。“直驰入”——军规松垮,守备松懈。对比二:文帝及随从入营“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天子乃按辔徐行”——治军有方,令行禁止。“直驰入”——军纪松弛。对比三:三营将领“持兵揖”、“以军礼见”——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课本知识整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

周亚夫军细柳(节选)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刀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乙]

戴胄犯颜①中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③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注]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资:资格。④荫: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针对训练1.下列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而/之/细柳军 B.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陛下/忿/选人之多诈2.下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士吏被甲:同“披”,穿着 B.天子为动:被C.擢为大理少卿:提拔 D.天下无冤狱:监狱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②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4.[甲][乙]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从内容上简要概括。1.B2.D3.①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②法律则是国家用来公布于众,取大信于民众的根据。4.两文都通过具体的事件,塑造了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物形象。针对训练真题讲解(2022海南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甲】自三峽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