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税收原理_第1页
第六章 税收原理_第2页
第六章 税收原理_第3页
第六章 税收原理_第4页
第六章 税收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税收原理2/5/20231第六章税收原理SJM§6-1税收及其特征一、税收根据

公民为什么有义务向政府纳税?2/5/20232第六章税收原理SJM我国学者关于税收根据的主要理论:

1.国家最高所有权说:认为“无论哪一个阶级的国家,在财政关系中都是以最高所有者的身份出现的……”,因此,税收的依据就是最高所有权。

2.国家政治权力说:认为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国家不参与社会产品的生产,但为了满足其行使职能的物质需要,却要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依据就是其政治权力。2/5/20233第六章税收原理SJM

3.国家社会职能说

认为税收属于再生产中的产品分配,参与分配的依据只能是参与生产;国家是以执行社会职能、为生产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的形式参与生产的。因此,税收的依据只能是国家的社会职能。2/5/20234第六章税收原理SJM二、税收定义(tax)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其社会职能为依据参与社会成员收入分配,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2/5/20235第六章税收原理SJM三、税收特征(税收“三性”)

2/5/20236第六章税收原理SJM§6-2税收术语一、纳税人

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区别:二、课税对象

相关概念:

1.税源

2.税目三、课税标准(课税依据)2/5/20237第六章税收原理SJM四、税率

税率=应纳税额/课税对象税率法定税率其他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税收负担率名义税率实际税率2/5/20238第六章税收原理SJM(一)法定税率形式:

单一比例税率

1.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优点:计算简便,利于税收征管。可调动纳税人的生产积极性。所以,在流转税的征收中往往使用比例税率。缺点:对收入的调节效果欠佳,且有悖于量能纳税的原则,还显示出累退的性质。2/5/20239第六章税收原理SJM2.定额税率

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一定固定的税额。例如:气油0.2元/升;卷烟150元/标准箱(50000支)。优点:计算简便,而且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不要求较高的征收管理水平。缺点:负担不尽合理,因而只适用于特殊的税种。2/5/202310第六章税收原理SJM3.累进税率税率随着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逐步提高,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也越高。

应税所得(元)适用税率(%)

500以下

5

501~200010

2001~5000152/5/202311第六章税收原理SJM根据计算方法的不同,又分为两种:

(1)全额累进税率:是将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按照与之相适应等级的累进税率征税。

【例如】

某人月工资3000元,其应纳多少个人所得税?计算如下:(适用税率见下表)

月应纳税所得额=3000-2000=1000(元)应纳税额=1000×10%=100(元)2/5/202312第六章税收原理SJM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500元502>500-2000元10253>2000-5000元151254>5000-20000元203755>20000-40000元2513756>40000-60000元3033757>60000-80000元3563758>80000-100000元40103759>100000元45153752/5/202313第六章税收原理SJM(2)超额累进税率:

①定义法:分别计算各等级的税额,然后加总。

按上例,应纳税额为:

500×5%+(1000-500)×10%=25+50

=75(元)

2/5/202314第六章税收原理SJM②速算法应纳税额=全额累进计算的税额-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计算的税额-超额累进计算的税额

按上例,计算如下:应纳税额为=1000×10%-25=75(元)2/5/202315第六章税收原理SJM(3)全额累进与超额累进税率的不同全额累进比超额累进的累进程度高。全额累进比超额累进计算简便。全额累进税率有一弊病:在所得额级距的临界点处,会出现税额增长超过所得额增长的不合理现象。2/5/202316第六章税收原理SJM【举例说明】

某人月应纳税所得额为2000元。

如果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他应纳的所得税额,为:

2000×10%=200(元)

若某月他的收入增加了一元,则他应纳税所得额为2001元,他应纳的所得税额为:

2001×15%=300.15(元)

所得额增加一元,税额增加了100.15元,很不合理。

2/5/202317第六章税收原理SJM如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当他月应纳税所得额为2000元时,他应纳的所得税税额为:

2000×10%-25=175(元)

当月收入增加一元时,即月应纳税额为2001元时,他应纳的所得税额为:

2001×15%-125=175.15(元)

所得额增加一元,税额增加0.15元,较合理。2/5/202318第六章税收原理SJM(二)其他形式的税率1.税收负担率

税收负担率=缴纳的税额/收入

(针对负税人而言的)2.名义税率(法定税率)

名义税率=应纳税额/应税对象

(针对纳税人而言)3.实际税率

实际税率=实际缴纳的税额/应税对象2/5/202319第六章税收原理SJM五、税基税基是指建立某种税的经济基础或依据。税基与税源相似,但又不同。税源总是以收入的形式存在的,而税基可以是支出。税基的选择是税制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考虑下面两个问题:

一是以什么为税基。收入、财产或支出?

二是税基宽窄的问题。2/5/202320第六章税收原理SJM

六、起征点和免征额

(一)起征点

500元1200元┃┃┃┃免征┃┃征税

(二)免征额

2000元2400元┃┃┃┃免征┃征税┃异同点?2/5/202321第六章税收原理SJM七、附加、加成和减免

1.附加:地方附加的简称。是指地方政府在正税以外,附加征收的一部分税款。

2.加成:是在依率计征税额的基础上,再加征一定成数的税额,是对特定纳税人的一种加税措施。

加一成等于加征正税税额的10%……

3.减免:是减税和免税的简称。2/5/202322第六章税收原理SJM§6-3税收分类一、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二、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三、按课税标准分类四、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五、按税收收入的归属分类2/5/202323第六章税收原理SJM§6-4税收负担水平一、税收负担的概念

税收负担是衡量纳税人因纳税而承受的经济负担程度。简称税负。二、衡量税负水平的指标

1.宏观税负指标:研究的是全社会总的税负水平,也称宏观税率。

宏观税率=税收收入/GDP(或GNP)

2/5/202324第六章税收原理SJM2.微观税负指标:

是研究企业或个人的税负水平的指标。(1)企业税负指标:

2/5/202325第六章税收原理SJM(2)城镇居民税负指标:

通常用个人所得税负担率来衡量。

【说明】由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缴纳还不普遍,所以,该指标目前的意义不大。2/5/202326第六章税收原理SJM三、影响税负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宏观税率也较高。

2.国家职能的大小。

政府对社会资源支配程度高,必然体现为政府活动范围广,规模大,造成国家财政支出的增加,进而导致税率的提高。2/5/202327第六章税收原理SJM3.分配秩序和分配政策的影响。

*如果财政收入多渠道取得,那么,税收负担就相对较低。如我国。

*分配秩序紊乱,分配政策不统一

乱收费

在我国税负较轻的情况下,企业、个人却感到负担沉重,甚至难以忍受。2/5/202328第六章税收原理SJM四、最佳税率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其宏观税率应该为多高?——最佳税率问题。(见P249图9-6)

拉弗曲线就是用来研究最佳税率问题的。

拉弗曲线是在1974年由美国著名的供给学派代表人物阿瑟·拉弗设计的。2/5/202329第六章税收原理SJM拉弗曲线给予我们的三点启示:

1.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

2.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

3.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2/5/202330第六章税收原理SJM§6-5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一)税负转嫁:

(二)税收归宿:

(三)理解税负转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税负转嫁的结果必然导致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分离。2/5/202331第六章税收原理SJM

2.税负转嫁是通过价格变化实现的。

3.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

4.税负转嫁是合法的。(四)税负转嫁与逃税和避税

1.逃税:是指纳税人已不合法的方式逃避纳税义务,包括偷税、漏税和抗税等。

2.避税:是指纳税人设法躲避纳税之意,它是纳税人利用税制的漏洞或缺陷,在纳税之前,采取合法途径而躲避或减轻纳税义务的行为。2/5/202332第六章税收原理SJM3.税负转嫁与避税的不同点:①避税是在税前进行的,而税负转嫁是在税后进行的;②避税减少财政收入,而税负转嫁不减少财政收入;③税负转嫁对价格体系产生直接影响,而避税则没有;④税负转嫁对纳税人不利时,他会放弃转嫁,而避税没有这种情况。2/5/202333第六章税收原理SJM4.税负转嫁与逃税的不同点①税负转嫁是合法的,而逃税是违法的;②税负转嫁的结果不减少财政收入,而逃税的结果减少财政收入。2/5/202334第六章税收原理SJM二、税负转嫁的常见方式1.前转(顺转):2.后转(逆转):3.散转:4.消转:5.税负资本化:2/5/202335第六章税收原理SJM三、税负转嫁的条件

(一)基本条件:价格可以自由的变动

(二)制约条件:

1.商品的供求弹性:

Ed越小的商品,税负越易转嫁。而Es越大的商品,税负越易转嫁。2/5/202336第六章税收原理SJM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就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弹性来说,哪方弹性小,税负就向哪方转嫁,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时,税负由买卖双方平均负担。

(见P232-233图8-3、8-4)2/5/202337第六章税收原理SJM

2.课税范围

课税范围越大,税负越易转嫁。3.课税对象的性质

商品课税易转嫁,所得课税不易转嫁。4.企业利润与税负转嫁的关系2/5/202338第六章税收原理SJM§6-6税收原则一、税收原则的含义

税收原则是制定、评价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基本准则或指导思想。

税收原则反映了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治税思想。2/5/202339第六章税收原理SJM二、税收原则的演进

(一)在西方国家:

税收原则的演进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资本主义上升时期:

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税收四原则。即

A.平等原则:

B.确实原则:

C.便利原则:

D.最少征收费用原则:2/5/202340第六章税收原理SJM2.资本主义垄断时期

19世纪中叶,德国社会政策学派的代表人物阿道夫·瓦格纳反对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承认国家对经济活动具有积极的干预作用,同时也为了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现象,他提出的税收四原则。

A.财政收入原则:

B.国民经济原则:

C.社会正义原则:

D.税务行政原则:2/5/202341第六章税收原理SJM3.20世纪30年代以来

为适应国家干预经济、克服经济危机的需要,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83-1946)提出的税收三原则。

A.公平原则:

B.效率原则:

C.稳定原则:2/5/202342第六章税收原理SJM(二)在我国:

1.公平原则——税收要以公平为本

(1)普遍征税:是指所有有纳税能力的人都应毫无例外地纳税。

2/5/202343第六章税收原理SJM2.平等征税

是指国家征税的比例或数额要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称。具体有两方面的含义:

(1)横向公平:纳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