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克伦威尔_第1页
必修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克伦威尔_第2页
必修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克伦威尔_第3页
必修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克伦威尔_第4页
必修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克伦威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第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克伦威尔

【学习要求】

讲述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分析其功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⑴背景:①经济因素:17世纪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壮大(要求)③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⑵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17世纪30年代末)⑶开始标志: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⑷内战爆发:(领导议会军打败王军)1642-1646年第一次内战(马斯顿荒原和纳西比战役)1648年第二次内战(平定王党叛乱)⑸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克伦威尔大权在握⑹1653年克伦威尔为终身护国主,建立起军事独裁⑺1658年克伦威尔病死,长子继任护国主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詹姆世二世)⑼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斯王朝,革命结束⑽1689年《权利法案》,逐步建立君主立宪制生平简介:出身贵族1599伦敦学法律1619剑桥读书1616婚后当选议员1628革命领导人护国公独裁因病去世1658克伦威尔一、“新贵族”时代

1.少年时期:出生在新贵族家庭,接受清教熏陶,是典型的清教徒。清教徒(Puritan),是指要求清除英国国教中天主教残余的改革派。

2.青年时期:

⑴求学:剑桥大学和伦敦法学院

⑵子承父业经营产业,曾在民兵中服役

⑶政治生涯的开始:1628年入选议会、反对国王征收苛捐杂税二、从马斯顿到纳西比1.议会斗争:参与起草《大抗议书》2.第一次内战交战双方: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议会军代表封建君主的王军

⑴组建骑兵队和东部联盟⑵领导新模范军,战胜王军①马斯顿荒原战役②纳西比战役3.第二次内战:处死国王,建立英吉利共和国1649年5月,英吉利共和国的成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重要标志。比一切东西更有力的莫如挖掉这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议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项权力是违反法律的。——1641年《大抗议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议会主要是针对国王的什么行为向国王提交《大抗议书》并提出抗议的?

2、国王对此的态度如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不经议会同意而擅自征税的行为。国王依然实行封建统治,并要以武力镇压议会反对派。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武装冲突一触即发。探究一:思考:在议会军与王军作战屡战屡败之时,为什么克伦威尔的“铁骑军”却能不断取得胜利?其原因是什么?⑴克伦威尔的铁骑军是由笃信清教的自耕农和城市平民组成的,这部分人,忠于议会而仇视封建秩序。他们的作战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反对专制王权,维护自己的利益;⑵训练有素,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⑶克伦威尔杰出的军事才能。三、大权独揽的“护国主”

1.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⑴对内:①政治:镇压平等派(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和掘地派(代表无地和少地农民)②经济:积极运用军事、外交手段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并积极发展工商业

⑵对外:①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②颁布《航海条例》,打击荷兰③迫使葡萄牙、丹麦等国与英国缔结商约,扩大英国外贸和航海的利益范围……英国政府在1650年和1651年接连发布了强制性的《航海条例》。条例规定,不经英国政府许可,一切外国人不得同英国殖民地进行贸易,欧洲商品只能用英国船只或该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输,方能进入英国,欧洲以外地区的商品则只能用英国船只运载方准进入英国。……——刘宗绪《世界近代史》(1)《航海条例》是谁发布的?其目的是什么?

克伦威尔。打击荷兰的中转贸易,为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争夺海外市场。(2)《航海条例》的颁布引发了什么后果?

荷兰拒绝接受,引发英荷战争,荷兰战败,逐渐失去了海上霸权。2.1653年,就任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1)发动政变,解散议会(2)就任护国主实质: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作用:巩固革命成果,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评价: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但并非资产阶级统治常态,具有过渡性、临时性

假如我年轻10岁,我就会叫欧洲所有的国王发抖。

——克伦威尔

为什么克伦威尔执政后很快又对内镇压平等派和掘地派,对外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打击英国的海上主要竞争对手荷兰?影响是什么?

原因: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影响:对内镇压活动缓和了国内矛盾,远征的胜利助长了克伦威尔独裁的野心,为英国建立军事独裁统治铺平了道路;英荷战争的胜利,为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赢得了广阔的外贸和航海利益,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探究二:

我会让国家重新恢复尊严,让世人得到幸福。我要让我的国民充满信心,成为世界的楷模。我要从黑暗和蒙昧中拯救每个人的灵魂。我要为所有国民修建大学还有中学。这个时代将成为重视知识的时代。我要制定一部真正公正的法律,让国民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这个国家必定强大,因为他得到了上帝的眷顾,获得神的恩宠。神会伴着我们前进。

1653年4月20日,克伦威尔发动政变,强行解散议会。他坐在空出的议长位置上,说出下面一段话:克伦威尔于1658年9月3日去世。死前不忘国家大事,临走托孤,遗命儿子理查为“护国公”二世。怎奈这宝贝儿子寸功未建,又无军政才干。军中将领不服,天下必乱。……查理一世的长子流亡在外,这时抓住全国久乱思治的大好时机,宣布除了谋划弑君的个别人之外,一概不予追究,于是军中将领转而支持他于1660年复辟,是为查理二世。奥利弗·克伦威尔的遗体被掘出来吊在绞刑架上。共和国的日子结束了。这是英国历史上仅有的一次共和国,为期11年。尾声……

“他是兼罗伯斯比尔与拿破仑于一身”

——恩格斯

“克伦威尔在很多方面和现代的独裁者不是一种类型。

——丘吉尔“一些人认为他是个伪君子。他总是宣称承认国会的权利,但他是一个真正的独裁者,他所建立的是一个军事独裁政权。”

——迈克尔·H·哈特四、评价克伦威尔评价克伦威尔1.主要功绩:在反封建和发展资本主义方面贡献巨大,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法律,巩固了革命成果。

(1)军事上:在内战中率军击溃王军主力,为共和国与民主制度在英国的确立奠定了基础。(2)政治上: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进而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3)外交上:颁布《航海条例》,扩大了英国外贸和航海的利益范围。(4)经济上:积极运用军事、外交手段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并积极发展工商业。(5)文化:扶持文化教育,提倡宗教信仰自由。2.缺点与局限:

(1)远征爱尔兰,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2)军事独裁统治和频繁的军事活动引起人们的不满,社会动荡。

3.总体评价——功大于过(1)英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2)其缺点与局限,本质上是由当时资产阶级发展不成熟决定的,并非仅是个人原因造成的。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的,然而却由于他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材料二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它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尼·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1962年)材料三如果说在危急的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活动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丘吉尔《英国民族的历史》

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分别是怎样评价克伦威尔的?

材料二认为克伦威尔领导推翻封建王朝,建立共和国,是为国家自由而奋斗的战士材料一认为克伦威尔是野心勃勃的军事独裁者,他破坏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材料三认为克伦威尔曾拯救议会,但他毕竟是专制的独裁者(2)材料在对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评价克伦威尔的分析反映了什么问题?(3)你认为应当怎样评价克伦威尔?缺乏实事求是的全面评价;评价上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各个时期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以及评论者的政治观点

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领导者,在他的领导下打败王党军队,处死国王,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其统治期间,维护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巩固英国的海上商业利益,促进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另一方面,就任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远征爱尔兰、苏格兰,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因此,他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史上一位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许多评论家指责他(克伦威尔)是伪君子,指出他虽然总是在口头上赞成议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反对独断专行的统治,但是在事实上却建立了一种军事独裁统治。——迈克尔·H·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材料二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奇·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1)据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一、二的观点。材料一:就任护国主,多次解散议会;远征爱尔兰、征服苏格兰;镇压平等派和掘地派。材料二:内战中率军击溃王军主力;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材料三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曰: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从而鉴之。

——梁启超《李鸿章传》(2)在人物评价问题上材料三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说明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相关因素。人物评价,见仁见智,难以定论。评价者的政治立场、生活经验、基础知识、主观情绪、个人好恶;时代特定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现实政治的需要;新材料的发现和解密;新的史学研究方法等。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两次战役在英国内战中各有何作用?马斯顿荒原战役是英国内战的转折点,战争形势开始向着有利于议会军的方向发展。纳西比战役中克伦威尔指挥“新模范军”摧垮了王军主力,取得了内战的决定性胜利。材料二据纳西比战役的一位目击者说:他曾看到有些王党士兵在溃逃中,仍冒着生命危险,停下来去捡散在地上的钱。同时代的英国政治家、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