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第1页
专题十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第2页
专题十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第3页
专题十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第4页
专题十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场传真·

命题报告主干概览·考点解析核心突破·考向预测热点链接·多维探究

栏目索引考场传真·命题报告命题角度1世界观与方法论1.(2015·山东高考)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C.先知后行重在知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解析

“知廉明耻”,强调做人的正确观念和理念,“不廉、不耻”则是错误的理念,引发“无所不取、无所不为”的错误行为,这表明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故B正确;联系是普遍的、有条件的,故A错误;C不是哲学原理,与题意无关;材料强调的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而非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D不当选。故选B。答案B2.(2015·江苏高考)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命题角度2运动与静止解析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是指世间万物不住地变化,强调物质是运动的,故①正确。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强调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思想与观念,故②正确。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排除③。此题没有涉及矛盾的对立统一,排除④。答案A3.(2015·福建高考)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①滴水穿石②根系沃土③敬德保民④犬吠非主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

D.①→④→②→③解析人类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是:意识是自然界(生命、非生命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据此应该是滴水穿石、根系沃土、犬吠非主、敬德保民,即①→②→④→③,选A。命题角度3意识的产生A4.(2015·全国Ⅰ)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命题角度4意识的能动作用解析

“人的意识决定了”,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故①排除;意识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所以②③符合题意,正确;人的意识不同,结果就会不同,仍就夸大了意识的作用,且材料也未体现“实践结果的性质”,故排除④。故选A。答案A5.(2015·广东高考)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我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命题角度5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析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社会意识属于主观范畴,排除①。世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④表述错误。接受不能改变的,凸显对世界物质性的尊重,改变能改变的,凸显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故②正确。哲人告诉我们的哲理,对我们生活具有指导作用,故③正确。答案C6.(2015·江苏高考)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命题角度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解析

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指导改造客观世界,排除①。认识规律不但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应立足客观实际,排除③。经过科学实验揭示细胞凋亡的过程,可见世界是可知的,故②正确。根据研究发现,治疗癌症,可见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故④正确。答案D命题角度7影响认识的因素7.(2015·四川高考)观察下图。漫画蕴含的哲理有(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③人们实践水平的高低决定其认识能力的高低④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题中漫画强调不同主体站在不同立场、角度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说明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题中漫画不同的认识都是意识,尽管有差异,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故②④入选。①③选项观点与题中漫画内容不相符,题中漫画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立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并没有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也没有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故排除。答案C命题角度8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8.(2015·浙江高考)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由此可见(

)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②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③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

从金木水火土到化学元素到夸克、电子,都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具体形态,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故①正确。对构成世界基本成分的认识,体现了人类认识的发展,故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真理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排除③。材料只强调认识世界,没有涉及改造世界,排除④。答案A命题角度9以主观题形式综合考查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

有关知识9.(2015·山东高考)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只有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才能切实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解析审设问可知,本问考查要求学生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作用以及如何完善该体系。解答本问,首先要了解“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包含的理论: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和认识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然后解读材料“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永无止境”“落实、切实推进”,把材料和理论观点有机结合起来,逐一分析即可。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发展提供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必须把“纸面上的法”落实为“行动中的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命题感悟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真理的特点、认识的发展过程。

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1)通过引文、漫画的形式考查对上述知识的理解。(2)本专题内容可依托的热点材料有: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如高考改革新方案、“单独二孩”政策)、党和国家治国理政新理念(如“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人类重大科技新发现、新成果等。主干概览·考点解析1.偶考点: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实践的特点2.常考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

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真理的特点认识过程1.哲学知识概览核心突破·考向预测核心考点一哲学及其派别哲学是什么①哲学源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的作用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④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2.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1)基本问题: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2)基本派别阵营基本观点内部派别主要区别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客观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1.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 (2013·广东高考,33D)提示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

(2012·江苏高考,25B)提示哲学来源于实践。误点诊断××3.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 (2015·海南高考,21②)提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4.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

)

(2014·广东高考,35A)提示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以非科学的哲学指导实践会犯错误。××5.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

(2012·天津高考,9②)提示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6.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

(2015·福建高考,29③)提示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从考查的内容看,哲学的内涵与作用,唯物主义及其基本形态、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是考查的重点。从考查的题型看,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2016年高考,可能会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繁荣与发展哲学的相关论述、名人名言、漫画等为命题载体。

命题猜想1.2015年1月23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这表明哲学(

)A.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是时代精神的精华D.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现成的经验命题点一哲学的作用

[预测题型:选择题]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哲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A符合题意。B、C、D说法错误。答案A2.哲人逝已远,古道照颜色。孟子留下了“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的经典名言。下列哲人名言蕴含哲理与其相同的是(

)A.贝克莱——“物是观念的集合”B.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C.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D.欧布里德——“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命题点二哲学的基本派别[预测题型:选择题]解析

孟子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A与之相同。B属于客观唯心主义,C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属于夸大绝对运动的诡辩论。答案A1.世界的物质性核心考点二世界的物质性与意识的能动性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与物质具体形态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世界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内容阐释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③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1.雾和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

(2014·广东高考,34A)提示雾和霾属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体现。2.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

(2015·天津高考,9C)提示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误点诊断××3.科幻文学任意想象,不符合现实生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2015·重庆高考,4C)提示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科幻文学也源于客观存在。4.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2015·江苏高考,19③)提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既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5.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

(2015·江苏高考,29B)提示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但意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的。6.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

(2014·江苏高考,27A)提示意识指导人们改造世界,意识自身不能改造世界。7.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

)

(2014·北京高考,26④)提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

从考查的内容上看,意识的本质和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从考查的题型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2016年高考可能以漫画、人类探索世界的各种活动、党和国家各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为载体命题。

命题猜想命题点三意识的本质和特点

[预测题型:选择题]

3.近日,一张猫咪走在楼梯上的图(见下图)掀起了一轮争论热潮。对于这只猫究竟是在上楼还是下楼,网友有截然相反的看法和理由。这说明(

)A.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是对物质能动的反映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解析

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A、B、D不符合题意。答案C命题点四意识的能动作用

[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

4.右图漫画《人不是火柴,不能一擦就冒火》反映了(

)①意识能够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人的主观精神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③意识活动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决定客观事物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解析

②错误,人的主观精神有正确与错误之分。③错误,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答案B命题点五一切从实际出发

[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

5.新常态,是指事物发展由原来的状态,转入到一种新的、稳定持续的正常状态。正确对待新常态,必须走出经济发展上的狂热躁动和高速偏好,准确认识形势,顺应经济社会规律,立足科学发展,推动转型升级。同时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结合材料,从以下两问中任选一问作答:(1)要适应新常态,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答案

立足新常态的客观实际,准确认识形势,尊重客观规律,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思想与变化发展的实际相符合,探索新的发展思路,采取措施防范风险。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脚踏实地,积极作为。(2)如何用发展的观点正确认识和及早适应新常态?答案新常态是指经济发展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改变其发展的总趋势。应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态度和做法,遵循经济社会规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认清经济发展道路的曲折性,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答题模板17答题要素: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二者结合+反对错误倾向+其他角度①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⑤从辩证法角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核心考点三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1.物质、运动、静止的关系

原理内容错误倾向物质和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既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运动和静止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既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方法论错误倾向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反对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冒险蛮干的唯心主义;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形而上学思想1.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2014·重庆高考,10A)提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顺应自然发展规律而不是社会发展规律。2.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

(2014·江苏高考,28B)提示这属于唯心主义观点。误点诊断××3.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

(2013·广东高考,34②)提示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认识利用但不可以改变。4.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 (2013·大纲全国卷,29③)提示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利用客观条件,尊重客观规律。5.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

(2015·重庆高考,3B)提示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6.在我国古代人们顺应自然节律,实现了对自然的征服。(

)

(2015·北京高考,24③)提示人们顺应自然节律进行生产和生活,而不是对自然的征服。×

本考点是高考的常考点。2016年高考可能结合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人类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等,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运动与静止、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以主观题的形式综合考查唯物论的原理内容。

命题猜想命题点六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预测题型:选择题]

6.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态势,我们保持战略定力,稳定宏观经济政策,没有采取短期强刺激措施,而是继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实行定向调控,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应对经济形势的以上做法体现了(

)①坚持思维与存在的统一②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③坚持运动与静止的统一④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解析

应对经济形势的做法体现了坚持思维与存在的统一,运动与静止的统一,①③正确;②④材料中未体现。答案C命题点七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

7.右图漫画《欲望与得失》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没有量的积累往往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B.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D.人们的主观愿望总是与客观结果相背离解析

漫画《欲望与得失》启示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B符合题意。D错误。答案B命题点八综合考查唯物论知识

[预测题型:主观题]

8.某地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借鉴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的成功经验,大力宣传农村生态文明意识,派专人深挖历史古韵。延续古风民俗,保持住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同时,依托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大会堂建设村级文化综合阵地,打造农民精神家园,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做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结合材料,分析上述做法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道理?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城镇化过程中该地保持住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2)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该地推进城镇化,注重生态文明遵循了客观规律。(答“将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也可)(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该地生态文明意识发挥了正确意识的作用。答题模板18答题要素:物质决定作用+意识能动作用+规律客观性+其他观点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④另外应注意的观点: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b.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核心考点四实践和认识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内容阐释方法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内容阐释方法论真理特点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要坚持真理,反对谬误,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过程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思维拓展关于实践的知识总结(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3)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是认识的基础。(4)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6)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1.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

(2015·海南高考,17④)提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2.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2015·海南高考,17③)提示直接经验不一定比间接经验更可靠。3.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

(2015·安徽高考,10C)提示只有经得起实践反复检验的认识才是真理。误点诊断×××4.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2014·四川高考,10②)提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5.在艺术领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

(2015·全国Ⅱ,23C)提示虽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认识事物时,是有一定的客观标准的。××6.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

)

(2015·广东高考,35C)提示着眼于全局,有助于帮助我们获得真理性的认识,但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并不等价于真理性认识。7.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

(2015·福建高考,35②)提示认识具有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8.认识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

(2014·新课标全国Ⅰ,22④)提示真理可以被超越,但不可以被推翻。9.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 (2014·山东高考,35D)提示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就是真理,不包含谬误。××

从近几年高考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点、认识过程是常考点。2016年高考可能结合漫画、名人名言、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的适时调整等进行考查。

命题猜想命题点九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

9.下图漫画《过沟方案》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过沟方案A.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认识和改造规律B.认识主体立场不同得到的方法也不同C.要注重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勇于实践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解析A“改造规律”说法错误。B过于绝对。C与题意无关。D命题点十追求真理的过程[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

10.一直以来,专家们认为火星表面只存在固态水。2015年4月,美国航天局“好奇”号火星车发回的数据显示,火星大气中存在的水蒸气会被火星表面的一种高氯酸盐所吸收,形成具有防冻作用的盐溶液。这一数据印证了火星上还存在液态水。这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③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④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解析

①不符合题意。④错误,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答案A命题点十一综合考查认识论知识[预测题型:主观题]

11.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成熟的实践经验不断进行理论总结和升华:十五大,正式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建设目标;十六大,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提升党治国理政理念的新观点、新举措,凸显法治在国家建设中的主导地位。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我国法治思想演变所蕴含的哲理。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并推动依法治国理论发展。(2)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法治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不断完善。(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法治理论不断深化,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法治理论随着实践深入,不断向前发展。答题模板19答题要素: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真理特点+认识过程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倡导绿色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热点链接·多维探究背景材料材料一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实施,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法律条款从47条增加到70条,雾霾治理入法、首次设计“按日计罚”制度、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大修后的环保法,直指违法成本低、环保意识弱等环境治理顽疾。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利益冲突的重要触发点,中国需要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居民就业与环境质量等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更好地落实政府和排污单位的责任。建设生态文明,也需要每个公民心中树立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等理念,珍惜环境资源,规范自身行为,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材料二

2015年5月5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是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后,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全面部署。《意见》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愿景、主要任务、制度建设重点和保障措施,被视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命题视角1.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把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答案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建设生态文明,是尊重自然客观规律,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之举。(4)自然界是客观的,要求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就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居民就业与环境质量等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2)注重量的积累,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3.针对日益复杂的环境恶化形势,请综合运用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就如何向污染宣战提出应对之策。

答案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3)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4)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信息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提高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工作水平等。(其他言之有理,亦可)1.APEC峰会期间,为保障空气的质量,北京等6省市区采取了道路限行和污染企业停工等一系列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蓝天熠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