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与酒文化_第1页
中国酒与酒文化_第2页
中国酒与酒文化_第3页
中国酒与酒文化_第4页
中国酒与酒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酒的起源

杜康造酒说上天造酒说猿猴造酒说仪狄造酒说杜康造酒说这个说法流传比较广泛,在白水县有一条杜康沟。沟的起源处有一眼泉,四周绿树环绕,草木丛生,名"杜康泉"。县志上说"俗传杜康取此水造酒",此泉水质清冽甘爽却是事实。清流从泉眼中汩汩涌出,沿着沟底流淌,最后汇入白水河,人们称它为"杜康河"。上天造酒说"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月下独酌·其二》李白"龙头泻酒邀酒星"《秦王饮酒》李贺根据《晋书》中关于酒旗星的记载,狮子座中的轩辕十四和长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因亮度太小或太遥远,则肉眼很难辨认。酒旗星的发现,最早见《周礼》一书中,据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但是上天造酒说文学渲染过于夸张,属于文人在酒后渲泻想象力的结果猿猴造酒说猿猴嗜酒酒是一种发酵食品,它是由一种叫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类产生的。含糖的水果,是猿猴的重要食品。猿猴在不自觉中"造"出酒来,这是即合乎逻辑又合乎情理的事情。当然,猿猴从最初尝到发酵的野果到"酝酿成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究竟漫长到多少年代,那就是谁也无法说清楚的事情了。仪狄造酒说"仪狄造酒,禹饮而甘之"传说仪狄是夏禹时代的一位如果说他是位善酿美酒的匠人、大师,或是监督酿酒的官员,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完善了酿造方法,终于酿出了质地优良的酒醪。历史典故

秦汉(鸿门宴、文君当垆)

商周(酒池肉林)魏晋(竹林七贤)唐朝(诗仙斗酒)宋朝(杯酒释兵权)

战国(鲁酒薄而邯郸围)明清(青花瓷、大酿坊)第二部分----酒类

现代人按生产工艺划分为自然发酵酒(果酒)、榨制酒(黄酒)、蒸馏酒(白酒)三大类。酒也是按照上述顺序依次出现。又按照品饮文化将酒分为果酒、黄酒、白酒、葡萄酒、啤酒5类。。果酒是以各种富含糖分的水果,如葡萄、梨、桔、荔枝、甘蔗、山楂、杨梅等为原料,采用发酵酿制法制成的各种低度饮料酒。果酒的历史在人类酿酒史中最为悠久,而我国人工发酵酿制果酒的历史则要晚得多,一般认为是在汉代葡萄从西域传入后才出现的。。黄酒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酒,其起源与我国谷物酿酒的起源相始终。它是以糯米和黍米等谷物为原料,经过蒸煮、糖化和发酵、压榨而成的低度原汁酒。因多数品种均呈黄色或黄中微红色,故名黄酒。自古以来最为著名的黄酒即“绍兴黄酒”。作为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的中国白酒,其制造工艺远比世界各国的蒸馏酒复杂,原料也是各种各样,特点各有风格,特殊的风味则更是不可比拟的。中国白酒的酿造发展至今,生产出的白酒酒色晶莹透明,香气宜人,五种香型(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兼香型)的酒各有特色,香气馥郁。啤酒是以大麦和啤酒花为原料制成的一种有泡沫和特殊香味、味道微苦、含酒精量较低的酒。虽然我国在20世纪初才开始出现啤酒厂,但史书记载我国早在3200年前就有一种用麦芽和谷芽作谷物酿酒的糖化剂酿成的称为“醴”的酒,这种酿酒法逐步失传,因而也就有了啤酒是否是舶来之物的争议。第三部分----酒具

旧石器时代(兽角、果壳)春秋战国(漆器酒具)隋唐(瓷制酒具)明清(青花瓷)

新石器时代(陶制酒器)商周(青铜酒具)杯壶樽角觥勺卮舟羽觞区缶第四部分----酒俗

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少数民族酒文化酒德和酒礼婚姻饮酒习俗酒令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春节王安石在《元旦》一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屠苏”原是草庵之名。相传古时有一人住在屠苏庵中,每年除夕夜里,他给邻里一包药,让人们将药放在水中浸泡,到元旦时,再用这井水对酒,合家欢饮,使全家人一年中都不会染上瘟疫。清明节

时间约在阳历4月5日前后。人们一般将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为一个节日,有扫墓、踏青的习俗。这个节日饮酒不受限制。清明节饮酒有两种原因:一是寒食节期间,不能生火吃热食,只能吃凉食,饮酒可以增加热量;二是借酒来平缓或暂时麻醉人们哀悼亲人的心情。古人对清明饮酒赋诗较多,唐代白居易在诗中写道:“何处难忘酒,朱门美少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杜牧在《清明》一诗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端午节

时在农历五月五日,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人们为了辟邪、除恶、解毒,有饮菖蒲酒、雄黄酒的习俗。据文献记载:唐代光启年间(885—888年),即有饮“菖蒲酒”事例。菖蒲酒是我国传统的时令饮料,而且历代帝王也将它列为御膳时令香醪。明代刘若愚在《明宫史》中记载:“初五日午时,饮朱砂、雄黄、菖蒲酒、吃粽子。由于雄黄有毒,现在人们不再用雄黄兑制酒饮用了。传说中的白娘子就是喝了雄黄酒现出原形,引出小青盗仙草的故事。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在这个节日里,无论家人团聚,还是挚友相会,人们都离不开赏月饮酒。我国用桂花酿制露酒已有悠久历史,二千三百年前的战国时期,已酿有“桂酒”,唐代酿桂酒较为流行,有些文人也善酿此酒,宋代叶梦得在《避暑录话》就说刘禹锡是酿制桂花酒的高手。

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

重阳节

又称重九节、茱萸节,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日,有登高饮酒的习俗。菊花酒,历代人们逢重九就要登高、赏菊、饮酒,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对常饮菊花酒可“治头风,明耳目,去痿,消百病

除夕

俗称大年三十夜。时在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人们有别岁、守岁的习俗。“屠苏酒”、“椒柏酒”这原是正月初一的饮用酒品,后来改为在除夕饮用。宋代苏轼在《除日》一诗中写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来年七十岁”。除夕午夜,全家聚餐又名为团圆酒,向长辈敬辞岁酒,这一习俗延续至今。少数民族酒文化葡萄酒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内地后,才开始在国内广泛引种的。烧酒原本是阿拉伯人创造的,元代经西域民族地区传入中原,成为中国人传统的主要的烈性饮料。奶酒又称乳酒,是中国北方蒙古、哈萨克等牧业(过去主要是游牧)民族的传统饮料,以马、牛、羊的乳汁发酵加工而成。据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马奶酒确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在元代,马奶酒已成为宫廷国宴的饮料,至现代,蒙古族男女老幼皆喜饮马奶酒。

少数民族酒文化用酒曲酿酒的技术,最早产生于中国。法国人利用酒曲生产酒精,已是公元十九世纪末的事了。他们过去造酒,是利用麦芽淀粉糖化的方法。中国人用酒曲造酒比欧洲人早3000多年,这当然与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史有关。但是以麦酿酒,却出现较晚。总的来说,中国56个少数民族中,除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一般不饮酒外,没有不饮酒的,只是饮酒者在民族人口中占的比例、饮酒场合的多少及耗酒量的大小不同而已。换言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文化,且从整体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酒德和酒礼---酒德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讲究“酒德”两字。“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yi)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众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所以说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酒德和酒礼---酒礼劝酒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文敬:是传统酒德的一种体现,也即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回敬:这是客人向主人敬酒。互敬:这是客人与客人之间的“敬酒”,为了使对方多饮酒,敬酒者会找出种种必须喝酒理由,若被敬酒者无法找出反驳的理由,就得喝酒。在这种双方寻找论据的同时,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得到升华。代饮:即不失风度,又不使宾主扫兴的躲避敬酒的方式。罚酒:这是中国人“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婚姻饮酒习俗南方的“女儿酒”,最早记载为晋人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说南方人生下女儿才数岁,便开始酿酒,酿成酒后,埋藏于池塘底部,待女儿出嫁之时才取出供宾客饮用。这种酒在绍兴得到继承,发展成为著名的“花雕酒”。满族人在举行婚礼前后的“谢亲席”

达斡尔族的“接风酒”和“出门酒”

订婚仪式时,要摆的酒席:“会亲酒”结婚的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回门”,即回到娘家探望长辈,娘家要置宴款待,俗称“回门酒”。“交杯酒”:这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节,在古代又称为“合卺(jin)”

酒令酒令是筵宴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酒令分雅令和通令。总的说来,酒令是用来罚酒。但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何况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的,行令就象催化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就活跃起来。

流觞传花骨牌类筹类猜枚类骰子类手势类(划拳)阄类文戏类谜语类游艺类第五部分----酒道

敬、欢、宜中国古代酒道的根本要求就是“中和”二字。有酒,可饮,亦能饮,但饮而不过,饮而不贪,饮似若未饮,绝不及乱,故谓之“和”。这就是说,酒要饮到不影响身心。对酒道的理解,就不仅是着眼于既饮而后效果,而是贯穿于酒事的自始至终。民主时代虽已否定等级,但是华民族尊上敬老的文化与心理传统却根深蒂固,饮酒时礼让长者尊者仍成习惯。不过,这已经不是严格的尊长“饮讫”之后他人才依次饮讫的顺序了,而是体现出对尊长的礼让,谦恭,尊敬。既是“敬”,便不可“强酒”,随各人之所愿,尽各人之所能,酒事活动充分体现一个“尽其欢”的“欢”字。这个欢是欢快,愉悦之意,而非欢声雷动、手舞足蹈的“轰软”。无论是聚饮的示敬、贺庆、取联谊,还有独酌的悦性,都循从一个不“被酒”的原则,即饮不过量。即不贪怀,也不耽于酒,仍是传统的“中和”,可以理解为一个“宜”字。这样,源于古“礼”的传统酒道,似乎用以上“敬”、“欢”、“宜”三个字便可以概括无遗了。第六部分----酒与艺术

酒与文学中国是一个以诗传世的古国,又是一个盛产名酒的古国。中国的酒,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农耕社会;中国最初的诗,大约也产生于这一时期。诗,是人类精神劳动产生的高雅的文学奇葩;酒,是人类物质生产的精华琼浆。在中国,从远古以来,诗与酒就交织在一起,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便是最早的证据。它通过文字记载了305首古代无名氏的诗篇,其中有44首涉及到酒。可以说,首开诗酒文化之先河。从此,诗与酒便开始了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与中国酒文化史的历史长河中漫长而悠久的结伴航程。酒与书画从古至今,文人骚客总是离不开酒,诗坛书苑画界皆是如此。他们或以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或花前酌酒对月高歌,往往就是在“醉时吐出胸中墨”。醇酒之嗜,激活了二千余年不少书画家的灵感,为后人留下数以千万的艺术精品。他们酒后兴奋地引发绝妙的柔毫,于不经意处倾泻胸中真臆,令后学击节赞叹,甚至顶礼膜拜。书法有草书,笔走龙蛇是狂草,狂者非笔狂,心逞、心驰也。绘画有写意,意突发,念突生,泼墨即成心中的画境。书法中有“恭笔小楷”,绘画中有“尺规小品”。狂草与恭笔小楷,泼墨与尺规小品,比之于酒,正如豪饮与小酌也。洋河大曲:洋河大曲始兴于隋唐,隆盛于明清,为清皇室贡品,乾隆皇帝南巡时,品后盛赞:“酒香味纯,真佳酒也!”清末民国初年,连获巴拿马和南洋博览会金奖,遂闻名海内外。1979、1984、1989三次蝉联中国名酒称号。并被认定为中国重点保护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为中国浓香型白酒的正宗代表,参与国家浓香型白酒新标准的修订和起草,2003年成为国家原产地标记保护单位。

第七部分----洋河蓝色文化

洋河大曲优良的品质来自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洋河地处淮河名酒带,空气中存在大量适宜酿酒的微生物群,用水是清澈甘甜的“美人泉”,以优质高粱、小麦、大麦、豌豆为原料,采用独特工艺,形成了“入口甜、落口绵、酒性软、尾爽净、回味香”的淡雅风格,在浓香型白酒中独树一帜。

2003年9月成功上市的洋河蓝色经典,是洋河蓝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白酒产品植根于古老而神秘的生态发酵工艺,白酒文化深藏于博大精深的传统哲学。而在消费层面,消费者也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白酒评判价值标准。他们认为,好酒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白酒的生产厂家要有历史;第二,白酒的储藏要有年份。在此产业环境下,白酒的每一个细胞都不得不充满悠久厚重的历史感和浓厚的神秘感,研究历史、挖掘历史、塑造历史、传播历史在白酒行业蔚然成风。在另一方面,一些传统名酒对历史的成功挖掘又给业界这种思维方式提供了佐证。因此,有品牌专家认为,只要能够不断突破现有企业的历史年限,只要能够不断突破品牌神秘感的极致,那么就能不断地创造奇迹或者不断地超越奇迹。传统思维作为老八大名酒之一的“洋河”,也具备这样的历史和传统根基。“洋河大曲”已有500余年生产历史,并一度成为清皇室贡品,曾荣获巴拿马和南洋博览会金奖,与“茅台”等老名酒拥有同样辉煌的历史。但是,在众多名酒企业不惜笔墨、纷纷讲述历史和传统的时候,“洋河”却“放弃”500年酿酒史不谈,反其道而行之,扛起了现代白酒创新大旗。不断寻找白酒与现代生活以及与时尚元素的结合点。这个结合点就是“蓝色的博大”与“男人的情怀”。“蓝色”既是“洋河”的传统符号特征,又是这个时代的特色,是开放的象征,时尚的标志。“洋河”用“蓝色”演绎了现代人对宽广、博大胸怀的追求和人生恒久不变的情怀。洋河创新蓝色文化蓝色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