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离挑战2016用_第1页
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离挑战2016用_第2页
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离挑战2016用_第3页
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离挑战2016用_第4页
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离挑战2016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文明的引擎向“距离”挑战第三、四课

课程标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以网络技术为例,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三四课时知识结构万能原动机与“蒸汽机时代”(瓦特)电力的广泛应用与“电气时代”(法拉第、西门子等)改变世界的网络与信息时代向“距离”挑战人类文明的引擎一、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二、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时代(二)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一)时间: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期1、发明:⑴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人力“珍妮机”⑵1771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⑶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⑷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并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2、意义:一、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三)“万能的原动机”—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良1、原因:⑴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⑵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2、蒸汽机的发明:⑴法国巴本发明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⑵纽可门等人研制大气活塞式蒸汽机,只能用于矿山抽水。1705年英国铁匠纽可门发明制造了能应用于矿井排水和农田灌溉的蒸汽机。它有一个带活塞的汽缸,但蒸气由另外的锅炉输入。为了提高冷凝速度,他在汽缸里装了一个冷水喷射器,这大大提高了热效率。到了1712年,英国的煤场和矿场基本上都用上了纽可门的蒸汽机。但存在不少缺点:效率低;每一分钟最多只能作20个冲程;燃料耗费大,用费很高。3、瓦特改良蒸汽机:⑴发明过程:1769—1782年完成蒸汽机的改良冷凝器双向汽缸连杆曲柄传动装置⑵意义:①蒸汽机被广泛运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力”。②推动工厂的建立,人类跨入“蒸汽时代”。③继火的使用后人类在驯服自然力方面的最大成就。1769年的瓦特蒸汽机1782年的瓦特蒸汽机为什么说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1)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自然力(人力、畜力、水力、风力)蒸汽2)改变了工业格局的分布;近水建厂交通发达、资源丰富3)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4)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蒸汽轮船、蒸汽机车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四)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⑴1803年,美国富尔顿制成汽船;⑵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的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克莱蒙号”试航成功(五)机器制造业的诞生:⑴原因:蒸汽机的出现和传动结构的改进,使生产部门对车床需求的数量和种类激增,手工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需要。⑵过程:①1794年,英国人莫兹利发明移动刀架,1797年制成带有移动刀架和导轨系统的车床,实现机械化。②19世纪初,一系列机械加工设备问世,促成以机器制造机器的新部门--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建立。⑶意义: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一)时间: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二)电力的广泛使用:[1]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2]1838年,俄国雅可比制成第一台实用电动机;[3]1866年,德国西门子制成发电机;[4]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制成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5]1882年,美国爱迪生创建第一个中心发电站。电力成为一种新的能源;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电气工业迅速发展;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2.影响:1.发明:爱迪生和电灯(三)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1.发明:[1]18世纪80年代前期,(德)卡尔·本茨、戴姆勒各自制成汽油内燃机。[2]1887年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2.影响:[1]推动汽车、轮船、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2]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卡尔·本茨(1844—1929)卡尔·本茨和他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四)化学工业的建立1887年,瑞典诺贝尔发明无烟炸药AlfredNobel(1833-1896)(1)物理学奖:奖给在这个领域有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2)化学奖:奖给在这个领域有最重要发现或最重要改良的人。(3)生理学奖:奖给在这个领域有最重要发现的人。(4)文学奖:奖给在这个领域表明了理想主义的倾向,有最优秀作品的人。(5)和平奖:奖给为国与国之间的友好,撤出或裁减军备,召开和平会议以及实施和平会议的原则作出了最大努力的人。电气时代的世博会

1904年世界博览会在美国的圣路易斯举行,中国政府首次以官方形式参加了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在圣路易斯修建了中国馆和中国村,假如你是中国代表团的代表之一,你将能在这次世博会上看到哪些展品?(提示:可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进行思考)

能源:发电机、电动机电器产品:电灯、电影放映机、电车等;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等;石油化工:塑料、化肥、炸药;电信产品: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电话。三、两次科技革命的历史作用积极经济:政治:世界格局:社会生活: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确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城市兴起,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消极:带来殖民侵略、环境污染、贫富悬殊、人际关系冷漠等社会问题三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练习题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机械特色不同B.建筑材料不同C.主要动力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

解析“蒸汽机”和“电力的应用”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来源,成为工业革命主要的标志,因此C项符合要求。C练习题蒸汽机的发明与电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社会各方面的重大变革。其中影响最直接的是()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增强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C.使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加紧密D.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加大A3.“两个世纪前,1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一个世纪以前,5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穿袜子,现在1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引自1831年《机械的成绩》),这段通俗的话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B.工业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只有A、B两项适合,其中A项中“第二次工业革命”与“1831

年”时间不符,B项最佳。B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首要标志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B.人类跨人电子计算机时代C.新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应用于生产2为制造发电机和电动机提出了理论根据的科学家是 英国人吉尔特 B.德国人西门子 C.英国人法拉第 D.丹麦人奥斯特DC3实用意义上电动机的发明人是A.英国人法拉第 B.德国人西门子 C.比利时人格拉姆 D.俄国人雅可比4柴油机的发明者是卡尔•本茨 B.戴姆勒 C.爱迪生 D.狄塞尔5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产生的新兴工业不包括A.石油化工工业B.电力工业C.汽车制造业D.煤炭开采业CDD619世纪晚期,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电力的广泛应用B.内燃机的应C.飞机的迅速发展D.垄断组织的出现7下列哪一项发明或技术的改进,大大促进了军事工业的发展西门子制成发电机B.卡尔·本茨制造出汽车C.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 D.诺贝尔发明炸药8.诺贝尔奖开始颁发是在 1900年B.1901年C.1902年D.1903年BDB9、以下生产动力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畜力②水力和风力③蒸汽④电力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①③②④10、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③坐飞机旅行④网上聊天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AB11、瓦特能够成功改良蒸汽机的最重要因素是A.熟悉蒸汽机的构造B.掌握了许多科学知识C.善于思考,动手能力强D.科学家的指导B(四)穿越大洋的电报—通信业的建立和发展1、条件19世纪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波的发现,以及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2、表现(1)1837年,美国莫尔斯发明有线发报机。电报:(2)全球电报网的建立(3)1875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机。电话:(4)1902年,意大利马可尼发明无线电通讯。无线电通信:3、影响促进电信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使世界的政治、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五)、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时代——改变世界的网络1、计算机技术(1)发明(2)发展阶段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第五代计算机正在研制中。(3)作用①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基础;②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部分代替人类智力活动,即“人工智能”。2、互联网技术(1)背景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2)概念

互联网技术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技术。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的电子媒介。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是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是第二媒体,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

(3)意义①缩小全球空间距离,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传递与汇集;②使信息高速传输,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③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人类文明的进程。1)互联网缩短了全球的“距离”,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使世界连成密不可分的整体。3)互联网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学习、社交、教育方式等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积极影响2)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1)过分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会影响人们的学业和工作.2)不健康的信息和网站会腐蚀人们的思想,不利于身心健康.3)网络中的虚拟社会使一些人痴迷、迷失自我、甚至导致家庭破裂.4)网络犯罪也是信息化社会常见的一种犯罪现象:如网络诈骗、电脑黑客、网络病毒等。消极影响3、互联网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网络?

网络是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二者都不可忽略。我们要趋利避害。既不能因为它的积极因素而放任不管,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因素而因噎废食。项目时间代表生产力社会结构世界格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蒸汽机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生产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密切了世界的联系,初步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电力内燃机新通讯化学工业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40-50年代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生产力迅猛发展,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三次科技革命尝试命题1下列一组关于传递信息方式演进变化的图片,反映的主题不包括()

烽火狼烟快递驿马近代邮员卫星导航电话A.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B.技术进步加快文明的演进C.通信技术进步丰富了人们的生产、生活D.技术创新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D视角二紧扣教材重点

本讲教材重点主要有:一、经典力学的内容、地位;二、进化论观点及影响;三、工业革命的发明及影响;四、相对论、量子论、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尝试命题22009年8月23日,比尔·盖茨谈到“人才重要性”时说:“我们花费400亿美元收购雅虎,并非看上了他们的产品,而是雅虎的工程师们”。这说明()A.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B.微软的人才很少C.微软发展面临困境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解析“花重金求购科技人才”隐含着高科技人才对微软发展及技术领先的重要性,对比备选项,A项最佳。答案

A10.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文书的形式提供利用。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重要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C.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语》终究还是《论语》

解析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把握问题的实质:技术进步使图书馆以电子文本的形式代替纸质历史文献。立足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正确看待历史问题。没有历史就没有现实,没有古代发明也就没有现代发明,因此不能说“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A项不正确;我们要历史地看问题,也不能说“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图书馆以电子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