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制造工艺学练习题及解析答案精编版_第1页
内燃机制造工艺学练习题及解析答案精编版_第2页
内燃机制造工艺学练习题及解析答案精编版_第3页
内燃机制造工艺学练习题及解析答案精编版_第4页
内燃机制造工艺学练习题及解析答案精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制造工艺学内燃机制造工艺学习题课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一、机械制造工艺14.图1-2所示零件,毛坯用Φ35mm棒料,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如下所述,试分析其工艺过程的组成。(1)在锯床上切断下料Φ35mm×125;(2)在车床上车端面,打中心孔;(3)在一台车床上将整批工件都车至Φ30mm外圆及

Φ20mm外圆(第一刀车至Φ24mm,第二刀车至

Φ20mm),车螺纹,倒角;(4)在车床上车Φ18mm外圆及端面;(5)在铣床立式转台上铣两平面;将立式转台转900, 铣另外两个平台。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全部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与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有关的基本概念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说明:工序是工艺过程的最基本单元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是否改变和加工是否连续完成工序包括:安装、工位、工步工位—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内容,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于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称为工位。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工步—在一个安装或工位中,加工表面,切削工具和切削用量中的转速与进给量均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说明:三要素:加工表面、切削工具、切削用量中的转速与进给量中的一个发生变化,就认为是另一工步。复合工步—(为提高生产率)(常采用)几把刀具,同时分别加工几个表面,这种工步称为复合工步。走刀—有些工件,由于余量大,需要用同一刀具在同一转速及进给量下,对同一表面进行多次切削,这每一次切削就称为走刀。注:切深可以不一样。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工序

工序名称

安装

工位

工步内容

10锯床上切断下料

11锯床上切断下料Φ35mm×125

20车端面,打中心孔

111.车端面,2.打中心孔30车外圆车螺纹,倒角

111.车外圆Φ30mm;

2.车外圆Φ20mm(走刀1.Φ24mm;走刀2.Φ20mm);3.车螺纹;4.倒角

40车外圆,端面111.车外圆;2.车端面50铣两平面

121.铣两平面;2.转900铣另两平面(两个复合工步)解: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与基准及基准选择有关的概念基准——零件上用来确定其他点、线、面位置的那些点、线或面。基准: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定位基准——在加工中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占有正确的位置所采用的基准。注意:作为基准的点、线、面在工件上不一定具体存在,而常由某些具体的表面来体现(孔的中心、轴心线—基面,选择定位基准就是选择恰当的定位基面。作为基准,可以是没有面积的点和线或很小的面积、但在工件上体现这些点、线、面的基面总是有一定面积。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定位基面的形式:粗基面、精基面精基面:辅助精基面、基本精基面粗基面:用作定位的表面,是没有加工过的毛坯面。精基面:用作定位的表面、是已加工过的表面。辅助精基面:作为定位的表面,只是为满足工艺需要,而在工件上专门设计的表面,而非零件的工作表面。基本精基面:作为定位的表面,既是定位表面,也是工作表面。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粗基准(面)的选择原则两个出发点:是保证各加工表面有足够的余量;是保证不加工表面的尺寸和位置符合图样要求;原则:尽可能选用精度要求高的主要表面工作为粗基准(面);选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面;选毛坯制造中,尺寸和位置比较可靠、平整光洁、面积较大的表面作粗基面;不能有飞边、浇面、冒面或其它缺陷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上应尽可能避免重复使用若为精制毛坯面,相应的加工要求不高,重复装夹产生的加工误差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则粗基准可重复使用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精基准(面)的选择原则:出发点:应考虑减少定位误差,装夹方便、准确原则:基准重合原则应尽可能选用设计基准或工序基准为定位基准;基准重合,定位误差为零;最终工序: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中间工序: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重合;基准统一原则(基准单一,基准不变原则)应尽可能选用同一组定位基准加工各个表面,这样有利于保证各表面间的位置公差,减少夹具的种类;互为基准,反复加工原则自为基准原则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应选择面积大,尺寸与形状公差较小,表面粗糙度较小的表面使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15.试分析图1-3中各零件加工主要表面时定位基准(粗、精基准)应如何选择?C)解:主要表面Φ32H7,Φ20H7,小大头孔的上下平面粗基准:大头外圆弧,小头外圆弧,平面精基准:加工过的大小头孔,加工过的平面C)连杆(毛坯为模锻件)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D)解:主要表面:Φ25+0.020,粗糙度3.2;侧平面,粗糙度6.3;粗基准:Φ82外圆,上平面(C表面),侧平面;精基准:加工过的底平面,两销孔;d)轴承座(毛坯为铸件)其余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E)解:主要表面:Φ500.0270,法兰平面,粗糙度均为3.2;粗基准:Φ80,上平面,法兰左平面(内侧);精基准:Φ50孔,加工过的上平面和法兰平面;

e)轴承座(毛坯为铸件)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16.图1-4所示零件的A、B、C面,Φ10H7及Φ30H7孔均已加工过,试分析加工Φ12H7孔时,选用哪些表面定位最合理?为什么?答:选用A表面,Φ10H7,Φ30H7孔定位最合理基准重合且Φ30——圆柱销,Φ10——菱形销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与工序余量有关的概念外表面(轴)的最小、最大公称余量的计算公式:

①Zimin=Zi-1min-Aimax=Zi-TAi-1最小工序余量:上工序的最小工序尺寸与本工序的最大工序尺寸之差(本工序公称余量与上工序尺寸公差之差)②Zimax=Ai-1max-Aimin=Zi+TAi最大工序余量:上工序的最大工序尺寸与本工序的最小工序尺寸之差(本工序的公称余量与本公序的尺寸公差之和)③Zi=Zimin+TAi-1=Ai-1+Ai公称余量:本工序的最小余量与上工序的尺寸公差之和(上工序的基本尺寸与本工序的基本尺寸之差)④Tzi=Zimax-Zimin=TAi+TAi-1工序余量公差:本工序的最大与最小工序余量之差(本工序的尺寸公差与上工序的尺寸公差之和)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内表面(孔)的最小、最大公称余量的计算公式:

①Zi=Ai-Ai-1=Zimin+TAi-1工序间余量=本工序的基本尺寸-上工序的基本尺寸

=本工序的最小余量+上工序的余量公差②Zimax=Aimax-Ai-1min=Zi+TAi工序间最大余量=本工序的最大极限尺寸-上工序的最小极限尺寸

=本工序公称余量+本工序余量公差③Zimin=Aimin-Ai-1max=Zi-TAi-1工序间最小余量=本工序的最小极限尺寸-上工序的最大极限尺寸

=本工序的公称余量-上工序的余量公差④Tzi=Zimax-Zimin=TAi+TAi-1本工序的余量公差=本工序的最大余量-本工序的最小余量

=本工序的尺寸公差+上工序的尺寸公差。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20.试计算小轴(图1-8)大端外圆表面加工中各道工序的工序尺寸及公差,已知:零件材料为普通精度得热轧圆钢,工件夹在顶尖上加工,零件的加工过程如下:(1)下料;(2)车端面,钻中心孔;(3)粗车各面;(4)精车各面;(5)热处理;(6)研磨中心孔;(7)磨外圆。

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解:(1)拟订该表面的工艺路线(题给)(2)查表或计算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及经济精度:

Z磨=0.3,h6:0.013;Z精=0.9,h8:0.039;

Z总=Φ32-Φ28=4,h13:0.28;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毛坯直径:l/Φd=80/28<4,所以d毛=Φ32;

热扎毛坯:+/-2;

(3)确定各工序尺寸及公差:工序名称工序余量工序经济精度工序尺寸工序尺寸及公差磨0.3h9(0-0.013)28Φ280-0.013精车0.9h8(0-0.039)28+0.3=28.3Φ28.30-0.039粗车4-1.2=2.8h13(0-0.28)28.3+0.9=29.2Φ29.20-0.28毛坯取+-229.2+2.8=32Φ32+-2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21.如图1-9所示套筒材料为45钢,采用下述工艺过程进行加工:粗镗——半精镗——热处理——磨削,试确定Φ500.0250mm孔的各工序尺寸及公差。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解:(1)拟订该表面的工艺路线(题给)(2)查表或计算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及经济精度:Z磨=0.4;由题知:D磨=50;则D精镗=50-0.4=49.6D粗=48;

查表确定各工序的经济精度:

磨后:H7,0.025;精镗后:H10:0.100;粗镗后:H13:0.34;

(3)确定各工序尺寸及公差:工序名称工序间余量mm工序间经济精度工序间尺寸工序间尺寸公差磨削0.4H7(0.0250)50Φ50+0.025精镗1.6H10(0.1000)50-0.4=49.6Φ49.6+0.1粗镗3

H13(0.340)49.6-1.6=48Φ48+0.34毛坯+-248-3=45Φ45+-2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83.在车床上采用调整法加工图示阶梯轴,加工时,以端面1定位,先加工端面3,保证尺寸150-0.05而后加工端面2,加工端面2时以端面1调整刀具,试计算调整尺寸x。解:(1)建立尺寸链如图:(2)判断封闭环和增减环:封闭环N:

100±0.05;增环:150;减环:x;(3)计算: 公称尺寸为:150-100=50

故:调整尺寸X为50-0.05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84、如果更改上题加工过程,在上工序加工出尺寸100+-0.05,本工序以面2定位,加工端面1,试计算本道工序的调整尺寸x应为多少才能保证尺寸150-0.05,若无法满足,应采取什么措施?解:更改加工过程后,150-0.05为封闭环这时:δ(150)=0.05,δ(100)=0.1不符合封闭环的公差=所有组成环公差之和的原则,则采取措施:(1)减少100+-0.05的公差(2)增加150-0.05的公差(3)更改加工方法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85.套筒零件轴向设计尺寸如图所示,在本道工序中加工内孔A以及底平面B,为能用普通量具度量,需换算出工序尺寸A,试求A。解:(1)建立尺寸链如图:(2)判断封闭环和增减环:

8-0.2为图纸所给尺寸,在此测量方法下为封闭环;A1为本工序的工序尺寸,为减环;400.08为上工序得到的尺寸,为增环;(3)计算:公称尺寸:A1=40-8=320=0.08-bb=0.08-0.2=0-aa=0.2故:尺寸A1为32+0.2.+0.08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86、如图所示零件,镗孔时为安装方便,定位稳定可靠,选择表面A为定位基准,试求调刀尺寸L.L封闭环:100±0.2;增环L,80-0.08;减环:280+0.15计算得: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88/p22。图示a)为套筒零件图,b)为车削工序图,c)为钻孔时的三种定位方案的加工简图,钻孔时为保证设计尺寸mm,试计算三种定位方案得工序尺寸

a)零件图b)车外圆及端面c)钻孔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57.设在某机床上加工一批轴的外圆,其尺寸为Φ20-0.1,已知该工序的尺寸分布为正态分布,其均方根偏差σ

=0.025,若公差带的中点相对曲线中线向左偏了0.03mm(见图),试求此工序加工时的合格率和废品率。解:δ=0.1σ=0.025xA=δ/2+0.03=0.05+0.03=0.08xB=δ/2-0.03=0.05-0.03=0.02ZA=xA/σ=3.2ZB=xB/σ=0.8查表得:ф(ZA)=0.4993ф(ZB)=0.2881合格率=49.93%+28.81%=78.74%废品率=100%-78.74%=21.26%常值系统误差:0.03;随机误差6σ:0.15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对于不同z值的F(z),可由表4-4查出。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58.加工一批工件的外圆,图中要求尺寸为Ф26±0.07mm,若加工尺寸安正态分布,加工后发现有8%的工件为废品,且一半废品中的尺寸小于下偏差,试确定该工序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解:δ=0.14Ф(z)=92%

Ф(z/2)=46%=0.46即ф(0.07/σ)=0.46故:0.07/σ=1.75σ=0.046σ=6*0.04=0.24该工序所能够达到的加工精度为0.24.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59.在车床上车销一批小轴,经测量实际尺寸大于要求尺寸,从而必须返修的小轴为24%,小于要求尺寸而不能返修的为2%。小轴的直径公差为δ=0.16mm,整批工件的实际尺寸安正态分布,试确定该工序的均方差σ,并判断车刀的调整误差为多少?解:δ=0.16;δ/2=0.08;ф(Za)=50%-2%=48%;ф(Zb)50%-24%=26%;Za=2.0571;Zb=0.7065Zb=(0.08-Δ)/σ=0.7065Za=(Δ+0.08)/σ=2.05710.16=0.7065σ+2.0571σ所以:σ=0.16/(0.7065+2.0571)=0.057896≈0.58Δ=2.057*0.058-0.08=0.039答:σ为0.058,车刀的调整误差为0.039。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60、在自动机床上加工一批小轴,从中抽检200件,若以0.01mm为组距,将该批工件安尺寸大小分组,所测到的数据如下表(见习题集)。若图纸的加工要求为Ф15-0。04+0.14mm,试求:1)绘制该批工件的实际分布曲线;2)计算合格率及废品率;3)计算工艺能力系数,若该工序允许废品率为3%问工序精度能否满足4)分析产生废品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解:δ=0.14-(-0.04)=0.18X=15.0832;σ=0.024181811;6σ=0.14509Cp=δ/6σ=0.18/0.14509=1.2406因为:1<1.24<1.33;所以:工艺能力为二级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公差带中心为:15.05Δ=15.0832-15.05=0.0332合格率和废品率为: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二、夹具部分13.试确定下列图中加工带有“▽”符号的表面所需限制的自由度:(1)解:需限制的自由度:X移动,X转动,Y移动,Y转动,Z转动;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2)解:需限制的自由度:X移动,X转动,Y转动,Z移动,Z转动;注意:首先要建立坐标系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3)解:需限制的自由度:X转动,Y转动,Z移动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15、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图2-3中各定位方案的定位元件所消除的自由度。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件加工时所需限制的自由度:X移动,X转动,Y移动,Y转动,Z转动;在图示情况下限制的自由度:X移动,X转动,Y移动,Z移动,Z转动;Y转动未限制改进:将其中一边的挡销换成挡块。2)解:该零件所需限制的自由度数:X移动,Y移动,Y转动,Z移动,Z转动;在图示情况下限制的自由度为:Y移动,Y转动,Z移动,Z转动;X移动未限制,改进:三爪卡盘端夹持长度缩短,并加一挡块,限制X移动,Y移动,Z移动;右端改用活动顶尖,限制Y转动,Z转动;(a)20.判断图2-8定位的合理性,并加以改进;(b)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3)待加工面:2-φd要求:(1)A1,(2)LZ移动过定位,改进:圆柱销改为削边销,削边方向如图。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已加工面:M,N,P,孔A待加工面:B,C孔要求:(1)L+-δL, (2)B垂直N,C垂直M定位方式:(1)台阶面(2)定位销(3)固定V形块解:需要限制的自由度为:X移动,X转动,Y移动,Y转动,Z转动这里销与V形块在X移动方向发生干涉;台阶面N与大平面M在Z移动方向过定位改进:固定V形块改为活动V形块,或将圆柱销改为菱形销(注意菱形销的削边方向);台阶面改为辅助支承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21.根据加工要求确定所需限制的自由度,并确定定位方式和定位元件:(1)已加工面:M,ΦD,待加工面:2-Φd及沉头座,加工要求:(1)H;(2)B;(3)壁厚均匀;解:所需限制的自由度:X移动,X转动,Y移动,Y转动,Z移动,Z转动;定位方式:平面,外圆柱面定位;定位元件:定位套筒,活动V块;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2)等腰三角形板状铸件待加工面:孔要求:(1)H;(2)孔位于对顶角平分线;解:所需限制的自由度:X移动,X转动,Y转动,Z移动,Z转动;定位方式:平面,外圆柱面;定位元件:支承板(不带槽与带槽),支承钉,活动V型块,兼作夹紧

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29、有一批d=60-0.012-0.032mm的轴件,欲铣一键槽,工件定位如图2-17所示,保证b=10-0.015-0.065mm,h=55.50-0.05mm,键宽对称于轴的中心线,其对称度公差为0.08mm,试计算定位误差。解:1.槽宽b的尺寸由铣刀保证故:Δdb=02.尺寸h的工序基准为圆柱面下母线,与定位基准重合故:ΔZ=ΔB=03.此种定位方法所引起的槽的对称度误差为1/2(dmax-dmin)=(1/2)δd=(1/2)(0.032-0.012)=0.010.01<(1/2-1/5)*0.08所以此种定位方案合理。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

30.图2-18所示零件,以Φ500-0.2为基准,在α=90°V型块中定位,铣平面Ι、Ⅱ。试计算尺寸A1、A2、A3的定位误差(Φ500-0.2与Φ800-0.2

同轴)。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31.已知套筒零件如图所示用心轴Ф30-0。22-0.008mm定位车外圆,求内外圆的同轴度的定位误差。

解:内外圆同轴度的定位误差为:

δ=δD/2+δd/2+最小间隙/2

=0.5*(0.023+0.014+0.008)=0.0225同轴度误差Rδ:0.0225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32.右图套筒零件以内孔在圆柱销定位,要求保证原始尺寸A及槽与工件轴线的对称度。已知:定位孔与定位销配合为Ф20H7/g6;Ф20H7=Ф20+0.023;Ф20g6=Ф20-0.020-0.007

外圆C的尺寸为Ф50+0.035+0.018求:(A)δDa(仅考虑工件自然下坠与定位销接触的情况);(B)夹紧工件时,手扶住套筒情况下槽的对称度误差;(C)夹紧工件时,手不扶住工件,让其自然下坠与定位销接触的情况下槽的对称度误差;

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解:(A)ΔDA=0.5*(δD+δD+δ外)=0.5*(0.023+0.013+0.017)=0.0265(B)对称度误差=(δD+δD+最小间隙)=0.023+0.013+0.007=0.043(C)对称度误差=0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

36.图示箱体零件,要求镗A孔采用一面两销的定位方式,定位销孔2—Ф20+0.05试确定:(1)定位销的中心距的公差(2)定位销的直径与公差[按g6]选取(3)尺寸H、B和C的定位误差;(4)孔A对M面的垂直度定位误差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解:(1)定位销的中心距为250,其公差取孔距公差的三分之一:1/3*0.05=0.0167

所以:定位销的中心距公差为:250±0.0167(2)定位销的直径为Ф20

圆柱销按g6查取:为Ф20-0.007-0.02

菱形销:b=4,B=d-2=18d2max=D2min-X2min=D2min-2ab/D2min

=20-2*(0.05+0.0167)*4/20=19.973

按g6查取,则菱形销的尺寸:Ф19.973-0.007-0.02

即:Ф20-0.034-0.047

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工艺学(3)尺寸H的定位误差为Δdwh=0

尺寸B的定位误差为:

a)菱形销放于C孔:ΔdwB

=δD1+δd1+δ1

=0.021+0.013+0.007=0.041;b)菱形销放于B孔:

ΔdwB

=δD1+δd1+δ+2*δLD

=0.041+2*0.05=0.141

同理可得:尺寸C的定位误差:菱形销放于C孔:Δdwc=0.141菱形销放于B孔:Δdwc=0.041(4)孔A对M面的垂直度误差:tgα=±(δD1+δD2+δd1+δd2+δ1+δ2)/2L=±(0.021+0.021+0.013+0.013+0.007+0.027)/2*250=±2.04*10-4=±42.07″

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汽车拖拉机制造工艺学30.图示一个长套筒零件在车床上用心轴车外圆,车出的外圆与已加工的内孔径允差为0.07。已知:(A)内孔与心轴配合为Ф30H7/g6(B)车床主轴径跳为0.015(C)心轴外圆相对于两顶尖孔连线的径跳为0.01(D)相关误差略试用误差不等式来校核,采用这样的夹具加工工件能否满足工件加工要求?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汽车拖拉机制造工艺学解:(A)的情况下,所引起的内外圆的不同轴度误差为:水平心轴定位的情况查表得:不同轴度δ=1/2(δD+δd+δ间隙min)=0.5x(0.021+0.013+0.007)=0.0205所引起的径向为2δ=0.041(B)的情况下引起的工件径向跳动为:0.015(C)的情况下引起的工件径向跳动为:0.01所以:在A、B、C下所引起的工件径向跳动为:0.041+0.015+0.01=0.066<0.07在没有其他误差的情况下,能满足工件的加工要求。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汽车拖拉机制造工艺学习题课2002年6月陈靖芯31.图示圆柱体工件在卧式铣床上用如图所示的刀具在V型块上定位铣两斜面E要求保证A-0.3,试用不等式校核已知:(A)过程中由于加工误差引起的A尺寸方向上的的误差为0.08(B)用图示的对刀块来对刀时,由于对刀的不准确引起的A尺寸方向误差为0.02(C)夹具安装对刀块及V型块时,其中心偏差为0.01(D)误差忽略不计(E)定位基准的外圆直径为:Ф50-0.2试求:(1)尺寸A的定位误差ΔA(2)根据算出的ΔA,结合其它已知误差,来检验它们是否满足加工要求?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汽车拖拉机制造工艺学解:尺寸A的定位误差:在A方向引起的总误差为: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汽车拖拉机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1、填空题21%,每空1分;2、是非题10%,每题1分;3、选择题10%,每题1分;4、简答题16%,每题4分;5、分析问答题16%;6、计算题27%,每题9分;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2、误差系统分析方法在机械加工中,研究加工精度常采用分布曲线法和点图法。(1)分布曲线法:折线图法和正态分布曲线图法以在生产条件下作大量的观测为依据,确定总加工误差是否超出工件允许的公差范围。①折线图法:(P32页例题)②正态分布曲线图法:一般在没有重大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在机床上用调整法加工出来的一批工件所得到的尺寸分布曲线与图2-31相似,但我们采用统计方法得出的——正态分布曲线图法。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折线图法试用折线图法分析加工误差。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返回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解题步骤:

1、计算公差带中心、分散中心即平均值、分散范围2、画图:用纵坐标表示频数m或频率m/n,横坐标x表示工件尺寸范围的中点,如图2-31所示。3、分析废品、合格率4、计算常值误差,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正态分布曲线图法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利用正态分布曲线

研究加工精度是否满足

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利用正态分布曲线

统计废品率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正态分布曲线分析法几点说明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正态分布曲线分析法几点说明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2)分布曲线的应用:①利用分布曲线研究加工精度②利用分布曲线统计废品率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例题——P34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练习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正态分布曲线法的步骤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曲线分布法的缺点:①不能把变值规律性误差和偶然误差区分开;②没有考虑到工件的加工顺序;③必须等全部工件加工完毕才能绘制出来,不能在加工过程中及时提供控制精度的资料。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2)点图法

它是在整个加工过程中,连续地或定时地对工件进行抽检并绘制成控制图,通过对控制图的分析,及时调整机床,以控制质量。需要应用概率论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常用的控制图有计量值和记数值两大类,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生产过程;每类又可细分为具体的控制图,如计量值控制图可具体分为均值——极差控制图()和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X——MR)等。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极差控制图的绘制

制作控制图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按规定的抽样间隔和样本大小抽取样本;样本分组,每组的样本数n=4-6(2)测量样本的质量特性值,计算其统计量数值;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极差控制图的绘制

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极差控制图的绘制

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点图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根据工序的质量情况,合理地选择管理点②使用控制图做工序管理时,应首先确定合理的控制界限③控制图上的点有异常状态,应立即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后再进行生产,这是控制图发挥作用的首要前提;④控制线不等于公差线,公差线是用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的,而控制线是用来判断工序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⑤控制图发生异常,要明确责任,及时解决或上报。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怎样利用控制图判断异常现象

①样本点超出控制界限;②样本点在控制界限内,但排列异常。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判断排列异常

★连续七个以上的点全部偏离中心线上方或下方,这时应查看生产条件是否出现了变化。★连续三个点中的两个点进入管理界限的附近区域接近上、下控制线(指从中心线开始到管理界限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区域),这时应注意生产的波动度是否过大。连续10点中有4点在警戒区内。★间断链:多数点在中心线一侧。连续11点,有10点在中心线一侧;连续14点,有12点在中心线一侧;连续17点有14点在中心线一侧;连续20点有16点在中心线一侧。★倾向:点连续上升或下降。★周期性:点的变动(如上升或下降),出现明显的一定间隔。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点图法判断过程稳定的两条原则:

①连续25个点在控制界限内;或连续35个点,仅有一个超出控制界限;或连续100个点,仅有2个点超出控制界限。②在控制界限内点排列没有缺陷。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点图法的应用(1)在点图上做出平均线和控制线后,就可以根据图中点的情况来判断工艺过程是否稳定(2)假如加工误差主要是随机性误差,且系统误差影响很小时,那么这种是正常波动,加工工艺是稳定的,如果加工中存在影响较大的变值系统误差且随机误差的大小有明显变化时,属于异常波动,是不稳定的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单极值控制图绘制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n2345678910D43.272.572.282.112.001.921.861.821.78D3*****0.080.140.180.22E22.661.771.461.291.181.111.051.010.98样本容量小于7时,没有极差的控制下限。4、过程能力解释:计算工序能力,绘图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例题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陈靖芯2008年6月机械制造技术习题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