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_第1页
高三二轮复习_第2页
高三二轮复习_第3页
高三二轮复习_第4页
高三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二轮复习-----古代中华文明(四)四、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

----------隋唐(581--589---618---907)▲总体特征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鼎盛时期。政治上,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制度先进完善;经济上,政策的调整,生产工具的改进,对内外交通的发达,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文化上,辉煌灿烂,领先世界,兼收并蓄。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考点扫描一、政治:完善中央集权制度1.政局:

;后期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2.政治制度:隋、唐推行

,分工明确,互相制约,三分相权,强化皇权,该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3.外交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4.选官制度:

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三省六部制科举制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疆域辽阔,国力强盛;②三省六部制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对后世影响重大;③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了选官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政治特征:1、(2015·广东高考)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A.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建立内阁C.主张加强相权 D.反对三省六部制◊真题对点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可知该朝臣反对皇帝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希望利用中书省来牵制皇帝,从侧面强调了中书省的地位和相权的作用,因此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答案C2.(2015·北京高考)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解析解读材料可知皇帝下诏让王锷兼任宰相,被给事中李藩驳回。可见,给事中具有谏议和反驳皇帝诏令的权力,联系三省六部制的相关知识,门下省不仅有权对宰相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以对皇帝的诏令进行反驳,故选A项。答案A1.农业:推行

与,江东地区出现(步犁成熟);灌溉工具

,安史之乱后

开始南移;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2.手工业:制瓷业已形成

(越窑)(邢窑)制瓷系统,成为独立生产部门,陶瓷出现“

;丝织业有很大发展,出现

技艺;私营手工业发展,官营手工业出现

制。二、经济均田制

租庸调制曲辕犁筒车经济重心南青北白唐三彩缂丝雇募①水陆商运活跃;

开通,②城市中

分开,

直接管理市场交易。③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长安出现柜坊和飞钱。④草市逐渐成为地方商业中心;⑤至迟从唐代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丝绸之路”与陶瓷之路兴盛。3.商业: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大运河坊市官府①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②均田制推行;犁耕技术完善,水利事业发展;③出现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城市;

④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相对平衡的势态;◆经济特征◊真题对点3、(2015·课标全国Ⅱ,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审题定位唐宋时期的农耕经济——经济重心南移解题关键从东汉末年开始,受中原地区战乱等因素的影响,中原人民开始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南宋时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因此农业技术的进步是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C项符合题意;A、D两项是商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故排除;土地集中加剧是土地私有制发展的结果,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关联不大,故排除B项。答案

C三、思想文化:1、宗教:三教合一,佛、道盛行,儒学复兴2、文艺:①诗歌创作繁荣,著名作家(诗仙——

、诗圣——

。)②城市文化繁荣,唐传奇出现。③绘画:初唐阎立本《步辇图》,盛唐画圣

,代表作

。绘画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④书法:楷书大家--

、,草书大家---

等。3、科技:僧一行实测

印刷术发明,

被发明并用于军事。李白杜甫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欧阳询柳公权张旭怀素子午线雕版火药颜真卿◆思想特征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辉煌,兼容并蓄,领先世界,影响深远。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楷书、草书流行;唐诗更是流芳百世。4、(2014·课标全国Ⅰ,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真题对点审题定位唐代——“三教合一”潮流解题关键紧扣题干材料,可知唐代统治者经历了由尊道到崇佛,再到灭佛的做法,说明统治者对佛道思想的态度的变化,反映出道教佛教地位变化较大,只有儒学地位没有重大变化,可知C项正确。答案

C四、民族关系:

①政府执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如文成公主入藏。②民族和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五、对外关系:①对外交通发达,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②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广泛吸纳。政治: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实行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象;对内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文化: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中华文化圈。

阶段特征:中华文明鼎盛--------封建社会的繁荣:▲核心知识:1、三省六部制:职权:唐朝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执行政令特点:相权三分;职权分明;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之不足)。作用:①三分相权,加强了皇权;②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③集体决策,减少政策失误。(4)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趋于成熟的标志,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完善的表现。2、科举制:①概念: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的选官制度②背景:士族门阀衰落和庶族地主兴起;九品中正制的不适应社会和政治的需要。③目的:扩大统治基础,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⑤历程:隋炀帝设进士科,唐朝完善;宋发展;明清八股⑥作用:积极作用:A、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素质。B、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C、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D、考试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性。消极作用: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阻碍社会进步。▲前瞻后顾一、全面理解中国封建制度的建设与创新(1)古代政治制度的两大发展趋势:

不断加强,

不断削弱;

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权力不断削弱。(2)

制度:秦朝——御史大夫;西汉——刺史;北宋——通判;元朝——御史台。明朝——监察御史、提刑按察使司。(3)

:秦朝——三公九卿制;西汉——中外朝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北宋——二府三司制。君权相权中央地方监察分权(4)加强

: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西汉—中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北宋——解除大将兵权,编制禁军,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元朝——中书省、御史台、枢密院、宣政院。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5)加强

对地方的控制:秦朝——郡县制;西汉——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刺史制度;唐朝——道;北宋——路、解除地方节度使兵权,设知州、通判、转运使;元朝——行省制度。(6)

制度:秦朝——军功爵制度;中央直接任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西汉——察举制,举孝廉;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隋唐宋元——科举制,注重才学。君权中央选官二、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1)从西周至唐商业发展的特征①坊、市分置,商业活动受

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的交易。②城市的职能主要是

商业贸易和市的规模不大。③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出现。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地域时间(2)宋元时期商业发展的特征①

界限被打破,打破了空间限制,商业市镇兴起和发展,农村“草市”发展。②宋元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

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不再受

的直接监控。(3)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①影响着人口迁移的流向。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②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逐渐由北方内陆向东南沿海、沿江一带发展。③影响着城市市民生活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坊市经济官府三、古代丝绸之路

(一)西汉开通两条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①开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②意义:A.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B.开创中西交通新纪元。C.加强西域与内地联系,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2、海上丝绸之路①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广东-印支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②意义:A、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扩大了秦汉文化对外的影响。B、从海路沟通了东、西方外交联系,拓展了中国、亚洲濒海地区、欧洲一些国家的外交活动范围。(二)唐朝丝绸之路的拓展1、陆路方面:隋唐时期陆路上的“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东起长安,经中亚,一条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另两条至地中海进入欧洲、或西北行进入欧洲。2、海路方面:广州出发,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达,取代陆上丝绸之路而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其原因有:(1)北方长期战乱,陆上丝绸之路受阻。(2)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3)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4)宋朝商业科技高度发展,指南针的发明、航海技术的提高、航海知识的积累。(5)阿拉伯世界热衷于海洋贸易。(三)明朝郑和下西洋1、目的①宣扬国威,宣传明王朝的强盛。②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③为宫廷购回奢侈品,即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2、概况: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3、特点:①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②不是发展海外贸易,进行的是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是封建贡赐贸易活动。4、历史意义①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②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极大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③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早半个多世纪。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对外贸易,导致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横向比较中国三省六部制与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