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政治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_第1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政治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_第2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政治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看法的是()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科举制度【解析】西汉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实行分封制,导致王国问题。【答案】A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B.要求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C.设立刺史巡行郡县D.分封同姓诸侯国【解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的问题,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答案】B3.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解析】材料反映了明律把威胁皇权的行为均列为重罪,从侧面体现了专制皇权的强化,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答案】A4.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解析】关键信息“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说明专制权力的不断加强,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B项错误在于“产生的前提”;D项“专制制度的基础”说法错误。【答案】C5.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由此可知,“中朝”()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解析】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形成“中朝”,与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中朝”参与军国大事,协助皇帝决策,相权被削弱,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6.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A.派文臣做知州B.设“三衙”,收精兵C.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解析】从题干中“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可以看出这是重文轻武思想;“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是加强禁军、削弱厢军,体现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重文轻武的思想;A、B都有重文轻武的思想,但A更合适,题干中说的是“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管理地方,故选A。【答案】A7.“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它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提示()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解析】明朝的内阁制是在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下建立的,是中央集权加强的表现,本身不能改变皇权专制的本质。【答案】A8.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A.宦官专权B.内阁的作用C.六部掌握实权D.军机处的设置【解析】由材料中的时间“明代”这一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选近臣组成内阁,内阁地位日益提高,有替皇帝起草诏令及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就是得益于内阁的作用。A在题干中无从体现;C与史实不符;D是在清朝雍正年间设立的。【答案】B9.“内阁的意义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皇权的腐化,维系明代政治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内阁的发展实际上是内阁重新宰相化的变型发展。”其表明内阁的设立()A.对皇权有制约作用,有利于政治稳定B.协调了君相矛盾,是皇权弱化的产物C.随侍皇帝左右,实质上等同于宰相D.仅备皇帝随时顾问,不具有决策权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认为内阁“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皇权的腐化,维系明代政治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内阁事实上起到了相权的作用,制约皇权,稳定政治。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A10.据清《养吉斋丛录》载:凡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输本日所奉谕旨……军机章京办事处(章京系专职办事官员)不许闲人窥视,王以下及文武大臣不准至军机处与军机大臣谈论。这是说军机处()A.效率高B.机构干练C.保密性强D.决策权有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从材料看关于“不准”的许多规定可以反映出军机处保密性强,而其效率高、机构干练、决策权有限等特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答案】C11.下列有关明朝内阁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内阁制度的确立是在明太祖时B.内阁大学士有票拟权C.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D.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内阁制度的确立是在明成祖时。【答案】A12.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解析】题干中的“惟揣摹此样本为急”的这种依样画葫芦反映了清代内阁官员拘泥规制,说明政治体制的僵化,B项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中国是古代官僚政治体制发育最为完备的国家,君臣关系成为理解中国古代政治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其何故也?盖汉之典事尚书、中书者,号为天子之私人,及叔季之世,则奸雄之谋篡夺者,亦以其私人居是官。——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官三》材料二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秦王嬴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嬴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翦伯赞《中国史纲要》(1)秦朝汉初,“三公”具体指的是哪些职官?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魏晋以来“三公”地位的变化。(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唐朝为例,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明朝、清朝为例说明中国皇帝“树立了绝对皇权”。(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君臣关系演变的特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第(1)问,“三公”指的职官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地位的变化,要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回答。第(2)问,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宰相集体议政,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第(3)问,明清时期是我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时期,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说明。第(4)问,分析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君权与相权矛盾、斗争的角度概括。【答案】(1)职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变化:宰相权力不断转移到皇帝的近臣手中。(或“三公”的权力由实变虚)(2)举例: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3)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4)特点: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引自某史书《职官志》材料二材料三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官制的变化?变化的内容有哪些?你是怎样理解“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的?(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变化的趋势是什么?(3)某班举办题为“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