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东西方的先哲 第二单元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东西方的先哲 第二单元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东西方的先哲 第二单元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东西方的先哲 第二单元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东西方的先哲 第二单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1.下图是孔子周游列国图,其结果孔子不断碰壁,主要原因是()A.“仁”和“礼”的思想自相矛盾,不利于稳定社会秩序B.维护周礼的政治理想不符合新兴阶级的需要C.孔子的思想脱离社会现实,无法替君主解决实际问题D.兴办私学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解析春秋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建立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迫切需要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思想作指导。而孔子的思想主张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变革的需要,故不为新兴的地主阶级所采纳。故应选B。答案B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 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 D.“忠恕”之道解析孔子的“仁”最基本的含义是“爱人”,不仅爱自己的亲人还要求爱别人;孔子的“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体现出朴素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克己复礼”是孔子在政治上保守的主张,要求恢复西周的等级秩序,故A、C错误。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必须遵循“忠恕”之道,也是“仁”的体现,排除D。答案B3.下列孔子的言论,反映其“礼”的思想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过犹不及”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有教无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孔子思想主张的再认再现能力及理解能力。A项是孔子仁的思想的体现;B项体现的是中庸的主张;D项是孔子的教育主张;C项主张贵贱有序,是礼这一主张的反映。答案C4.下列关于孔子“仁”“礼”“中庸”关系的表述不恰当的是()A.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礼是立国立身的基础B.仁礼结合,礼体现仁的精神,仁有礼的约束C.无仁则无礼,无礼则无仁D.中庸是协调仁礼关系的恰当方法解析“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主张“克己复礼”,“礼”是奴隶社会的统治规范,用来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孔子的“中庸”要求将几种原则或思想调和,相互补充、相互制约,行“礼”时考虑到“仁”的制约,行“仁”时考虑到“礼”的制约。A、B、D表述正确,故选C。答案C5.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中,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并传承的道德规范是()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C.“有教无类”的思想 D.“为政以德”的思想解析遵循以孝悌为核心的“内圣外王”的道德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人才标准,成为历代统治者接受的道德规范,D项含义与之最相近。答案D6.在中国历史上,孔子一再被“神化”,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孔子却被抓住其保守的一面,进而被“鬼化”。孔子政治思想的保守性主要体现在()A.“仁”B.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C.“克己复礼”D.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解析本题要求正确理解孔子政治思想的局限性。“克己复礼”的思想要求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实质是承认等级制度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的斗争,带有保守性。答案C7.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更好些?”孔子说:“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显得不及。”子贡说:“那么,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这表明孔子主张()A.无为而治 B.中庸C.轻徭薄赋 D.有教无类解析从题干材料“过犹不及”可以判定是“中庸”的思想。答案B8.以下图片反映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关于其内涵说法正确的是()A.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 B.推行平民教育C.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D.推行贵族教育解析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是不问出身贫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答案C9.有西方学者直接认为“孔子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守护神”。孔子思想不仅是法国大革命的动因,更成为西方“平等、仁慈、博爱”观的源泉。下列孔子思想中,为西方思想家赞同的是()①仁者爱人②为政以德③克己复礼④忠恕之道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解析“克己复礼”强调的是长幼尊卑的秩序,不会为倡导民主平等的西方思想家所赞同,排除③,选A。答案A10.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要注意“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是指水平不同的人。材料的大意为水平不同的人,给他们教授的内容也不一样,这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答案C11.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________中()A.《论语》 B.《道德经》 C.《春秋》 D.《大学》解析《论语》属语录体,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根据直接记录和传闻追记整理而成,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答案A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开幕,以纪念这位中国先贤诞辰2567年。举办孔子文化节的意义在于()①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把儒家文化作为当今时代的主流意识③发挥文化凝聚力的作用,增进民族团结④促进文化产业发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运用排除法较容易选出答案。当今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当今时代的主流意识,故②错误。本题选B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聚众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材料二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慎:齐、战、疾。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不愤不启,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史记·孔子世家》材料三清康煕帝为孔庙大成殿所题“万世师表”匾额: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2)材料二反映了孔子什么样的教育思想?(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主要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材料并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思想。解答时,需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格局,把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子弟。(2)启发式教学,举一反三的方法。(3)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仁、礼、中庸为核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他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近两千年。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古代圣贤孔子的观点中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