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二级边坡治理工程勘察报告附图表_第1页
浙江二级边坡治理工程勘察报告附图表_第2页
浙江二级边坡治理工程勘察报告附图表_第3页
浙江二级边坡治理工程勘察报告附图表_第4页
浙江二级边坡治理工程勘察报告附图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HYPERLINK\l"_Toc196643684"第一章概述1HYPERLINK\l"_Toc196643685"第一节序言1HYPERLINK\l"_Toc196643686"第二节目的、任务及依据的技术标准1HYPERLINK\l"_Toc196643687"第三节工作方法、过程及质量评述2HYPERLINK\l"_Toc196643688"第二章自然地质环境条件3HYPERLINK\l"_Toc196643689"第一节位置与交通3HYPERLINK\l"_Toc196643690"第二节地形地貌3HYPERLINK\l"_Toc196643691"第三节气象、水文3HYPERLINK\l"_Toc196643692"一、气象3HYPERLINK\l"_Toc196643693"二、水文3HYPERLINK\l"_Toc196643694"第四节区域地质4HYPERLINK\l"_Toc196643695"一、地层4HYPERLINK\l"_Toc196643696"二、地质构造4HYPERLINK\l"_Toc196643697"第五节地震及区域稳定性5HYPERLINK\l"_Toc196643698"第三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5HYPERLINK\l"_Toc196643699"第一节构造5HYPERLINK\l"_Toc196643700"一、断层5HYPERLINK\l"_Toc196643701"二、节理6HYPERLINK\l"_Toc196643702"三、层理6HYPERLINK\l"_Toc196643703"第二节各工程地质(亚)层划分及评述6HYPERLINK\l"_Toc196643704"一、第四系6HYPERLINK\l"_Toc196643705"二、下白垩统馆头组7HYPERLINK\l"_Toc196643706"第三节土体物理力学指标的统计分析7HYPERLINK\l"_Toc196643707"第四节水文地质8HYPERLINK\l"_Toc196643708"一、地下水类型、含(隔)水层组8HYPERLINK\l"_Toc196643709"二、地下水补、迳、排特征8HYPERLINK\l"_Toc196643710"三、地下水水质9HYPERLINK\l"_Toc196643711"第四章社会经济及人类活动9HYPERLINK\l"_Toc196643712"第五章分区边坡评价10HYPERLINK\l"_Toc196643713"第一节B区边坡10HYPERLINK\l"_Toc196643714"一、边坡体形态及规模10HYPERLINK\l"_Toc196643715"二、地层结构10HYPERLINK\l"_Toc196643716"三、土体力学指标的统计分析11HYPERLINK\l"_Toc196643717"四、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及形成机制11HYPERLINK\l"_Toc196643718"五、稳定性分析11HYPERLINK\l"_Toc196643719"六、危险性评价11HYPERLINK\l"_Toc196643720"七、治理方案建议11HYPERLINK\l"_Toc196643721"第二节C区边坡12HYPERLINK\l"_Toc196643722"一、边坡体形态及规模12HYPERLINK\l"_Toc196643723"二、地层结构12HYPERLINK\l"_Toc196643724"三、土体力学指标的统计分析13HYPERLINK\l"_Toc196643725"四、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及形成机制13HYPERLINK\l"_Toc196643726"五、稳定性分析13HYPERLINK\l"_Toc196643727"六、危险性评价13HYPERLINK\l"_Toc196643728"七、治理方案建议14HYPERLINK\l"_Toc196643729"第三节D区边坡14HYPERLINK\l"_Toc196643730"一、边坡体形态及规模14HYPERLINK\l"_Toc196643731"二、地层结构15HYPERLINK\l"_Toc196643732"三、土体力学指标的统计分析15HYPERLINK\l"_Toc196643733"四、稳定性分析15HYPERLINK\l"_Toc196643734"五、危险性评价16HYPERLINK\l"_Toc196643735"六、治理方案建议16HYPERLINK\l"_Toc196643736"第六章结论与建议16HYPERLINK\l"_Toc196643737"第一节结论16HYPERLINK\l"_Toc196643738"第二节建议17附表附表1-1~1-2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成果表附表2-1~2-2水质分析报告书附图图号图名比例尺A0图例A1 工程平面总图A2~A4 B地块、C地块、D地块边坡工程平面图1:1000B1~B8工程地质剖面图1:400C1~C24钻孔工程地质柱状图1:200~1:100附件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书第一章概述受xx省xx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委托,我院承担了xxxx工业用地B地块、C地块、D地块边坡工程地质勘查任务。第一节序言xxxx工业用地位于xx市xx区xx镇xx村南侧的山岙内,场地为三面环山、开口朝北的喇叭形坳谷。总体地形是南高北低,东、西侧高,中部低。场地采用切坡挖土填筑低洼处的整地方法,在山体自然斜坡上切坡形成了人工边坡工程,2007年10月在切坡施工期间,局部地段切坡变形破坏较严重,形成崩塌、滑坡等。为保证坡下工业用地安全,为边坡的治理设计提供工程地质资料,应开发区管委会委托,对场地内B地块、C地块、D地块三边坡进行工程地质勘查。B地块边坡位于岙谷东侧,xx公墓与规划的石七路之间,为土质边坡;C地块边坡位于岙谷南东侧,规划的石七路以南、石二路以东,主要为岩质边坡;D地块边坡位于岙谷北西侧,石大人坡脚,规划的石一路以西、石五路以北,主要为岩质边坡。详见附图A1。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该三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第二节目的、任务及依据的技术标准本次勘查的目的是查明工程边坡(局部已形成的滑坡、崩塌)的工程地质条件、特征、位置及分布范围,分析边坡稳定性、(可能)发生破坏和发展过程,并提出治理建议。按照xx省xx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xxxx工业用地B地块、C地块、D地块边坡勘查委托书》,本次勘查的主要任务为:1、查明场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2、查清已发生滑坡、崩塌规模、分布和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3、查明边坡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抗剪强度指标,对无法取得强度指标的碎石土类反演求得其C、φ值;4、分析边(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及形成机制,评价边(滑)坡体稳定性,预测边(滑)坡变形破坏的发展趋势,提出防治对策;勘查依据:1、xxxx工业用地B地块、C地块、D地块边坡工程地质勘查合同及委托书;2、勘查依据的文件、要求及国家现行的规范、规程:a、《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b、《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c、《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d、《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e、《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f、《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20万xx幅、温州幅》等文献资料。第三节工作方法、过程及质量评述本次勘查采用工程地质测绘、调查、工程钻探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勘查之前,先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场地施工条件及环境,确定勘查范围。然后依据业主提供1:1000地形图进行实地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工作。在综合分析已收集到的测区区域资料基础上,主要进行了工程地质填图、微地貌单元的划分和岩体结构及构造面产状、性质的调查。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成果见《工程地质平面图》。本工程野外作业于2008年3月25日开始,至2008年4月13日结束外业工作。野外作业在B区边坡上布置了3条勘探线,11个勘探孔;C区边坡上布置了2条勘探线,4个勘探孔;D区边坡上布置了3条勘探线,9个勘探孔。开动XY-1型钻机3台,共24只钻孔,合计总进尺513.20m。根据不同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确定不同的勘探要求:B区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土层,勘探孔均达到坡脚设计地坪标高以下,坡脚勘探孔均达中风化基岩面以下;C区破坏模式主要为沿顺坡缓倾角层面滑动破坏,勘探孔均达到坡脚设计地坪标高附近,现场采取层面软弱夹层试样,测试抗剪强度指标;D区原始地形较陡,人工切坡较高,坡顶残坡积层及风化岩宜沿风化基岩岩面滑移破坏,勘探孔均达中风化岩面以下,坡脚勘探孔还需达设计地坪标高以下,除孔内在残坡积层中取样外,现场地坡脚已开挖揭露的全风化岩中采取原状试样,测试抗剪强度指标。风化基岩及碎石土钻探取芯每回次在1.0m以内,钻探人员按时做好班报表记录和简易水文观测,钻探满足勘查要求,经现场监理人员验收合格后终孔。钻探编录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制度,岩芯现场鉴别采用肉眼鉴别和手触等方法,钻探成果用钻孔柱状图表示,岩芯全部拍照存档,缩样保存,岩芯描述详细完整,符合规范要求。表1实物工作量一览表项目单位工作量备注工程地质测绘km22.0精度1:10000实测剖面米/条1006/8全站仪实测钻探米/孔513.2/244动探试验段次99原状土样件51常规土试、快剪、饱和快剪、饱和重度等扰动样件21颗分、扰动土饱和和快剪等岩样块27干抗压、饱和抗压水样组2简分析、侵蚀COO2分析测钻孔坐标孔24全站仪实测测钻孔高程点24全站仪实测测地下水位次24室内试样试验除进行常规测试项目外,结合工程实际和边(滑)坡稳定性评价等需要,增加原状土直剪快剪、饱和直剪快剪、岩样饱和抗压、岩样干抗压、层面软弱夹层饱和抗剪等测试项目。全部室内测试工作由我院测试中心完成。整个勘查过程的工程地质测绘、调查、工程钻探和室内试验工作均严格执行有关规范、规程,成果质量优良。第二章自然地质环境条件第一节位置与交通xxxx工业用地位于xx市xx区xx镇xx村南侧的山岙内,场地为三面环山、开口朝北的喇叭形坳谷。西侧为著名的“石大人”,最高点标高324.7m。xx镇紧邻xx区,本勘查区东距xx城区约8km,xx至长潭的公路在场地北侧约1km通过。详见交通位置图(图1)。xx城区勘查区勘查区图1交通位置图第二节地形地貌勘查区所在区域为浙东南中低山丘陵地貌区与海积平原过渡带,由丘陵及山前斜地、坳谷等组成。勘查区邻近山顶海拔390.1m,东侧平原区标高以4~5m为主,最大相对高差达385m。xxxx工业用地范围内海拔在5~50m之间;斜坡下部坡度相对较缓,上部相对较陡,总体坡度15°~40°。坡下冲沟宽5~10m,深3~5m,植被发育,沟壁直立。沟内现有小溪流,沟底分布大量碎块石,块石径一般0.2~1.0m。山上植被主要以杉树为主,斜坡及坡脚主要为杨梅、柑桔等经济林为主。第三节气象、水文一、气象xx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受海洋调节明显,总的特点是: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为17°C,以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6°C,极端低气温为-8.6°C;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7.8°C,极端高气温为41.2°C。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880mm,其中最大年降雨量2804.3mm,最小年降雨量902.5mm,降水日数为166.9天,多年平均年陆面蒸发量为671mm。受季风活动及大气环流异常影响,降雨量随季节不同而变化较大,其中,3、4月分为春雨季节,5、6月分为梅雨季节,雨量较大;7、8、9月分为既是高温干旱季节,又是台风暴雨季节;10月至翌年2月为少雨季节。热带风暴与台风所带来的暴雨或强降雨是诱发各种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二、水文勘查区范围内河流分属永宁江水系,永宁江从长潭水库向东蜿蜒向东偏北与灵汇合注入椒江。区内坳谷中水汇集入谷中间的溪中,向北注入永宁江。区内冲沟水位坡降大,受季节降雨量影响,旱季流量小,雨季水位暴涨暴落,洪水期流速急,水位变幅受季节降水影响较大。第四节区域地质一、地层区域内出露的前第四纪地层为下白垩统馆头组杂色砂岩、泥岩及下白垩统朝川组紫红色中厚层状含砾凝灰质砂砾岩;第四系上更新统覆盖层;区内平原区分布第四系全新统海积层。(一)下白垩统馆头组(K1g)岩性为一套杂色砂岩、泥岩,夹少量火山岩,xx工业用地范围内主要为紫红色的砂岩、泥质粉砂岩,薄层状至中层状,倾向西北,倾角15~25度为主。(二)下白垩统朝川组(K1c)岩性为紫红色中厚层状含砾凝灰质砂砾岩,夹少量火山岩,xx周边陡竣的山崖为该组岩性,如场地西侧的“石大人”,就是因为其本身为该组岩性,抗风化能力强,其下伏为薄层状为主,抗风化能力弱的馆头组砂岩、泥岩,由于差异风化而形成的。倾向西北,倾角20度左右。(三)第四纪上更新统覆盖层根据土层成份、成因时代,可分为残积层、残坡积层及坡洪积层。现按土层成因时代自下而上分述如下:1、残积层(elQ)主要分布于低山区的坡顶和缓坡处,厚度较薄,一般厚度1.0~3.0m,局部厚度较大达5.0m,分布不稳定,为紫红色、灰褐色含碎石粉质粘土、含粘性土碎石,土质结构松散-中密状。2、残坡积层(e1-dlQ)主要分布斜坡、坡脚,成分主要为灰黄色含碎石粉质粘土、含粘性土碎石、块石,块石直径一般为20~30cm,最大直径达3~5m。成分为砂岩、砂砾岩,局部含凝灰岩。块石含量10%~30%,分布不均匀,局部含量达40%~50%。结构松散,透水性较强。3、坡洪积层(d1-plQ3)主要分布于坡脚、坳谷下部及冲沟两侧,成分主要为灰黄色、灰褐色含碎石粉质粘土、含粘性土碎石、块石,次棱角形~亚圆形。成分以砂岩、砂砾岩为主结构稍~中密。(四)第四纪全新统海积层分布于场北侧平原区,表部为灰黄色粘土,其下为灰色淤泥及淤泥质土。二、地质构造1、区域地质构造场地区域构造隶属于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温州~临海拗陷的xx~象山断坳内。褶皱不发育,以断裂构造为主,多呈北北东向、北东向展布。基底为轻变质岩的晚古生代地层,上部为巨厚的中生代火山岩。北北东向的温州-镇海深断裂在评估区西侧通过,并控制了区内次一级断裂的发育和地貌形态的形成。2、区内未发现大断裂,但在B区东侧与xx公墓交界的冲沟上部,发育一条近南北走向,走向逆时针方向的断裂构造(F1),产状约为114°∠64°,两盘岩性为火山碎屑岩(角砾凝灰岩、集块岩),构造面上擦痕、阶步明显,断面两侧岩体完整性尚可。第五节地震及区域稳定性勘查区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为震级小(小于5级),强度弱(小于6度),频率低。根据xx省地震局资料,我省在北纬28~30°之间为一相对安全区。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2月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xx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抗震设防烈度小于Ⅵ度。区域稳定性好。第三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第一节构造一、断层B区东侧与xx公墓交界的冲沟上部,发育一条近南北走向,走向逆时针方向的断裂构造(F1),产状约为114°∠64°,两盘岩性为凝灰岩,构造面上擦痕、阶步明显(见照片1),断面两侧岩体,完整性尚可,对邻近B区边坡稳定性没有影响。照片1(镜向东)二、节理测区基岩出露区较少,基岩节理较发育。B区F1附近主要节理产状:=1\*GB3①355°∠78°,闭合状,节理间距0.5m以上;D区坡顶砂砾出露区=2\*GB3②一组走向70度左右,=3\*GB3③一组走向160度左右,均为近垂直,节理面平整,间距1m以上,中厚层状的砂砾岩被该二组节理切割成巨大的块体;C区薄层状为主的粉砂岩中节理不规则发育,但基本与层面大角度相交或垂直,节理面充填泥质。浅部强风化带风化裂隙发育,产状不规则,呈网格状分布,岩体破碎。三、层理区内地层产状较规则,总体呈北偏西倾,缓倾角,一般在15~25度左右,根据本次野外调查,在B区东侧沟中出露地层产状为:=1\*GB3①315°∠17°;C区Z12号孔北西侧滑坡前缘:=2\*GB3②330°∠17°,其以南约20m位置:=3\*GB3③320°∠20°;Z14号孔西侧人工边坡上:=4\*GB3④335°∠22°;Z12号、Z14号间坳谷南侧:=5\*GB3⑤340°∠22°;D区坡顶出露区:=6\*GB3⑥270°∠18°。第二节各工程程地质(亚)层划分及评评述根据工程地质测绘绘、调查、工程程钻探揭露及及室内土工试试验结果,将将场地勘探深深度以浅岩土土体按其成因因时代、埋藏藏分布规律、岩岩性特征及基基物理力学性性质,划分为为4个工程地质质层,9个工程地质质亚层,现自自上而下分述述如下:一、第四系1、=1\*GB3①层:填土(mlQQ)杂色,成分为碎石石、块石及粘粘性土,稍~中密,土质质不均。主要要分布于村庄庄、道路。最近削坡土方填积积物以紫红色色含碎石粉质质粘土为主,结结构极松散。2、=2\*GB3②1层:含碎(块)石石粉质粘土(dlQ)灰黄色,可塑,厚厚层状,含少少量全~强风风化碎石、角角砾,径2~10cm不等,岩性性以砂岩、砂砂砾岩为主,B区局部为凝灰岩。本层局部夹中~强风化的砂砾岩、凝灰岩块石。场地内B区、D区区广泛分布,B区分布厚度较大,3.0~8.8m;D区1.1~5.4m,坡脚厚度较大。3、=2\*GB3②2层:含碎(块)石石粉质粘土(dlQ)紫红色,可塑,厚厚层状,含少少量全~强风风化碎石、角角砾,径2~10cm不等,岩性性主要为紫红红色粉砂岩、粉粉砂质泥岩,含含量5~20%不等。主要分布于场地内内B区,厚度1.2~7.8m。4、=2\*GB3②3层:含粘性土碎石石(dlQ)紫红色,局部灰黄黄色,中密,湿湿,厚层状,碎碎石径以2~10cm为主,次棱棱角~亚圆形形,中~强风风化,以强风风化为主,岩岩性以紫红砂砂岩为主,局局部夹凝灰岩岩,土质不均均,粘性土含含量10~40%不等,局部部夹块石,最最大径达2~3m以上。分布于场地内B区区,厚度3.2~24.6mm。5、=3\*GB3③1层:含碎石粉质粘粘土(elQ)灰褐色,可塑,含含15~15%的强风化粉粉砂岩碎石、角角砾,棱角形形,强度低,径径以2~8cm为主。场地内C区普遍分分布,层厚1.70~2.90m。说明:因本层位于于浅部,含碎碎石、角砾,孔孔内取样困难难,本次采原原状土样均位位于Z14孔附近,采采用移动钻机机压入法采取取,适值雨天天,因此根据据土工试验成成果,本层为为软塑,性质质较旱季性质质偏差,但饱饱和抗剪强度度应与实际相相符。6、=3\*GB3③2层:含粘性土碎石石(elQ)灰褐色,暗灰色色,稍密,湿湿,碎石径2~6cm为主,棱角角形,岩性为为粉砂岩,中中~强风化,间间夹10~30%的粘性土。场地内C区Z155孔揭见,层层厚1.90m。二、下白垩统馆头头组1、=4\*GB3④1层:全风化粉砂岩岩(K1g)紫红色,薄层状~~中层状,原原岩结构基本本破坏,敞可可辨认,岩芯芯呈砂土状为主主,局部呈碎碎块状,手捏捏或轻击易碎碎。场地内D区普遍分分布,揭见层层厚1.0~3.1m。在坡脚位位于开挖面可可见,最大厚厚度达5~6m。2、=4\*GB3④2层:强风化砂岩(K1g)紫红色为主,局部部浅紫红色,灰灰褐色,薄层层状~中层状,砂质质结构,局部部砂砾质,钙钙泥质胶结,风风化裂隙发育育,岩体破碎碎,岩芯以碎块状为主,强度较低,手手可捏碎或轻击易碎碎。场地内普遍分布,揭揭见层厚0..5~10.6m。该层地基土土承载力较主主,但边坡稳稳定性较差。3、=4\*GB3④3层:中风化砂岩(K1g)紫红色、浅紫红色色,中层状为为主,局部薄薄层状,层内性质差差异较大,粉粉砂质结构、钙钙泥质胶结为为主,局部泥泥质胶结,强强度低,为软软质岩,易软软化,局部为为砂砾质,局局部凝灰质质质,强度较高高。该层在测区均有分分布。总体整整性较好,其其中C区,以钙泥泥质胶结、薄薄层状居多,强强度低。以上各土层的埋藏藏分布情况详详见各工程地地质剖面图。第三节土体物物理力学指标标的统计分析析由于边坡区浅部土土层主要为第第四系残坡积积含碎(块)石石粉质粘土,其其自身性质不不均匀,局部部碎(块)石石含量较高,一一方面给原状状土样采取带带来很大困难难,另一方面面也必然导致致抗剪强度测测试成果的离离散性较大。以现场取得的原状状土样测试成成果为依据,剔剔除少量明显显不合理指标标,进行综合合统计,求得得算术平均值值、标准值(统统计成果见表表2)。基岩岩石石抗压指标统统计成果见表表3。由于试件高高径比为1:1,换算成高高径比为2:1的抗压强度度,已经乘以以0.89的换算系数数,根据工作作经验,该指指标仍偏大。表3岩石抗抗压强度统计计成果表岩土名称统计项目干抗压Rdd饱和抗压强度

Rb岩土名称统计项目目干抗压Rdd饱和抗压强度

RbMpaMpaMpaMpa粉砂岩统计个数66砂砾岩统计个数55最大值57.13820.381最大值90.7846.992最小值87.39845.924最小值113.0374.404平均值70.42934.221平均值104.48659.844标准差10.74910.063标准差变异系数0.1530.294变异系数修正系数0.8740.757修正系数标准值61.55425.912标准值第四节水文地质一、地下水类型、含(隔)水层组按地下水的赋存条条件、分布情情况以及水动动力性质可分分为二个大类类,即松散岩岩类孔隙水和和基岩裂隙水水。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水及含水层松散岩类孔隙水潜潜水含水层组组为第四系残残积层及残坡坡积层,岩性性为含碎(块块)石粉质粘粘土及含粘性性土碎石。该层组土层层大部分孔隙隙发育,一方方面与下伏基基岩裂隙含水水层组接触,另另一方面其含含水量受地形形影响较大。该该含水层组土土质不均一,总总体为透水层层组,C区、D区勘探孔终孔24小时后观测测的孔内地下下水位均位于于基岩面以下下。B区因该含水水岩组厚度大大,层内土质质不均,局部部为包气带水,但但勘探孔内水水位埋深均较较大。地下水水埋藏分布情情况详见各工工程地质剖面面图中地下水水位线。(二)基岩裂隙水水及含水层区内基岩为下白垩垩统馆头组砂砂岩,上部风化、构构造裂隙很发发育,含浅层层裂隙潜水。下下部岩体趋于于完整,呈隔隔水特征。二、地下水补、迳迳、排特征工作区为陡坡地形形,地形坡度度较大。残坡积层含大量碎碎块石,故结结构松散,孔孔隙度大,连连通性较好,钻探中中大部分勘探探孔在碎石土土层中或强风风化基岩中有有漏水现象,雨季在人工工边坡坡脚及坳谷冲沟中有有泉水渗出。基基岩风化裂隙发育育,但厚度较较薄,中风化化及以下基岩岩完整性较好好,呈隔水特特征。因此地下水水在基岩顶部易富富集,上部粘粘性土遇水软软化,易形成成软弱带。地下水主要沿松散散层中碎块石石之间的空隙隙向下渗流,至至隔水的基岩岩面,沿坡向向坡脚迳流,局部地地形下切,在在基岩与松散散层接触面以以下降泉的形形式排泄。(一)地下水补给给松散岩类孔隙水主主要接受大气气降水补给,边坡区上部汇汇水面积较小小。勘查区上部土土体及强风化化岩层结构较较松散,孔隙隙度较大,渗渗透性好,大大气降水能快快速向下渗流流,直接补给给松散岩类孔孔隙水。松散岩类类孔隙潜水下下渗补给基岩岩裂隙水。(二)地下水迳流流1、松散岩类孔隙潜潜水:孔隙水水流动,其运运动方向是高高水位向低水水位处呈平面面式流动。2、基岩裂隙水:基基岩裂隙水由由于风化节理理发育,透水水性一般,水水位差较大,沿沿张裂隙下渗渗至中风化岩面,由由高处向低处处流动。(三)地下水排泄泄地下水排泄方式分分为垂直方向向排泄、水平平方向排泄。1、垂直方向排泄::边坡上部松松散岩类孔隙隙潜水,水量量多具季节性性,在雨季出出现,雨后1-4天消失。以以蒸发排泄或或下渗补给基基岩裂隙水。2、水平方向排泄::地下水在重重力作用下,沿沿一定水力梯梯度由高水位位向低水位迳迳流,本场地地地下水主要要沿基岩迳流流。水平方向向为本场地地地下水的主要要排泄方式。根据钻探施工时,边坡前缘渗水,可以判定本场地地下水补给变化大、迳流途径短、排泄速度较快。三、地下水水质根据《水质分析报报告》:测区地下下水类型为HCO3--Cl--Ca2+-Na+或HCO32—SO42--Caa2+-Na+型淡水,对对砼结构及砼砼结构中钢筋筋无腐蚀性,对对钢结构具弱弱腐蚀性。综上所述,勘查区区含(隔)水层组较单单一,但成分分、厚度及孔孔隙、裂隙发发育程度差异异大。地下水水补给源较单一一,补给量随季节节和降水动态态变化大,场场地富水性差差,水质良好好,水文地质质条件较简单单。第四章社会经经济及人类活活动本工程场地原为山山间坳谷,自自然边坡稳定定,由于工业业用地需要,对对坳谷周边自自然斜坡切坡坡取土(半挖挖半填),形形成较陡的人人工边坡,严严重地破坏了了自然斜坡的的稳定状态。由于边坡前缘形成成临空面,易形成牵引式式滑坡。场地地内B区,现已削削坡坡率约为为1:1,坡高12~18m,为一级坡坡,在坡脚至至后缘30m范围内内已形成贯穿穿的拉裂缝长长度达67m左右,裂缝最最宽达50cm左右。坡顶局局部发生崩塌塌。场地内C区,现已已削坡坡率约约为1:0.9~1:1,坡高8~10m,为一级坡坡(未削完),在在北侧的边坡坡坡顶线至后后缘3~8m范围内已形成成贯穿的拉裂裂缝长度15m左右,裂缝缝宽达2~20cm左右。坡脚脚沿层面剪出出破坏。场地内D区最终开开最大高度达达22m以上,现部部分开挖,使使自然坡度30度左右的前前缘形成临空空面。第五章分区边坡评价价第一节B区边边坡一、边坡体形态及及规模边坡形态在平面上上为一不规则则的弧形,坡坡脚线长约300m,现已削坡坡坡率约为1:1,坡高12~18m,为一级坡坡(见照片2及工程地质质平面图A2),在坡脚至至后缘30m范围内内已形成贯穿穿的拉裂缝长长度达67m左右,裂缝缝最宽达50cm左右(见照片片4)。照片2(镜向南东)BB区边坡全景景照片3(镜向北东东)东侧拉裂缝照片4(镜向南)Z3号孔南3.0m拉裂缝照片5(镜向东)Z2号孔北侧边边坡已失稳二、地层结构本边坡坡体地层主主要由第四系系=2\*GB3②1层、=2\*GB3②2层含碎(块块)石粉质粘粘土、=2\*GB3②3层含粘性土土碎石等坡积积层组成,总总厚度达9~30m以上(详见见工程地质剖剖面图B2~B4)土质不均均,局部含巨巨大块石,如如照片2中可见,坡坡脚一残留块块石达10T以上。三、土体力学指标标的统计分析析由于边坡区浅部土土层主要为第第四系残坡积积含碎(块)石石粉质粘土,其其自身性质不不均匀,局部部碎(块)石石含量较高,一一方面给原状状土样采取带带来很大困难难,另一方面面也必然导致致抗剪强度测测试成果的离离散性较大。以现场取得的原状状土样测试成成果为依据,剔剔除少量明显显不合理指标标,进行综合合统计,求得得算术平均值值、标准值(统统计成果见表表2、表3)。四、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征及形成机制制本边坡岩性为第四四系坡积的含含碎石粉质粘粘土及含粘性性土碎石,由由于前缘人工工削坡,坡率率约为1:1,形成高12~18m的临空面。按按照滑坡受力力类型归属为为牵引式滑坡坡,其变形特特征为土体向向临空方向的的剪切蠕动,坡坡体上产生自自地表向深部部的拉裂,进进一步明显变变形产生贯通通良好的拉裂裂缝,然后剪剪切进一步贯贯通,地表裂裂缝增多,伴伴有局部崩滑滑、掉块产生生,最终沿滑滑动面产生滑滑移。在滑坡坡发展过程中中,雨季地表表水渗入,容容重增大,不不但可以增大大了上部的下下滑力,而且且可以迅速改改变碎石土的的性质,降低低其抗剪强度度,从而起到到“润滑剂”的作用。由由于斜坡坡脚脚的施工开挖挖,影响了坡坡体的稳定性性,坡面形成成的拉张裂隙隙又加剧了地地下水的下渗渗。暴雨时整整个坡体呈饱饱和状态。本边坡在坡脚至后后缘30m范围内已形形成贯穿的拉拉裂缝长度达达67m左右,裂缝缝最宽达50cm左右(见照照片2及工程地质质平面图A2),滑坡周周界为以最外外围裂缝与坡坡脚线连线,总总面积约3200mm2,潜在滑体体平均厚度10m左右,总方方量约为300000m3,为小型浅层层土质滑坡。五、稳定性分析根据土质边坡采用用圆弧滑动法法对A-A’、B-B、C-C’剖面进行稳稳定性分析计计算,计算稳稳定系数分别别为A-A’:Fs=0.9966、B-B’:Fs=0.9996、C-C’:Fs=0.9968,计算书见附附件。A-A’、B-BB剖面计算结结果与实际相相符,C-C’剖面稳定系系数0.968,现场调查查未发现裂缝缝等失稳定现现象,这与土土层性质不均均匀性造成该该断面力学性性质偏好、透透水性相对较好有关。计计算结果亦说说明在连续降降雨条件下,该该段边坡可能能失稳。六、危险性评价鉴于边坡已经产生生崩塌、拉裂裂缝的实际状状态,边坡开开挖等可能影影响滑坡稳定定性的人类活活动应停止,直直至拿出合理理设计处理方方案。若边坡处理不当,有有可能加剧土土体蠕滑,引引发边坡的整整体滑动,同同时裂缝还可可能后移,形形成更大规模模的滑坡,将将会对拟建的的工业区厂房房、道路及人人员造成极大大的安全隐患患。七、治理方案建议本报告建议本边坡坡采用分级削削坡,坡脚采采用挡墙支护护。或采用分分级削坡,加加锚杆格构梁梁支护。治理理设计参数建建议表见表4。表4设计参参数建议表岩土名称饱和

重度

γ饱和快剪直剪快剪承载力特征值ffak基底对砼摩擦系数数μCΦCΦkN/m3kPaokPaokPa含碎石粉质粘土18.9719142817.52000.3含粘性土碎石19.5141820252200.4强风化砂岩22.03000.45中风化砂岩23.09000.55第二节C区边坡一、边坡体形态及及规模C区原始地貌形态为为由一个坳谷谷分隔开的两两个隆起的独独立斜坡,边边坡形态在平平面上为两个个弧形,北侧坡脚线长长约110m,现已削坡坡坡率约为1:1左右,坡高6~8m左右,为一级坡(未未削完),坡坡顶线至后缘缘3~8m范围内已形成成贯穿的拉裂裂缝长度15m左右,裂缝缝宽达2~20cm左右(见照照片6及工程地质质平面图A3)。坡脚沿沿层面剪出破破坏(见照片片8)。北侧坡脚线长约990m,现已削坡坡坡率约为1:0.9~1:1.0左右,坡坡高8~12m左右,为一一级坡(未削削完)(见照照片7及工程地质质平面图A3)。照片6(镜向南东东)C区边坡一照片片7(镜向南东东东)C区边坡二照片8(镜向南东东)C区边坡一滑滑坡前缘沿层层面剪出二、地层结构本边坡坡体地层主主要由第四系系=3\*GB3③1层含碎石粉粉质粘土、=3\*GB3③③2层含粘性土土碎石及馆头头组=4\*GB3④2层强风化砂砂岩、=4\*GB3④3层:中风化化砂岩组成(详见工工程地质剖面面图B5~B6)。其中第四四系残坡积层层厚度仅1.7~3.6m,自然地形形坡度15~30度。基岩主要为紫红色色、浅紫红色色,薄层状~~中层状,粉粉砂质结构、钙钙泥质胶结为为主,局部泥泥质胶结,强强度低,为软软质岩,易软软化,局部为为砂砾质,强强度较高。层层面产状:边坡一一滑坡前缘330°∠17°,其以南约20m位置=2\*GB3②320°∠20°;边坡二中部部=3\*GB3③335°∠26°,边坡坡二北侧坳谷谷附近=4\*GB3④340°∠22°。三、土体力学指标标的统计分析析以现场取得的原状状土样测试成成果为依据,剔剔除少量明显显不合理指标标,进行综合合统计,求得得算术平均值值、标准值(统统计成果见表表2、表3)。边坡一沿沿层面产生滑滑坡滑带附近近夹有泥质软软弱夹层(泥泥岩),呈可可塑状粉质粘粘土状,单层层厚2~5cm左右,经本本次取原状样样进行饱和抗抗剪测试,C=1244~142kp,Ф=42.66~58.6º;层面间夹夹有泥质夹层层,厚度2~10mm左右,经本本次取扰动样样,进行饱和和抗剪测试,C=11..2kp,Ф=22.00º。四、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征及形成机制制北侧边坡坡脚线在在平面上为弧弧形,长约110m左右,本边边坡第四系残残坡积层厚度度仅1.7~3.6m,坡体主要要为粉砂岩,薄层状~中中层状,为软软质岩,易软软化,层面产产状320~330°∠17~20°,局部层理理有泥质夹层层,抗剪强度度低。现已削削坡坡率约为为1:1左右,坡高6~8m左右,坡顶顶线至后缘3~8m范围内已形形成贯穿的拉拉裂缝长度15m左右,裂缝缝宽达2~20cm左右(见工工程地质平面面图A3)。坡脚沿沿层面剪出破破坏(见照片片8)。按照滑坡受力类型型归属为牵引式式滑坡,其变变形特征为土土体沿软弱面面向临空方向向的剪切蠕动动,坡体上产产生自地表向向深部的拉裂裂,进一步明明显变形产生生贯通良好的的拉裂缝,然然后剪切进一一步贯通,地地表裂缝增多多,最终沿滑滑动面产生滑滑移。在滑坡坡发展过程中中,雨季地表表水渗入,容容重增大,不不但可以增大大了上部的下下滑力,而且且可以迅速改改变软弱结构构面的性质,降降低其抗剪强强度,从而起起到“润滑剂”的作用。由由于斜坡坡脚脚的施工开挖挖,影响了坡坡体的稳定性性,坡面形成成的拉张裂隙隙又加剧了地地下水的下渗渗。暴雨时整整个坡体呈饱饱和状态。拉裂缝长度15mm左右,滑坡周周界为以裂缝缝与坡脚线连连线,总面积积约400m2,滑体厚度1~5m,平均厚度2..5m左右,总方方量约为1000mm3,为小型浅浅层岩质滑坡坡。五、稳定性分析目前因人工切坡,在在前缘形成临临空面,边坡坡一(D-D剖面)在后缘缘产生拉裂缝缝,最大宽度度达20cm,在前缘沿层层面软弱夹层层剪出破坏,发发生失稳状态态。边坡二(D-D剖面),本本次未发现拉拉裂缝及剪出出破坏,但局局部有小的崩崩塌,说明边边坡目前总体体处于极限平平衡状态。根据岩质边坡平面面滑动法对D-D’、E-E剖面进行稳稳定性分析计计算,计算稳稳定系数分别别为D-D’:Fs=0.9996、E-E’:Fs=1..073,计计算书见附件件。D-D’、E-EE剖面计算结结果与实际相相符,D-D’已失稳,E-E’欠稳定,不不采取措施继继续开挖或连连续降雨条件件下,该段边边坡可能失稳稳。六、危险性评价本边坡已经产生滑坡,边边坡开挖等可可能影响滑坡坡稳定性的人人类活动应停停止,直至拿拿出合理设计计处理方案。若边坡处理不当,有有可能加剧土土体蠕滑,坡坡脚挖深后会会引发更大规规模的整体滑滑动,将会对对拟建的工业业区厂房、道道路及人员造造成极大的安安全隐患。七、治理方案建议本报告建议本边坡坡采用削坡,锚锚喷加固等支护方案。治治理设计参数数建议表见表表5。表5设计参数数建议表岩土名称饱和

重度

γ饱和快剪直剪快剪结构面抗剪强度CΦCΦCΦkN/m3kPaokPaokPao含碎石粉质粘土18.5020113016含粘性土碎石19.514182025强风化砂岩22.0中风化砂岩23.0粉砂岩层面软弱夹层1015第三节D区边坡一、边坡体形态及及规模本边坡处于“石大人人”所在山体坡坡脚,自然边边坡下缓上陡陡,下部边坡坡坡度15~25度左右,中中部斜坡主体体坡度30度左右,标标高100m以上达45度以上,125m以上为中厚厚层状砂砾岩岩,因差异风风化产生的陡陡峻的石崖,崖崖下崩落了大大小不一的危危岩体,(见见照片11~14)。本段边坡形态在平平面上为一较较规则的圆弧形,坡脚脚线长约1880m,现已部分削坡,坡率约为1:0.75~1:1,坡高达20~22m,为一级坡坡(见照片99、10及工程地地质平面图A4)。照片9(镜向西)D区边坡全景景照片10(镜向北北西)D区南侧已部部分开挖边的的坡照片11危岩崩塌塌体照片12危岩崩塌体体照片13危岩崩崩塌体照片14危岩崩塌体体二、地层结构本边坡坡体地层主主要由第四系系残坡积层=2\*GB3②②1层含碎石粉粉质粘土及馆馆头组=4\*GB3④1层全风化砂砂岩、=4\*GB3④2层强风化砂砂岩、=4\*GB3④3层中风化砂砂岩组成(详见工工程地质剖面面图B7~B9)。其中第四四系残坡积层层厚度1.5~5.4m,=4\*GB3④1层全风化砂砂岩1.5~3.1m,在坡脚位位于开挖断面面可见最大厚厚度达5.0~6.0m。基岩主要为紫红色色、浅紫红色色,薄层状~~中层状,粉粉砂质结构、钙钙泥质胶结为为主,为较软岩,局部部为砂砾质,强强度较高。层层面产状:2770°∠18°,与坡向反反倾。拟开挖挖边坡区自然然地形坡度30度左右。三、土体力学指标标的统计分析析由于边坡区浅部土土层主要为第第四系残坡积积含碎(块)石石粉质粘土,其其自身性质不不均匀,局部部碎(块)石石含量较高,一一方面给原状状土样采取带带来很大困难难,另一方面面也必然导致致抗剪强度测测试成果的离离散性较大。以现场取得的原状状土样测试成成果为依据,剔剔除少量明显显不合理指标标,进行综合合统计,求得得算术平均值值、标准值(统统计成果见表表2、表3)。四、稳定性分析本边坡拟切坡高度度较大,达20m以上,坡顶顶自然边坡较较陡,30度左右,且且往上渐陡,天天然状态下斜斜坡是稳定的的,目前部分分进行了切坡坡,总体呈稳稳定状态,局局部有零星的的小崩塌。根据拟切坡后的形形态,开挖后后整体沿强风化化岩面采用折折线法,坡顶顶土层采用圆圆弧滑动法对对F-F’、G-G’、H-H’剖面进行稳稳定性分析计计算,计算整整体稳定系数数分别为F--F’:Fs=1.0033、G-G’:Fs=11.139、H-H’:Fs=11.207;坡顶上部部土层稳定系系数分别为F-F’:Fs=1..006、G-G’:Fs=11.030、H-H’:Fs=11.042;计算书见附附件。计算结果表明,折折线滑动法计计算结果稳定定安全系数小小于1.30,圆弧滑动动法稳定安全全系数小于1.25,应对边坡坡进行处理。五、危险性评价本边坡拟切坡高度度较大,达20m以上,坡顶顶自然边坡较较陡,30度左右,且且往上渐陡,至至基岩裸露区区高度达100m以上,坡顶顶多分布危岩岩崩塌体,边边坡开挖等外外力可能使边坡上上部沿中风化化岩面往下滑滑移失稳,进进而使坡顶残残坡积层及全全风化层滑移移失稳定,坡坡顶危岩在外外力及重力作作用向下滑动动或滚动,动动能巨大,将将对下部道路路、厂房及人人员等造成巨巨大伤害。因此应停止边坡开开挖,直至拿拿出合理设计计处理方案。六、治理方案建议议本报告建议本边坡坡采用分级削削坡,锚喷加加固的支护方方案。坡顶设设截排水沟,清清除或加固坡坡顶上部的危危岩。治理设设计参数建议议表见表6。表6设计参数数建议表岩土名称饱和重度

γ饱和快剪直剪快剪承载力特征值ffak基底对砼摩擦系数数μCΦCΦkN/m3kPaokPaokPa含碎石粉质粘土18.9719142817.52000.3全风化砂岩18.9122015282200.3强风化砂岩22.03000.45中风化砂岩23.09000.55第六章结论与与建议第一节结论1、通过勘查查明了了边坡岩土体体的分布及参参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