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第一章第345节课件_第1页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第345节课件_第2页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第345节课件_第3页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第345节课件_第4页
高电压技术,第一章第345节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自持放电条件自持放电的形成自持放电的条件自持放电的物理含义如上节图1-3所示,当气隙电压大于时,电流随电压的增大不再遵循的规律,而是更快一些,这时又出现了促进放电的新因素,这就是受正离子的影响。在电场作用下,正离子向阴极运动,由于它的平均自由行程长度较短,不易积累动能,所以很难使气体分子发生碰撞电离。但当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时却有可能引起表面电离而拉出电子,部分电子和正离子复合,其余部分则向着阳极运动和形成新的电子崩。二自持放电的条件由自持放电的概念出发,可推出当满足以下条件时,会发生自持放电:(1-8):一个正离子撞击到阴极表面时产生出来的二次电子数:电子碰撞电离系数:两极板距离三自持放电的物理含义如果它等于1,就意味着那个初始电子有一个后继电子,放电得以自持。一个电子从阴极到阳极途中因电子崩而造成的正离子数为:正离子在阴极造成的二次自由电子数为:如果自持放电条件满足时,会形成下图的闭环部分:汤逊理论1.3.2.自持放电电流随外施电压的提高而增大,因为带电质点向电极运动的速度加快复合率减小电流饱和,带电质点全部进入电极,电流仅取决于外电离因素的强弱(良好的绝缘状态)电流开始增大,由于电子碰撞电离引起的电流急剧上升放电过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击穿)外施电压小于U0时的放电是非自持放电。电压到达U0后,电流剧增,间隙中电离过程只靠外施电压已能维持,不再需要外电离因素。自持放电起始电压小结当除去外界电离因子的作用,放电不会停止,此时即为自持放电;自持放电是由初始电子崩中的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产生多余电子形成的;自持放电的条件为:(本节完)电子碰撞电离-α正离子碰撞电离-β

气体放电发展过程碰撞电离光电离热电离空间电离表面电离负离子的形成-η正离子碰撞阴极-γ光电效应强场发射热电子发射电场作用下气体中带电质点的定向运动带电质点的扩散带电质点的复合1.1带电质点产生1.2带电质点消失均匀电场中几种气体击穿电压Ub与pd的关系巴申曲线表明,改变极间距离d的同时,也相应改变气压p而使pd的乘积不变,则极间距离不等的气隙击穿电压却彼此相等。1.4起始电压和气压的关系巴申定律由巴申曲线可知,当极间距离d不变时提高气压或降低气压到真空,都可以提高气隙的击穿电压,这一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意义。高气压、高真空都可以提高击穿电压,工程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如:压缩空气开关、真空开关等)巴申定律1.5气体放电的流注理论3.2.1空间电荷对电场的畸变3.2.2高气压下均匀电场自持放电的流注理论3.2.3流注理论对放电现象的解释流注理论汤逊放电理论所讨论的是低气压、短气隙的情况,但在高气压(101.3kPa或更高)、长气隙的情况[pd>>26.66kPa·cm],汤逊理论将不适用。以自然界的雷电为例,它发生在两块雷云之间或雷云与大地之间,这时不存在金属阴极,因而与阴极上的γ过程和二次电子发射根本无关。气体放电流注理论以实验为基础,它考虑了高气压、长气隙情况下不容忽视的若干因素对气体放电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空间电荷对原有电场的影响空间光电离的作用1.5.1空间电荷对电场的畸变电子崩头部聚集大部分正离子和全部电子,产生了电场畸变;

在电场很小的区域,电子和离子浓度最大,有利于完成复合;

强烈的复合辐射出许多光子,成为引发新的空间光电离辐射源。(一)空间电荷对原有电场的影响如图所示:如果这时产生的光子位于崩头前方和崩尾附近的强场强区,则造成的二次电子崩将以更大的电离强度向阳极发展或汇入崩尾的正离子群中。这些电离强度和发展速度远大于初始电子崩的二次电子崩不断汇入初崩通道的过程称为流注流注形成过程示意图1.5.2高气压下均匀电场自持放电的流注理论起始电子发生碰撞电离形成初始电子崩;初崩发展到阳极,正离子作为空间电荷畸变原电场,加强正离子与阴极间电场,放射出大量光子;光电离产生二次电子,在加强的局部电场作用下形成二次崩;(三)流注的形成和发展示意图d)二次崩电子与正空间电荷汇合成流注通道,其端部又有二次崩留下的正电荷,加强局部电场产生新电子崩使其发展;e)流注头部电离迅速发展,放射出大量光子,引起空间光电离,流注前方出现新的二次崩,延长流注通道;f)流注通道贯通,气隙击穿1.5.2高气压下均匀电场自持放电的流注理论均匀电场气隙中的流注放电E负极正极均匀电场气隙中的流注放电初始电子崩空间电荷光电离二次电子崩注入初崩空间电荷作用?流注自持1.3.1均匀电场气隙中的流注放电E负极正极正流注:由正极向负极发展的流注放电过程。发展速度:3-4×10e6m/s(四)流注条件 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子崩发展到足够的程度后,电子崩中的空间电荷足以使原电场明显畸变,大大加强电子崩崩头和崩尾处的电场;电子崩中电荷密度很大,所以复合频繁,放射出的光子在这部分很强,电场区很容易成为引发新的空间光电离的辐射源,二次电子主要来源于空间光电离;气隙中一旦形成流注,放电就可由空间光电离自行维持。流注自持放电条件:或初崩头部电子数要达到108时,放电才能转为自持,出现流注。1.5.3流注理论对放电现象的解释放电时间 二次崩的起始电子是光子形成的,而光子以光速传播,所以流注发展非常快。放电外形 二次崩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方位,所以流注的推进不可能均匀,而且具有分支。阴极材料 大气条件下的气体放电不依赖阴极表面电离,而是靠空间光电离产生电子维持,因此与阴极材料无关。小结1.汤逊理论只适用于pd值较小的范围,流注理论只适用于pd值较大的范围,二者过渡值为pd=26.66kPa·cm;(1)汤逊理论的基本观点: 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时电流倍增的主要过程,而阴极表面的电子发射是维持放电的必要条件。(2)流注理论的基本观点:以汤逊理论的碰撞电离为基础,强调空间电荷对电场的畸变作用,着重于用气体空间光电离来解释气体放电通道的发展过程;放电从起始到击穿并非碰撞电离连续量变的过程,当初始电子崩中离子数达108以上时,引起空间光电离质变,电子崩汇合成流注;流注一旦形成,放电转入自持。小结引起气体放电的外部原因有两个,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