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政治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 优质课奖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政治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 优质课奖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政治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 优质课奖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政治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 优质课奖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政治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 优质课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1.“美国是自由世界的核心,民主的保护神,人民的朋友,专制者的敌人。所有封建专制统治者都把美国当眼中钉。美国是人类社会的成功模式的榜样!——毛泽东,□□□□年7月4日《新华日报》”。以上言论可能出现于()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中美建交前夕2.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演讲时说:“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B.改变策略,建立多极世界C.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3.在中美两国同时发表的某公报中写到:“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该公报的发表()A.直接促成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B.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C.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大业D.有助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到2023年底,我国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300多项多边条约,累计派出参加联合园维和官兵和警察l4500多人次。我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和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能源安全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征之一是()A.多边外交日益丰富多彩B.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C.经济外交取得丰硕成果D.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长期以来外交政策的指导方针,它的首次提出是在()A、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B、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C、1955年万隆会议上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6.1950年1月18日新华社评论指出:“北京市军管会要收回的不是任何领事馆的‘办公地点和产业’,而是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这反映了当时我国的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7.1953年,周恩来在与印度代表团的谈话中说道:“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有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这些原则”是指()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8.下列是国际组织或是区域性组织的宗旨或相关内容,其中排列对应顺序正确的是()①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等②它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③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和原则④该组织的主要目的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A.①—不结盟运动B.②—上海合作组织C.③—欧共体D.④—联合国9.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A.三个世界理论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原则D.国家主权理论10.图为“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示意图”,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B.中美关系正常化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D.中国得到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11.新中国成立后,“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成普通侨民看待,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这体现的外交原则是()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一边倒”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另起炉灶”12.2023年是著名的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亚非各国领导人也将于4月24日在万隆重走60年前亚非领袖的“历史性步行”,纪念、继承与发展万隆精神。下列有关万隆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而且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亚非会议。②在大会上,针对一些国家代表对共产主义和新中国的攻击,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③万隆会议促进了朝鲜和印度支那地区问题的和平解决④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3..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A.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B.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C.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D.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14.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超凡的气度、过人的智慧,维护了国家主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具体体现在()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②倡导“求阔存异”,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③提出"一国两制"的设想并成功实施,开创了国际先例④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5.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不包括()A.“一边倒”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中日关系正常化16.新中国在外交上始终不渝地奉行()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的方针D“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四项原则17.新中国成立初期体现我国“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的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B.不结盟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推进新型区域合作18.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现,外交舞台纵横捭阖、风云变幻。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历史更是跌宕起伏,几经波折,回首这段历史,令人深思。材料一近代中国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曾几何时,我们遭受着外国列强的侵犯;曾几何时,我们饱受困苦的饥荒。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这是一段令人反思的历史,弱国无外交,记住这个硬道理。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的外交也揭开了新的篇章,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材料二材料三请回答:(1)近代史上,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哪两场侵略战争直接相关?(2)图一、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参加的哪两次国际会议?在图二的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3)图三反映的是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其意义如何?图四中的美国领导人是谁?中美及中日关系的改善有何影响?19.中苏(俄)两国关系发展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具有决心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友好与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亟愿依据联合国组织的目标和原则,巩固远东和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并深信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亲善邦交与友谊的巩固是与中苏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合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材料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紧急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发展。——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部分条款第十一条缔约双方主张严格遵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反对任何以武力施压或以种种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行为,愿为加强国际和平、稳定、发展与合作进行积极努力。缔约双方反对可能对国际稳定、安全与和平造成威胁的行为,将在预防国际冲突及其政治解决方面相互协作。第十六条缔约双方将在互利的基础上开展经贸、军技、科技、能源、运输、核能、金融、航天航空、信息技术及其它双方共同感兴趣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国边境和地方间经贸合作的发展,并根据本国法律为此创造必要的良好条件。……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说明中国与苏联结盟的原因。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一边倒”政策的基本看法。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2)结合材料一、三指出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指出保持中俄良好关系的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外交政策调整的认识。20.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图7中的①②分别与哪两次列强侵略战争有关?(2)请将图7照片加以分类,并填写在下表中。类

别图

号屈辱的外交独立自主的外交(3)图7④中外交部长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原因是什么?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还有哪些突出成就?请再举两例。(4)图7⑤跨洋握手所反映的是我国外交史上的哪一事件?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5)通过学习近现代中国外交史,你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从材料“美国是自由世界的核心,民主的保护神,人民的朋友,专制者的敌人”“毛泽东,□□□□年7月4日《新华日报》”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认可美国,认为美国可以保护民主制度,由此可以排除AC项;中美建交是1979年,而毛泽东是1976年逝世的。所以答案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战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20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危机和越战的影响,美国实力下降,又受到欧日崛起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积极调整与中国的关系。但世界格局没有发生根本不变化。所以应选B。考点:当今世界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格局•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中美两国同时发表的某公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即可判断此公报是1978年的《中美联合公报》,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具有片面性,不准确;B项,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D项,此时中国已经(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进一步可知,C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现代中国对外关系·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中美关系的改善4.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通过题干中我国参加政府间组织,缔结多边条约,参与维和、反恐、防扩散和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能源安全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可知中国在新时期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所以A正确;B世界大国没具体体现;C没有侧重经济外交;D不只是发展中国家。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多边外交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以后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又大加倡导并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所以答案选B,ACD三项与史实不符。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6.C【解析】试题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具体为三个方针,即“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材料“北京市军管会要收回……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可以知道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和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属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符合题意。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7.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图片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中印谈判时为了解决两国之间的边境问题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准则。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8.B【解析】试题分析:①是联合国的宗旨,A错误;②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内容,B正确;③是不结盟运动的原则,C错误;④是欧盟的内容,D错误。故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上海合作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不结盟运动;欧共体;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9.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和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通过回忆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日内瓦会议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只有选项B;选项A、C、D与题干要求不符合。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平共处五项原则。10.A【解析】试题分析:从图片可以看出,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越来越多,这是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必然结果。故选A。BC项有一定的道理,中美关系正常化和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助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是并非主要原因;D项是中国国力提高所带来的结果。考点:新中国的外交点评:建国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地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并得到亚非拉国家的广泛的支持。在70年代终于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开始作为一极在国际中发挥作用。11.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方针的认识。由材料关键信息“各国使节”“当成普通侨民看待”“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材料主旨,即体现“另起炉灶”方针。而A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项“一边倒”,C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均无从体现,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新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另起炉灶”1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最佳的解题方法是使用排除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③错误,促进了朝鲜和印度支那地区问题的和平解决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内容,故排除,所以本题选D项。A、B、C不符合题意。【原创理由】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以万隆会议60周年这一时政热点为切入口来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高考不回避热点,很可能以一些周年纪念性的或者时政性的热点并加以新情境来考查书本知识。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万隆会议13.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新中国的外交。根据所学知识,日内瓦会议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并推动会议取得成就,万隆会议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思想被与会各国接纳,推动万隆精神的形成。苏联解体之后才有一超多强的格局,排除B;不结盟运动兴起于60年代,排除C;这两次会议都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会议排除A。所以答案选D。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的外交14.A【解析】略15.A【解析】试题分析:孔子的“和而不同”说的是事物之间存在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处理问题时允许存在意见的不同。延伸到国家的外交层面,国家之间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但在推动世界和平和发展方面又存在着共性的一面。A项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和封锁,我国在外交方面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不属于对题中涉及的孔子思想的运用。故此题应选A项。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外交·“一边倒”16.A【解析】不管是建国初的“一边倒”,还是改革开放后的不结盟,都是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基本原则和前提的,故选A17.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BD两项都不属于这一时期,所以排除。A项是是倒向苏联,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与材料中的“尊重文明多样性”、“和谐共生”不符合,故答案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