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实用文体写作第一单元 一等奖_第1页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实用文体写作第一单元 一等奖_第2页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实用文体写作第一单元 一等奖_第3页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实用文体写作第一单元 一等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专题《边城》同步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拼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嚼(jiáo)嚼舌嚼碎咬文嚼字味同嚼蜡B.埋(mái)埋葬埋怨埋头苦干隐姓埋名C.荷(hé)荷花荷包荷枪实弹肩负重荷D.辟(pì)开辟复辟鞭辟入里开天辟地解析B.“埋怨”中的“埋”应读mán;C.后两个“荷”应读hè;D.“复辟”中的“辟”应读bì。答案A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驯熟仓皇失措不为己甚男女授受不亲B.绵亘恼羞成怒好高骛远正其义不谋其利C.熨帖惟妙惟肖推崇倍至翻手为云,覆手为雨D.端详毋庸赘言掎角之势仰之弥高,钻之弥艰解析A.己—已;C.倍—备;D.艰—坚。答案B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且想象她出走以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果,到后来__________地躺在渡船上。②翠翠,你人乖巧,爷爷笨得很,话说得不温柔,也莫生气。我__________说个笑话给你听。③她__________为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④老船夫见他眼神冷冷的,不明白他的意思,就用眉眼做了一个可笑的记号,表示他明白大老的冷淡是装成的,表示他有好消息可以__________。A.无可奈何信口雌黄确实宣告B.无能为力口若悬河似乎报告C.无可奈何信口开河似乎奉告D.无能为力滔滔不绝仿佛忠告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2023年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男子5000米接力A组决赛中,尽管中国队员在出发后不久便摔倒,但他们成功逆袭,最终如愿问鼎,摘得一枚铜牌。B.《光明中学考试规则》已经正式实施,该规则对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使学校有效地遏制了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C.中国外交部就2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不顾中方强烈反对,执意会见达赖是严重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美关系的行为,表示强烈愤慨。D.习近平近日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曾感叹自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千龙网登出图表新闻,以漫画和图表形式解读习近平上任后的工作行程。解析A.不合逻辑。“问鼎”指夺取某些体育运动的顶尖成绩,“摘得铜牌”与此矛盾。B.表意不明。该规则应是对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处罚”作出详细的规定。C.结构混乱,“中国外交部”是一个主语“执意会见达赖”又是一个主语,中途易辙,应改为“对……执意会见达赖,严重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美关系的行为,表示强烈愤慨”。答案D5.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①河面已朦朦胧胧,看去好像只有一只白鸭在潭中浮着,也只剩一个人追着这只鸭子。②同时停泊在吊脚楼下的一些船只,上面也有人在摆酒炒菜,把青菜萝卜之类,倒进滚热油锅里去时发出沙沙的声音。③再过一会儿,对河那两只长船已泊到对河小溪里去不见了,看龙船的人也差不多全散了。④另外一些人家,又有划拳行酒令的吵嚷声音。⑤吊脚楼有娼妓的人家,已上了灯,且有人敲小鞶鼓弹月琴唱曲子。A.⑤③④②①B.③⑤④②①C.①⑤④②③ D.①③④②⑤解析以吊脚楼为中心,由近及远的写景顺序。答案B6.将下面的一句话扩展成50字左右的语段,使其更加丰富和形象。翠翠坐在白塔下看薄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善良聪慧、温婉多情的少女翠翠,带着对祖父深沉的依恋和对爱情的真挚期盼,坐在家中屋后的白塔下,看着天空被夕阳染成桃红色的薄云。7.在下面的横线处,仿照前面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三句话,构成排比句式。并且使整个文段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欣赏《边城》需要一种独特的眼光,如果仅拿它当一般的小说,就无法领略其中的真趣。答案《边城》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赞歌《边城》是一首无韵和谐的抒情长诗《边城》是一幅幽静纯美的五彩油画二、课内阅读8.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各题。那水上名人同祖父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问过翠翠年纪,又问有不有了人家。祖父则很快乐的夸奖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因此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回家时,祖父抱了那只白鸭子同别的东西,翠翠打火把引路。两人沿城墙脚走去,一面是城,一面是水。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祖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所在,因为今天太高兴一点,便不加检点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祖父话虽不再说了,心中却很显然的还转着这些可笑的不好的念头。翠翠着了恼,把火炬向路两旁乱晃着,向前怏怏的走去了。“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祖父明白翠翠为什么事情不高兴,便唱起摇橹人驶船下滩时催橹的歌声,声音虽然哑沙沙的,字眼儿却稳稳当当毫不含糊。翠翠一面听着一面向前走去,忽然停住了发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1)翠翠的“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这句话包含怎样的含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文章内容回答:祖父为什么“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且一提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爷爷提到假如大老请人做媒娶翠翠时,翠翠为什么会“怏怏”,心里感到不高兴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联系上文分析,在听祖父唱催橹歌时,翠翠为什么突然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句话的含意是说,那你也认识二老吗?你觉得他怎样?这里是翠翠想探一探爷爷对二老的看法。(2)老船夫辛辛苦苦把孙女拉扯大,而今就要嫁人,将会剩下自己一个人生活,这令他感到难以接受,反映出他对孙女的爱与内心的孤寂。(3)因为祖父没能领会翠翠喜欢二老的心思,反而想把翠翠嫁给她不爱的大老,所以翠翠心里不高兴。(4)祖父所唱的歌令翠翠想起了此时正在青浪滩行船的二老,反映出翠翠内心对二老的思念。三、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水•凤凰•沈从文沈从文曾说过:“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受业的学校,可以说永远设在水边。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于我有极大关系。”的确如此。且不说14岁以前的沈从文是在故乡凤凰小城的一条沱江里泡大的,即便14岁以后到20岁离开湘西去北京“碰运气”以前,他也一直流浪于沅水上下游的各个大小码头。他最流连忘返的是那里的一条条湿漉漉的河街,最看不厌的是那些水上人的作息,最不能忘情的是那些水上人相吵相骂相爱相谑的言行。对沈从文性格塑造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故乡——凤凰的那条清丽秀美的沱江。他在这里的日光下,认识了大千世界稀奇的色,微妙的光,以及万汇百物的动与静。他在这里尤其学会了思索与想象。为了能同这里的自然亲近,他学会了逃学,学会了游泳,甚至学会了撒谎。逃学、撒谎被学校或家庭任何一方发现后,少不了都是一顿体罚,但他却从不因此而懊悔。因为体罚虽限制了他“乱跑”的自由,想象却生出了翅膀,使他凭经验想到了河中鳜鱼被钓起后泼剌的情形,想到了满天放飞的风筝,想到了山里歌唱的黄鹂,想到了树上累累的果实……他认为他的一生,之所以“不安于当前事物,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都应当溯源于这份因为要亲近自然而养成的逃学习惯,以及在逃学的处罚中练就的爱思索爱幻想的品性。15年前,我第一次来到凤凰,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那一川藏着梦幻般美丽的沱江水。15年后的今天,为寻梦我又来到了凤凰城东门沱江转弯处的沙湾水面旁,沿着被堆翠凝蓝的崖岸染绿的河水,我走进沈从文故居的仓屋,我仿佛看到被雨水浇得如落汤鸡似的小从文,正被罚跪在这房中的一个角落。可他竟能从檐溜的滴沥声中做着横海扬帆的美梦,口中还喃喃自语:“孤独一点寂寞一点算什么,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才会发现,原来还有一个你自己。”或许正是拥有了这份倔强,这份自主与从容,这个生长于偏僻小城里的野精灵,20多年后,才奇迹般地震动了大中国的文坛,成了“京派文人的重镇”。走完了86年艰难坎坷的人生旅途,沈从文又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凤凰故里。他的骨灰一半抛到了沱江的沙湾,一半撒在了沙湾下游不远处的高崖边。这里没有墓圈,没有坟丘,只有一块从山崖上掉落下来的五彩石,周围生长着杂树绿竹和虎耳草,地面上是一片散落的鹅卵石。就着五彩石两侧不大的光面,一面刻着根据沈从文手迹略略放大的四句偈语:“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另一面刻着沈从文的妻妹张允和女士撰写的一首诔辞注:“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首诔辞其实是一首“藏尾诗”,把句尾的四字连起来,就是“从文让人”。是的,沈从文从来都是“让人”的,从来都是默默地承受着加于他头上的一切不幸的。但沈从文又是极为坚定、极为自信的,他生前手书的四句偈语,分明明确地警示着世人:谁如果不按照他的思索,去思索他和他笔下所描绘的人,谁就别想真正地理解他和认识他所塑造的“人”!伫立于这块最不像坟墓的坟墓前,我的耳畔似乎响起了沈从文如下的话语:人生是一本永远翻看不完的大书,我只是翻看得太快,看到了许多不该看到的内容,我得好好地休息一会儿了。于是这位一生都在歌颂自然生命的自然之子,又回到了自然的怀抱,永远与高崖为伴,聆听着沱江那美妙动人的水声。水造就了沈从文,水赋予沈从文水的性格。水似乎最柔弱,其实最刚强。它既能随方就圆又能决堤溃防;既兼容并包又泾渭分明。它在温柔平静中隐伏着澎湃的热情。它能黏合住最卑微的人生,又能幻化出多彩的云霞。水就是沈从文。注诔辞,列述死者德行功过的文字。9.文章开篇引用沈从文曾说过的话“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水对于我有极大关系”,请说明其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一要读懂这句话,这是理解其作用的基础;二要阅读下文,思索相互之间的联系。答案一方面揭示出水对于沈从文“有极大关系”,开宗明义,引出话题;另一方面也点出了全篇行文的线索。10.请概括回答:清丽秀美的沱江成就了少年沈从文怎样的品性?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阅读全文,不难发现,答题区间在第3、4段。答案①亲近自然;②爱思索爱幻想;③倔强、自主、从容。11.从全文看,你怎样理解沈从文是“自然之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回答此题,要从全文中找出“沈从文与自然”的关系的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