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沅陵七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_第1页
湖南省怀化市沅陵七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_第2页
湖南省怀化市沅陵七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_第3页
湖南省怀化市沅陵七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_第4页
湖南省怀化市沅陵七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8页2023-2023学年湖南省怀化市沅陵七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总分值48分〕1.〔2分〕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敲鼓时,听到鼓声,鼓面不振动2.〔2分〕以下实验能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发声的电铃放入钟罩,从钟罩抽气B.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加大音量C.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尺子D.拨动绷紧的粗细不同的橡皮筋3.〔2分〕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如下图。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琴弦的振幅4.〔2分〕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A.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 B.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C.次声波能将许多动物杀死 D.孕妇做“B超〞检查5.〔2分〕以下有关声音的情境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B.两名航天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的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6.〔2分〕请你细心体会,在以下场景内,属于噪音的是〔〕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播送声7.〔2分〕长春市的冬季,有时路旁树枝上会出现霜,从而形成雾凇景观,这一现象属于〔〕A.汽化 B.升华 C.凝固 D.凝华8.〔2分〕以下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A.沥青 B.冰 C.松香 D.石蜡9.〔2分〕如图,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A.小水滴 B.二氧化碳 C.空气 D.水蒸气10.〔2分〕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下图。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熔化一局部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11.〔2分〕能听出是小提琴还是二胡在演奏乐曲,主要依据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12.〔2分〕以下做法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摩托车装有消声器 B.城市路旁设有隔声板C.工人带防噪声耳罩 D.考场附近禁止鸣笛13.〔2分〕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露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B.雾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C.霜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D.水结冰是凝固现象,需要吸收热量14.〔2分〕在公园的湖面上,小刚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船里观光,假设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湖岸 B.湖水 C.游船 D.岸上的建筑物15.〔2分〕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那么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是〔〕A.80m/s B.10m/s C..5m/s D.无法判断16.〔2分〕以下图象中,反映晶体凝固过程的图象是〔〕A. B. C. D.17.〔2分〕一个中学的身高约为〔〕A.158cm B.158mm C.158dm D.158μm18.〔2分〕假期到了,同学们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地面、列车 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 D.地面、地面19.〔2分〕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20.〔2分〕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新文化运动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21.〔2分〕以下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20dmC.一个中学生的身高是160mm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22.〔2分〕以下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屡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防止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23.〔2分〕如下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B.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C.甲、乙两车都以10m/s匀速运动D.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24.〔2分〕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出现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A.风和水 B.风和地面 C.山和船 D.船和地面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25.〔1分〕“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实验方法。上面两幅频闪摄影照片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选填“甲〞或“乙〞〕。26.〔2分〕北方的冬天,为了更好的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样利用水〔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填“吸热〞或者“放热〞〕,使菜窖内温度不会太低。27.〔2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28.〔2分〕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根本单位是,用符号表示。29.〔2分〕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符号表示。30.〔2分〕2023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对接瞬间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此时两物体之间处于相对。31.〔1分〕一列长100m的列车,穿过500m的某一山洞,假设火车运行速度是108km/h,火车穿过山洞所用时间是s。32.〔3分〕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卡车是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33.〔3分〕实验室里常用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如下图是某同学测体温时体温计的一局部,它的示数是℃.读数时〔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34.〔2分〕单位换算54km/h=m/s,5m/s=km/h。三、实验探究〔35、38每空1分、36、37每空2分,共34分〕35.〔5分〕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如下图,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那么尺的分度值是,所测物体的长度是。36.〔12分〕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必须用的测量工具是和。〔2〕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3〕假设秒表每格为1s,那么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4〕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37.〔12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它说明了声音是由产生的。〔2〕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在月球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3〕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并由此推理可知。38.〔5分〕学生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下图图线。由图可知:水加热的初温度是℃,〔选填“AB〞或“BC〞〕段图线反映了水沸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水的温度〔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热。〔选填“吸〞或“放〞〕,沸腾时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四、计算题〔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共18分〕39.〔9分〕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m.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40.〔9分〕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下图。假设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那么汽车的速度为多少km/h?在遵守交通规那么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李庄最快需要用几分钟?2023-2023学年湖南省怀化市沅陵七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总分值48分〕1.〔2分〕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敲鼓时,听到鼓声,鼓面不振动【分析】〔1〕声音传播有距离、有速度,所以声的传播需要时间。〔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4〕鼓发声时,鼓面一定在振动。【解答】解:A、声音传播需要时间。故A错误。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敲鼓时,鼓发声,鼓面一定在振动。故D错误。应选:C。【点评】物体振动一定发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是声音不一定停止,例如隆隆的雷声。2.〔2分〕以下实验能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发声的电铃放入钟罩,从钟罩抽气B.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加大音量C.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尺子D.拨动绷紧的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分析】对每个选项中的图片认真分析,明确探究的目的、现象和结论,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A、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入钟罩,从钟罩抽气,会听到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听不到了,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符合题意;B、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加大音量,看到烛焰摇曳的更明显了,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不符合题意;C、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频率发生改变,音调随之改变。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不符合题意;D、拨动绷紧的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可以发现橡皮筋越粗,音调越低,说明发声体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低,音调越低。不符合题意。应选:A。【点评】此题涉及的图片是教材中演示实验或小实验的示意图,考查了声现象的不同特点,是一道根底题,平时要多实验、多观察、理解记忆。3.〔2分〕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如下图。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琴弦的振幅【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上下称为音调,音调的上下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演员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发声;当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应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是一道声学的根底题。4.〔2分〕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A.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 B.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C.次声波能将许多动物杀死 D.孕妇做“B超〞检查【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来清洗钟表等精密的机械,还可以去除人体内的结石;〔2〕声音还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医生利用听诊器来听病人的心肺就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解答】解:A、超声波可以使钟表精细器件中的灰尘振动,到达清洗钟表的目的,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不符合要求;B、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来对工件进行加工,故B不符合要求;C、次声波能传递能量,因此次声波能将许多动物杀死,故C不符合要求;D、孕妇做“B超〞使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不是用来传递能量的,故D符合要求。应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声音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声音在传递过程中,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是一道根底题。5.〔2分〕以下有关声音的情境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B.两名航天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的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分析】〔1〕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表示声音上下的,它与物理的频率有关;响度是表示声音大小的,它与物体振幅有关,音色是用来区别不同发声体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3〕声音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解答】解: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航天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故B正确;C、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C错误;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它们,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应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声现象的多个知识点,运用声音的三要素、传播条件和声音的特征等知识可解答此题。6.〔2分〕请你细心体会,在以下场景内,属于噪音的是〔〕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播送声【分析】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那么振动产生的,从生活的角度考虑,不管声音是优美动听,还是杂乱刺耳的,只要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的,都可以称为噪声。【解答】解: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是球迷们冲动之举,不是噪声,此项不符合题意;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由于是震耳欲聋的,这种声音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所以是噪声,此项符合题意;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在歌舞厅里人们愿意去欣赏,不是噪声,此项不符合题意;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播送声是为了方便人们,不是噪声,此项不符合题意;应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什么是噪声。7.〔2分〕长春市的冬季,有时路旁树枝上会出现霜,从而形成雾凇景观,这一现象属于〔〕A.汽化 B.升华 C.凝固 D.凝华【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升凝华。【解答】解: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ABC错误,D正确;应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根底知识的考查,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分清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中考的热点。8.〔2分〕以下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A.沥青 B.冰 C.松香 D.石蜡【分析】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海波,冰;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玻璃,沥青,松香。【解答】解:沥青、松香、石蜡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都属于非晶体;冰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属于晶体。应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9.〔2分〕如图,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A.小水滴 B.二氧化碳 C.空气 D.水蒸气【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干冰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的升华过程是吸热的;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是放热的。【解答】解: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应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制造舞台效果的物理学原理的了解,考查了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是一道热学的根底题。10.〔2分〕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下图。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熔化一局部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熔化的条件:到达熔点并且要继续吸热。并且要知道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温度保持不变。【解答】解:冰是晶体,假设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完全熔化前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到达熔点,但由于温度相同没有热传递,那么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应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及晶体熔化的条件。11.〔2分〕能听出是小提琴还是二胡在演奏乐曲,主要依据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分析】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音调的上下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但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去分辨不同的发声体。【解答】解:因为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小提琴和二胡发出的声音,音色也不同,根据音色就可分出是哪个发出的声音。应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决定三个特性的因素,属于根本内容,比拟简单。12.〔2分〕以下做法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摩托车装有消声器 B.城市路旁设有隔声板C.工人带防噪声耳罩 D.考场附近禁止鸣笛【分析】对每个选项分别分析,明确各自采用的具体措施,就能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A、摩托车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城市路旁设有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C、工人带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应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减弱噪声的措施,属于声现象的根底题,难度较小,容易解答。13.〔2分〕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露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B.雾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C.霜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D.水结冰是凝固现象,需要吸收热量【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外表,此过程放热;故A正确;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外表,此过程中放热;故C错误;D、水结冰是凝固现象,此过程放热;故D错误;应选:A。【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14.〔2分〕在公园的湖面上,小刚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船里观光,假设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湖岸 B.湖水 C.游船 D.岸上的建筑物【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那么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小刚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船里观光,小刚和游船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所以小刚相对于游船是静止的。故A、B、D错误。应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15.〔2分〕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那么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是〔〕A.80m/s B.10m/s C..5m/s D.无法判断【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知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根据v=求出物体运动的速度。【解答】解: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所以,由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可知,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为:v===5m/s。应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速度的计算,知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关键。16.〔2分〕以下图象中,反映晶体凝固过程的图象是〔〕A. B. C. D.【分析】要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完毕,温度继续升高。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凝固完毕,温度继续下降;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解答】解:A、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符合题意。B、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C、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D、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然后不变。不符合题意。应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晶体的凝固与熔化图象与非晶体凝固、熔化图象的区别,关键是搞清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和熔化过程中的特点。17.〔2分〕一个中学的身高约为〔〕A.158cm B.158mm C.158dm D.158μm【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即1600mm、16dm、1.6×106μm左右;故BCD错误;A正确;应选:A。【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18.〔2分〕假期到了,同学们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地面、列车 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 D.地面、地面【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之前,必须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那么称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那么称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这些同学以地面为参照物时,看到列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列车是运动的;假设以火车、小明,或火车内其他乘客为参照物,几个同学与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些同学是运动的,所以小明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应选: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理解,需要根据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19.〔2分〕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分析】〔1〕对路程﹣﹣时间图象来说,如果物体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路程随时间不发生改变,说明物体静止;其它情况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2〕对速度﹣﹣时间图象来说,如果速度随时间不改变,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如果速度随时间变大时,说明物体加速运动;如果速度随时间减小,说明物体减速运动。【解答】解:甲图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甲图中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乙图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增大,并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所以乙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丙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丁图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丁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加,所以丙图反映物体在做加速运动;所以从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乙和丁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应选:C。【点评】此题考查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以及速度与时间的图象,关键知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20.〔2分〕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新文化运动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分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解答】解:A、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B、新文化运动是历史上的一次青年组织的爱国运动,不是机械运动。C、海水奔腾,是海水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D、春风拂面,是空气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应选:B。【点评】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关键是要看它的位置是否在发生变化。21.〔2分〕以下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20dmC.一个中学生的身高是160mm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m/s左右。故A符合实际;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支全新2B铅笔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0cm=2d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1600m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人的头发的直径在75μm左右,一张试卷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00μm=0.1m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应选:A。【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22.〔2分〕以下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屡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防止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分析】解答此题要弄清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和误差的不可防止性。【解答】解:A、屡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为了减小误差,符合题意;B、误差和错误产生的原因不同,不符合题意;C、误差是不可以防止的,不符合题意;D、误差是不可以消除的,不符合题意;应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的不可防止性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23.〔2分〕如下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B.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C.甲、乙两车都以10m/s匀速运动D.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分析】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①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③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④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v甲===2m/s,乙车的速度v乙=2m/s,所以甲车速度等于乙车速度;故A错误;B、由图可知,甲车是由静止开始运动,乙车开始计时时的速度为2m/s,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B错误;C、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所以,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C错误;D、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经过5s通过的路程s=vt=2m/s×5s=10m。故D正确。应选:D。【点评】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24.〔2分〕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出现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A.风和水 B.风和地面 C.山和船 D.船和地面【分析】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是不同。【解答】解:以船为参照物,山与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山是运动的,所以会感觉到“看山恰似走来迎〞;以地面为参照物,山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静止的,所以会有“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感觉。应选:D。【点评】此题在判断的时候应先找出行为动词“迎〞和“行〞的主体山和船,然后选择与行为主体不同的物体,观察它们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25.〔1分〕“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实验方法。上面两幅频闪摄影照片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甲〔选填“甲〞或“乙〞〕。【分析】物体的运动路线是直的,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物体进行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路线是直的,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同,物体进行的是变速直线运动。【解答】解:如图,甲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甲进行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乙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乙进行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甲。【点评】从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考虑是此题的关键。26.〔2分〕北方的冬天,为了更好的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样利用水凝固〔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放热〔填“吸热〞或者“放热〞〕,使菜窖内温度不会太低。【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放热,可使周围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解答】解: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气温降低到凝固点以下时,水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故答案为:凝固;放热。【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中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道应用题。27.〔2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分析】根据声音的产生条件和传播条件来填写。【解答】解:声音的产生依靠振动,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的传播依靠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物质都可以作为传声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振动;介质。【点评】此题考查声音的产生条件“振动〞和传播条件“介质〞,是一道根底题。28.〔2分〕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根本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分析】根据长度的国际单位和单位符号填写。【解答】解:国际单位制规定:长度的根本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故答案为:米,m。【点评】对国际单位制中常用物理量的单位和符号应当熟悉并掌握。29.〔2分〕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s表示。【分析】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单位有时、分等。【解答】解: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用符号s表示。故答案为:秒;s。【点评】此题考查我们对时间主单位及其符号的掌握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就经常接触到,容易解答。30.〔2分〕2023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对接瞬间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相同,此时两物体之间处于相对静止。【分析】要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那么物体是静止的。此题中假设要实现对接,“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必须是相对静止。【解答】解:“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两者之间必须相对静止,所以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相同。故答案为:相同;静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31.〔1分〕一列长100m的列车,穿过500m的某一山洞,假设火车运行速度是108km/h,火车穿过山洞所用时间是20s。【分析】列车穿过山洞,行驶的路程等于山洞长加上列车长,又知道行驶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火车穿过山洞所用时间。代入数值前注意单位统一。【解答】解:列车运行速度:v=108km/h=108×m/s=30m/s,列车运行路程:s=s车+s山洞=100m+500m=600m,∵v=,∴火车穿过山洞所用时间:t===20s。故答案为:20。【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正确求出火车运行路程〔s=s车+s山洞〕是此题的关键。32.〔3分〕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卡车是运动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长途汽车。【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关键看它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了变化,那么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它是静止的。【解答】解: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与长途汽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小车是静止的;假设以小明或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说明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卡车是运动的;假设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明与长途汽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小明是静止的,所以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故答案为:静止;运动;长途汽车。【点评】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再判断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变化。这是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思路。33.〔3分〕实验室里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如下图是某同学测体温时体温计的一局部,它的示数是37℃.读数时可以〔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分析】①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②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解答】解:〔1〕常用的温度计都是液体温度计,其原理就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2〕如下图体温度计,分度值是0.1℃,液柱在37℃处,示数为37℃.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故答案为:液体的热胀冷缩;37;可以。【点评】此题考查了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读数,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34.〔2分〕单位换算54km/h=15m/s,5m/s=18km/h。【分析】此题根据速度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解答】解:54km/h=54×=54×m/s=15m/s;5m/s==5×3.6km/h=18km/h;故答案为:15;18。【点评】无论任何物理量的单位换算都应只对单位换算,而很多同学往往将倍数也运算在其中,从而导致了错误。三、实验探究〔35、38每空1分、36、37每空2分,共34分〕35.〔5分〕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如下图,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那么尺的分度值是1mm,所测物体的长度是3.80cm。【分析】〔1〕使用刻度尺前应注意“三看〞,即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线;〔2〕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为了便于快速准确读数,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6.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9.80cm刻度线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9.80cm﹣6.00cm=3.80cm。故答案为: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1mm;3.80cm。【点评】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36.〔12分〕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v=实验必须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2〕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3〕假设秒表每格为1s,那么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0.2m/s。〔4〕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分析】〔1〕测量原理为:v=;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斜面长度和运动时间,从而确定测量工具;〔2〕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3〕从图中秒表读出小车通过全程所用时间和小车运动距离,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4〕求出前半程、后半程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拟。【解答】解:〔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根据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可知,需要测量斜面长和运动时间,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2〕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因此,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时间;〔3〕小车运动距离s=0.5m+0.5m=1m,t=5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0.2m/s;〔4〕上半程平均速度:v1===≈0.17m/s,下半程平均速度:v2===0.25m/s,v1<v2,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故答案为;〔1〕v=;刻度尺;秒表;〔2〕小车运动的时间;〔3〕0.2m/s;〔4〕小于。【点评】此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原理、速度的计算,考查了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属于根底题目。37.〔12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小球被屡次被弹起,它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在月球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3〕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铃声越来越小。并由此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分析】〔1〕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