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夜书所见》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1页
2023年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夜书所见》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2页
2023年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夜书所见》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3页
2023年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夜书所见》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4页
2023年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夜书所见》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夜书所见》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二班级#导语】《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独孤独     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昂扬,奇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安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以下是我整理的学校二班级下册语文《夜书所见》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盼望关心到您。

1.学校二班级下册语文《夜书所见》原文

夜书所见

【】叶绍翁

【朝代】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解释:

①见:古同“现”,消失,显露。

②萧萧:风声。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挑弄、引动。

⑤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愿睡眠。

2.学校二班级下册语文《夜书所见》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智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一)观看课文配图

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

2、认真观看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导同学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看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观察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

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突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预备捕获蝉。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观察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2、出示课题:“所见”,读题。

3、介绍: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读诗歌,理解课文

(一)初读课文

1、同学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精确     ,读通顺。

2、检查自读状况。

(1)出示生字词卡:

(2)留意翘舌音,前鼻音:振蝉

3、老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读得好的同学读全诗。要求同学边听读,边看图,思索:起初牧童在黄牛背干什么?后来呢?

(指名让同学试着回答问题。牧童开头在黄牛背上唱歌,后从牛背上下来了,站在那儿想捉蝉。)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通过观看图使同学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黄牛——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常用来耕地或拉车,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读整个诗句,查字典说说“振”“樾”的意思。

振——振动;樾——树荫

老师补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半句的意思。(洪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振荡。)

(4)让同学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理解其次句“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1)齐读其次句,并看图,说说图上的牧童在干什么,与第一句说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着重指导同学观看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说说“欲”“捕”在诗中的意思。(欲——想捕——捉)

用自己的话说说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获鸣叫的知了。)

(3)读全句,想一想:牧童听到广蝉的叫声后,怎样做的呢?

“闭口”在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从牛背上快速跳下来,站在树下。

理解“突然”一词在诗中的意思。(骑在牛背上唱歌时,突然听到蝉叫声。)

(4)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三、齐读全诗

四、叙说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熟读全诗。

2、说说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振,欲,捕,鸣,闭,口,立

二、整体感知

引导同学看图,理解全诗,说出诗意。

1、看插图,讲图意。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夏天,一个牧童在树林中骑着一头黄牛高声唱歌,知了在树上叫着。牧童听到了知了叫声。想去捉知了,马上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树下,望着树上的知了。)

三、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1、指导读第一句诗。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声唱歌的心情。

指导读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2、指导读其次句诗。

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突然闭口立”使我们想到了什么?(老师可引导同学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获知了的预备。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让同学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背诵全诗

五、分析指导字形

1、比较字形。振——晨,蝉——弹,忽——物,闭——闲

2、重点分析、记忆字形。

欲:左边是“谷”,第四笔“捺”改为“点”,右边是“欠”,不是“文”。

所:左边不要写成“户”。

3、指导书写。

六、总结

1、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3、学了这首诗,你觉得这个牧童怎么样?(活泼可爱,开心、顽皮)

3.学校二班级下册语文《夜书所见》教案

学习目标:

1、熟悉“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学习借助解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激发和培育同学学习古诗的爱好。

设计理念:

1、感受诗的韵律美,培育同学对学习古诗的爱好。

2、以读为本,熟读成诵。

教学难、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感情。

课前预备:

1、课文挂图,课文朗读磁带。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同学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看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同学认读生字的状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同学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解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沟通争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察指导。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

(1)引导同学借助课后解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沟通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3)课堂沟通。小组指派代表沟通,一起解决问题,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2、听课文朗读磁带。

(1)边听边在脑海中出现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指名描述画面,其他同学说说是诗中的、哪一句,老师可相机引导同学把想象的画面说详细,说生动。

(3)再听录音,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拘束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1)把握诗的节奏。

(2)老师范读、领读。

(3)同学自由读、齐读、小组竞赛读、个人表演读。

(4)背诵古诗。

各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同学的多种感官,将同学一步一步融入到诗句的意境中。

五、作业

1、练习写生字。

2、背诵古诗。

4.学校二班级下册语文《夜书所见》教学反思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它写的是:诗人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不仅回忆起自己得家乡和童年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感所代替。全诗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学习这首诗要让同学感受诗歌的美丽音韵、完整得意境和蕴含其中的美妙情感。依据这个教学目标,我是通过让孩子们反复的读来体会诗歌得意境和美的。

详细的教学环节是这样的:我先根据题目的意思板书了夜、书、所见,让孩子们借助诗文和课下的解释来弄明白这样板书的目的。接着就是读诗。由于这是一首思乡诗,读的时候语速要慢,感情稍低沉。在这我借鉴了一下别人得阅历。给孩子们简洁插入了一些平仄的学问,告知孩子们每个节奏中最终一个字读的时候要慢些,音拉得略微长一些。我先范读,引导孩子读好第一句。后让孩子们协作我的手势去读,把快慢、节奏读出来。然后我从“动客情”入手来感悟诗歌的意境。是什么牵动了诗人得感情?客游在外得他会想些什么?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和孩子,他又会想些什么呢?引导孩子们去想象,去体会。最终我适时地进行了延长,在浩瀚的诗国里,思乡、思亲历来都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诗人通过诗歌来抒发他们心中的离愁别绪。这样的诗也有许多,同学们不妨课下去收集一些,来感受一下。

纵观这节课,优缺点并存。

1.本节课我觉得的胜利是孩子们的读书。他们不仅读出了诗歌的轻重缓急,还把自己的感受也读了出来。看来有时的一些想法是完全可以在孩子们身上实现的,关键在老师的引导。我就是和郑州的那个老师一样,配上手势,让孩子们依据手势来读书。虽然没有大家做的那么完善,但读的效果还是有一点点的。由于孩子们很奇怪   ,诗歌还可以这样得读,他们都很兴奋,反复诵读,没有觉得很厌烦。留意力也很集中。前面大量的读书,也为后面理解诗歌做下了铺垫。孩子们的理解也很好。看来还是得让孩子们多多读书。

2.不足也有许多。由于读书的时间太多了,课堂的时间究竟有限,本节课的内容没有完成。只是理解了一点。时间得把握不好,我的课堂调控力量不是很强,以后还需要多多努力。读书和课堂这两个方面该怎样协调在一起呢?我真的好好反思反思。还有课堂上的语言还是显得过于琐碎,不简洁,不像别的老师上课干脆利落。评价语也是干巴巴的,就像我这个人一样。

总之,语文课堂上我也在努力地尝试,努力地为孩子们语文素养的提高乐观地实践。不足也确定不少,但我会努力的。

5.学校二班级下册语文《夜书所见》教学反思

今日,我教了《夜书所见》这首诗。

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珍宝,学习古诗让同学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因此,在教学古诗《夜书所见》,我注意了让同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同学采纳多种方式读,如:老师范读,小组、男女赛读,以嬉戏形式激发朗读、诵读等等,让同学在读中感悟,读中悟情。在同学充分诵读中“心入于境,情会于物”,使同学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同学对古诗美丽语言的感受、积累、内化,师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在教学中,注意把握诗的意境和情感。因此,同学通过朗读品尝语言,引导其绽开想象,让同学投身其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