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饶良高级中学2021年高三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饶良高级中学2021年高三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饶良高级中学2021年高三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饶良高级中学2021年高三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饶良高级中学2021年高三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南阳市饶良高级中学2021年高三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2008年9月26日,横跨甘、川、渝三省市的铁路交通大动脉——兰渝铁路在兰州市开工建设,该线全长820千米,设计为国家一级双线电气化铁路。读图,完成兰渝铁路主要以桥隧形式穿越,是因为①符合尽可能少占耕地的原则②符合尽可能减少对自然保护区影响的原则③符合尽可能减少破坏植被、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④符合尽可能减少投资、加快建设的原则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

参考答案:D2.读下图,完成4-6题。4.甲地位于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5.关于甲地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成因是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C.分布在南、北纬20°-30°大陆西岸

D.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6.此时甲地地下水和河水的互补关系最有可能的是下图的

)参考答案:4-6BDB3.产输比是指流域内产沙模数与河流出口水文站控制区输沙模数之比,产沙模数等于区内年均产沙量除以该控制区面积,输沙模数是水文断面实测输沙量除以水文控制区面积,下图为林草梯田覆盖率变化对流域产输比的影响图,阅读材料,回答下面小题。10.造成黄土丘陵区与砾质丘陵区产输比差异的因素是A.气候

B.土壤

C.地形

D.植被11.有关图中信息描述正确的是A.砾质丘陵区输沙量大于黄土丘陵区B.林草梯田覆盖率越高产沙量越大C.产输比越大水土保持效果越D.产输比越小输沙量越小参考答案:10.B

11.C10.产输比是指流域内产沙模数与河流出口水文站控制区输沙模数之比。造成黄土丘陵区与砾质丘陵区产输比差异的因素是土壤,黄土丘陵区土壤颗粒小,易被输送到河口区,输沙模数大,产输比小。砾质丘陵区砾石多,砾石较重,不易被输送到河口,输沙模数小,产输比大。B对。气候、地形、植被差异不明显,不是主要原因,A、C、D错。11.砾质丘陵区输沙量小于黄土丘陵区,A错误。林草梯田覆盖率越高产沙量越小,产输比越大,B错。产输比越大,输沙量越小,水土保持效果越好,C正确。产输比越小输沙量越大,D错误。

4.读江苏省某地理要素等值线分布图,完成12-14题。12.该等值线表示的地理要素可能为(

)A.年平均日照时数(单位:h)B.≥10℃积温(单位:℃)C.年平均降水量(单位:mm)D.海拔高度(单位:m)13.影响江苏省该地理要素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海陆位置

D.天气14.江苏省(

)A.该地理要素的南北差异,使其春季冻害频率向南降低B.该地理要素的南北差异,使其水稻播种面积向北减小C.受大气污染影响,该地理要素数值今年来有下降趋势D.受气候变暖影响,该地理要素数值今年来有上升趋势参考答案:12.A

13.D

14.C5.图7为我国某景点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B为景区停车场。读图回答19?21题。19.ab河段的发展趋势是(

A.a岸侵蚀

B.b岸堆积

C.逐渐变直

D.更加弯曲20.陡崖A顶部和停车场B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100m

B.200m

C.300m

D.400m

21.要想在陡崖A的顶部和停车场B之间修建一条双.向索道,索道缆绳的长度至少为

A.1000m

B.1200m

C.2400m

D.3600m参考答案:D

B

C6.为解决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中国正积极拓展能源进口渠道,中哈石油合作前景广阔。读下图完成27~28题。

27.图中山麓地区草原植被的出现,体现了自然带的(

)A.自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B.自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C.自山麓向山顶的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28.图中Q城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A.交通运输便利

B.国家政策支持

C.经济腹地广阔

D.矿产资源丰富参考答案:27.D

28.A7.读某山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年降水量随地形分布图,回答下列有关图中山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山地肯定位于北半球B.该山地出现永久积雪的最低海拔约为5000米C.A、B两坡随高度增加,年降水量增加D.A、B两坡同一高度,年降水量大的是A坡参考答案:B8.下列地理现象的形成与洋流无关的是A.西欧典型的海洋性气候

B.全球出现气候变暖C.南美洲秘鲁渔场的形成

D.非洲西侧沙漠广布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西欧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和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南美洲秘鲁渔场的形成和秘鲁寒流有关,非洲西侧沙漠广布和加那利寒流有关,全球出现气候变暖与洋流无关,所以B正确。9.图1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M为纬线,弧线N为晨昏线,阴影部分为黑夜;甲乙两地所在经线的经度为120°E;甲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0°。读图回答1~3题。1.此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A.120°E,20°N

B.60°W,20°N

C.120°E,23°N

D.160°W,23°N2.此时,伦敦时间是A.0时

B.4时

C.12时

D.16时3.一架飞机自①地起飞,沿图中直线行驶至②地,其飞行方向是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C.先向东南后向东北

D.先向西北后向西南参考答案:1-3BDD10.下表为2011年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五大洲的七种作物种植面积资料。阅读材料,回答1~2题。

单位:千公顷大洲代号咖啡玉米马铃薯稻米谷子小麦可可豆甲0164516140725838595660乙568643803813554145丙54746450116346880143359761602丁2376345501883111691846989966487戊25705481095481452701244210229317691.已知丙为美洲,那么甲、乙、丁、戊依次为A.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B.大洋洲、欧洲、非洲、亚洲C.欧洲、大洋洲、非洲、亚洲 D.非洲、亚洲、大洋洲、欧洲2.表格反映丙洲的最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A.热带种植园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参考答案:1.C

2.C解析:1.【考点】本题旨在考查世界重要地区,以及各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和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根据图表甲地区无可可和咖啡,而可可和咖啡属于热带经济作物,说明甲不处于热带,由题干所给五个大洲,只有欧洲没有热带气候,故甲为欧洲;乙地区小麦种植面积最大,澳大利亚小麦出口居世界前列,可知乙为澳大利亚,属于大洋洲;丁地区咖啡、可可豆热带作物面积分布最多,而非洲属于热带大陆,主要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丁为非洲;戊稻米种植面积最大,而大米是亚洲人民喜爱的粮食,故戊为亚洲,故选择C。【感悟园】此题由甲没有热带作物可推出该地区为欧洲,是本题的突破口,找准突破口是解题的关键。2.【考点】本题旨在考查美洲的农业地域类型和学生读图的能力,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由题可知丙地为美洲,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玉米和小麦的种植面积最大,可推出该地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感悟园】我们平时学习的时候一定要细致,每个知识点都要讲到,本题考查的就是商品谷物农业的作物,很简单。11.人口支持比是指适龄劳动力人口(20—64岁)与老年人口(65岁以上)之比。当人口支持比大于7.5时,经济高速增长;比值小于7.5时,经济中速增长;比值小于4.8时,经济低速增长。下图为美国、日本、中国、印度四国的人口支持比变化趋势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6.图中四国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的是A.①国

B.②国

C.③国

D.④国7.据图预测,中国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时间是A.1992年

B.2000年

C.2021年

D.2050年8.下列有关四国的表述,正确的是A.①国的劳动力人口短缺

B.②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C.④国比③国经济总量大

D.②③两国均为发达国家参考答案:6.D

7.C

8.A根据材料,人口支持比是指适龄劳动力人口(20—64岁)与老年人口(65岁以上)之比。比值大,表示老龄人口比重小,劳动力充足。比值小,表示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劳动力短缺。根据曲线,找出相应的人口支持比对应的年代,其后的年代是低速增长时间。6.图中四国中,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老龄人口比重小,人口支持比最大,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的是④国,D对。①国、②国人口支持比较低,说明人口老龄化程度高,是发达国家,A、B错。③国是中国,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人口支持比近年来下降很快,C错。7.根据材料,人口支持比的比值小于4.8时,经济低速增长。结合前面分析,③曲线表示中国,人口支持比在2021年后,比值小于4.8。中国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时间是2021年,C对。A、B、D错。8.结合前面分析,①国的人口支持比很低,说明劳动力人口短缺,A对。②国人口老龄化较严重,最严重的是①国,B错。④国人口支持比最高,经济水平最低,比③国经济总量小,C错。②国是发达国家,③国为发展中国家,D错。12.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下图),回答13~14题。13.图中b表示A.软流层

B.地壳C.地核

D.地幔14.岩石圈位于A.a顶部

B.b顶部C.a和b顶部

D.b和c顶部参考答案:DC13.读某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J/cm2)分布图,图中a、b的值依次分别为A.150,130

B.150,120

C.130,150

D.120,150参考答案:C14.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读世界城市化进程图,回答世界50亿人口日出现在A.1970—1980年

B.1980—1990年

C.1990—2000年

D.2000—2010年参考答案:B15.该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29~31题。29.图示地区有一段长城遗址,其位置最有可能位于A.A—B段

B.C—D段C.E—F段

D.G—H段30.人们在甲乙丙丁地最有可能看不到古长城遗址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31.图中陡崖的最大高差

A.450

B.449

C.200

D.199

参考答案:A

C

D16.下左图示意某地区某时刻的气压形势分布图,右图是左图中40°纬线穿越的河流的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左图中⑤地与②地相比(

)A.⑤地的年降水量比②地小

B.②⑤两地七月份都吹西北风C.⑤地的河流汛期比②地短

D.⑤地的自转线速度比②地大9.关于右图中河流剖面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岩石乙比岩石甲易受侵蚀

B.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岩石乙形成后C.河流出现于岩石丙形成之前

D.岩石戊形成年代比岩石丁早参考答案:8.B

9.C8.从图中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假设图是北半球,剖面图中的小河向北流,左为西右为东,左岸侵蚀,南半球河流左岸侵蚀,所以,假设不正确。假设图是南半球,剖面图中的小河向北流,左为西右为东,左岸侵蚀,南半球河流左岸侵蚀,所以,假设正确;⑤地位于400S-600S大陆西岸为温带季风气候,②地在300S――400S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⑤地受西风影响的时间比②地长,距海又比较近,所以⑤地的年降水量比②地大,A错误;②⑤两地七月份都处于西风带,都吹西北风,B正确;⑤地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河流汛期长,C错误;⑤地纬度高的自转线速度比②地小,D错误。9.图中看出西岸岩石乙比岩石甲侵蚀要多一些,说明岩石乙比岩石甲易受侵蚀;岩浆侵入到岩石乙当中,说明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岩石乙形成后,选B;河流对岩石丙有侵蚀说明河流出现于岩石丙形成之前;岩石丁插入岩石戊中,说明岩石戊形成年代比岩石丁早。

17.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B.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C.④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D.③与⑤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4.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②时可能相符合的国家是(

)A.尼日利亚 B.韩国 C.中国 D.美国参考答案:3.B

4.A18.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完成3~4题。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洋流常年受东北信风吹拂

B.②是逆时针洋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C.此时北半球为冬季

D.③洋流是西南季风吹拂形成的4.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Q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

B.P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

C.M海域多海雾,对航运造成不利影响 D.K海域的渔场是由于上升流而形成参考答案:3.D

4.C解析:3题,根据图中的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图示区为以北极为中心的半球图,①洋流常年受西风带的西南风吹拂形成,A错。②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洋流,是顺时针洋流系统的组成部分,B错。③洋流位于印度洋北部,此时洋流呈顺时针方向,说明北半球为夏季,C错。③洋流是西南季风吹拂形成的季风洋流,D对。4题,根据洋流分布规律,Q地位于北美大陆西岸,因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A错。P地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因受千岛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B错。M海域沿岸有寒流经过,所以多海雾,对航运造成不利影响,C对。K海域的渔场是由于寒暖流而形成,D错。【思路点拨】识记洋流的分布和对区域的影响,能够判定洋流形成的原因。【知识点】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及对沿岸气候的影响。19.下图示意北半球不同纬度五地昼长周年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0.夏至日五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正确的是(

)A.abcde

B.decba

C.abced

D.badce11.当c纬线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时(

)A.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B.非洲草原正值草木茂盛时期C.中国北方的树木正落叶纷飞

D.天山的牲畜向低海拔牧场转场参考答案:10.B

11.A20.下图中,相邻经线间的经度差相等,虚线为晨昏线,晨昏圈与极圈相切。据此回答18~19题。18.甲地位于乙地的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19.当图中乙地的时间为20点时A.北半球昼长夜短

B.全球被平均分为两个日期C.丁地的地方时为21点20分

D.北京时间为次日4点参考答案:18.B

19.D21.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据此回答59~60题。59.下列四地最适合种植花椒的是

A.A

B.B

C.C

D.D60.图中C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①河流交汇处,水运便利

②夏季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③海拔较低,地势平坦④冬季北部有山地阻挡冷空气南下,较温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59.B

60.C22.随着我国交通建筑技术的进步,隧道的修建日渐普遍,下图示意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记录的学校周边一隧道内部和外部1月和7月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6.表示1月隧道内气温日变化曲线是A.① B.② C.③ D.④7.此隧道A.15时太阳辐射量最大 B.内部温差比外部大C.午后内外的温差最大 D.具有冬暖夏凉特点8.该学校最可能位于A.黑龙江省 B.山东省C.内蒙古自治区 D.陕西省参考答案:6.C

7.D

8.D【分析】该题注重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察。1月份气温低,故曲线③和④表示1月份隧道内外温度日变化曲线;7月份气温高,故曲线①和②代表的是7月份隧道内外温度日变化曲线;7月份隧道外升温快,温度变化幅度大,①日温差较大,应为7月份隧道外温度变化曲线,②为隧道内温度变化曲线;1月份隧道外降温快,温度变化幅度大,④为隧道外温度变化曲线,③为隧道内温度变化曲线。【6题详解】1月份气温较低,隧道内温度较高,温差较小,故曲线③符合1月隧道内气温变化曲线,因此正确答案为C。【7题详解】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包含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日照长短、海拔高地,通过气温变化不能判断太阳辐射量的大小,A错;隧道墙壁隔绝内外的热量交换,具有保温作用,隧道内温差变化小,且通过材料图示也可以看出,隧道内温差小,B错;据材料可看出,1月份6时左右隧道内外温差最大,C排除;7月份②相对①温度较低,说明夏季隧道内较两块,1月份③相对④温度较高,说明冬季隧道内气温较高,D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8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地日气温在15时为最高值。日气温最大值一般为当地时间午后2时左右,该地日气温最高值为北京时间15时,说明其时间晚于北京时间约1小时,应在东七区。四个答案中,黑龙江省在东八区-东九区,时间比北京早,A排除;山东省在东八区,与北京大致一致,B排除;内蒙古自治区跨时区广,C排除;陕西省在东七区-东八区,晚于北京时间约1小时,符合题意,D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23.读下图“我国7年后部分行业就业人数增长情况预测”,回答未来七年,纺织业、服装业就业人数增长幅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A.现代科技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缩短B.信息通信网络发展,对外联系加强C.市场环境变化,对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增加D.纺织业、服装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产品种类不断增多参考答案:C24.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监测数据已于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时发布。完成11~12题。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家庭燃煤是PM2.5的首要污染源

C.PM2.5是造成北京雾霾天气的根本原因B.PM2.5浓度会影响当地气温

D.夜晚近地面气温低导致PM2.5浓度降低12.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采取的积极措施有:①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

②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③加快汽车油品质量的转换升级

④推广太阳能等新能源,全面替代矿石能源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B

C25.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通常甲村落的规模比乙村落小

B.

①附近主要是冰川侵蚀地貌C.

甲、丙之间交通方式首选水路

D.

②附近主要是流水堆积地貌32.

港口易遭受的气象灾害可能有()A.

地震

B.

台风

C.

寒潮

D.

滑坡参考答案:31.AD

32.BC【31题详解】从图中看甲位于山区村落规模小,乙位于两河交汇处,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村落规模大,A正确;①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且海拔较低,没冰川侵蚀地貌;甲、丙之间没有可通航的水路,交通方式首选公路;②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主要是流水堆积地貌,D正确。【32题详解】地震和滑坡属于地质灾害,台风和寒潮属于气象灾害,BC正确。26.19世纪是波兰移民美国的第一次浪潮,这些移民主要来自波兰的西里西亚谷仓。后续移民往往集聚于先期移民周边,发展成美国的“波兰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西里西亚谷地7.与西欧国家相比,西里西亚成为谷仓的优势条件是A.水源充足

B.光照较强

C.农业技术先进

D.劳动力丰富8.19世纪波兰移民美国的第一次浪潮A.移民群体主要由贫苦农奴及其家属组成B.沿途穿过了落叶阔叶林带和常绿硬叶林带C.海上旅途经过了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D.加快美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9.美国“波兰村”的发展A.促进了波兰、美国文化的融合

B.增加了与当地居民的接触机会C.利于保护迁入地原生生态环境

D.维系并加强了自己的民族性参考答案:7.B

8.C

9.D7.欧洲西部地区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光照不足,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而西里西亚地处苏台德山地东侧,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地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相对较少,光照充足,有利于发展种植业,故选B。8.从波兰到美国的移民时间看,属于欧洲殖民扩张时期,到美国去的群体不会是贫苦农奴,A错。自波兰到美国需要经过加纳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及墨西哥湾暖流,C对。沿途不一定经过地中海气候区,B错。迁移到美国的人口多以年轻人为主,不会加快美国人口老龄化,D错。故选C。9.美国“波兰村”的发展,是波兰移民后裔聚集地,对于文化的融合不利,A错。不利于与当地居民的接触,B错。欧洲移民的进入,导致当地生态环境压力增大,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C错。维系并加强了自己的民族性,D对。故选D。【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①对迁出地:有利的: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不利的:造成了人才外流.②对迁入地:有利的: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不利的: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如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二、填空题(共10分)27.读“北半球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回答。(11分)图中大小圆分别代表0o和60o的太阳高度,粗弧线代表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图中时间为北京时间。49.该日当地日出时间是

,白昼时间长

小时。该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为:

。50.该地的经度是

,纬度是

。假设在该地向南发射炮弹,炮弹将会沿经线向西偏。为什么?(2分)51.若当地看到日环食,则该日月相是

。发生日环食的条件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49.(4分)当地时间6时或北京时间8时(1分)

12小时(1分)

60o(1分)自赤道向两极递减(1分)50.(4分)

90oE(1分)

30oN(1分)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1分),在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其方向将向右偏转(1分)。51.(3分)

新月(1分)

日、月、地呈一直线,该地处在月球的伪本影中。(2分)

28.【旅游地理】下图为华北平原某城市平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城市旅游资源属于人文景观的有

。(2)发展旅游业对本区域的意义是

。(3)为发展旅游业,拟在图中新建一条公路,该公路的新建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是

。(4)该地旅游资源开发应避免的问题是

。参考答案:(1)古代园林

国家重点文物(2)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促进区域文化繁荣(3)提高景区、景点通达度;可能破坏景区的环境(4)避免破坏文物古迹、古代园林和森林资源;避免污染环境;避免干扰居民生活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业的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结合旅游资源的概念进行判断。属于人文景观的有古代园林、国家重点文物等资源,国家森林资源属于自然景观。(2)本题主要考查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扩大就业、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3)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修建公路的影响。一方面会提高景区、景点通达度;但在建设交通线路的同时可能破坏景区的环境。(4)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一方面要避免对原有旅游资源的破坏,另一方面不应造成环境污染,危害居民生活。点睛: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作用1.拉动经济发展:(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4)增加经济收入,缩小地区差异。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1)满足精神文化需求;(2)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3)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3.旅游业促进社会进步:(1)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文明程度;(2)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3)促进社区建设,改善生活环境;(4)推动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

29.读下列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9分)右图是东半球部分区域图。图中P点为极点。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47.图中M位于N的

方向。48.这一天,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点附近;图中甲乙两地相比,日出时刻较早的是

地。图示区域属于夜的范围

(大于、小于或等于)昼的范围。49.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50.南极地区正成为中国旅游市场的新宠。判断该季节是否适合南极旅游,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47.东北(1分)48.近日

大于(3分)49.140°W

23°26′S(2分)50.适合

该季节是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白昼时间长)1分,太阳高度较大,气温相对较高1分,便于旅游。(3分)30.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红碱淖是陕西最大淡水湖,截至2015年12月,湖面面积“缩水”了25.5平方公里,繁殖栖息于此的濒危珍禽遗鸥生存堪忧。左图为陕西省三大区域分布示意图,右图为红碱淖地区示意图。(1)图中

(山脉名称)为南北方的分界线,渭河流域的气候类型为

,故河流冬季

(有/无)结冰期。(2)陕北地区是我国

(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北线的重要基地,该区域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依赖于当地丰富的

(矿产资源)。(3)由于开矿和

等人类活动的增加,红碱淖面积萎缩,其带来的生态问题主要有

、土地荒漠化等。(4)陕北地区大部分位于黄土高原,从地质作用角度简述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1)秦岭

温带季风气候

有(2)西电东送

煤炭资源(3)修建水库

生物多样性减少(4)风积黄土

后经内力抬升,遭流水侵蚀而成。【详解】(1)南北方的分界线为秦岭,渭河流域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冬温低于0℃,故河流冬季有结冰期。(2)陕北地区是我国西电东送北线的重要基地,该区域煤炭资源丰富。(3)由于开矿和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的增加,红碱淖面积萎缩,其带来的生态问题主要有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等。(4)由于风力携带的沙尘在黄土高原处堆积巨厚的黄土层,后经内力抬升,地壳隆起形成高原,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疏松的黄土缺少植被保护,遭流水侵蚀形成地表千沟万壑的景观。【点睛】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力沉积而成,高原的隆起是内力作用,高原上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而成。一个区域的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综合题(共38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遵义市凤冈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平均海拔720米,曾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贫困县。“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种田、养鸡为了盐巴钱”是凤冈县人民过去生活的写照。凤冈县结合当地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以茶产业推动扶贫战略落地,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获得“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的称号。2018年9月,凤冈县退出国家贫困县行列。材料二:下图为凤冈县的地理位置示意图。(1)指出凤冈县大力发展茶产业的有利条件。(2)分析凤冈县脱贫经验对我国山区贫困县发展经济启示。(3)有人建议,为了发展经济,凤冈县应大规模扩大茶叶的种植面积。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气候温暖湿润;山地面积大,排水条件好;土壤呈酸性,且富含锌、硒等元素;劳动力廉价且充足;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力扶持等。(任答4点)(2)因地制宜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找准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专业化生产;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旅游业。(任答4点)(3)同意:当地山地多,适宜种植茶叶的面积大;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就业,增加收人;减少对耕地的需求,保护环境。不同意:适宜种植茶叶的面积有限;种植面积过大,破坏原有生态;过度种植会降低土壤中锌、硒等元素含量;交通不便,不利于茶叶外运;工业基础薄弱,深加工能力不足。【详解】(1)依据图文信息可知,遵义市凤冈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平均海拔720米,山地面积大,地形起伏较大,排水条件好;土壤呈酸性,且富含锌、硒等元素;经济落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劳动力廉价且充足;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力扶持等。(2)依据材料信息提示,凤冈县结合当地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以茶产业推动扶贫战略落地,因地制宜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找准重点,以茶产业为扶贫、脱贫战略重点,在“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称号上做文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专业化生产;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收入;充分利用当地地方特色,积极发展旅游业。(3)同意:遵义市凤冈县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平均海拔720米,山地面积大,地形起伏较大,排水条件好,适宜种植茶叶的面积大;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可以带动与茶叶种植及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增加就业,增加收人;减少对耕地的需求,保护环境。不同意:山地地形起伏较大,适宜种植茶叶的面积有限;种植面积过大,必然会破坏原生植被,破坏原有生态环境;过度种植会降低土壤中锌、硒等元素含量,使土壤资源优势丧失,利用价值下降;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不利于茶叶外运;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地区,工业基础薄弱,深加工能力不足。32.(2018·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否同意,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干旱(蒸发能力强)。(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降水量等于蒸发量。(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整体分析:该题以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为背景,暗含热点国家生态文明的考查,属于生态环境问题。整体考查自然地理,如第(1)问实际上考查影响湿地形成的条件,第(2)问考查了流域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变化,有点难度,第(3)问考查了影响盐度的因素,承接上题,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即可。(1)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表积水条件(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畅(蒸发、地形、冻土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扎龙湿地地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排水不畅;据材料可知,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说明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2)据材料中知,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应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降水量基本不变,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后成为内流河时,说明蒸发量逐渐增大;随着尾闾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3)盐度高低与蒸发量和降水量有关。河水泛滥不断为湿地带来矿物质,且受全球变暖影响湿地水分蒸发加强,盐分析出;且属于内流流域,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据材料知泥沙淤积量大,湿地水浅,随着时间推移,盐分逐渐积累。因此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