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福建省莆田某中学高二(下)期末物理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莆田某中学高二(下)期末物理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莆田某中学高二(下)期末物理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莆田某中学高二(下)期末物理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莆田某中学高二(下)期末物理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福建省莆田二中高二(下)期末物理模拟

试卷

1.关于近代物理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查德威克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尹N+$He0+iH

B.,衰变就是原子核内的一个质子转化为一个中子和电子,电子被释放出来

C.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由入射光的频率和强度决定

D.若氢原子从第6能级向第1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则氢原子从第6能级向第2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也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2.“天问一号”从地球发射后,在如图甲所示的P点沿地火转移轨道到Q点,再依次

进入如图乙所示的调相轨道和停泊轨道,则天间一号()

A.发射速度介于7.9km/s与11.2km/s之间

B.从P点转移到Q点的时间大于6个月

C.在环绕火星的停泊轨道运行的周期比在调相轨道上大

D.在地火转移轨道运动时的速度均大于地球绕太阳的速度

3.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底端固定一轻弹簧,。点为原长位置.质量为0.5kg

的滑块从斜面上4点由静止释放,物块下滑并压缩弹簧到最短的过程中,最大动能

为8/.现将物块由4点上方0.4m处的B点由静止释放,弹簧被压缩过程中始终在弹性

限度内,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B点释放滑块的最大动能为9/

B.从B点释放滑块动能最大的位置比从4点释放要低

C.从B点释放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比从4点释放增加了u

D.物块从。点开始做减速运动

4.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48、C。相距为d,板长为6d,M、N是

两板中间正对的小孔,AB板电势高于CD板,在保持两极板电

量不变的情况下,有一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M孔以速率火沿

WV

MN连线方向射入两极之间,结果恰好能到达N点。若该粒子仍

以速率处从M孔射入,速度方向与4B板的夹角为火9>0),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带电粒子带正电

B.该粒子仍能到达CD板

C.调整。的大小,粒子可以直接从BD端口飞出

D.当。=45。时,粒子打在4B板上的落点距M点最远

5.如图所示,a、b、c、d表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过

程中的四个状态,图中ad平行于横坐标轴,ab的延长线过原

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从状态c到b,气体放热B.从状态d到c,气体不吸热也不放热

C.从状态a到d,气体对外做功D.从状态b到a,气体吸热

6.如图甲所示,在均匀介质中P、Q两质点相距d=0.4巾,质点P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

示,已知t=0时刻,P、Q两质点都在平衡位置,且P、Q之间只有一个波峰,则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A.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lm/s

B.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gm/s

第2页,共22页

C.质点Q出现在波谷的时刻可能为t=0.15s

D.质点Q出现在波谷的时刻可能为t=0.45s

7.如图(a)所示,两个带正电的小球4、8(均可视为点电荷)套在一根倾斜的光滑绝缘

直杆上,其中4球固定,电荷量以=2.0X10-气,B球的质量m=0.1kg.以4为坐

标原点,沿杆向上建立直线坐标系,B球的总势能(重力势能与电势能之和)随位置x

的变化规律如图(b)中曲线/所示,直线D为曲线/的渐近线.图中M点离A点距离为

6nl.令4所在平面为参考平面,无穷远处电势为零,重力加速度g取10m/s2,静电

力恒量k=9.0xl09N-m2/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杆与水平面的夹角。=60°

B.B球的电荷量①=1.5x10-5C

C.若B球以4/的初动能从M点沿杆向上运动,到最高点时电势能减小〃

D.若B球从离4球27n处静止释放,则向上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8.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倾斜固定放置,

导轨所在平面的倾角为。=30°,导轨下端接有阻值为

R的电阻,整个装置处在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

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质量为小、长为L、电阻

不计的金属棒放在导轨上,在沿导轨平面且与棒垂直的拉力F作用下金属棒沿导轨

向上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Tg(g为重力加速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金属棒运动

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并与两导轨接触良好,金属导轨的电阻不计,则在金属棒沿

导轨向上运动片时间的过程中()

A.拉力尸与时间成正比

B.拉力F的冲量大小为mgto+■^珞

C.通过电阻R的电量为勇逋

D.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等于拉力与重力的做功之和

9.某同学做了下面两个实验.他让一列水波通过一个孔时产生了如图1所示的衍射图

景,如果想让水波通过小孔继续传播的范围变小,可将左侧挡板适当_____(“向

左”或“向右”)移动;他用图2示器材做光的衍射实验,在光屏上能得到

(“图3”或“图4”)所示条纹。

图1国2国3国4

10.一辆小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启动,在前5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5s末达到额定

功率,之后保持以额定功率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己知汽车的质量为m=1x

103kg,汽车受到地面的阻力为车重的0.1倍,取g=10m/s2,则汽车速度为25m/s

时的加速度为m/s2,汽车的最大速度为m/so

11.在探究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中,小明同学做了如图中所示的实验

改进,在调节桌面水平后,添加了力传感器来测细线中的拉力。

第4页,共22页

(1)实验时,下列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总质量

8.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拉力

传感器的示数

C选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比选用电火花计时器实验误差小

D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

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由图中的数据可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是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由实验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力传感器示数尸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则小车与轨道

的滑动摩擦力弓=N。

12.几位同学对一个阻值大约为5900的未知电阻氏进行测量,要求较精确地测量电阻

的阻值。有下列器材供选用:

A.待测电阻&

8.电压表V(量程6V,内阻约3k0)

C.电流表4(量程20m4内阻约50)

D电流表量程1。机4内阻约10。)

E.滑动变阻器灯(0〜200,额定电流24)

F.滑动变阻器7?2(。〜2000。,额定电流0.5A)

G.直流电源E(6U,内阻约10)

,.多用表

/.开关、导线若干

(1)甲同学用多用表直接测量待测电阻的阻值如图甲所示。若选用欧姆表“X100”

挡位,则多用表的读数为0。

(2)乙同学根据以上器材设计如图乙所示的测量电阻的电路,则滑动变阻器应选择

(选填"RJ或“氏2”);电阻测量值偏大的主要原因是造成的。(选

填“电流表内阻”或“电压表内阻”)

(3)丙同学经过反复思考,利用所给器材设计出了如图内所示的测量电路,具体操

作如下:

①按图丙连接好实验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长、/?2的滑片至适当位置:

②开关S2处于断开状态,闭合开关Si,调节滑动变阻器R1、/?2的滑片,使电流表4

的示数恰好为电流表4的示数的一半,读出此时电压表V的示数U1和电流表庆的

示数4。

③保持开关S1闭合,再闭合开关S2,保持滑动变阻器/?2的滑片位置不变,适当调节

滑动变阻器%的位置,读出此时电压表U的示数/和电流表4的示数与。

可测得待测电阻的阻值为,同时可测出电流表4的内阻为(用U1、"、

人、为表示)。

(4)比较甲、乙、丙三位同学测量电阻&的方法中,同学的方案最有利于减

小系统误差。

第6页,共22页

13.如图,水平轨道8c的左端与固定的光滑竖直四分之一圆弧轨道相切于B点,右端与

一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在C点平滑连接(即物体经过C点时速度大小不变),斜面顶

端固定一轻质弹簧。一质量为2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从圆弧轨道的顶端A点由静

止释放,经水平轨道BC后滑上斜面并压缩弹簧,第一次可将弹簧压缩至。点。已知

光滑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0.45m,水平轨道BC长为0.4m,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0.2,光滑斜面CD部分长为0.6m,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lOm/s2-求:

(1)滑块第一次经过圆弧轨道上的B点时,圆弧轨道对滑块的支持力大小;

(2)滑块到达。点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

(3)滑块在水平轨道BC上停止的位置距B点的距离及滑块经过C点的次数。

14.如图所示,一个上表面绝缘、质量为g=1kg的不带电小车4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

其左端放置一质量为me=0.5/cg、带电量为q=1.0x的空盒以左端开口.小

车上表面与水平桌面相平,桌面上水平放置着一轻质弹簧,弹簧左端固定,质量为

mc=0.5kg的不带电绝缘小物块C置于桌面上。点并与弹簧的右端接触,此时弹簧

处于原长,现用水平向左的推力将C缓慢推至M点(弹簧仍在弹性限度内)时,推力

做的功为收=64,撤去推力后,C沿桌面滑到小车上的空盒B内并与其右壁相碰,

碰撞时间极短且碰后C与B粘在一起.在桌面右方区域有一方向向左的水平匀强电

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1X102N/M,电场作用一段时间后突然消失,小车正好

停止,货物处于小车的最右端.己知物块C与桌面间动摩擦因数%=0.4,空盒B与

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2=0.1,0M间距si=5cm,。点离桌子边沿N点距离S2=

90cm,物块、空盒体积大小不计,g取lOm/s?.求:

(1)物块C与空盒B碰后瞬间的速度也

(2)小车的长度L;

(3)电场作用的时间t.

15.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的第一象限存在垂直于xOy平面向外的有界匀强磁

场,磁场区域沿%轴方向的宽度为L,沿y轴方向足够大,第二象限整个区域存在沿

x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

电粒子在轴上的4(-|〃0)点以速度大小为火,方向沿y轴正方向射入电场区域,不

计粒子的重力,求:

(1)粒子第一次经过y轴的位置离原点。的距离小和速度大小也

(2)若粒子进入磁场区域后,能够再次回到电场区域,磁感应强度8应满足什么条件?

(3)若粒子进入磁场区域后,能够再次回到电场区域,并恰好能够经过y轴上的

P(O,#L)点,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为多少?

第8页,共22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力、发现质子的是卢瑟福,故A错误;

8、/?衰变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电子,这个电子以夕射线的形式

释放出来,故B错误;

C、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知,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光的强度无关,故C

错误;

D、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从n=6能级向n=l能级跃迁时减小的能量大于氢原子

从n-6能级向ri=2能级跃迁时减小的能量.所以氢原子从n=6能级向n-1能级跃迁

时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大于氢原子从n=6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的能量。

根据光电效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氢原子从几=6能级向兀=1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不

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氢原子从n=6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也不能

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正确。

故选:Do

卢瑟福发现了质子;根据/?衰变的本质分析;理解最大初动能和光电流的影响因素结合

选项完成分析;根据光电效应发生的条件和玻尔理论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掌握原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答案】B

【解析】解:4、天问一号需要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第二宇宙速度11.2km/s为脱离地

球的最小发射速度,在地球发射天间一号的速度要大于第二宇宙速度,故A错误。

8、地球公转周期为12个月,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号=k,天问一号在地火转移

T2

轨道的轨道半径大于地球公转半径,则运行周期大于12个月,从P点转移到Q点的时间

大于6个月,故8正确;

C、同理,环绕火星的停泊轨道半径小于调相轨道半径,则在环绕火星的停泊轨道运行

的周期比在调相轨道上小,故C错误;

。、天问一号在Q点点火加速进入火星轨道,则在地火转移轨道运动时,Q点的速度小于

火星轨道的速度,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知,粤=mf,解得线速度:〃=但,

rzry]r

地球公转半径小于火星公转半径,则地球绕太阳的速度大于火星绕太阳的速度,则在地

火转移轨道运动时,Q点的速度小于地球绕太阳的速度,故。错误。

故选:Bo

第二宇宙速度是卫星脱离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根据卫星的变轨原理分析;根

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分析周期关系。

本题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卫星的变轨过程,以及万有引

力定律的灵活运用。

3.【答案】AC

【解析】解:4、设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0.从4释放到动能最大的过程,

由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得:Ekl+&,=mgxAsin30°…①

从B释放到动能最大的过程,由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得:Ek2+与=mgxBsin30°...②

E

由②一①得:k2-Eki=rng(xB-xA)sin30°

据题有:xB-xA=0.4m

所以得从B点释放滑块最大动能为:Ek2=En+mg(xB-&)sin30。=8/+0.5x10x

0.4x0.5/=9/,故A正确;

3、由上分析知,物块的动能最大时合力为零,弹簧的弹力等于滑块的重力沿斜面向下

的分力,即mgs讥30°=依,则知弹簧的压缩量一定,与物块释放的位置无关,所以两

次滑块动能最大位置相同,故8错误;

C、根据物块和弹簧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知,弹簧最大弹性势能等于物块减少的重力势能,

由于从B点释放弹簧的压缩量增大,所以从B点释放弹簧最大弹性势能比从4点释放增加

为:4Ep>mg(xB-xA)sin300=0.5X10X0.4X0.5/=1/,故C正确;

。、物块从0点时开始压缩弹簧,弹力逐渐增大,开始阶段弹簧的弹力小于滑块的重力

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物块做加速运动,后来,弹簧的弹力大于滑块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

分力,物块做减速运动,所以物块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弹簧的弹力等于滑块的

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时物块的速度最大。故。错误;

故选:AC»

物块压缩弹簧时,弹簧的弹力不断增大,根据物块的受力分析其运动情况,滑块动能最

大时合力为零,由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求从B点释放滑块最大动能,并由系统的机械能守

恒求弹簧最大弹性势能。

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正确分析物块的受力情况,判断其运动情况,知道物块压缩弹簧后先

加速后减速,同时要明确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4.【答案】D

第10页,共22页

【解析】解:4、带电粒子从M孔沿MN连线方向射入两极之间,恰好能到达N点,说明

粒子在电场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受到的电场力水平向左,与电场方向相反,则粒子带

负电,故A错误;

B、两极板电量不变,故板间距离E不变,当粒子的速度方向与力B板的夹角为。时,粒

子的加速度不变,粒子沿从MN方向的位移小于d,不能到达CD板,故8错误;

C、带电粒子从M孔沿MN连线方向射入时,由运动学公式有诏=2ad.

粒子在竖直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有y=VQCOS9-t;粒子在水平方向上做匀减速直线

运动,运动时间为t=皿",则y="°cose为sme=邂吧,当。=45。时,粒子打在ZB板

上距点最远,且最远距离为%=第=因此,粒子不会从端口飞出,故

M1aXd<3d,BD

C错误,。正确。

故选:Do

根据粒子的运动情况,判断粒子所受的电场力方向,从而确定粒子的电性;根据粒子沿

水平方向的位移与板间距离d的关系,判断粒子能否到达CO板;运用运动的分解法,研

究粒子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确定。为多大时粒子打在AB板上的落点距M

点最远。

本题采用运动的分解法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类斜抛运动,要把握两个分运动的规律,

熟练运用分位移公式进行解答。

5.【答案】ACD

【解析】解:4由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C变形得:p=^T,故p-7图象

上点到原点连线的斜率上=竟即斜率和体积成反比;由图象知,从状态c-b,k增大,

V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即W>0:从状态c->b温度降低,内能减小4U<0,根据热

力学第一定律/U=W+Q可知,Q<0,即气体放热,故4正确;

B.从状态d到c,温度不变,气压减小,根据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牛=C可知体

积增加,说明气体对外做功,理想气体温度不变说明内能不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21U=W+Q可知,气体吸收热量,故B错误;

C.从状态d到a,气压不变,温度降低,根据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牛=。可知气

体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故C正确;

。.从状态b到a,因ab延长线过原点,属于等容变化,体积不变气体不做功,即W=0,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即/U>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Q知,Q>0,即气体

吸热,故。正确;

故选:ACD.

根据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判断;p-7图象中,点到原点连

线的斜率与体积成反比,从状态c到b,各个点到原点的连线的斜率增大,故体积减小,

说明外界对气体做功,温度减小说明内能减小,再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判断气体吸

热;根据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判断气体体积的变化,从而确定气体做功;

从状态b到a,为等容变化,气体不做功,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再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是

否吸热。

本题考查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等知识点。解答一定质量的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综合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两个规律之间的联系,

弄清气体状态变化过程中各状态量的变化情况。

6.【答案】BCD

【解析】

【分析】

根据波的传播方向,按照P、Q之间是否存在波谷进行分类讨论,得到波长,即可根据

图乙求得周期,进而求得波速;

根据Q的振动方向,求到波谷的时间。

对于简谐波的相关问题,一般通过波形图求得振幅、波长(或由振动图得到振幅、周期),

再根据传播方向得到某质点的振动图(或波形图),进而得到各质点的振动。

t=0时,PQ之间有一个波峰,若波由P传向Q,则PQ之间可能的波形如图1和图2,

第12页,共22页

对于图1:2a=0.8m,T=0.2s,则波速%=*=4m/s,质点Q出现在波谷的时刻为

(n+}T,可能的时刻有0.15s,0.35s,0.55s,…;

对于图2:2a=0.4m,7=0.2s,则波速%=与=2m/s,质点Q出现在波谷的时刻为

(n+;)7,可能的时亥lj有0.05s,0.25s,0.45s,•••;

若波由Q传向P,则PQ之间可能的波形如图3和图4,图3情形同于图2,

若为图4,则有人=詈讥,7=0.2s,则波速%=与=轲/s,质点Q出现在波谷的时刻

为5+令7,可能的时刻有0.15s,0.35s,0.55s,…。

根据以上分析,8s正确。

7.【答案】CD

【解析】解:4、渐近线II表示小球B的重力势能随位置的变化关系,即为:Ep=

mgxsind=k/由图b可得渐近线H的斜率k斜=0.5N,解得s讥。=0.5,即8=30°,

故A错误;

B、由图b中的曲线I知,在x=6M处B球的总势能最小,动能最大,该位置B球的合力

为零,则有:mgsin30°=k等,解得:QB=xlO^c,故B错误;

C、M点的电势能Epi=E总-Ep=E总-mgx^ind=67-0.1x10x6X0.57=3/

在M点B球总势能为6/,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当B的动能为零,总势能为10/

由图可知,总势能为10/时,有:x2=18m

此时的电势能为:Ep?=E—EP'=E点'—mgx2sin9=10/-0.1x10x18x0.5/=

V

所以电势能的减小量为:AEp=Epi-EP2=3J-1J=2J,即若B球以4/的初动能从M点

沿杆向上运动,到最高点时电势能减小2/,故C正确:

。、B球在M点的动能最大,速度最大该位置B受力平衡,由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不

变,而沿斜面向上的电场力逐渐减小,所以B球受到的合外力先减小为0,然后从0开始

逐渐增大,所以B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正确。

故选:CD。

渐近线n表示小球B的重力势能随位置的变化关系,由Ep=mgxsind-kx求解杆与水

平面的夹角0。由图b中的曲线I知,在x=6m处B球的总势能最小,动能最大,合力为

零,由平衡条件和库仑定律相结合求出B球的电荷量QB。根据电势能和电势的关系分析

电势能的变化。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B球的加速度a变化情况。

此题考查读图能力,关键要理解渐近线口的物理意义,同时要熟练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

能量守恒解题。

8.【答案】BC

【解析】解:4、以金属棒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gsind-FA=ma,

其中安培力以=B〃=手,

根据速度一时间关系可得:v=at,联立解得:F=mg+粤-t,拉力F与时间不是

成正比,故A错误;

B、t=0时,拉力F]=mg,t=t()时,拉力F2=mg+'4g•%,

2R

金属棒向上运动to时间的过程中,平均作用力:F=HFi+F2)=mg+/^to,

拉力F的冲量大小为mg%+^^诏,故8正确;

C、“时间内金属棒沿导轨向上运动的距离:x=|ato=^gto'通过电阻R的电量q=

A<PBLxBLgtl一.右

[==f,故C正确;

2

。、金属棒沿导轨向上运动to时间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可得:物+WC+W$=\mv,

根据功能关系可得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Q=-小安,所以:。=%+%-:山/,故

。错误。

故选:BC。

以金属棒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F的表达式分析4选项;

求出金属棒向上运动片时间的过程中拉力的平均值,由此分析B选项;

根据电荷量的计算公式求解通过电阻R的电量;

根据动能定理、功能关系分析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

本题主要是考查电磁感应现象,关键是弄清楚导体棒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根据牛顿

第二定律列方程进行求解,涉及能量问题,常根据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等列方程求解。

9.【答案】向左图3

【解析】解: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相差不多,如果想

让水波通过小孔继续传播的范围变小,也就是使衍射现象不明显,可采用的方法是使小

缝隙的宽度变大,可将左侧挡板适当向左移动。

第14页,共22页

激光经过单缝形成的衍射图像,是中央亮纹比其他亮纹又宽又亮,在光屏上能得到图3所

示条纹。

故答案为:向左,图3。

根据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相差不多,根据题意可知向

左移动;根据光发生衍射后形成的图像为中间较亮,周围暗一些。

该题考查波的衍射概念及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单缝衍射和小孔衍射图样,属于常规题

型。

10.【答案】3100

【解析】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解得牵引力F=/+ma=1000+

4000/V=5000N,

汽车的额定功率P=Fv=5000x201V=100000W=100kW,汽车在25m/s时的牵引

力F'=C=U^N=4000N,

v25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a'===4°°^00m/s2=3m/s2;

m1000''

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速度最大,则最大速度%;=:=今翳m/s=100m/s;

故答案为:3,100

根据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求出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匀加速运动

的牵引力.根据匀加速运动的最大速度和牵引力的大小求出汽车的额定功率.结合P=

产及求出速度为25m/s时的牵引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此时的加速度.当牵引力等于

阻力时,速度最大,根据P=求出最大速度.

本题考查了汽车恒定加速度启动的问题,理清整个过程中的运动规律,结合牛顿第二定

律和运动学公式综合求解,知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汽车的速度最大。

11.【答案】(1)8;(2)2.40;(3)1

【解析】解:(1)40、细线对小车的拉力是通过力传感器得到的,故无需测量砂和砂桶

的总质量,也不需要满足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A。错误。

8、使用打点计时器,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故8正确。

C、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与纸带间的阻力小于电磁打点计时器受到的阻力,故C错误。

故选:B。

(2)因为交流电源的频率/=50Hz,所以7="=-s==0.02s,已知相邻两计数点之间

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故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x5s=0.1s由逐差法得:

a==(28.81-9.61-9^61)XO.Ol?n2《2AQm/s2

4t24X0.12/'

(3)由小车的加速度a与力传感器示数F的关系图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F-Ff=ma,

当a=0时F=0.5/V,故Ff=2F=2义0.5N-IN

故答案为:(1)B;(2)2.40;(3)1

细线对小车的拉力是通过力传感器得到的,故无需测量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也不需要满

足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使用打点计时器,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实验时应多打出几条纸带,从中选取最合适的一条求加速度。

此题要求我们要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只有掌握了实验原理才能顺利

解决在原实验基础上的拓展类问题,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基本知识的学习.

12.【答案】600名电流表内阻华方-*丙

【解析】解:(1)用欧姆表“X100”挡位,由图示欧姆表表盘可知,多用表的读数为:

6X100=600/2;

(2)由图乙所示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为方便实验操作,应选择最大

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治;

由图乙所示电路图可知,电流表采用内接法,电流表有内阻,由于电流表分压使电压测

量值偏大,导致电阻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3)设电流表4的内阻为根据实验步骤②可知:%=hRx+2/m=1凡+2/m,

根据步骤③可得:U2=I2R2,

解得:Rx=牛,心=祟—祟;

(4)甲用欧姆表测电阻,用欧姆表只能粗测电阻阻值,不能准确测出待测电阻阻值;

乙同学的设计方法中,实际测得的阻值为Rx与电流表内阻的串联阻值,

求出的是待测电阻阻值与电流表内阻之和,由于电流表内阻未知,不能准确测出待测电

阻阻值,存在系统误差;

由实验步骤与(3)的分析可知,丙同学的方法更有利于减小系统误差;

故答案为:(1)600;电流表内阻;⑶手;*一黑(4)丙。

(1)欧姆表指针示数与挡位的乘积是欧姆表示数。

(2)为方便实验操作选择最大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根据图示电路图分析实验误差来

源。

(3)根据实验步骤应用欧姆定律求出电阻阻值与电流表内阻。

第16页,共22页

(4)根据实验步骤与实验原理分析实验误差,然后作出解答。

本题考查了实验器材选择、实验电路设计、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方案分析,要掌握实验

器材的选择原则,认真审题、理解题意与实验步骤、知道实验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解:(1)滑块从4点到B点,由动能定理可得

mgR=—0

解得:vB=3m/s

滑块在8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m—

NK

解得心=60N

(2)滑块第一次到达。点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为琮。

滑块从4点到。点,由动能定理可得

mgR-nmgLBC-mgLCDsin3G°+W-0

又由功能关系可得6=-勿

解得:EP=1.4/

(3)滑块只有在水平轨道BC上消耗机械能,滑块最终停止在水平轨道BC上,设滑块在BC

段运动的总路程为s。

滑块从4点滑下到最终停下来的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

mgR-fxmgs=0

解得:s=2.25m

因s=5LBC+0.25m,故滑块经过C点6次

最后距离B点的距离L=0.4m-0.25m=0.15m

答:(1)滑块第一次经过圆弧轨道上的B点时,圆弧轨道对滑块的支持力大小为60N;

(2)滑块到达。点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为1.4/;

(3)滑块在水平轨道BC上停止的位置距B点的距离为0.15m,滑块经过C点6次。

【解析】(1)滑块从4到8,根据动能定理求滑块第一次经过B点时的速度。滑块第一次

经过圆轨道上B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轨道对滑块的支持力。

(2)滑块从4到D,根据动能定理求得弹簧弹力对滑块做的功,从而求得滑块到达。点时

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

(3)将滑块在BC上的运动可看成一种匀减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和速度一时间公

式相结合求滑块在水平轨道BC上运动的总时间。对整个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列式,即

可求出滑块在BC上滑行的总路程,从而确定停止的位置距B点的距离及滑块经过C点的

次数。

本题考查动能定理及牛顿第二定律等规律的综合应用,要注意正确受力分析,对于涉及

力在空间的积累效果时,应优先选用动能定理。

14.【答案】解:⑴对物块。由0-M-N应用动能定理,设C运动到N点速度大小为北

得:

1,

必-l^imcg(2s1+s2)=-mcv^

解得:v0=J管-2〃ig(2S]+$2)=4m/s

C与空盒B右壁相碰,动量守恒:mcv0—(mc+mB)v

解得:v=y=2m/s

(2)C与B碰后可看作一整体,令m=me+巾8=1kg,则BC整体和小车加速度分别为:

QE+™=2*;&2=也吧=lm/s2

设经过0时间后B与C整体与小车4速度相等,此过程中二者位移分别为修、x2,以后二

者相对静止.

VQ]七]—0.2

解得:=£r=|s

AUj-rU2o

128

Xi=--ajtf=-m

、一2

故小车长度为:L=xt-x2=~m=0.67m

(3)由题意及上问知速度相等后BC与小车以共同加速度一起做匀减速运动,最终速度为

零,

口=a2t1=|m/s;

qE1.

a计=-------=-m/sz2

八m+mA2

口共4

运动的时间为:t2=7-=gs

Q共6

故电场作用的时间为t=0+亡2=2s

答:(1)物块C与空盒8碰后瞬间的速度为2m/s;

第18页,共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