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综合复习_第1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复习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中国古代史综合复习年级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总分一二得分得分阅卷人一、选择题(共208题,题分合计416分,单选)1.为了增加封建国家控制的劳动力,北周武帝和后周世宗主要同哪股势力展开争夺A.豪强大户B.藩镇势力C.宗教势力D.一般地主2.蒙古汗国同元朝的关系与下列哪组最相似A.隋朝和唐朝B.北宋和南宋C.契丹和辽D.后金和清朝3.在中国古代史上,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长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一地位最早可追溯到A.4000多年前B.3000多年前C.2000多年前D.1000多年前4.在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中,提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古;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家是A.墨子B.孟子C.商鞅D.荀子5.我们常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此处的“古”最早应是什么时期A.东汉B.三国C.隋朝D.南宋6.历史上曾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A.东晋B.唐朝C.南宋D.明朝7.市舶使(司)是我国历史上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它最早出现于A.隋朝B.唐朝C.五代D.南宋8.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曾“杯酒释兵权”,削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以下关于这一措施成功实施原因的表述中,不确切的一项是A.北宋建立后,赵匡胤迅速稳定政局,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B.赵匡胤原为统军大将,控制着军队C.赵匡胤在经济上赐给将领们钱财,允许他们广置田宅D.将领们渴望享乐,纷纷要求自解兵权9.元朝时,下列地区没有设立行省机构的是A.云南B.甘肃C.河北D.东北10.明清古典小说中,浓缩了封建社会由盛到衰缩影的名著是A.《三国演义》B.《金瓶梅》C.《西游记》D.《红楼梦》11.青铜工具应用于农业生产,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12.中原地区的冶铁技术传播到珠江流域和西域地区的时间分别是A.秦、西汉B.战国、西汉C.东汉、西汉D.秦、东汉13.下列工具中,解放了人力的是A.翻车、曲辕犁B.耧车、筒车C.水排、翻车D.水排、筒车14.下列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或作物,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种植占城稻②运用灌溉技术③种植甘薯和玉米④使用铁器耕作A.④②①③B.①③②④C.②①④③D.②④①③15.迄今已有两千多年,但依然泽惠于成都平原的著名水利工程是A.灵渠B.通济渠C.都江堰D.白渠16.对汉、唐、明三朝初期,农业生产发展的共同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政府保证了农民一定的劳动时间B.生产工具有了突破性的改进C.一些措施使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D.人民辛勤耕作和改进生产技术17.清朝前期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导致A.自然环境的极大破坏B.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C.国内外粮食品种的交流D.大批土地荒芜而人口急骤增加18.宋元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最突出的标志是A.出现了名画"清明上河图"B.出现了繁荣的城镇C.与铜钱并行使用了纸币D.对外贸易数额增大19.明代,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里的“新”的含义是A.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B.有了固定休闲、娱乐的场所C.有了通宵达旦的夜市、晓市D.城市的职能向经济中心转变20.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人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贵金属货币的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21.自唐至宋元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兴盛,最主要的原因是A.封建经济的繁荣B.造船技术的提高C.罗盘针用于航海D.统治者重视海外贸易22.秦朝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革除东周以来政治弊端的重要决策是A.建立皇帝制度B.在全国推行郡县制C.用法律治理国家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23.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B.使地方权力进一步分散C.使皇权进一步加强D.使中央各部门权力得以相互制约24.宋太祖和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是A.设立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B.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C.改变和分散地方机构及其权力D.改变挑选官吏的方法25.就中国古代历史而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是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中央机构有了明确的分工C.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D.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26.我国古代中央政权对下列地区行使管辖权的先后顺序是①珠江流域②台湾③黑龙江流域④新疆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④②D.①④②③27.下列各项,出现在元代的是A.划全国为25个省级行政区B.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务C.设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D.废丞相制设立三司28.唐朝、清朝在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方面,不同的做法是A.设立机构管理开发边疆B.把军事征服同行政管理结合起来C.加强与西藏联系或管辖D.把巩固国家统一同反击侵略结合起来29.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B.有不少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C.南北经济趋于平衡D.农作物新品种得以广泛种植30.上(宋高宗)谕大臣……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造成南宋外贸收入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海上交通比较发达B.封建经济继续发展C.对外贸易港口增多D.政府鼓励对外贸易31.下列水利工程的兴修,最能体现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是A.都江堰B.永济渠C.灵渠D.会通河32.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有①历史正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②思想家个人的性格、经历各不相同③阶级关系复杂多样④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尚未建立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非攻”表明墨子反对一切战争B.“小国寡民”思想有反抗强权统治的进步因素C.韩非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既有进步性又有反人民的一面D.“制天命而用之”表明认识到了自然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34.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35.战国时期受社会生产发展的影响而产生又直接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科技成果是A.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B.写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C.立春、春分等八节气的测定D.创制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36.唐朝文化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唐朝文化对于西方世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印刷、火药、导航技术等方面B.丝绸、冶铸、水利技术等方面C.宗教、建筑、法律制度等方面D.造纸、纺织、印刷技术等方面37.与隋唐文化相比,宋元文化最主要的特点是A.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使中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C.传统科学技术开始衰落D.影响并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38.中国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对中外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此评价正确的是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②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③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④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9.下列历史现象中与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实现了北方的统一B.北方民族融合C.完成了封建化进程D.阶级矛盾激化40.与3~6世纪的民族大融合相比,10-13世纪的民族大融合最突出的特点是A.民族大融合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C.内地与边疆地区经济交流频繁D.少数民族入主中原41.下列民族中,对我国西部开发曾作出重大贡献的是①山越②吐蕃③党项④契丹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42.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最主要因素是A.封建国家的分裂与割据混战B.民族之间的战争C.各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往来D.民族的迁徙43.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改革,最早反映出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而实施的是A.租庸调制B.两税法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44.下列赋税制度未触及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是A.唐初的租庸调制B.北宋的方田均税法C.明初的一条鞭法D.清朝的摊丁入亩45.对于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沿革规律,表述不正确的是A.农民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趋于弱化B.赋税缴纳方式趋于简化和货币化C.客观上逐渐反映出商品经济自身发展的要求D.变化虽大,但人头税未能最终废除46.见于历史记载的我国官方与波斯湾地区最早的直接往来发生于A.东汉B.西晋C.唐朝D.南宋47.与西亚地区的交流对于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丰富了古代人民文化艺术生活②促进了我国四大发明的形成②发展了对外贸易,丰富了物产④在我国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8.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与印度交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佛教在唐朝时开始由天竺传入中国B.唐朝时印度的制糖技术传入中国C.玄奘翻译佛经保存了印度的古代文化资料D.郑和下西洋曾经到达过印度半岛49.三国时期成书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这一记述指的是A.230年,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B.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C.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流求D.清朝升格台湾府为台湾省50.“开辟荆莽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此诗记述的重大事件是A.郑成功收复台湾B.康熙帝统一台湾C.刘铭传保卫台湾D.刘永福坚守台湾51.1683年,康熙帝命清军进入台湾,对此事件最正确的评价是A.坚持了国家统一的立场B.消灭了明朝的残余势力C.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地域D.驱除了外来势力的入侵52.1895年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耻辱年代,这一年发生了A.台湾淡水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B.英国侵略者入侵台湾C.法国侵略者入侵台湾D.日本侵略者侵入台湾53.1947年,台湾爆发了反抗国民政府暴政的A."二二八起义"B.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C."一二肪旁硕"D.爱用国货,抵制美货运动54.下列关于明朝《大明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制订于明太祖统治时期B.内容中增加了经济立法C.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D.对贪污受贿罪判刑较轻55.我国古代形成南稻北粟的作物种植格局最早是在A.母系氏族时期B.父系氏族时期C.商朝D.西周56.我国古代的农学家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认为“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这主要是强调A.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的观点B.应当抓紧农时进行耕作的观点C.主张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D.介绍如何选种、浸种、施肥的经验57.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农业科技有了重大发展,其中,创新水稻育种理论,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炯型水稻的农业科学家是A.李四光B.钱学森C.邓稼先D.袁隆平58.下面关于隋唐科举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隋文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B.贞观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C.唐高宗首创武举和殿试D.武则天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59.关于北宋科举制度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有①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②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控制③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法④录取额比前代大大增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0.王安石改革科举和学校制度的主要措施有①废除明经诸科②创办私人讲学的书院③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④设立明法科A.①②B.①③④C.①③D.②③④61.明朝实行的科举制①试卷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②严格限制答卷文体③开始将殿试列为定制④首次使用糊名法,防止考生舞弊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62.下列关于地丁银的解释最准确的是A.取消人头税,只征土地税B.田赋和丁税均征收白银C.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D.按人口和土地的多少统一征收白银63.下面有关兵制的内容,与唐玄宗有关的是A.不再实行军民异籍B.增加了军府的数量C.开始实行募兵制D.府兵地位不断下降64.关于北宋禁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国家的正规军B.禁军的半数拱卫京师C.禁军实行更戍法D.禁军将领由枢密院委派65.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理想C.唯物主义思想D.朴素辩证法思想66.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A.爱人如己,崇尚和平B.己所不欲,勿施与人C.清心寡欲,顺应自然D.善用权术,建立威权67.东汉察举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这被称为A.皇帝征召B.乡举里选C.公府与州郡辟除D.举孝廉68.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是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B.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联系C.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D.甘英到达了波斯湾69.秦汉时期,中国已开始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A.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B.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地区C.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D.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70.北宋政府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的市舶司,其职责是A.管理对外事务和贸易,征收商税B.通过行会对商业实行控制和勒索C.经营和管理农村集市贸易D.经营交子的发行与汇兑71.以下对于明清时期传教士在中国活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传播了西方近代科学知识②造成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兴起③企图使中国人皈依基督教④对于明清的科技有一定影响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2.关于两汉天文学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B.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C.最早记录太阳黑子D.留下了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73.北宋的科技成就包括A.造纸术开始西传B.发明了印刷术C.指南针用于航海D.火药开始用于军事74.元朝的郭守敬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他所取得的科技成就,不包括A.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天文观测仪器B.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C.主持编写《授时历》D.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的长度75.书中记述石灰岩溶蚀地貌的是A.《禹贡地域图》B.《梦溪笔谈》C.《水经注》D.《徐霞客游记》76.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是A.近代自然科学产生B.传统科技趋于停滞C.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D.西方近代科技大量传入77.漕运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古代水运比陆运发达B.封建统治者挥霍无度C.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的偏离D.西粮东运,可顺长江、黄河而下78.隋朝大运河的河道,其地理位置最接近春秋时期已开通的运河的一段是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79.元朝与隋朝相比,在交通运输方面的突出成就是A.重新连接了京杭大运河B.开始了空前的海运C.与欧洲最早实现了直接交往D.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80.隋朝和元朝注意发展大运河交通,国内交通空前发达,共同的目的是A.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商业繁荣B.有效统治疆域空前广大的国土C.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D.促进民族融合和经济交往81.汉朝建立的察举制度,其中察举的含义是A.自上而下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B.通过视察发现人才的制度C.通过选举来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D.通过民主方式选拔人才的制度82.东汉察举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这被称为A.皇帝征召B.乡举里选C.公府与州郡辟除D.举孝廉83.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其中"九品"的确切含义是A.划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B.中央有名望的官员担任的品评官C.中央有关部门对士人评定的品级D.选任官吏时授予的相应官职84.九品中正制发展到西晋以后,中正考评士人,主要看重①才能②家世③品德④门第A.①②B.②③B.③④D.②④85.之所以把夏商周三代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是由于A.青铜铸造是主要手工业部门 B.青铜器普遍用于农业生产C.青铜铸造生产规模处于鼎盛时期 D.青铜器的制造已日益产业化86."王城(当时梵衍那国的国都,今邻邦阿富汗)东北山阿,有立佛石像(巴米扬大佛)高有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宝饰焕灿。"此佛像建于公元五世纪,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内容正确的是A.此佛像与云冈石窟的开凿大体同时B.此佛像建于莫高窟石窟艺术创作最为繁盛之时C.张骞出使西域时曾见过此大佛D.郑和去印度时曾到此大佛前膜拜祝祷87.下列古代冶炼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用水利鼓风冶铁②用木炭作冶铁燃料③用煤作冶铁燃料④用焦炭作冶铁燃料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②①④③88.汉高祖采取的措施中,有利于扩大西汉统治阶级力量的是A.兵皆罢归家 B.各归其是,复故爵田宅C.民以饥荒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D.轻田租,什五而税一89.完颜阿骨打领导女真族进行抗辽到灭辽、灭宋说明了A.从进步性转向非正义的破坏性B.为了女真族人民的利益C.女真族向封建社会过渡D.是野蛮落后的社会制度征服先进的文明90.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因为A.论战最先震动了清朝君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的状态B.维新派在论战中首次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C.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论战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兴办近代工商业的要求91.百日维新失败的客观原因是A.袁世凯告密B.光绪帝被囚禁C.顽固派强大D.帝国主义强大92.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直接目的是A.抵制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本输出B.缓和阶级矛盾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D.发展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93.甲午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洋务运动的刺激C.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D.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94.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在政治上的主张是A.振兴工商业B.兴办学校C.实行君主立宪D.推翻清朝统治95.使维新变法思潮迅速发展成为爱国救亡运动的政治事件是A.《变法通议》的发表B.公车上书C.《中外纪闻》的创办D.强学会的成立96.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A.《新学伪经考》B.《变法通议》C.《应诏统筹全局折》D.《定国是诏》97.促使清统治集团分化和光绪帝支持变法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危机的加深B.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为争夺最高统治权D.康有为等人的宣传98.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A.照搬办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依靠儒家思想,托古改制D.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99.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反映的内容是A.命各省保荐,引进人才B.提倡官民上书言事C.裁汰冗员,澄清吏治D.设邮政局100.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在19世纪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101.我们之所以把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因为A.论战最先震动清朝君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的状态B.在论战中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兴办近代工商业的要求C.资产阶级在论战中首次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D.论战正面抨击了封建信条和阐述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102.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曰:“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月之间……处处皆是,同声与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这说明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是A.支持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B.默许义和团为合法民团C.对义和团运动进行绞杀D.利用义和团运动来发动民众103.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共同点是A.面临的民族危机的程度相同B.都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C.都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D.都提出了明确的革命纲领104.瓦德西说:“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A.已经放弃了灭亡中国的计划B.已屈服于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C.将瓜分中国的计划重新调整D.瓜分中国的迷梦彻底破灭105.对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的看法,正确的是A.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B.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普遍认识C.反映了农民朴素的爱国思想D.反映了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106.“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仨月遍地红”,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是A.山东富有革命传统B.清朝的腐朽统治C.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山东D.贪官恶霸横行乡里107.揭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义和拳改为义和团B.平原义和拳取得平原大捷C.冠县义和拳攻打教堂D.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108.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正确的是①“扶清”使义和团易放松对清朝统治者的警觉②具有反帝爱国性质③“灭洋”带有笼统排外色彩④是阶级矛盾从属于民族矛盾的体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09.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的主要目的是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B.控制和利用义和团C.联合义和团抗击外国侵略D.阴谋削弱义和团110.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111.《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拆毁北京至大沽之间炮台,外国列强的主要目的在于A.削弱中国军队的力量B.摧毁中国反帝行动C.控制中国的京津地区D.干涉中国内政外交112.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A.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B.农民自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C.农民自觉的反侵略运动D.农民自觉的反封建的运动113.帝国主义未能完全瓜分中国的最主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B.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势力的矛盾C.义和团运动的沉重打击D.军事力量不足11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A.总理衙门的设立B.《辛丑条约》的签订C.《南京条约》的签订D.《马关条约》的签订115.近代史上,下列城市中曾建立过殖民机构的有①北京②天津③广州④南京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16.临时政府正式迁京,标志着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为首的北洋军阀政权建立起来,是因为A.同盟会会员被排挤出政府B.袁世凯撕毁《临时约法》C.袁世凯的亲信控制了政府要害部门D.袁世凯废除了民主共和制117.宋教仁在《代草国民党大政见》中说:"责任内阁制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于议员负责任是也。……吾党主张将来宪法仍采用责任内阁制;并主张正式政府由政党组织内阁,实行议员责任,凡总统命令,不特须阁员副署,并须由内阁起草,使总统处于无责任之地位,以保其安全焉。"这表明宋教仁等国民党人①主张实行西方的责任内阁制②主张实行政党政治③准备通过竞选组建国民党内阁④要用政党政治限制袁世凯的权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18.宋教仁案从本质上看,反映了A.权力之争B.日、美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矛盾C.共和与专制的矛盾D.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119.导致”二次革命”迅速失败的原因中①国民党力量涣散②北洋军阀力量强③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A.①②③均正确B.①②正确③不正确C.①正确②③不正确D.①不正确②③正确120.帝国主义先支持清政府,后又支持袁世凯破坏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其出发点是A.维护中国的安定B.阶级立场不同C.殖民利益的得失D.社会制度的差异121.日本“二十一条”中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相与他国”的内容,其真实目的是A.排斥其他列强,妄图独霸中国B.尊重中国的领土和主权C.欺骗国际舆论D.维护北洋军阀的权益122.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的不同点是A.孙中山号召或领导B.武装斗争C.矛头指向北洋军阀D.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123.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后,他安排亲信把持的政府部门有①军事②司法③工商④内政⑤财政⑥外交⑦教育A.①②④⑤B.①②⑤⑥C.①④⑤⑥D.①②⑥⑦124.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后,就迫使革命党裁减南方革命军队,遭到革命党人的强烈反对,其中抵制最有力的是①黄兴②张振武③方维④黎元洪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25.袁世凯大量举借外债,除用于扩大个人势力外,还迫切企图A.消灭割据势力B.铲除旁系军阀C.削弱革命军D.一统天下126.“宋教仁案”后,袁世凯下令罢免了革命党人担任的三省都督,其中不包括A.湖北B.江西C.广东D.安徽127.国民党势力大减,袁世凯势力大大得到巩固是在A.临时政府迁京后B.刺杀宋教仁后C.二次革命失败后D.当选正式大总统后128.下列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的先后顺序是①解散国民党②颁布《中华民国约法》③解散国会④修改《大总统选举法》⑤改内阁制为总统制⑥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A.②④①③⑥⑤B.⑥①③②⑤④C.③④②①⑤⑥D.⑥①②③④⑤129.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根本目的是A.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B.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C.取得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D.独霸中国,使之成为日本的殖民地130.导致护国运动出现的原因是A.刺杀宋教仁B.袁世凯当选正式大总统C.袁世凯解散国会、国民党D.袁世凯称帝131.中华民国第一届内阁总理是A.唐绍仪B.奕勖C.宋教仁D.段祺瑞132.下列地盘中,皖系军阀控制的地区有①陕西②山西③山东④广东⑤浙江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⑤133.护国战争后,中国形成了更加混乱的军阀割据局面,主要原因有①封建经济的分散②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并存③帝国市义"分而治之"的政策④帝国主义掀起划分中国的狂潮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134.“府院之争”实质上反映了A.法国和德国之间的矛盾B.美国和日本之间的矛盾C.日本和沙俄之间的矛盾D.英、法和美国之间的矛盾135.护法运动的失败表明①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②利用一派军阀打倒另一派军阀不会成功③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胜利④旧民主主义革命已陷入绝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36.1911~1917年间,历史上曾有下列官职,黎元洪没有担任过的是①总督②都督③总统(临时的,正式的)④国务总理⑤副总统⑥内阁总理A.①④⑥B.②③④C.④⑤D.①⑥137.袁世凯死后,担任国务总理的是A.黎元洪B.冯国璋C.段祺瑞D.曹锟138.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的分裂表面化,其两大派系是①直系②皖系③奉系④滇系⑤桂系A.①②B.②③C.①③D.④⑤139.在整个中国出现军阀割据的情况下,下列各省表示服从中央的是A.湖北B.河南C.广东D.山西140.支持中国各派系军阀割据混战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有①英国②美国③日本④德国⑤俄国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①②D.④⑤141.“一战”爆发后,日本鼓动段祺瑞政府出兵参战而允诺的条件是A.《二十一条》B.提供贷款C.修建铁路D.开办工厂14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和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是A.是否涉及军事方面B.是否涉及经济方面C.是否涉及政治方面D.是否由新兴地主阶级领导143.“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B.变法顺应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潮流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D.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144.“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大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对这段话的正确认识是①反映了奴隶主的立场②提示了君臣矛盾③实质上是反社会变革④强调以法治国的重要性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14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顺应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趋势B.接受汉族先进的封建统治政策C.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D.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14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中,起了促进鲜卑族封建化作用的措施有①整顿吏治②颁布均田令③迁都洛阳④学习汉族文化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④14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A.封建王室B.汉族地主C.鲜卑贵族D.人民群众148.王安石变法主要是为了A.改革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B.限制大商人、大地主的利益C.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D.解除辽、西夏的军事威胁149.王安石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B.大地主的特权问题C.农业生产发展问题D.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150.秦朝与隋朝的相似之处,最主要的是A.都短暂而亡但极具开创性B.都以关中为基地进而统一全国C.都开凿了人工运河D.都被农民起义所推翻151.东汉与西汉相比,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是A.是农民起义后建立的王朝B.以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C.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D.豪强地主势力得以发展152.汉唐历史相比,不同之处是A.都承袭前朝政治制度B.都出现过“大治”局面C.赋税制度出现中途变革D.后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153.汉唐前期呈现封建盛世的共同原因是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注意吸取前朝灭亡教训③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④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54.史称“光武中兴”,是因为光武帝A.恢复了汉政权,使社会由动荡趋于安定发展B.调整统治政策,减轻了对人民的剥削C.继“文景之治”后开创了又一个盛世局面D.采取了和西汉前期特征相同的政策155.通过秦末、隋末农民战争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A.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B.实现了改朝换代C.改变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结构D.消灭了大批的官僚地主156.与以前的农民战争相比,明末农民战争水平提高的主要表现是A.起义军建立了农民政权B.战争持续了近二十年C.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D.推翻了明朝的腐朽统治157.《史记·苏秦列传》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对这段文字的深刻理解是A.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增值,人口增长B.临淄人喜欢音乐、赌博和旅游C.临淄人好吃懒做,整天游手好闲D.战国时期,有钱人整天享乐,一般百姓为生计而奔波158.据2001年12月8日《参考消息》报道:12月1日出生的日本皇太子公主起名为爱子,称号敬宫,这是出自儒家经典《孟子》中“仁者爱人,人恒爱之;有礼者敬人,人恒敬之”一语。报道中引用的“仁者爱人”一句,最接近孟子本意的解释是A.人和人之间应相互友爱B.每个人都应爱别人C.统治者应爱惜民力D.夫妻之间互称爱人159.一次把开沟、下种、覆盖全部完成的生产工具最早发明于A.汉B.唐C.宋D.明160.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认为“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这主要是强调A.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B.应当抓紧农时进行耕作C.主张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D.主张大力兴修水利工程161.隋唐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C.加强了皇权,有利于社会稳定D.中央机构有了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办事效率162.对隋唐科举制中“举”的正确解释应为A.考试B.推荐C.选拔D.提拔163.“生女直(真)旧无铁”,他们用马匹、人参与邻近各族换取来的铁,主要用于制造A.钱币B.兵器C.生产工具D.生活用具164.北宋造成“冗兵、冗官、冗费”局面,从反面证明了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弊大于利B.政治改革要具备经济基础C.兵越多,战斗力越弱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165.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中,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市易法D.方田均税法166.元朝与隋朝相比,在交通运输方面的突出成就是A.将大运河截弯取直B.开始了空前的海运C.与欧洲最早实现了直接交往D.指南针用于航海167.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下列事件中,后果与安史之乱类似的是A.七国之乱B.靖康之变C.土木之变D.三藩之乱168.史书记载:“明朝松江地区,开有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主,从店中给酬取值。”以下据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松江男妇均从事商品生产B.暑袜店主是包买商C.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松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69.儒家思想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A.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B.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推崇C.它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D.传统习惯势力根深蒂固170.我国古代曾多次发生大规模人口迁移,其中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最突出的是A.北方少数民族由荒漠草原向黄河流域迁移B.北方人民南迁C.内地人民向边疆迁移D.华人迁居到南洋171.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帝设立台湾府的相同历史作用是A.驱逐殖民势力B.加强对边疆的管辖C.巩固东南海防D.维护国家主权完整172.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逐渐由开放演变为封闭,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封建制度渐趋衰落C.君主专制空前加强D.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173.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道出了指南针在近代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近代中国的愚昧落后B.指南针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C.中国古代先进科技的沦丧D.社会环境决定科技能否发挥进步作用174.元朝时,“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之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律”。上述历史现象揭示了①元朝大一统,疆域辽阔,幅员广大②元朝时,边疆和内地的联系得到加强③各民族相互学习,文化交流得到发展④各民族交往密切,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75.阅渎分析下列表格,说明导致156年一264年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公元纪年(年)朝代人口数(万人)2西汉平帝元始二年5,959156东汉桓帝永寿二年5,648264三国时期767280武帝太康元年1,616A.宦官专权B.农民起义C.军事集团割据混战D.外族侵扰176.据有关资料记载,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我国人口达到1亿,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突破2亿,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越过3亿,1834年(道光十四年)超过4亿。下列各项与上述人口变化原因无关的是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B.清管辖区域扩大C.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D.农耕面积大量增加177.对于台湾问题,我们的认识是①二战结束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②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结果③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④国际反华势力以及"台独"势力是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两个重要因素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78.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并成功运用于对港澳问题的解决。“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A.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的社会制度不变B.一个中国和祖国统一C.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享有高度自治权D.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以保留军队179.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实质是A.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B.用法律来约束每个人的行动C.让法作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D.用法制代替君主个人专制180.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这是因为它①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②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得以参与政权③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④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加强了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81.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A.有利于选拔人才B.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D.得到了不断完善182.1905年,清政府被迫宣布废止科举制的主要原因是A.四书五经儒家经典已失去文化教育价值B.资产阶级维新派强烈要求改革科举制度C.新式学堂的毕业生成为官员的主要来源D.科举制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和满足"新政"的需要183.算赋、口赋和租庸调制的共同之处是A.都是在均田制的基础上推行的B.都增加了唐朝政府的财政收入C.都以人丁为征税标准D.都为了缓减土地兼并严重的现象184.唐中期以后推行两税法、明朝推行一条鞭法、清朝则推行地丁银制度。这三种赋税制度所反映出的封建生产关系的演变趋势是A.封建政府的财政危机逐步得到解决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C.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日趋减轻D.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185.一条鞭法不同于两税法的最具历史意义的特点是A.废除人头税B.以田亩数计征C.赋税折银征收D.按照资产交纳186.一条鞭法中赋役征银办法实行的意义有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促进了货币地租的发展③有利于农业商品化④对资本主义萌芽有促进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87.《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指出:"……实行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于保障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之后,又须保障地主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对这一政策的最恰当的评价是A.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B.合理调节各抗日阶级内部关系C.保障地主的基本利益D.把发展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188.建国初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改革开放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关于这两次改革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前者是土地所有制的改革,后者是土地经营制度的改革②前者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后者则推动了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③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④都体现了"一大二公"的特点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89.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府兵制,其特色有①兵将分离,杜绝武将专权之弊②兵农合一,节省养兵费用③素质优良,战斗力特强④行更戍法,避免地方势力增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90.北宋统治者实行更戍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A.加强禁军B.强干弱枝C.防止地方专权D.防止武将专权19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192.“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193.北宋范仲淹"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A.减轻徭役B.提倡农桑C.加强军事D.整顿吏治194.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②③④195.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D.道家最受欢迎196.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97.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198.有关汉初封国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汉初开始就长期存在B.王国严格受朝廷节制,权力弱小C.封国分王国和侯国两级D.侯国直属朝廷,不受所在郡管辖199.汉武帝颁行"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诸侯王的势力B.剥夺王国的封地C.分割王国的封地D.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200.唐宋设置的市舶司(使)与清朝后期清政府在中央设置总理衙门,负责处理外交和通商事务。两者之间最本质的不同是A.管辖的范围不同B.建立的地点不同C.建立的目的不同D.管理的人员不同201.两宋时期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对外贸易的通道也从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其原因是①政府采取重视和支持商业和海外贸易发展的政策②宋朝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③辽、西夏、北宋并立,阻碍了陆地丝绸之路的通行④两宋时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而且商品经济开始繁荣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2.读下图,应为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哪三个政权的对峙形势图A.辽、西夏和北宋B.辽、西夏和南宋C.金、西夏和南宋D.元、西夏和南宋20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建立政权的地点是下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204.下列历史现象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公元前11世纪晚期,居住在鲁国国都曲阜的居民傍晚闲谈时,喜欢议论政事B.春秋时,冉耕家境贫困,但人穷志不短,他拜孔子为师,每天刻苦学习C.公元前349年,咸阳人关贵好吃懒做,流落街头,结果被官府罚作官奴D.“兵马未到,粮草先行”,王小二作为秦朝大将蒙恬的粮草官,除了每天要准备好士兵吃的粮食外,还要准备好战马吃的苜蓿205.辛弃疾词云:“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该词反映了A.辛弃疾青年时期曾梦想投笔从戎B.辛弃疾青年时期曾参加抗金斗争C.辛弃疾痛恨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做法D.辛弃疾迷恋军事斗争,厌恶和平环境206.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培根所说的“三种机械发明”不包括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207.从清朝康熙初年到鸦片战争爆发的178年中,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由几千万猛增到4亿多。以下关于这一时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中,正确的是①社会长期稳定,一百多年“丁男不知兵革之患”②农业发展,粮食亩产量稳步提高③各民族经济联系和交流加强,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区扩展到边远地区④统治者鼓励人口增长,如康熙帝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④208.“两块长城墙砖被运往美国的一所著名大学,安放在该校博物馆的突出位置。旁边的牌子上写道:这两块长城墙砖的历史比美国的历史还要长。”根据所学知识推测,你认为这两块墙砖至少比美国历史长多少年?A.1000多年B.700多年C.500多年D.400年左右得分得分阅卷人二、非选择题(共23题,题分合计482分,材料解析题、问答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救亡主张不尽相同。例如:维新派大力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说"吾既自居于弱昧,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日即于乱亡,安能怨人之取侮?"义和团的一份揭帖则说:"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禁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请回答:对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亡的途径,维新派和义和团持何种不同观点?两种观点各具有什么积极意义和局限性?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衣食之源,不以地为界,不以人为节,不以日为界。凡欲加力使大莫如机器……一人所做工,能给百日食。”“机器固为富国第一义”。--摘自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二:“通商者,天地自然之理,人之所籍以自存也。故言理财之学者,当并国之差别限界而无之。”--摘自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材料三:“生产之要素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试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对外贸)“欢迎与反对,要以政治组织能否改革为断……苟政府财政之基础固,而所以运用之者适其宜,则外资必不足为国病明矣。”(外资)“用之于生产者,往往食外资之利;用之于不生产的,势必蒙外资之害。”--摘自梁启超《利用外资与消费外资之辨》根据以上材料,评述梁启超的经济思想。要求:内容应包括背景、经济思想、思想来源和意义。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200字以内,否则扣分。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庚子京拳祸,其始由二、三愚妄大臣,逢迎亲贵(迎合慈禧太后),以攘除夷患为名,将欲撼动神器(动摇光绪的皇位),邀非常之利。遂致乘舆远播(皇室离京外逃),生灵涂炭。款议屈就,岁币(赔款)无厌。--吴永《庚子西狩丛谈》材料二:在1900年6月中旬,慈禧太后看到一份伪造的外国"照会",该"照会"要求慈禧把政权交还给光绪,慈禧阅后,益怒:"彼族竟敢干预我家事,此能忍,孰不能忍!外人无理至此,予誓必报之!"--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义和团档案史料》材料三: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臣民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赶外国人)为最快人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义和团》第四册回答:(1)清朝统治者中的一部分人支持义和团是出于什么目的?(2)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清统治集团对义和团的真实态度是什么?4.材料分析题材料一故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少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而不困,则莫若轻关节以厚商而利农。--张居正材料二纪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材料三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次也,典与铺又次之。--清《履之丝话产业》根据以上材料,评述其经济思想。要求:内容应包括比较观点、原因、影响。评述成文,无须罗列材料,限200字以内。5.阅读下列材料(按:朱元璋颁行《御制大诰》等,记录其亲自审案情况。)材料一:湖州府官吏刘执中等,不谋公而谋私,将籍没凌说山场所产木植,砍伐二十九万,设计差夫搬运,卖遍府县,然后止差五千人搬运。后与各处人夫,及推官吕惟贤等,通同作弊,除各匿入己外,止解二万余根至京。自取之祸,安可逃乎!材料二:兵部侍郎王志,为勾捕逃军等事,受赃二十二万。朕亲问之:“尔贪何若是?”对曰:“财利迷其心,虽君亲亦忘之。”曰:“今如何?”对曰:“臣临刑方觉,悔不及矣。”材料三:(清著名史学家赵翼《廿二史札记》载)又案《草木子》,记明(太)祖严于吏治,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到六十两以上,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府、州、县、卫之左特立一庙,以祀土地,为剥皮之场,名曰皮场庙。官府公座旁,各悬一剥皮实草之袋,使之触目惊心。根据以上材料,对明太祖的惩贪作简要评述。要求:应包括原因、措施及其评价。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6.阅读下列材料,提取和理解材料中的信息,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撰写一篇政论文章:证明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昭示“东突”分裂势力产生蔓延的原因。材料一:引自有关报道联合国安理会11月12日首次就反对国际恐怖主义问题举行外长会议。在会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当有记者就媒体透露约有1000名中国人在阿富汗接受训练,请外交部发言人朱邦造证实时,他说,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在中国新疆也有一股长期进行恐怖主义活动的"东突"势力。“东突”势力一直得到本·拉登集团的支持和培训,在中国新疆境内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材料二:引自《羊城晚报》2001年11月14日作为一个组织的称谓,“东突”是“东突厥斯坦”的简称。有专家说,“东突”是1944年在新疆建立的一个谋求新疆独立的反动组织,上个世纪50年代流亡欧洲。1997年2月,“东突”分子在新疆伊宁策划了一场暴乱。以伊宁大规模骚乱事件为标志,新疆民族分裂活动进入活跃期,带有“圣战”色彩的暗杀、爆炸等恐怖暴力活动频繁发生。今年上半年,一个以暴力手段争取新疆独立的“维吾尔圣战组织”,携带自动武器袭击新疆库车县的公安局,局长陈平当场被杀。“圣战组织”成员打伤六七名公安人员后,突破追捕逃去。材料三:引自《环球时报》2001年11月16日据国外媒体报道,……中亚是其从事分裂祖国活动,对新疆进行渗透、袭扰和进行武装训练的前沿阵地;西亚是其构筑“民族凝聚力”、培养“精神领袖”和干部队伍的大本营;欧美是其推行“疆独问题国际化”的国际讲坛。“东突”分子的经济来源包括在外经商办企业、贩毒和获取某些国家的资助。流窜到阿富汗接受军事训练是这些恐怖分子最主要的选择。今年10月17日,欧洲议会不顾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反对,公然让境外“东突”组织的最高领导机构“东突厥斯坦民族大会”在欧洲议会大厦内举行所谓的“代表大会”。…………西亚和中亚地区目前有相当数量的“东突”分子进行分裂活动所必需的人力资源。这些人大多并不参与“东突”的民族分裂活动,但他们中也有少部分人盲目同情或支持“疆独”。……(近年来,东突势力)政治上除继续鼓励在中国境内从事地下暴力活动之外,开始注重在国际舞台上粉饰和包装成“和平使者”形象,打“民主与人权”牌。“9·11”事件之后,……恐怖主义在国际上已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东突”作为国际恐怖主义的一部分,国际社会应该把它列为打击目标,并采取切实行动,迫使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不再支持“东突”势力,最终铲除“东突”势力在经内外滋生的土壤。7.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材料二:《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回答:①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②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③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④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8.某历史考察团准备乘火车考察宋明两朝都城变迁情况。请观察下图后回答:(1)请依照定都先后顺序,写出宋明两朝四个都城在图上的标号;(2)分别说明宋明两朝都城变迁的主要原因。9.我国历史上黄河入海曾多次改道:秦时经河北入海,汉代经山东、北宋经天津、南宋经江苏入黄海(当时称东海),清末经山东入渤海。请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和方法从经济、政治(含军事)等方面分析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的原因。10.英国研究中国科技史的专家李约瑟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发现它的主要优点就在宋代。”请以史实说明李约瑟的观点,然后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11.在中国古代史上,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的成就尽管比不上男子,但她们还是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请结合有关史实简析造成古代史上“女不如男”的原因,然后列举妇女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的成就各一项并简要归纳这些成就的特点。12.依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秦汉时期农牧业分界线向北推移的政治、经济原因及其自然条件。(2)说明你对于农牧业分界线北移的利与弊的认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