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硅基光伏组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宁波硅基光伏组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宁波硅基光伏组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宁波硅基光伏组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宁波硅基光伏组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波硅基光伏组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x投资管理公司

目录第一章背景、必要性分析 8一、各国光伏产业支持政策 8二、行业上下游发展情况 9第二章项目基本情况 14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14二、项目承办单位 14三、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 15四、报告编制说明 16五、项目建设选址 18六、项目生产规模 18七、建筑物建设规模 18八、环境影响 18九、原辅材料及设备 18十、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19十一、资金筹措方案 19十二、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20十三、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20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21第三章市场预测 23一、我国光伏行业发展情况 23二、我国光伏行业发展情况 31三、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40第四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47一、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47二、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 47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 48第五章选址方案 49一、项目选址原则 49二、建设区基本情况 49三、创新驱动发展 53四、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54五、产业发展方向 56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58第六章建筑物技术方案 59一、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59二、建设方案 59三、建筑工程建设指标 60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61第七章法人治理 63一、股东权利及义务 63二、董事 65三、高级管理人员 70四、监事 72第八章SWOT分析 76一、优势分析(S) 76二、劣势分析(W) 78三、机会分析(O) 78四、威胁分析(T) 80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88一、项目进度安排 88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88二、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89第十章劳动安全评价 90一、编制依据 90二、防范措施 93三、预期效果评价 95第十一章经济收益分析 96一、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 96二、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9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9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9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00三、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10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02四、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03五、偿债能力分析 104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105六、经济评价结论 105第十二章风险分析 107一、项目风险分析 107二、项目风险对策 109报告说明除了中国大陆以外,我国光伏企业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亚太地区的产品制造配套体系也较完善。为应对欧美贸易保护、提高生产效益、贴近当地市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光伏企业自2012年便开始“走出去”步伐,积极实施产业全球布局计划,通过海外投资设厂、海外企业并购等方式,采取本土化生产战略,推动国际光伏生产格局加快演进。我国光伏企业在海外投资初期多为投资成本少、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组件制造厂,从2016年起,随着我国海外组件厂运转逐渐步入正轨,企业投资重点开始向上游电池片制造延伸。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2018年底海外布局的电池片有效产能达到12.2GW,组件有效产能达18.1GW。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2103.2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6509.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57%;建设期利息300.3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4%;流动资金5293.6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49%。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598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49424.84万元,净利润7574.4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7.95%,财务净现值3707.23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89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前瞻性;项目产品技术及工艺成熟,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且项目产品性能优越,是推广型产品;项目产品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工艺技术方案;项目设施对环境的影响经评价分析是可行的;根据项目财务评价分析,经济效益好,在财务方面是充分可行的。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背景、必要性分析各国光伏产业支持政策光伏产业是基于半导体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而兴起的朝阳产业,是未来全球先进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各国都出台了相应的产业支持政策,以支持本国光伏行业发展。2000年德国颁布《可再生能源法案》,标志着光伏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开始,带动了德国乃至全球光伏产业快速发展。2000年至2012年,以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三国为代表的欧洲区域成为全球光伏装机需求的核心。美国、日本等国也相继推出了促进光伏发电的鼓励政策。1997年,总统克林顿提出“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2012年,日本通过了《可再生能源特别措施法案》,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固定价格的收购政策。特别是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泄露事故后,各国对核电建设趋于谨慎,可再生能源政策支持重心向光伏发电倾斜。过去几年,日本《能源基本计划》、印度《尼赫鲁国家太阳能计划》以及中国《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等各国产业政策都成为光伏市场增长重要推力。各国的补贴政策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光伏系统项目直接进行补贴,如中国2009年曾实施的“金太阳工程”;另一类是通过设定光伏发电的上网电价进行补贴,如欧洲、日本和当前中国市场普遍采用的上网电价模式。而美国加州则是两种政策混合执行。行业上下游发展情况光伏产业上游包括单/多晶硅的冶炼、铸锭/拉棒、切片等环节,中游包括太阳能电池生产、光伏发电组件封装等环节,下游包括光伏应用系统的安装及服务等。中国光伏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产业链完整,制造能力和市场占比均居全球第一。1、行业上游发展情况光伏上游产业主要包括硅料、硅片的生产。多晶硅料是信息产业和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基础原材料,由石英砂加工的冶金级硅精炼而来,用于制造基于晶体硅的电池组件。多晶硅材料可以先被铸成硅锭,然后切割成片,加工成多晶硅硅片,也可以熔炉后植入单晶硅籽晶,拉伸为圆柱晶棒,再被切割成片,加工成为单晶硅硅片。由于铸锭效率比拉棒略高,多晶硅片对于单晶硅片存在一定成本优势。硅料环节产业门槛较高,过去国外垄断情况严重,随着我国自主技术研发获得成功,目前已经摆脱进口依赖。本世纪初,全球多晶硅产业还主要是围绕集成电路等传统半导体器件行业,随着光伏产业快速规模化发展,市场对硅料的需求猛增,太阳能级多晶硅价格从2004年的40美元/公斤左右暴涨到2008年的近450美元/公斤。随着2009年欧美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蔓延、以及多晶硅技术进步带来成本降低、产能的陆续释放,多晶硅价格从2011年的近100美元/公斤降至2018年的13美元/公斤左右。我国多晶硅产业2005年以来在政策推动下起步,一路历经产能过剩、淘汰兼并,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部分先进企业的生产成本已达全球领先水平,产品质量多数在太阳能级一级品水平。2018年,全国多晶硅产能超过万吨的企业有10家,产能利用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产量超过25万吨。2019年多晶硅产量达到34.2万吨。硅片是在多晶硅锭和单晶硅棒基础上进一步经过线切割机加工制成,是制造太阳能晶硅电池的基础材料。在硅片产量方面,我国更是占有绝对优势,国内产量占全球产量的90%以上。硅片环节产业规模化效应强、产业集中度高,前十家硅片企业产量占比60%以上。2017年全球硅片有效产能约122.3GW,同比增长22.3%,产量达到105.2GW,同比增长40.6%。我国硅片产能105GW,同比增加28.2%,产量91.7GW,同比增加41.5%。2018年我国硅片产量约为109.2GW,同比增长19.1%。全球前十大生产企业均位居中国大陆,2019年全国硅片产量约为134.6GW。2、行业中游发展情况(1)太阳能电池片将硅片加工成为太阳能电池片,是制成光伏组件的中间工序。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直接影响整个光伏系统的效益,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主要依靠技术更新换代。近年来新发展的PERC(PassivatedEmitterRearContact钝化发射极及背局域接触)、MWT(背接触技术)、黑硅、切半、MBB(多栅)等技术不断推高转换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支撑了晶硅电池市场竞争力的持续提升。2018年,我国电池片产量约为87.2GW,同比增长21.1%。电池片产量超过2GW的企业有12家,其产量占总产量的53.4%,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19年全国电池片产量约108.6GW。进入21世纪的十几年来,世界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新突破。技术进步已成为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促进晶硅太阳能电池行业和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全球光伏技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双面双玻、半片、多主栅等技术开始规模化应用。金刚线切片技术在单晶领域得到全面普及,在多晶领域的普及速度也在加快。电池片效率屡创新高,实验室效率不断向前推进。目前行业内已实现规模化生产的普通结构单多晶电池转换效率已分别达到20%和18.5%,高效PERC电池已达到21.5%和19%。异质结(HJT)、IBC、N型双面等技术路线加快发展。而在系统环节方面,跟踪系统等技术在光伏电站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智能机器人、无人机、远程监控软件、先进通信系统等均已经在电站运营中大量使用。(2)光伏组件光伏组件是基于电池整合的具有封装及内部联结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光伏电池组合装置。光伏组件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作为光伏行业的终端产品,组件生产与市场结合紧密,产品更新换代较快,要求有很强的市场应变机制,对设计开发能力要求较高。得益于全球光伏需求增长的推动,国内企业在近年来持续加大组件环节的投资和技术革新,近10年来生产成本持续下降,自动化、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2017年,全球组件产能达到147.9GW以上,同比增加20.2%;产量105.5GW,同比增长35.4%。2018年,全国组件产量达到85.7GW,同比增长14.3%,以晶硅组件为主。组件产量超过2GW的企业有11家,其产量占总产量的62.3%,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19年组件产量达到98.6GW。3、行业下游发展情况光伏下游行业主要包括大型地面集中式电站、工商业和户用光伏系统等应用系统。大型地面集中式电站目前仍是我国光伏装机总量的主要部分,这类电站业务偏重资产,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在于资金实力,传统上是以大型发电公司为代表的国有企业为主投资运营。近年来,随着分布式电站鼓励政策不断出台,家庭户用光伏、工商业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已连续五年新增装机排名第一。2018年全国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到44GW,累计光伏装机并网容量超过174GW,新增及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2018年,我国全年光伏发电量约为1,800亿千瓦时,约占全国全年总发电量的2.6%。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宁波硅基光伏组件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技术改造项目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x投资管理公司(二)项目联系人林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公司满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服务、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及服务。公司不断建设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企业专项行动,推广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业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效益。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本公司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公司坚持“责任+爱心”的服务理念,将诚信经营、诚信服务作为企业立世之本,在服务社会、方便大众中赢得信誉、赢得市场。“满足社会和业主的需要,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企业观念,面对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的良好机遇,正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建设宏伟大业。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光伏成本下降是光伏行业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根据经验公式,电池转换效率每提升1%,成本可下降7%。随着行业技术含量的不断提升,光伏电池组件的转换效率持续提升,光伏发电成本呈快速下降态势。根据咨询机构BNEF数据统计,自2007年开始的十年时间内,光伏发电组件、光伏发电系统成本分别下降88.3%和91.6%,度电成本累计下降了约90%。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平价上网,包括中国在内的10余个全球经济大国在未来3-5年也将实现光伏平价。总体判断,宁波“十三五”将进入从工业主导发展向服务经济带动升级、从城镇化快速发展向质量提升转变、从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向全面创新驱动转型的阶段,加快创新转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报告编制说明(一)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和地方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政策决定;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4、项目建设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5、其他相关资料。(二)报告编制原则1、所选择的工艺技术应先进、适用、可靠,保证项目投产后,能安全、稳定、长周期、连续运行。2、所选择的设备和材料必须可靠,并注意解决好超限设备的制造和运输问题。3、充分依托现有社会公共设施,以降低投资,加快项目建设进度。4、贯彻主体工程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消防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5、消防、卫生及安全设施的设置必须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的法规和要求,符合行业相关标准。6、所选择的产品方案和技术方案应是优化的方案,以最大程度减少投资,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科学论证项目的技术可靠性、项目的经济性,实事求是地作出研究结论。(二)报告主要内容根据项目的特点,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1、项目单位及项目概况;2、产业规划及产业政策;3、资源综合利用条件;4、建设用地与厂址方案;5、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6、投资方案分析;7、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力求提供较准确的资料和数据,对该项目是否可行做出客观、科学的结论,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待定),占地面积约75.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项目生产规模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套硅基光伏组件的生产能力。建筑物建设规模本期项目建筑面积89487.21㎡,其中:生产工程54404.00㎡,仓储工程21030.80㎡,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7736.21㎡,公共工程6316.20㎡。环境影响本项目污染物主要为废水、废气、噪声和固废等,通过污染防治措施后,各污染物均可达标排放,并且保持相应功能区要求。本项目符合各项政策和规划,本项目各种污染物采取治理措施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从环境保护角度,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原辅材料及设备(一)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该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包括玻璃、太阳能硅胶、酒精、不粘布、EVA、背板、铝材边框、助焊剂。(二)主要设备主要设备包括:自动串焊机、层压机、自动流水线、EL测试仪、IV测试仪、打胶机、组框机、冷却水塔、空压机、切割机、冲孔机。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2103.2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6509.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57%;建设期利息300.3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4%;流动资金5293.6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49%。(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26509.26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2534.74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478.78万元,预备费495.74万元。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32103.27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12259.91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598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49424.84万元。3、净利润(NP):7574.49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5.89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17.95%。3、财务净现值:3707.23万元。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十四、项目综合评价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技术进步要求,符合市场要求,受到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的保护和扶持,适应本地区及临近地区的相关产品日益发展的要求。项目的各项外部条件齐备,交通运输及水电供应均有充分保证,有优越的建设条件。,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能实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项目建设所采用的技术装备先进,成熟可靠,可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50000.00约75.00亩1.1总建筑面积㎡89487.211.2基底面积㎡29000.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28.222总投资万元32103.272.1建设投资万元26509.262.1.1工程费用万元22534.742.1.2其他费用万元3478.782.1.3预备费万元495.742.2建设期利息万元300.372.3流动资金万元5293.643资金筹措万元32103.273.1自筹资金万元19843.363.2银行贷款万元12259.914营业收入万元598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49424.84""6利润总额万元10099.32""7净利润万元7574.49""8所得税万元2524.83""9增值税万元2298.74""10税金及附加万元275.84""11纳税总额万元5099.41""12工业增加值万元18015.48""13盈亏平衡点万元24006.21产值14回收期年5.8915内部收益率17.95%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3707.23所得税后市场预测我国光伏行业发展情况1、我国光伏行业发展历程我国光伏行业于2005年左右受欧洲市场需求拉动起步,十几年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式大发展,建立了完整的市场环境和配套环境,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成为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一张崭新名片和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在制造规模、产业化技术水平、应用市场拓展、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已形成了从高纯度硅材料、硅锭/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辅材辅料、光伏生产设备到系统集成和光伏产品应用等完整的产业链,并具备向智能光伏迈进的坚实基础。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阶段:初始示范阶段:1971年3月,在我国第2颗人造卫星上首次成功应用太阳能电池,1973年开始地面应用,1979年开始生产单晶硅太阳电池。“六五”(1981-1985年)以来,我国政府开始把研究开发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七五”(1986-1990年)期间,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多条太阳电池生产线,太阳电池的生产能力增长到4.5MWp/年,价格由“七五”初期的80元/Wp下降到40元/Wp左右。90年代光伏发电进入初步发展时期,这一阶段受高成本等因素限制,很长时间内仅限于小功率电源系统,未实现大规模发展。发展阶段:二十一世纪以来,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光伏市场突飞猛进,引领着全球尤其是我国的光伏制造产业的迅猛发展。2003年前后,英利、无锡尚德、天合光能等相继投产,成为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光伏组件生产企业。2003年至2007年间,我国光伏产业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90%。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通过,鼓励风能、太阳能、水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2005年,我国晶体硅电池片和组件的产量跻身世界四强。2007年,我国电池片和组件产量超过了日本和欧洲,成为世界第一大晶体硅电池组件生产国。根据工信部《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以超过100%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发展。从2009年开始,我国启动了“金太阳示范工程”、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和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金太阳工程”计划在2-3年内,采取财政补助方式支持不低于500兆瓦的光伏发电示范项目,重点扶持用电侧并网光伏。2010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10GW,占全球总产量的50%,90%以上出口;2010年出口额达到202亿美元。受挫阶段:随着欧债危机爆发,欧洲需求迅速萎缩,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增速放缓。2011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只有大约25GW,而全球光伏组件产量突破50GW,导致供需失衡。我国光伏行业前期产能增长过快,同时还遭受欧美“双反”调查,光伏制造业陷入阶段性产能过剩,产品价格大幅下滑,行业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进入低谷。回暖阶段:2013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15年中国总装机容量要达到35GW以上。2013年8月发改委出台《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受益于国内相继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同时伴随着中欧光伏产品贸易纠纷的缓解,中国光伏行业产品价格开始回升,光伏产业在2013年下半年开始回暖。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得到巩固和增强,逐渐确立了全球领先地位。产业链各环节齐头并进,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个制造端产量均连续位居全球第一位。截至2017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全球占比已达55%、硅片占83%、电池片占68%、组件占71%、光伏应用市场占47%,各环节产量前10名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位于中国大陆。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国。2、内需导向替代出口导向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初期是出口导向型。2011年起,受到欧美光伏双反政策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开始重点转向国内市场。2013年至2018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六年世界排名第一。2017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53GW,是2016年的1.5倍、2015年的3.5倍、2014年的5倍和2013年的4倍,累计装机130GW,占全球(405GW)的32%,刷新历史高位。截至2018年,中国光伏累计并网装机量174GW,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与2005年中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的95%以上出口到海外相比,2015年中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的国内市场自我消化率已经超过1/3。近年来,我国光伏行业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局面得到大幅度的改善,行业生存能力显著提高。3、生产制造全球化布局除了中国大陆以外,我国光伏企业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亚太地区的产品制造配套体系也较完善。为应对欧美贸易保护、提高生产效益、贴近当地市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光伏企业自2012年便开始“走出去”步伐,积极实施产业全球布局计划,通过海外投资设厂、海外企业并购等方式,采取本土化生产战略,推动国际光伏生产格局加快演进。我国光伏企业在海外投资初期多为投资成本少、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组件制造厂,从2016年起,随着我国海外组件厂运转逐渐步入正轨,企业投资重点开始向上游电池片制造延伸。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2018年底海外布局的电池片有效产能达到12.2GW,组件有效产能达18.1GW。4、上游企业向下游拓展我国光伏补贴政策由初始安装补贴向电价补贴转变,意味着传统光伏制造企业不仅需要在新产品研发和成本控制上投入更大精力,也需要具备向应用领域拓展的能力,在电站建设和市场开拓上迅速提升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包括电站的项目规划、建设、评估和维护等一站式服务。一方面通过电站建设拉动自身光伏组件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应对制造业利润下降态势,采取业务多元化战略,通过电站投资与运营带来更高的投资收益率。国内如正泰、晶科、天合、协鑫英利、阿特斯等光伏企业已纷纷涉足下游系统集成业务,并且装机规模普遍达到300MW以上,有些企业甚至已经达到GW量级。5、应用市场发展多元化太阳能光伏市场应用呈现宽领域、多样化的趋势,适应各种需求的光伏产品将不断问世,除了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外,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光伏系统等也将快速兴起。按照《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我国政府按照“创新驱动、产业升级、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完善体系”的总体思路,大力推动光伏发电多元化应用,一是推进分布式光伏的应用,二是优化光伏电站布局并创新建设方式,三是开展多种方式光伏扶贫。光伏扶贫是国家扶贫工作和扩大光伏发电市场的新途径和新行动。光伏扶贫作为政府“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充分利用了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开发太阳能资源、连续25年产生的稳定收益,实现了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相结合。根据《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将以主要解决无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目标,因地制宜、分期分批推动多种形式的光伏扶贫工程建设。具体措施一是分布式光伏扶贫,在中东部土地资源匮乏地区,优先采用村级电站(含户用系统)的光伏扶贫模式;二是鼓励建设光伏农业工程,结合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光伏扶贫。“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是光伏农业的具体应用。“农光互补”是指将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通过在大棚、草场、林地等农用地上设置矩形架,并于其上铺设光伏发电装置,达到既能发电,又能为农作物养殖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的光伏电站建设模式。“渔光互补”将光伏板架设在水产养殖池塘水面上,即可以不增加占用土地,同时又能够产出清洁能源。华东地区因自然条件优越,经济较发达,适合建设农光、渔光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光伏电站。在市场趋势及国家支持政策驱动下,我国的光伏农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据统计,2009年,我国光伏农业电站装机容量不到1MW,而到2016年底全国光伏农业电站累计数量已达243个,装机容量达到6,600MW,占当时全国总装机容量的8.5%。与此相适应,光伏组件产品走上多样化的技术发展路线。过去以大型地面电站带动的标准化组件朝着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电站的多样化组件方向发展,如适应渔光互补的双玻组件,适应农业大棚采光所需的非标化组件等。此外,轻量化组件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采用低成本的衬底、轻质、机械强度高、自支撑的光伏组件新技术也会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6、低端竞争转向高端竞争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技术积累导致产品效率和成本差异逐步拉大,使得企业盈利开始出现分化。我国光伏行业集中度整体较高,随着光伏产业不断向高端转型升级,行业资源将向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企业进一步集中。行业龙头企业将通过技术的积累和成本的管控,实现产品或成本的差异化、带来超额盈利。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淘汰落后产能。2014年末,工信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提出到2017年底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光伏企业,前5家多晶硅企业产量要占全国80%以上,前10家电池组件企业产量占全国70%以上。2015年6月,工信部与国家能源局、国家认监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每年安排专门的市场规模实施领跑者计划,并要求项目采用先进技术产品。2017年2月国家能源局提出,“十三五”期间主要目标是通过规模扩大推动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扩大多元化应用。光伏投资价值取向由单一价格导向转向以“度电成本”为核心导向,发电设备的质量、转换效率、衰减率等全寿命周期指标将更加受到市场的重视,高效产品将占据主流。市场份额将向有技术、资金、管理优势,能够持续投入新技术和新装备的企业集中,我国光伏产业不断向高端迈进。在内外部环境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光伏产业技术不断进步,迈向高端领域。2018年,多晶硅生产也步入规模经济效益阶段,在产的多晶硅企业规模普遍在万吨以上,多晶硅生产平均综合能耗下降至80kW•h/kg,部分企业甚至已低于70kW•h/kg。我国产业化生产的普通结构多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18.7%,单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0.3%,属于全球领先水平,使用PERC等先进技术的P型多晶和单晶电池平均转换可达到20.5%和21.6%,使用PERT技术和HJT技术的N型电池正面平均转换效率也分别在21.5%和22.5%以上。在生产工艺技术进步、生产的优化布局以及原辅材等各环节降本压力带动下,组件生产成本仍有一定下降空间,多晶硅全成本降至6美元/kg,系统装机成本降至5元/瓦以下,部分地区光伏度电成本降至当地煤电价格以下。7、加快转向“智能制造”未来,高效和可靠性不是衡量光伏产品的唯一指标,智能化、轻量、与建筑结合的要求会使产品更多样化,适用于多种应用和安装条件。光伏制造的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以及未来全球虚拟工厂都是目前产业升级的主要趋势。随着产品技术和制造工艺的持续进步,光伏制造将更趋近于半导体的精密制造,产品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2018年4月19日,工信部、能源局等六部委发布了《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鼓励企业开发即插即用、安全可靠、使用便利的户用智能光伏产品系统及一些丰富多样的太阳能移动产品来提升产品供给的多样性、便利性和创新性;同时促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光伏系统中的应用,从而有效地提升光伏电站的效率,降低光伏建设及运维成本。目前,在组件生产等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的产业链环节,受到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推动,基本已完成自动化改造、并向数字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除了实现基本的自动化焊接外,一些企业也实现了智能判定、自动串焊机(效能提升10倍以上)和智能检查、自动摆串级智能检查、无人层压以及智能追踪等。一些企业通过机器人、物联感知等实现不同工序之间的连接,提升工厂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平。我国光伏行业发展情况1、我国光伏行业发展历程我国光伏行业于2005年左右受欧洲市场需求拉动起步,十几年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式大发展,建立了完整的市场环境和配套环境,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成为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一张崭新名片和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在制造规模、产业化技术水平、应用市场拓展、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已形成了从高纯度硅材料、硅锭/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辅材辅料、光伏生产设备到系统集成和光伏产品应用等完整的产业链,并具备向智能光伏迈进的坚实基础。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阶段:初始示范阶段:1971年3月,在我国第2颗人造卫星上首次成功应用太阳能电池,1973年开始地面应用,1979年开始生产单晶硅太阳电池。“六五”(1981-1985年)以来,我国政府开始把研究开发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七五”(1986-1990年)期间,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多条太阳电池生产线,太阳电池的生产能力增长到4.5MWp/年,价格由“七五”初期的80元/Wp下降到40元/Wp左右。90年代光伏发电进入初步发展时期,这一阶段受高成本等因素限制,很长时间内仅限于小功率电源系统,未实现大规模发展。发展阶段:二十一世纪以来,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光伏市场突飞猛进,引领着全球尤其是我国的光伏制造产业的迅猛发展。2003年前后,英利、无锡尚德、天合光能等相继投产,成为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光伏组件生产企业。2003年至2007年间,我国光伏产业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90%。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通过,鼓励风能、太阳能、水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2005年,我国晶体硅电池片和组件的产量跻身世界四强。2007年,我国电池片和组件产量超过了日本和欧洲,成为世界第一大晶体硅电池组件生产国。根据工信部《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以超过100%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发展。从2009年开始,我国启动了“金太阳示范工程”、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和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金太阳工程”计划在2-3年内,采取财政补助方式支持不低于500兆瓦的光伏发电示范项目,重点扶持用电侧并网光伏。2010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10GW,占全球总产量的50%,90%以上出口;2010年出口额达到202亿美元。受挫阶段:随着欧债危机爆发,欧洲需求迅速萎缩,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增速放缓。2011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只有大约25GW,而全球光伏组件产量突破50GW,导致供需失衡。我国光伏行业前期产能增长过快,同时还遭受欧美“双反”调查,光伏制造业陷入阶段性产能过剩,产品价格大幅下滑,行业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进入低谷。回暖阶段:2013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15年中国总装机容量要达到35GW以上。2013年8月发改委出台《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受益于国内相继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同时伴随着中欧光伏产品贸易纠纷的缓解,中国光伏行业产品价格开始回升,光伏产业在2013年下半年开始回暖。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得到巩固和增强,逐渐确立了全球领先地位。产业链各环节齐头并进,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个制造端产量均连续位居全球第一位。截至2017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全球占比已达55%、硅片占83%、电池片占68%、组件占71%、光伏应用市场占47%,各环节产量前10名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位于中国大陆。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国。2、内需导向替代出口导向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初期是出口导向型。2011年起,受到欧美光伏双反政策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开始重点转向国内市场。2013年至2018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六年世界排名第一。2017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53GW,是2016年的1.5倍、2015年的3.5倍、2014年的5倍和2013年的4倍,累计装机130GW,占全球(405GW)的32%,刷新历史高位。截至2018年,中国光伏累计并网装机量174GW,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与2005年中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的95%以上出口到海外相比,2015年中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的国内市场自我消化率已经超过1/3。近年来,我国光伏行业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局面得到大幅度的改善,行业生存能力显著提高。3、生产制造全球化布局除了中国大陆以外,我国光伏企业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亚太地区的产品制造配套体系也较完善。为应对欧美贸易保护、提高生产效益、贴近当地市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光伏企业自2012年便开始“走出去”步伐,积极实施产业全球布局计划,通过海外投资设厂、海外企业并购等方式,采取本土化生产战略,推动国际光伏生产格局加快演进。我国光伏企业在海外投资初期多为投资成本少、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组件制造厂,从2016年起,随着我国海外组件厂运转逐渐步入正轨,企业投资重点开始向上游电池片制造延伸。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2018年底海外布局的电池片有效产能达到12.2GW,组件有效产能达18.1GW。4、上游企业向下游拓展我国光伏补贴政策由初始安装补贴向电价补贴转变,意味着传统光伏制造企业不仅需要在新产品研发和成本控制上投入更大精力,也需要具备向应用领域拓展的能力,在电站建设和市场开拓上迅速提升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包括电站的项目规划、建设、评估和维护等一站式服务。一方面通过电站建设拉动自身光伏组件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应对制造业利润下降态势,采取业务多元化战略,通过电站投资与运营带来更高的投资收益率。国内如正泰、晶科、天合、协鑫英利、阿特斯等光伏企业已纷纷涉足下游系统集成业务,并且装机规模普遍达到300MW以上,有些企业甚至已经达到GW量级。5、应用市场发展多元化太阳能光伏市场应用呈现宽领域、多样化的趋势,适应各种需求的光伏产品将不断问世,除了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外,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光伏系统等也将快速兴起。按照《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我国政府按照“创新驱动、产业升级、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完善体系”的总体思路,大力推动光伏发电多元化应用,一是推进分布式光伏的应用,二是优化光伏电站布局并创新建设方式,三是开展多种方式光伏扶贫。光伏扶贫是国家扶贫工作和扩大光伏发电市场的新途径和新行动。光伏扶贫作为政府“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充分利用了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开发太阳能资源、连续25年产生的稳定收益,实现了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相结合。根据《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将以主要解决无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目标,因地制宜、分期分批推动多种形式的光伏扶贫工程建设。具体措施一是分布式光伏扶贫,在中东部土地资源匮乏地区,优先采用村级电站(含户用系统)的光伏扶贫模式;二是鼓励建设光伏农业工程,结合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光伏扶贫。“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是光伏农业的具体应用。“农光互补”是指将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通过在大棚、草场、林地等农用地上设置矩形架,并于其上铺设光伏发电装置,达到既能发电,又能为农作物养殖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的光伏电站建设模式。“渔光互补”将光伏板架设在水产养殖池塘水面上,即可以不增加占用土地,同时又能够产出清洁能源。华东地区因自然条件优越,经济较发达,适合建设农光、渔光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光伏电站。在市场趋势及国家支持政策驱动下,我国的光伏农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据统计,2009年,我国光伏农业电站装机容量不到1MW,而到2016年底全国光伏农业电站累计数量已达243个,装机容量达到6,600MW,占当时全国总装机容量的8.5%。与此相适应,光伏组件产品走上多样化的技术发展路线。过去以大型地面电站带动的标准化组件朝着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电站的多样化组件方向发展,如适应渔光互补的双玻组件,适应农业大棚采光所需的非标化组件等。此外,轻量化组件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采用低成本的衬底、轻质、机械强度高、自支撑的光伏组件新技术也会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6、低端竞争转向高端竞争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技术积累导致产品效率和成本差异逐步拉大,使得企业盈利开始出现分化。我国光伏行业集中度整体较高,随着光伏产业不断向高端转型升级,行业资源将向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企业进一步集中。行业龙头企业将通过技术的积累和成本的管控,实现产品或成本的差异化、带来超额盈利。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淘汰落后产能。2014年末,工信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提出到2017年底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光伏企业,前5家多晶硅企业产量要占全国80%以上,前10家电池组件企业产量占全国70%以上。2015年6月,工信部与国家能源局、国家认监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每年安排专门的市场规模实施领跑者计划,并要求项目采用先进技术产品。2017年2月国家能源局提出,“十三五”期间主要目标是通过规模扩大推动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扩大多元化应用。光伏投资价值取向由单一价格导向转向以“度电成本”为核心导向,发电设备的质量、转换效率、衰减率等全寿命周期指标将更加受到市场的重视,高效产品将占据主流。市场份额将向有技术、资金、管理优势,能够持续投入新技术和新装备的企业集中,我国光伏产业不断向高端迈进。在内外部环境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光伏产业技术不断进步,迈向高端领域。2018年,多晶硅生产也步入规模经济效益阶段,在产的多晶硅企业规模普遍在万吨以上,多晶硅生产平均综合能耗下降至80kW•h/kg,部分企业甚至已低于70kW•h/kg。我国产业化生产的普通结构多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18.7%,单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0.3%,属于全球领先水平,使用PERC等先进技术的P型多晶和单晶电池平均转换可达到20.5%和21.6%,使用PERT技术和HJT技术的N型电池正面平均转换效率也分别在21.5%和22.5%以上。在生产工艺技术进步、生产的优化布局以及原辅材等各环节降本压力带动下,组件生产成本仍有一定下降空间,多晶硅全成本降至6美元/kg,系统装机成本降至5元/瓦以下,部分地区光伏度电成本降至当地煤电价格以下。7、加快转向“智能制造”未来,高效和可靠性不是衡量光伏产品的唯一指标,智能化、轻量、与建筑结合的要求会使产品更多样化,适用于多种应用和安装条件。光伏制造的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以及未来全球虚拟工厂都是目前产业升级的主要趋势。随着产品技术和制造工艺的持续进步,光伏制造将更趋近于半导体的精密制造,产品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2018年4月19日,工信部、能源局等六部委发布了《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鼓励企业开发即插即用、安全可靠、使用便利的户用智能光伏产品系统及一些丰富多样的太阳能移动产品来提升产品供给的多样性、便利性和创新性;同时促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光伏系统中的应用,从而有效地提升光伏电站的效率,降低光伏建设及运维成本。目前,在组件生产等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的产业链环节,受到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推动,基本已完成自动化改造、并向数字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除了实现基本的自动化焊接外,一些企业也实现了智能判定、自动串焊机(效能提升10倍以上)和智能检查、自动摆串级智能检查、无人层压以及智能追踪等。一些企业通过机器人、物联感知等实现不同工序之间的连接,提升工厂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平。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1、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1)能源改革势在必行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却面临着常规能源可持续供应能力不足的困境。一方面,我国目前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储产比分别为72年、17.5年和38.8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能源消耗总量由2006年的19.75亿吨油当量增长至2017年的31.32亿吨油当量。因此,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清洁能源是改善我国能源供给结构,支撑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随着全球性能源短缺、气候异常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发展核心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已转向低碳经济。1997年12月,全球各个国家及地区的代表一致通过了《京都协议书》,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碳排放。2016年11月4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开启了全球气候治理新时代。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全球应对,努力把较工业化前平均气温的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光伏发电成为各国重要的能源结构改革方向。从全球的发电结构来看,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包括水电)仅占比23.5%,而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仅有6.3%,风电和光伏合计发电占比为5.9%。与全球部分可再生能源发展理念较为先进的国家相比,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尤其是非水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比例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据欧洲联合研究中心预测,到2030年,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中的供应将达到10%以上;到2040年,光伏发电将占电力的20%以上;到21世纪末,光伏发电将占到60%以上,成为人类能源供应的主体,光伏发电增长潜力巨大。(2)光伏能源优势明显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过程没有机械转动部件、也不消耗燃料,不排放包括温室气体在内的任何物质,具有无噪声、无污染的特点;没有地域限制,分布广泛、可就地取用,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供电系统工作可靠、可以一次投资而长期使用、无需开采和运输,有利于小规模分散利用,既可以直接为小型电器提供电能、又可进行并网发电,应用范围较广。世界各国均具备利用太阳能的广阔土地区域,我国也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地处北半球,南北距离和东西距离都在5,000公里以上,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年日照小时在2,200小时以上,年太阳能辐射总量大于每平方米5,000兆焦,具备发展光伏产业的有利条件。与其它新型发电技术(风力发电与生物质能发电等)相比,光伏产业呈现后来居上态势,增速位居第一。据《2017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分析:“可再生能源扩张速度的差异反映了其背后科技的不同特点:光伏组件的模块化特性和其陡峭的学习曲线促使太阳能得以快速发展。较大规模的风能生产国经过20年时间比例才从15%上升至75%,而太阳能完成相似程度的扩张仅用了其一半的时间,而核能生产国比例尚未达到50%就已经停滞不前”。可以预期,在未来几十年,光伏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3)技术进步推动成本下降光伏成本下降是光伏行业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根据经验公式,电池转换效率每提升1%,成本可下降7%。随着行业技术含量的不断提升,光伏电池组件的转换效率持续提升,光伏发电成本呈快速下降态势。根据咨询机构BNEF数据统计,自2007年开始的十年时间内,光伏发电组件、光伏发电系统成本分别下降88.3%和91.6%,度电成本累计下降了约90%。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平价上网,包括中国在内的10余个全球经济大国在未来3-5年也将实现光伏平价。光伏成本的持续下降一方面得益于原材料,尤其是硅料的国产化和成本优化,另一方面也受益于近年来光伏技术的持续提升和产品更新换代。在产业链层面,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等核心产品都在经历快速的技术革新,无论在成本还是产出率层面都保持了快速优化;而在产品技术层面,包括PERC、N型等新技术产业化加快,将持续推动光伏应用的普及。2、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海外贸易壁垒不利影响2011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受到来自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双反及贸易保障措施的打击。中国光伏产品2011年的出口额为358.21亿美元,其中对欧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6.95%,对美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7%,共占比达到63%。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为298.5亿美元,由于受贸易摩擦的影响,出口额同比下降了35%。面对海外市场的贸易壁垒,中国光伏企业一方面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根据中国光伏协会CPIA的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国光伏企业海外布局的硅片、电池片以及组件产能分别达到了2GW、12.2GW以及18.1GW。另一方面,中国光伏企业积极开拓拉美、中东、东南亚等海外新兴市场。根据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硅片、电池片、组件的出口总额达161.1亿美元,同比增长10.9%,其中组件的出口额和出口量均提升,形成了传统市场和南美、亚太及中东等新兴市场结合的多元发展结构。(2)产业支持政策将逐步弱化近年来,世界各国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产业扶持政策推动光伏产业发展。但是政府此类推进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技术和产品进步的支持政策比如上网电价对应财政补贴等,多数已经建立了逐步弱化的机制。我国发改委2017年12月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项目价格政策的通知》,确定了2018年的光伏发电项目价格向下调整的情况。光伏行业内企业如果无法通过技术进步、成本控制和产品升级,提升发电效率、降低发电成本,盈利能力将会随着补贴政策的逐步弱化而逐步丧失。(3)弃光限电和补贴拖欠问题近年来,中国西部地区光伏发展面临弃光限电问题,东西部地区用电量和发电量的矛盾需统筹解决。根据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编制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8》的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弃光电量54.9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8亿千瓦时,弃光率3%,尽管我国弃光电量和弃光率总体实现双降,但是以新疆和甘肃为代表的西北地区弃光率仍然较高。过高的弃光比例导致光伏项目投资收益面临日益严重的压力,对于企业的可持续经营造成影响。弃光限电主要原因是,光伏的大规模集中上网与西部地区电网配套建设滞后形成冲突,我国没有形成东、中、西部协同消纳市场,西部地区消纳水平有限,输电通道建设滞后、现有电网调峰能力及灵活性不足,未建立健全调峰辅助服务机制。美国、西班牙灵活调节电源比重分别为47%、31%,而我国灵活调节能源比重不足4%。对此,国家能源局要求对不具备新建光伏电站市场条件的部分西部省份停止或暂缓下达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同时,鼓励引导中东部地区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国家电网在《2017年促进新能源消纳工作安排通知》中提出:(1)对弃光弃风比例超过10%的省份提高电网接入条件;(2)压缩火电;(3)提高重点省份弃光率上限如西北重点限电地区等,主动提高电网调度技术以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小时数。光伏补贴能源补贴拖欠,也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超过1,400亿元,其中光伏行业缺口超过600亿元。国家能源局于2018年1月向政协提案的答复函中提出,将推动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的征收力度。同时,将择机研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的相关政策,适时启动绿色电力证书强制约束交易。从目前绿证交易主要为光伏、风电来看,绿证强制约束交易的启动将会对光伏、风电的发展起到提振作用,并能解决部分企业因补贴拖欠而造成的资金困难问题。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一)项目场地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50000.00㎡(折合约75.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89487.21㎡。(二)产能规模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xxx投资管理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xx套硅基光伏组件,预计年营业收入59800.00万元。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从类型上看,单晶电池、PERC电池等高效产品市场占比大幅提升。2017年,全球总装机中单晶装机量占比达到28.5%,相比2016年的19%提升显著。其中最大的贡献来自于中国市场,2017年中国市场总装机单晶占比36%。PERC技术工艺常态化,逐步成为单晶主流技术,产能连续几年呈翻倍式提升,2015、2016、2017年底PERC产能分别达到7.7GW、15GW、32.6GW,2018年进一步发展成为高效电池产品的代表和主流。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序号产品(服务)名称单位单价(元)年设计产量产值1硅基光伏组件套xx2硅基光伏组件套xx3硅基光伏组件套xx4...套5...套6...套合计xx59800.00选址方案项目选址原则1、符合国家地区城市规划要求;2、满足项目对:原材料、能源、水和人力的供应;3、节约和效力原则;安全的原则;4、实事求是的原则;5、节约用地;6、注意环保(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建设区基本情况宁波,简称“甬”,是浙江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6个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981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54.2万人。宁波地处中国华东地区、东南沿海,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宁波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是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量位居世界前三,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大港。宁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代,宁波的名称为“鄞”,春秋时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鄞、鄮、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一直沿用至今,是中国著名的院士之乡。2019年8月,中国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海关》杂志公布了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宁波排名第8。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11985.1亿元。2020年6月,经中央依法治国委入选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85亿元,增长6.8%,总量跃居全国城市第12位,比上年上升3位,居计划单列市第2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8.4亿元,增长6.4%;工业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9170.3亿元,增长6.9%,出口额跻身全国城市第5位,占全国份额从3.38%提高到3.46%;实际利用外资23.6亿美元,增长19.7%;研发投入强度接近2.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4.8%。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1个,总数达到39个,居全国城市首位,市场主体突破100万户,成为国家“双创”示范城市。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升格为国家级展会,前湾新区获批建设,栎社机场三期工程建成投运,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753.5万标箱,分别保持全球第1和第3位。根据全国工商联组织的评价,我市营商环境企业家满意度居全国前三。10个民生实事项目圆满完成,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64886元、36632元,分别增长7.9%和8.9%,收入比缩小到1.77:1,第10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六争攻坚”行动的交卷之年。做好2020年各项工作,意义深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2020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建议奋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要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大力培育新产业、发展新技术、抓好新基建、扩大新消费,加快推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壮大发展、服务业倍增发展、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能源格局变化有利于缓解供给约束。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体系加快重构。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四化同步发展,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特征愈加明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释放制度新红利,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全面启动,新经济不断涌现。“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深入实施,长三角竞合格局呈现新特征。更加重视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社会治理格局发生积极变化。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传统增长动力减弱,结构矛盾比较突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从宁波看,“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自贸区战略实施,为我市打造港口经济圈、推动国际化发展、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支点提供了历史新机遇。市场化改革、创新驱动战略、“中国制造2025”等深入推进,为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提供了强劲新动力。新型城市化深入推进,为构建宁波都市区、提升品质魅力提供了巨大新空间。同时,制约宁波未来发展的问题和矛盾依然较多:一是转型发展新动力不足,实体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