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分主题训练08一花一世界主题阅读(解析版)_第1页
2023年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分主题训练08一花一世界主题阅读(解析版)_第2页
2023年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分主题训练08一花一世界主题阅读(解析版)_第3页
2023年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分主题训练08一花一世界主题阅读(解析版)_第4页
2023年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分主题训练08一花一世界主题阅读(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8一花一世界主题阅读

1.读懂文章,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李,花儿从不肯缺席,春有桃花,夏有荷花,秋天赏菊,冬天观梅,她们

短巴/婢,有的香味扑鼻,有的气质高洁,有的不惧冰雪,花儿们可爱又可敬,

实在没有理由不去喜爱她们,赞美她们。

_JL瓯的花朵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有精神的愉悦,有的花朵甚至兼具食

方法指导、值,集众多美好品质于一身的花儿们理所当然成了文人墨客的宠儿。他们

、或借花抒情,或借花喻理,花儿在文人的笔下变得多愁善感,仿佛也有

了人的思想和感情。

对花的喜爰、赞美

对故人、对过去时潮怀念

常见主题

从花的身上获得哲理,学做花一样的人

[2022年上海市嘉定区中考二模】

一、阅读下文,完成习题(18分)

槐香郁郁

马庆民

①晚饭后,漫不经心散步在公园里。突然,一股熟悉的槐花香伴着微风飘然而至,寻香

而望,青里透白的槐花,静悄悄地袭一身素雅挂满枝头,如雪似蝶。

②儿时,我家院里就有两棵高大、古老的槐树,每到春深时,槐花便怒开盛放,香飘四

野。

③槐花清新淡雅,郁郁而香,这种香,不仅仅能停留在树梢枝头,更能被母亲做成美食,

留在味蕾里,记忆中。如果说花朵的世界里,能称得上秀色可餐的话,我觉得非槐花莫属。

它不仅可以做槐花饭、槐花饼、槐花菜等,还可以做槐花包子。

④母亲做的槐花包子真真是我最爱的美味,一直从记事吃到参军。直到现在,每逢槐花

开时,我都会停得心向往之。

⑤记得有一年,整个冬天无雪,开春又一直无雨,百年不遇的大旱,导致村子里的槐树

开花容廖数枝。但唯独我家院子里的老槐树没有受到影响,依然紫花似锦,香飘十里。一时

间成了街坊四邻茶余饭后的趣谈,更成了嘴馋之徒的垂涎之物。

⑥为了保护好院里的槐花,每天上学我都会反复确认是否锁好了门:放学后也顾不上玩

耍就直接回家看护。谁知如此小心,后来还是招了“贼”。

⑦有一天,从地里回来,开门后发现院里散落一地槐花,还有几段扯断的枝松。向树上

望去,只见“贼人”马小明正惊慌失措地看着突然出现的我。我大声呵斥他滚下来!待他滑

到地面还未站稳,我就跑上前去用力地把他推倒在地,并骂他是贼。也许自知理亏,马小明

并未有任何反驳,抹着眼泪,掉头离去。

⑧傍晚时分,母亲从地里干完活回来,我便把马小明偷槐花,并被我打倒在地的事,一

五一十地告诉母亲。本以为母亲会赞赏我护花有功,但母亲什么都没说,只是微微一笑。然

后把散落一地的槐花,小心翼翼地捡起;洗净,水,调馅儿,和面……不大会功夫,槐花的

清香便从那一股股白气中开来,我淌着口水,边不及待地等着母亲揭锅,盛蓝,然后开始大

快朵颐。

⑨但母亲把槐花包子盛篮后,却对我说:“给小明送过去吧,你们一起吃。”

⑩“什么?让我给贼去送包子?”我简直要惊掉了下巴。

⑪“去吧,孩子!小明的父母都不在了,孤苦伶仃地到乡下来同爷爷相依为命。他只

不过想吃点槐花而已,并不是贼,以后千万别这样说他了。”母亲的话坚定且不容置疑。

⑫一路上我都在琢磨,马小明在学校是出了名的“怪”,平时不和别人说话,也根本

不和任何人玩儿,更没有一个好朋友。原先我们都以为他是从城里来的孩子,看不上我们,

谁晓得他的身世竟如此可怜。

⑬来到他爷爷家,天已经黑了,这个家,我只能用破败不堪来形容。屋内的马小明正

给生病在床的爷爷喂馒头稀饭,对于我的突然来访,他有些惶恐,也有些羞愧。但我说明来

意后,披此相视一笑,之前的“恩仇”也就一笔勾销了。回到家,母亲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

容。我看着母亲,也笑了。⑭从那以后,我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们时常会一起

去田野抓蝴蝶,去河里摸鱼,爬树掏鸟窝……也会在每个槐花开放的季节,坐在桃树上吃着

槐花包子,谈论梦想,幢憬远方。

⑮“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又是一年槐花十里香,总情不自禁地在公

园的那些槐树下驻足,过往的一幕幕再次浮现在眼前。

⑯这些槐花依然清香四溢,我却再也寻不到那些逝去的时光,远去的童年,唯有深深

的记忆,像这郁郁的槐杳,在心底荡漾。

1.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3分)

2.按照事件发展顺序,概括文章第⑤一⑬段内容。(6分)

(1)

(2)傍晚时分,母亲做了槐花包子让我送给马小明,并告诉我他的情况。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第⑬段画线句中“他有些惶恐,也有些羞愧”的原因是

(4分)

4.请谈谈文章结尾段的作用。(5分)

1.(3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槐花洁白素雅的颜色与小巧的形态(1分),表达了我对槐花

的喜爱之情。(2分)

2.(6分)

(1)那年春日的一天,我骂来我家院子偷槐花的马小明是贼,并把他打倒在地。

(3)天黑时,我来到马小明家,说明了来意,和他一笑泯“恩仇”。

3.(4分)马小明因“我”的突然造访感到“惶恐”,他担心我因为他偷槐花来找他算账(2

分);马小明又因为自己偷“我”家院子里的槐花的行为而感到“羞愧”。(2分)

4.(5分)童年时光像槐花浓郁芬芳,历久弥香,令人印象深刻(1分)。表达作者对童年

时光的追忆(感慨)(1分),对友情的怀念(1分)和对母亲教导的感激(1分)。总结

全文,深化主旨。呼应开头与标题。(1分)

[2022年天津市河北区中考二模】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阳台上的花黄咏梅①意识到母亲喜欢花,已是她退休的时候了。记忆中,我们家阳台上

花盆里,常种着小葱、小蒜、小辣椒、芫荽等。厨房里,主菜炒起来了,母亲会命我到F日台

摘几根小葱或小辣椒,洗洗,直接放到锅里。“物尽其用”四个字,被母亲一辈子奉为人生

信条。

②母亲不种花,可能也觉得花不好伺候。我们一家五口人,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并没

有多余的时间来养花。种下的花如果不开花,还不如种小菜。母亲种菜是很积极的。小时候

我们家住在一个半山腰的独间平房。房前有一片平地,被母亲用篱笆围成小菜园,里边种了

不少蔬菜瓜果,基本上可供应一家人的日常需求。印象最深的是葫芦,藤蔓攀在篱笆上,果

实藏在叶子下。我们三个小孩子会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葫芦,用一根针,在葫芦瓜上歪歪扭

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比赛哪一只长得又快又大,就像比赛自己的身高一样。母亲很懂

种菜,在她特别的照顾下,刻有我们几个孩子名字的葫芦瓜,总是长势喜人,最终结出了当

木芯鲁的果实。而刻着父亲母亲名字的那几只葫芦,远远落后于我们。我们欢天喜地地将自

己的葫芦摘下来,挂在屋角,让它们跟我们的名字一起晒干、变黄,最终成为书桌上的摆设,

权当一束不会凋谢的花。

③十七岁那年夏天,父母送我去大学报到。我们住在一个简陋的小旅馆,旅馆对面有一

个花坛,母亲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一种奇怪的花。小小的五瓣花瓣,组合成一张人的脸谱,

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五官是深紫色,脸膛是浅紫色或嫩黄色。母亲对花的知识匮乏,直接

称之为“人脸花”。她指着角落里的一簇花,说,这五朵,像不像我们一家?那五朵花挨得

特别近,都快叠到一起了,上边两朵稍微大一些,浅紫色的脸膛上有着近乎墨色的五官,下

边三朵大小差不多,嫩黄色的脸膛上,五官是浅浅的紫色。我和父亲都笑了,说像。我点着

那些“小脸”数过去,这是我,这是哥哥,这是姐姐。数完,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那之后

的许多年,离别、想家成为一种习惯。后来,在一些她方,我多次看到过这种“人脸花”,

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

④母亲退休之后,慢慢开始种起了花,阳台上的盆栽从实用转变为审美。种的都是些好

养的花,茉莉、海棠、三角梅、芍药、桂花之类,但没有见到过“人脸花”,年份最久的当

属那株海棠花。花树不高,却很结实,主干已经比我的拳头还粗,每年过年,它都不辜负花

期,准时开起了红艳艳的花朵,仿佛要跟我完成一个共同的约定——每年过年回家后,我会

挑一个阳光充足的中午,搬两张小椅子,让父亲母亲坐在这株海棠花下,我一点一点将他们

花白的头发染黑。阳光把海棠花照得通红,也将父母的衰老照得纹路清晰。我站在他们背后,

既感伤又幸福,虔诚地祈祷年年岁岁都拥有这相同的一幕。

⑤近些年,家乡过年流行一种“年花”——五代同堂果。黄灿灿胖乎乎的果实,浆汁饱

满,寓意子孙满堂,老少安康。每到年前母亲总会去花市挑一枝果实多的买回家,养在阳台

上,有一次,我用湿布给这些果实“洗澡”时,指着最大的那两只说,这是爸,这是妈,然

后又分别按个头指定了我和哥哥姐姐。母亲一听,笑了,看看那两只最大的果实,说,不像,

现在我们家里,我和你爸最瘦。我愣了好一会儿,夸张地提高嗓门说,再瘦也是最大的。⑥

今年,在小区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小区围栏下新摆了一溜花盆,花盆里边挤挤挨挨地开满

了一朵朵“人脸花”。整齐的五瓣花瓣颜色各异,风一吹,像笑脸。我也笑了,站着看了很

久。手机里有一款植物识别软件,几秒钟之后,我得以知道,“人脸花”真正的名字叫三色

堇,花语是——请思念我。我用微信把照片发给母亲看,她高兴地说,你们那里也种“人脸

花”啊!我暗自偷笑,并没有纠正母亲。这种花,在我们家就叫“人脸花”,早在很多年前,

我家这位无暇养花的“花盲”,竟然无师自通,为我正确读出了那些“人脸花”的花语——

请思念我。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②〜⑤段叙述了四个与植物有关的故事,其中有两个故事不是发生在阳台上,请找

出来并简要概括。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入手,对第⑤段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①段列举母亲在阳台上种的多种植物,表现她勤劳俭朴、聪明能干的特点。

B.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皆大欢喜”指的是孩子们因刻着自己名字的葫芦结果丰硕而欢喜,

父母也因满足了孩子们的心愿而欢喜。

C.第③段写“我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主要原因是这些花奇怪

且美丽,我被它们吸引了。

D.第④段“从实用转变为审美”可以看出,母亲退休后不再关心家务,而是安享幸福的晚

年生活。

E.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写往事,抒发感悟,语言隽永,感情真挚。

4.本文第③段写母亲命名“人脸花”,结尾点明花名及花语,从写法的角度入手,分析这

样写的作用。

【答案】1•①小时候,孩子在葫芦瓜上刻名字,比赛哪个长得又快又大,最后葫芦瓜结出皆

大欢喜的果实。②送我上大学时,母亲为“人脸花”命名,一家人笑谈“一家五口花”。

2.语言描写或神态描写,表现“我”当时心酸(或伤感)的心理,凸显“我”对父母的理

解(或:心疼、理解、感激)。

或:语言描写或神态描写,侧面衬托了父母对家庭的付出之多、牺牲之大,凸显“我”对父

母的感激(或:心疼、理解、关爱)。3.CD

4.写法:前后照应(前后呼应、设置悬念,也可以)

作用:①母亲无师自通地读出花语,更突出了母爱;②突出主要人物形象,表现母亲的聪明

慈爱;③突出主旨,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庭幸福的祝愿;④前后照应,使结构严密圆合;

⑤行文增加曲折性,使故事叙述有波澜,增强吸引力;⑥推动情节发展;⑦引发疑问,增强

吸引力。(作用写出三点即可)

【解析】【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题干限定了段落和地点“不是发生在阳台上”,据此来

寻找相关的语句提炼作答。

第一个故事,从第②段“印象最深的是葫芦,藤蔓攀在篱笆上,果实藏在叶子下。我们三个

小孩子会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葫芦,用一根针,在葫芦瓜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

后比赛哪一只长得又快又大,就像比赛自己的身高一样”,可概括出:小时候孩子在葫芦瓜

上刻名字,比赛哪个长得又快又大,最后葫芦瓜结出皆大欢喜的果实。

第二个故事,从第③段“十七岁那年夏天,父母送我去大学报到”“母亲对花的知识匮乏,

直接称之为“人脸花”。她指着角落里的一簇花,说,这五朵,像不像我们一家”,可概括

出:送“我”上大学时,母亲为“人脸花”命名,一家人笑谈“一家五口花”。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首先指出描写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

现的情感。句中的“愣”是神态描写,“夸张地提高嗓门说……”是对“我”的语言描写,

“楞”是因为听到母亲说“现在我们家里,我和你爸最瘦”,我们三个孩子长大成人,而父

母在渐渐老去,曾经在家里最高大的他们,如今成了最瘦弱的,他们的生命能量都给了我们,

这个“楞”字,写出了“我”当时的伤感;“再瘦也是最大的”表达对父母之爱的理解、感

激,对父母的心疼和感恩。

【3题详解】

C.有误,第③段写“我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主要原因是听到母

亲说五朵花就好比我们一家人,而自己那之后的许多年离家在外,睹花思念亲人;

D.有误,第④段“从实用转变为审美”可以看出,母亲热爱生活,富有情趣;

故选C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及作用的理解。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

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

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对比等。

本文第③段写母亲命名“人脸花”,结尾才点明花名及花语,这是运用了设置悬念(或:前

后照应)的写法,先写花名“人脸花”,最后才揭示花语的内涵,制造悬念,吊足读者的胃

口,营造急于阅读的心理;同时,母亲爱花,能无师自通地读出花语,读懂花的内涵,表现

母亲的聪明;

由五朵“人脸花”想到他们一家五口人,喜欢“五代同堂果”,希望子孙满堂、老少安康。

“花”是母亲对“我”的思念,突出了母爱;也突出主旨,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庭幸福

的祝愿,渴望家人安康幸福的美好愿望;

“人脸花”,在文中反复出现,推进故事发展,使情节环环相扣,情节曲折生动,结尾才揭

示花语内涵,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练习试题】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玉兰花的记忆

卢玮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

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

苞时摘下,他把较细的竹杆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

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

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

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坏象牙白的花瓣。

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情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我又

闻到花香了。”我才猛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迫。只好从

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⑥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

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的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质并不

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

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趣味无限。

⑦而父亲赶紧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

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尤其某个有晨曦的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

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

母深深感动。

⑧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

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

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⑨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

上树坐在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

启示。1.文章第②③段具体描写了父亲摘花的过程,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点?2.文章

第⑥段说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魅力”表现在哪两

个方面?

3.作者借玉兰花的“记忆”,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哪些美好感情?请分条概括。

4.选文第⑦段写到“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美丽”的含义是什么?

5.请对选文中的两个句子,任选一句加以评析。

①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②也曾和姐姐爬上树坐在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

1.慷慨大方,乐于助人

2.香气能令人喜悦,在要花和送花的过程中增进友谊

3.①乡情②友情(师生情,同学情)③爱情④亲情

4.“我”的父母恩恩爱爱、和和美美。

5.第①句:“我又闻到花香哦”写出了老师亲切、幽默的形象:一个“又”字很含蓄,说

明送花是经常的事;第②句:形象地写出了“我”享受生活的愉悦心情。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18分)

芙蓉(节选)

阿来

①秋天,观花与写花,按传统诗文惯常的路径,当以菊花为首。但如今,在很多城中,

很难见到自然生境下的生长开放的菊花。都是等时节一到,一盆盆盛放的菊花密密地齐齐地

摆放出来,在街头,广场,公园,形成装饰性的色块与图形,远观有很好的视觉效果,近看,

却少了些自然的风致,完全的欧式园林作派。傲霜之菊,在中国诗歌之树的枝头,作为秋花

最为闪亮。却是倚着篱墙,虽也是人工安排,却总是最大限度保留着自然的风致。

②好在如果要写成都的秋花,怎么说,都要以木本的芙蓉为首。从时序上来说,芙蓉

花差不多就是成都这个城市一年中最晚的花了。正所谓“开了木芙蓉,一年秋已空”。

③更可喜的是她的花期绵长。九月底,城中各处,偶尔可以看到团团浓绿的芙蓉树上,

一朵两朵零星开放。那时,一树树黄花决明正在盛放。到了十月大假后,决明树艳丽的黄花

呈现了零落之象。秋意一天浓于一天,这时,白的,粉的,红的芙蓉才真正渐次开放。之捶

坡诗云:“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说得正是此花开放的时令。

④这就是在成都观赏秋花,要以芙蓉为先的首要理由——自然物候上的理由。

⑤当然,更为重要的还有文化上的理由。成都被简称为“蓉”,已有千年以上的时间。

这个“蓉”,就是芙蓉花的“蓉”,木芙蓉的“蓉”。

⑥今天是重阳节,又是周六,薄薄的太阳出来,我带着相机出去寻访芙蓉。其实,芙蓉

花渐次开放,已经有十多天时间了。好多树下,都有了零星的落花。但枝头上着花更多,或

者已然绽放,或者将要绽放,还有更多的花蕾在等待绽放。那些挣破了苞片的花蕾都是红色

的,但盛开的芙蓉却是粉白红三色。查植物书,说芙蓉因光照强度不同,引起花瓣内花青素

浓度的变化,早晨开放者为白色,继而开放者为粉色,下午开放为红色。因为这个缘故,芙

蓉花还有个“弄色芙蓉”的美称。我家楼下侧院中就有三株芙蓉,接连几天,我面对电脑累

了,就下楼一次,一日里竟有五六次至多,并未见到书中所说变色的景象。早起开放是白色

的,晚上还是白色。夕阳西下时是红色的,朝晖之下也是红色。但我因此看到了两个情形。

一日,盛开的芙蓉花会像向日葵一样随着太阳旋转,以便把展开的花瓣和黄色而密集的花蕊

朝向太阳。当太阳沉下楼群组成的参差的天际,盛开的花瓣就微微闭合了,第二天太阳起来,

又再度展开。

⑦今天的成都城市中,虽然四处都可见到芙蓉,但成林成片者,已不能见。这种美丽的

本土的植物,不仅扎根于自然生境,更深植这个城市的历史记忆。古书《长物志》上说:“芙

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水光与花色辉映,“照水芙蓉”历来被视为一种极致的美景。成

都多水,如果这个时节,某一段江岸,某一处湖边,遍开连绵的芙蓉,在这草木凋零的季节,

那我们就得享一种宝贵的非物质的福祉了。

⑧在污染日重的环境中,芙蓉真还是一种能使这个城市显得清洁的树。一种有着内在清

洁精神的树。发此感叹,因为观察到芙蓉花凋谢的特别方式。好多次,到开满繁花的树下,

在地上见不到片片零落的花瓣,只看到一个个干瘪了的花蕾,失去了粉嫩的红色,先是变成

枯草的颜色,再变成泥土的颜色。那时,我纳闷,是花蕾太多,为了腾出更大的开放空间,

就必须有一些花蕾未及开放就悄然凋落吗?我特地给楼下几朵芙蓉花作了标记,两三天后,

我确认,这几朵盛开的花,萎谢之时,并未像常见的那样花瓣片片飘落,而花蕊变成了膨胀

的籽实,那一朵朵花只是慢慢收拢了花瓣,重新变回了花蕾的形状。

⑨今天是11月16日,雨后天晴,气温又回到二十来度。再出去散步,见树树芙蓉还开

放着。只是树上的花朵已然十分稀疏。细看枝头,也没有了待开的花蕾。我想,待这些芙蓉

开尽,真正的冬天就到来了。

(选自《成都物候记》,有删改)

I.文章写的是芙蓉花,但作者在开头却用一整段描写菊花,请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4分)

2.作者对芙蓉花满含喜爱,用诗句营造出浓烈的抒情氛围。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③段画线句

进行赏析。(4分)

3.帕慕克说过:我们一生当中至少要有一次反思,引领我们检视自己置身其中的环境。请结

合本文分条概括,“芙蓉”对于成都这个城市的意义。(6分)

4.我们学过的课文《紫藤萝瀑布》与本文同样是讲植物,请仔细品读文章,试分析本文与《紫

藤萝瀑布》的异同之处。(4分)1.(4分)①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按传统诗文的惯常路径是

以写菊花为首,但在段末却点出菊花盆栽只有装饰的观赏效果而无自然的风致,其中蕴含的

情感是明褒喑贬,为下文写芙蓉花做铺垫,有欲扬先抑的效果。②写菊花盆栽缺少自然风貌,

是为了反衬出芙蓉花的自然之美。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4分。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干考查的是段落作用,该段位于文章首段,一般从内容和

结构上去分析。本文首段描写菊花,通过菊花”却少了些自然的风致,完全的欧式园林作

派”“却是倚着篱墙,虽也是人工安排,却总是最大限度保留着自然的风致”来反衬芙蓉的自

然之美,为下文写芙蓉花做铺垫。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2.(4分)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苏东坡的诗句“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说明了芙蓉花期之晚,与前后文互相照应,表达了作者对芙蓉花的喜爱之情。

评分标准:答出修辞手法1分,分析作用3分。共4分。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明确第③段画线句子“苏东坡诗云:‘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

自芳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既与第②段讲述芙蓉花是成都秋天开的最晚的花相照应,又

与后文第④段讲述/在成都观赏秋花要以芙蓉为首的理由相照应,表达J'作者对芙蓉的喜爱。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3.(6分)①“芙蓉”装点着成都,明丽娇艳的芙蓉花是成都的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②“芙

蓉''是成都的历史文化载体,成都不仅以“蓉”命名,从古至今更有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描写

“芙蓉”的佳作,是宝贵的精神财富;③“芙蓉”对环境有着清洁、保护的作用,他的花朵枯萎

后不会落地,会重新变成花蕾。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找到在文中有关“芙蓉”对成都意义的语句,加以概括总结即可。

细读文本可知,从第③段“九月底,城中各处,偶尔可以看到团团浓绿的芙蓉树上,一朵两

朵零星开放……红的芙蓉才真正渐次开放“可知,“芙蓉”装点着成都,成为成都一道赏心悦

目的风景线,带给人们以美的感受。从第⑤段“当然,更为重要的还有文化上的理由。成都

被简称为‘蓉',已有千年以上的时间……”,第⑦段”这种美丽的本土的植物,不仅扎根于自然

生境,更深植这个城市的历史记忆''可知,“芙蓉”是成都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不仅从成都

的别名“蓉城”可以看出,还可以从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的作品中看出。从第⑧段“在污染II

重的环境中,芙蓉真还是一种能使这个城市显得清洁的树。一种有着内在清洁精神的树''可

以看出“芙蓉”自身对环境有清洁、环保的作用,它的花朵枯萎后不像寻常花朵那样凋落在地,

而是重新变成花蕾的样子。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4.(4分)同:都由植物引发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表达了对植物的喜爱之情。

异:《紫藤萝瀑布》着重描写紫藤萝盛放的情景,写花儿自衰到盛,作者的心情转悲为喜,

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本文在描写芙蓉花盛开情景的同时,也介绍了芙蓉的自然

物候特征、文化内涵、城市风貌,表达了对城市环境的感受。

评分标准:相同点2分,不同点每点1分。共4分。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两篇文章的内容,提取相同点和不同点。本文主要内容是在

讲成都的秋花“芙蓉花”,主要写了芙蓉花开放时的状态、芙蓉花的作用,从而表达作者对芙

蓉花的喜爱和对城市环境感受。《紫藤萝瀑布》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因自己命运坎坷,加上弟

弟身患重病不久于人世,内心伤痛,无以纾解,偶然于行进中看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由

花儿的衰而又盛,联想到生命的无止境,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增强

了生活的勇气。据此概括总结即可。

【2022•陕西宝鸡•模拟预测】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温暖的苇花

①芦苇的花,最不像花,像是用轻软的丝絮絮出来的。

②出城,逢到有河的地方,有沟的地方,就能看到它。不是一棵一棵单独生长,要长,

就是一片,一群。挤挤挨挨,摩肩接踵,亲亲密密。它们是最讲团结精神的。这一点,比人

强。人有时喜欢离群索居,喜欢特立独行。所以,人容易孤独,而芦苇不。

③风吹,满天地的苇花,齐齐地,朝着一个方向致意。它让我想起“藏葭苍苍,白露为

霜”那样的诗句来,那是极具苍茫寥廓,极具凄冷迷离的景象。可是,我眼前的苇花不,一

点也不,我看到的,是一团一团的温暖。冬阳下,它像极慈眉善目的老妇人的脸,人世迢迢,

历尽沧桑,终归平淡与平静。

④我一步一步下到河沿,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一旁的农人经过,看我一眼,笑笑。

走不远,复又回过头来看我一眼,笑笑。他一定好笑我的行为,采这个做什么呢!

⑤我是要把它带回家的。家里有花瓶,靛青色的,上面拓印着一片一片肥硕的叶。这是

我的一个学生,在江西读书,不远千里给我捎回来的。花瓶太大,没有花能配它。插两枝苇

花进去,却刚刚好。苇花伸出长长的脖颈。在我的花瓶上方笑,绵软、温柔,一团和气。

⑥来我家的人看到,惊奇一声,这不是芦苇吗!

⑦当然是。寻常的物,换了一个环境,就显出不寻常来。有一句话讲,环境造就人。其

实,环境也造就物的。

⑧我的老父亲看到,却吃吃笑出声来。他说,丫头,亏你想得出。我知道父亲笑什么,

老家遍地芦苇,没人拿它当宝贝的。

⑨冬天,农闲。家家要做的事,就是去沟边河边割芦苇,运回家当柴火。一丛一丛的芦

苇倒下,苇花受了惊吓,扑扑扑,四下飞散,飞絮满天。农人的头上身上,都沾满苇花。他

们把它当宝一样的,随便拍柏,轻描淡写。弯腰,却在小鸟用苇花垒成的窝里,捡到几只还

温热着的鸟蛋。他们很高兴地把鸟蛋揣进怀里,哪里顾得上半空中,鸟的凄凄鸣叫呢。他们

的眼前,晃过家里几个孩子的小脸。请原谅,贫穷年代,那是孩子的美食。⑩我的祖母用苇

花絮过枕头和尿垫。她称苇花叫茅花。那个时候,天冷得嘎嘎叫啊,我的手冻得裂了口子,

还是一条沟一条沟去摘茅花,摘回来给你爸絮枕头,絮尿垫。茅花软乎乎的,我的儿子枕在

上面睡在上面就不冷了。——祖母每说到这儿,就停下来,眼神里波光乍现。她想起她初为

人母的幸福时光了,多遥远哪。而我,总会在她的话里,发好一会儿的呆。我转身,看着头

发已渐灰白的父亲想,这么老的父亲,也是被他的母亲疼大的。人类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

就是因为这样的爱啊,年年复年年,如苇花。

⑪也见过村人用苇花编毛窝的。这是一种草鞋,编出的毛窝,像毛茸茸的小船儿。天寒

地冻,冻僵的双脚。伸进毛窝里,又轻软,又暖和。人被冻僵的神经,也一下子活络起来。

贫穷年代,它默默无闻地,温暖了多少双脚啊!

⑫现在,毛窝已很少见了。今年,我去一个山沟沟游玩,在一间供游人游览的旧作坊里,

赫然见到毛窝。它们被染成五颜六色,一双一双串在一起,挂在墙上,成了艺术品。

1.请仔细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以"温暖的苇花”为标题的作用。

2.请概括作者围绕苇花写了哪几件事情?

3.请赏析下列句子的的表达效果。

(1)冬阳下,它像极慈眉善目的老妇人的脸,人世迢迢,历尽沧桑,终归平淡与平静。

(2)苇花伸出长长的脖颈,在我的花瓶上方笑,绵软、温柔,一团和气。

4.作者在写"我"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将它插在花瓶中这一事件时,分别写到了农人和

父亲的笑,他们各自笑的原因是什么?

5.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对苇花有着深厚的情感。

【答案】

1.①"温暖"交代文章中心:苇花让我们在贫寒年代感受到生活的温暖,爱的温暖;在现代

感受到生活的乐趣。②"苇花”交代写作内容,贯穿全文成为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

2.①"我"采苇花做装饰;②农人割芦苇当柴火;③祖母用苇花絮过枕头和尿垫;④村人

用苇花编毛窝。

3.(1)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苇花"比作"老妇人的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苇花平静温

和的特点给人温暖的感觉。表现了作者对苇花的喜爱之情。

(2)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苇花的可爱形象和作者对苇花的喜爱之情.

4.农人"笑"我的天真和傻气,苇花到处都是,极其平凡,不明白"我"采这个做什么;父亲

笑老家没人拿苇花当宝贝,"我"却把苇花插进花瓶,珍爱有加。

5.因为苇花作为一种物资,帮助人们度过贫穷的年代,在今天被人们重新加工后又变为艺

术品,继续对人们作着贡献。同时苇花所具有的团结精神,所营造的独特景象,也都让作者

喜欢。

【2022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中考二模】

六、阅读《遥远的刺槐花开》一文,完成下面小题。遥远的刺槐花开

田再联

①我的童年,都浸泡在刺槐花香里。

②暮春初夏的雨丝有了些粗犷,沙啦啦,沙啦啦地拍打着村庄。枝叶稀疏的刺槐树依偎

在雨帘里,沐浴成一把把翠绿的大伞。雾气填满了村舍的空隙,流动着刺槐的香。

③雨声沙沙,催促很紧,刺槐花苞已经在交头接耳了。蜂鸟似的花蕾被雨丝的玉针银线

挑扎在花轴上,似一枚枚晶莹的立体绣,藏在枝叶里。槐叶急匆匆地生长,忙着为槐花搭建

遮风挡雨的帐篷。

④散学归来,我总喜欢撑着桐油布伞在刺槐树旁晃来晃去,听槐树与雨丝的对话,看花

苞嘴嘴吮吸雨露。花蕾们羞答答、水灵灵的,那淡绿的眼帘里,有一张油布伞下企盼花开的

脸蛋。雨丝在槐树枝叶里过滤成粗壮的雨滴,落在鲜黄的油布伞上,滴嗒滴嗒地刺激着我幼

小猎奇的耳膜,耳膜里还有雨后天晴,刺槐花苞开裂的声音。

⑤阳光是刺槐花开的号角。雨过天晴,日色嫣然。槐花开时,叶子仿佛怕遮掩了花朵之

美,故意地谦让。绿叶衬托银花,是一场绿翡翠与白珍珠的约会,它们相亲相依,美丽与芳

香在村庄的土地上热烈地生长。

⑥不知是谁开启了生吃槐花的先例,先嗅后吃,槐花又成了我们惬意的零食。后来才知

道,槐花生吃起来口感非常鲜嫩,与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密切相关。孩子们兴冲冲地捋一把

刚开苞的槐花,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乐滋滋,甜蜜蜜,一朵又一朵,一口又一口,边嗅边

吃,嚼个不停,那槐花的色香味,一下子就成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光亮。

⑦父亲再忙,也得抽出一点时间来采摘槐花。大人们采刺槐花,有自制的工具。在味衣

竹竿的末端,用细绳绑上割稻子的镰刀,便做成了可靠的钩竿。我最喜欢屁巅屁巅地跟着父

亲采槐花。父亲扛着钩竿,从自家门前的几棵刺槐树开始,逐渐向左邻右舍延伸。槐花纷纷

落地时,我便兴奋得手忙脚乱。一串串、一朵朵,槐花全在我迅捷利索的忙碌中归筐。手里

握着花香,嘴里含着花香,味蕾里浸着花香,心里溢着花香,我满身都散发出刺槐花杳了。

⑧采花归来,收获满满。一串串洁白的槐花正安静地躺在篮子里,沁人心脾的花香,让

母亲乐不可支,因为要轮到母亲大显身手了。我和父亲最喜欢吃母亲用麦面粉煎的槐花饼。

母亲把晒干的槐花放在菜盆里浸泡片亥“,洗净,再用力把水分挤尽,配上盐、小葱、鸡蛋,

与面粉一起在盆中搅拌均匀。薪柴点燃,等铁锅烧热了,顺着锅沿放上些许菜籽油,油烟起

时,便倒下和好的槐花糊。母亲用蘸过水的铁锅铲,娴熟地将面糊不紧不慢地推开。只见面

饼贴着锅迅速地扩大规模,变得越来越薄、越来越硬朗。面饼里夹着的槐花,好似在锅里获

得重生,杳味从热气里升腾、扩展,让我垂涎欲滴。吃着槐花饼的父亲曾感叹地说过,一个

时代过着一种日子,每种日子都有一种色彩,吃槐花饼就是那时生活的特写。

⑨时间能带走许多东西。不知道从何时起,村庄长大了,变样了,屋前舍后的刺槐树也

移植成香樟树、桂花树了,说是刺槐树那不守规矩的刺儿,容易让人不安。在城里的菜市场,

我见到了刺槐花,连忙凑过去,价格不菲。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嘴含新鲜的刺槐花,找

不到当年好奇的味蕾,也找不到让我狂欢的田间小道,但我有信心,一定能做出母亲当年煎

的槐花饼来。

(选自《新安晚报》2021年6月23日,有删改)

1.文章围绕“刺槐花”写了多件事情,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2.结合上下文,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绿叶衬托银花,是一场绿翡翠与白珍珠约会,它们相亲相依,美丽与芳香在村庄的土地上

热烈地生长。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无强的两项是()

A.本文以“刺槐花”为叙事线索,回忆了儿时与刺槐花相关的童年趣事。

B.第③④段主要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刺槐花在雨中生长的场景。

C.第⑤段写叶子“故意地谦让”,从侧面展现了槐花的美丽与开放之盛。

D.第⑧段详细描写母亲做槐花饼的过程,展现出了母亲心灵手巧的特点。

E.文章第⑨段是作者发出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流露出悲伤之情。

4.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结尾有何妙用。

【答案】1.“我”观察刺槐花(或槐花)盛开;小孩子们生吃刺槐花(或槐花);我和父亲

采摘刺槐花:母亲煎(或做、烙)槐花饼。(意近即可)

2.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绿叶比喻为翡翠,把槐花比喻为白珍珠,同时把叶和

花拟人化,形象地描绘了刺槐花的美丽、芳香、热烈生长。(意近即可)3.BE

4.(1)呼应前文,结构完整;(2)总结全文,升华情感;(3)内容上,告诉我们时移世

易,世事变迁,但是对家乡的思念不变,对亲情的思念永恒,对生活的热爱不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