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怀远县联考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怀远县联考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怀远县联考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怀远县联考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怀远县联考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钱学森有一句名言“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至今读起来,仍是震耳欲聋,令人感慨万千、肃然起敬。B.虽然有些电影演员经常不修边幅,但一出场,仍能显示出很强的艺术气质。C.近期,在我国政府的努力下,国际上以所谓国家安全名义,打压中国民营企业华为,对其实施“科技禁运”的行为戛然而止。D.他们两人一直互帮互助,彼此激励,友谊特别深厚,用海枯石烂形容一点也不过分。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不恰当的一项是()A.“互联网”上的大诗人杜甫在众人鬼斧神工的“雕琢”下,时而骑着摩托车去购物,时而挥着刀子切西瓜,古今混搭迸发的诙谐,让人忍无可忍。B.3月19日晚,国家发改委宣布油价上调。一部分才刚刚跻身“有车族”的北京市民,如今已经开始考虑卖车了。C.作为橡皮蛋流出地的河北平山县,也责无旁贷,应从鸡饲料生产到鸡蛋保存运输的全过程,进行认真筛查。D.建设文化强国,理应汲取传统文化养分,弘扬传统文化固有的精神价值,形成新的文化传统,应与传统握手言和。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如此善于飞行的昆虫的幼虫(水虿chài),却只能在水中成长。②此后,蜻蜓开始离开水面,告别昨天的水栖生活,开始真正的空中生活。③蜻蜓由水虿变为成虫要经过多次蜕壳,少者七次,多者达十五次。④独特的“脸盖”使这些水虿成为池塘中的一霸,腹部尽头的鳃是供其呼吸的器官。⑤有些蜻蜓擅长旅行,它们可飞越几千万公里,从某一大陆飞往另一大陆。A.⑤②①③④ B.③④⑤②① C.③④②⑤① D.⑤①④③②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当海啸到来时,很多人都在默默无闻中,完全没有察觉到灾难的来临。B.姚明精湛的球技,使与他同场竞技的球星们都黯然失色。C.2016年4月4日,曹文轩问鼎世界儿童文学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这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向世界,也是中国文学多年发展指日可待的结果。D.林凡批评同桌写作文经常文不加点,错字百出。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的舐犊之情。B.《社戏》选自《彷徨》,小说讲述了主人翁“迅哥儿”和一群小伙伴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的经历。C.《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D.《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即兴演讲稿,是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一次演讲。6、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眼眶(kuàng)枯躁戛然而止(jiá)形将就木B.省(xǐng)察枷锁强词夺理(qiǎng)风云变换C.拙(zhuō)劣漫溢挑拨离间(tiǎo)轻歌曼舞D.绚丽(xùn)镌刻蛮横无理(hèng)人情事故7、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走过这间温暖的书店,抚慰着行色匆匆的人们疲惫的灵魂。(“灵魂”改为“心灵”)B.3月10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737MAX坠毁,机上157人几乎全部遇难。(去掉“几乎”)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主馆建筑突出了中国民族特色的牌坊式。(“牌坊式”后加“特点”)D.就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向法国总统马克龙致慰问电,向全体法国人民诚挚的慰问。(“诚挚”的前面加“表示”)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虽然研究学术不可或缺,但是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B.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24日在2019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将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重点完善侵权惩罚性赔偿。C.在2019年苏迪曼杯锦标赛上,中国队和日本队进行了争夺冠军的决赛,最终中国队成功捧杯。D.电影《流浪地球》能有今天,是由于我们国家科幻想象力,电影工业体系及其技术水平合力形成的一个结果。9、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4)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0、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①“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②青年是,也是。③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需要自觉承载起时代的重任,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④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人。1.第①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将下面的词语依次填写在第②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A.世界的未来B.国家的未来3.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淡极始知人生味①喜欢寡淡的,真正有几人?②爱情一定要轰轰烈烈的,事业一定要热火朝天的,交际一定要广若大海的,甚至随便喝点什么,除却酒,除却咖啡,最起码也要是酸甜俱佳的功能饮料。白开水是寡淡的,只能解渴罢了,少人问津。③中国有句古话:“饮食者,人之命脉也。”淡是相对于浓、厚、重而言的,是薄味,不是无味。清代朱彝尊在《食宪鸿秘》中说:“五味淡泊,令人神爽,气清,少病。”医生也常常忠告卧病在床的人饮食要清淡,明朝张宁在《方洲杂言》中说:“平生不经尝五味丰腴之物,清淡安全,所以致寿。”《红楼梦》第五十三回:“晴雯此症虽重,幸亏他素昔是个使力不使心的人,再者素昔饮食清淡,饥饱无伤的。”这都是饮食中的“淡”。要吃出健康,自然清淡点好,日久天长,淡味也会别有一番风味。④人活着,有欢有乐有苦有累,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之后,最后出来的一个味道才是“淡”。淡味人生,即使所有的味道都尝过了,你才懂得淡的精彩,你才知道一碗白米饭,一块豆腐好像没有味道,可这个味觉却是生命中最深的味觉。正所谓,淡极始知人生味。⑤“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恐怕没有人一开始就想过一种低调、无欲无求、与世无争的淡生活。东晋时期陶渊明亲眼目睹了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人民的艰难困苦后,毅然决然地辞官归隐,去寻找自己的“世外桃源”。正因为他有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淡泊胸怀,自得其乐,潜心诗文,才开创了中国的田园诗派;宋代苏轼,他的一生游离于“出世”和“入世”之间,伴随着宦海沉浮,人生几经波折,在经历被贬、入狱、丧子之痛后,还能从容笑对生活的遭遇,以开阔的胸怀笑纳,并傲视人情世故,这也使得苏轼品出了人生的个中滋味:淡,才是人生最深的滋味!⑥淡味人生,不是要一个人郁郁寡欢、不求上进、寡淡无味、执著于萎靡不振的寂寞。淡,更是一种趣味、一种情调、一种境界!仿佛广阔田野里吹过的一阵清新的风,仿佛云散雨霁后深情呼吸的一口甜润的空气,是天然草叶的味道,是树叶的馨香,让人赏心悦目,这便是境界中你享之不尽的“淡”。⑦“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做一个平凡的人,过一种平淡的生活,享受平淡之中的乐趣。人生当如此。淡则明,且回味悠长,其乐无穷。那时候,只有你知道,白开水是天底下最好的饮料。(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选文的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选文第⑥段可否删去?请结合文章简要阐述其理由。12、(1)开车走麦帅二桥,要下桥的时候,突然看到西边天最远的地方,有一轮紫红色的饱满而圆润的夕阳。(2)那夕阳美到出乎我的意料,紫红中有一种温柔震慑了我的心,饱满而圆润则有一种张力温暖了我连日来被误解的灰黯。(3)我突然感到舍不得,舍不得夕阳沉落。(4)我没有如平时一样,下桥的第三个红绿灯左转,而是直直地向西边的太阳开去。(5)我一边踩着油门,一边在心里赞美这城市里少见的秋日的夕阳之美,也一边为夕阳之美,也一边为夕阳沉落的速度感到吃惊。(6)仿如拿着滚轮滚下最陡的斜坡,连轮轴都没看清,滚轮已落在山脚。夕阳亦然如此,刚刚在桥上时还高挂在大楼顶方的红轮,一坠一坠,迅即落入路的尽头。(7)就在夕阳落入不见的那一刹那,城市立即蒙上了一片灰色的黯影,我的心也像石头坠入湖心,石已不见,一波一波的涟漪却泛了起来。(8)我猛然感受到两个可怕的想法:我每天都在同一个时间走同一条路到学校接孩子放学,为什么三个月来都没有看见美丽的夕阳?如果我曾看见夕阳,为什么三个月来完全没有感觉?(9)这两个想法使我忍不住悲哀,在前面的三个月,我就像一棵树,为了抵挡生命中突来的狂暴风雨,以免树下的几棵小树受伤,竟日在风雨中摇来摇去,根本没有时间抬头看看蔚蓝的天空,更不用说一天只是短暂露脸的夕阳了。(10)我为自己感到悲伤,但更悲伤的是,想到这城市里,即使生命中没有风雨,也很少人能真心欣赏这美丽的夕阳吧!(11)每到黄昏时开车去接孩子,会打开收音机以排遣塞车的无聊,才渐渐发现黄昏时刻几乎所有的电台都是论说的节目,抒情的感性的节目,在下午四点以前就全部阵亡了。(12)论说的节目几乎无可避免的有一个共同的调子,就是批评,永不停止的批评。(13)我常常会想:在黄昏的时候,一天的工作已经结束,心情应该处在一种欢喜与柔美之中,沉浸于优美的音乐,然而却几乎所有的节目都在论说,永不停止地议论,是不是象征着整个城市在黄昏时美好的感觉也都沦亡了呢?(14)想要换个电台,换一种感觉,转来转去却转不出忧伤的心,最后,只好又转回我最喜欢的台北爱乐,一边听着优美的古典音乐,一边想着:如果在黄昏时刻,禁止论说,只准听音乐喝茶、看夕阳沉思,将是对这个城市的人最严重的惩罚吧!(15)那美丽的紫红夕阳,使我想起水墨画左下角的落款的印章。(16)如果我们的每一天是一幅画,应该尽心地着墨,尽情地上彩,尽力地美丽动人,在落款封印的时候,才不会感到遗憾。对一幅画而言,论说是容易的,抒情是困难的;涂鸦是容易的,留白是困难的;签名是容易的,盖章是困难的。(17)但是,这个城市还有人在画水墨吗?还有人在每天黄昏用庄严的心情为一幅水墨落款吗?(18)当我看到夕阳完全沉落,怅然回转车子,有着橘子黄的光晕还余韵犹存地照在车上,惨白的街灯则已点燃,逐渐在黑幕里明晰。(19)我为自己的今天盖下一个美丽的落款封印,并疼惜从前那些囿于世俗的、沦于形式的、僵于论说的、在无知与无意间流逝的时光。1.通读全文,理清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舍不得→_________→泛起波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疼惜2.联系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6)节画线句子。仿如拿着滚轮滚下最陡的斜坡,连轮轴都没看清,滚轮已落在山脚。夕阳亦然如此,刚刚在桥上时还高挂在大楼顶方的红轮,一坠一坠,迅即落入路的尽头。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作者三个月来没有看见,或者说没有感受到夕阳的美丽是因为囿于世俗、沦于形式,僵于论说。B.文章对夕阳进行了重墨浓彩的描绘,突现其饱满、圆润,使夕阳之美具有强烈的震撼作用。C.夕阳在文章中是一个重要意象,它象征着美好的感觉,如水墨画中的落款,需要人们以庄重的心情去感受。D.“这个城市还有人在画水墨画吗?还有人在每天黄昏,用庄严的心情为一幅水墨画落款吗?”这两个设问句表现了作者对城市人生活状态的一种困惑与反思,引发读者思考。4.结合上下文,理解第(14)小节画线句子的含义。如果在黄昏时刻,禁止论说,只准听音乐喝茶、看夕阳沉思,将是对这个城市的人最严重的惩罚吧!5.本文第(15)段划线的文字和链接材料都写到了“印章”,试比较两位作家笔下“印章”的含义和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本文)那美丽的紫红夕阳,使我想起水墨画左下角的落款的印章。(链接材料)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贾平凹《月迹》)本文“印章”含义__________,表达的情感:____________链接里的“印章”含义____________,表达的情感:___________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选自《礼记·学记》)(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②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③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④,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⑤也。”有间,(孔子)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⑥也。”(选自《史记》有删改)(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数:数:规律,这里指演奏的技巧。③益:增加、加深。④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⑤为人:作曲的人。⑥《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1.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2.为文中划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丘得/其为人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B.丘得其为人/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C.丘得/其为人/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D.丘得其为人/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3.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此之谓乎/丘未得其为人也。B.弗学,不知其善也/孔子学琴于师襄子。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学而不思则罔/丘得其为人,黑而长。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弗食,不知其旨也。⑵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具答之(_____)(2)日光下澈(_____)(3)中轩敞者为舱(_____)(4)不知其旨也(_____)(5)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6)系向牛头充炭直(_____)四、作文(40分)15、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以“回荡在心中的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屹立于江河之上,桥沟通两岸;横跨在山林之间,桥连接彼此。桥有形,突破空间的阻隔;桥无形,打破时空的间隔。历史是桥,连接远古与现在;亲情是桥,连接父母与子女……请将下面的提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题目:的桥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⑤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B【解析】

A.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根据句意,用在这里不合适。B.正确;C.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句子说的是行动,因此用在这里不合适。D.海枯石烂: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该句表述的是朋友间的轻易,故用在此处不合适。故选B。2、A【解析】本题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A项中“忍无可忍”的意思为“再也忍受不下去了”。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3、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此题可按照关键词语的先后联系和蜻蜓的成长过程来分析。通过读片段,我们可以分析出,⑤句应该放在①前面,因为⑤句里有“擅长旅行”一词,而①句里有“如此善于飞行”这样一句话,构成了前后句子;而①句中的“只能在水中成长”,与③、④句(主要写蜻蜓的幼虫在水里生活)又构成了引起下文的作用;④句讲的是水虿的生长时期,③句讲的是蜻蜓由水虿变为成虫的时期,所以,④句排在③句前面;②句讲的是“蜻蜓开始离开水面,告别昨天的水栖生活”,应该排在写蜻蜓幼虫在水里生活的④句、③句之后。所以该句子的正确语序为:⑤①④③②。故选D。4、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成语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成语的意思。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A.“默默无闻”比喻人或事物没有名气,句中指人们不知道海啸的来临,不合语境;B.正确;C.“指日可待”是不久就可以实现的意思,与前面的“多年“相矛盾;D.“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句中指的是不加标点符号,该成语使用不当。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正确使用成语,拿不准的,多查字典。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5、B【解析】

B.《社戏》选自《呐喊》不是《彷徨》;“迅哥儿”也不是小说的主人公。故选B。6、C【解析】

A.枯躁——枯燥,形将就木——行将就木。B.风云变换——风云变幻。D.绚丽(xùn)——xuàn,人情事故——人情世故。故选C。7、A【解析】

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该删去“走过”。【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8、C【解析】

A.关联词语不当。把“虽然……但是……”改为“不但……而且……”。B.成分残缺,句末加“措施”D.句式杂糅。去掉“由于”。改为“这部电影能有今天,是我们国家科幻想象力、电影工业体系及其技术水平合力形成的一个结果”。故选C。【点睛】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9、(1)天涯若比邻(2)气蒸云梦泽(3)黄发垂髫(4)禅房花木深(5)心忧炭贱愿天寒(6)白露未晞(7)窈窕淑女(8)安得广厦千万间【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蒸,禅。10、1.“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BA3.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需要自觉承担起时代的重任,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解析】1.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辨析。①句将引号外的句号调里引号里。2.“世界的未来”比“国家的未来”范围要广,因此先是“国家的未来”,再是“世界的未来”。3.考查对句子语病的辨析与修改。③句搭配不当,将“承载”修改为“承担”或“担任”。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1)淡极始知人生味。(2)举例论证列举了陶渊明、苏轼淡泊名利、豁达开朗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淡,才是人生最深的滋味”的观点。(3)不能删去,第⑥段用排比和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淡”味人生的真正境界,运用道理论证更加充分的论证了中心论点。是对上文的归纳总结,又照应了标题。【解析】

(1)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概括能力。中心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简单明了的一句话,从句式上看中心论点是个判断句。把④段最后一句话“正所谓,淡极始知人生味”压缩后即可完成答案:淡极始知人生味。或者直接从标题得出答案: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2)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初中阶段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做题时要深入文章具体内容,首先辨别出论证方法,然后再联系上下文,明确论证了什么观点。第⑤段列举了陶渊明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例子和苏轼逆境中乐观豁达的例子,属于举例论证,证明的观点是本段最后一句话“淡,才是人生最深的滋味”。然后按照举例论证作用的答题格式解答即可。举例论证的答题格式: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列举××的事例,真实具体地论证了××论点,使论证更具说服力。(3)本题考查对对文章重要语段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该先通读全文,然后仔细阅读本段内容,联系上下文和本文论点去分析。第⑥段先用一个否定句强调“淡味人生”不是什么,然后用排比句和比喻句强调“淡味人生”是什么,既是对上文各种“淡味人生”的归纳,又是点明论点中“淡极”的内容。所以这段文字对上文进行了总结与升华,又可作为道理论据进行论证论点,因此不能去掉。12、1.吃惊悲哀怅然欣慰2.运用了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夕阳沉落的速度之快,表达了自己对夕阳迅速沉落的吃惊之情。3.B4.为那些忙于奔波和评说而忽略感受自然之美的人们悲哀;⑵为那些在无知与意间流逝的时光而深感痛惜;⑶对人们在一天工作结束后的黄昏时刻禁止论说,而是带着柔美的心境欣赏自然之美、感受生活之趣的希望。5.本文的“印章”是“落款、结束”之意,表达了作者在一天的忙碌之后,能够欣赏生活中的美,感受到生活的乐趣的愿望;《月迹》中的“印章”是“我们”寻找月亮过程中的凭据和证明,体现出童心高超的创造力,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解析】1.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涟”“漪”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学生对记叙文情感变化过程的梳理。要仔细阅读文章,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情感的变化,可以用文中词语概括,如果不明显,可以自己概括。随着夕阳的下坠,“我”的心情也发生了变化,第三段可以提炼出“舍不得”,第五段可以提炼出“吃惊”,第七段可以提炼出“泛起涟漪”,第十段可提炼出“悲伤”等。3.试题分析: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仿如拿着滚轮滚下最陡的斜坡,连轮轴都没看清,滚轮已落在山脚”“刚刚在桥上时还高挂在大楼顶方的红色圆盘”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夕阳沉落的速度外,还要答出人物的情感。点睛: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4.试题分析: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中间,所以在结构上就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则表达了作者对人们忙于奔波无暇欣赏美丽的自然而悲伤的情感。此类题一定要从这两个角度作答。5.试题分析:D项说法不符合原文。“而‘论说’是人们心中的美好感情沦亡的直接原因”夸大其词。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1.D2.B3.B4.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⑵我已经熟悉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法(技巧)。【解析】1.D.有误。“未得其数”“未得其志”“未得其为人”说明孔子并没有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而是不愿在学习上浅尝辄止。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由易到难,由大到小,层层划分。本句可注意两个主谓句“(那个人)黑而长”“眼如远视”和副词“如”的位置,以及“非……其谁能”的句式。故在“黑”“眼”“如”和“非”之前断开。选B。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本题是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考查,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A.其:表示推测/代词,他的B.学:学习/学习C.反:反省/通“返”,往返D.而:表示转折关系/表示并列关系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⑴弗,不;食,吃;旨,甘美。②习,熟悉;数,规律,这里指演奏的技巧。参考译文:甲: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乙: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对他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神情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回答道:“老琴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样说的,这支曲子叫做《文王操》啊!”14、(1)详细(2)穿透(3)是(4)味美(5)才能、才干(6)同“值”【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具答之”翻译为“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具”意思是“详细”。“日光下澈”翻译为“日光透射到水底”,“澈”意思是“穿透”。“中轩敞者为舱”翻译为“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为”意思是“是”。“不知其旨也”翻译为“不知道它的味美”,“旨”意思是“味美”。“食之不能尽其材”翻译为“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材”意思是“才能”。“系向牛头充炭直”翻译为“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直”同“值”。四、作文(40分)15、回荡在心底的声音“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世间声音很多,去年的一个早上我听到的那啾啾鸟声,就一直回荡在我心底,让我铭记。深秋的早晨,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