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7篇_第1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7篇_第2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7篇_第3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7篇_第4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第第页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7篇学校二班级数学说课稿篇1

教学目标:

1、在详细的情景中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通过沟通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2、培育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意识和力量。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能结合详细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嬉戏引入

1、出示一袋乒乓球。

请同学们估量一下,这些乒乓球大约有多少个?同学猜想。假如这些乒乓球大约有40个,谁想再来猜一猜它们究竟有多少个?同学连续猜想。

2、说说下面的数各接近哪个整十数?19283742538699

二、尝试估算

课件出示:星期天,老师预备买这些生活用品:热水瓶:28元烧水壶:45元水杯:24元请帮老师估量一下,带100元钱买这三种物品够吗?先思索,再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同学组内沟通。

3、全班汇报沟通估算方法。

4、集体验证。同学们通过估算得出老师带100元买这3种物品够了,那么这三种物品究竟一共多少钱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28+45+24=97〔元〕

5、小结:刚刚同学们用估算的方法帮老师解决了买东西的问题,真是感谢你们了!其实,估算很简洁,只要把一个数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数进行大约计算就行了。在生活中像这样利用估算来解决的问题回常常遇到。

三、应用估算

1、秋天到了,阳光学校二班级1班和2班的小伴侣要组织秋游活动,瞧,瞧,他们已经排着整齐的队伍预备动身了!

课件出示:二〔1〕班39人二〔2〕班42人图上还有一辆限乘30人的汽车。〔1〕通过看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估算这两班大约一共有多少人?

〔3〕同学估算

〔4〕反馈。得出这两个班大约一共有80人。

〔5〕假如他们要乘车去秋游,依据你们的估算结果,你认为他们应当租几辆汽车?

〔6〕小组商量。

〔7〕汇报商量结果。

2、对号上车课件出示:开过来2辆客车,1号车上写着“得数大于80”,2号车上写着“得数小于80”。同学们纷纷排队上车,有几个同学手里分别拿着车票,车票上写着以下算式:90-1131+5223+41+2926+2998-1738+39100-10-1292-44假如得数大于80的上1号客车,得数小于80的上2号客车,你能帮他们估算一下,让他们对号上车吗?先把自己的估算方法给小组同学说一说。同学汇报。

3、第31页的“做一做”。

4、第32页的其次题。〔小明原有20多枝水彩笔,妈妈又给他买了12枝,他如今的彩笔数量是一个不确定数,培育了同学思维的敏捷性。〕

四、拓展估算

今日你学会了什么?以后同学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了。

学校二班级数学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克和千克》是学校数学二班级下册的内容。要求同学熟悉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同学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同学的感知规律和生活阅历动身,敏捷处理教材,先熟悉克,再熟悉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学问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试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同学熟悉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肯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行简洁的质量计算。

2、连续培育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鼓舞独特化的学习意识。

3、使同学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育同学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熟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熟悉。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班级同学,虽然他们已养成肯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奇怪   心强,依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爱好,激发他们的奇怪   心,老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同学喜爱、熟识的嬉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同学充分去感受、发觉,猎取新知,同时还采纳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同学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制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表达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纳了让同学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同学主动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加、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老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置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沟通一下好吗?

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觉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同学有可能答出: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2、点明课题。

师:要知道我们购置的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答:用秤称。

3、课件展现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

老师着重给同学介绍一下天平的组成及用法。

设计理念

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学问,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同学的生活实际较远。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同学沟通平常购物中的一些发觉,同学学会了熟悉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学问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同学学数学建立了充分的信念。

〔二〕在生活中体验感悟

1、克的熟悉

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六个环节来进行:

〔1〕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

〔2〕用天平称:一枚二分硬币重约一克。

(3)再用手掂一掂:一克大约有多重?说说自己的感受。

〔4〕举几个生活中大约重一克的物品的例子。

(5)掂一掂桌子上的学习用品大约有多重,用天平称一称。

〔6〕用手掂一掂学习用品,说说自己的感受。[(转自数学网)]

2、千克的熟悉

千克的熟悉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进行:

〔1〕用手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大约有多重。

〔2〕看标注:一袋盐重500克。

(3)老师问:两袋盐呢?

生答:1000克

〔4〕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重量。

(5)老师问: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秤合适吗?

生答:不合适。

老师:那应当用那种秤来称呢?

生:弹簧秤。

生:台秤。

〔6〕用弹簧秤称两袋盐的重量,得出:1千克。

推出:1千克=1000克板书:1千克=1000克

(7)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

〔8〕称桌子上的学习用品称一称,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

传统的教学中,学问形成的过程是由老师讲的。老师的讲授代替了同学的操作与思维,同学无法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同学供应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同学主动、主动地去建构学问。同学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熟悉,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很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同学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楚,越来越深刻。同学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进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熟悉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老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肯定的技能,获得了主动的情感体验。

〔三〕稳固新知

课件展现:

1、写出体重。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3、连一连。

4、找错。

设计理念

本节课,同学对克和千克的熟悉假如仅仅停留在“一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熟悉上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同学动手掂一掂、动脑估一估、动口说说自己的感受,在开心的学习气氛中体会感悟1克和1千克的实际轻重,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符合学校生奇怪   好胜的心理,增添了学习爱好,又让同学充共享受了学习、沟通、体验胜利的喜悦

学校二班级数学说课稿篇3

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状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同学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力量,教学时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让同学根据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实行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一、猜一猜

师:(电脑出示校内图)“同学们,谁了解我们学校多少啊!”

师:我们学校同学的人数有多少?(供应信息:大约是1700人,比1700人少)板书:1700

生1:1680师:少了生2:1695师:少了

生3:1699师:对并板书:16991700

师:我们学校的老师人数是多少?(供应信息:大约是70人,比70人多)

板书:70

生1:71师:少了生2:78师:多了

生3:75师;还是多了生4:73师:对

并板书:7370

师:我们的多功能教室的座位有多少个?(供应信息:大约是180个,比180个少)板书:180

生1:178师:多了生2:177师:真聪慧

并板书:177180

师:我们学校的电脑有多少台?(供应信息:大约110台,比110台少)

板书:110

生1:109师:多了生2:105师:少了

生3:106师:你真棒!并板书:106110

师:这些数中1699、73、177、106是什么数?1700、70、180、110是什么数?那么它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

生:精确数,近似数。约等号。分别写出约等号。

板书:1699≈170073≈70177≈180106≈110

师:约等号象什么啊?

生1:“约等号象波浪一样,等号是直直的两个短横。”

生2:“我觉得约等号象飘扬的国旗。”

生3:“我觉得约等号象是等号喝醉了酒一样,歪歪扭扭的。”

师:揭示课题,板书:乘法的估算

二、学习新课

师:学校关怀每一个同学,预备购置一些物品。

师:(出示电脑)每台电脑4980元,要购置6台大约需要多少钱?

生1:4980+4980+4980+4980+4980+4980=29880

生2:4980×6=29880

生3:不对,它只要大约数,不需要精确数。

生4:4980×6≈30000把4980看成5000,5000×6=30000,所以4980×6≈30000

师:(出示购置影碟)每张8元,要买62张,带500元够吗?

生1:62×8=496够了

生2:60×8=4802×8=16480+16=496够了

生3:62×8≈480把62看成60,60×8=480所以62×8≈480够了

生4:62×8≈620把8看成10,62×10=620所以62×8≈620不够

生5:62×8≈600把62看成60,8看成10,60×10=600所以62×8≈600不够

师:引导分析,精确的数是多少?哪个估量的数与精确的数最接近呢?

生:把62看成60,60×8=480最接近496

师:“这说明白什么问题?”

生1:“估量的数字和精确的数字相差不远。”

生2:“估量的数字和精确的数字相差的太远的话,说明白估量的就不精确。”

生3:“估量的数字可能比精确的数字多一点,也有可能比精确的数字少一点。”

生4:“就是说估量的数字大约在精确数字的左右,不能多出来许多,也不能少的太多。”

生5:“估量的数字不管比精确数字多还是少,我觉得要越接近越好。”

三、应用与拓展

师:学校为了绿化校内,预备买一些树,同学们来参谋参谋吧。

(出示:樟树每棵28元,广玉兰每棵68元,铁树每棵103元,桂花树每棵185元,松树每棵57元,并介绍了每种树的特点)

要求:买5棵树,选哪种好?大约要花多少钱?说说你的理由。

………………

师:(出示买一个足球82元,一个篮球99元,一个排球78元,各买4个,一共大约要多少钱?)在自学本上做做,请同学讲。

生1:82×4+99×4+78×4≈1040

生2:(82+99+78)×4≈1040

师:(出示10种书的价钱)

要求:不超过1000元,每种书购置在5——10本之间。

……

反思:学校是同学学习的地方,每一位同学都很关怀自己的学校,本节课中老师就是利用了同学与学校的特别的关系,从多方面让同学感受到学校对自己成长的关怀,也让每个同学参加到学校的管理当中来,做学校的小仆人,为学校的建设出谋划策。这也是新教材对同学提出的要求,表达了人文关心。另一方面,给同学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孩子们怎么想的,只有通过他们的言语得以表现。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留意给同学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的思索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和充分的敬重,这样他们的想法和看法才得已尽情的流露和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结论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达中得已完善,每个孩子的思维和情感也得到了进展。再次整节课的设计表达了选择性、开放性、层次性、多样性,给了同学探究的空间,不仅是形式的开放,还有理念的开放,层层递进,信息量大,表达了算法的多样化。重要的是表达了数学的特点,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学问的猎取不是老师硬塞给孩子们,而是孩子们在详细的情景中主动的思索,不断的发觉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生生、师生的沟通和谐而又自然的融为一体,思维的碰撞不断燃起学问的火花,孩子们的学习欲望自然高涨,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也得以充分的发挥。学习学问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最好的表达。

学校二班级数学说课稿篇4

说课内容:

说教材

本课是在同学学习了万以内数数和百以内读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可为万以内的写数、比大小、四则计算和万以上的读数打下基础。本节课是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这是由于:〔1〕学会了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稳固加深对计数单位千和万的熟悉,而且能为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和读写算盘上万以内数打下基础。〔2〕把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满意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而且能为学习万以数四则计算制造条件,也能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读写打下基础。

课本编排了2道预备题,2道例题和6道习题。预备题主要复习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例4通过计数器讲数的组成,由于读数就是把数的组成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这也是读数的基础。例5是通过数中间不带0,中间带0,未尾带0,中间未尾都带0等7个数。讲怎样读数,并概括出读数的4条方法。试一试中的4个数,包括了读万以内数的各种状况,练一练中的第2、3、5题主要练习正确理解数位和位数,第1、4题是把数的组成和读数结合起来练,第6题主要练习读实际数据。

说本节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读数,难点是带0的数的读法,由于0在读写中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例如读数时,0在数中间要读,但不管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而0在数的末尾都不读。关键是读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同学把握万以内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万以内的数,包括一万。

2、使同学把握万以内数的数位挨次,理解数位意义,进一步熟悉计数单位万和千,稳固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详细数据的读数,使同学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步培育同学的抽象概括力量。

教学程序设计:

〔一〕预备练习:

1、十里面有〔〕个一,一百里面有〔〕个十,

〔〕个一百是一千,〔〕个一千是一万。

2、我们学过哪些计数单位?

意图:新课前充分复习旧知,能唤起回顾,引起旧知表象再现,为新授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4

〔1〕在计数器上拔364,问:它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拔4356,问:它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意图:利用数的组成,引出数位表,利用数位挨次,为读数奠定坚实的基础。例4的教学主要是借助计数器,以突出数位的作用,为读数做好预备。

2、教学例5。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数位挨次表,分层教学,分三层次,中间带0读法,末尾带0读法,中间和末尾都带0的读法。

〔1〕请同学们自编几个有0的三位数的四位数。

例如:30750801000020237303800等等。

〔2〕请同学分类〔按0摆放的不同位置来分并说说分类的现由〕

分3类:中间有0:301208

末尾有0:100007303800

中间末尾都是0:5080

意图:这种分类练习既好玩味性,又能调动同学思维的主动性,使下面学习化难为易,便于同学理解0在不同位置所表示的数也就不同的含义。

〔3〕读中间带0的数。

请一生读一读中间带0的数,强调:如3013008为什么301中间有一个0,3008中间有两个0,他们都读一个零呢?

请同学概括出: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试着写几个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的三、四位数。

〔4〕读末尾带0的数,强调:如100007303800

为什么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找出草稿纸上这种类型的

数。

〔5〕把握中间或末尾带0的读数方法。

〔6〕通过读数找出读数的方法。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7〕试读例5:56847259032023400305010000

〔8〕结合读数的方法:看题、商量、回答。

A、万以内数的读法,从〔〕位起,根据数位挨次读。

B、千位是几就读〔〕,百位上是几就读〔〕,十位上是几就读〔〕,个位上是几就读〔〕。

C、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

意图:这样支配迁移自然,层层深化,使同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读数法则,能够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让同学明白不但怎么读,而且明白为什么这样读,在引导同学总结,归纳过程中还要丝丝入扣,同学主动性就高,参加意识就强。

〔三〕小结: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到的?再次稳固读法。

〔四〕稳固练习:

1、说出计数器上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并读出来。

例:372120439300强调若数位上没有珠子,那么这个数位上数的组成就不用说。

2、读出下面各数,并抽几个说说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例38670945082023202300090509800

3、先把三个数808300读一读,再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填空:803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其中3在〔〕位上。那8003呢?8300呢,有什么不同?

4、填表。

最小最大

三位数

四位数

提问:比最大的三位数大的数是几?999个后再加1个数是多少?你还能提出几个什么问题?

5、书P72页第6题,读出下面各数。

6、摆数嬉戏,请你用2个8和2个0组成一个四位数。

摆出只读一个0的四位数。

摆出不读0的四位数。

学校二班级数学说课稿篇5

“十年的改变”一课是北师大版学校数学二班级下册“加与减〔一〕”这一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同学已经把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应当比较简单把握,稍有困难的是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中连续进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笔算。为此,本课教学中,在注意同学已有的计算基础上,采纳同学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为主,老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同学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主动思辨中发觉,在详细运用中理解的方法进行“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探究并把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沟通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育同学观看思索、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沟通、合作学习的力量。

〔2〕进一步培育同学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归纳力量。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培育同学良好的思索问题的习惯,养成仔细、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2〕通过情景对比,激发同学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是把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三位数加法中的连续“进位”方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同学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基础之上。老师应激发同学的学习主动性,向同学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关心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数学学问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同学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阅历,创设了十年前我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境激趣引出课题,与今日再去逛时情境的对比,激发同学的环保意识,引出学问点,让同学通过观看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培育同学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育同学学会用数学的目光看待四周事物的良好数学品质。整个课堂我创设小动物参加的环节,目的是为了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

三、说教学过程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对“实践活动”的教学建议,结合同学的实际状况,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活动过程设计如下,详细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三〕联系实际,稳固应用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下面我就这四个教学过程做详细的阐述: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开课伊始,我通过情景创设十年前逛动物园的情境,与今日同学再逛动物园的情境作对比,激发同学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入今日的学问点,使同学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既现实、又好玩,同时还受到了环保教育。

〔二〕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教学中转变同学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留意引导同学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同学思索,合作沟通,有针对性地组织同学汇报自己或小组的成果,激发同学探究学问的主动性,培育同学小组合作的力量。

1.出示青山县野生动物园相关数学信息。

〔1〕思索并回答:对比同一个动物园两张照片,你发觉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改变呢?〔2〕提出数学问题。

2.自主探究,合作沟通。(1)同学计算。(2)四人小组内沟通算法。(3)全班汇报。

同学可能消失以下几种计算方法:口算数线

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尝试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小老师板书,讲解)

4.小狮子先知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留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你情愿告知它吗?

5..师:今日我们学习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补充课题)6..趣味练习,评比动物园环保之家〔板演〕

(三)联系实际,稳固应用

这一环节设计了“帮森林医生啄木鸟找对错”,“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两个环节,目的是为了对今日学习的连续进位的加法进行稳固练习。

学校二班级数学说课稿篇6

我说课的内容是《直角的初步熟悉》,这局部内容是省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学校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直角的初步熟悉》中的其次课时。

先让同学熟悉角,再让同学熟悉直角。

角的初步熟悉这局部教材,先让同学观看实物,如三角板、红领巾、扇子来熟悉角,然后再让同学观看钟面上的时针、分针转动形成大小不同的角,逐步由实物笼统出角的图形。这里不给角下定义,只熟悉角的样子、知道角的边和顶点,会从给出的点画角。对直角的初步熟悉就是以这第一课时角的初步熟悉做基础。

本课的详细教学内容是教材第114~115页的内容和相应的“做做画画”,第116~117页练习二十二第5~9题。教材的第一项内容是借助同学熟识的三角板来说明什么是直角。接着通过让同学观看课本、信封、黑板面上的角来加强对直角的熟悉。然后说明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来比一比。最终让同学学会用三角板画直角。教材在“做做画画”中布置了对位置改变的图形作推断,以和用纸折直角和在方格纸上画直角等练习,以此来帮助同学把握直角的特征,初步培育同学的动手操作力量。练习二十二第5题是“做做画画”第1题的仿照练习,练习二十二第7题是“做做画画”第3题的仿照练习,练习二十二第6题是画直角标志,练习二十二第8题是让同学找直角,练习二十二第9题是让同学指出各个角。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使同学初步熟悉直角;使同学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推断直角和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和动手操作力量。

3、通过商量、沟通与评讲,使同学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沟通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同学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使同学初步熟悉数学与人类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溢着探究与创造,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同学初步熟悉直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推断直角和画直角。难点是使同学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推断直角和画直角。

通过对教材的熟悉与分析,我准备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局部是复习引入:

首先,让同学推断一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明理由。其次,让同学举例说明见到过哪些物体上的角。再次,让同学指出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有哪几个角。这局部的教学通过对前一节课熟悉的角的复习为熟悉本课的直角作铺垫。

其次局部是探究求知:

首先,就刚刚指出的三角板上的几个角提出疑问:“看了这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的几个角,你发觉了什么?”引导同学发觉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有一个相同的角。老师追问:“你知道像这样的角叫什么名字吗?”然后说明什么是直角,笼统出直角的图形,并说明表示直角的标志。接着让同学举例说说见到过哪些物体上的直角。这儿老师通过引导同学观看、比较、举例等方法让同学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发觉并把握新学问,有利于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进展同学的实践力量,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使同学初步熟悉数学与人类生活的亲密联系。

其次,先出示“做做画画”第一题的图形让同学推断哪些是直角,哪些不是直角。其中有一些角接近直角,但不是直角,引起争辩。那么就让同学小组商量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推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然后大组沟通、讨论,老师进行适当的补充与说明。接着再让同学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推断。这儿的教学让同学在冲突中提出疑问,然后进行考虑、商量与探究,发觉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利用发觉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验证所发觉方法的科学性与牢靠性。这样让同学对新知发生剧烈的奇怪   心与求知欲,使同学能主动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有利于同学体验数学活动充溢着探究与创造,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再次,让同学试着自身动手画出一个直角,然后介绍各自的方法,老师组织同学讨论、商量,赐予确定与指导。接着老师再一边示范,一边小结用三角板画直角的方法,并让同学用三角板在方格纸上画两个直角,即“做做画画”第三题。这儿的教学充足表达了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并让同学体验了解决问题战略的多样性,进展同学思维的敏捷性。

第三局部是实践应用。

首先,完成“做做画画”其次题,让同学拿出一张纸,动手折出一个直角来,折好后沟通自身折的方法。培育同学动手操作力量。

其次,完成练习二十二第5题,进一步稳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推断直角的方法。

再次,完成练习二十二第6题,通过画直角标志不只可以看出同学对直角的推断力量,而且为以后的识图做了一个铺垫。

接着,完成练习二十二第8、9题,通过找直角与找隐蔽着的角,进展同学学问的综合运用力量。

最终对全课进行总结,并支配作业,完成第7题。

通过以上的三大步骤的教学活动,基本表达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能完本钱课教学内容,使同学在主动观看、尝试、、验证、商量与沟通等数学活动中,通过看、找、比、画、折、想、说、练的过程中顺当地完成教学任务,表达了数学学习的“亲历性”,使同学在获得对数学学问理解的同时,在思维力量、情感看法等多方面也能得到肯定的进步和进展。

学校二班级数学说课稿篇7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学校数学二班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我的说课分为5步

一、说教材

本课时内容主要是数据的分段整理,不要求同学设计分段。分段整理数据是基本的统计活动,教材通过购置校服,引出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教学中,要让同学结合实际问题,自主设计分段方法,并经受整理、分析的过程,感受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初步学会简洁的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洁的分析。

〔2〕力量目标:经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过程。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洁的问题,感受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3〕情感目标:培育同学观看、分析和操作的力量;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结合实例有机地进行家乡情的教育。

教学重点: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是:能对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段整理;

二、说学情

二班级的同学在第一学段,同学已经能够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样子、颜色、用处……进行分类统计已有所体验,并学会了一些简洁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依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洁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次经受统计过程,让同学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必要性,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进展的过程。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校生好动、留意力简单分散、求知欲强等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纳谈话法、观看法、商量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法

1、探究尝试、自主学习法:让同学去亲身体验数据产生的过程,使同学人人参加,以同学为主体,结合教材内容,紧密生活实际,让同学自己带着数学走入生活,解决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同学的分析、估量、推断力量为以后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2、沟通反思互补法:通过同学之间互相讲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让同学开动脑筋,相互商量,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3、练习促进法:引导同学通过搜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1分钟拍球,城市环境等有针对性地练习,使同学在迫切完成任务和剧烈的探究爱好驱动下,对原来枯燥的统计学问产生一种新奇感和真实感自觉地参加到学习中形成技能技巧,从而获得了胜利的愉悦体验。

四、教学过程:分为6步

〔一〕、激趣导入新课

师:今日同学们都穿了校服,真美丽,感觉也很整齐。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学校很快就

要给你们换新校服了,那么我们在换新校报之前都做了哪些预备工作?由此引出

〔测量身高〕而我们做的测量身高这个预备工作就是我们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

你们当时的身高记录单,老师还替你们保存着呢。

〔出示同学身高记录单。〕

〔二〕操作体验,合作沟通,自主探究

1、在换新服之前,老师为什么要给你们每一个人都测量一下身高呢?

〔依据身高,每一个人就可以选择不同大小的校服。〕假如服装厂给你们做校服,会不会给们每一个人都单纯设计一种型号呢?为什么?

2、质疑:假如你是服装厂的工人师傅,你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引导同学说出〔把身高差不多高的人,统一成一种型号,这样做几个型号就行了。〕那么你预备把全班的校服分成几种型号呢?〔大号、中号、小号〕

老师和同学把校服的型号统一确定一下,你们认为老师的这样确实定合适吗?身高120~129cm的适合穿小号,身高130~139cm的适合穿中号,身高140~155cm的适合穿大号。

小组商量:那么如今你们有方法知道我们班上大、中、小号的校服各要订做多少套吗?

汇报:哪个小组已经有方法了情愿来沟通一下?其他小组能对他这种方法作一下评价吗?

小结:其实刚刚同学们说的这种方法,就是把我们班全部同学的身高分成几段来统计,

我们可以分成几段?〔3段〕是哪三段呢?

〔小号:120~129cm中号:130~139cm大号:140~155cm〕

3、同桌合作提出合作要求:〔1〕每一段分别有多少人呢?〔2〕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每一段的数据呢?〔3〕相互合作,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来整理每一段的数据,填写在这张记录单中,依据记录单,并完成统计表。〔4〕同学们在整理的时候应当留意合理分工,老师建议你们一名同学来报身高,另一名同学负责记录和整理。

身高〔cm〕人数

120~129

130~139

140~149

汇报:哪一个小组情愿把你们整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结果到上面沟通一下?

〔同学上台利用实物投影进行沟通〕

启发:刚刚有的小组是用打勾〔画竖线、画正字、数数〕的方法来进行整理数据的,

在这些方法当中,你最喜爱哪一种方法呢?〔画正字〕为什么呢?今后,同学

们在统计数据的时候就可以用自己最喜爱的方法来进行整理。

质疑:我们能不能把你们这些打勾或是画正字等等的记录单直接交给服装厂呢?还应

该怎么办?〔板书:制成统计表〕

统计表中的“合计”起了什么作用?

〔①反应总人数②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

4、如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