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院人民陪审团制度实践现状及问题探究开题报告5000字】_第1页
【基层法院人民陪审团制度实践现状及问题探究开题报告5000字】_第2页
【基层法院人民陪审团制度实践现状及问题探究开题报告5000字】_第3页
【基层法院人民陪审团制度实践现状及问题探究开题报告5000字】_第4页
【基层法院人民陪审团制度实践现状及问题探究开题报告5000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题依据1、理论意义陪审制是职业法官和普通公民共同审理案件的一项制度。现代陪审制度起源于英国,分为参审制和陪审团制。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借鉴前苏联的模式进行发展的,在形式和起源上与参审制有所相似。司法审判被视为解决纠纷、化解冲突的最后一道门槛,审判的实效直接关乎受诉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日常民事活动中,当人们遇到不可调和的矛盾时,理论上应该诉诸于法律,用法律的标尺来评判是非,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而现实情况是,司法审判因其历史文化传统的原因,使得弱势群体对其产生不信任,遇到纠纷时往往选择独具中国特色的“上访”。这会加剧人们对司法的不信任,进而阻碍法治中国的建设。如何打通横亘在普通民众和司法审判之间的堵点,是有效实现审判“化解矛盾、定分止争”的司法功能。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一项民主制度在司法领域的体现,设置的初衷就是要让普通民众接近司法、接受司法、监督司法,使审判的结果充分照顾人民的心里情感,经受得住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因此,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实践得来的经验滋养理论,使陪审员制度越来越完善。优化陪审员制度可以加快司法独立的实现。司法不独立在我们国家是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法院整体的不独立和法官个体的不独立。司法不独立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来说,基层法院或者法官受外力的影响。现行司法机关对案件处理的行为模式体现了行政权对司法权的干预,影响着司法的独立自主,而陪审员不受行政、司法机关的人员管理,不受行政权的影响与干预,有利于司法的独立审判。基层法院实行人民陪审制度有利于实现司法独立,而在司法尚未完全独立的现状下,我们应该创造更多的途径和渠道来保障司法独立,因此从这一现状来看,基层法院人民陪审制度只能加强而不能废除。陪审员制度可以约束司法腐败。腐败现象令人深恶痛绝,司法腐败更是难以忍受,司法腐败是对司法公正的致命残害。在审判活动中,合议庭成员中加入与法官不是同事关系的普通老百姓作为基层法院人民陪审员进行审判和评议,一方面有利于约束职业法官的言行举止,使其注意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防止相互作为同事的合议庭成员“抱团腐败”,达到司法廉洁。作为一般公民的陪审员,对职业法官垄断司法权的划分,能够在最大效果上牵制法官滥用权力,防止司法腐败。2、实践意义理论需要在实践中获取养料。一项制度好不好,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同时也在实践中得到发展,人民陪审员制度也不例外。当陪审员制度顺应现实社会时,将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反之则阻碍发展。基层法院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内在机理旨在帮助司法审判获得公众的支持,并且在提升公民法律素养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而陪审制度是否充分发挥其价值功能与其在司法实践中实施的成效有着紧密的联系。良好的基层法院人民陪审员制度必然是民主的、公开的和实质性的。如果基层法院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价值能在司法实践中能到充分的彰显,这将有力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发挥审判促进平安中国的建设。基层法院陪审员制度经过了长久的发展,并逐渐趋于成熟,但是在许多方面扔有需要完善和解决的地方。例如基层法院陪审员“陪而不审”、对人民陪审员个人认识上的不足和陪审员来源狭窄、缺乏代表性、行业分布不平衡等等。因此,当前应该真正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作用,规范陪审制度的执行。3、创新之处基于此,本研究试图通过陪审员国内外文献关于陪审团制度中陪审人员选任进行弘扬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从而推动社会法治治理以及社会治理。特别是通过基层法院人民陪审员凭借自己的社会经验和一般理性,能够比较恰当地判断证言的真假、证据的真伪以及事实的真相等,此外,还以W市基层法院为研究案例进行分析多民族问题,在这里陪审制度所面临的问题既有地方的特殊性,也存在和全国相同的情况。通过对该市法院进行实地了解,有利于对该制度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查找、总结经验,进而完善制度。同时,也有利于维护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二、文献综述通过文献的收集整理发现,对于关于陪审员选任制度推动社会治理相关问题,国内的研究基础十分薄弱。1.国内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对陪审团选任制度推动社会治理研究基础十分薄弱,但对人民陪审团选任政策的研究分析较全面,而关于社会治理方面研究也较充分。造成这样情况我分析原因,可能是人民陪审团制从真正意义上成立的第一部制度保障性法律是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出台时间较短,后续补充性条款以及解答较近,推行中出现的问题较多,目的较不明确,从而导致本文研究对象研究基础薄弱。一直以来陪审员的选任、参审的权限范围、陪审制度的运行方式成为众多学者热衷研究的方向。许林波在论文陪审员选任机制改革的双重视角一文中就谈到,陪审员选任机制完整性的缺乏是陪审员制度在法律实践中出现种种问题的根源。廖永安、刘方勇在论文《社会转型背景下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路径探析》中强调:“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不能脱离社会转型发展,必须适应二元转型的社会结构,要想改革陪审员制度,必须坚持陪审员与法官分职分权,构造参审制与陪审制结合、平民与专家结合的二元的审判结构体系”。羊震在论文《对“陪而不审”现象的反思》中提出,消解“陪而不审”的困境“有必要实现陪审员与法官职权均衡、合理的配置,由当前的同职同权同责变更为分职分权分责。从而使法官与陪审员对于案件的审理达到“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程度,形成互补,达到动态平衡”。2.国外相关研究司法民主是各国司法制度改革的价值目标,所不同的是各国在为实现司法民主时的形式和表现形态有所差别。英美基层法院陪审团制度着重区别陪审团与法官的职权划分,陪审团进行事实认定,法官则是聚焦法律适用,这一点类似于我国七人合议庭,而以德法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则实行参审制,参审制突出的特点陪审员与法官“同职同权”的职权配置模式,这一点和我国三人合议庭很像。我国基层法院人民陪审员制度兼具陪审团与参审制混合性质的特点,这种特点有其自身的民主价值,但在施行过程中并未充分的体现出来。参考文献编排示例:[1]施鹏鹏:《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价值根基是司法民主》,人民法院报2021年7月1日[2]张玉洁:《论民意对我国司法的影响及其法律应对》,东岳论丛,2021年8月(第42卷/第8期)[3]廖永安、刘方勇:《人民陪审员制度目标之异化及其反思》,《法商研究》2014年第1期[4]樊传明、秦辰杰:《陪审制运行的实证研究》,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人民陪审员参审事实问题的证据裁判规则研究”(18CFX037)的阶段性成果。[5][美]伦道夫·乔纳凯特:《美国陪审团制度》,屈文生等译,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6]张倩:《我国现行人民陪审员制度实践困境与完善之思考》,法制与社会,2020年10月上[7]李亚红:《公民参与创新社会治理的法治路径分析》,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4月[8]肖文:《社会治理中公民参与的角色定位与保障机制》,《沈阳干部学刊》,2018年4月第20卷第2期[9]黄滢:《社会治理视域下的公民法治认同感研究》,《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年7月第35卷第4期[10]马凯:《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要性紧迫性》,《求是》,2010(10)[11]曹金龙、宇文利:《约制与规化:西方社会治理中的公民教育》,《科学与研究》2021年第1期[12]于晓红、王翔:《政法传统中的人民陪审:制度变迁与发展逻辑》[13]都玉玲:《推动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的路径思考》,《焦作大学学报》,2021年9月第三期[14][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5][美]托客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16]《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2018年4月27日[17]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相关责任人就人民陪审员法实施两周年工作情况及《<人民陪审员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答复》重点内容答记者问,2020年10月19日[18]最高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19年4月25日[19]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答复的通知》,2019年4月25日[20]康乃馨:《我国人民陪审员选任制度研究》,2021年4月

[21]陈冉:《关于人民陪审员选任制度的思考》,《西部学刊》,2019年6月下半月刊(总第93期)[22]王群:《人民陪审员选任男的困局与解局——基于S省C区人民陪审员选任的样本分析》,《司法实践》,2020年第2期[23]袁祥境:《人民陪审员选任制度的价值追求探析》,哈尔滨学院学报,第41卷第5期,2020年5月文工作计划1.研究内容鉴于目前国内关于人民陪审团选任制度对于社会法治治理方向研究相对薄弱,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导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对前人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指明本研究的重点及突破点等问题。第二部分至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其中,第二部分主要人民陪审员制度基本理论,重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概念、发展演变、选拔途径(遴选为主,组织推荐与个人申请为辅)。第三部分重点对人民陪审员选任制度存在积极意义进行分析。第四部分考察基层法院实施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原因分析根据W市当前出现的问题进行对策优化;第五部分研究分析基层法院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路径;第六部分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根据当前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基层法院实施现状对策提供的建议。本文写作提纲如下:一绪论(一)选题意义主要介绍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二)相关概念界定拟对“人民陪审员选任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选任程序、原则”“社会治理”、“司法为民”等与论文题目相关的基层法院概念进行界定。(三)文献综述(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五)论文框架结构二、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基本理论人民陪审员选任制度的概念其及演变拟就对“陪审员制度的定义、陪审员制度的作用等概念进行梳理,阐述包括目标、范围、意义在内含义。三、中国人民陪审员选任制度(一)人民陪审员选任制度起源、发展、现状(二)人民陪审员选任制度实施效果主要阐述人民陪审员选任制度实施过程,分析实施过程中的意义。(四)人民陪审员在陪审过程中关于司法参与治理管理的作用主要通过阐述人民陪审员在陪审制度中对司法民主提供的积极意义四、基层法院实施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原因分析(一)W市辖区基层法院人民陪审员的调查研究1.W市辖区基层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组成分布表2.陪审员管理及履职现状(二)实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现实问题1.对人民陪审员认识上的不足2.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立法缺陷3.“陪而不审、合而不议”现象严重(三)陪审员制度在基层法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党政机关未能重视陪审员制度2.陪审员对事实的认定能力有待提升3.相关法律制度尚待完善五、基层法院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路径(一)制定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相关法律(二)提高陪审员对事实认定的能力(三)完善陪审工作制度运行机制六、发展建议总结2.研究方法人民陪审员制度是社会治理分析过程找那个的一个小分支,主要是分析和审视人民陪审员选任制度对社会治理的积极意义以及人民陪审员选任制度今后着重与社会治理发展的研究视角。本研究拟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和实践研究对国内外人民陪审员制度作用于社会治理进行文献回溯,对“两大法系”进行国际比较分析研究,对存在的制约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尝试就中国本土人民陪审员制度对社会治理发展前景实施路径提出建议。(一)文献研究法首先,通过图书馆、知网等查询途径,搜集相关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书籍、学术期刊、论文等资料,了解当前人民陪审员制度运行状况的具体内容;其次,了解W市基层法院陪审制度相关文献资料,以此作为理论研究的基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法通过理论与实际结合分析,保障了研究材料的丰富性、研究对策的实践性、研究结果的真实性。3.写作进度示例:2021年6月-7月和导师联系,确定论文研究方向和选题,收集整理资料2021年7月-8月 完成论文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并提高导师进行审阅2021年9月初-9月底按照导师意见进行修改论文,并完善开题报告2021年10月初-10月下旬 按时提交开题报告,并参加论文开题答辩2021年10月底-11月上旬将开题答辩专家意见反馈给导师,并按照要求修改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