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七上《6.散步》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语文七上《6.散步》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语文七上《6.散步》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语文七上《6.散步》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语文七上《6.散步》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语文七上《6.散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情感基调,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2.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3.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二、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浓浓的情意三、教学难点:品读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命体验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问题引导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第二单元解析人文主题:本单元围绕“亲情”主题编排了《秋天的怀念》《散文诗二首》《散步》《<世说新语>二则》4篇课文。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继续重视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感受和理解各篇课文表现的亲情,唤醒和丰富自己的亲情体验。同时深化理解,尝试读出亲情之外的情感内涵。从字里行间了解不同文章抒情的不同特点:有的显豁直白,有的深沉含蓄。《散步》解析人文主题:联系生活,反思自我,受到伦理和情感的教育。语文要素: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进行朗读,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探究总结本文语言特点。教学过程单元整体架构参见上方。第一课时话题导入教师语言:同学们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和家人一起散步的经历?在散步的过程中,你们会聊一些什么话题?有没有哪一次散步的经历让你特别难忘?学生活动:举例回答,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语言:试想一下,初春的傍晚,一家人在田野散步,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散步,分享他们之间那浓浓的亲情。【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为下一阶段学习做准备。朗读课文,概括内容教师语言: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且关注这篇散文的六要素。读完之后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活动:标画自然段,出声朗读课文,用“六要素”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课件提示:朗读课文,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明确:南方的初春,“我”和“我”的妻子、儿子还有母亲去田野散步,在为了走大道还是小道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最后母亲决定走小路。在难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而妻子背着儿子,并从中得到了人生哲理。教师语言:从这篇文章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回答问题。明确:互敬互爱、其乐融融。也可根据学生的回答作总结。【设计意图】继续落实单元目标中对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要尽量引导学生言简意赅且全面的表达。同时,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基调有了基本的认识,有利于下一阶段问题的探讨。为文章另拟标题教师语言:读完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莫怀戚一家互敬互爱的温馨,但老师有一个疑问:课文为什么以“散步”为题呢?如果换一个角度另拟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请你说说你的理由。学生活动: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可以做适当的小组讨论。课件提示:课文为什么以“散步”为题呢?如果换一个角度另拟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理由。示范:我认为可以用“孝”来作为这篇文章的题目。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孝”的含义:善事父母者为孝。而且我们仔细观察“孝”字,老人在上,儿子在下,不正是课文中儿子背起母亲的写照吗。(需要在课件上展示“孝”字)明确:标题“散步”是以事件为题,传递出一种从容、闲适的情感基调;另外,具象化的题目,没有说破文章主旨,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激发了阅读的兴趣。基于对文章所叙述事件和细节的不同关注,可以拟出“分歧”“初春的田野”“妈妈和儿子”“责任”等题目。品析语句,思考主旨教师语言: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有些同学关注了课文中的重要事件,有些同学关注了文章中富含哲理的句子,老师也关注到一句话,请同学们结合全文,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课件提示:品析下面语句,结合全文,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学生活动: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教师追问:慢慢地,稳稳地,为何用逗号?整个世界后为何不用叹号而用句号?明确:交代写作契机,可以引导学生继续讨论。提示:作者莫怀戚在《散步的写作契机》一文中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强化“生命”,淡化伦理,一是因为伦理说得已经太多,出新很难,二是“生命之说”不但本质,而且人性与动物性的参照也出来了——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明确:作者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从表面上看,我们感受到的是“我”和妻子的小心翼翼,而升入思考,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也处在生命之链的“节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后代,这里表现作者强烈的责任意识,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教师语言:最后让我们用欢快的、深沉的、缓慢的、带有抒情性的语气和语调齐读课文,再次跟随莫怀戚一家来一次愉悦的心灵旅行。【设计意图】这篇散文短小易懂,但在主题上可以有多元的解答,首先引导学生细心品味课文,积极调动自主阅读的感受,开放性地理解课文。随后,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句,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和情味。第二课时课程导入教师语言: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曾经有人说,写作就像是盖房子,而优美的语句就是房子的装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散步》这间小房子,去体会语言的美。下面请大家齐读本课的学习目标。课件提示:学习目标1.

品读课文中优美语句,品味其丰富的含义。2.

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并尝试完成一篇微写作。【设计意图】向学生出示学习目标,使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默读课文,圈点批画优美词句段教师语言:有人说我们的文章是由“字、词、句、段、篇”组成的。下面请你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你认为最妙的词,最美的话,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学生活动:默读课文,圈点批画,可以做简单的标注。课件提示:找出你认为最妙的词,最美的话,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句子是:“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因为它描绘了一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暗示“生命”的活力。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精妙的用词明确(课件展示):如“熬”“铺”“新雅”“咕咕地”“稳稳地”等。对称的句式——有的浓,有的淡。——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作用:这些对称的句子语言精美,互相映衬,既增加的思想内涵,朗读起来又富有情趣。写景的段落①第四自然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分析:这段文字描写了南方初春田野的景色,从“大块小块”“随意”“铺着”可以感受到春天初来时,大地被妆点得格外美丽,逐渐变“密”的嫩芽,咕咕响着的冬水,都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喜悦感,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情绪。

②第七自然段“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分析:这句描写了金色的菜花,碧绿的桑叶,倒映蓝天的池塘,这多像一幅色彩明丽的田园风光画呀,带有春天特色的景物给人一种富足且充满希望的感受,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体会“以小见大”教师语言:这篇文章看似寻常,但是细细品味却越来越觉得有味道。不过,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有一些词语的使用好像有些“小题大做”,例如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这种小事说成“分歧”。你还能再找到一些“小题大做”的例子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学生活动: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并且和小组成员一起探讨这样写的表达效果。课件提示:结合文章,和你的组员讨论一下“小题大做”“大词小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表达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好生活情趣,同时也更加耐人寻味,以小见大。【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细节,通过涵咏体会散文的诗意和情致。同时关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为下一环节做铺垫。第二课时课后活动教师语言:课前老师给大家出示了学习目标,要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完成一篇微写作。那么,同学们可以有以下选择:1.

将课文改写成一首抒情诗。2.

阅读《三代》,结合课文,自立主题,写一首抒情诗。《三代》林文煌在交叉路口转弯的时候,我的脚踏车把一位陌生先生的右脚踝压伤了。本来我是安全避闪的,当我看到那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珊的年老中风病患者时,我立刻紧急煞车,把车头倾向一边。岂料就在这时,他突然急速地跨前一步,自己撞了上来。我赶紧跳下车,不安地说:“对不起!对不起!”

他一边弯下腰按摩脚踝,一边和气地抬起头:“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也许是我太多虑了,我以为车子如果不会撞上我的小孩。便会撞上我的父亲,于是下意识地上前阻挡。”

在我惊魂未定、讷讷不知所措的时候,那位先生已牵着小孩和老者慢慢离去,我愣愣地目送他们,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构成一幅感人的画面。我有搁下车子跟上去帮助那位先生的冲动。可是,我没有那样做:我发觉小孩和老者好像那位先生肩上的一副担子的两头,再艰苦他也不肯放下任何一头的。教师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