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学教案_第1页
安全管理学教案_第2页
安全管理学教案_第3页
安全管理学教案_第4页
安全管理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山东管理学院教案课程名称:安全管理学授课专业:安全技术管理授课教师:教务处制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程定位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重点安全管理学 课程编号 总学时 72 专业课 课程类型 必修课本课程是介绍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方法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我国安全管理现状和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态势,掌握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安全管理所需的企业管理、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解企业所处的法律法规环境;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安全、事故、危险等安全基本概念;掌握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安全管理思想的发展,了解安全法律法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安全文化与安全教育等安全管理技术的基本内容以及事故调查与处理的基本流程。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内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容;事故统计与分析;事故调查与处理的基本流程;事故预防与控制措施。课程教学步骤设计 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讲授学时·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安全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一章绪论·安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4·安全管理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安全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管理学的理论基础第二章安全管理·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8学理论基础概述·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概述 8·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第四章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管理计划方法·安全决策方法·安全管理组织方法·安全激励方法·安全管理控制方法4第五章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目标管理概述·安全目标的制定·安全目标的展开·安全目标的实施·目标成果的考评4第六章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安全概述·系统安全管理概述·系统安全管理的实施·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系统安全工作·实施系统安全管理的要点4第七章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发展概况·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原理、特点及作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发展要素4第八章安全信息管理·信息与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4第九章事故统计及分析·事故的分类·事故统计方法及主要指标·事故经济损失统计·事故的原因分析8第十章事故调查与处理·调查的准备·调查的基本步骤·事故分析与验证·事故处理与调查报告8第十一章事故预防与控制·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安全技术对策8·安全教育对策·安全教育对策·安全强制管理对策·保险与事故预防第十二章灾害事件与事故应急管理·一般灾害事件的应急管理·化学事故及其应急预案·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4第十三章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的新发展·6σ安全管理·S5安全管理法·安全标杆管理·安全标准化管理4课程考核要求和考核方式总成绩(100%):期末考核成绩(70%)+过程考核成绩(30%)过程考核成绩(30%):包括出勤情况(10%)、课堂表现(10%)、作业成绩(10%)。第一章绪论课时数4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安全管理学的发展概况,认识目前国内安全管理的现状,了解安全管理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1、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发展2、安全管理学的内容、研究对象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验等)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本章教学步骤设计多媒体教学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造成安全形势严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安全管理不科学、不到位,其主要表现为事故灾害后果依然严重、人因事故比例逐渐增大、重大责任事故依然频发。人因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90%以上。人因事故归根结底是组织管理失误导致的不良后果。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生产工艺、技术及环境的复杂性在增加;安全管理的对象也日益复杂。有关安全生产的立法、执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总体协调管理水平尚待提高。安全管理学的发展尚落后于社会实际需要。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基本保证。是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安全技术和职业安全健康措施要靠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保驾护航的作用。第二节安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安全管理的定义及分类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态)及其保障条件。安全是对系统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过程状态的描述。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按照主体和范围的大小,分为宏观的安全管理、微观的安全管理。按照对象不同,分为狭义的安全管理、广义的安全管理。二、安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安全管理学是研究安全管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原理和方法,探讨、揭示安全管理活动的规律为安全生产法治建设、安全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的建立提供指导和帮助,以达到提高管理效益,防止生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安全管理学就是以社会、人、机系统中的人、物、信息、环境等要素之间的安全关安全管理学就是以社会、人、机系统中的人、物、信息、环境等要素之间的安全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合理有效的配置诸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系统中安全状况的持续实现,保证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安全生存、安全生活、安全生产。三、安全管理学的主要任务基本任务是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原理,探讨、揭示我国安全管理活动的规律,建立健全我国安全管理机构体制和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以达到提高管理效益、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1、理论方面:研究安全管理学的本质规律,形成既体现个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又体现组织的不安全行为控制的安全管理学。2、实践方面:研究安全管理的决策、对策、系统科学的方法、控制论的方法、信息的开发和使用,以及研究安全法规、安全教育、安全监察等一系列管理方法和安全检查的技术等。第三节安全管理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一、安全管理学的主要内容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有关的管理学理论基础、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等。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目标管理、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化安全管理、安全信息管理、事故统计与分析、事故调查与处理等。事故管理:事故统计与分析、事故调查与处理和事故预防与控制。安全文化。安全法规。二、安全管理学的特点系统性,决策性,前瞻性,综合性、交叉性,实用性。第四节安全管理的形成和发展一、国外安全管理发展概况1、美国安全管理的发展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2、日本安全管理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处于经济恢复时期,工伤事故状况十分严重;制定了《劳动安全卫生法》、《矿山安全法》、《劳动灾难防止团体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建立了一整套独立的矿山安全监察体系,实施高效的监督管理;设立了“中央劳动安全卫生委员会”、“中央劳动灾难防止协会”等;后来日本的安全管理水平赶上而且超过了美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我国安全管理发展概况二、我国安全管理发展概况本章学习参考资料《安全导论》本章课外作业练习1.研究安全管理学有何意义?2.安全管理及安全管理学的定义。3.简述安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4.试述我国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本章教学小结本章通过讲解安全管理学的主要内容、研究对象、形成和发展,使学生了解安全管理学的发展概况,认识目前国内安全管理的现状,了解安全管理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第二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课时数8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安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掌握几种事故致因理论的主要内容。本章教学重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1、安全学理论2、管理学理论3、安全管理学理论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验等)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本章教学步骤设计多媒体教学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一、科学管理理论1、泰勒科学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必须为每项工作选择“第一流的工人”(3)标准化管理(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6)主张计划与执行相分离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从经营职能中独立出管理活动将管理活动从经营职能(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和会计等五大职能)中提炼出来,成为经营的第六项职能。(2)教育的必要性认为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3)提出五大管理职能和十四项管理原则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十四项管理原则是: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纠正了古典管理理论忽视人的社会性的不足。为以后的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有关行为科学的理论开始于霍桑试验,创始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管理学家梅奥。梅奥提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了一次跨学科的会议上,首先提出了行为科学这一名称,行为科学是心理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等研究人类行为的各种学科互相结合的一门边缘性学科。三、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有:管理过程学派、社会合作学派、经验学派、人际关系行为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沟通(信息)中心学派、数学(“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新管理思想等。第二节安全学的理论基础一、事故概述常见的几类事故:一次事故、二次事故、未遂事故、伤亡事故、一般事故。海因里希法则认为: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1:29:300。事故的基本特征:因果性;潜伏性、再现性和可预测性;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10、日常维护要做好。二、事故致因理论1、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海因里希模型这5块骨牌依次是:遗传及社会环境(M)、人的缺点(P)、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H)、事故(D)、伤害(A)。海因里希“直观化”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关注了事故形成中的人与物,开创了事故系统观的先河,促进了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成为事故研究科学化的先导,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2)瑟利模型把事故的发生过程分为危险出现和危险释放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各自包括一组类似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即知觉、认识和行为响应过程。在危险出现阶段,如果人的信息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正确,危险就能被消除或得到控制;反之,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使操作者直接面临危险。刺激失误否危险否随机因素伤亡事故无伤事故否是否是人和环境迫近危险无危险能够避免吗?是是是是是是否否否否否否感觉认识行为响应危险构成伤害或损坏无伤害对危险的构成有警告性线索吗?感觉到这种警告性线索吗?认识到这种警告性线索吗?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吗?决定采取避免危险的行动吗?能够避免吗?是是是是是是否否否否否否感觉认识行为响应危险放出紧急时期对危险的构成有警告性线索吗?感觉到这种警告性线索吗?认识到这种警告性线索吗?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吗?决定采取避免危险的行动吗?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word文档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3)劳伦斯模型4、动态变化理论(1)扰动起源事故理论将事故看做由事件链中的扰动开始,以伤害或损害为结束的过程。这种事故理论也叫做“P理论”。将生产活动看做是一个自觉或不自觉地指向某种预期的或意外的结果的事件链,它包含生产系统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着的外界的影响。(2)变化—失误理论约翰逊认为:事故是由意外的能量释放引起的,这种能量释放的发生是由于管理者或操作者没有适应生产过程中物的或人的因素的变化,产生了计划错误或人为失误。5、轨迹交叉论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联系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物的原因基础原因间接原因人的原因社会因素管理缺陷起因物致害物不安全行为肇事人受害人接触直接原因事故经过事故不安全状态第三节第三节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一、系统原理系统原理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安全管理的优化目标,即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遵循以下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合原则、弹性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二、人本原理指管理者要达到组织目标,则一切管理活动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为核心和动力来进行。遵循以下原则: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三、预防原理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遵循以下原则: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四、强制原理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有效的实现管理目标,就是强制原理。遵循以下原则: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五、责任原理责任原理是指管理工作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组织各级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相应的责任。本章学习参考资料《安全管理学》《安全概论》本章课外作业练习1.简述典型的事故致因理论。2.思考经典管理理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启示。3.试分析管理新理论对安全管理研究和实践具有什么新作用和影响。本章教学本章教学小结本章主要讲述了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事故致因理论知识,并简要介绍了安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第三章安全文化课时数8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安全文化的涵义及作用,了解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之间的关系,了解先进的安全文化建设案例。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1、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2、安全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验等)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本章教学步骤设计多媒体教学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安全文化概述一、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二、安全文化的定义狭义说:强调文化或安全内涵的某一层面,例如人的素质、企业文化范畴等。广义说:不仅包括生产安全,还扩展到生活、娱乐等领域以及人文文化和硬件文化等领域。三、安全文化的范畴、功能及作用功能:影响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首先采用了安全管理的手段;然后应用了安全法规的手段;再次促进了安全观念的更新和改造;最后筑起了一道安全文化防线。第二节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一、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关系一、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关系安全文化对安全管理有着影响和决定作用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软手段:安全管理有赖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的支撑和指导安全管理是安全文化理念及层次水平的反映二、安全生产“三双手”和“五要素”三双手:安全机器装备等,安全法规制度等,安全文化习俗等。五要素之首-安全文化。第三节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一、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目标安全观念文化的建设-依靠严格的安全管理、完善的法规制度、健全监管网络,仍然无法杜绝事故的发生。只有通过安全观念文化的培养与熏陶,使员工从内心深处形成“安全第一”本能意识,才能最终实现本质安全。二、安全文化的建设与实践1、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层次模式:观念文化、管理与法制文化、行为文化、物态文化。系统工程模式:(1)一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所要涉及的系统分为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2)交通、民航、石油化工、商业与娱乐行业等不同行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情况不同。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1)班组及职工的安全文化建设(2)管理层及决策者的安全文化建设(3)生产现场的安全文化建设(4)企业人文环境的安全文化建设3、实例-杜邦安全文化建设本章学习参考资料《安全文化》本章课外本章课外作业练习1.安全文化的定义是什么?2.思考“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五要素中的地位和作用?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本章教学小结本章重点介绍了安全文化的涵义及作用,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先进的安全文化建设案例-杜邦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第四章安全管理方法课时数4本章教学目标通过介绍安全管理的计划、决策、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使学生了解对应的管理方法,重点掌握计划、组织、激励方法。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1、安全管理计划方法2、安全管理组织方法3、安全激励方法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验等)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本章教学步骤设计多媒体教学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安全管理计划方法一、涵义和作用安全决策目标实现的保证;安全工作的实施纲领;协调、合理利用一切资源。二、内容和形式安全管理计划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目标、措施、步骤。安全管理计划的形式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安全管理计划;高层、中层和基层安全管理计划;高层、中层和基层安全管理计划;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三、指标体系计划指标是指计划任务的具体化,是计划任务的数字表现。一定的计划指标,通常是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组成的,如煤炭企业年平均重伤人数、百万吨重伤率等。指标体系的分类: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考核指标和核算指标;指令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四、编制和修订1、编制原则:科学性原则、统筹兼顾原则、积极可靠的原则、留有余地原则、瞻前顾后原则、群众性原则。2、编制程序:调查研究、安全预测、拟定计划方案、论证和择定计划方案。3、编制方法:定额法、系数法、动态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综合平衡法。4、检查与修订检查方法:①分项检查和综合检查;②数量检查和质量检查;③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④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抽样检查;⑤统计报表检查;⑥深入基层检查等。第二节安全决策方法一、涵义和分类1、名词:指做出的安全决定,即安全决策的结果;动词:指作安全决定和选择,是一种活动过程。安全决策:就是决定安全对策;2、分类按安全决策问题的性质来划分:①战略性安全决策②策略性安全决策。按安全决策问题是否重复出现来划分:①程序化安全决策②非程序化安全决策。按安全决策问题的性质和条件不同划分:①确定型安全决策②风险性安全决策③非确定型安全决策。按安全决策要求获得答案数目的多少或相互关系的情况来划分:①静态安全决策;按安全决策要求获得答案数目的多少或相互关系的情况来划分:①静态安全决策;②动态安全决策。按安全决策主体在系统中的地位进行分类:①高层安全决策;②中层安全决策③基层安全决策。二、特点和地位特点:程序性、创造性、择优性、指导性、风险性。地位和作用:安全决策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安全决策决定着企业的安全发展方向、轨道以及效率;安全决策是各级安全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安全决策贯穿了安全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三、前提和条件科学的安全预测、健全的安全决策组织体系、素质优良的安全决策工作人员。四、原则和步骤原则:科学性、系统性、经济性、民主性、责任性。步骤: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方案评估、方案选优。安全生产决策的基本方法:头脑风暴法、集体磋商法、加权评分法、电子会议法。第三节安全管理组织方法一、构成和设计1、安全管理组织的基本要求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的责任和权利;人员选择与配备;制定和落实规章制度;信息沟通;与外界协调。2、安全管理组织的构成:安全工作指挥系统;安全检查系统;安全监督系统。3、安全管理组织的设计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直线制结构;职能制结构;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矩阵制结构;网格结构。二、人员的配备和职责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比例可根据企业生产性质、生产规模来定,《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300人以上的煤矿、非煤矿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单位,单位,应当按照不少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5%的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7人以下的,至少配备1名。”其他类型的企业,一般来说,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数量至少要达到员工总数的2‰~5‰。三、运行约束:(1)安全规章制度约束(2)安全文化约束保障:(1)绩效考核保障(2)安全经济投入保障第四节安全激励方法一、概念根据人的行为规律,通过强化人的动机,以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种理论称之为激励原理。安全激励是利用人的心理因素和行为规律激发人的积极性,增强其动机的推动力,对人的行为进行引导,以改进其在安全方面的作用,达到改善安全状况的目的。二、理论基础1、内容型激励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激励理论。2、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归因理论、公平理论。3、行为改造理论:强化理论、挫折理论。三、方法分类按激励形式划分:①经济物质激励②刑律激励③精神心理激励④环境激励⑤自我激励按安全行为的激励原理划分:①外部激励②内部激励第五节第五节安全管理控制方法一、基本概念安全控制理论是应用控制论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研究安全控制系统的调节与控制制度规律的一门学科。安全控制系统是由各种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安全要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安全特征和功能的整体。安全控制系统的分类:宏观安全控制系统、微观安全控制系统。安全控制方法的分析程序:绘制安全系统框图;建立安全控制系统模型;对模型进行计算和决策;综合分析与验证。二、安全系统的控制方式1、控制特性:安全系统状态的触发性和不可逆性;系统的随机性;系统的自组织性。2、控制原则:首选前馈控制方式;合理使用各种反馈控制方式;建立多级递阶控制体系;力争实现闭环控制。三、基本策略①建立本质安全型系统:指系统的内在结构上具有不易发生事故,且能承受人为操作失误、部件失效的影响,在事故发生后具有自我保护能力的系统。②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在现代各类职业事故中,人的因素占到70%~90%。因此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策略。本章学习参考资料《安全管理学》本章课外作业练习1、与企业的其他管理计划相比,安全管理计划有哪些特点?2、企业生产过程中如何进行安全决策?3、火焰炉的安全企业管理过程中采用安全激励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4、举例说明安全控制方法的原理和应用。本章教学小结本章主要讲述了安全管理计划方法、安全管理决策方法、安全管理组织方法、安全管理激励方法、安全管理控制方法。第第五章安全目标管理课时数4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了解安全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了解安全目标的制定、展开、实施及考评过程。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1、安全目标的制定2、安全目标的实施3、目标成果的考评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验)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本章教学步骤设计多媒体教学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安全目标管理概述一、目标及其作用目标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导向作用、组织作用、激励作用、计划作用、控制作用。二、安全目标管理的概念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从上到下地确定安全工作目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制订一系列对策、措施,开展一系列的计划、组织、协调、指导、激励和控制活动。三、安全目标管理的分类1、按安全管理的领域分类: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安全教育目标管理、安全检查目标管理、安全文化目标管理。2、按安全管理的职能分类:安全目标决策、安全目标计划、安全目标组织、安全目标协调、安全目标监督、安全目标控制。3、按安全管理的层次分类:高层安全目标管理、中层安全目标管理、基层安全目标管理。44、按安全目标管理的实现期限分类:长期安全目标管理、中期安全目标管理、短期安全目标管理。四、实施安全目标管理的意义有利于从根本上调动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利于改善职工的素质,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利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及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的推广和应用。五、实施安全目标管理的步骤安全目标的制定、展开、实施和成果的考评。第二节安全目标的制定一、制定原则科学预测原则、职工参与原则、方案选优原则、信息反馈原则。二、安全目标的内容1、企业安全目标方针即用简明扼要、激励人心的文字、数字对企业安全目标所进行的高度概括。它反映了企业安全工作的奋斗方向和行动纲领。2、总体目标(企业总安全目标)目标项目可以包括下列各个方面:(1)各类工伤事故指标(2)工伤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指标(3)尘、毒、噪声等职业危害作业点合格率(4)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指标3、对策措施对策措施的制定要避免“蜻蜓点水”、面面俱到,应该抓住影响全局的关键项目,针对薄弱环节,集中力量有效地解决问题。对策措施应规定时限,落实责任,并尽可能有定量的指标要求。三、确定安全目标值的依据和要求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上级部门的重视和要求;本系统本企业安全生产的中、长期规划;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数据;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数据;企业长远规划和安全工作的现状;企业的经济技术条件。四、制定安全目标的程序调查分析评价、确定目标、制定对策措施。第三节安全目标的展开一、目标展开的过程和要求(1)上级在制定总安全目标时要发扬民主,在征求下级意见并充分协商后才正式确定。(2)上级宣布企业安全目标和保证对策措施,并向下一级分解,提出明确要求,下一级根据上级的要求制定自己的安全目标。(3)按照同样的方法和原则将目标逐级展开,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应有哪个部门和个人被遗漏。(4)目标展开要紧密结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目标展开的同时要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把目标内容纳入其中,确保目标责任的落实。二、目标的协调与调整由于企业的安全目标要依靠各级领导和所有职工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因此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不但上下级之间要充分协商,各部门各单位之间也必须协调一致,彼此取得平衡。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上级应该加以组织和指导,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取得协调和平衡。三、目标展开图为了直观、形象、简明地显示目标和目标对策,明确目标责任,应该编制目标展开图。目标展开图的格式没有统一的规定。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管理层次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编制目标展开图。第四节安全目标的实施安全目标的实施是指在落实保障措施,促使安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一、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为了搞好这一阶段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可以采取下面两项措施:编制安全目标实施计划表;旗帜管理法。施计划表;旗帜管理法。二、监督与协调首先,实行必要的监督和检查。其次,安全目标的实施需要各部门各级人员的共同努力、协作配合。三、信息交流安全目标的有效实施要注重信息交流,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统,使上情能及时下达,下情能及时反馈,从而便于上级能及时有效地对下级进行指导和协调,下级能及时掌握不断变化的情况,及时做出判断和采取对策,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第五节目标成果的考评一、目标考评的原则考评要公开、公正;自我评价与上级评定相结合;重视成果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考评标准简化、优化。二、目标考评的方法目标考评一般采用打分法,其步骤如下:确定各目标项目得分比重、给各目标项目打分、综合评价。三、奖惩与总结在综合评定的基础上要根据预先制定的奖惩办法进行奖惩,使先进的受到鼓励,落后的受到鞭策。既要有经济上的奖惩,也要注意精神上的表彰,使达标者获得精神追求的满足,也使未达标者受到精神上的激励。四、注意事项建立好评价组织。在统一领导下建立企业、车间、班组三级评价小组。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预先制定好考核细则、评价标准,奖惩办法。本章学习参考资料《安全导论》本章课外本章课外作业练习1.如何理解安全目标管理与目标管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如何科学制定安全目标?3.目标成果的考评对于有效实施安全目标管理有何作用?4.进行目标成果考评时需注意哪些主要问题?本章教学小结本章主要讲述了安全目标的制定、展开、实施及考评内容,使学生掌握安全目标管理的基本方法。第六章系统安全管理课时数4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系统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系统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系统安全工作等知识。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1、系统安全管理2、系统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系统安全工作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验等)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本章教学步骤设计多媒体教学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系统安全概述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的寿命周期所有阶段,以使用效能、时间为条件,应用工程和管理的原理、准则、技术,使系统获得最佳的安全性。系统安全的主要特点:早、快、省、好、接口。第二节系统安全管理概述一、系统安全管理的定义系统安全由系统安全管理和系统安全工程两部分组成。系统安全管理是确定系统安全大纲要求,保证系统安全工作项目和活动的计划与完成与整个项目的要求相一致的一门管理学科。系统安全管理是产品或系统寿命周期工程管理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在系统寿命周期内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应进行的全部系统安全工作。系统安全管理的核心是建立并实施系统安全大纲。系统安全管理与系统安全工程前者为后者提供各类危险分析、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及消除或减少风险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后者选择合适的危险分析与风险评价的方法,确定分析的对象和分析深入的程度,并根据前者分析评价的结果做出决策,要求前者对危险进行相应的消除或控制。系统安全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从安全的属性看,传统的管理思想认为“安全附属于生产”;系统安全管理则特别强调“安全指导生产,安全第一。从管理类型看,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主要类型是事后追查型——事故分析型;而系统安全管理方法是事先预测型——安全评价型。从管理实质看,传统安全管理方法是一种“强制安全—被动的事故管理—治标之策”;而现代系统安全管理方法则追求“本质安全化—主动的条件管理—治本之道”。从工作重点看,传统安全管理重点是对已发生事故的统计分析,及同类事故的预防。系统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风险因素的分析、评价、预测,并采取预防措施,杜绝事故的发生或尽可能把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第三节系统安全管理的实施系统安全管理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管理的手段,将系统安全要求结合到系统全寿命周期的过程。一、系统安全一般要求1、系统安全大纲(1)管理系统。(2)关键的系统安全人员。2、系统安全大纲目标(1)及时、经济地将符合任务要求的安全性设计到系统中;(2)在系统整个寿命周期内识别、跟踪、评价和消除系统中的危险,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考虑并应用以往的安全资料,包括其他系统的经验、教训。在采纳和使用新的工艺、材料、设计和新的生产、试验和操作技术时,寻求最小风险;将消除危险或将风险减少到管理部门可接受水平所采取的措施记录成文;在系统的研究、研制和订购中及时地考虑安全特性,以尽量减少为改善安全性而进行的改装;在设计、建造中或任务要求发生更改时,所采用的方法应使风险保持在管理部门可接受的水平;在寿命周期内尽早考虑与系统有关的任何有害材料的安全性,并使之易于报废和退役处理。应采取措施尽可能少地使用有害材料,使与使用有害材料有关的风险和寿命周期费用减到最小;把重要的安全数据作为经验记录下来,并记入数据库,或用作更改设计手册和说明书的建议。3、系统安全设计要求通过设计,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和代用,消除已识别的危险或减少相关的风险。若必须使用有潜在危险的原材料时,应选择那些在系统寿命周期内风险最小的原材料;将有害物质、零部件和操作与其他活动、区域、人员及不相容的原材料相隔离;设备的位置安排应使工作人员在使用、保养、维护、修理和调整过程中最少地暴露于危险环境中,如危险的化学药品、高压电、电磁辐射、切削刃口或尖锐部位等;将因为恶劣的环境条件所导致的风险最小化,如温度、压力、噪声、毒性、加速度和振动等;系统设计应使在系统使用和保障中由于人的差错所导致的风险最小;考虑采取补偿措施,把不能消除的危险所导致的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这类措施包括:联锁、冗余、故障安全设计、系统防护、灭火设备和防护服装、设备、装置和规程等;用物理隔离、屏蔽等方法,保护冗余子系统的电源、控制装置和关键零部件;当各种补偿设计措施都不能消除危险时,应提供安全和报警装置,并给出适当的警告和注意事项,标出醒目标记,以确保人员和设备得到保护。对于已有的标准尚未顾及的问题,通常应予以标准化,并应向管理部门提供全部警告、注意和提示标志的复印件;使意外事故中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的严重程度最小;设计软件控制或监测的功能,使危险事件或事故的发生达到最小;评审设计准则中对安全不足或过分限制的要求。根据研究、分析或试验数据推荐新的设计准则。系统安全优先次序:最小风险设计;应用安全装置;提供报警装置;制定专用规程并进行培训。风险评价采用RAC或CRC结合进行风险评价时,应遵循以下规则(过程见图6.1):①CRC值≤RAC值;②单点故障的严重性不允许达到I级或II级;③RAC=1或2的危险不能只采用“注意”、“报警”或个体防护设备来进行控制。已识别危险的处理对已识别的危险,应采取措施将其消除或把相应的风险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对灾难性的、严重性的和产品订购方指定的风险,不能仅依赖警告、提示和规程、培训的手段。系统安全详细要求系统安全详细要求是由产品订购方和承制方经协商选择所确定的系统安全要求。可分为四大类,即大纲的管理与控制、设计和综合、设计评估、符合与验证,各类的主要内容(见表6.11,教材127页)。系统安全大纲计划系统安全大纲计划的制定,对于为使整个系统寿命周期内识别、评价及消除或控制危险,或将相应的风险减少到管理部门可以接受的水平,系统安全管理和系统安全工程各部门应进行的工作等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这也为产品订购方与承制方之间在怎样执行系统安全大纲以满足各项系统安全要求,建立了相互理解沟通的基础。系统安全大纲计划(SSPP)应包括11方面的内容(见教材表6.15)。第四节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系统安全工作一、技术指标论证阶段一、技术指标论证阶段系统安全工作的作用:一是对于系统的设计,即确定各备选方案的安全状态和安全要求,以作为选择设计方案的基础;二是对于大纲的管理,主要为使系统安全工作贯穿系统的寿命周期而制定总体的特别是本阶段的系统安全工作计划。本阶段具体的系统安全工作包括十个方面的内容。二、方案论证及初步设计阶段系统研制的重点转向初始的硬件设计。本阶段系统安全工作的目标是论证并确认系统的设计方案能达到并维持在满意的安全水平。本阶段的系统安全工作包括危险分析、危险控制措施的选取等。三、工程研制阶段工程研制阶段的系统安全工作大多是前阶段工作的延续。本阶段的重点工作是使用和维修的安全性。四、生产阶段1、产品或系统的生产阶段生产阶段的系统安全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按批淮的规范和设计进行产品或系统的生产。2、工程项目或设施建设的施工阶段五、使用和保障阶段使用和保障阶段的系统安全工作主要是保证系统的安全使用,并收集处理使用中存在的危险与事故信息。六、报废或退役处理阶段系统报废或退役处理需要重点考虑的是安全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如含有爆炸物、毒性或腐蚀性化学物质或放射性物质等的系统在处理时会产生特殊的安全和环境问题,带有强力弹簧、液压装置、高压容器、封闭容器的系统在处理时也会产生危险。第五节实施系统安全管理的要点系统安全管理的成功与否,其关键就在于如何解决好下列五个问题。建立健全的系统安全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的系统安全组织机构;强调系统安全设计的重要性;危险分析是系统安全大纲的核心;系统安全大纲计划是实施大纲的关键;信息是系统安全工作的基础。本章学习参考资料《安全系统工程》本章课外作业练习1.什么是系统安全?2.系统安全管理有哪些主要特点?3.如何理解系统安全管理与系统安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4.如何开展实施系统安全管理?本章教学小结本章主要讲述系统安全管理的实施以及系统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系统安全工作等知识。第七章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课时数4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方面的知识。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素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验等)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本章教学步骤设计多媒体教学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发展概况一、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产生最早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207技术委员会于1994年5月在澳大利亚会上提出;其后成立了由中、美、英、法、德等国及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代表组成的特别工作组进行专门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初,特别是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将IS09000和IS014000成功引入了管理体系方法之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发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发展阶段①20世纪50年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控制有关人身伤害的意外,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是一种相对消极的控制。②20世纪70年代,其主要内容是进行一定程度的损失控制,涉及到部分与人、设备、材料、环境有关的问题,但仍是一种消极控制。③20世纪90年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已发展到控制风险阶段,对个人因素、工作或系统因素造成的风险,可进行较全面的积极的控制,是一种主动反应的管理模式。④21世纪,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是控制风险,将损失控制与全面管理方案配合,实现体系化的管理。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发展概况1995年,我国政府派人员参加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组建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化特别工作小组。1996年,参加日内瓦召开的OSHMS标准化国际研讨会。1998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提出了学会标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CSSTLP1001),并根据此标准在国内建立了OSHMS实施和认证的试点。1999年10月,国家经贸委发布了“关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通知”两个文件,使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更加规范。⑤2000年9月,国家安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成立了全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全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和全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委员会。第二节第二节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原理、特点及作用一、原理与适用范围1、原理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遵守法律法规,风险管理,持续改进”,管理的核心是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根源即危险源,强调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来达到控制事故、实现系统安全的目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基础(戴明循环):P-D-C-A。2、适用范围①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有效地消除和尽可能降低员工和其他相关人员可能遭受的与用人单位活动有关的风险;②实施、维护并持续改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③确保遵循其声明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④向社会表明其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原则;⑤谋求外部机构对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进行认证和注册。二、特点1、系统性;2、先进性;3、持续改进;4、预防性;5、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三、作用(1)全面规范、改进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保障企业员工的职业健康与生命安全,保障企业的财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2)改善与政府、员工、社区的公共关系,提高自己的声誉。(3)防止安全管理失误、漏洞的发生,消除第三类危险源。(4)有利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标准与国际接轨,克服产品及服务在国内外贸易活动中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取得进入市场的通行证。(5)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与卫生等级,降低企业职工职业安全和健康的保险成本。(6)有利于提供持续满足法律要求的机制,降低企业风险,预防事故发生。((7)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全民安全意识。第三节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素一、基本要素五个一级要素: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1、总要求企业应按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的全部要求,建立并保持管理体系。同时,企业可以自由、灵活地确定建立和实施体系的范围。2、职业安全健康方针企业应有经最高管理者批准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以阐明整体职业安全健康目标和改进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的承诺。该方针是建立、实施与改进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推动力,并具有保持和改进职业安全健康行为的作用。3、策划策划阶段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目标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四个方面的内容,它是建立体系的启动阶段。4、实施与运行实施与运行阶段包括:①机构和职责②培训、意识和能力③协商与交流④文件化⑤文件和资料控制⑥运行控制与应急预案与响应。5、检查与纠正措施检查与纠正措施阶段包括:①绩效测量和监测②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③记录和记录管理④审核④审核6、管理评审管理评审的内容包括:①内部审核报告;②方针、目标、计划(方案)及其实施情况;③事故调查、处理情况;④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落实情况;⑤相关方的投诉、建议及要求;⑥实施管理体系的资源(人、财、物)是否适宜;⑦体系要素及相应文件是否修订;⑧对体系符合性、有效性的评价等。二、要素间的联系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管理核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具有实现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的功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监控系统对体系的运行具有保障作用;明确组织机构与职责是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必要前提;其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素也具备不同的管理作用,各有其功能。本章学习参考资料《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本章课外作业练习1.简述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产生的原因。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2.试分析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原理。3.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有何作用?4.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包括哪几方面的要素?简单分析各要素间的联系。本章教学小结本章主要讲述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方面的知识。第八章安全信息管理课时数4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本章教学目标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安全管理信息的概念,了解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等知识。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1、安全管理信息2、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验等)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本章教学步骤设计多媒体教学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信息与管理信息系统一、信息1、信息的概念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仙农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美国著名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指出:“信息就是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邓宇2002年提出“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在国家经济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标准化规范中定义:“构成一定含义的一组数据称为信息”。2、信息与数据信息与数据是密切联系而又不可分割的,两者各有不同的含义。33、信息与决策在企业经营运作中的决策分为三个等级:①战略性决策,②战术性决策,③日常业务活动的决策。信息的等级关系表信息决策来源寿命精度加工方法保密要求战略级外部长低不固定高战术级外部较长较高不固定较高作业级内部短高固定低二、管理信息系统1、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此阶段,主要以单项事务处理为主。第二阶段,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此阶段,功能比较完善的综合性的管理信息系统。第三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多种高效、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已大量开发和使用。2、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国外: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在合适的时间向经理、职员以及外界人员提供过去的、现在的、预测未来的有关企业内部及其环境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国内:被认为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和其他设备,进行信息的处理,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3、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按组织职能划分:办公系统、决策系统、生产系统和信息系统。按信息处理层次划分:执行系统、核算系统、报告监控系统,分析信息系统、规划决策系统,自底向上形成信息金字塔。按历史发展进行分类:第一代按历史发展进行分类:第一代MIS是由手工操作,第二代MIS增加了机械辅助办公设备,第三代MIS使用计算机、电传、电话、打印机等电子设备。第二节安全信息一、安全信息的概念与分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与消除事故隐患、减少事故损失、促进安全生产、保障安全生活有关的数据的集合称为安全信息。安全信息的分类:从信息的形态划分:①一次信息②二次信息。从信息的来源划分:①生产安危信息②安全工作信息③安全指令性信息。从信息的作用划分:①安全指令信息②安全管理信息③安全指标信息④事故信息。二、安全信息的功能安全信息为编制安全目标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安全信息具有预防事故的功能;安全信息具有控制事故的功能。三、安全信息的应用方式及方法应用方式:安全管理记录、安全管理报表、安全管理登记表、安全管理台账、安全管理图表、安全管理卡片、安全管理档案、安全管理通知书、安全宣传形式。应用方法: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储存、信息反馈。四、安全信息流安全信息的具体流动形态有人-管理,人-机,人-环境。第三节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一、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1、开放性2、人工性3、社会性4、系统行为的模糊性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1、输入功能。能量、物质、信息、资金、人员等由环境向系统的流动就是系统的输入。2、处理功能。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处理功能就是对输入信息进行处理。从本质上讲,信息系统的处理功能就是对信息的整理过程。存贮功能。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存贮功能是指系统贮存各种处理后的有用的信息的能力。输出功能。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输出功能指满足信息需求的能力,是将经过处理操作的信息或其变换形式以各种形式提供服务。传输功能。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规模较大时,信息的传输就成为信息系统必备的一项基本功能。计划功能。能对各种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出合理的计划和安排,根据不同的管理层次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以前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预测功能。利用数学方法和预测模型,并根据企业生产的历史数据,对企业的安全状况做出预测。控制功能。控制是按照给定的条件和预定的目标,对系统及其发展过程进行调整并施加影响的行为。决策优化功能。应用运筹学等数学方法为安全管理者提供最佳决策,也可以模拟决策者提出的多个方案,从中选出最优方案。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构成框架,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各种功能之间又有各种信息相互联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根据使用的数据库类型分,分为单用户系统和多用户系统;根据信息存储的地点分,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根据系统的逻辑推理功能分,分为一般系统和智能型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状况国外早在70年代就已将计算机技术逐步应用于安全科学的开发研究。日本的熊本博光等人提出了用事故实例数据库来分析原子能事故的原因,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美、英国等均已研制出安全信息分析的成套“微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系统”。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进行微机安全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已先后在航空、机电、冶金、煤炭、石油等行业得到开发性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有待发掘和拓展。和广度上有待发掘和拓展。六、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①促进安全管理系统的整体化。②企业安全管理基础数据的科学化。③安全管理决策的最优化。④企业安全管理性质的现代化。⑤建立有效的事故动态控制系统工程。第四节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一、开发的主体用户或需求主体;系统开发人员或供给主体。二、开发的任务和原则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任务就是根据企业安全管理的战略目标、规模、性质等具体情况,运用安全系统工程方法,按照系统发展的规律为企业建立起计算机化的安全信息系统。其核心工作就是设计出一套适合于现代企业安全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的原则:目的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原则;系统的可扩展性与易维护性原则;工程化、标准化的系统开发管理原则。三、开发方法1、生命周期法生命周期法是指信息系统在设计、开发及使用的过程中,随着其系统生存环境的发展、变化,需要不断维护、修改,当它不再适合的时候就被淘汰,就要由新系统代替老系统,形成一个系统的从生、到死、到再生的周期性循环。这个过程通常称为系统开发生命周期(SystemDevelopmentLifeCycle,简称SDK)。2、原型法原型法(Prototyping)的基本思想是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前,在限定的时间内,用经济的方法,开发出一个可实际运行的系统原型,以便尽早澄清不明确的系统需求。在原型系统的运行中用户发现问题,提出修改意见,技术人员完善原型,使它逐步满足用户的要求。3、面向对象法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方法,是由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ObjectOriented4.4.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任务是什么?开发原则有哪些?5.试述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及其相应任务有哪些?本章教学小结本章主要讲述了安全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及开发等内容,使学生对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有初步的了解。第九章事故统计及分析课时数8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事故的分类,了解事故统计的主要方法及指标,了解事故经济损失统计及事故原因分析等知识。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1、事故分类2、事故原因分析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验等)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本章教学步骤设计多媒体教学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事故的分类事故按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不同的分类,重点介绍两种分类方法:1、按事故类别分类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分为20类:序号事故类别序号事故类别1物体打击11冒顶片帮2车辆伤害12透水33机械伤害13爆破4起重伤害14火药爆炸5触电15瓦斯爆炸6淹溺16锅炉爆炸7灼烫17压力容器爆炸8火灾18其他爆炸9高处坠落19中毒和窒息10坍塌20其他2、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事故等级死亡人数/m重伤人数/n直接经济损失/c特别重大事故m≥30n≥100c≥1亿元重大事故10≤m<3050≤n<1005000万元≤c<1亿元较大事故3≤m<1010≤n<501000万元≤c<5000万元一般事故m<3n<10c<1000万元第二节事故统计方法及主要指标伤亡事故统计分析是伤亡事故综合分析的主要内容。它是以大量的伤亡事故资料为基础,应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从宏观上探索伤亡事故发生原因及规律的过程。一、事故统计方法1、描述统计事故统计表、事故统计图。2、推断统计回归分析原理、伤亡事故预测。二、事故统计主要指标1、伤亡事故频率可以用伤亡事故频率作为表征企业安全状况的指标,如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伤害频率等。伤害严重率其他统计指标:无事故时间、死亡事故频率。应用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应注意的问题延长统计时间;扩大统计范围。第三节事故经济损失统计对伤亡事故的经济损失进行统计、计算,有助于了解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安全经济规律。直接经济损失具有易统计、明显的特征;间接经济损失具有难统计、隐蔽的特征。我国对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的划分,1987年,我国开始执行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86)。该标准把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所支出的费用,以及被毁坏的财产的价值规定为直接经济损失;把因事故导致的产值减少、资源的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他损失规定为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人身伤亡后支出费用、善后处理费用、财产损失价值等。间接经济损失包括: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其他费用。第四节事故的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事故的直接原因只有两个,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的间接原因主要有:对物的管理,有时称技术原因。包括:技术、设计、结构上有缺陷,作业现场、作业环境的安排设置不合理等缺陷,防护用品缺少或有缺陷,等等。对人的管理。包括:教育、培训、指示、对作业任务和作业人员的安排等方面的缺陷或不当。对作业程序、工艺过程、操作规程和方法等的管理。安全监察、检查和事故防范措施等方面的问题。在分析某次事故的间接原因时,要具体事故具体分析,要抓住事故的主要矛盾,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故,综合比较,找出事故中管理的主要缺陷,然后对照分类,确定是哪一种。本章学习本章学习参考资料《事故调查与处理》本章课外作业练习1、简述事故的分类方法及其分类。2、事故统计有哪些方法?简述每一种方法的内容。事故统计主要指标有哪些?3、国内和国外事故经济损失统计主要区别有哪些?4、什么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包括哪些内容?本章教学小结本章主要讲述了事故的分类、事故统计方法及主要指标、事故经济损失统计、事故的原因等内容。第十章事故调查与处理课时数8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事故调查的原则、事故调查的基本步骤、事故分析与验证以及事故处理与调查报告等知识。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1、事故调查原则2、事故处理与调查报告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验等)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本章教学步骤设计多媒体教学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调查的准备一、准备工作平时和调查前的准备工作:调查人员应根据现场调查工作的需要学习有关的知识及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现场勘察和物证鉴定的新方法和新成果,此外,还要努力提高绘图、照相、录像等专业技能。配备必要的勘察工具、防护用品。车辆和通信联络工具也要保证处于完好状态。现场勘察和物证鉴定的新方法和新成果,此外,还要努力提高绘图、照相、录像等专业技能。配备必要的勘察工具、防护用品。车辆和通信联络工具也要保证处于完好状态。现场的准备工作:(1)事故调查组;(2)现场询问;(3)勘察器材;(4)排除险情。二、调查原则1、事故是可以调查清楚的,这是调查事故最基本的原则。2、调查事故应实事求是,以客观事实为根据。3、坚持做到“四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当事人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4、事故调查成员一方面要有调查的经验或某一方面的专长,另一方面不应与事故有直接厉害关系。三、现场调查项目现场处理;收集物证;现场记录;绘制事故图;证人取证;现场取证。第二节调查的基本步骤事故调查的基本步骤一般包括现场处理、现场勘查、人证问询、物证收集与保护等主要工作。事故调查程序如图所示:第三节事故分析与验证一、现场分析1、基本任务①分析事故性质,决定如何开展下一步工作。②分析事故原因包括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③分析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其它情况。2、基本原则①必须把现场勘察中收集的材料作为分析的基础。同时,在分析前应对已收集材料甄别真伪;②既要以同类现场的一般规律作指导,又要从个别案件实际出发;③充分发扬民主,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得出科学的结论。3、基本步骤①汇集材料②个别分析③综合分析4、基本方法①比较②综合③假设④推理二、事后深入分析主要有三种方法:综合分析法、个别案例技术分析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三、事故技术分析1、事故原因分析①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②分析伤害方式③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④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2、事故统计分析①伤亡事故统计的范围②统计内容③事故统计方法和主要统计指标3、事故损失分析第四节事故处理与调查报告一、事故处理伤亡事故发生后应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对于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应坚持思想教育从严、行政处理从宽的原则。但是对于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及构成犯罪的责任者,要坚决依法惩处。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二、事故调查报告1、写作要求①深入调查,掌握大量的具体材料②反映全面、揭示本质且不做表面或片面文章③善于选用和安排材料,力求内容精练且富有吸引力2、报告格式事故调查报告与一般文章相同,有标题、正文和附件三大部分①标题:作为事故调查报告,其标题一般都采用公文式。②正文:正文一般可分为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前言:前言部分一般要写明调查简况包括调查对象、问题、时间、地点、方法、目的和调查结果等,一般不设子标题或以“事故概况”等为子标题。主体:主体是调查报告的主要部分。结尾:调查报告的结尾也有多种写法。③附件:事故调查报告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附件。本章学习参考资料《事故调查与处理》本章课外作业练习1.事故现场调查前准备的主要工作有哪些?2.询问证人是获得事故信息的重要途径,一般情况下需要哪些人作证?3.现场拍照后,如何对照片进行分析和处理?4.事故现场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有哪些区别?5.事故调查报告的要求、格式有哪些?本章教学小结本章主要讲述了事故调查的基本步骤、事故分析与验证、事故处理与调查报告等内容。第十一章事故预防与控制课时数8本章教学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了解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对策等知识。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1、安全技术对策2、安全教育对策3、安全强制管理对策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验等)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本章教学步骤设计多媒体教学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事故预防是通过采用工程技术、管理和教育等手段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的小。事故控制是通过采用工程技术、管理和教育等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损害尽可能减小。第二节安全技术对策一、预防事故的安全技术1、能量控制方法能量引起的伤害主要分为2类:第一类:转移到人体的能量超过了局部或全身性损坏阈值而造成伤害第二类: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实际上就是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接触。2、内在安全设计方法在“内在安全”设计中,达到绝对的安全是很难的,只能通过设计使系统发生事故的风险降至最小,或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常用的方法有以下2种:通过设计消除危险。降低危险的严重性。降低危险的严重性。3、隔离方法隔离技术通常包括以下5个方面:隔离接触在一起将导致危险的不相容材料。限制失控能量释放的影响。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或放射源、噪声等对人体的危害。隔离危险的工业设备。时间上的隔离。4、闭锁、锁定和连锁闭锁、锁定和连锁的功能是防止不相容事件的发生,防止事件在错误的时间发生或以错误的顺序发生。闭锁和锁定闭锁是防止某事件发生或防止人、物、力或因素进入危险的区域;锁定是保持某事件或状况,或避免人、物、力或因素离开安全、限定的区域。5、故障—安全设计故障—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是:首先保护人员安全;其次保护环境,避免污染;第三防止设备损伤;最后防止设备降低等级使用或功能丧失。6、故障最小化设计故障最小化设计是当系统需要连续运行时,由于故障—安全设计可能会过于频繁地中断系统的运行,在故障—安全设计不可行情况下所作为的设计的主要方法。故障最小化设计有3种方法:降低故障率。监控。报废和修复。7、告警装置告警用于向危险范围内人员通告危险、设备问题和其他值得注意的状态,使有关人员采取纠正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告警可按人的感觉方式分为视觉告警、听觉告警、嗅觉告警、触觉告警和味觉告警等。二、减少和遏制事故损伤的安全技术二、减少和遏制事故损伤的安全技术实物隔离;人员防护装备;能量缓冲装置;薄弱环节;逃逸和营救。第三节安全教育对策一、安全教育的内容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典型经验和事故教训教育、现代安全管理知识教育。二、安全培训的实质安全培训的实质是安全技能的教育。在现代化企业生产中,仅有安全技术知识,并不等于能够安全地从事生产操作,还必须把安全技术知识变成进行安全操作的本领,才能取得预期的安全效果。安全技能的形成分为3个阶段,即掌握局部动作阶段、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动作的协调和完善阶段。三、安全教育的类型三级安全教育(厂级、车间级、班组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经常性安全教育;“五新”作业安全教育;复工和调岗安全教育。第四节安全强制管理对策一、安全检查安全检查的类型主要有以下7种形式:经常性安全检查、安全生产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特种检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二、安全审查包括可行性研究审查、初步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审查。三、安全评价分为定性和定量安全评价。主要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专项安全评价。第五节保险与事故预防一、保险的基本概念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二、保险与风险管理二、保险与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范围包括以下5个方面:识别和衡量风险,决定是否投保;损失管理工程;安全保卫和防止员工工伤事故;员工福利计划,包括安排和管理员工团体人身保险;损失统计资料的记录和分析。三、几种主要的保险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本章学习参考资料《事故调查与处理》本章课外作业练习1、怎样理解事故预防与控制在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2、在事故预防与控制的三种安全对策中,为什么说安全技术对策是首选安全措施?3、试述保险与事故预防的关系和保险补偿在事故控制中的作用。4、我国应从哪些方面加强对各级人员的安全教育?本章教学小结本章主要讲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