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左右的读后感_第1页
500字左右的读后感_第2页
500字左右的读后感_第3页
500字左右的读后感_第4页
500字左右的读后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500字左右的读后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500字左右的读后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500字左右的读后感1

今天,我又沐浴在书的阳光中,在无限的久别重逢的惬意中,我忘掉了世界,也忘掉了自己,只有深深的迷醉

这次,我谨遵鲁迅先生的谆谆指导:“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好的。〞因此,改变往日读书之风格,不仅变换了,还从童话故事改为动物小说,这可是动物大王沈石溪的“领地〞。

一拿到这本书,映入眼帘的是题目《狼国女王》,一看就知道是写关于“狼〞的故事。而“狼〞这种动物原本在我心中的印象是残忍的,带给我只有无尽得排斥和畏惧,可今天改变了对它的看法。

这本书陈述了一只鸣叫紫葡萄的母狼在夫君“狼王〞死后,临危受命,登上了王位,成为狼王史上第一位女狼王。伺候,她带领帕雅丁狼群出生入死,经历了各种磨难、坎坷,每当捕猎食物时,都要首当其冲、身先士卒地向猎物攻击,它用自己的毕生心血造就了一个个动人心弦的女王传奇,挥毫了一部雄浑博大感人肺腑的母爱篇章。

故事情节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沈石溪不愧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呀!书中的描写方法应有尽有,给文章增加了大量色调,让读着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而是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成语的用法了。由于书中讲的是“狼〞,就把“人无完人〞改为“狼无完狼〞此类例子还有数不胜数。

读完之后,名叫紫葡萄的这只母狼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它宏伟的母爱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再凶残的“狼〞也有其爱心的一面,让我对“狼〞这动物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500字左右的读后感2

《最大的麦穗》不仅是一篇课文,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处事作风。在这里,古希腊的一位大学者苏格拉底奇妙地借助秋天收获的麦穗做了一个小试验他带着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让他们去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这些弟子们都两手空空地出现在了麦地的终点。

原因何在,那就是太过认真,他们总觉得最大的麦穗一定还在前面,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过良机,才造成了这种场景。有时,错过一个小机遇可能并不惋惜,但假如错过一个对你有很大帮助的机遇,那么你的人生道路将会出现漏洞,还无法修补。一旦你抓住了这个机遇,卓越表现自己,这样你的下一步发展就会变得更加简单。所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擅长捕获机遇者为俊杰〞,这些名言都在时刻提醒我们一点抓住机遇。假如把机遇白白浪费,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枯燥而死板,哪来那么多科学家和发明家?他们成功的机要是什么?还是这四个字抓住机遇!

在看似很平常的一些事物中,总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想法和习惯。凡是行走匆促、脚步杂乱而且毫无目标的人,到头来,也只能像文中的弟子一样,两手空空,这才如梦初醒。可见,学会把握机遇是多么重要!

是啊!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觅那最大的麦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当然,追求最大的无可厚非,但把眼前的麦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

500字左右的读后感3

我们敬重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节操;我们仰慕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的高尚;我们慨叹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豁达;但我们始终不会忘掉他们胸中那股熊熊的烈火尊严。那么何为尊严?

在窦娥的身上,她这样来诠释尊严:

坚守底线表达她的尊严。在“官休〞与“私休〞之间,她用坚决的话语:“我又不曾药死你老子,情愿和你见官去来〞说明了自己的态度;在婆婆与张驴儿的劝告,压迫下,道出了“我一马难将两鞍鞴,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的心声。坚决的态度,真实的心声,这是窦娥在用坚守底线贞洁,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顽强不屈表达她的尊严。在厅堂上,被严刑厉打的窦娥唱道:“呀!是谁人唱叫扬疾,不由我不魄散魂飞。恰消停,才清醒,又昏迷。捱千般万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多么揪纠心的话语,多么残酷的拷打,可窦娥仍旧道:“委的不是小妇人下毒药来。〞这样的窦娥,她是用自己的顽强不屈,来表达自己的尊严。

选择死表达她的尊严。在生与死的选择中,她选择了死。她用死保全了年迈孤寂的婆婆。但她的死却非同于一般的死。在死的那一刻,她立下了三桩誓言: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她是要有尊严的去死,她是要用死后的三桩誓言见证自己的清白。

一个个体的生命有尊严的死去了,这足以诠释何为尊严。

500字左右的读后感4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己的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的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煎熬与欺辱,无论是在精神或是肉体上,他都承受着巨大的痛楚。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丧失信心,而是顽强的走了过来。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有名作家。出生于木匠家庭,4岁丧父后随母亲旅居在外祖父家,念过两年小学。

父亲死后,高尔基跟随母亲来到外祖父家在外祖父家,在外祖父家“我〞得到了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描述的幽美故事的熏陶;亲眼目睹了两个舅舅为了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我〞还交到了一个“优秀人士〞——“好事情〞,但“好事情〞却由于自己的特立独行而备受众人排挤。

这本书让我惊叹的是高尔基既得不到父爱,也得不到家庭的温馨,不像我们,从小就有父母爱戴。时代在不断的进步,但是人们却越来越怯懦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逃避,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苦。〞美好的生活必需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这就是《童年》给我带来的知识!

500字左右的读后感5

梦想是每个生命主中最美好的渴望。人间的奇迹多出现在一个梦想过后,并经过努力使梦想成真。《梦想的力量》一文中的瑞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读完这篇文章后,瑞恩的良善、爱心、执着深深地感动了我。一个只有六岁的孩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消遣时间和玩耍时间。和他相比,我实在是感到有些惭愧,假如全家都看电影去了,我也一定要跟着去,为了微不足道的两块钱擦两个小时的窗户,实在是太不值得了。而瑞恩做的与我所想的正好相反,他认认真真地将窗户擦了一遍,取得了距离他的梦想又近了一步的两元钱。在擦窗户的过程中,瑞恩一定感到过累,也一定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是一想到非洲孩子连洁净的水都喝不到的情景,这种念头就被消去了。

多么良善的孩子呀!多么富有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