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的原理课件_第1页
税收的原理课件_第2页
税收的原理课件_第3页
税收的原理课件_第4页
税收的原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税收原理2023/3/251第一节什么是税收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第三节税收原则第四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宿2

材料:

据史书记载,我国的税赋最早始于夏周时期,当时对商人征收“关市之赋”,对打渔和狩猎者征收“山泽之赋”。

2023/3/253第一节、什么是税收一、税收的概念一、税收的基本属性二、税收的“三性”2023/3/2555.税收同其它财政收入的主要区别之处体现在是否具有强制性,这是税收的显著特征,任何国家概莫能外。6.税收分配的对象是国民收入或剩余产品的一部分。社会总产品=C+V+M2023/3/257二、税收的基本属性马克思--“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西方经济学--主要溯源于托马斯•霍布斯(T.Hobbes)的“利益交换说”(Benefit-Exchange-Theory)20世纪30年代以来,经济学界更侧重从弥补市场失灵和调节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认为征税除了为公共物品的供给筹措经费外,还发挥调节经济的作用。如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效需求、优化产业结构等。2023/3/258二、税收的“三性”“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不同时具备“三性”的财政收入不成其为税收。2023/3/25101.无偿性:国家征税后,不直接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劳务。核心特征政府只能无偿提供公共服务,故筹集其费用也只能是无偿的;只有无偿征税,税收才能实现分配职能;就具体纳税人是无偿的,就纳税人整体是有偿的。2023/3/25113固定性是指通过税制各要素和税法各条款的规定,将纳税人应纳税额和应尽义务固定下来,不得随意变动。以税法的形式预先规定了每一个税种的征税对象和征税数量标准;税收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征纳水平的尺度应随经济的发展而变动,如税率的修改。每一税种的征纳行为是周期的,连续的。2023/3/2513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一、税收术语(theterminology)二、税收分类(theclassification)2023/3/2514(二)课税对象税源税收收入的最终来源与课税对象一致——所得税与课税对象不一致——财产税税本税收收入的创造者-要素提供者好的税制要课及税源,但不伤及税本课税对象某税种对“什么”课税问题区别税种和税类的主要标志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2023/3/2516计税依据计算应纳税额的直接根据从量税的计税依据不同于课税对象税目课税对象具体化列举法和概括法2023/3/25171.比例税率比例税率是对同一性质的课税对象,不论数量大小,均按一个固定的比例征税。比例税率的特点:计征简便。有利于规模经营和平等竞争。有悖于量力负担原则,且税负具有一定累退性。

但对不同性质的课税对象来说,税率是不同的:产品差别比例税率,如消费税。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如原农业税。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如营业税。幅度差别比例税率,如营业税中娱乐业。2023/3/25193.2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分别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征税对象的数额越大,适用税率越高。累进税率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累进税率特点:能体现量力负担的原则。2023/3/2520累进税率(图示)例:课税对象数额=5000全额累进税率计税5000×15%=750超额累进税率计税500×5%=250500200050005%10%15%20%5000(2000-500)×10%=150(5000-2000)×15%=450∑=625(5100)5100×20%=1020(5100-5000)×20%=20+20=6452023/3/2521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简单,但税负随税基加大而累进过急。5000×15%=750收入净额为4250;5100×20%=1020收入净额为4080。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比较复杂,但更为合理,所以现在一般都使用超额累进税率。500×5%=25(2000-500)×10%=150(5000-2000)×15%=450∑=625(5100-5000)×20%=20+20=645当课税对象数额为5000元时收入净额为5000-625=4375;当课税对象数额为5100元时

收入净额为5100-645=4455;2023/3/2522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税负轻重不同在收入级次和税率档次相同条件下,全额重于超额计算繁简不同二者相比,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复杂,需引入速算扣除数公平程度不同在两级收入交叉点附近,全额累进的公平程度不及超额2023/3/2524图示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税率t0O征税对象比例税率累进税率I1I2I3I4t1t2t3比例税率与带免征额的累进税率2023/3/25253.3定额税率定额税率:按课税对象的实物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税额。定额税率的特点:计算方便税款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税负不尽合理2023/3/2526(四)起征点与免征额起征点开始征税的起点未达到起征点不征税,达到或超过的全额计税个别优惠特点。在起征点附近税负分配不公平对策--将起征点降至足够低的水平免征额免于征税的数额未达免征额不征税,超过此点只就超过部分征税普遍优惠的特点。税负分配比较公平适用于所得课税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的措施2023/3/2527(五)附加与加成加重纳税人税收负担的措施附加:随正税征收而加征的占正税额一定比例的附加收入。综合税率=正税税率×(1+附加税率)加成:在按基本税率计征税款的基础上,再加征一定成数的税款。综合税负=基本税率×(1+加征成数)2023/3/2529附加和加成的比较项目覆盖范围收入去向征收目的附加全部征收预算外收入地方机动财力加成部分征收国家预算限制高收入者收入2023/3/2530(六)

课税基础建立某一种税或一种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不同于课税对象商品劳务税:课税对象是商品或劳务;税基是销售收入或消费的货币支出。不同于税源税源是收入;税基有时是支出。涉及两个问题以什么为税基税基宽窄问题2023/3/2531(七)税收能力与税收努力税收能力:应当能征收上来的税收数额。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政府的征税能力税收努力:税务当局征收全部法定应纳税额的程度,或者说是税收能力被利用的程度,税收努力决定了潜在的税收能力中有多大比例能转变为实际的税收收入。税制的完善程度税务部门的征收管理水平2023/3/2532(八)纳税环节纳税环节:指税法规定课税对象在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商品流转过程出厂批发零售消费者根据纳税环节规定不同,有单一环节课税和多环节课税之分2023/3/2533(九)

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必须依法缴税的时限。纳税期限是根据纳税人的经营规模和各个税种的特点,本着既有利于税收及时入库,又可控制税收成本的原则确定的。

2023/3/2534二、税收分类课税对象分类法税收转嫁分类法税收与价格关系分类法征税依据分类法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分类法税收缴纳形式分类法2023/3/2535(一)课税对象分类法1.流转税类。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流转额流转全额增加额特性:(1)流转税收相对稳定。影响因素较少(2)比较容易转嫁。主体税类。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2023/3/25362.所得税类。

以纳税人的应税所得作为征税对象的税种。根据纳税人存在状态不同,可分为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以纯所得为课税对象--企业所得税如此,个人所得税也是这样。特性:(1)企业所得税与经济效益相联系,不稳定;(2)个人所得税负的分配适宜贯彻量力负担原则;(3)一般情况下不易转嫁。2023/3/25373.财产税类以纳税人拥有财产的数量或价值为课税对象的税收财产税分类课征范围一般财产税特别财产税课征环节静态财产税动态财产税财产税性质1.稳定性强,适宜地方征收;2.不易转嫁,属于直接税种;3.有一定程度的公平作用。2023/3/25384.资源税类以纳税人使用国有资源产生的级差收益为征税对象的税种特性和作用:(1)同质资源同样税负--有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2)不同资源不同税负--公平竞争条件5.行为税类以纳税人的特殊行为(需要特别抑制的行为)作为征税对象的税种。特性:(1)临时课征--不同于对长期抑制行为课税;(2)征收目的非财政性--如特种消费行为税、烧油特别税、筵席税等2023/3/2539(二)税收转嫁分类法本分类法旨在分析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关系。税收能否或是否容易转嫁直接税:不能或难以转嫁的税种所得税财产税主要功能:公平收入和财产分配间接税:容易转嫁的税种流转税主要功能:结构性调节、一定公平作用2023/3/2540(三)税收与价格关系分类法价内税以含税价格为计税价格的税种含税价格=成本+税金+利润以购买者支付全额为征税对象销售收入的扣减因素价外税以不含税价格为计税价格的税种不含税价格=成本+利润以不含税销售收入为征税对象不是销售收入扣减因素2023/3/2541税收与价格分类法举例价内税举例:某卷烟厂销售一批卷烟给一批发商,销售收入1400万元,消费税率45%。计算本笔业务应纳消费税额。应纳消费税额=1400×45%=630万元解释:该批发商支付总价款1400万元,厂商再从中支付消费税金630万元厂商在核算利润时需要从1400万元销售收入中扣除630万元消费税金。2023/3/2542税收与价格分类法举例价外税举例:某厂销售一批货物给另一厂商,实现不含税的销售收入1200万元。增值税率为17%。计算该厂本笔业务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值税销项税额=1200×17%=204万元解释:购买者支付的款项包括销售收入1200万元,增值税金204万元,共支付1404万元。本厂给购货商开具的发票应是价税分离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厂商核算利润时,不能从销售收入中扣除增值税金。2023/3/2543四、征税依据分类法征税依据分类法从量税以课税对象的实物单位作为计税标准从量税收=实物量×单位税额税收不依价格的变动而变动。税收利益与价格变动成反比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作为计税标准从价税收=计税价格×税率税收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2023/3/2544五、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分类法中央税划归中央财政支配使用的税地方税划归地方财政使用的税共享税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按一定的比例分享的税2023/3/2545六、税收缴纳形式分类法实物税以实物形式缴纳的税,货币税以货币形式缴纳的税力役税以提供无偿劳动的形式交纳的税2023/3/2546第三节税收原则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equityandefficiencyfortax)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equitycriterionandefficiencycriterion)三、税收中性问题(taxneutrality)2023/3/2547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一)税收原则的提出是政府在设计税制、实施税法过程中所遵循的准则,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决定政府对什么征税、征收多少、怎样征收等税制基本要素。托马斯·霍布斯威廉配第詹姆斯·斯图亚特亚当·斯密瓦格纳最早提出最明确系统化最完备2023/3/2548(二)税收原则的内容1.公平原则2.效率原则3.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2023/3/25491.公平原则普遍征税:征税遍及税收管辖权之内的所有法人和自然人。2023/3/2550平等征税:国家征税的比例或数额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称。横向公平:经济状况相同者需承受相同的税收负担横向公平排斥特权阶层和税负分配的非国民待遇—企业所得税有此问题纵向公平:经济状况不同者需承受不同的税收负担纵向公平排斥税收负担的平均分配和根据不合理的标准进行分配—比如个人所得税有此问题。2023/3/25512.效率原则税收的效率包括经济效率、征收效率和社会效率(1)税收的经济效率:指政府课税要促进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如果市场机制决定的资源配置结构是有效率的—中性税收如果市场机制决定的资源配置结构是缺乏效率的—非中性税收2023/3/2552(2)税收的征收效率:税收效率=税收收入/税收成本税收成本:征收成本—税务机关在征税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奉行成本—纳税人在依法缴税过程中发生的费用。(3)税收的社会效率指通过税收分配来缓和或消除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安定与繁荣。2023/3/25533.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公平与效率互为前提效率是公平的前提。若税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尽管公平也是无意义的。因此,好的税制不能伤及税本。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尽管公平要以效率为前提,但是失去公平的效率是不能存在的。而且,如果税制有失公平,也不利于提升效率。公平与效率是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统一体同时兼顾效率与公平才是最好的税制2023/3/2554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一)公平类税收原则公平类税收原则受益原则能力原则受益标准:税负的分配要和纳税人从税款的使用中获得的利益相适应。(燃油税等)能力标准:税负的分配要和纳税人的负税能力相适应:客观说:收入标准—用收入作为测评负税能力的标志财产标准—用财产作为测评负税能力的标志消费标准—用消费作为测评负税能力的标志主观说:以在享用公共物品时个人感受到的牺牲程度为标准。2023/3/2555(二)效率类税收原则效率类税收原则促进经济发展原则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

促进经济发展原则: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在保证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应有利于经济发展,力图对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便原则征税费用的最小化:在征税既定税收收入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征纳双方的征纳费用减少到最低限度。确实简化原则:税收制度对纳税人、课征对象、税目、税率以及征管方式和纳税手续等税制要素,都要在税法和征管法上作出明确而清晰的规定。2023/3/2556三、税收中性问题(一)税收中性税收中性: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两种含义: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注意:税收中性原则并不与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矛盾2023/3/2557(二)税收超额负担或无谓负担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移向政府部门的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税收超额负担表现两个方面:1、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同时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2、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2023/3/2558马歇尔-哈伯格超额负担理论:税收超额负担是由哈伯格运用马歇尔的基数效用理论作为基础理论提出的,使用了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概念,并以消费者剩余的大小作为衡量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是获得净福利的多少,如图示:2023/3/2559PFEDGHQOBCS+TSDA图8-2税收的超额负担D商品需求曲线S供给曲线E征税前均衡点F税后均衡点FD假设的从量税ACDF税收收入ABEF消费者因课税损失消费者剩余BCDE生产者因课税损失的生产剩余FDE课税的超额负担2023/3/2560第四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definitions)

二、税负转嫁方式(methodsoftaxshifting)三、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thelawoftaxshifting)四、我国的税负转嫁(taxshiftinginChina)2023/3/2561一、基本概念(一)税收负担含义:税收负担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实力和经济实体所承受的税收额度。宏观税收负担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国家税收收入总额,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微观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实纳税额占其可支配产品的比重,即具体纳税人缴纳税收的程度。2023/3/2562(二)税收转嫁税收转嫁:纳税人将所纳税款转由他人负担的过程。实质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再分配过程。税收转嫁将纳税人分解为名义纳税人和实际纳税人。税收负担是运动的。纳税人为税负运动的起点,负税人为终点。税负转嫁是一个经济过程。在商品流通过程中通过价格运动实现的。2023/3/2563(三)税收归宿税收负担经过若干次的转嫁后必定要找到一个不能再转移的最终税收负担者,这个过程就称为税收归宿。法定归宿:税法上规定的应纳税款的承担者。只有一个。经济归宿:是指税收负担的最后承担者。可能不只一个。2023/3/2564二、税收转嫁的方式前转后转散转消转税收资本化2023/3/25651.前转纳税人按照与商品流转相同的方向,将税负转移给应税商品购买者提价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2.后转应税商品提供者发生在流通环节零售商批发商生产商生产要素提供者供货商和劳动者后转基本方式是压低进货价格和降低工资2023/3/25663.散转也称混合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缴纳的税款一部分前转,一部分后转,使其税负不归于一人,而是分散给多人负担。4.消转又称“税收的转化”,是指纳税人对其所缴的税款既不向前转嫁,也不向后转嫁,而是使税收负担在效益的提高中自行消失。2023/3/25675.税收资本化。税收资本化是后转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纳税人在购买不动产或有价证券时,将以后应纳的税款在买价中预先扣除。以后虽然名义上是买方在按期缴纳税款,但实际是由卖方负担。同样属于买方向卖方的转嫁。税收资本化,即税收可以折入资本,冲抵资本价格的一部分。税收资本化条件:首先,交易的财产必须具有资本价值,可长时间使用,并有年利或租金,如房屋、土地等。这类财产税款长年征收。其次,冲抵资本的价值可能获取的利益应与转移的税负相同或相近。2023/3/2568三、税负转嫁的一般规律1商品价格变动是税收转嫁变动的条件。价格自由变动是税负转嫁的基本前提条件。课税后—价格变动—转嫁可能价格不变动—没有转嫁的可能价格增加﹤税额:税负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价格增加﹥税额:不仅税负转嫁,卖方还获得额外受益;价格增加﹦税额:税负由买方承担。2023/3/25692商品供求弹性是税负转嫁程度的约束条件。需求弹性小,税收易于向前转嫁,税负会更多地转嫁给购买者;大,税收难于向前转嫁,税负会转嫁更多地给供给者。供给弹性大,税收难于向后转嫁,税负会更多地转嫁给购买者;小,税收易于向后转嫁,税负会更多地转嫁给供给者。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时,税负向前转嫁困难,只能更多地转嫁给供给者。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容易向前转嫁,税负更多地转嫁给购买者;2023/3/25703税收转嫁受课税范围和课税对象的影响。广,易转嫁(1)课税范围窄,难转嫁所得课税,难转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