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件7十二章波动光学_第1页
物理课件7十二章波动光学_第2页
物理课件7十二章波动光学_第3页
物理课件7十二章波动光学_第4页
物理课件7十二章波动光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波动光学

第十二章返回教学要求:1.重点掌握杨氏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垂直入射)、夫朗禾费单缝衍射、光栅衍射实验的基本装置和实验规律及条纹位置的计算;2.确切理解光程和光程差、偏振光和偏振光的产生与检验、旋光现象,并能够用马吕斯定律解决实际问题;3.了解迈克尔孙干涉仪的原理、圆孔衍射的规律.§12.1光的干涉§12.2光的衍射§12.3光的偏振§12.1

光的干涉光在本质上是一种电磁波.

能够引起视觉作用的电磁波叫可见光,可见光所占区域很小,它的波长范围在400~760nm之间.

波长在760nm到6×105nm左右的电磁波称为“红外线”.12.1.1光波光的相干性

波长在400nm到5nm左右的电磁波称为“紫外线”.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

在光波中,产生感光作用和生理作用的是电场强度,通常把称为光矢量,把电矢量

的振动称为光振动.

能够产生干涉现象的机械波应满足四个相干条件:⑴频率相同;⑵振动方向相同或存在互相平行的振动分量;⑶相位差固定;⑷振幅相差不太大.12.1.2双缝干涉

(interference)

设S1和S2的中心相距为d,双缝的中点为M,双缝到屏幕的距离为D,在屏幕上任取一点P,它到S1和S2的距离分别为r1和r2,则相干光源S1和S2在P点引起的光振动分别为在P点处二者的相位差为根据相干条件当即时合振动的振幅具有最大值我们将在屏幕上看到一条条明亮的条纹.当即时合振动的振幅具有最小值

我们将在屏幕上看到一条条暗条纹.

k=0干涉条纹图样常用波程差来表达上面的两个条件.由于D>>d,所以

.满足亮条纹和暗条纹的条件是亮条纹暗条纹其中

通常在观察到干涉条纹的条件下,θ角很小,这时,因此波程差为亮条纹暗条纹杨氏干涉条纹应满足的条件:相邻两明条纹或两暗条纹中心间的距离称为条纹间距,用表示

总结上述讨论,杨氏双缝干涉条纹具有以下特点:⑴屏幕上出现的明暗相间的条纹,且对称地分布在中央明条纹两侧,亮条纹中心亮度相等为,为双缝中任一缝透过的光强.⑵干涉明暗条纹是等距离分布的,要使能够用人眼分辨,必须使D足够大,d足够小,否则干涉条纹密集,以致无法分辨.⑷若在折射率为n的介质中做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例如在水中,这时的明暗条纹间距变小了:其中为真空中的光波波长.⑶若d

、D值给定,则,波长越长,条纹间距越大.因此红光的条纹间距比紫光的大.当用白色入射时,则只有中央明条纹是白色的,其他各级明条纹因各色光相错开而形成由紫到红的彩色条纹.⑸若光源S上移,则改变了S1与S2光振动的初相位差.这样使得波程差为0的中央亮条纹位置下移,整个干涉条纹随之下移.同理,若光源S下移,整个干涉条纹上移.⑹若用折射率为n的介质薄片挡住上缝S1,则改变了r1光线的光程,这样使得光程差为0的中央亮条纹位置上移,整个干涉条纹随之上移.同理,挡住下缝,S2整个干涉条纹下移.例1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双缝间距为0.30mm,光源的波长为600nm.⑴要使屏幕上干涉条纹间距为3.0mm,屏幕应该距离双缝多远?⑵若用折射率为1.5、厚度为4.0um的薄玻璃片遮盖狭缝S2,屏幕上的干涉条纹向下平移了多远?解:⑴干涉条纹间距为则屏幕与双缝的距离为⑵在S2未被玻璃片遮盖时,中央亮条纹的中心应处于x=0的地方,S2被玻璃片遮盖后,中央亮条纹下移至处.若设薄玻璃片的厚度为e,厚度e之后的波程分别为r1、r2,这时的中央亮条纹波程差应表示为这表示干涉条纹整体向下平移了10mm.

光在真空中速度为c,在折射率为n的介质中速度为v,则;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在折射率为n的介质中波长为,根据式和可以得到

光波在某一介质中所经过的几何路程r与该介质折射率的乘积nr,称为光程.12.1.3光程和光程差(opticalpathandopticalpathdifference)

计算光程实际上就是计算与介质中几何路程相当的真空中的路程.

设光波在折射率为n(光速为v)的介质中经过几何路程r时所需要时间为,在同一段时间t内,光波在真空中经过的路程相当于:如果两束相干光分别经过折射率为n1,n2的介质,在相同时间内,两各介质中经过的几何路程分别为r1,r2其波动方程为

则两束相干光产生的相位差为令叫做光程差.亮条纹暗条纹1o决定明暗条纹的条件:若直接用光程差表示,则为亮条纹暗条纹2o光通过薄透镜时不产

生附加的光程差。Sacb··SFacb·ABCFacb·ABCF例1.[1]若测得同侧第[2]若入射光波长是6×10-7m,相邻两明纹的间距。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间距是屏幕到双缝的垂直距离是一级明纹到第四级明纹距离是7.5mm,求光波长解:[1]由[2]当λ=6×10-7m时,相邻明纹间隔是例2.杨氏装置中,光波长是6.4×10-7m,两缝间隔a=0.4mm,距离D=50cm,求:[1]两个第三级明纹的距离;[2]若屛上P点距离中心是0.1mm,则从双缝发出的两束光在P点的位相差是多少?解:[1][2]Δx例3.覆盖其中的一条狭缝,屏幕上的第七级明条纹恰好移到第二级明条纹的位置。如果入射光的波长为,则这云母片的厚度应为多少?在双缝装置中,用一很薄的云母片(n=1.58)解:未加介质片时加介质片后例4.白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相距为0.25mm的双缝上,距缝50cm处放置屏幕。试分别求出第一级和第五级明纹彩色带的宽度。(设白光的波长范围是4000Å~7600Å)解:由干涉条纹位置公式k=1时:k=5时:例一(288页12-1题)已知杨氏双缝实验中,两缝相距2.2ⅹ10-4m,屏与狭缝相距0.94m,第三条明纹相距1.5ⅹ10-2m。求所用光波波长。

解:条?级?角位置?例三(12-9,12-10)杨氏实验中,如果点光源由两个波长、组成,两缝间距d=0.1cm,缝与屏的距离为D=500cm,求(1)每一波长干涉条纹的宽度。(2)两个波长的亮条纹第一次重合的位置(不包括零级条纹)。解:(1)不同颜色的光产生的干涉条纹宽度不同,红光宽,紫光窄(2)看不到干涉条纹的条件:前一级极大=后一级极大k长波长=(k+1)短波长550k=500(k+1)K=10

光波在进入透明的薄膜时,在膜的上下表面都会产生反射.这两条反射光线来自同一光源,因而是相干的.当他们相遇时会产生干涉现象,称为薄膜干涉.12.1.4薄膜干涉

(filminterference)式中是由于光线由光疏介质入射到光密介质,在分界面A处产生反射时,反射光对于入射光有180°的相位突变,这相当于增加(或减少)了半个波长的光程差,叫做半波损失.式中r为折射角.根据折射定律,因此,光程差为对薄膜干涉来说,明暗条纹的条件是明条纹暗条纹

光程差是随入射光线的倾角而改变的,不同的干涉条纹相应的有不同的倾角,而同一干涉条纹上的各点都具有同一倾角,所以这种干涉叫等倾干涉.这样干涉产生的条纹叫等倾干涉条纹.

设膜的折射率为n,当入射角i很小,并且膜两侧为空气时,上式可简化为明条纹暗条纹照相机在实际使用时,其入射光线几乎垂直于镜头表面,即入射角i=0.设镜头上膜的厚度为d,根据题意,为使反射光极小,应满足关系例2

照相机的镜头表面上常常涂有一层发青紫色的薄膜,叫做增透膜,它是一层透明的介质膜,其折射率为n=1.38.如果要使可见光谱中的中央部分(550nm)有最小的反射,问膜的厚度应为多少?解:空气MgF2

玻璃由于上、下表面的反射都是在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的界面上发生的,所以都有半波损失,所以有取最小光程差,即k=0,并将数值代入,得由于被抵消的部分是可见光谱中的绿色部分(550nm),其他颜色仍有部分反射,因此镀膜后的透镜表面为青紫色.例5.一薄玻璃片,其厚度为

,折射率为1.5

置于空气中。用白光垂直照射,问在可见光的范围内,哪些波长的光在反射中加强,哪些波长的光在透射中加强?欲反射加强,则有:在可见光范围内取:解:欲透射加强,则有:在可见光范围内取:例6.在折射率为的照相机镜头表面镀有一层折射率为的增透膜,如果此膜适用于波长的光,问膜的最小厚度应是多少?解:对该波长满足相消条件对最薄情况,取:例7.一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厚度均匀的薄油膜上,油膜覆盖在玻璃板上,油的折射率为1.3,玻璃的折射率为1.5,若单色光的波长可由光源连续可调,并观察到5000Å与7000Å这两个波长的单色光在反射中消失,求油膜的厚度。解:根据反射相消条件:

在两块平板玻璃之间形成劈形空气隙,由劈形空气隙的上、下两个表面所反射的光a和b的光程差为d为光的入射点处空气隙的厚度亮条纹暗条纹12.1.5劈形空气隙干涉

各级亮条纹或暗条纹都与一定的空气隙厚度d相对应,因此在空气隙上表面的一条等厚线上,就形成同一级的一条干涉条纹.这些干涉条纹叫等厚干涉条纹.设为相邻两条亮条纹或暗条纹对应的空气隙厚度差,有两式相减得若测出相邻亮条纹或相邻暗条纹的距离l,则两块平板玻璃之间的夹角为根据玻璃板的长度L,还可以求得纸片的厚度h为条纹特征(1)平板上表面出现平行的亮条纹;(2)亮条纹的间距相等,为;(3)两板接触处为暗条纹;(4)若上平板平行上移,条纹向劈尖移动;(6)若非空气隙,波长变短,条纹变密;(7)若用白光照射,将出现色散现象。(5)若夹角变大,条纹变密,大到一定程度时,条纹则密不可分;例8.一劈尖,折射率,尖角

[1]此单色光在空气中的波长;[2]劈尖长3.5cm,可出现多少条明纹。试求:在某一单色光的垂直照射下,可测得两相邻明条纹之间的距离为。解:[1][2]明纹总数是注:棱边为暗纹,L被l整除,暗纹15条,明纹14条例9.用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油膜。[2]油膜继续展开过程中干涉条纹怎样变化?中央点明暗如何?干涉条纹怎样分布?[1]若油膜中心最厚是,膜上共有几条明纹?解:[1]根据半波损失判断:外边为暗纹[2]油膜继续展开的过程中干射条纹半径扩大,个数减少,变稀,中心处明暗交替改变。例10用波长为500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由两块光学平玻璃构成的空气劈尖上。在观察反射光的干涉现象中,距劈尖棱边l=1.56cm的A处是从棱边算起的第四条暗条纹中心。试求:(1)此空气劈尖的劈尖角;(2)改用600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此劈尖上仍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A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3)在第(2)问的情形从棱边到A处的范围内共有几条明纹?几条暗纹?解

A处是明条纹,共有3条明纹?3条暗纹?P2SM1M2L2P1L1L212.1.6迈克耳孙干涉仪(Michelsoninterferometer)§12.2光的衍射本结内容三、光栅衍射二、圆孔衍射一、单缝衍射1。什么是光的衍射现象?预备知识:直线传播衍射现象薄透镜薄透镜

光波遇到障碍物(园孔,单缝,光栅)时,若障碍物的大小与光波波长相近,就会观察到光偏离直线传播且光强度分布不均匀的现象此现象称为光的衍射现象。

任何波动都能绕过障碍物而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衍射,也叫做波的绕射.

惠更斯原理:光波自光源发出后在空间传播的波阵面上每一个点都可以看做是一个新的波源,由它产生次级子波,这些次级子波的包络面就是下一时刻的波阵面.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从同一波阵面上各点发出的子波,经传播而在空间某点相遇时,也可相互叠加而产生干涉现象.12.2.1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惠更斯原理L1L2KE12.2.2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单缝衍射实验1。装置:光源;两个会聚透镜;单缝;接收屏。一、衍射装置SoPL1L2aDfj1.定性分析二、衍射条纹的形成oLafP无光程差,中央为明条纹。当衍射角为零(φ=0)时,会聚于o点。当衍射角为φ

时,会聚于P点。oLaABCjPA、B两者间光程差为:

以l/2为间距,作一组平行于AC的波面,把面分成n个相等的窄条,每个窄条称为一个半波带。而任意相邻半波带上对应点发出的光波到P点的光程差为l/2,或相位差是π

。可见:(1)BC是半波长奇(偶)数倍,波阵面被分为奇(偶)数个半波带,P点是明(暗)纹。(2)

BC是半波长非整数倍,P点是半明(暗)纹。oLABCPA1A2A3a14322.明暗纹的条件

当AB被分成偶数个半波带,即n=2k时,形成暗纹

当AB被分成奇数个半波带,即n=2k+1时,形成明纹三、衍射特点(1)在中央明纹两侧对称分布平行于狭缝明暗相间的直条纹。(2)中央明纹最亮,其它明纹随的增加而显著减弱。半波带面积越小,光强越小ABCABC(3)条纹宽度暗条纹到中心的距离为:中央明纹宽度:其它明纹宽度:xkl0x1l(4)白光衍射

白光照射时,中央为白色条纹,两侧对称排列形成彩色条纹。例3

用波长为500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宽为0.25mm的单缝上.在单缝后放置一透镜用以观察夫琅禾费衍射条纹,屏放在透镜的焦距处f=25cm求:⑴屏上第一级暗条纹与中心的距离;⑵中央明条纹的宽度;⑶其他各级明条纹的宽度.解:⑴第一级暗条纹与中心的距离为⑶其他各级明条纹的宽度为⑵中央明条纹的宽度为例1.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宽度0.5mm的单缝上,在缝后放置一个焦距100cm的透镜,则在焦平面的屏幕上形成衍射条纹。若在屏上离中央明纹中心距离为1.5mm处的P点为明纹极大。试求:[2]衍射角;狭缝波面可分成的波带数目;[3]中央明纹的宽度[1]入射光的波长;POf=100cma=0.5mm1.5mm解:[1]由明纹条件:考虑可见光范围,取:[2]P点衍射级数是1,对应衍射角是半波带数是:[3]中央明纹宽度是例2.平行光垂直照射到宽度1mm的单缝上,在缝[1]衍射中心到第一极大,第三极小位置的距离;后放置一个焦距为100cm的透镜,则在焦平面的屏幕上形成衍射条纹。已知Å试求:[2]第一明纹宽度,两个第三级暗纹距离;POf=100cma=1.0mm解:[1]则有:由暗纹公式:[2]第一级明纹宽度是两个第三级暗纹间隔是:例3.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宽为10λ的单缝缝后放置焦距是1m的凸透镜,其焦面放一屛,在屛上最多出现多少明纹及缝处波面的半波带数。解:由明纹条件最高级数对应φ=900出现的明纹数是:半波带数是:例4.在用白光做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测得波长为的第3级明纹中心与波长1=6300m的红光的第2级明条纹中心相重合,求波长。由明纹条件:条纹重合说明相同则有解:代入得:衍射图样的中央为一明亮的圆斑,称为艾里斑.亮度圆孔衍射的光强分布圆孔衍射图样

12.2.3夫琅禾费圆孔衍射如果圆孔的直径为a,光波的波长为λ.第一暗环的衍射角为θ1(即艾里斑的半角宽度),理论计算可得若透镜的焦距为f,则艾里斑的半径为条纹特点(2)中央亮斑大其它环窄,但没有两倍的关系,强度分布曲线与单缝类似;(3)绝大部分能量(84%)集中在零级中央亮斑上,中央亮斑称为艾里斑,艾里斑的大小为③a越小,f、φ越大(1)明暗相间的同心园环4。应用:瑞利判据完全可分辨分辨不开刚刚能分辨例4

在夫琅禾费圆孔衍射中,用波长为500nm的单色平行光分别照射半径为0.10mm和1.0mm的圆孔上,若透镜的焦距为0.50m.求接收屏上艾里斑的半径分别是多大?解:

艾里斑的半径为

如果一个物点的艾里斑中心刚好和另一个物点的艾里斑边缘(即第一个暗环)相重合,则这两个物点恰好能被这一光学仪器所分辨,这个判据称作瑞利判据.“恰能分辨”时,两个物点S1、S2对透镜中心所张的角叫最小分辨角.等于艾里斑的半角宽度

在光学仪器中,通常把最小分辨角的倒数定义为仪器的分辨本领(也叫仪器的分辨率),即

光栅,又叫衍射光栅,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重要的精密光学元件,常用于光谱学的研究.

设狭缝的宽度为a,两狭缝间的距离为b,则d=a+b称为光栅常数.12.2.4光栅的衍射(gratingdiffraction)P(a+b)sinθP0(a+b)E

沿角θ方向发射的任意两相邻光线间的波程差为

式中θ为衍射光束与光栅法线间的夹角.当此波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即明条纹上式称为光栅方程P(a+b)sinθP0(a+b)E暗条纹光栅衍射图样有如下特点:⑴光栅衍射图样由主级大和次级大组成.主级大的位置由光栅方程确定.相邻两个由主级大之间有(N-2)个次级大,且光栅的狭缝数N越大,主极大越尖锐,衍射图样越清晰.⑵相邻两主级大之间的距离可通过光栅方程得出从此式看出,光栅常数d越小(单位长度的刻痕数越多),主极大相距越远,衍射图样越清晰.⑶若用白色平行光照射光栅,不同波长的条纹间距不同,除的中央亮条纹是白色亮条纹外,各单色的其他同级明亮纹将在不同的衍射角出现,形成按远离中央亮条纹方向由紫到红排列的彩色光带,这些光带的整体称为称为光栅光谱.对于较高级数的光谱,会出现不同颜色不同级数光谱的重叠.第1级光谱第2级光谱第3级光谱白光⑷接收屏上实际接收的是多缝干涉与单缝衍射的结果,即多缝干涉规律受到单缝衍射规律的调制,使得各个主极大的光强不尽相同,且出现缺级现象.这是因为当θ角满足光栅方程时,应该出现主极大,但若该角度恰好也满足单缝衍射暗条纹条件,则主极大消失.由和解得主极大出现缺级的次级应满足:例5

用波长为589.3nm的平行钠黄光垂直照射光栅,已知光栅上1mm有500条刻痕,且刻痕宽度b与刻痕间距a相等.求:⑴最多能观察到几条亮条纹?⑵第一级暗条纹的衍射角.解:⑴光栅常数且若设接收屏是无限大的,最大衍射角应是,代入光栅方程中,可求出最大的k值为

表明理论上可观测到0,±1,±2,±3共7条谱线.注意到有缺级现象:表明k=±2的两条线谱消失.所以最多能观察到5条亮条纹,k值分别为0,±1,±3.⑵由光栅方程可得第一级明条纹的衍射角:例5.以和两单色光垂直射光栅。实验发现,除零级外,它们的谱线第三次重迭时在方向上,求:此光栅的光栅常数和第一级两谱线间角距离。解:按光栅方程,谱线重迭满足:当时,谱线重迭第三次重迭时,取由光栅方程得出主极大角位置是:第一级两谱线的角距离是例6.用钠光照射光栅,光栅刻线500/mm条,试求:[1]垂直入射光栅时,最多能看到第几级光谱?[2]以300角入射光栅,最多能看到第几级光谱?解:垂直入射时:最多能看到第三级谱线最大级次满足:最多能看到第五级谱线[2]斜入射时:例7.波长600n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光栅,第2级明纹出现在sin2的方向上,第4级缺级,试求[1]光栅常数;[2]光栅上狭缝的最小宽度;[3]按上述选定的a,b值,屏上实际呈现的条纹数目。解:[1]由明纹条件:[2]由缺级条件:已知:k=4取狭缝最小宽度:k´=1例7.波长600nm的单色光垂直入设光栅,第2级明纹出现在sin2的方向上,第4级缺级,试求:[1]光栅常数;[2]光栅上狭缝的最小宽度;[3]按上述选定的a,b值,屏上实际呈现的条纹数目。[3]由明纹条件:实际上实际呈现的条纹数:例8.一束可见光()垂直照射到光栅常数为0.002mm的透射平面光栅上,在焦平面上得到该波长的第一级光谱的长度为50mm。求:透镜焦距?()

解:50mm例9.用白光垂直照射在每厘米中有6500条刻线的平面透射光栅上,求第三级光谱的张角。o解:光栅常数对应红光:对应紫光:o例9.

用白光垂直照射在每厘米中有6500条刻线的平面透射光栅上,求第三级光谱的张角。解:可见到的光谱颜色范围为:绿青蓝紫考虑极限情况:例10.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若入射光中有两种波长的光,nm,nm。已知单缝的宽度a=1.00cm,透镜焦距f=50.0cm。求:[1]这两种光第1级衍射明纹之间的距离;解:[1]由明纹条件:[2]若用光栅常数a+b=1.0cm的光栅替换单缝其他条件如上,求这两种光第1级明纹之间距离。例10.在单缝的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若入射光中有两种波长的光,nm,nm。已知单缝的宽度a=1.00cm,透镜焦距f=50.0cm。求:[1]这两种光第1级衍射明纹之间的距离;[2]若用光栅常数a+b=1.0cm的光栅替换单缝,其他条件如上,求这两种光第1级明纹之间的距离。由光栅方程:[2]例11.在垂直入射光栅的平行光中,有1和2两种波长。已知1第3级光谱线(即第3级明纹)与2的第4级光谱线恰好重合在离中央明条纹为5mm处,而2=4861m,并发现1第5级光谱线缺级。透镜焦距为0.5m。试求:[1]1=?a+b=?[2]光栅最小缝宽a=?[3]能观察到1多少条光谱线?解:[1]由光栅方程:例11.在垂直入射于光栅的平行光中,有1和2两种波长。已知1的第3级光谱线(即第3级明纹)与2的第4级光谱线恰好重合在离中央明条纹为5mm处,而2=4861m,并发现1的第5级光谱线缺级。透镜的焦距为0.5m。试求:[1]1=?a+b=?[2]光栅的最小缝宽a=?[3]能观察到1的多少条光谱线?最小缝对应[2]存在的缺级:条纹数:[3]§12.3光的偏振主要内容一、什么是偏振光二、偏振光的产生三、马吕斯定律四、旋光现象EB1、光矢量:引起感光作用和生理作用的主要是E矢量,常用E代表光波的振动方向,把E矢量称为光矢量。一、什么是偏振光(三个小概念)2、自然光(非偏振光):普通光源发出的光即自然光,其E和B的振动在各个方向都存在,且在所有可能的方向上,E矢量的振幅都相等。自然光的简单表示图a3、偏振光的种类。①线偏振光——电矢量的振动只限于某一确定方向的光。uu(2)部分偏振光——电矢量的振动不只限于某一确定方向,且振动的强度不均匀。uu(3)椭圆偏振光——电矢量随时间作有规则的改变,的末端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的轨迹呈椭圆(圆)。

能把自然光转变成偏振光的装置叫起偏器.

把自然光经起偏器后变成偏振光的过程叫起偏.

用来检验某一光束是否是偏振光的装置叫检偏器.12.3.2起偏与检偏

一种人工制造、应用很广的起偏器叫偏振片,最常用的偏振片是H偏振片,偏振片以含有长碳氢链的塑料为基底,让其链上附着碘原子,提供电子,电子只能沿长链方向移动,故电磁波射入膜内,垂直长链方向的电矢量可通过,否则被吸收。偏振片的作用:1、偏振片优点:价廉、片子可造得很大。③作糖量计的起偏器、检偏器。②用在汽车前灯和挡风玻璃上,以减弱对方刺眼的车前灯亮度;①制作看立体电影用的眼镜片;2、起偏和检偏任何起偏器都可以用来做检偏器。经过偏振片后,自然光的强度减半:自然光起偏器检偏器最亮··自然光起偏器检偏器最暗··起偏与检偏二、马吕斯定律(Maluslaw)偏振光Io自然光偏振光IP(N)P(M)M:起偏器N:检偏器Io与I关系:——马吕斯定律透射光最大透射光为零A0sinaMoNaA0A0cosa

一个强度为的线偏振光,经过偏振片后强度将变小为,程度由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与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的夹角决定。此规律称为马吕斯定律。重点三、线偏振光的检偏I?P待检光若I不变若I变有消光若I变无消光或由线偏振光与自然光混合而成的部设入射光可能是旋转自然光或线偏振光分偏振光线偏自然部分例十五一自然光强度为I0

,分别入射到互成600的两偏振片后的强度为多少?

解:自然光通过任一偏振片后,强度减半。例1.两个偏振片组成结构,在它们偏振化方向成30o角时,观测一束自然光;又在60o角时,观测另一束自然光。两次测得透射光强度相同,求两束自然光强度。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