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下2024届高三生物复习备考策略讲座_第1页
新高考模式下2024届高三生物复习备考策略讲座_第2页
新高考模式下2024届高三生物复习备考策略讲座_第3页
新高考模式下2024届高三生物复习备考策略讲座_第4页
新高考模式下2024届高三生物复习备考策略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高考模式下2024届高三生物复习备考策略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一、《课标》、《评价》与高考题二、一轮复习备考策略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优化了课程结构调整了教学内容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课程的指导性(一)《新课标》2003版课标(旧课标)2020版课标(新课标)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核心素养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聚焦大概念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过程重实践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业评价促发展新旧课标的基本理念比较(一)《新课标》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稳态与平衡观进化与适应观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观察提问设计实验方案实施交流讨论关注社会议题参与相关事务的讨论参与环境保护实践主动宣传相关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1)

核心素养为宗旨1、基本理念(2)内容聚焦大概念概念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概念2 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概念3 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概念4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必修课程:概念1 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概念2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相互影响,共同实现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概念3 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概念4细胞工程通过细胞水平上的操作,获得有用的生物体或其产品概念5 基因工程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概念6 生物技术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安全与伦理问题选择性必修课程:(3)教学过程重实践(4)学业评价促发展

本课程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历,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和动脑的活动,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或完成工程学任务,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进而能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探讨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2、课程结构(1)必修:分子与细胞(2学分)遗传与进化(2学分)(2)选择性必修:稳态与调节(2学分)生物与环境(2学分)生物技术与工程(2学分)(3)选修(每模块1学分):现实生活应用职业规划前瞻学业发展基础

3、命题原则与程序:

命题应以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指向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试题素材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真实问题情境组织命题,应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真实情境、合理设问。试题情境应围绕现实问题(包括热点问题)展开,尽量做到新颖、真实、科学、恰当,有一定的信息量和适当的复杂度,能够成为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载体。基于试题情境的设问要有清晰的层次和严谨的逻辑,指向核心素养的不同水平。(二)高考评价体系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创造性地提出高考命题理念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转变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基础。为什么考?◆立德树人是高考的根本任务◆服务选才是高考的基本功能◆引导教学是基础教育对高考的现实要求高考评价体系的顶层设计2022年9月15日在教育部发布会上,孙海波院长介绍了近年来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进展及成效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摘要)。

落实立德树人,实现高考由考试评价工具到全面育人载体的转变一是聚焦铸魂育人,夯实信仰之基。二是紧扣时代脉搏,培养时代新人。三是彰显五育并举,引导全面发展。

科学服务选才,实现高考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一是提升选才效度,考查关键能力。二是注重学用结合,创设真实情境。三是突出思维品质,强调开放灵活。

有效引导教学,实现高考由“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的转变一是遵循课程标准,引导中学依标教学。二是注重以考促教,服务教学提质增效。三是坚持稳中求进,助推育人方式改革。

2021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各地要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参与命题和考务工作的激励机制,提升国家教育考试队伍能力和水平。教育部发布《中国高考报告(2021)》

2022年高考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优化试题呈现方式,加强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各地要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激励保障机制,提升国家教育考试队伍能力和水平。教育部发布《中国高考报告(2022)》落实立德树人,鲜明体现时代主题;高考评价体系科学服务选才,实现高考由“考知识”向“考能力”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聚焦“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高考评价体系有效引导教学,实现高考由“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的转变。高考命题严格依据高中课程标准,确保“内容不超范围、深度不超要求”。教育部发布《中国高考报告(2023)》考什么?◆核心价值引领◆学科素养为导向◆关键能力为重点◆必备知识为基础高考评价体系的顶层设计一核四层四翼如图2所示,“四层”考查内容是既相对独立又密切关联的四个层面,以“学科素养”为连接层实现了四层内容的融会贯通学科素养反映核心价值,是在复杂情境中对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综合运用,高考中具体考的是形成素养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以司机开车类比,司机必须要了解道路安全法规、基本驾驶理论、车辆基本构造等基本内容,这些属于必备知识;一个合格的司机,能够熟练开车上路,安全驾驶,遵守交规,即具备了关键能力;一个高水平的司机,能够在复杂的路况中灵活应对棘手问题,完成较为困难的驾驶任务,作出令乘车人舒心、其他人放心的驾驶判断,则具备了学科素养。(22年广东1题)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考察时指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要充分认识其对国家的战略意义。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海南热带雨林的直接价值体现在其(

)A.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功能,被誉为“绿色水库”B.是海南省主要河流发源地,可提供灌溉水源,保障农业丰产丰收C.形成了独特、多样性的雨林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D.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CO2,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22年广东

22题)“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基于某些梭菌的特殊代谢能力,有研究者以某些工业废气(含CO2等一碳温室气体,多来自高污染排放企业为原料,通过厌氧发酵生产丙酮,构建一种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的新技术。(22年广东

19题)《诗经》以“蚕月条桑”描绘了古人种桑养蚕的劳动画面,《天工开物》中“今寒家有将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种”,表明我国劳动人民早已拥有利用杂交手段培有蚕种的智慧,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蚕桑的遗传育种,更为这历史悠久的产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回答下列问题:(22年广东

2题)我国自古“以农立国”,经过悠久岁月的积累,形成了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下列农业生产实践中,与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直接相关的是(

)A.秸秆还田 B.间作套种 C.水旱轮作 D.尿泥促根(广东卷)2.“葛(葛藤)之覃兮,施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自《诗经·葛覃》)。诗句中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

)A.黄鸟种群 B.生物群落

C.自然生态系统

D.农业生态系统C(广东卷)18.

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通过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如“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如图为伸肘时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___________。(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是___________,使屈肌舒张。(3)适量运动有益健康。一些研究认为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胞_________________,降低血糖浓度。(4)有研究报道,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其血清中TSH、甲状腺激素等的浓度升高,因而认为运动能改善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其中TSH水平可以作为评估___________(填分泌该激素的腺体名称)功能的指标之一。(1).伸肌、屈肌外负内正(2).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导致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3).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4).垂体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初期,________________免疫尚未被激活,病毒在其体内快速增殖(曲线①、②上升部分)。曲线③、④上升趋势一致,表明抗体的产生与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此外,T细胞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还参与______________过程。(2)准确、快速判断个体是否被病毒感染是实现动态清零的前提。目前除了核酸检测还可以使用抗原检测法,因其方便快捷可作为补充检测手段,但抗原检测的敏感性相对较低,据图9a分析,抗原检测在________________时间段内进行才可能得到阳性结果,判断的依据是此阶段________________。(3)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能大幅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图9b示一些志愿受试者完成接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对各种新冠病毒毒株中和作用的情况。据图分析,当前能为个体提供更有效保护作用的疫苗接种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特异性

②.体液免疫中,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

T

细胞,辅助性

T

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

B

细胞结合,激活

B

细胞,同时辅助性

T

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促进

B

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

③.细胞免疫(2)①.乙

②.含有病毒抗原,且病毒抗原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3)全程接种+加强针(22年广东)迄今新型冠状病毒仍在肆虐全球,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和动态清零的防疫总方针。图9a示免疫力正常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病毒及免疫指标的变化趋势。近几年体现生物高考核心价值引领的常见问题情景1、生产实践2、生活实际3、传统文化4、生态文明5、人体健康怎么考?◆基础性——基础扎实◆综合性——融会贯通◆应用性——学以致用◆创新性——创新思维与意识高考评价体系的顶层设计

综上所述,根据“四翼”考查要求,高考命题需要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因此,命题中应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础性试题,引导学生筑牢知识基础;试题之间、考试内容之间、学科之间应相互关联,交织成网状的知识测评框架,实现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采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素材,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心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蕴含的实际问题,思考课堂所学内容的应用价值;合理创设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1)基础性基础性要求考生:用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对相关的生物学问题作出解释或进行推理、判断;理解所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能对现象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并能运用这些实验所涉及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相关问题。附:杨帆郭学恒: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生物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摘录)(河北卷)3.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OH与CuSO4配合使用在还原糖和蛋白质检测实验中作用不同B.染色质中的DNA比裸露的DNA更容易被甲基绿着色C.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时,以多种有机溶剂的混合物作为层析液D.利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推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河北卷)11.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B.主动运输维持着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这是神经细胞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C.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D.谷氨酸和一氧化氮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

必修3P19相关信息BC(2)综合性综合性要求考生:在给定条件下,综合运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解决与生命科学相关的问题;能够关注分子、细胞、器官、系统与机体之间的关系,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群生物之间的关系,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尤其是人与其他生物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能据此对生命现象进行解释或探究。(22年山东)液泡膜蛋白TOM2A的合成过程与分泌蛋白相同,该蛋白影响烟草花叶病毒(TMV)核酸复制酶的活性。与易感病烟草品种相比,烟草品种TI203中TOM2A的编码序列缺失2个碱基对,被TMV侵染后,易感病烟草品种有感病症状,TI203无感病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OM2A的合成需要游离核糖体B.TI203中TOM2A基因表达的蛋白与易感病烟草品种中的不同C.TMV核酸复制酶可催化TMV核糖核酸的合成D.TMV侵染后,TI203中的TMV数量比易感病烟草品种中的多【答案】D(22年湖南)原生质体(细胞除细胞壁以外的部分)表面积大小的变化可作为质壁分离实验的检测指标。用葡萄糖基本培养基和NaCl溶液交替处理某假单孢菌,其原生质体表面积的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组NaCl处理不能引起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表明细胞中NaCl浓度≥0.3mol/LB.乙、丙组NaCl处理皆使细胞质壁分离,处理解除后细胞即可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该菌的正常生长和吸水都可导致原生质体表面积增加D.若将该菌先65℃水浴灭活后,再用NaCl溶液处理,原生质体表面积无变化(3)应用性

应用性强调生物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考生自觉地从生物学视角思考生活中的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践及科学探究等情境中的问题。例如:依据艾滋病病毒致病的机理对艾滋病进行预防;利用遗传学理论或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病抗倒伏的作物品种,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有关问题;面对新的任务情境(如实验情境),能够借鉴、应用科学家的研究思路、方法,提出解决方案(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21年全国乙卷)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一些植物(如植物甲)具有特殊的CO2固定方式。这类植物晚上气孔打开吸收CO2,吸收的CO2通过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储存的苹果酸脱羧释放的CO2可用于光合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白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源于苹果酸脱羧和______________释放的CO2。(2)气孔白天关闭、晚上打开是这类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既能防止______________,又能保证_____________正常进行。(3)若以pH作为检测指标,请设计实验来验证植物甲在干旱环境中存在这种特殊的CO2固定方式。_____(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答案: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过强导致水分散失过多

光合作用

实验思路:取生长状态相同的植物甲若干株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在(湿度适宜的)正常环境中培养,B组在干旱环境中培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两组植株夜晚同一时间液泡中的pH,并求平均值。

预期结果:A组pH平均值高于B组。

(4)创新性

创新性要求考生能在新颖的情境中积极思考,完成探究性或开放性的任务;能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生物学现象作出新解释;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够依据新证据得出新的结论或提出新的观点;能够综合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等方法,创造性地提出解决生活生产实践及科学探究中实际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21全国乙卷30.(9分)

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

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____________(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必修3P73资料分析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或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

有限的

一方(双小核草履虫)存活,另一方(大草履虫)死亡

部位、时间等(合理即可)

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排斥,有不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共存

(1)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

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是指学生日常生活中或社会实践中常见的生物学相关现象或问题。例如:光能通过绿色植物转化为支撑生命活动所需的化学能;设施农业、施肥、浇水等栽培措施与植物生长发育、产量的关系;细胞、染色体、DNA模型构建;物理或化学因素导致的生物变异;生物个体的来源和延续;不同疾病(含遗传病)的表现和可能的病因;劳动或运动时对机体水分、盐分的调节;动物机体遇到刺激后的反射;营养物质、激素、抗生素等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动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分布和调查方法等。利用这些熟悉的生物学现象或事实作为试题的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热爱自然、崇尚科学的意识。生物科考查载体:(2)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

生物学实验在生物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生物科考试的重要内容。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的情境主要来自于真实的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以及由这些内容进行知识迁移设定的情境或提出的问题。例如:根据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探究实验,提出实验材料的替代、实验结果分析等新情境;对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进行探究,并应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根据细菌转化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建立其与现代基因工程概念的关联;根据遗传学普适性规律,对生产实践中的特定品种需求提出研究方案;对于动植物的性状作出预测,对某些人类遗传病的发病作出预判,对其预防提出合理的建议;根据“群落演替”的一般规律,对生态修复提出合理建议。利用这些学生学习过的现象或问题作为试题情境,在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有助于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3)生命科学史情境

生命科学史述说生物学科发展的脉络轨迹,是生物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含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研究思路方法以及独特的社会价值。生命科学史也是一部人类适应自然、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例如:DNA双螺旋的发现使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在认识自然的历程中迈出重要的一步;基因工程的建立实现定向改造生物学特性的目标,可通过DNA重组和定向编辑技术使生物体获得新的遗传特性,提高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生物医药中的工作效率。用生命科学史中的重要事件作为试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科学研究精神和科学研究方法方面得到启迪,学会继承、借鉴和创新。(21年广东卷)5.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是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伟大成就之一。下列研究成果中,为该模型构建提供主要依据的是(

)①赫尔希和蔡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②富兰克林等拍摄的DNA分子X射线衍射图谱③查哥夫发现的DNA中嘌呤含量与嘧啶含量相等④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半保留复制机制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B

在双新背景下,复习教学中必须重视教材基础知识;情境化设计课程,提高知识综合和运用能力。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无情境不教学”。2021年2022年2023年(样卷)题号考点分值题号考点分值题号考点分值1组成细胞成分21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21物质跨膜运输32新型冠状病毒22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和释放铜离子22运动与代谢和稳态的关系3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23人工长效胰岛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23肿瘤细胞“休眠”周期调控机理34溶酶体结构与功能24DNA双螺旋结构模型24细胞成分与功能的关系35脐血中的干细胞分化25合理均衡的膳食(组成细胞成分)25探究物质对细胞周期的影响36光反应机理(类囊体)26淋巴细胞分化为吞噬细胞(细胞分化)26环境温度对水稻耐热基因表达的影响37细胞周期调控(P53蛋白)27不同pH下的相对活性实验分析27遗传系谱图38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28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代谢过程28果蝇性染色体三体(XYY)形成的机理39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结构与功能)29环境激素(激素作用特点)29神经-肌肉(突触)兴奋传导机理310家蚕性别决定方式与遗传210登山后出现腿部肌肉酸痛分析210胎儿甲状腺分泌调节与母体的关系311ABO血型的家系图211还原糖鉴定实验211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小胚芽鞘的影响312蛋白质体外合成体系(基因表达)21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212群落演替313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213人动脉血压调节213观察根尖有丝分裂及低温诱导染色体变异314鱼类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214种群特征214发酵工程315锻炼和体力劳动过程中神经调节215植物组织培养中基因表达与激素的调节215胚胎工程316小鼠皮肤移植实验(免疫)216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影响实验分析216免疫异常(白癜风发病机理)1017病毒感染与免疫反应217扣手行为遗传分析(含基因频率计算)217种群及外来物种1018生长素的分布与运输218影响基因表达因素分析218变异与育种1319捕食关系曲线分析219半乳糖血症遗传分析219环境胁迫与光合作用1120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实验分析220人卵细胞形成过程220基因工程与血友病的基因治疗1121人线粒体呼吸链(有氧呼吸机理)1021免疫异常(类风湿性关节炎机理与治疗)8

22遗传物质基础与经典遗传(含遗传图解书写)1422外来入侵植物水葫芦分析923海洋石油污染与修复923类囊体上ATP形成机理实验分析1424独脚金内酯的人工合成类似物的在农业上应用1224基因编辑技术与杂交育种1425传统发酵制作果醋与醋酸1525柑橘精油提取与微生物培养1526基因工程1526植物组织培养与基因工程15重庆高考题考点分布(三)高考题2021年必修1:33分;必修2:24分;必修3:282022年必修1:34分;必修2:24分;必修3:272023年样卷:必修1:26分;必修2:22分;选修1:22选修2:13;选修3:17体现了必修1的基础地位作用更加注重情境信息和创新题型的考查高考题的怎样变化趋势更加注重生物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和环保方面应用的考查更加注重教材细节知识和核心概念的考查更加注重科学思维能力的考查,突出高考选拔功能更加注重创新实验设计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长句叙述题比例增加,更加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二、一轮复习备考策略

复习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和《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据,合理制定复习计划。以核心素养为宗旨,聚焦大概念;教材为本,创造性的重组教材,引领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以历年高考试题为导向,强化命(选)题工作,突出能力训练。新课阶段一轮复习二轮复习冲刺阶段高一到高二下(5月)6月--次年1月2月--4月5月--6月知识的理解过程;观念的建立过程;研究方法的形成过程思维的发展过程深化理解构建知识结构;知识、观念的应用专题化的综合与运用(主题;综合;运用)回归高考题,查漏补缺;突出重点,强化应试培养兴趣,掌握方法回归课本;夯实基础主干专题、微专题、超微专题综合运用以高考题为主多全方位培养题感,规范答题复习教学进度及目标夯实基础,知识与能力并重复习策略:让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备考的激情,让学生勇敢地承担起参加高考的责任。让学生观察、思考、表述、动手、总结问题和行为驱动: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的知识讲授为讲练结合核心素养为宗旨,构建知识网络学生总感觉生物学知识点较多、知识零碎,记忆难度大。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把生物学知识有机的联系成一个整体。复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缺乏新课程理念,重视事实性知识,忽视原理、方法、观念性知识。重视教材知识逻辑主线,忽视科学发现史及科学探究主线。细胞代谢概念(P76)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分解代谢(异化作用)从个体、种群层次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从个体、种群层次分为需氧型和厌氧型从生态系统层次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分解者从生态系统层次实现物质循环(如碳循环)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本质就是物质和能量运动形式(物质与能量观)问题1:与细胞代谢密切相关的两类物质是什么?问题2: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分别属于细胞代谢的哪方面?酶和ATP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例如:细胞代谢--光合作用的复习必备知识复习(1)光、暗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转化(物质与能量观)ATP与ADP、C5与C3、NADP+与NADPH动态与平衡(稳态与平衡观)(2)对外界环境的响应与适应(进化与适应观)

通过训练理解这些必备知识【例1】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物质A是

(C3化合物、C5化合物)。

(2)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

;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

(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

(低、高)。

(4)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

(高、低),其原因是

(1)C3化合物(2)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和C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3)高(4)低CO2浓度低时,暗反应的强度低,所需ATP和[H]少【例2】(2021·江苏节选)线粒体对维持旺盛的光合作用至关重要。下图表示叶肉细胞中部分代谢途径,虚线框内表示“草酰乙酸/苹果酸穿梭”。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叶绿体在__________上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参与这一过程的两类色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光合作用时,CO2与C5结合产生三碳酸,继而还原成三碳糖(C3),为维持光合作用持续进行,部分新合成的C3必须用于再生______;运到细胞质基质中的C3可合成蔗糖,运出细胞。每运出一分子蔗糖相当于固定了______个CO2分子。(3)在光照过强时,细胞必须耗散掉叶绿体吸收的过多光能,避免细胞损伤。草酰乙酸/苹果酸穿梭可有效地将光照产生的________中的还原能输出叶绿体,并经线粒体转化为________中的化学能。类囊体薄膜叶绿素、类胡萝卜素C512NADPHATP拓展问题:C3转化成C5多还是还原成糖类多?C3含量在强光下多还是弱光下多(2021年河北卷)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凋亡过程中不需要新合成蛋白质B.清除细胞内过多的自由基有助于延缓细胞衰老C.紫外线照射导致的DNA损伤是皮肤癌发生的原因之一D.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跑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A运用科学思维构建知识网络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例:运用假说-演绎法复习:遗传定律发现、遗传物质发现、DNA半保留复制、生长素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动物激素发现等。运用科学探究构建知识网络

光合作用过程发现史

生物遗传的发现史A.相同浓度除草剂处理下,单位时间内溶液颜色变化快的品种受除草剂抑制效果更显著B.与品种乙相比,除草剂抑制品种甲类囊体膜的功能较强C.除草剂浓度为K时,品种乙的叶绿体能产生三碳糖

D.不用除草剂处理时,品种乙的叶绿体放氧速率高于品种甲

【例1】(2018浙江)实验中常用希尔反应来测定除草剂对杂草光合作用的抑制效果。希尔反应基本过程:将黑暗中制备的离体叶绿体加到含有DCIP(氧化型)、蔗糖和pH7.3磷酸缓冲液的溶液中并照光。水在光照下被分解,产生氧气等,溶液中的DCIP被还原,颜色由蓝色变成无色。用不同浓度的某除草剂分别处理品种甲和品种乙杂草的离体叶绿体并进行希尔反应,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拓展提问:加入蔗糖的目的是什么?DCIP与叶绿体中哪种物质作用相同?加入的目的是什么?P102【例2】(2021浙江1月选考,15)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史上4个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的单因子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B.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D.肺炎链球菌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D【例3】(2022年重庆高考题)下列发现,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为基础的是A遗传因子控制性状

B基因在染色体上

CDNA是遗传物质D

DNA的半保留复制把教材探究性实验集中复习,通过比较分析更有利于理解和掌握。(1)探究植物吧的吸收和失水(2)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3)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6)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7)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8)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作用以“情境—问题—活动”为主线,促成知识网络的构建。(例如:用我国科学家研制抗虫棉的过程复习基因工程;分析来自祖辈的染色体数目贯穿减数分裂的复习;同源染色体为什么要联会?染色体与染色质为什么要互变?细胞培养为什么要分散成单个细胞?联系生活实际复习有丝分裂、细胞衰老等)创设情景,重组教材,构建知识网络

问题式的复习教学是用真实的、开放性的“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创设较为复杂的问题情境并设计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的学科核心问题,是提升学生“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手段。问题3:斯塔林和贝利斯依据沃泰默实验发现(提出)了什么问题?沃泰默没有发现(提出)新问题的根源在哪里?问题4:斯塔林和贝利斯提出的假说是什么?问题5:促胰液素的发现也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请发现的问题、假说、演绎推理及验证等各是什么?问题1:从沃泰默实验设计分析,你认为他想证明什么?问题2:他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是什么?问题6:如果斯塔林和贝利斯实验只做了上述实验就得出结论,你没有什么疑问吗?如果有,如何消除这些疑问呢?如:体液调节的复习问题7:促胰液素调节胰液分泌的方式与神经调节的方式的作用途径有什么不同?问题8:坐过山车时心脏跳加快,该过程受神经和肾上腺素调节,而肾上腺素分泌直接受神经调节,回答问题。肾上腺素分泌属于什么反射?分析下车后需要一段时间心跳才能恢复正常,请分析原因问题9:寒冷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分析分泌调节过程,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分析缺碘出现甲状腺肿大的原因。实验设计:胰液分泌是否有神经调节?请设计实验证明,(写出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及得出结论)。如果两种调节方式都存在,如何在此实验基础上证明哪种调节作用更强,二者关系怎样?(注:切断[或麻醉]小肠的传入神经可阻断神经调节,结扎小肠静脉可阻断促胰液素运输)1、教材与教辅的关系2、讲与练的关系3、难度与进度的关系正确处理几个关系措施:地毯式推进,全面复习教材上的所有内容;知识点讲全讲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存在问题:重资料轻教材,重训练轻总结,重难题轻基础题,重新题轻高考题1.教材与教辅的关系

高三备考对资料依赖性顺序应该是《课标》教材、历年高考题、最后才是教辅。

(1)认识回归教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分析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不难发现,不论题干、材料多新颖,设问角度如何多变,但其答案或理论依据均源于教材图文和问题。因此在生物复习过程中,从“题海”中脱离出来,回归教材,迫在眉睫。近几年试题考查的内容涉及到教材中的“旁栏”“思维拓展”“技能训练”“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前言”等等。把握主线知识的基础上,对教材的挖掘越来越深入。

(2)回归教材存在的问题A、回归教材的方式单一多数学生回归教材的方式就是“看”教材或“读”教材,没有任何目的,所以觉得枯燥。B、回归教材的收获是“隐性的”、成果是“滞后的”学生在回归教材与刷题之间选择的话,几乎所有的学生是会选择后者,因为回归教材对多数学生来说毫无成就感。77(3)回归教材策略A、引导学生精读教材

在要全面系统阅读教材中各种类型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结论性语句要理解透彻。(寻找课文中的关键词:“......是指......”“原因是......”、“总之......”、“因此......”、由此可见、可见、综上所述、“例如......”“一方面......另一方面......”、“......相似之处......”、“......不同点......”一般、主要、绝大多数、大多数等)78C、全面复习教材中各种类型知识,注重图文信息转化,同时还有重视下列知识的复习可以引导学生按知识的类型回归教材(学生按小组分工合作,也可由备课组群策群力完成)B、依据《课标》为依据,按考点逐个阅读教材教材“小字内容”课后习题拓展“技能应用”“思考与讨论”“科学前沿”“与社会的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相关信息”“科学史话”①教师占用绝大部分时间,上课满堂灌,学生缺少自己的思考与总结。这种这种复习法到底效果如何呢?2、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1)存在的问题被动学习主动学习学习金字塔理论启示:对于学生而言听不如看

看不如练练不如辩辩不如讲②重练习轻思考。大量重复的、浮躁的做题,而忽视系统整合、归纳提升。

④重试题“数量”轻试题“质量”③重“难题”轻“基础题”(2)措施:老师精讲,学生精练,讲练结合研究高考题,把握命(选)题的方向和质量②命题程序:提前规划高三全年考试安排。制定双向细目表;依据向细目表要求命制试题;审题人做题,估计难度系数;与命题人交流,提出修改意见;审题人再审核;考试结束后再对应双向细目表分析,总结学生存在的问题,为教学和下次命题提供依据。①命题依据:充分研究《课标》和历年高考题,把握高考命题趋势,结合学生实际,提高命题质量。精练的关键是精选习题3、处理难度与速度的关系2023年全国卷选修一考点研究与命题预测一、命题立意三、学情分析五、教学启示六、命题预测目录二、考点分析四、真题分析一.命题立意

【试题情境】

选修一的试题背景广泛,如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酶的研究与应用、DNA和蛋白质技术、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防治环境污染、利用微生物进行生态修复等。选修一知识网络【能力方面】(1)

语言表达能力(2)

记忆与理解能力(3)

实验探究能力(4)

解决问题能力(5)

创新能力

选修一基本知识考查,突出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通过探究性实验设计考查考生实验探究能力、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体现责任与担当,让同学们树立科学的实践观——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树人层面】2018-2022年全国卷选修一题型考点分析与统计大专题考点20182019202020212022考查次数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新高考选择性必修三保留本课题,有改编)ⅠⅡⅢⅠⅡⅢⅠⅡⅢ甲乙甲乙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0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新高考选择性必修三保留本课题,有改编)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9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2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6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3酶的研究与应用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1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2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2DNA和蛋白质技术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1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0

高三学生对选修一课本不熟悉,对概念理解不到位,也缺乏实操体验,对知识考点分析不全面,对选修一考向把握不对,语言表达也不够规范。我们老师要争取能开设选修一的实验课,让学生有实操的经验,并深入研究高考题,传授解题方法,引领正确方向,进行高效而精准的备考。三.学情分析

一般给定一个具体的情境,考查2-3个知识点(很少涉及3个及以上的知识点),围绕该知识点进行拓展与理解,涉及长句答题,如写概念(2018年全国Ⅲ卷)、写实验思路(2022年全国甲、乙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