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高一历史 知识 (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高一历史 知识 (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高一历史 知识 (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高一历史 知识 (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高一历史 知识 (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期中期末复习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结构】中古时期的世界-----多元、平衡、并立(5世纪----15世纪)复苏的欧洲相对孤立的非洲与美洲繁荣的亚洲封建社会的西欧别具特色的东欧拜占庭帝国兴衰俄罗斯帝国崛起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农奴制伊斯兰教世界儒家文化圈美洲非洲城市自治王权强化教权发展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德里苏丹国中国日本朝鲜东非:阿克苏姆西非:加纳

马里

桑海南非:大津巴布韦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一、西欧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基督教占统治地位1.基本特征:原因内容内涵权力义务影响特征2.政治:封君封臣制度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各级封建主占有土地,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①加强统治: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给王权加强提供了合法性,孕育着统一的力量。②分裂割据:封建领主在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层级间相对独立,不可越级管理,契约意识,双向权利义务【核心知识】1.在中古西欧,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有个专用词汇谓之“撤回忠诚”。据此可知,中古西欧(

)A.并未形成强有力的集权统治B.政治上缺乏严格的契约精神C.附庸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减弱D.领主与附庸的权利义务相同2.“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着反映了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A.是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的产物

B.国王或皇帝是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C.封臣的主要义务是向封君进贡财物

D.封君封臣以契约关系明确权利和义务DA提升演练西欧的封君封臣制与西周的宗法分封制的异同西欧封君封臣制度西周分封制异维持手段无绝对血缘关系(以土地为纽带,靠契约维系,不可越级管理)血缘关系(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天下共主)内在关系从属关系只存在于封属的领主和附庸之间(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从属关系贯穿整个体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社会性质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同目的为了维护统治内容有条件地分封土地,行使权利,承担义务特点等级森严,层层分封结果前期加强地方统治,后期造成地方割据。【核心知识】3.下面两幅图所反映的两个制度的相同点是()A.形成从上到下的垂直管理

B.最高统治者权力完全相同C.都以血缘作为联结的纽带

D.土地都是分封的主要内容提升演练D服劳役交地租交地租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法律上自由;私人财产受保护服劳役(自备工具)奴隶法律上是财产,无任何权利和自由,世代为奴农奴相对奴隶地位较高,人身束缚更宽松,生产积极性更高。性质: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地位:是封君封臣制度的经济基础封建经济奴隶经济进步特点:⑴经济上:自给自足,封闭性强⑵政治上:拥有自己的法庭,维持社会秩序。【核心知识】庄园经济结构图3.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一、西欧封建社会4.(唯物史观)美国学者罗伯特在《西方文明史》中描述“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他们还得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好得多。”材料反映中古西欧()A.农奴相对自由与平等

B.政治上分裂割据的局面C.生产关系的变化和进步

D.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农奴和奴隶的异同异:农奴的地位相对奴隶较高;与奴隶相比,农奴受到的束缚更宽松。同:在法律上都是非自由人,都受到农奴主或奴隶主的压迫奴隶制经济向封建经济转变,生产关系进步C提升演练基督教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表现:①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向信徒征收什一税;②政治: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③思想: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人性的发展。5.从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加冕开始,中古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通常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A.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B.国王相信君权神授C.教权占有重要地位

D.教会主宰人们的精神世界C【核心知识】提升演练二、王权强化趋势: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中古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不同程度的加强。原因:①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②社会环境的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表现:15世纪晚期,英格兰,法兰西,西班牙,葡萄牙逐渐强化王权,完成统一。作用: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核心知识】

6.1077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任命主教等问题上矛盾尖锐,教皇宣布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并煽动诸侯反抗亨利四世。亨利四世被迫冒着严寒长途跋涉到意大利卡诺莎城堡,极尽卑微悔过,受尽侮辱后才获教皇赦免,史称“卡诺莎之辱”。这一事件反映出()A.罗马教皇权力取代世俗权力B.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制衡C.神权统治阻碍民族国家发展D.封建诸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C7.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A.社会生活实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 B.专制王权日益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C.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 D.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在法国揭开序幕C提升演练王权的强化、罗马教廷的腐败等因素使教会的影响力逐渐下降,民族国家逐渐形成。三、城市兴起原因:①政治稳定为城市兴起提供和平环境;②经济发展:农业繁荣,工商业繁荣(直接推动力)时间:10—11世纪起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取得自治的方式:意义:政治:促进了王权的强化与国王的统一事业。经济: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形成,推动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文化:兴办大学,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有利于促进思想解放与人才培养,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创造条件。①王权对城市的扶助,有助于城市市民与领主的斗争,推动城市的自治斗争;②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增强了王权扩张的力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和封建政治的发展。中古西欧城市与王权的关系思维提升【核心知识】促进欧洲社会的转型8.封建庄园制度盛行是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特征之一。下列对庄园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庄园中的主要劳动者是市民B.大学主宰了庄园中西欧人的精神生活C.城市的兴起对封建庄园经济具有瓦解作用D.以庄园为基础,西欧确立了相对稳定的种姓制度C手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很多人进人城市以前还是农奴,一旦进人城市,就意味着享有一定的自由权利,因为城市是有着一定特权的地区。当时,农奴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他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重新变成农奴。随着更多的城市取得自由,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成了自由人,而且。城市工商业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这对封建庄园经济具有瓦解作用。提升演练9.中世纪城市规模不大,不少城市通过各种途径,不同程度地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与此同时,城市逐渐成了逃亡农奴的庇护所。材料表明中世纪城市()A.获得了一定自治权 B.成为商人聚居地C.居民人人自由平等 D.已享有司法特权AC10.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西欧的城市如法兰克福、伦敦、威尼斯、热那亚、巴黎、佛罗伦萨等都是这一时期兴起的。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A.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D.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西欧兴起的城市以手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中心。在西欧城市兴起的过程中,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它进一步分化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这样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准备了条件提升演练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逐渐演变为拜占庭帝国四、东欧:拜占庭帝国(395-1453年)经济: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建立:军事: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发展:法律:《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与《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作用: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奠定了现代欧洲法律基础,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灭亡:【核心知识】11.古代有一个欧洲帝国,国运延续千年之久,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它是()A.亚历山大帝国 B.奥斯曼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法兰克王国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容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大影响。它保留了大量的希腊、罗马的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提升演练拓展:拜占庭文化对东欧的影响更为巨大,加速了斯拉夫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世界的逐渐形成,奠定了近现代东欧文化区域的基本格局。四、东欧:俄罗斯9世纪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13世纪中期,金帐汗国臣属16世纪初莫斯科公国17世纪末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发展历程:12.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莫斯科红场上的

圣瓦西里大教堂属于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别具特色,尤其是圣像画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特征,眼睛的画法最为突出。俄罗斯的国徽也与拜占庭文明有关。上述现象表明(

)A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B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C俄罗斯文化融合了拜占庭文明D拜占庭与俄罗斯由相同的历史传统C拜占庭帝国纹章莫斯科大公印章俄罗斯国徽【核心知识】提升演练小总结西欧政治封君封臣制度,分裂混战经济封建大庄园和农奴制思想神权至上,束缚人性王权强化,议会兴起城市兴起,市民自治大学兴起,思想解放东欧拜占庭俄罗斯东欧继续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稳固西欧封建制行将崩溃,即将迈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君权神授、皇权至上、强调法治沙皇专制,加强中央集权黑暗的时代变化的时代,孕育者光明。【核心知识】13.英国现代哲学家怀特海认为,在欧洲文艺复兴前的数个世纪里,欧洲受教育的阶层在逻辑思维方面一直接受着一种严格的和精确的训练。“欧洲近代以理性和科学为主要特征的文化绝不是一夜之间从地下冒出来的”。材料说明(

)A.中世纪是一个“黑暗的时代”

B.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类的思想C.文艺复兴促进古典文化再生

D.中世纪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D提升演练对比: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异同不同点比较项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兴起时间8世纪中期13世纪兴起地区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地区都城麦地那-----巴格达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交流、吸收和融合的方式,具有沟通东西、承上启下的作用控制亚欧商路,对过往商旅强征苛捐杂税,影响了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相同点

1.疆域辽阔,都曾经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2.都信仰伊斯兰教,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政策。

3.对外积极扩张,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4.对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发展做出了贡献五、中古西亚——伊斯兰文明圈【核心知识】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①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②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③统治者重视知识、人才④地处亚非欧交界,地理位置优越⑤广泛吸收、融合东西方优秀文化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1.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2.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3.促进了科学发展。14.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的文化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A.推动了西方的思想解放运动B.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上发挥重要作用C【核心知识】提升演练15.通过征战和扩张,世界古代史时期出现了多个大帝国,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罗马帝国②亚历山大帝国③查理曼帝国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⑤拜占庭帝国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⑤①②④③ D.②①⑤③④亚历山大大帝(前356~前323)是其顿王国国王,他在位时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也称为拜占廷帝国;8世纪查理曼建立帝国;14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综上,②①⑤③④的排序正确。提升演练D中古印度

笈多帝国4世纪——6世纪

德里苏丹国13世纪——16世纪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政令不统一。印度教是主要宗教。发展历程:13世纪初,突厥人建立,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政教合一;地方实行行省制。六、中古南亚——佛教、印度教与伊斯兰教16.笈多帝国强盛时期,国王常向婆罗门、佛教寺院、新出现的印度教神庙赠送大量的土地。当时佛教受印度教的影响,演化出一种新的形式---大乘佛教,与传统佛教相比,大承佛教约束较少。这从侧面反映了笈多帝国(

)A宗教政策较为宽松B佛教势力十分衰弱

C各种宗教融为一体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A【核心知识】提升演练17..在中古印度,4世纪的笈多帝国征服了北印度。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种姓制度依然存在。7世纪末8世纪初,阿拉伯人开始进入印度。13世纪,皈依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以苏丹为最高统治者,苏丹之下设立掌管税收和军事的各部,地方设行省。这主要说明中古印度()A.继承了阿拉伯帝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B.表现出了强烈的连续性和融合性C.与古代印度文明一脉相承D.经常遭到周边其他民族的入侵B提升演练七、中古东亚——儒教文化圈(1)日本“大化改新”背景: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改革:从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新诏书,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特点: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意义: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推动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中国人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秦汉之际6-7世纪幕府统治背景:①10世纪,日本中央集权体制逐渐瓦解;②庄园经济的形成与发展;③武士集团的形成特点:天皇仅是名义上的中央政府,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建立发展:12世纪末,镰仓幕府建立;17世纪,德川幕府建立,实行锁国政策加强统治【核心知识】10世纪初,高丽王朝建立,效仿唐制。政治上,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地方划分为十道,实行科举考试;经济上,推行土地国有;文化上,传播中国儒家经典和词章之学。新罗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高丽朝鲜14世纪末,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朝鲜外患:16世纪末,日本丰臣秀吉派20万大军侵略朝鲜。中国明朝援朝抗日:明朝大将邓子龙、朝鲜大将李舜臣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经过7年的艰苦战斗,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七、中古东亚——儒教文化圈(2)朝鲜【核心知识】18.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隋唐时期的制度,进行大化改新;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在近代被介绍到了西方,对欧洲文官制度的确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材料表明()A.隋唐时期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B.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对世界的影响深远C.隋唐时期中国的各个方面都领先于世界D.中国文明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D19.“不同文明与文化相遇的时候,其中某一种处在发展较高阶段的文明与文化,可能对另一种文化呈现倾斜式的‘文化出超’。”与这一论述相符的是()A.阿拉伯人把印度的数字传入非洲B.新罗效仿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C.奥斯曼帝国把印度教改造为国教D.日本效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D提升演练名称创立时间创立地点创始人教义传播(发展)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乔达摩·悉达多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汉代传入中国,并扩展到东亚和东南亚

基督教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耶稣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中古西欧基督教广泛传播,逐渐形成教皇体制伊斯兰教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独尊安拉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不断向外传播世界三大宗教的比较共同点:(1)背景:都是在社会矛盾重重,人们渴望平等、自由、幸福的情况下产生的。(2)教义:大都宣传忍耐、顺从、修行等主张,客观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并被统治者利用(3)影响: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核心知识】八、世界三大宗教20.(唯物史观)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先知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他以“安拉是唯一的真神”为口号,提出“禁止高利贷”“施舍济贫”“和平安宁”等主张。据此可知,伊斯兰教的创立()A.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要求

B.宣扬了民本主义的理念C.减轻了阿拉伯人的苦难

D.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愿望A21.“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该材料体现了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A.控制人们思想

B.大肆进行宗教迫害C.宣传人文思想

D.促进文化教育发展D提升演练1、埃塞俄比亚地区:2、东非(1)政治上:(2)经济上:(3)文化上:3、西非(1)政治上:(2)经济上:(3)文化上:4、南非阿克苏姆王国,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九、撒哈拉以南非洲文明发展概况10-15世纪,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等国家产生。使用奴隶,以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出口黄金象牙。受到伊斯兰教文化影响较大。8-15世纪,加纳、马里、桑海先后兴起.黄金资源丰富,对外贸易发达,控制穿越撒哈拉的商路和黄金交易;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文化繁荣,桑海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受伊斯兰文化影响。津巴布韦国家,14-15世纪鼎盛【核心知识】文明区域兴起发展社会特点玛雅文明中美洲曾非常繁荣。15世纪中期,玛雅文明衰落政治: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农业(种植玉米);手工业(制作精美的陶器);文化:①城市建筑精美(建造金字塔庙宇);②发明了独特的文字③20进位制,知道“零”的概念;④用复杂的历法纪年。阿兹特克文明中美洲14世纪,兴起于今墨西哥,16世纪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上层阶级掌握官职,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经济:农业是基础,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文化:建筑技术。都城特诺奇蒂特兰城位于湖中岛上,水渠道路纵横,承担交通和运输。印加文明南美洲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达到鼎盛时期政治:①国王世袭,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②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由贵族充任长官;③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征税和征兵);④修建了完整的道路系统(传递政府命令和情报+军队调动);⑤政府还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以防止他们反抗。经济:资源归国家所有十、印第安文明下的美洲美洲文明是并行发展的。【核心知识】3.非洲文明和美洲文明都是世界文明的组成部分,它们与世界各地文明一起共同构成了世界文明,丰富了文明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