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铜质插头是利用铜的导电性 B.钨制灯丝是利用钨的熔点低

C.铝制成铝箔是利用铝的延展性 D.用铁锅炒菜时利用铁的导热性①动植物的呼吸;②食物的腐烂;③酒和醋的酿造;④农家肥料的腐熟.以上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    )A.全部都是 B.只有①② C.只有②④ D.只有②③④能源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太阳能 B.煤 C.氢能 D.风能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 B.金刚石的硬度很大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铝在空气中会被氧化(NH4)2A.-3 B.0 C.+3 D.+5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混有冰的水 B.蒸馏水 C.铁水 D.清澈的河水目前,科学家研制出生产碳化铪(HfC)的新技术,碳化铪主要应用于航天航空、工业陶瓷等领域。下列关于铪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HF

B.相对原子质量为178.5g

C.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06.5

D.“Hf”表示铪这种物质、铪元素、1个铪原子

下列关于金属物理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所有金属都是固体

B.铁丝可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黑色固体

C.大多数金属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D.金属都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苹果汁

2.9-3.3 B.葡萄汁3.5-4.5

C.牛奶6.3-6.6 D.鸡蛋清7.6-8.0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和提取中药成分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已知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A.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B.青蒿素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C.青蒿素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5:22:5

D.青蒿素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构成关于资源和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对稀土出口进行管制,就是保护金属资源

B.“可然冰”是纯净物,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未来能源

C.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污染会影响工农业生产

D.我国有丰富的海水资源,利用其中的氯化钠可以生产纯碱、盐酸等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把水沿器壁注入量筒内进行稀释浓硫酸

B.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放在小烧杯中称量

C.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开始时,先加热后通CO

D.测定某溶液的pH时,先用水润湿pH试纸,再将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多,经济的增长,空气和水污染加重,酸雨的浇淋,森林的锐减,空气质量逐年不尽人意,土壤荒漠化面积的扩大,以及气候的变化…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近期的雾霾天气我们有目共睹,济南市的市民也深受其害.今天我们中学生面临着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通过学习化学请你判断人类的下列生产活动不会对地球环境造成破坏的是(    )A.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废气直接向大气排放

B.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C.大量砍伐森林,以满足建设需要;大量捕杀濒危野生动物,以满足饮食需要

D.把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收集和处置,回收可利用资源下列物质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是(    )A.稀H2SO4 B.Cu(OH)2由C、H、O、Fe四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物质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其中甲、乙、丙是单质,X、Y是化合物。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可制得另一物质。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甲、乙是非金属单质 B.物质X一定是H2O

C.物质Y一定是氧化物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用灼烧法可初步鉴别三种纤维,给三种纤维编号后,分别灼烧产生的气味如表:纤维编号①②③灼烧时的气味特殊气味烧纸气味有烧焦头发的气味(1)棉花的编号为______.

(2)羊毛与棉花都属于______纤维.

(3)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棉花的主要成分是______.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C、D、G为单质,且G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其余为化合物。A是地球上最多的液态氧化物,F与H的组成元素相同。J不溶于水,是常见的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1)据图推断(B、D、E写化学式,I写俗名):B______、D______、E______、I______;

(2)C→F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3)写出H+I→J+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0分)请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用A和B装置均可制取氧气,进行实验时两个装置中有一种药品是相同的,该物质在反应中起_______作用,写出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图所示装置是一个多功能装置,其作用有:

①检验气体:如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时,可在集气瓶中装入半瓶澄清石灰水,然后从导管口(选填“m”或“n”,下同)________通入被检验的气体即可。②收集气体:已知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则用该装置收集氯气时,氯气应从导管口________通入集气瓶。氯气也具有助燃性,写出体现其助燃性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测量气体体积:将集气瓶装满水,然后从导管口_________通入氧气,在另一个导管出口处放一个量筒接收被排出的水,最终量筒中接到的水的体积即为被收集在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高炉炼铁:

(1)高炉中一氧化碳能够把铁从铁矿石(Fe2O3)里还原出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4900t含Fe2补齐连线。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

用途-性质氮气做保护气升华吸热石墨用作电极材料化学性质稳定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导电性B

事故-处理方法炒菜时油锅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盖上锅盖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小明在探究稀盐酸与氧化铜的反应时,发现反应生成的氯化铜溶液有时呈蓝色,有时呈绿色。小明对这一实验现象产生了好奇,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固体放入烧杯中;

②室温下,往烧杯中边不断加入一定体积的蒸馏水,边观察溶液的颜色并记录;

③分别计算不同阶段的氯化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并记录:

④再配40毫升10%的CuCl2溶液放入烧杯,将温度计伸入溶液中,用酒精灯加热,记录下不同温度时CuCl加入水的体积(mL)41220212230氯化铜溶液溶质质量分数(%)49.6524.7416.4715.8115.2011.62溶液颜色深绿墨绿蓝绿绿偏蓝深蓝蓝(1)完成本实验,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______。

(2)小明进行上述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

(3)小明分析完数据后,将氯化铜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5.81%作为氯化铜溶液颜色由绿色变为蓝色的分界点,对此,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

【答案与解析】1.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解: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用来做插头,故A正确;

B、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可用钨制灯丝,故B不正确;

C、金属具有延展性,铝制成铝箔是利用金属良好的延展性,故C正确;

D、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铁锅炒菜是利用铁的导热性,故D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金属的物理性质,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并能灵活运用.

2.答案:A

解析:缓慢氧化不易被人类觉察到,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

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这些变化都是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并且没有明显现象,符合缓慢氧化的过程.

故选A.

3.答案:B

解析:解: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A、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煤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选项符合题意.

C、氢能燃烧产物是水,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风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能源的种类进行分析,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本题难度不大,新能源是中考的热点,了解常见的新能源范畴、种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解: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的硬度很大,硬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铝在空气中会被氧化,属于铝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答案:A

解析:解:氢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1)×4×2+(-2)=0,则x=-3价.

故选:A.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6.答案:D

解析:解:A、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是纯净物;

B、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

C、铁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

D、河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物质,是混合物。

故选:D。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7.答案:D

解析: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铪元素的元素符号为Hf,故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铪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78.5,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铪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2,即质子数为7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核内中子数=178.5-72=106.5,中子数不为0.5个,故错误。

D.Hf”表示铪这种物质、铪元素、1个铪原子,故正确。

故选:D。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元素符号左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8.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解:A.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但汞是液体,故A错误;

B.金属铁与氧气发生反应是金属铁的化学性质而非物理性质,故B错误;

C.大多数金属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故C正确;

D.大多数金属都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但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金属的物理性质,熟悉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难度较易。

9.答案:A

解析:解:A、苹果汁的pH为2.9~3.3,小于7,显酸性。

B、葡萄汁的pH为3.5~4.5,小于7,显酸性。

C、牛奶的pH为6.3-6.6,小于7,显酸性。

D、鸡蛋清的pH为7.6~8.0,显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苹果汁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A。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式的意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A.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22+16×5=282,故A说法正确;

B.青蒿素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B说法正确;

C.1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则青蒿素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5:22:5,故C说法正确;

D.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1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构成的,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11.答案:B

解析:解:A.我国对稀土出口进行管制,就是保护金属资源,故正确;

B.“可然冰”是天然气水合物,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其他物质,所以“可燃冰”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C.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污染会影响工农业生产,故正确;

D.我国有丰富的海水资源,利用其中的氯化钠可以生产纯碱、盐酸等,故正确。

故选:B。

A.根据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水的作用以及水污染的危害来分析;

D.根据海水的综合利用来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2.答案:B

解析: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开始时,先通CO后加热,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A、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废气直接向大气排放会污染水资源和空气,故A错误;

B、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空气,故B错误;

C、大量砍伐森林,乱砍滥伐,致使森林生态系统衰退,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破坏生态环境,故C错误;

D、把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收集和处置,回收可利用资源,既可以防止污染环境、又可以节约资源,故D正确。

故选:D。

A、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废气直接向大气排放会污染水资源和空气;

B、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空气;

C、大量砍伐森林,乱砍滥伐,致使森林生态系统衰退,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破坏生态环境;

D、把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收集和处置,回收可利用资源,既可以防止污染环境、又可以节约资源.

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的破坏,此外,引种不合理也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稳定性.

14.答案:C

解析:解:A.稀硫酸显酸性,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铜不溶于水,不能使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故选项正确;

D.氯化钡的水溶液显中性,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酚酞溶液遇酸性、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酸碱性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常见物质的酸碱性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A

解析:解:A、甲、乙、丙是单质,且甲能转化为乙,根据这四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可以看出甲和乙不能同时是非金属单质,故A错误;

B、X能转化为甲和丙两种单质,说明X为水,故B正确;

C、Y是化合物,能转化为单质乙,说明发生的是还原反应,故Y一定是氧化物,所以C正确;

D、X能生成甲和丙,则甲和丙能在一定条件下生成X,故D正确,

故选:A。

由C、H、O、Fe四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有碳、氢气、氧气、铁,X是化合物,能生成甲和丙两种单质,说明X为水,甲单质能转化为乙单质,说明甲为氢气,故丙为氧气,乙为铁,Y是化合物,能转化为单质乙,说明发生的是还原反应,故Y一定是氧化物。

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16.答案:②;天然;纤维素

解析:解:(1)棉花灼烧有烧纸的气味,故填:②;

(2)羊毛和棉花都属于天然纤维,故填:天然;

(3)棉花的成分是纤维素,故填:纤维素.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成分、灼烧时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材料的类别以及鉴别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7.答案:CaO

H2

Fe2O3

熟石灰解析:解:(1)根据G是单质,且G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所以G就是铁;根据A是地球上最多的液态氧化物,所以A就是水;根据F与H的组成元素相同,E和F反应生成铁和H,所以F为一氧化碳,H为二氧化碳;E为铁的氧化物;根据J不溶于水,且是常见的重要的建筑材料,所以J为碳酸钙,I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I为氢氧化钙,B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B为氧化钙,水生成C和D,C能生成一氧化碳,铁可以生成D,所以C为氧气,D为氢气,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意,推导合理,所以B是CaO,D为H2,E是Fe2O3,I是熟石灰;

(2)通过推导可知C是氧气,F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满足化合反应多变一的条件,所以C→F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3)H+I→J+A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

(1)CaO,H2,Fe2O3,熟石灰;(2)化合反应;(3)CO2+Ca(OH)2=CaCO3↓+H2O。

根据G是单质,且G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所以G就是铁;根据A是地球上最多的液态氧化物,所以A就是水;根据F与H的组成元素相同,E和F反应生成铁和H,所以F为一氧化碳,H为二氧化碳;E为铁的氧化物;根据J不溶于水,且是常见的重要的建筑材料,所以J为碳酸钙,I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I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室制取气体以及多功能装置,综合性较强,难度不大,理解气体发生和收集的原理、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是解题关键。

(1)仪器①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实验室中用A和B装置均可制取氧气,进行实验时两个装置中有一种药品是相同的,说明A装置是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B是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两个反应中相同的物质是二氧化锰,其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故答案为:催化;2H2O2=MnO22H2O+O2↑;

(3)①检验气体:如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时,可在集气瓶中装入半瓶澄清石灰水,然后从长导管口解析:解:(1)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设理论上可日产含Fe98%的生铁的质量为x

160

112

4900t×76%

98%x

160112=4900t×76%98%x

x=2660t

故答案为:

(2)2660。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