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高三一模生物变式题库(精创版)_第1页
泰安市高三一模生物变式题库(精创版)_第2页
泰安市高三一模生物变式题库(精创版)_第3页
泰安市高三一模生物变式题库(精创版)_第4页
泰安市高三一模生物变式题库(精创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55PAGE/155变式题库【原卷1题】知识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基因的结构及功能【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分析】分泌蛋白先在游离的核糖体合成,形成一段多肽链后,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信号,再与内质网上信号识别受体结合,将核糖体-新生肽引导至内质网,SRP脱离,信号引导肽链进入内质网,形成折叠的蛋白质,随后,核糖体脱落。【详解】A、分析题意,微粒体上有核糖体结合,其核糖体上最初合成的多肽链含有信号肽(SP)以及信号识别颗粒(SRP),且两者结合能引导多肽链进入内质网,据此推测微粒体中的膜是内质网膜结构的一部分,A正确;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信号肽(SP)是由控制“信号肽”(SP)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合成的,所以分泌蛋白基因中有控制SP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细胞中每个基因不一定都有控制SP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错误;C、SRP与SP结合可引导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加工,SP合成缺陷的细胞中,不会合成SP,也无法分泌,C正确;D、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上均不含“信号肽”,说明在内质网腔内“信号肽”被切除,进而说明内质网腔内含有能在特定位点催化肽键水解的有机物(酶),D正确。故选B。1-1(基础)易位子是一种位于内质网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其中心有一个直径大约2纳米的通道,在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能与信号肽结合并引导新合成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若多肽链在内质网中未正确折叠,则会通过易位子运回细胞质基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易位子合成于核糖体,其合成过程会产生水B.易位子引导多肽链进入内质网后即与多肽链分离C.多肽链在内质网中通过加工会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D.胰岛素的合成和加工过程需要易位子参与【正确答案】B

1-2(基础)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可以分为两条途径。途径一是共翻译转运: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出一段肽链(信号肽)后,信号肽会引导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再经一系列加工后转运至溶酶体、细胞膜或分泌到细胞外。途径二是翻译后转运:在游离核糖体上完成肽链合成,然后转运至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或细胞质基质等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用3H标记亮氨酸的羧基可确定某种蛋白质的转运是何种途径B.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都起始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游离核糖体C.构成细胞骨架的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需经过共翻译转运途径D.生长激素、胰岛素、性激素等激素的分泌需经过共翻译转运途径【正确答案】B

1-3(巩固)研究发现,游离核糖体能否转变成内质网上的附着核糖体,取决于该游离核糖体最初合成的多肽链上是否含有“信号肽”,“信号肽”可引导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加工,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上均不含“信号肽”,且此时的蛋白质一般无活性。下列相关推测不合理的是()A.胰岛素基因中有控制“信号肽”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内质网腔内含有能在特定位点催化肽键水解的有机物C.游离核糖体和附着核糖体所处空间位置不同,取决于二者的rRNA不同D.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可能需要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正确答案】C

1-4(巩固)在饥饿胁迫条件下,体外培养细胞中的线粒体会转化形成Swell和Donut两种形态(如图)。Swell失去膜电势后会发生自噬降解;Donut可保持膜电势,若使用药物使Donut失去膜电势,其便不能再为细胞供能,但仍能抵抗自噬。胁迫解除后,Donut能恢复正常状态。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自噬体生物膜可能来源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线粒体保持膜电势是其抵抗自噬的前提条件C.Swell自噬能提供维持细胞生存所需物质和能量D.线粒体两种形态的形成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正确答案】B

1-5(巩固)下图为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和转运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抗体、神经递质都属于分泌蛋白B.图中与胰岛素合成有关的结构有①②③④⑤C.若②合成的是丙酮酸脱氢酶(参与有氧呼吸),则该酶在⑥中发挥作用D.若②合成的是染色体蛋白,则该蛋白会运送到①⑤⑥中【正确答案】B

1-6(提升)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游离核糖体最初合成的一段氨基酸序列作为信号序列,被位于细胞质基质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并引导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上,继续完成蛋白质的合成,这就是信号肽假说(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核糖体与内质网膜的结合依赖于生物膜信息交流的功能B.SRP可以同时结合DP和信号序列,从而引导肽链进入内质网腔C.抗体、神经递质、血红蛋白等物质的合成都有上图中这样的过程D.若在合成新生肽阶段切除信号序列,则不能合成结构正确的分泌蛋白【正确答案】C

1-7(提升)研究发现,游离核糖体能否转变成内质网上的附着核糖体,取决于该游离核糖体最初合成的多肽链上是否含有信号肽(SP)以及信号识别颗粒(SRP)。SRP与SP结合可引导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加工,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均不含SP,此时的蛋白质一般无活性。下列相关推测不合理的是()A.分泌蛋白基因中有控制SP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内质网腔内含有能在特定位点催化肽键水解的有机物C.SP合成缺陷的细胞中,分泌蛋白会聚集在内质网腔D.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可能需要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正确答案】C

【原卷2题】知识点主动运输,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综合,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及分离方法【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分析】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详解】A、H+进入液泡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B、植物体内的有机酸主要通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合成,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B错误;C、转运柠檬酸进出液泡的蛋白不同,出液泡利用H+的浓度梯度提供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进入液泡属于协助扩散,C正确;D、液泡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D正确。故选B。2-1(基础)钙泵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膜及细胞器膜上的运输Ca2+的ATP水解酶,其能驱动细胞质中的Ca2+泵出细胞或泵入细胞内的钙库(内质网等储存Ca2+的细胞器),以维持细胞质内低浓度的Ca2+。当细胞受到刺激时,Ca2+又会从细胞外或钙库中借助通道蛋白进入细胞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一氧化碳中毒时钙泵的活性会降低B.Ca2+泵出细胞或泵入内质网腔内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Ca2+从细胞外或钙库中借助通道蛋白进入细胞质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D.钙泵参与运输Ca2+的过程属于放能反应【正确答案】D

2-2(基础)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其内pH大约为5,含多种酸性水解酶。溶酶体膜上嵌有大量的质子泵(一种运输质子的载体蛋白)和其他载体蛋白,膜蛋白高度糖基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溶酶体内核酸酶的合成开始于游离核糖体,其泄漏进入细胞质基质可能会失活B.溶酶体上的质子泵可通过协助扩散运输质子进入溶酶体,使溶酶体内呈酸性C.溶酶体膜上较多的载体蛋白有助于将水解的产物运往细胞质基质D.溶酶体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能起到了避免被蛋白酶水解的作用【正确答案】B

2-3(巩固)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很高与其含有孔蛋白有关,分子量小于5000Da的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对物质的通透性很低,分子和离子通过都需要借助膜上的特异性转运蛋白。丙酮酸(分子量为88.08Da)通过线粒体内膜利用H+(质子)梯度协同运输。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与细胞质基质相比,线粒体膜间隙的环境与线粒体基质更为相似B.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内、外膜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C.在线粒体内膜上消耗的[H]可来自于转运到线粒体基质的丙酮酸和水D.线粒体内膜蛋白质/脂质的比值小于线粒体外膜【正确答案】C

2-4(巩固)TRPs通道是主要位于神经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细胞内的脂质PIP2可以活化感觉神经元上的TRPs通道,使其开放后引起Ca2+内流(如下图),参与疼痛的信号传递。下列关于TRPs通道的叙述,错误的是()A.PIP2活化TRPs通道的过程中改变了TRPs的空间结构B.依赖通道蛋白的跨膜转运是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C.呼吸抑制剂不影响Ca2+通过TRPs通道的跨膜运输D.TRPs通道的形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正确答案】B

2-5(巩固)生物膜上能运输H+的质子泵主要有3类:消耗ATP的同时自身发生磷酸化并将H+泵出细胞的P型质子泵;消耗ATP但不需要磷酸化、将H+逆浓度梯度泵入细胞器的V型质子泵;利用H+顺浓度梯度释放的势能并合成ATP的F型质子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型、V型和F型质子泵运输质子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B.P型质子泵在磷酸化后空间结构和生物活性会发生改变C.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可能富含F型质子泵D.溶酶体膜上V型质子泵的工作结果可导致溶酶体内pH下降【正确答案】A

2-6(提升)健康人原尿中葡萄糖的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而终尿中几乎不含葡萄糖。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主要依靠上皮细胞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SGLT);原尿中的葡萄糖借助于Na+的转运被肾小管主动重吸收。图表示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等物质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是()A.Na+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不直接消耗ATPC.细胞呼吸强度会影响钠钾泵运输Na+和K+的速率D.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重吸收的因素只是SGLT的数量【正确答案】D

2-7(提升)氮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NRT1.1(硝酸盐转运蛋白)会根据外界环境的硝酸盐浓度,通过位点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在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之间切换,来完成氮素的吸收,保证了植物细胞对氮素的需求,如图表示硝态氮的转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中,细胞外的硝态氮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B.改变细胞质的pH不会影响高亲和力下的硝态氮转运C.NRT1.1只能特异性运输硝态氮D.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中转运蛋白的构象会发生变化【正确答案】D

【原卷3题】知识点有丝分裂的物质的变化规律,有丝分裂实验【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分析】观察有丝分裂装片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1)解离: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剪去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入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温室下解离。目的: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入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3)染色:把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玻璃皿中染色。目的:染料能使染色体着色。(4)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详解】A、制作某种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即需要经过解离、漂洗后,再用碱性染料染色,A错误;B、据题干信息可知,染色体桥是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末端黏合,进而在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形成的,该过程并未增加染色体数目,B错误;C、结合题干信息“在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形成染色体桥”,着丝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故该细胞处于分裂后期,C错误;D、若该细胞基因型为Aa,经过间期DNA复制后的基因型为AAaa,如果姐妹染色体aa形成“染色体桥”,移向细胞的一极,即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D正确。故选D。3-1(基础)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DNA与蛋白质不再结合,形成染色质B.图乙中DNA分子和染色体分子均加倍C.图丙中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D.图丁时期重新形成核膜和核仁【正确答案】D

3-2(基础)黑藻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常作为生物学实验材料。下列相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可通过观察黑藻叶片固定装片中叶绿体的运动来观察细胞质的流动B.可选用黑藻成熟叶片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C.用黑藻叶片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D.提取黑藻中色素时,研钵中可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SiO2、无水Na2CO3等物质【正确答案】D

3-3(巩固)图甲中a、b.c、d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显微照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该选择c区细胞,可以使用甲紫溶液对染色体染色B.乙图中有丝分裂过程的排序应为B→A→D→C,A期为观察染色体最佳时期C.乙图中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为2:1:2的时期有A、B细胞D.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不可选用a区细胞,因为该区细胞中没有紫色大液泡【正确答案】D

3-4(巩固)图甲~戊为植物(2N=16)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照片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丙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相同B.图丁中的染色体比图戊更为分散,更便于观察形态和数目C.图丁细胞中含8对同源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D.15%盐酸解离细胞的本质是盐酸可将细胞间物质水解,降低细胞间的黏着性【正确答案】D

3-5(巩固)如图为取某高等动物非生殖器官制备样品,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某细胞的图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改用光学显微镜,经醋酸洋红液染色后也能观察到染色体B.该细胞处于对染色体进行形态观察、数目统计的最佳时期C.该时期之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DNA含量可能不变D.若在电镜下统计样品中的细胞,有较多的细胞处于此时期【正确答案】D

3-6(提升)科研人员用显微镜观察被化学药剂处理过的某种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发现有的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末端黏合,进而在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形成“染色体桥”(下图所示),并在两着丝粒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不考虑其它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据图中染色体形态判断该细胞处于分裂中期B.图中细胞与同时期正常细胞的着丝粒数目相同C.碱性染料染色后,经过解离、漂洗再进行观察D.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会连接了非同源染色体片段【正确答案】B

3-7(提升)在观察某种植物(2n)根尖分生区细胞时,拍摄照片如图所示,a、b表示细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细胞a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时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和15%的盐酸混合液对根尖进行解离C.细胞b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单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D.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细胞a、b所占比例升高【正确答案】C

【原卷4题】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及应用,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分析】基因型为aa的果蝇中aa有90%表现为间断翅脉,10%表现为非间断翅脉。表现型(表型)并不会影响配子的形成及配子结合方式的概率。【详解】A、从题干分析知,亲本杂交组合为:AAXBY×aaXbXb,F1基因型:AaXBXb

,AaXbY,F1自由交配得到F2,Aa×Aa的雌雄配子结合方式的概率:1/4AA,1/2Aa,1/4aa;但基因型为aa的果蝇中aa有90%表现为间断翅脉,10%表现为非间断翅脉;因此间断翅脉的比例为90%×1/4=9/40,决定白眼红眼性状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4XBXb,1/4XbXb,1/4XBY,1/4XbY,1/2为雄性,所以F2中,雄性间断翅脉果蝇的概率为1/2×9/40=9/80;A正确;B、由A可知,F2中白眼概率等于1/2,间断翅脉概率为9/40,非间断翅脉概率为31/40,白眼非间断翅脉概率为1/2×31/40=31/80,大于3/8,B错误;C、F1果蝇(1/4AA,1/2Aa,1/4aa)与间断翅脉果蝇杂交,即F1×aa,后代出现间断翅脉的杂交组合为:①1/2Aa×aa,②1/4aa×aa,第一种后代,基因型为aa且表现为间断翅的概率为:1/2×1/2×9/10=9/40;第二种后代:1/4×9/10=9/40;后代出现间断翅脉的概率为9/40+9/40=18/40;非间断翅脉的概率为1-18/40=22/40,大于1/2,C正确;D、常染色体上的间断翅脉隐性纯合子aa在特定环境中90%表现为间断翅脉,10%表现为非间断翅脉,说明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调控,D正确。故选B。4-1(基础)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有红色、粉色和白色,由常染色体上A/a基因控制,为不完全显性遗传,白色为隐性性状,产生配子时,A基因能杀死体内一半不含该基因的雄配子。叶形宽叶和窄叶分别由X染色体上的B和b基因控制,为完全显性遗传,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只考虑花色遗传,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占1/6B.只考虑花色遗传,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子代中基因型Aa占1/2C.只考虑叶形遗传,该种植物中不存在XY的植株D.只考虑叶形遗传,雌株中不可能出现窄叶性状【正确答案】C

4-2(基础)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让子一代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A.3∶1 B.5∶3 C.13∶3 D.7∶1【正确答案】C

4-3(巩固)研究者将上万粒某种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的受精卵置于适当强度的紫外线下照射80秒后,移至适宜条件下孵育出众多成虫,发现一只表型为小斑点翅的单基因(A/a)突变雄虫,利用此雄虫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紫外线照射时间越长,突变数越多B.上述基因发生的突变为显性突变C.控制斑点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Z染色体上的杂交结果相同D.由F2的实验结果推测,可能是含A基因的卵细胞有3/5不可育【正确答案】A

4-4(巩固)某二倍体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体色有灰色和黑色,分别由等位基因(A、a)控制,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会影响雌、雄黑身个体的体色深度,已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黑身雌性个体与灰身雄性个体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性中灰身∶黑身=3∶1,雄性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 B.使黑身个体的体色加深的是B基因C.F2灰身雌性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1/6 D.F2灰身雄性的基因型有3种【正确答案】C

4-5(巩固)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宽叶和窄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红花和白花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某纯合的宽叶红花雌株和窄叶白花雄株杂交产生F1,F1雌雄株相互交配产生F2,F2表现型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宽叶红花宽叶白花窄叶红花窄叶白花雌性722400雄性36123511A.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F1中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和BbXAYC.F2中的宽叶红花雌株存在4种基因型D.让F2的全部宽叶植株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窄叶雄株占1/16【正确答案】D

4-6(提升)养蚕业中,雄蚕比雌蚕的吐丝量高且蚕丝质量好,但大规模鉴别雌雄是非常困难的。研究发现,家蚕染色体(2N=56)上的基因B能使蚕卵呈黑色,不含基因B的蚕卵呈白色。科研人员用X射线处理雌蚕甲,最终获得突变体丁,流程如图所示,由此可实现多养雄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X射线处理,既可引起基因突变,也可引起染色体数目变异B.突变体内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I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形成28个正常四分体C.③过程中,丙与基因型为bbZZ的雄蚕杂交,子代中有1/2的个体基因型为bbZWBD.让突变体丁与基因型为bbZZ的雄蚕杂交,可实现对子代的大规模性别鉴定【正确答案】D

4-7(提升)某大豆突变株表现为黄叶(ee),用该突变株分别与不含e基因的7号单体(7号染色体缺失一条)、绿叶纯合的7号三体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若单体和三体产生的配子均可育,且一对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的个体致死。则关于F1和F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析突变株与7号单体杂交的F1可确定E、e是否位于7号染色体上B.若E、e基因不位于7号染色体,则突变株与7号三体杂交得到的F2中黄叶:绿叶=1:3C.若突变株与7号三体杂交得到的F2中黄叶占5/36,则E、e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D.若突变株与7号单体杂交得到的F2中黄叶:绿叶=5:3,则E、e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正确答案】D

【原卷5题】知识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分离定律综合问题分析(异常现象分析),利用分离定律思维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蓝果的基因型为A_B_、A_bb,红果的基因型为aaB_,白果的基因型为aabb,AaBb的植株若没有导入致死基因,其自交后代蓝色:红色:白色=12:3:1。向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中导入隐性基因e(纯合致死),根据后代的基因型的比例来进一步判断致死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位置。【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蓝果的基因型为A_B_、A_bb,红果的基因型为aaB_,白果的基因型为aabb,AaBb的植株若没有导入致死基因,其自交后代蓝色:红色:白色=12:3:1,导入致死基因后,比例变成蓝果:红果:白果=8:3:1,说明致死的全部为蓝色,因此导入的是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导致基因型为AA的植株死亡,A正确;B、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蓝果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分别是1/4A(e)aBB、1/2A(e)aBb、1/4A(e)abb,B正确;C、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蓝果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分别是1/4A(e)aBB、1/2A(e)aBb、1/4A(e)abb。A(e)aBB自交,后代中蓝果植株:红果植株=2:1;A(e)aBb自交,后代中蓝果:红果:白果=8:3:1;A(e)abb自交,后代中蓝果植株:白果植株=2:1,则所有子代中蓝果植株所占比例为:1/4×2/3+1/2×8/12+1/4×2/3=2/3,C错误;D、欲鉴定转基因植株后代中蓝果植株的基因型,可以让其与白果植株测交进行鉴定,具体思路为让蓝色植株与白果植株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D正确。故选C。5-1(基础)某植物花瓣的大小由复等位基因a1、a2、a3控制,有a1基因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有a2基因且无a1基因的植株表现为小花瓣,只含a3基因的植株无花瓣。茎有无绒毛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含R基因的茎有绒毛,只含r基因的茎无绒毛,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某有绒毛大花瓣植株与无绒毛小花瓣植株杂交,F1中有一定比例的无绒毛无花瓣个体出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亲本中有绒毛大花瓣植株的基因型为Rra1a3 B.F1中无绒毛无花瓣个体都为纯合子C.F1个体中基因型有8种,表型有4种 D.F1个体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正确答案】C

5-2(基础)某雌雄异株植物的叶形有圆形叶(D)和心形叶(d),含d基因的花粉有50%不育。现有雌、雄基因型均为DD∶Dd=2∶1的植株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代中圆形叶与心形叶的比值为()A.8∶1 B.14∶1 C.35∶1 D.65∶1【正确答案】D

5-3(巩固)某基因型为Aa的自花传粉植物,其花色红花(A)对白花(a)显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子代中红花∶粉花∶白花=1∶2∶1,说明花色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若亲代产生配子时,a基因型的花粉有一半致死,则子代性状分离比为5∶1C.若子代中基因型与表现型比例均为1∶1,说明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发生致死D.若子代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一半致死,则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7∶1【正确答案】B

5-4(巩固)栽培稻(2n=24)相对野生稻丢失了大量优异基因,如抗病、抗虫及抗逆基因等。研究人员发现某野生稻(甲)8号染色体上有耐冷基因A、4号染色体上有抗稻飞虱基因B,而栽培稻(乙)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为隐性基因。将甲、乙杂交,F1自交,检测F2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及相应个体的数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F2的基因型AAAaaaBBBbbbF2的个体数量20110097985201038517A.F2中耐冷抗稻飞虱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9/20B.带有A基因的雄配子或雌配子成活率可能很低C.淘汰F2不抗飞虱的个体后自交,则F3中BB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5D.对栽培稻乙的基因组测序,需测定12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正确答案】C

5-5(巩固)某种小鼠的毛色受基因Y1(黄色)、Y2(灰色)、Y3(黑色)控制,Y1、Y2、Y3位于某常染色体的相同位置,Y1对Y2、Y3为完全显性,Y2对Y3为完全显性,且基因型为Y1Y1的胚胎死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Y1、Y2、Y3中的任意两个互为等位基因B.2只黄色小鼠交配,子代中的黄色小鼠约占2/3C.某只黄色雌鼠与黑色雄鼠的杂交子代的基因型种类数多于表型种类数D.某只黄色雌鼠某次生育的子代有3种毛色,则父本为灰色杂合子【正确答案】C

5-6(提升)某植物抗瘟病和易感瘟病受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抗瘟病为显性。对杂合子进行诱变处理,得到甲、乙两种类型如下图所示,已知含有1或2号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的受精能力降为原来的一半,不含R/r基因的个体不能存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让类型甲植株自交,所得子代中抗瘟病植株约占3/4B.让类型乙植株自交,所得子代中易感瘟病植株约占5/23C.正常杂合子植株减Ⅱ期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D.类型甲、乙的变异来源于染色体变异,不属于突变【正确答案】B

5-7(提升)獭兔毛的长短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在该对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上存在一个致死基因,该致死基因的表达受性别影响。为研究其遗传学效应,研究人员利用某獭兔种群进行了以下实验:组别亲本后代甲组长毛雌兔×长毛雄兔F1:雌兔431只,全为长毛雄兔214只,全为长毛乙组短毛雌兔×长毛雄兔F1:雌兔中短毛221只,长毛219只雄兔中短毛225只,长毛223只丙组乙组F1长毛兔自由交配F2:雌兔中短毛240只,长毛716只雄兔中短毛238只,长毛485只据上表数据分析错误的是()A.该致死基因与B基因在减数分裂时不会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B.就獭免毛的长短而言,甲组亲本中雌性与雄性的基因型分别为BB和BbC.控制獭兔毛长短的基因的遗传方式不涉及伴性遗传D.丙组F2中的长毛兔相互杂交,F3雄性个体中短毛兔所占的比例为1/5【正确答案】D

【原卷6题】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基因连锁与交换定律,用测交的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6-1(基础)某雌雄异株的二倍体植株,其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一白花雌株和一白花雄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中白花:红花=3:1.不考虑交叉互换和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花色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则双亲均为杂合子B.若花色由一对位于性染色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则F1红花全为雄性C.若花色由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双亲基因型均为AaBb,则可能是没有显性基因存在时即表现为红花D.若花色由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双亲基因型均为AaBb,则F1中只能A、B基因共存时才表现为白花【正确答案】D

6-2(基础)某研究所将拟南芥的三个抗盐基因SOS1、SOS2、SOS3导入玉米,筛选出成功整合的耐盐植株(三个基因都表达才表现为高耐盐性状)。如图表示三个基因随机整合的情况,让三株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高耐盐性状的个体比例最高的是()A.甲 B.乙 C.丙 D.三者相同【正确答案】A

6-3(巩固)棉铃虫是严重危害棉花的一种害虫。科研工作者发现了苏云金杆菌中的毒蛋白基因B和豇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D,均可导致棉铃虫死亡。现将B和D基因同时导入棉花的一条染色体上获得抗虫棉。棉花的短果枝由基因A控制,研究者获得了多个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植株,AaBD植株自交得到F1(不考虑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F1表型比例为9∶3∶3∶1,则果枝基因和抗虫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若F1中短果枝抗虫∶长果枝不抗虫=3∶1,则B、D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C.若F1中短果枝抗虫∶短果枝不抗虫∶长果枝抗虫=2∶1∶1,则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植株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和aBDD.若F1中长果枝不抗虫植株比例为1/16,则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植株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B、AD、aB、aD【正确答案】D

6-4(巩固)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AABB)开红花,该植物种群在繁殖过程中出现两白花突变植株(白花Ⅰ和白花Ⅱ),研究人员对两白花突变植株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一的结果说明白花Ⅰ和白花Ⅱ可能为纯合子B.实验二的结果说明白花Ⅰ和白花Ⅱ中各有1对隐性基因C.若实验三的结果为白花,说明白花Ⅰ和白花Ⅱ具有相同的隐性突变基因D.若实验三的结果为红花,推测F1自交所得的F2中红花∶白花=9∶7【正确答案】D

6-5(巩固)某动物细胞中位于常染色体上有四对等位基因A/a、B/b、C/c、D/d。用两个纯合个体交配得,测交结果为aabbCcdd∶AaBbccDd∶aaBbCcdd∶AabbccDd=1:1:1:1。则体细胞中四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A. B.C. D.【正确答案】C

6-6(提升)某种地鼠有黑色,褐色和白色三种毛色,受等位基因A(控制黑色素合成)与a、B(控制褐色素合成)与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都为完全显性。A基因、B基因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导致个体不产生色素,不产生色素的个体表现为白色毛。多对纯合的黑色毛和褐色毛亲本杂交,F1均表现为白色毛,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不考虑染色体的片段交换,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F2中白色毛地鼠的基因型有5种B.若F2个体中白色毛:黑色毛:褐色毛=10:3:3.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C.若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则F2中不会出现3种表型D.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通过与F1杂交可以鉴别F2白色毛个体的基因型【正确答案】C

6-7(提升)果蝇控制棒眼基因(B)、正常眼基因(b)和隐性纯合致死基因(A、a)均位于X染色体上,现一只棒眼雌果蝇与正常眼雄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雄果蝇=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亲本正常眼雄果蝇携带a基因B.若子代雌果蝇既有正常眼又有棒眼,则亲本雌果蝇一定是b与a完全连锁C.若子代雄果蝇皆为正常眼,则亲本雌果蝇一定是A与B完全连锁D.若子代雌果蝇皆为棒眼,则亲本雌果蝇基因型一定是XABXaB【正确答案】D

【原卷7题】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表观遗传【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详解】A、DNA甲基化通过影响转录过程进而影响基因表达,实验一中F1基因型为Bb,但表现为个体矮小,推测ADNA甲基化抑制了B基因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A正确;B、若假说正确,则基因型为Bb的雌鼠可产生两种卵细胞,由于B基因在卵细胞中处于甲基化,因此B基因在卵细胞中不表达,B错误;C、F1中个体矮小雄鼠与纯合矮小雌鼠杂交,如果子代个体正常:个体矮小=1∶1,即F1中个体矮小雄鼠产生了B和b精子,则能验证假说(B基因在精子中处于非甲基化),C正确;D、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1基因型均为Bb,若假说正确,均产生基因型为B(不表达)和b的卵细胞,基因型为B和b的精子,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既有个体正常也有个体矮小,且比例为1∶1,D正确。故选B。7-1(基础)科研人员发现果蝇接触一种叫作盖达纳霉素的药物后,它们的眼睛上就会长出赘疣。即使它们的后代不再接触盖达纳霉素,这些后代眼睛上还会继续长赘疣。关于这种现象的解释,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果蝇眼睛上长赘疣,说明其碱基序列一定发生了改变B.果蝇眼睛上长赘疣这种变异可能是表观遗传C.果蝇眼睛上长赘疣这种变异可能是盖达纳霉素引起的基因突变D.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正确答案】A

7-2(基础)“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仅由母本的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自身基因型的支配,也与母本的表现型无关。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动物,群养时一般异体受精,单独饲养时进行自体受精。椎实螺外壳的旋向由一对核基因控制,右旋(S)对左旋(s)是显性,外壳的旋向符合“母性效应”。以右旋椎实螺A(SS)和左旋椎实螺B(ss)作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实验得F1后全部单独饲养进行相关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任一椎实螺单独饲养,子一代都不会发生性状分离B.椎实螺A、B正反交所得F1的螺壳旋向与各自母本相同C.F1单独饲养后,所得F2的螺壳旋向为右旋∶左旋=3∶1D.螺壳左旋的椎实螺基因型只有Ss、ss两种可能【正确答案】C

7-3(巩固)基因组印记是指来源于父本染色体和母本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子代中表达出现差异的一种遗传现象,DNA甲基化是基因组印记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甲基化会导致基因无法表达,且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可发生印记重建。若基因型均为Aa甲(A控制野生型,a控制突变型,“a甲”表示a基因甲基化)的雌雄小鼠杂交,雌性小鼠所产生卵细胞中的基因未出现甲基化,雄性小鼠产生精子时A、a基因均被甲基化。据此推测杂交子代小鼠的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A.3:1 B.2:1 C.1:1 D.无法判断【正确答案】C

7-4(巩固)某种实验小鼠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vy和a的控制,Avy为显性基因,表现为黄色,a为隐性基因,表现为黑色。纯种黄色体毛小鼠与纯种黑色体毛小鼠杂交,子一代小鼠的基因型都是Avya,却表现出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研究表明,在Avy基因的前端有一段特殊的可发生DNA甲基化修饰的碱基序列。Avy基因的表达受到DNA甲基化的抑制,甲基化程度越高小鼠体毛的颜色越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该小鼠毛色的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B.基因型Avya小鼠毛色不同的原因是Avy基因和a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C.DNA甲基化过程主要影响Avy基因的翻译过程D.亲代的DNA甲基化影响可通过有性生殖向子代传递【正确答案】D

7-5(巩固)蛋白D是某种小鼠正常发育所必需的物质,缺乏则表现为侏儒瓜。小鼠体内的A基因能控制该蛋白的合成,a基因则不能。A基因的表达受P序列(一段DNA序列)的调控,如图所示。P序列在精子中是非甲基化,传给子代能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是甲基化(甲基化需要甲基化酶的参与),传给子代不能正常表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型为Aa的侏儒鼠,A基因可能来自母本也可能来自父本B.降低发育中的侏儒鼠甲基化酶的活性,侏儒症状都能一定程度上缓解C.侏儒雌鼠与侏儒雄鼠交配,子代小鼠不一定是侏儒鼠D.正常雌鼠与正常雄鼠交配,子代小鼠一定是正常鼠【正确答案】C

7-6(提升)遗传印记是因亲本来源不同而导致等位基因表达差异的一种遗传现象,DNA甲基化是遗传印记重要的方式之一。印记是在配子发生过程中获得的,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得以维持,在下一代配子形成时印记重建。如图为遗传印记对转基因鼠的IGF2基因(存在有功能型A和无功能型a两种基因)的表达和传递影响的示意图,被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表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雌配子中印记重建后,A基因碱基序列未改变B.配子中印记重建会发生去甲基化C.据图可以断定雌鼠的A基因来自它的母方D.若某生长缺陷型雄鼠与任一雌鼠杂交后代全为生长缺陷鼠,则其基因型为aa【正确答案】C

7-7(提升)某种小鼠常染色体上的A基因能控制蛋白X的合成,a基因则不能,当小鼠缺乏蛋白X时表现为个体较小(侏儒鼠)。A基因在雌配子中会发生DNA甲基化修饰而抑制其表达,在雄配子中的A基因是非甲基化的,如下图。关于图中雌、雄鼠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甲基化会引起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B.雌鼠与雄鼠基因型相同,但表型不同C.雌鼠A基因来自于其父本的几率为1/2D.雌、雄鼠杂交子代中,侏儒鼠占1/4【正确答案】B

【原卷8题】知识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实例分析,其他植物激素的产生、分布和功能,不同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当茎端生长素的浓度高于叶片端时,叶片脱落,反之不脱落;乙烯会促进叶片脱落【详解】A、③和④之间有玻璃隔板,与琼脂等高,④中的NAA不会扩散至③,但④的NAA浓度较高,可促进④生成乙烯,乙烯是气体,可扩散作用于③,导致③中的叶柄脱落率大于①,A错误;B、乙烯会促进叶片脱落,④中的叶柄脱落率大于②,据此推知④中乙烯浓度不会小于②,B错误;C、由题意可知,茎端生长素的浓度高于叶片端时,叶片脱落,①中的叶柄脱落率小于②,②中的茎端生长素浓度高于①,C正确;D、①中叶柄脱落率随时间延长而增高,是因为植物成熟后会释放乙烯,乙烯会促进叶片脱落,D错误。故选C。8-1(基础)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处理番茄的幼嫩果实,统计果实成熟时的相对体积,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D可以促进果实发育,增大果实体积B.2,4-D对果实发育的影响具有两重性C.用乙烯代替2,4-D可得到类似的结果D.2,4-D促进番茄果实发育的最适浓度是200mg·L-1【正确答案】A

8-2(基础)棉花的芽能合成生长素,防止叶柄脱落。为了验证棉花的幼叶是否也能合成生长素,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选取若干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棉花幼苗均分成3组,分别编号甲、乙、丙;②将3组棉花的顶芽全部去掉;③将甲、乙组棉花去掉幼叶的叶片,保留叶柄,但乙组棉花的叶柄横断面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丙组棉花保留幼叶;④观察3组棉花植株叶柄脱落情况。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说法,错误的是()A.三组棉花都去掉顶芽属于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B.不必再设计不做任何处理的一组作为对照C.实验中甲、乙、丙三组之间可以形成相互对照D.甲、乙、丙三组实验的叶柄脱落时间可能相差不大【正确答案】D

8-3(巩固)分蘖(分枝)是决定水稻株型发育的主要决定因素,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抑制水稻分蘖,细胞分裂素可促进水稻分蘖。在水稻发育过程中,植物根部产生的一种微量有机物独脚金内酯(SL),可向上运输至腋芽部位,从而抑制侧芽的生长。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SL是一种可调节水稻侧芽生长发育的植物激素B.突变型水稻SL合成途径受阻,可能出现多分蘖的表型C.抑制水稻侧芽发育的生长素浓度可能会促进其茎的发育D.SL与细胞分裂素对侧芽的生长发育具有协同作用【正确答案】D

8-4(巩固)油菜素内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被称为“第六大植物内源激素”,广泛分布于不同科属的植物及植物的不同器官中,有平衡植物体内源激素发展的功能。下表是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a~e依次增大)组别清水浓度a浓度b浓度c浓度d浓度e平均株高(cm)162038514224据此分析,可以推测油菜素内酯()A.能促进植物根茎叶的生长发育B.油菜素内酯对植物生长具有两重性C.促进芹菜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在浓度c~d之间D.可能兼具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综合功效【正确答案】D

8-5(巩固)植物体内的IAA(吲哚乙酸)、IBA(吲哚丁酸)和PPA(苯乙酸)都属于生长素。为了比较不同浓度的IAA、IBA和PPA对某种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所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结果表明,吲哚乙酸对该植物根系的生长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B.吲哚乙酸是植物激素,而吲哚丁酸和苯乙酸是植物生长调节剂C.实验证明,吲哚丁酸和苯乙酸对该植物根系的生长只有抑制作用D.促进该种植物根系生长的最适宜IAA浓度为0.05μmol·L-1【正确答案】A

8-6(提升)双子叶植物在破土前,子叶和顶端分生组织及一部分下胚轴组织向下弯曲,形成弯钩状结构,由弯钩处的下胚轴优先接触土壤,这个局部特化的组织称为“顶端弯钩”(如图1)。研究发现,生长素在弯钩的外侧浓度低于内侧,并且多种植物激素参与弯钩的形成,其部分分子调控机制如图2。当双子叶植物出土后,生长素的分布发生改变,导致弯钩打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顶端弯钩的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B.对于顶端弯钩的形成,乙烯与赤霉素表现为协同作用,与茉莉酸表现为拮抗作用C.水杨酸通过抑制EIN3/EIL1活性,从而抑制HLS1基因表达,抑制顶端弯钩形成D.出土后,顶端弯钩外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内侧,生长速率大于内侧【正确答案】D

8-7(提升)为研究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CTK)的作用特点及其对植物体生长的影响,研究小组对正常生长且生理状况一致的①、②、③三组某植株幼苗分别进行如下处理:①组:对照组不做处理;②组:去除顶芽;③组:顶芽涂抹能影响生长素运输的三碘苯甲酸。实验处理第5天后②、③组侧芽开始萌发并在第9天后快速生长,在实验的第0、6、10天分别检测各组侧芽处的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CTK)的含量,结果如图甲和乙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涂抹三碘苯甲酸和去除顶芽均可抑制生长素运输,促进侧芽萌发B.持续降低的内源生长素含量有利于该植株侧芽的萌发与生长C.IAA与CTK的比例可调控侧芽的萌发与生长,增大该比例有利于侧芽生长D.推断三碘苯甲酸同时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素从顶芽往侧芽运输的作用【正确答案】C

【原卷9题】知识点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分析】1、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2、分析图1可知,RA患者体内的INF-α和IL-6的含量较高,即INF-α和IL-6可能是促进RA患者免疫炎症的细胞因子;分析图2可知,下丘脑分泌的CRH可促进垂体分泌ACTH,ACTH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GC,同时GC对下丘脑和垂体存在负反馈调节。【详解】A、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艾滋病的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几乎瘫痪,导致人体患有获得性免疫缺陷;花粉过敏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花粉)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因此三者的发病机理都不同,A正确;BC、由图1可知,RA患者体内的INF-α和IL-6的含量较高,即INF-α和IL-6可能是促进RA患者免疫炎症的细胞因子;具题意“糖皮质激素(GC)是治疗RA的药物之一”,GC是通过抑制INF-α和IL-6的产生而治疗RA,B正确,C错误;D、下丘脑分泌的CRH可促进垂体分泌ACTH,ACTH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GC,GC会通过负反馈作用于垂体,因此垂体细胞既有CRH受体,也有GC受体,D正确。故选C。9-1(基础)风湿性自身免疫病(RAD)是一类主要影响肌肉、关节、结缔组织和骨骼的免疫系统失调性疾病。抗疟药物氯喹(CQ)及羟氯喹(HCQ)可用于RAD的治疗,其作用机制是CQ及HCQ可通过干扰Toll样受体(TLR)信号而发挥抗炎作用,TLR可引起抗原呈递细胞的活化,增强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功能,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RAD发生机理与过敏反应相同,发生快、消退也快B.CQ及HCQ可通过干扰TLR信号的转导而抑制免疫细胞的激活C.辅助性T细胞能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D.若TLR缺陷,则会加重RAD对肌肉、关节的影响,使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正确答案】B

9-2(基础)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儿童常见病,其发生与鼻黏膜分泌的P物质有关,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原初次刺激特异性个体不会发生免疫反应B.过敏原与浆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刺激其分泌IgE抗体C.P物质引起鼻黏膜毛细血管扩张会导致组织液减少D.找出并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性鼻炎的主要措施【正确答案】D

9-3(巩固)T细胞表面的受体可以识别抗原引起免疫反应,同时还有很多辅助分子来帮助完成这一过程。此外,T细胞表面还存在负向调控的受体分子,如PD-1。当PD-1与某些特定分子PDL1结合后,能迫使免疫细胞自杀,从而终止正在进行的免疫反应。一些肿瘤细胞进化出了一种防御机制,它们的表面也带有PDL1,从而诱导T细胞过早地进入自我破坏程序。科学家研制出PD-1单克隆抗体,作为免疫负调控抑制剂,通过阻断PD-1与PDL1的相互作用,从而降低免疫抑制反应,进而治疗甚至治愈肿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情况下,PD-1有助于防止免疫反应过度,避免发生自身免疫病B.部分T细胞会在PD-1的作用下发生细胞凋亡C.PD-1单克隆抗体不是直接作用于肿瘤,而是对免疫细胞起作用,达到抗肿瘤的目的D.体细胞中同时含有控制合成PD-1的基因和控制合成PDL1的基因【正确答案】B

9-4(巩固)布氏田鼠是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一种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的示意图。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是()A.布氏田鼠在寒冷环境下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最终实现BAT细胞产热增加,维持体温的稳定B.某小鼠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甲状腺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引起甲亢,该病在免疫学上属于自身免疫病C.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其受体位于细胞内D.UCP-1增加产热的机理可能是抑制ATP的合成,从而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变成了热能【正确答案】C

9-5(巩固)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炎症因子TNF-α具有加强炎症反应的作用。研究发现、辅助性T细胞17(Th17)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7(IL-17)在RA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人员比较了RA患者和健康人体内血清中IL-17的水平,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与健康人相比,RA患者的免疫自稳功能发生异常B.RA患者体内的IL—17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健康人体内的C.RA患者体内的IL—17高水平表达导致相关抗体含量过高D.IL—17与TNF-α在RA患者的炎症反应方面相抗衡【正确答案】D

9-6(提升)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进行的。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以及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是相互影响的,它们含量的异常能反映出某部位发生了病变从而使机体表现出一定的病症。下表是医院验血报告单的部分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患者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正常值T34.1ng/dL10~200ng/dLT42.8μg/dL5.5~12μg/dLTSH22.7μIU/mL0.2~7.0μIU/mL乙患者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正常值T3345.1ng/dL10~200ng/dLT415.8μg/dL5.5~12μg/dLTSH0.1μIU/mL0.2~7.0μIU/mL注:T3和T4均反应甲状腺激素水平,TSH反映促甲状腺激素A.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以及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的相互影响均通过分级调节实现B.甲患者的病变部位可能是甲状腺C.乙患者可通过注射促甲状腺激素缓解病症D.乙患者可能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正确答案】B

9-7(提升)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示了人体除了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的主生物钟外,还有存在于肝脏、胰脏等器官和脂肪组织中的局部生物钟,它们对调节激素水平、睡眠需求、体温和新陈代谢等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松果体细胞分泌的褪黑素俗称脑白金,它的分泌是由神经反射活动导致的。褪黑素白天分泌少,晚上分泌多,能使人在夜间迅速入睡,睡眠时间持续延长,其调控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个别同学熬夜玩手游,从而扰乱了生物钟,推测其原因是手机光线促进了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干扰睡眠B.外界环境的光照变化刺激视网膜上感光细胞,产生兴奋并传递,最终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松果体细胞C.褪黑素由松果体细胞分泌后,通过体液运输,抑制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活动,此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D.研究表明褪黑素能抑制睾丸分泌雄性激素,从图中推测其抑制机理是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正确答案】C

【原卷10题】知识点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生态农业【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分析】生态农业形成的农田生态系统等,含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些组成成分。【详解】A、生态农业是以低投入来获得农作物的高产出量,A错误;B、随着农民对农作物的收割,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N等元素也随之离开土壤,为了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仍然需要对农作物增施氮肥,B错误;C、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使废弃物资源化,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并提高能量利用率,C正确;D、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是不能改变的,因此,设计生态农业增加食物链中营养级数量,并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故选C。10-1(基础)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可持续性综合发展新模式。打造以种植采摘、特色养殖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是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举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区别生态农业群落和传统农业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B.调查农田生态系统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采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C.果园内设置一些鸟巢来招引更多的鸟类防治害虫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果园中鸟类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来源于鸟类的遗体残骸和下一营养级的粪便【正确答案】C

10-2(基础)在鱼塘适量种植莲藕,能达到水净、鱼肥、景美、藕增产的多重效益。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莲藕和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生态系统,鱼与莲藕的种间关系为共生关系B.该系统中鱼所需的氧气主要来自荷叶的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C.莲藕直接吸收过剩鱼饲料和鱼粪便,是水体不容易被污染的主要原因D.该模式综合考虑了自然——经济——社会效益,符合绿色生态发展观【正确答案】D

10-3(巩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某些地区大力发展“稻—萍—鱼”立体农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稻、萍、鱼构成了一条食物链B.鱼的引入可加快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稻—萍—鱼”立体农业系统内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D.“稻—萍—鱼”立体农业运用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正确答案】D

10-4(巩固)生态农庄是集种植、养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兴农业模式,如图是某农庄生态系统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蚯蚓属于次级消费者B.该生态系统提高了能量利用率C.图中的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D.该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主要取决于稻田中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正确答案】B

10-5(巩固)板栗—茶树立体农业是果农探索出的典型农业生产模式之一。在板栗林中栽植茶树,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板栗、茶树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立体农业设计的原理是物质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B.板栗林中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C.与传统农业相比,立体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D.与传统农业相比,立体农业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提高【正确答案】C

10-6(提升)如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B.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蝇蛆和蚯蚓,促进了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的进行C.合理使用农家肥可提高葡萄和蔬菜的产量D.该生态系统遵循了循环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正确答案】B

10-7(提升)我国华北某地建立了种植业与养殖业密切结合的生态农业示范区,模式图如下图。下列对此生态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沼气代替传统煤炭能源满足村民的需求实现了能源的洁净和可再生B.对种养废弃物的饲料化、肥料化和能源化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途径利用和良性循环C.因地制宜的选择种植和养殖的生物种类需考虑农畜产品的社会需求量D.同时实现防治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发展遵循了生态工程整体的原理【正确答案】B

【原卷11题】知识点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分析】根据图分析可知,根据曲线中甲先增加先减少,乙后增加后减少,可判断二者可能为捕食关系,其中甲表示烟粉虱的数量变化,乙表示丽蚜小蜂的数量变化。【详解】A、根据曲线中甲先增加先减少,乙后增加后减少,可判断二者可能为捕食关系,其中甲表示烟粉虱,乙表示丽蚜小蜂,A正确;B、烟粉虱和丽蚜小蜂为捕食关系,烟粉虱数量下降的原因是丽蚜小蜂的捕食导致死亡率升高,B正确;C、图中两条曲线出现交点,但根据图中对应的纵坐标数据可知,此时烟粉虱的数量与丽蚜小蜂的数量不相等,C错误;D、烟粉虱是一种农作物害虫,其数量变化与其食物数量和天敌数量变化有关,丽蚜小蜂是影响烟粉虱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D正确。故选C。11-1(基础)蚧壳虫是造成柑橘减产的害虫,某地引入黄金芽小峰,通过该蜂寄生来防治这种蚧壳虫。但进一步观察发现,有蚂蚁存在时,似乎能使蚧壳虫免遭寄生。为此,研究人员去除柑橘上的蚂蚁,得到图研究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该地蚧壳虫与蚂蚁之间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B.寄生关系使黄金芽小蜂种群数量呈动态变化C.去除蚂蚁对二者寄生关系的短期影响比较大D.蚂蚁活动会降低黄金芽小蜂的生物防治效果【正确答案】A

11-2(基础)下表为某柳树林中几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平均值,单位:株/m2)随林木郁闭度(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变化的调查数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郁闭度植物00.20.40.60.81.0一年蓬15.313.510.87.44.32.4加拿大一枝黄花10.49.56.15.63.01.2刺儿花3.74.38.54.42.21.0A.与1.0的郁闭度相比郁闭度为0时,一年蓬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林木郁闭度由0.8增大到1.0,该人工林中加拿大一枝黄花的K值下降C.加拿大一枝黄花是常见的入侵物种,在不同条件下生存能力都是相对最强的D.郁闭度越大,三种草本植物间对水和无机盐的竞争越大【正确答案】B

11-3(巩固)下图表示两种生境下捕食者蝾螈对池塘中霍氏蛙、灰树蛙、蟾蜍种群数量的影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蝾螈的捕食作用导致霍氏蛙在竞争中的优势减弱B.因生态位不同,在无蝾螈情况下三个种群会长期共存C.实验可证明霍氏蛙种群数量受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D.干旱环境是影响蟾蜍种群的非密度制约因素【正确答案】B

11-4(巩固)为研究不同细菌培养液对草履虫种群密度的影响,通过向一系列稻草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一定量的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来饲喂草履虫,草履虫种群密度的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不同细菌培养液对草履虫种群密度的影响培养液草履虫种群密度(ind/mL)1d2d3d4d5d6d7d8d9d10d对照1583605107010391161101110851072大肠杆菌216861088191628341995187614361508枯草芽孢杆菌1232168001207117912161236927793蜡样芽孢杆菌133509126113341120117111831062820金黄色葡萄球菌1714473493511081038814732673A.在不添加细菌的稻草培养液中草履虫的种群数量不一定呈“S”形增长B.培养6d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产生了不利于草履虫生长的代谢产物C.在培养的10d内,各种细菌的数量可能均会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D.饲喂大肠杆菌最有利于草履虫早期大量增殖且可获得最大种群密度【正确答案】D

11-5(巩固)吹绵蚧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科学家研究了吹绵蚧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趋向于m点B.当种群数量超过n点时,可能会导致吹绵蚧虫害的爆发C.当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由于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吹绵蚧种群数量会稳定回p点左右D.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目的是使吹绵蚧数量长期稳定在n点【正确答案】D

11-6(提升)研究种群和群落的特征,在野生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的防治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下图是某群落中甲、乙、丙三个不同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与年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甲、乙、丙都是动物种群,则一段时间后丙种群数量可能下降B.若甲、乙、丙是具有捕食关系的三个动物种群,甲为植食性动物,则乙、丙的关系可能是种间竞争或捕食C.田鼠种群变化趋势如乙种群,但田鼠数量随季节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食物量的变化D.在研究该群落时,可通过统计多个样方内的植物种类并取平均值的方式调查植物丰富度【正确答案】D

11-7(提升)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中不放螺,M中放入100只螺。一段时间后,将M中的螺全部移入L中,并开始统计L、M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B.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甲藻>乙藻>丙藻C.图示L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捕食D.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正确答案】D

【原卷12题】知识点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工程的特点及基本原理【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详解】A、该稻蟹共生稻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阳光、饵料,粪肥中的化学能,A错误;B、稻蟹共作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正确;C、与单作稻田相比,稻蟹共作生态系统中河蟹捕食稻田昆虫和杂草,杂草密度降低,减少了与水稻的竞争,水稻因而得到更多的光、CO2和无机盐用于生长,河蟹捕食稻田昆虫,减少了昆虫对水稻的取食和危害,增加了水稻产量,C正确;D、生态工程原理中的循环原理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故河蟹取食老叶、河蟹粪便还田均体现了生态工程原理中的循环原理,D正确。故选A。12-1(基础)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生理过程①B.能够保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a、bC.农田生态系统的人为管理起主要作用,所以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D.能量流动过程中,化学能转为热能的这一步主要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正确答案】C

12-2(基础)某林场对林下无植被空地进行开发,采用了“上层林木+中层藤本药材+下层草本药材+地表药用真菌”的立体复合种植模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林、藤、草和真菌等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该模式改变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渠道C.该模式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该模式利用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正确答案】A

12-3(巩固)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下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细菌、真菌均属于分解者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蚯蚓种群密度时,调查范围为1hm2,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条,第二次捕获34条,其中带标记的15条,估算其种群密度为88.4条/hm2C.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有机肥D.该生态工程设计突出了循环的原理【正确答案】D

12-4(巩固)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如图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间的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丙所摄取的甲、乙等食物的能量远大于丙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C.对该河流进行水质测量,主要应该检测水中重金属的含量D.使水质达到要求的处理要遵循协调、循环等生态工程原理【正确答案】C

12-5(巩固)人工湿地是人工建造的与沼泽地类似的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在污水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人工湿地内的人工基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净化。下图甲为人工湿地示意图,图乙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人工湿地的建设应遵循协调原理,即需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B.据图乙可知b为分解者,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由于没有天敌制约,湿地中挺水植物的种群数量会呈“J”形增长D.少量生活污水流入湿地不会造成明显影响,说明湿地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正确答案】D

12-6(提升)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表示营养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海水立体养殖充分利用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若海带养殖太多,可能导致牡蛎减产C.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8%D.该生态养殖工程体现了再生原理【正确答案】C

12-7(提升)为了发展生态农业,某地农民分别建立了庭院生态系统和以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为基础设计的稻鱼共生系统,其中图为庭院生态系统结构图。表为稻鱼共生系统和水稻单作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表中单位kgCO2·eq/hm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生产方式化肥农药饲料合计氮肥复合肥小麦玉米稻鱼共生278.21116.243.2222.6265.51925.7水稻单作459.01578.551.5002089A.流入该庭院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C.相比稻鱼共生系统,水稻单作系统没有消费者,自我调节能力差,抵抗力稳定性低D.稻鱼共生系统增强了土壤肥力,其设计体现了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正确答案】D

【原卷13题】知识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分析】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酶,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详解】A、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A错误;B、纤维素的元素组成是C、H、O,培养基B中应加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不能作为氮源,B错误;C、步骤③对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的目的是将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步骤④将稀释样液接种得到培养基进行培养,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