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标选修5习题:模块综合 测试卷_第1页
高中地理新课标选修5习题:模块综合 测试卷_第2页
高中地理新课标选修5习题:模块综合 测试卷_第3页
高中地理新课标选修5习题:模块综合 测试卷_第4页
高中地理新课标选修5习题:模块综合 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综合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1.(1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材料一:干热风又称“火风”,是小麦生长发育后期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是我国北方冬麦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干热风一般出现在5月初至6月中旬,此时正值华北、西北及黄淮地区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时期,干热风导致植物蒸腾急速增大,造成小麦灌浆不足甚至枯萎死亡而减产。材料二:如图示意华北平原近50年来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1)描述华北平原年平均干热风日数的分布特征。(2)提出华北平原减轻干热风危害的具体措施。【解析】(1)读图可以看出图中中部数值高,中部日数多,南北部数值小,南北部干热风日数少(整体来看北部数值高,南部数值小,也可以说成北部日数多,南部日数少),平原中部偏北处日数最多,东南部最少,也可以描述成北部日数中间多周边少,南部西多东少。(2)根据干热风的形成和特点可以知道,干热风一般出现在5月初至6月中旬的华北地区,因为这一时段的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很快,然而雨季还没有来到,空气干燥,形成又热又干的干热风,所以可以营造农田防护林,适时合理灌溉,增加空气湿度,减小风速,另外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改革耕作制度、栽培技术以适应干热天气,还可以施用化学药剂,提高小麦抗干热风的能力等措施。【答案】(1)中部日数多,南北部少;平原中部偏北处日数最多,东南部最少(或北部日数中间多周边少,南部西多东少)。(2)营造农田防护林;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适时合理灌溉;改革耕作制度、栽培技术;适当施用化学药剂,提高小麦抗干热风的能力。2.(1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4年1月10日,美国中部遭遇了数十年来最低气温,局部气温甚至达到零下50℃(1)分析本次寒潮给美国中部地区造成严重后果的原因。(2)试述此次暴风雪对美国农业可能产生的影响。【解析】(1)造成严重后果一方面要从灾害本身势力强分析,另一方面要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及人口密集程度。(2)暴风雪对美国农业的影响,一方面要从气温低影响越冬作物生长,另一方面考虑对牲畜的影响,其次还要考虑有利影响即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答案】(1)冷空气势力强劲,水汽含量大;南北走向山脉和中部的平原地形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受灾地区人口众多,经济较发达,灾害损失大。(2)带来强降温及霜冻,可能冻死越冬农作物,导致来年农业减产;暴风雪使牛、羊等因缺乏草料及受冻而大批死亡;降温能使农田来年病虫害减少。3.(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终霜冻是一种常见并且分布广泛的农业气象灾害,指每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冻。如果终霜冻显著推迟,就有可能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下图为山西省特晚终霜冻概率(%)空间分布示意图。(1)据图说明山西特晚终霜冻概率的空间分布特点,并推测影响因素。(2)列举农业生产预防终霜冻的措施。【解析】(1)受纬度影响,北部发生终霜冻的概率整体比南部高;受地形的影响,发生终霜冻的概率呈现从中心向外分散分布的特点。(2)增加空气湿度和空气中的杂质,加强大气的保温作用。还可以进行地面覆盖,减少地面热量损失。【答案】(1)高低概率中心分散分布,可能是受纬度、地形的影响。(2)农田灌溉,增加近地面的空气湿度,保持地面热量;用稻草、麦秆等覆盖,减少地面热量散失;人造烟雾,增强大气逆辐射。4.(10分)读1949~1990年塔里木盆地洪涝灾害的频次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简述该地区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2)说出甲地洪水的多发季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解析】第(1)题,注意图例,该区域洪涝灾害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地区,南部、东部、中部较少。第(2)题,该区域融水多为融雪洪水,冬季积雪在春季气温回升时融化,形成洪水。【答案】(1)洪灾频次的地区分布不均;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和西部,呈块状分布,塔里木盆地南部、中部和东部洪涝灾害发生的次数较少。(2)春季。甲地为天山地区,冬季降雪较多,气温低,降雪难以融化,形成积雪;次年春季,气温迅速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形成洪水。5.(10分)下图为浙江省风暴潮高潮位达到各警戒级别比例逐月分布图,其中红色、橙色和黄色代表超过当地警戒水位由高到低变化。读图,完成下题。据图归纳浙江省风暴潮高潮位超警戒潮位的时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浙江6~10月份遭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尤其是8、9月还出现了红色预警。这主要是夏、秋季节该地受夏季风影响较大,同时台风频发,因而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显著。【答案】风暴潮主要集中在6~10月份,其中8、9月份最多。原因:夏、秋季节该地盛行东南风,台风等热带气旋频发,加剧风暴潮的危害。6.(1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3年7月至8月上旬,我国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强度大、影响重,部分地区高温持续的时间和强度都突破了历史纪录,造成严重的干旱。简述造成该地区此次“高烧持续不退”的自然原因及旱灾造成的危害。【解析】联系影响该地天气的因素分析气温高的原因。该年影响该地的梅雨天气持续时间短,晴天增多,太阳辐射强;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影响该地区时间长,使伏旱天气持续时间长,使气温上升幅度大;影响该地的台风较往年少,对缓解高温天气弱。干旱可以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用水缺乏,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答案】原因:长江中下游梅雨期与历年相比较短,晴天增多;副热带高压强度明显强于历史同期,持续时间长,导致气温持续攀升;大气环流异常,北上并深入内陆的台风较往年偏少。危害: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7.(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沙尘暴天气及沙漠化严重威胁人类生产、生活。承德市位于首都北京与北部最近的沙地——浑善达克沙地中间,是沙地扩张南侵的必经之路,因而成为抵御沙尘危害,守卫首都北大门的要塞。下图示意承德市近五十年沙尘暴平均日数空间分布。描述承德市沙尘暴发生日数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河谷地形对沙尘暴发生的影响。【解析】注意等日数线的变化与弯曲方向,进而描述其分布特征。注意图中河谷的走向与高低起伏,这些都增强了风力,加大了影响,春季河道裸露提供了物质条件,因而河谷地区沙尘暴日数较多。【答案】特征:沙尘暴发生日数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河谷地带沙尘暴日数比两侧多。影响:河谷走向与冬季风风向一致,有利于大风在河谷内穿越;河谷狭管效应促进了风力增强,提高输沙能力;河谷西北高东南低利于风场的维持,为风沙远距离输送提供了条件;春季河道干涸,裸露的河床存在大量松散物质,提供沙源。8.(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红河流域位于中国西南纵向岭谷区东部,该区降水的时空分布复杂,地质灾害频发。(1)说出红河流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分布特点。(2)分析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密集区形成的原因。【解析】第(1)问,图中是点状事物的分布,所以要从分布是否均衡的角度去描述。第(2)问,根据文字材料中“纵向岭谷”和水系特征推出红河水系上游属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断裂构造发育,岩土体结构脆弱。在强降水和连续性降水的情况下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而密集区降水强度不大,说明灾害密集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山高坡陡,岩石破碎,以及人类对植被的破坏。【答案】(1)滑坡、泥石流在红河流域分布广泛,在流域上游分布密集;在下游主要分布在干、支流的两侧。(2)红河流域上游山高坡陡,断裂构造发育,岩土体结构脆弱;人类对植被的破坏。9.(10分)森林火灾位居破坏森林的三大自然灾害(火灾、病害、虫害)之首,它不仅给人类的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破坏生态环境,而且还会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图1是我国北方某地区2013年森林火灾频次统计图,图2是某地区火灾发生时的资料图。气象与森林火灾的关系非常密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分析判断在火灾发生后,及时获得图2中影像资料的技术与传统监测手段相比有何优点。(2)依据材料,从气象因素分析我国北方森林火灾多发的季节和原因。【解析】从资料图中可以判断出获取信息的技术主要是遥感。它与传统方式相比,主要是获取信息的速度、数量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具有动态性和实时性。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北方的火灾多发生在春季。影响火灾多发的气象要素主要从气温、降水、大风等主要方面来分析。【答案】(1)遥感(RS)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大;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动态性强的特点。(2)春季。春季气温回升快,气温偏高;春季降水少,气候干旱;大风多。10.(10分)2014年1月,暴风雪席卷美国中部到东北部大部地区,并带来强风、暴雪和剧烈降温天气,影响范围波及22个州1亿居民,当地媒体将其称为60年来最为强烈的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