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期末总复习:第二章知识梳理_第1页
必修一期末总复习:第二章知识梳理_第2页
必修一期末总复习:第二章知识梳理_第3页
必修一期末总复习:第二章知识梳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梳理简单的分类法及应用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可对事物(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标准不同,分得的类别也不同。常用的分类法有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1)化学物质的分类:根据组成成分物质分为金属如:铁、铜物质混合物如:空气金属如:铁、铜物质混合物如:空气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非金属如:硫氧气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大多数的盐如:氯化钠强碱如:氢氧化钠酸如:硫酸醋酸部分弱碱如:水有机物如:乙醇(2)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上根据研究角度不同,对化学反应采取了不同的分类方法。①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②根据反应的本质(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分为分为离子反应和分子反应。④根据反应进行的程度分为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2.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叫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叫分散剂。如:氯化钠溶液是一种分散系,其中氯化钠是分散质,水是分散剂。(2)分散系的分类:当液体是分散剂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其中溶液中溶质粒子直径小于1nm;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3)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区别①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这也是胶体的本质特征。②区别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常用方法——丁达尔效应(4)胶体的制备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将FeCl3饱和溶液烛滴滴入沸水中,所形成的红褐色透明液体就是氢氧化铁胶体。3.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2)酸、碱、盐都是电解质(3)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的盐等。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等物质。4.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1)离子反应:在溶液中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反应有复分解离子交换型和氧化还原型两种。(2)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所有的离子反应。如Ca2++COCaCO3↓表示可溶性钙盐和可溶性碳酸盐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可按以下步骤: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平;②拆:将可溶性强电解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物质、氧化物和气体写成化学式;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④查:检查是否符合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反应事实等。判断一个离子方程式的正误的依据:①看反应能否写离子方程式。②看“==”、“”、“”、“”及必要的反应条件是否正确、齐全。③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如HCO不能写成H++CO,而HSO通常应写成H++SO等。该用离子表示的是否拆成了离子,该用分子式表示的是否写成了分子式。④看产物是否符合事实。如H2S与FeCl3反应生成FeCl2、S和HCl,而不生成FeS。⑤看是否漏掉离子反应。如Ba(OH)2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既要写Ba2+与SO生成BaSO4的反应,又不能漏掉Cu2+与OH-生成Cu(OH)2的反应。 此外,还要检查是否符合质量守恒、电荷守恒;检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配比是否正确。(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之间生成难溶物质(沉淀)、挥发性物质(气体)、难电离物质(水、弱酸、弱碱等)。具备以上条件之一就能发生。判断离子能否共存的方法:看清题目,挖掘隐含条件或隐含离子,如无色溶液(不含有色离子如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红色);酸性(含H+离子);碱性(含OH-离子)等;看各离子间能否结合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看能否生成难电离物质(水、弱酸、弱减);看能否生成挥发性物质(气体);看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和还原性离子共存时),看能否发生特殊反应(水解反应或络合反应)等,若溶液中有上边之一就不能共存。5.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其实质是发生了电子转移,其主要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失去电子,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得到电子,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氧化与还原是对立统一的,同时发生的,不能孤立的进行。(2)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中的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箭头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同种元素);电子数目是化合价变化(升高或降低)的总数。如:(4)氧化剂和还原剂①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叫做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常作为氧化剂的有O2、Cl2、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高锰酸钾等。②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常作为还原剂的物质主要有活泼金属(Na、Mg等)、C、H2、CO等③氧化剂氧化性(或还原剂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a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排在前面的金属的还原性强于后面的,如:K>Fe>Cu;排在前面的金属离子的氧化性弱于后面的,如:Cu2+>Fe2+>K+。④元素化合价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最高价的只能降低,只具有氧化性,只能做氧化剂;最低价的只能升高,只具有还原性,只能做还原剂;中间价态既能升高又能降低,所以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因此既能做氧化剂又能做还原剂。(5)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a守恒规律,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数值等于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数值,即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数目相等。b对立统一规律,氧化与还原是对立统一的,同时发生的,不能孤立的进行,有氧化剂就有还原剂。c反应先后规律,当一种氧化剂同时遇到多种还原剂时,首先反应的是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待最强的还原剂被全部氧化后,多余的氧化剂再氧化稍弱一点的还原剂,这样依次进行。当一种还原剂同时遇到多种氧化剂时,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