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与灭菌学习_第1页
消毒与灭菌学习_第2页
消毒与灭菌学习_第3页
消毒与灭菌学习_第4页
消毒与灭菌学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毒与灭菌学习第1页/共56页内容第一节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第二节消毒灭菌的方法第三节消毒灭菌的运用第四节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第五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第2页/共56页第一节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病毒和霉菌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消毒:杀灭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防腐: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清洁: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无菌:不存在活菌的意思。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第3页/共56页第二节消毒灭菌的方法第4页/共56页一、物理消毒灭菌法(一)热力灭菌法(二)辐射杀菌法(三)滤过除菌法(四)干燥与低温抑菌法第5页/共56页(一)热力灭菌法湿热80℃经5-10min可杀死所有细菌繁殖体和真菌原理:多数无芽胞细菌经55-60℃作用30-60min后死亡分类: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第6页/共56页干热灭菌法焚烧:废弃物品、动物尸体。烧灼:接种环、试管口灭菌。干烤:160-170℃2h,玻璃器皿、瓷器等。红外线:1-10μm波长最强,但只在照射到的物体表面产生热效,医疗器械的灭菌。脱水干燥,使大分子变性第7页/共56页干烤灭菌器

第8页/共56页湿热灭菌法(一)巴氏消毒法: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61.1-62.8℃30min或71.1℃15-30s一般用于酒类、牛乳等的消毒。第9页/共56页煮沸法:101.3kPa,

100℃5min杀灭繁殖体,1-2h杀灭芽胞加入2%的碳酸氢钠,促进芽胞的杀灭,防止金属器皿生锈一般用于食具、刀剪、注射器的消毒。第10页/共56页湿热灭菌法(二)流动蒸汽消毒法:常压蒸汽消毒法,100℃15-30min杀灭繁殖体,但芽胞不被全部杀灭。间歇蒸汽灭菌法:100℃加热15-30min,37℃过夜,连续三次,用于含糖、牛奶等培养基。第11页/共56页高压蒸汽灭菌法:103.4kPa(1.05kg/cm2),121.3℃,

15-20min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常用于一般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敷料等物品。第12页/共56页灭菌锅第13页/共56页湿热灭菌比干热效果好湿热灭菌时,菌体蛋白质较易凝固。湿热灭菌时,菌体吸收水分,蛋白质含水愈多,凝固所需温度降低。湿热穿透力比干热大,可使被灭菌物品内部温度迅速上升。湿热蒸气可放出潜热,这种潜热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第14页/共56页(二)辐射杀菌法

紫外线杀菌机理:波长20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紫外线穿透力较弱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特点:应用范围:空气消毒手术室、传染病房、细菌实验室第15页/共56页杀菌机理:应用范围:电离辐射包括高速电子、X射线和射线干扰DNA合成,破坏细胞膜,产生游离基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消毒食品、药品、生物制品的消毒不破坏其营养成分

第16页/共56页微波波长1-1000mm的电磁波杀菌机理:热效应,但不均匀,灭菌效果不可靠应用范围:食品、非金属器械、检验室用品、无菌室和病室中食品用具、药杯及其他物品的消毒。第17页/共56页微波干燥杀菌设备

微波药材灭菌干燥设备第18页/共56页(三)滤过除菌法机制:利用特殊的滤器以去除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以达到无菌目的。用途:主要用于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药液,以及空气的除菌。特点:仅能除去细菌,不能去除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和有些L型细菌等。

第19页/共56页用于滤过除菌的各式滤器第20页/共56页滤菌过程

第21页/共56页层流室第22页/共56页(四)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在低温状态下真空抽去水分用途:保存菌种的最好方法冷冻真空干燥法:第23页/共56页二、化学消毒灭菌法第24页/共56页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如酚类(高浓度)、醇类、重金属盐类(高浓度)等;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破坏蛋白与核酸的基团,如某些氧化剂、重金属盐类(低浓度);损伤细菌的细胞膜,如酚类(低浓度)、表面活性剂、脂溶剂等。第25页/共56页常用化学消毒剂杀菌机理

类别作用机制

常用种类

酚类蛋白变性,细胞膜损伤

石炭酸(苯酚)

醇类蛋白变性

乙醇

氧化剂氧化、蛋白沉淀高锰酸钾、过氧乙酸

重金属盐氧化、蛋白、酶变性

红汞、硫柳汞

烷化剂蛋白、核酸烷基化

甲醛表面活性剂蛋白变性,细胞膜损伤

新洁而灭

染料干扰氧化、抑制繁殖

龙胆紫第26页/共56页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及防腐剂对人体组织都有危害,所以只限于外用或环境消毒。局限于:

1、体表(皮肤、粘膜、伤口的消毒)

2、手术器械消毒

3、排泄物及周围环境的消毒第27页/共56页消毒剂的应用

种类使用浓度

用途石炭酸3-5%地面、器具表面、皮肤消毒乙醇70-75%皮肤、体温计消毒高锰酸钾0.1%皮肤、尿道、蔬菜、水果消毒红汞2%皮肤、粘膜、小创伤消毒硫柳汞0.1%皮肤消毒、手术部位消毒过氧乙酸0.2-0.3%塑料、玻璃器材消毒碘酒2-2.5%皮肤消毒新洁而灭0.05-0.1%手术洗手、浸泡手术器械龙胆紫2-4%浅表创伤消毒第28页/共56页消毒剂的分类

按消毒剂杀灭微生物的能力分三级:

(1)高效消毒剂:可杀灭所有种类的微生物。

(2)中效消毒剂:能杀灭除芽胞以外的微生物。

(3)低效消毒剂:可杀死细菌繁殖体和亲脂性病毒。第29页/共56页高效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二氯异氰酸尿酸钠、漂白粉过氧化物消毒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醛类消毒剂戊二醛、甲醛环氧乙烷中效含碘消毒剂碘酊、碘伏醇类乙醇、异丙醇低效季铵盐类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氯己定(洗必泰)高锰酸钾第30页/共56页消毒剂的效力分类

效力水平

细菌

真菌

病毒

消毒剂繁殖体结核菌芽孢亲脂性亲水性高效++++++醛类、过氧乙酸、环氧乙烷。中效++-+++醇类、碘类、含氯类。低效+---++-氯乙定、酚类、季胺盐类。第31页/共56页第三节消毒灭菌的运用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室内空气消毒灭菌手和皮肤的消毒黏膜的消毒病人排泄物与分泌物的消毒灭菌病人污染物品的消毒饮水的消毒环境的消毒第32页/共56页(一)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高危器械物品需进入无菌组织灭菌中危器械物品不进入无菌组织但接触黏膜消毒低危器械物品只接触未损伤皮肤,不进入无菌组织、不接触黏膜一般用后清洗、消毒即可快速周转的医疗器械快速消毒灭菌、不能损伤器械第33页/共56页(二)室内空气消毒灭菌物理消毒法紫外线照射(1.5W/m3,1h)最常用滤过除菌化学消毒法:化学消毒剂喷雾和熏蒸

①过氧乙酸喷雾、熏蒸

②过氧化氢喷雾

③二氧化氯溶液喷洒

④中草药点燃烟熏。第34页/共56页(三)手和皮肤的消毒

用肥皂和流动水经常并正确洗手

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用消毒剂消毒。

(四)黏膜的消毒3%H2O2:口腔粘膜消毒0.01%-0.1%洗必泰或高锰酸钾:冲洗尿道、阴道、膀胱等1%硝酸银:新生儿滴眼以预防淋球菌感染。第35页/共56页(五)病人排泄物与分泌物的消毒灭菌用等量的200g/L漂白粉搅拌均匀作用2h(六)病人污染物品的消毒

日常生活小用具:0.5%过氧乙酸浸泡家具:0.5%过氧乙酸擦洗衣服、被褥:流动蒸气消毒30min(七)饮水的消毒自来水:氯气消毒;少量饮用水:漂白粉

(八)环境的消毒厕所、阴沟:生石灰(氢氧化钙)第36页/共56页第四节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消毒剂微生物

环境性质浓度数量种类有机物温度酸碱度作用时间物理状态第37页/共56页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微生物的种类:不同微生物对不同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不同,微生物对消毒灭菌的敏感性高低排序:真菌>细菌繁殖体>有胞膜病毒>无胞膜病毒>分枝杆菌>芽胞。微生物的物理状态: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影响其抵抗力。微生物的数量:微生物最初的数量越大,所需消毒的时间就越长。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一般来说浓度高时,消毒灭菌效果好,消毒时间长,微生物被杀灭的机率大。第38页/共56页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有机物:有机物能消耗或抑制消毒剂的杀菌能力。消毒剂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70%乙醇温度:提高温度可以增强消毒剂的杀菌能力,湿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杀菌效果。酸碱度:在其适宜的酸碱度范围内,杀菌力最强。第39页/共56页选择适当的消毒剂

低毒价廉低破坏方便易贮藏有效第40页/共56页第五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第41页/共56页生物安全的概念生物安全(biosafety)是生物技术安全(safetyofbiotechnology)的简称。狭义: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及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广义: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第42页/共56页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

防扩散和防感染。关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我国法令包括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管理,对实验室的分级管理,实验室感染的控制以及监督和法律责任等。

第43页/共56页一、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第一类: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第二类: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第44页/共56页第三类:是指能够引起人或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第四类: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或动物疾病的微生物。如小鼠白血病病毒等。

第一类、第二类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第45页/共56页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天花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埃博拉病毒猴痘病毒亨德拉病毒……汉坦病毒H5N1HIV乙脑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SARS冠状病毒……炭疽芽胞杆菌布鲁氏菌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鼠疫耶尔森菌……腺病毒肠道病毒登革病毒轮状病毒肝炎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百日咳鲍特菌伯氏疏螺旋体沙眼衣原体破伤风梭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脑膜炎奈瑟菌伤寒沙门菌志贺菌表皮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小鼠白血病病毒第46页/共56页

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SL),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第47页/共56页级别处理对象一级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危害较低,不具有对健康成人、动植物致病的致病因子。二级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致病因子,对健康成人、动植物和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害,具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三级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主要通过气溶胶使人类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疾病,或对动植物和环境具有高度危害的致病因子。通常有预防治疗措施。四级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的危险的致病因子。没有预防治疗措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第48页/共56页一、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应当有2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区域内,只能同时从事一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活动。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