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历史与文化》第五章-清朝时期的台湾_第1页
《台湾历史与文化》第五章-清朝时期的台湾_第2页
《台湾历史与文化》第五章-清朝时期的台湾_第3页
《台湾历史与文化》第五章-清朝时期的台湾_第4页
《台湾历史与文化》第五章-清朝时期的台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台湾历史与文化》第五章-清朝时期的台湾一、统一台湾第一部分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1683年7月8日),施琅率领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般200余号,从铜山(今东山)放洋,向澎湖、台湾进发。在此之前,由刘国轩率领的郑军2万余人、战船200余号,已在澎湖严阵以待,准备与清军决战。

16日,清军兵分3路,向澎湖再次发起攻击。攻击从上午7、8点钟开始,清军奋勇冲杀,经过8、9小时的激战,到下午3、4点钟,郑军已完全崩溃。这一战,清军共击沉、烧毁郑氏大小船只159艘、缴获35艘,焚杀(包括溺死)郑氏官兵12000余人。另有包括6员镇将(总兵)、24员副将在内的5018名郑氏官兵倒戈投降。七月二十七日(9月17日),郑克塽等向清方递送了正式的降本,并缴纳了延平王等册印。八月十三日(10月3日),施琅亲往台湾,接受了郑氏的归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进兵澎湖,克取台湾,实现全国统一,这是清代前期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人们通常称之为康熙统一台湾。二、台湾去留之争当时有人认为台湾“孤悬海外,易薮贼,欲弃之,专守澎湖”;还有人说“海外泥丸,不足为中国加广;裸体文身之番,不足与共守;日费天府金钱于无益,不若徒其人而空其地”。

姚启圣认为“留恐无益,弃虞有害”。

施琅认为台湾是沿海四省的前卫,如果放弃将会重新被荷兰人所占,对沿海安全造成很大威胁。“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围。”发生这个争议是可以理解的。在清方入台后,郑军大量返回大陆,“宿莽藏秽,千原俱芜”,人口只剩下六、七万,广大地区尚未开发,当时台湾的地位并不十分重要,未必是“四省之要害”,因此清政府不得不考虑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于台湾是否值得的问题。直到康熙六十年,台湾税收仍然很少,“所产不敷所用,止赖闽省钱粮养赡耳”。可见当时台湾对清政府来说,还是一个负担。

三、郑成功与施琅的恩恩怨怨

施琅,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年少时“有识度,臂力绝人”,曾“习距阵击刺诸技,于兵法无不兼精,遂智勇为万人敌”。

施琅先是投到总兵郑芝龙帐下任左先锋。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进入福州,施琅跟随郑芝龙投降清军,不久又划归佟养甲、李成栋摩下,参与了攻打南明王朝的两广政权。以后李成栋突然“反清复明”,施琅也跟着“反清复明”了。对施琅而言,谁当政都无所谓,“士为知己者用”是他信奉的唯一行为准则,他只看重个人的立功扬名,并将之置于王朝利益之上。曾德事件。曾德原先是郑芝龙部下,郑芝龙降清后,曾德不得志,遂投奔郑成功,在施琅手下做事。施琅被削去兵权后,曾德为求出头之日,利用与郑氏家族的关系活动到郑成功营中充当亲随。施琅听到消息后,大为愤慨,派人把曾德捉回斩首。郑成功“驰令勿杀”,施琅却置若罔闻,“促令杀之”。施琅被捕后,竟然在一些亲信部将和当地居民的掩护下,奇迹般地逃跑了。郑成功获悉施琅已经逃人清军管辖区后,怒不可遏,将施琅的父亲施大宣、弟弟施显处斩。施琅虽然逃走,却还没有完全投靠清政府,得知父亲和弟弟被杀的消息后,对郑成功恨之人骨,便死心塌地投靠了清廷。四、清代大陆移民渡台的原因、类型与途径

一、政治经济与人文性格:渡台的原因天灾人祸、经济萧条、人口过剩等情况在闽、粤两省普遍存在,为何独有闽南人和客家人大量移居台湾,而闽中、闽东,抑或粤南、粤北鲜有民人渡台呢?显而易见,政治经济因素决不是促使他们移垦台湾的惟一原因。

毋庸置疑,政治经济因素确实是促使大陆移民渡台的主要原因之一。

闽南人最显著的人文性格是具有比较浓厚的海洋文化色彩,比较注重对财富的追求,勇于冒险打拼。

闽南人最显著的人文性格是具有比较浓厚的海洋文化色彩,比较注重对财富的追求,勇于冒险打拼。

我们认为台湾作为移民迁入地,其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台湾荒地广阔,原住民土地观念淡薄,大陆移民无需花费太多的力气和资金就可获取大片土地,谋生机遇多。例如,雍正年间台湾知府沈起元说:“漳泉内地无籍之民,无田可耕,无工可雇,无食可觅。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一切农工商贾以及百艺之末,计工授值,比内地率皆倍蓰”。其二,带有欺骗性的鼓动移民的谣言,致使许多人盲目渡台。例如,“台湾好趁食”,“台湾钱,淹脚目”等传言早已广为人知,极具诱惑力。这也是造成台湾游民鸠集的原因所在。其三,在台垦户因请垦的土地面积动辄数千甲,自己无力耕作,必须招徕佃户,将既得土地划分成小块租给他们垦种。如此一来,就为移民提供了较多的劳动就业机会。

二、追求生存与投资营利:渡台的类型所谓生存型的移民,就是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而不得不迁入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口,或者说是以改变居住地点为维持生存手段的移民行为。产生这类移民的主要原因是迁出地的推力,如自然灾害、战争动乱、土地矛盾、人口压力等。所谓发展型的移民,就是为了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的改善而迁入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口,或者说是以提高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的水平为目的的移民行为。产生这类移民的主要原因不是迁出地区的推力,而是迁入地区的拉力或吸引力。生存型移民与发展型移民从其最终目的来看,无法将两者割裂开来,但若从移民的最初动机来看,两者的区别却十分明显。清代大陆移民渡台具有多重原因。有的是因遭受天灾人祸,无以为生,被迫冒险渡台,寻求新的生产生活空间;有的是因作奸犯科、畏捕逃罪,偷渡过台;有的是因耕地不足,劳力富余,迁台寻找就业机会。无论他们因何种原因渡台,其最初目的都是为了追求能够继续生存下去的机会与空间。所以,若依渡台的最初动机,似可将他们归类为追求生存型移民。有的移民渡台并非是因在原居地无以为生,而是为了追逐财富,投资营利。

台湾土地的拓垦是以具有股份制经营性质的垦首制为主进行的,可见当时为追逐财富,渡台投资土地开垦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人按其渡台的最初动机,似可归类为投资营利型移民。

三、请照以往与偷渡私行:渡台的途径清廷移民渡台政策的嬗变

(1)欲渡航台湾者,先给原籍地方之照单,经分巡台厦兵备道之稽查,依台湾海防同知之审验,许之,潜渡者处以严罚。(2)渡航台湾者,不准携伴家眷;既渡航者,不得招致之。(3)粤地屡为海盗渊薮,以其积习未脱,禁其民之渡台。

合法请照以往按照禁令,欲渡台者须先向原籍地方官府申领印单,开列姓名、年貌、籍贯等,然后经分巡台厦兵备道逐一核查,人照相符,方准配船放行,到台之时,再经台防厅照印单查验核实后,始准进港登岸。所有驶往台湾的船只,都必须先到厦门接受盘验,由澎而台;从台湾返回者,也要先经台防同知盘验,由澎而厦。

非法偷渡私行“讵料奸顽商艘并营哨船只辄将无照之人,每船百余名或多至二百余名偷渡来台。其自厦门出港,俱用小船载至口外僻处等船;其至台,亦用小船于鹿耳门外陆续运载,至安平镇登陆。以致台、厦稽查莫及。即间有拿获通报者,亦不过千百中之什一耳”。内地穷民在台营生者数十万,其父母、妻子俯仰乏资,急欲赴台就养,格于例禁,群贿舡户,顶冒水手姓名挂验,女眷则用小渔船夜载出口,私上大船。抵台,复有渔舡乘夜接载,名曰‘灌水’。经汛口觉察,奸梢照律问遣,固刑当其罪,而杖逐回籍之民,室庐抛弃,器物一空矣。更有客头,串通习水积匪,用湿漏之舡,收载数百人,挤人舱中,将舱盖封钉,不使上下,乘黑夜出洋,偶值风涛,尽入鱼腹。比到岸,恐人知觉,遇有沙汕,辄赶骗离船,名曰‘放生’。沙汕断头距岸尚远,行至深处,全身陷人泥淖中,名日‘种芋’。或潮流适涨,随波漂溺,名曰‘饵鱼’。穷民迫于饥寒,罔顾行险,相率陷阱,言之痛心五、清政府对台湾的统治

l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这种一府三县的格局是最初的行政设置。后来,随着大陆人口的大量流入和台湾土地的大量开发,清政府逐渐增加了行政机构,其主要过程如下;雍正元年(1723年),在原有诸罗县内增设彰化县和淡水厅。雍正五年(1727年),将分巡台厦道分为二道,兴泉永道驻厦门,台湾道专统台湾与澎湖,并新设澎湖厅,由台湾府一名通判驻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改诸罗县为嘉义县。嘉庆十七年(1812年),随着噶玛兰的开发,增设噶玛兰厅。自此形成一府四县三厅的局面。清代前期,台湾行政机构的结构,可分为文官系统和武官系统两个部分。文官系统由道员、知府、知县等组成。台湾道是本地最高文官,正四品,办理地方政务,加兵备衔就有保境安民的职责。知府是在道之下、县之上的地方官员,从四品,总领属县,掌管辖区内的司法、财政以及兴利除害等要务。在知府之下设有同知、通判、经历等,协助知府办事。知县,正七品,掌管一县的治理,涉及司法、行政、财政、防务、教育等等。知县之下设有县丞、主薄、典史等。

武官系统由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等组成。台湾镇总兵是台湾最高武官,正二品,归福建水师提督管辖。台湾镇总兵兼管水陆,驻府城,与台湾道分管军、民两政。清政府企图使文武双方互相监督、互相牵制,台湾道加兵备衔可以监督军政,但是总兵则因为掌有兵权,往往轻视文员,以至引起文武不和,发生许多问题。

六、土地拓垦

清代渡台的汉人若要垦耕平埔族群社域内的土地,必须获得他们的允许方可。通常情况下,汉人是以缴纳番租或贴纳番饷的方式向平埔族群贌耕土地。汉人在贌耕平埔族群的土地之前,须与番社的土目或通事签订一份贌约,以规范和约束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一)番业汉佃:荒埔的贌耕立招给垦批南崁社通事万里嘓有承祖荒埔一所,坐落土名辘狗尾,东至陈家田为界,西至徐家田边大车路为界,南至大车路为界,北至陈家田为界,四至界址各踏明白。今因社番乏力耕作,将此荒埔情愿招佃开垦。兹有汉人张士辉前来承垦,出过给批银叁十大员正银,即日收讫。此荒埔付听佃人前去开垦水田,其水源任从灌溉,其大租依庄例听南崁社业主一九五抽的,车运到社交纳。若开垦成业或佃人要回唐,任从佃人转卖以为工本,而业主亦不得刁难阻挡,此系业佃两愿,各无反悔生端,保此荒埔系崁社承祖物业,与别社无干,并无重张招给别佃来历交加不明等情。如有不明,南崁社业主出首抵挡,不干佃人之事。今欲有凭,立招给垦批一纸,付执为照。即日收过给批银叁拾员完足再照知见甲头麻希纳为中人伙长黄志燕代笔人汤亚卿南崁霄里龟仑坑仔等四社通事万里嘓戳记

(二)垦首制与合股制垦首请垦土地合法、完整的运作程序通常应包括以下三个步骤:首先,申领垦照。有力之家将欲请垦之地的四至赴地方官府呈明,待其勘察后颁给垦照,获得“垦首”身份。待到土地垦成升科,垦户在法律上取得业主资格后,又称“业主”或“业户”。其次,签立贌约。若请垦之地为平埔族群的埔地,垦首须再以贴纳番租、代纳番饷或其他方式为条件,换取他们的招批。当时,台湾地方官府为了杜绝汉人侵占平埔族群的土地,通常要求在贌地契约上有土官或通事加盖的印戳。最后,招佃垦耕。因垦首请垦之地动辄数十甲,故一般须分割成小块,募佃垦耕。早期有的垦首尚为佃人提供种子、农具等垦耕之初所必备的生产资料,后来则基本上要佃人自备工本前去垦耕。

同立合约人佃人管事林永统、谢联昌等,前来贌得土官礁杰有粪箕湖草地一所,番民稀少耕种,抛荒累课,惨实难堪。兹蒙太老爷萧□批准向番认佃供税,统等情愿耕作完课。议约至冬成明丈,田每甲纳租七硕满,园每甲纳租四石满戈,系裁尺一丈三尺,永为定例,车运至土官家交纳,不得少欠;如有少欠,即将招佃鸣官究治,不得执占草地。不明之事,系业主抵挡,与佃人无干;倘有佃人入山不测之事,系佃人之事,与业主无干。另田底,或欲回唐之日,佃人任从出退工本,业主不得阻挡。恐口无凭,同合约二纸,分执为照之。定煌弘远振学管事林永统佃人谢联昌绍发官龙林受运陈石标即日批明茄藤社傀儡社二社通事倘有事情系业主之事与佃人无干再照鹤圣文支张允珍苍玉邓会琳彦支支琳凤琳在场男大秀陈二章雍正五年二月日立合约土官礁杰

(三)客家人与福佬人的竞垦1南部地区

2中部地区

3北部地区

(四)宜兰拓垦历程与族群空间安排

1西势开发:民垦中的族群空间角逐2东势拓垦:官治下的族群空间安排3加留制:维系番汉并耕共处的土地策略

4结首制与召垦制:民间与官府的二元拓垦形式

七、分类械斗

台湾一郡,其民闽之泉、漳二郡,粤之近海者往焉。闽人占濒海平旷地,粤人居近山,诱得蕃人地辟之,故粤富而狡,闽强而悍,其村落,闽曰闽庄,粤曰粤庄,闽呼粤人为客,分气类,积不能,动辄聚众持械斗,平居亦有闽粤错处者,斗则各依其类,闽粤斗则泉漳合,泉漳斗则粤伺胜败,以乘其后,民情浮而易动。

台湾之民,不以族分,而以府为气类;漳人党漳,泉人党泉,粤人党粤。八、番害

从文献中的“番害”记录来看,“生番”出草焚杀的原因可归纳为两点:一是反抗汉人及平埔族群侵占其地,欺压其民;二是猎首的风俗习惯使然。渡台悲歌:“一日人工钱两百,明知死路都敢行;抽藤做料当民壮,自己头颅送入山;遇著生番铳一响,登时死在树林边;走前来到头斩去,变无头鬼落阴间”

《台湾日记与禀启》中有一则汉人惨杀高山族群的记载:“埔里所属有南番,有北番。南番归化久,出亦不滋事。北番出,则军民争杀之;即官欲招抚,民亦不从,盖恐既抚之后,不能禁其出入,道路为所熟悉,不能复制也。民杀番,即屠而卖其肉;每肉一两值钱二十文,买者争先恐后,顷刻而尽;煎熬其骨为膏,谓之“番膏”,价极贵。官示禁,而民亦不从也”。

八、鸦片战争在台湾

姚莹与台湾之狱

九、日本人入侵台湾

1871年12月,60多名琉球人乘船遇风,漂流到台湾南部海岸上陆,其中54人被附近的高士拂、牡丹两社居民杀害,另12人逃脱得救,辗转被送到福州。中国当局给予抚恤,遣送回国。柳原提出:“贵国台湾之地……贵国所施治者仅及该岛之半,其东部土番之地,贵国全未行使政权,番人仍保持独立状态。前年冬我国人民漂流至该地,遭其掠杀,故我国政府将遣使问罪。唯番地与贵国府治接壤之处犬牙交错,如不预先告知贵国而遽兴此役,倘或波及贵国辖地,有伤于两国之和好。思虑及此,故预先妥作说明。”。1874年l0月31日,签订《北京专条》。清政府对日妥协,同意付给“日本国从前被害难民之家”抚恤银l0万两,留用日军在台“修道建房等”,银40万两。日军应从台湾退出,12月20日撤尽。

十、清廷治台政策的转变

治台政策的最大转变在于从防内为主,转变为御外为主。

1875年1月,沈葆桢上奏折提出三项改革:一、废除严禁内地民人渡台的旧例;二、废除严禁台民私入“番界”的旧例;三、废除严格限制“铸户”、严禁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