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与评定_第1页
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与评定_第2页
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与评定_第3页
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与评定_第4页
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与评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与评定第一页,共112页。

一、基本概念二、检测标准、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四、检测报告审核三、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与评定2第二页,共112页。一、基本概念1.营运车辆:从事道路客货运输的经营性车辆。2.汽车综合性能:在用汽车动力性、安全性、燃料经济性、使用可靠性、排气污染物和噪声以及整车装备完整性与状态、防雨密封性等多种技术性能的组合。

3.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简称:综检机构),依法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对营运车辆进行综合性能检测,并向社会出具公正数据的检测机构。。

4.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技术等级划分与评定:对营运车辆的整车装备及外观、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制动性、转向操纵性、前照灯发光强度和光束照射位置、排放污染物限值、车速表示值误差等技术性能等级划分,评定营运车辆的技术等级。3第三页,共112页。二、技术标准、法律法规、行政规章2.1技术标准:检测标准设备技术标准

检定规程2.2法律法规国家行业地方

4第四页,共112页。检验标准: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20012.《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198-20043.《汽车动力性台架试验和评价指标》GB/T18276-20004.《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325-20105.《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26.《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21861-20087.《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18285-20058.《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

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3847-20059.《农用运输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322-200210.《运输车辆能源利用检测评价方法》GB/T18566-20015第五页,共112页。11.《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0412.《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44-200113.《卧铺客车结构安全要求》GB/T16887-200814.《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GB/T15089-200115.《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13392-200516.《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4785-200717.《营运客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JT/711-200818.《营运货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JT/719-200819.《客车防雨密封性限值及试验方法》QCT476-200720.《汽车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规范》JT/T478-200221.《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的通用要求》GB/T17993-2005。。。。。。6第六页,共112页。法律法规、行政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5.《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6.江西省道路运输条例7.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8.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9.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10.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11.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7第七页,共112页。技术标准:1.《滚筒式汽车车速表检验台》GB/T12534-2.《滚筒反力式汽车制动检验台》GB/T13564-3.《汽车底盘测功机》JT/T445-4.《汽车悬架装置检测台》JT/T448-5.《汽车侧滑检验台》JT/T507-6.《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JT/T508-7.《不透光烟度计》JT/T506-8.9.8第八页,共112页。检定规程:1.《机动车检测专用轴(轮)重仪检定规程》JJG1014-20062.《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检定规程》JJG906-20093.《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检定规程》JJG688-20074.《滤纸式烟度计》JJG847-20115.《透射式烟度计》JJG976-20106.《滚筒式速度表检测台检定规程》JJG909-20097.《滑板式侧滑检验台检定规程》JJG908-20098.《测功装置检定规程》JJG653-20039.《平板式制动检验台检定规程》JJG1020-20079第九页,共112页。三、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与评定

营运综合性能检测是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营运车辆的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制动性、转向操纵性、照明和信号装置及其他电气设备、排放与噪声、密封性、整车装备等多种技术性能进行检测与评价。10第十页,共112页。3.1检测仪器设备3.1.1技术要求检测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应与检测项目(或参数)相适应检测仪器设备应符合计量检定规程和检测用标准要求的测量范围、分辨力、准确度等级或允许误差检测仪器设备应符合国家、行业产品标准的要求计量检测仪器设备应按规定周期经过检定合格检测仪器设备应能进行计算机联网,实现自动检测11第十一页,共112页。3.1.2检测设备一览表序号仪器设备名称序号仪器设备名称1滚筒式车速表检验台8声级计2排气分析仪(全自动)9侧滑检验台3不透光烟度计(全自动)10底盘测功机4滤纸式烟度计(全自动)11碳平衡油耗仪5轮重仪12汽车前轮转向角检验台6滚筒反力式汽车制动检验台/平板式制动检验台13转向力—角测量仪7前照灯检验仪14悬架检测台12第十二页,共112页。序号仪器设备名称序号仪器设备名称15踏板力计21轮胎气压表16手制动力计22钢卷尺17便携式制动性能检测仪23钢直尺18汽车故障电脑诊断仪19透光率计20轮胎花纹深度尺13第十三页,共112页。3.1.3检测能力(参数)要求综检站应配备与检测项目或参数相应的检测设备。仪器设备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

《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

GB18565《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的通用要求》GB/T17993《江西省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赣运车技字[2011]18号文件《检测能力(参数)要求》见表3.114第十四页,共112页。表3.1检测能力(参数)要求

15第十五页,共112页。主要使用标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2001《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198-2004《汽车动力性台架试验和评价指标》GB/T18276-2000《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325-2010《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18285-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

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3847-2005《农用运输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322-20023.2检测标准、检测方法16第十六页,共112页。3.3人员配置机构负责人引车员仪器、设备、网络维护管理员技术负责人外观检验员文件资料档案管理员质量负责人尾气检验员授权签字人底盘检验员登录员17第十七页,共112页。3.4场地设施

综检机构应具有满足与开展检验工作相适应的设施、工作场所。检测间、检测线、检测工位、检验设施、停车场、试验道路、驻车坡道、业务厅等设施。交通标志、标线、引导牌清晰、合理、规范。消防通道和消防设施安全有效。18第十八页,共112页。3.5综合性能检测报告3.5.1.《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报告单》(简称:统一报告单)3.5.2.《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等级评定表》(简称:技术评定表)3.5.3.《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简称:等级评定表)19第十九页,共112页。3.5.1《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报告单》20第二十页,共112页。《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报告单》特点:依据国家标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l8565制定的营运车辆综合性能基本要求,编制的规范性报告。报告规范了综检机构开展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登录信息、检测(视)项目、检测结果,评价判定及检验结论。

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划分为11个类别,54个检测(视)内容、并对其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进行规定。营运车辆技术性能检测结果的书面凭证,技术等级评定和道路运输市场准入机制的重要依据。

21第二十一页,共112页。《统一报告》规范性评价依据GB18565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检验方法对检测、检验结果进行合格性判定。检测内容结果评价:O表示合格、X表示不合格、-表示未检检测结论:合格或不合格22第二十二页,共112页。3.5.1.2.《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等级评定表》23第二十三页,共112页。《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等级评定表》特点:依据《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198技术等级评定项目、技术要求编制的规范性报告。将营运车辆评定项目划分11个类别,55个评定项目,技术要求分为三个级别评定。其中,分级项目12个,不分级项目43个。(见表3.2)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技术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24第二十四页,共112页。序号检验项目分级项不分级项15.1整车装备与外观41925.2动力性1135.3燃料经济性1055.4制动性2365.5转向操纵性1275.6前照灯0285.7排放污染物控制3095.8喇叭声级01105.9车辆防雨密封性01115.10车速表示值误差10表3.2评定项目分级项与不分级项25第二十五页,共112页。《评定表》规范性评定依据JT/T198《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对营运车辆检测项目的检测、检验结果进行技术等级的评价。分级项评价:一级、二级、三级或不达标不分级项:O表示合格、X表示不合格、-表示未检评定结论:一级车、二级车、三级车或不达标车26第二十六页,共112页。3.5.1.3《营运车辆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复核)表27第二十七页,共112页。《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特点:评定(复核)内容:客车:客车结构与底盘配置;安全性;动力性;舒适性[车内、噪声、空气调节、乘客座椅(卧铺),及服务设施等。乘用车容:发动机排量、空气调节与控制、卫星定位系统及行李舱容积等。标准限值:客车等级评定的必要条件,若一项不符合规定,就不能评定为该等级。评定项目数量评定项目数量客车结构7舒适性17底盘配置11服务设施1动力性2其它228第二十八页,共112页。29第二十九页,共112页。30第三十页,共112页。《等级评定表》规范性评定31第三十一页,共112页。JT/T325-2010标准中没有规定在用客车的使用年限及里程,用户可一直使用,是否需要更新由用户按运输市场需求自己决定。但在用客车过户或转让他人时,必须重新评定等级。32第三十二页,共112页。4.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与评定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与评定,是依据GB18565、JT/T198标准对营运车辆的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制动性、转向操纵性、照明和信号装置及其他电气设备、排放与噪声控制、密封性、整车装备等多种技术性能进行检测、检验的综合评价。检测、评定项目:11个类别、55个检测项目(或参数)。见表4.133第三十三页,共112页。序号检测类别与内容1动力性校正驱动轮输出功率/额定扭矩功率;校正驱动轮输出功率/额定功率、滑行性能2转向操纵性转向轮侧滑量、转向轮自由转动量、前轮定位/转向盘操纵力、转向轮最大转角3制动性制动力、制动力平衡、车轮阻滞力、驻车制动力、制动力协调时间、制动距离、MFDD、制动稳定性4轮载质量轮重5前照灯发光强度、(远近光)光轴偏移量6排气污染物怠速、双怠速、ASM工况法、柴油车自由加速工况7油耗等速百公里油耗表4.134第三十四页,共112页。序号检测类别与内容8悬架特性吸收率或悬架效率9噪声定置噪声、客车内噪声、喇叭声级10其他客车防雨密封性、车速表示值误差11整车装备及外观检查整车装备与标识;车架、车身、驾驶室;车门、车窗;车轮、轮胎驾乘座椅;卧铺;行李架(舱);安全出口、安全带;车厢、地板、护轮板;悬架装置;传动系、车桥;转向节及臂、横直拉杆及球销;制动装置(行车、应急、驻车);螺栓、螺母紧固;灯光数量、光色、位置;信号装置与仪表;漏气、漏油、漏水、漏电;底盘异响;发动机异响;润滑;灭火器;车内外后视镜、前下视镜;侧面、后面下部防护装置;外廓尺寸35第三十五页,共112页。

4.1动力性

汽车的动力性是评价汽车行驶过程中能够达到的最高车速、最大加速能力和最大爬坡度的能力,是汽车的基本使用性能。4.1.1检测项目

a.校正驱动轮输出功率/额定扭矩功率b.校正驱动轮输出功率/额定功率

c.滑行距离

发动机速度特性曲线见图4.136第三十六页,共112页。4.1.2检测标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中4.2条款:

“4.2整车动力性

4.2.1按GB/T18276的规定整车动力性可用底盘测功机检测汽车驱动轮输出功率来评价。

4.2.2驱动轮输出功率检测工况采用汽车发动机额定扭矩和额定功率时的工况,及发动机全负荷与额定扭矩转速和额定功率转速所对应的直接档(无直接档时,之传动比最接近1的档位)车速构成的工况。

4.2.3在4.2.2的检测工况下,采用校正驱动轮输出功率与相对应的发动机输出总功率的百分数作为驱动轮输出功率的限值。”37第三十七页,共112页。图4.1发动机速度特性曲线`.扭矩曲线功率曲线38第三十八页,共112页。滑行距离/滑行阻力

a.滑行距离《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中11.5条款:

“11.5滑行性能11.5.1用底盘测功机检测时,按12.5.1规定的方法测得初

速度为30km/h的滑行距离,应符合表11的规定。11.5.2路试检测时,按12.5.2规定的方法测得初速度为30km/h的滑行距离,应符合表11的规定。”

整备质量、轴数与滑行距离,见表4.239第三十九页,共112页。汽车整备质量M/kg双轴驱动车辆滑行距离/m单轴驱动滑行距离/mM<1000≥104≥1301000≤M≤4000≥120≥1604000<M≤5000≥144≥1805000<M≤8000≥184≥2308000<M≤11000M≥200≥250>11000≥214≥270表4.2整备质量、轴数与滑行距离40第四十页,共112页。

b.滑行阻力:

11.5.3按12.5.3规定的方法测得的滑行阻力Ps,应符合Ps≤1.5%m*gPs:滑行阻力NM:汽车的整备质量㎏g:重力加速度9.8m/s2

11.5.4车辆的滑行性能符合11.5.1、11.5.2、11.5.3中任一项即为合格。”41第四十一页,共112页。4.1.3检测项目评定分级属性

a.分级属性:分级b.分级项:

校正驱动轮输出功率/额定扭矩功率

校正驱动轮输出功率/额定功率

c.非分级项:

滑行距离42第四十二页,共112页。4.1.4检测与评定

4.1.4.1检测方法检验方法应符合《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中12.1、12.5条款,用底盘测功机检测汽车驱动轮输出功率、滑行性能检验方法技术要求。

4.1.4.2技术等级评定

a.检测结果应符合《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198的序号5.2动力性项目校正驱动轮输出功率/额定扭矩功率、校正驱动轮输出功率/额定功率、滑行距离技术等级标准限值的技术要求。

43第四十三页,共112页。

b.技术等级评定*校正驱动轮输出功率

一级,应符合GB/T18276表1中额定值的要求。二级,三级应符合GB/T18276中表1允许值要求。

*滑行距离。一级、二级、三级,应符合GB18565中11.5条

款要求。44第四十四页,共112页。附:GB18565滑行阻力测试检验方法:12.5.3滑行阻力测试

12.5.3.1应在平坦、干燥和清洁的硬路面上进行。

12.5.3.2车辆空载,轮胎气压应符合规定值。

12.5.3.3解除制动,置变速器于空档。

12.5.3.4用拉力传感器拉(或用压力传感器推)被试车辆,当被试车辆从静止开始移动时,记下传感器的拉(压)力值。

45第四十五页,共112页。4.2转向操纵性:汽车按照驾驶员给定的方向行驶的能力,即汽车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4.2.1检测项目转向轮侧滑量、转向轮自由转动量、前轮定位/转向盘操纵力、转向轮最大转角46第四十六页,共112页。4.2.2检测标准4.2.2.1转向轮自由转动量

《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中7条款:

“7转向操纵性

7.1转向盘的最大自由转动量7.1.1最大设计车速大于或等于100km/h的汽车:

20°;7.1.2最大设计车速小于100km/h的汽车:30°。”

“7.2.1路试检测:汽车空载在平坦、干燥和清洁的硬路面上以10km/h的速度在5s之内沿螺旋线从直线行驶过渡到直径为24m的圆周行驶,施加于转向盘外缘的最大切向力不得大于150N。”47第四十七页,共112页。

7.2.2原地检测:汽车转向轮置于转角盘上,转动转向盘使转向轮达到原厂规定的最大转角,在全过程中用转向力测试仪测得的转动转向盘的操纵力不得大于120N。”

《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中7.3条款:

“7.3转向轮的横向侧滑量7.3.1前轴采用非独立悬架的汽车,转向轮的横向侧滑量,用侧滑仪(包括单、双板)按12.4.2规定的方法检测时,侧滑量值应不大于5m/km(±5m/km)。”48第四十八页,共112页。4.2.3检测项目评定分级属性

a.分级属性:分级b.分级项转向轮自由转动量

c.非分级项转向轮侧滑量4.2.4检测与评定4.2.4.1检测方法检验方法应符合《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中12.4、转向操纵性检验、转向轮侧滑量检验要求。49第四十九页,共112页。4.2.4.2技术等级评定

a.检测结果应符合《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198中序号5.5转向操纵性项目转向轮侧滑量、转向轮自由转动量技术等级标准限值技术要求。b.技术等级评定*转向轮自由转动量

一级,最大设计车速≥100km/h的汽车为15°最大设计车速<100km/h的汽车为20°。

二级、三级,应符合GB18565中7转向操纵性中7.1条款要求。*转向轮侧滑量

一级、二级、三级,均应符合GB18565中7转向操纵性,7.3、7.4条款要求。

50第五十页,共112页。4.3制动性汽车的制动性是评价行驶汽车按照驾驶员要求强制减速直至停车,停驶汽车在各种道路上(坡道上)稳定驻车,下长坡汽车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4.3.1检测项目

a.台架试验:制动力、制动力平衡、车轮阻滞力、驻车制动力、(制动力协调时间)、轴荷

b.道路试验:制动距离、MFDD、制动稳定性、制动力协调时间

51第五十一页,共112页。4.3.2检测标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中6.13条款:

6.13.1行车制动性能汽车在制动试验台上测出的制动力应符合表2的规定。

6.13.1.3制动力平衡要求

在制动力增长的全过程中同时测得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与全过程中测得的该轴左右轮最大制动力中大者之比,对前轴不得大于20%,对后轴(及其他轴)在轴制动力不小于该轴荷的60%时不应大于24%;当后轴(及其他轴)制动力小于该轴轴荷60%时,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同时测得的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不应大于该轴轴荷的8%。52第五十二页,共112页。制动力总和与整车重量的百分比/%轴制动力与轴荷的百分比/%空载满载前轴后轴605060空载和满载状态下测试均应满足此要求表4.2台试制动力要求“6.14道路试验(以下简称“路试”)制动性能

车辆路试制动性能要求按GB7258-1997中第6.14条的规定。

6.15当车辆经台试后,对其制动性能有质疑时,可用6.14规定的路试进行复检,并以满载路试的结果为准。”道路试验标准见表4.453第五十三页,共112页。表4.4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要求54第五十四页,共112页。4.3.3检测项目评定分级属性

a.分级属性:分级b.分级项:

制动力平衡、车轮阻滞力

c.非分级项:

行车制动力、驻车制动力、制动协调时间、制动距离、MFDD、制动稳定性4.3.4检测与评定4.3.4.1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应符合《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中12.3制动性能检验要求。55第五十五页,共112页。4.3.4.2技术等级评定

a.检验结果应符合《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JT/T198中序号5.4制动性项目制动力平衡、车轮阻滞力技术等级标准限值的要求。b.技术等级评定*制动力平衡一级、二级,应符合在制动力增长的全过程中同时测得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与全过程中测得的该轴左右轮最大制动力中大者之比,对前轴不得大于16%,对后轴不得大于20%;当后轴制动力小于轴荷60%时,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同时测得的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不应大于后轴轴荷的5%。

三级,应符合GB18565中6.13.3条款要求56第五十六页,共112页。*车轮阻滞力

一级各轴的阻滞力均不得大于该轴轴荷的2.5%。

二级、三级,应符合GB18565中6.13.1.5条款。*行车制动力、驻车制动力、制动协调时间一级、二级、三级,均应符合GB18565中6制动性相关条款技术要求。

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是通过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路面上的压印及车辆的制动轨迹来决定汽车制动性能,它不能反映出制动力、制动力平衡、车轮阻滞力数值结果。因此,无法按照JT/T198-2004标准来评价汽车技术等级。2011年11月8日星期二12时11分58秒57第五十七页,共112页。4.3.5轮载质量车辆轮重4.3.5.1检测项目:轮载质量4.3.5.2检测标准GB18565中11.3.4条款,用轴(轮)荷仪测量车辆的前后轴(轮)荷及整车重量,在整备质量状态下测得的值应不超出汽车制造厂规定的该车整备质量的5%。4.3.5.3检测项目评定分级属性

a.分级属性:非分级

b.分级项:无c.非分级项:轮载质量58第五十八页,共112页。4.3.5.4检测与评价4.3.5.4.1检测方法被检车辆正直居中行驶,各轴依次停放在轮重仪上,分别测出静态轮荷4.3.5.4.2标准限值与评定

a.检测结果应符合《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中11.3.4条款要求b.技术等级评定*轮载质量一级、二级、三级,均应符合GB18565中11.3.4条款相关要求59第五十九页,共112页。4.4前照灯前照灯是汽车在夜间或能见度较低的条件下,为驾驶员提供行车道路照明、警示、联络的灯光信号装置。前照灯必须足够的发光强度和正确的照射位置。4.4.1检测项目发光强度、近光束上下偏移量、近光束左右偏移量、远光束上下偏移量、远光束左右偏移量、灯高。60第六十页,共112页。4.4.2检测标准

《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中8.1~8.2条款。61第六十一页,共112页。4.4.3检测项目评定分级属性

a.分级属性:非分级

b.分级项:无c.非分级项:发光强度、近光束上下偏移量、近光束左右偏移量、远光束上下偏移量、远光束左右偏移量、灯高4.4.4检测与评价4.4.4.1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应符合《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中12.6前照灯照射位置检验要求62第六十二页,共112页。4.4.4.2技术等级评定

a.检测结果应符合《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198序号5.6前照灯项目技术等级标准限值技术要求。

b.技术等级评定*发光强度、近光束上下偏移量、近光束左右偏移量、远光束上下偏移量、远光束左右偏移量一级、二级、三级,发光强度、近光束上下偏移量、近光束左右偏移量、远光束上下偏移量、远光束左右偏移量均应符合GB18565,8.2、8.1.1~8.1.3前照灯照射位置、发光强度相关条款要求。63第六十三页,共112页。4.5排气污染物汽车的排气污染物是发动机燃烧不完全的产物,汽车排气污染物根据发动机的点燃形式可以分为两类:气体污染物(点燃式发动机CO/HC)、可见污染物(压燃式发动机黑烟、蓝烟、白烟和油雾)4.5.1检测项目:a.点燃式发动机:双怠速

b.压燃式发动机:柴油车自由加速工况(光吸收系数、烟度)64第六十四页,共112页。4.5.2检测标准A.《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3847-2005中24、25条款技术要求。见表4.4a.烟度计自由加速工况下,从排气管中抽取一定量的排气将清洁的滤纸染黑,再用光学检测器测量滤纸染被污染物的染黑度。计量单位:波许烟度单位:Rb。

b.不透光度计自由加速工况下,从排气管中抽取一定量的排气(或者全部的排气),通过不透光式烟度计的平行光源,检测黑烟对平行光照射的阻挡程度。用以判定该试验车辆的烟度排放是否满足标准。不透光式烟度计测试黑烟通过的程度,用光吸收系数表示,计量单位为:m-1。65第六十五页,共112页。4.5.3检测项目评定分级属性

a.分级属性:分级

b.分级项

双怠速工况、柴油车自由加速工况

c.非分级项:无4.5.4检测与评价4.5.4.1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应符合《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的12.7的汽车排放污染物检验技术要求。《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285中5.2测量程序。附件166第六十六页,共112页。4.5.4.2技术等级评定

a.检测结果应符合《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198的序号5.7排放污染物控制技术等级标准限值技术的要求。

b.技术等级评定*汽油车双怠速工况排气污染物限值

一级,M1类怠速:CO≤0.7%;HC≤135×10-6

高怠速:CO≤0.25%;HC≤135×10-6

N1类怠速:CO≤0.85%;HC≤90×10-6

高怠速:CO≤0.45%;HC≤130×10-6

二级、三级,

GB18565中9.1.1.1

67第六十七页,共112页。

*柴油车自由加速工况-烟度

一级,不大于3.6Rb;

二级、三级GB18565中9.1.2.2表8*柴油车自由加速工况-可见污染物:

一级,不大于2.2m-1;

二级、三级,GB18565中9.1.2.1表768第六十八页,共112页。表4.469第六十九页,共112页。B.《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18285-2005中4.2、4.3条款。见表4.5

70第七十页,共112页。表4.571第七十一页,共112页。附件172第七十二页,共112页。《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3847的附录I、附录K技术要求。附录I(节选)73第七十三页,共112页。附录K(节选)74第七十四页,共112页。稳态工况法(ASM)通过底盘测功机对车辆进行加载,在车辆有负荷的工况下检测检车辆尾气排放污染物;稳态工况法该方法只有稳定的匀速过程,加载保持固定值,包括两个等速工况段。经预热后的车辆加速至25km/h,测功机以车辆速度25km/h,加速度1.47m/s2时输出功率的50%作为设定功率对车辆加载。车辆以25km/h±1.5km/h的速度运行10s工况计时器开始计时,持续运行90秒。之后车辆立即加速至40km/h,测功机以车辆速度40m/h,加速度1.47m/s2时输出功率的25%作为设定功率对车辆加载。车辆以40km/h±1.5km/h的速度运行10s工况计时器开始计时,持续运行90秒。75第七十五页,共112页。工况运行次序速度操作时间测试时间502510-253.5-5.87/2251032590902540125-402.3-5.6/240103409090

稳态工况法ASM试验运转循环76第七十六页,共112页。4.6油耗表示汽车以最少的燃料消耗完成单位运输工作量的能力,汽车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4.6.1检测项目:等速百公里油耗L/100km4.6.2检测标准

《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中5.燃料经济性“按12.2规定的检验方法测得的汽车百公里燃料消耗量不得大于该车型原厂规定的相应车速等速百公里燃料消耗量的110%。”

发动机速度曲线见图4.1

77第七十七页,共112页。图4.1发动机速度曲线78第七十八页,共112页。4.6.3检测项目评定分级属性

a.分级属性:分级

b.分级项:等速百公里油耗c.非分级项:无4.6.4技术等级评定4.6.4.1检测方法应符合《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的12.2燃料经济性检验要求

“12.2.1燃料经济性检验用底盘测功机检测汽车等速百公里燃料消耗量;12.2.2燃料经济性检验路试检测汽车百公里燃料消耗量。”79第七十九页,共112页。4.6.4.2技术等级评定应符合《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198中序号5.3.1条款技术等级标准限值技术要求。

*等速百公里油耗一级,不大于该车型制造厂规定的相应车速等速百公里油耗的103%

二级、三级,应满足GB18565中5条款,不大于该车型原厂规定的相应车速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的110%。

80第八十页,共112页。4.7悬架效率汽车悬架主要作用衰减汽车行驶时由路面不平而引起的振动和冲击载荷,以保持汽车行驶时具有良好的平顺性、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悬架效率

汽车车轮在受外界激励振动下,汽车车轮的动态载荷最小值与稳态(静态)载荷的比值。接地力。4.7.1检测项目吸收率或悬架效率、同轴左右差值81第八十一页,共112页。4.7.2检测标准《营运车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中7.6条款技术要求:

“7.6对于最大设计车速大于或等于100km/h,轴重质量小于或等于1500kg的载客汽车,应按12.4.3规定的方法进行悬架特性检测。

7.6.1用悬架检测台按12.4.3.1规定的方法检测时,受检车辆的车轮在外界激励振动下测得的吸收率(被测汽车共振时的最小动态车轮垂直载荷与静态车轮垂直载荷的百分比值)应不小于40%,同轴左右轮吸收率之差不得大于15%。”82第八十二页,共112页。

70~100%好50~69%足够30~49%不够0~29%差车辆重量≥1400㎏车辆重量:900~1400㎏60~100%好40~59%足够20~39%不够0~19%差车辆的附着性能与车辆重量有关83第八十三页,共112页。车辆重量:≤900㎏60~100%好40~59%足够20~39%不够0~19%差84第八十四页,共112页。4.7.3检测项目评定分级属性

a.分级属性:非分级

b.分级项:无c.非分级项:吸收率或悬架效率、同轴左右差值85第八十五页,共112页。4.7.4技术等级评定4.7.4.1检测方法应符合《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中12.4.3悬架特性检验要求。

“12.4.3.1用悬架检测台检验

a)汽车轮胎规格、气压应符合规定值,车辆空载,不乘(含驾驶员);

b)将车辆每轴车轮驶上悬架装置检测台,使轮胎位于台面的中央位置;(称重静态,由智能传感器控制,检测试验才能启动,先左后右的次序,依次振动);c)启动检测台,使激振器迫使汽车悬挂产生振动,使振动频率增加过振荡的共振频率;86第八十六页,共112页。

d)在共振点过后,将激振源关断,振动频率减少,并将通过共振点;(所产生的动态车轮载荷将由电子仪器测量并贮存起来)

e)记录衰减振动曲线,纵坐标为动态轮荷,横坐标为时间。测量共振时动态轮荷。计算并显示动态轮荷与静态轮荷的百分比及其同轴左右轮百分比的差值。4.7.4.2技术等级评定检测结果应符合《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198中序号5.5.3悬架特性技术等级标准限值要求。*吸收率或悬架效率、同轴左右差值

一级、二级、三级悬架吸收率或悬架效率、同轴左右差值,均应符合GB18565中7.6条款技术要求。87第八十七页,共112页。:4.8噪声

汽车喇叭声级、定置噪声、客车车内噪声4.8.1检测项目:

喇叭声级4.8.2检测标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中9.2条款技术要求:

“9.2.1汽车定置噪声:按12.8.1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其限值如表9所示。9.2.2客车车内噪声声级应不大于82dB(A),中级以上营运客车车内噪声声级应不大于79dB(A)。其检验方法按12.8.2的规定进行。9.2.3汽车驾驶员耳旁噪声声级应不大于86dB(A),其检验方法按12.8.3的规定进行。88第八十八页,共112页。

“9.2.4喇叭声级:汽车喇叭声级在距车前2m、离地高1.2m处用声级计测量时,其值应为90dB(A)~115dB(A)。”4.8.3检测项目评定分级属性

a.分级属性:非分级b.分级项:无c.非分级项:喇叭声级89第八十九页,共112页。4.8.4检测与评定4.8.4.1检测方法应符合《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中9.2.4要求。4.8.4.2技术等级评定应符合《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198序号5.8喇叭声级技术等级标准限值要求。*喇叭声级一级、二级、三级,应符合GB18565中9.2.4条款要求。90第九十页,共112页。4.9其它4.9.1检测项目:

a.车速表示值误差:汽车车速表指示值与车速表检验台速度指示仪表的指示值误差。b.客车防雨密封性:客车处于静止状态,在规定的人工淋雨试验条件下,关闭全部门窗和孔口盖时,防止雨水进入车厢的能力。4.9.2检测标准

a.车速表示值误差GB18565中11.4条款:

“车速表允许误差范围为+20%~-5%,即当实际车速为40km/h时,车速表指示值应为38km/h~48km/h。其检验方法按12.10的规定进行。”

91第九十一页,共112页。

b.客车防雨密封性GB18565中10.1条款:

“按12.9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应达到QC/T476的有关要求。”

4.9.3检测项目评定分级属性

a.分级属性分级:分级

b.分级项:车速表示值误差b.非分级项:客车防雨密封性4.9.4检测与评定4.9.4.1检测方法应符合《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中12.10车速表检验要求。4.9.4.2技术等级评定应符合《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198中序号5.9车辆密封性、5.10车速表示值误差标准限值技术要求92第九十二页,共112页。

*车速表示值误差

一级,车速表示值误差0~+15%;车速表示值40km/h,一级车34.8~40km/h

二级、三级,应符合GB18565中11.4条款要求。车速表示值40km/h,32.8~40km/h*客车防雨密封性一级、二级、三级,符合客车防雨密封性均应符合QC/T476《车辆防雨密封性限值》的相关条款要求。93第九十三页,共112页。车速表指示误差计算:车速表指示车速V1(单位:km/h)与实际车速V2(单位:km/h)之间应符合下列关系式:0≤V1-V2≤V2/10)+494第九十四页,共112页。4.11整车装备及外观检查

4.11.1检测项目:

整车装备及标识;车架、车身;驾驶室;外形与连接;车门、车窗、刮水器;司乘座椅;卧铺;行李架(舱);安全出口、安全带;车厢、地板、挡泥板;车轮、轮胎;悬架装置;传东西、车桥;转向节及臂、横直拉杆及球销;制动装置螺栓、螺母紧固;灯光数量、光色、位置;信号装置与仪表漏气、漏油、漏水、漏电;底盘异响;发动机异响;润滑;灭火器;车内外后视镜、前下视镜;汽车和挂车侧面、后面下部防护装置;

外廓尺寸4.11.2检测标准

GB18565的6;7;8;11相关条款95第九十五页,共112页。4.11.3检测项目评定分级属性

a.分级属性:分级

b.分级项(4项)整车装备与标识;车架、车身、驾驶室;车门、车窗;车轮、轮胎c.非分级项(20项)驾乘座椅;卧铺;行李架(舱);安全出口、安全带;车厢、地板、护轮板;悬架装置;传动系、车桥;转向节及臂、横直拉杆及球销;制动装置(行车、应急、驻车);螺栓、螺母紧固;灯光数量、光色、位置;信号装置与仪表;漏气、漏油、漏水、漏电;底盘异响;发动机异响;润滑;灭火器;车内外后视镜、前下视镜;侧面、后面下部防护装置;外廓尺寸96第九十六页,共112页。4.11.4检测与评定4.11.4.1检测方法应符合《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中6.制动性;7.转向操纵性;8.照明和信号装置及其他电气设备;11.整车装备条款技术要求97第九十七页,共112页。4.11.4.2技术等级评定应符合《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198中序号5.1标准限值技术要求。

A.分级项

a.整车装备与标识一级,*应符合整车装备应齐全、完好、有效,各连接部件紧固完好,车体应周正;*车体外缘左右对称部位(在离地高1.5m以内测量)高度差不大于20㎜;*左右轴距差不得大于轴距的1.2/1000;*GB18565的11.1.2和11.1.3条款要求二级、三级应符合GB18565的11.1条款要求98第九十八页,共112页。b.车架、车身、驾驶室一级、二级,应符合GB18565-2001的)GB18565的11.8.1、11.8.2、11.8.4、11.8.5和11.8.7;表面无锈迹、无脱掉漆;三级,应符合GB18565的11.8.1、11.8.2、1.8.4、11.8.5和11.8.7条款要求;

c.车门、车窗一级,应符合GB18565的11.8.6.1条款、玻璃应完好无损;二级、三级,应符合GB18565的11.8.6.1条款;玻璃不得缺损;99第九十九页,共112页。

d.车轮、轮胎一级、二级,微型车辆胎冠花纹深度不小于3.2mm,其他车辆转向轮的胎冠花纹深度不小于3.5mm,其余轮胎花纹深度不小于2.5mm;三级,应符合GB18565中11.9.1技术要求

B.非分级项一级、二级、三级,整车装备及外观检查项目检查内容应符合GB18565中相关条款要求。100第一百页,共112页。五、检测报告审核5.1检验报告审核为了确保对受检车辆客观、准确、公正性的评价,授权签字人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检验标准对委托检测项目辆的检验结果进行审核与评价的工作过程。5.2.授权签字人授权签字人由检验机构提名申请,经评审机构考核合格后,签发检测报告的责任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法定资质条件、工作经历、职责权利。101第一百零一页,共112页。5.3授权签字人应该具备能力熟悉检验机构管理和检测报告的签发程序;熟悉营运车辆检测法律法规、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熟悉掌握有关设备的检定/校准要求;能够对对检验结果(数据)做出相应判断和评价;能够及时发现检测工作中存在的偏离,并及时采取有效地纠正措施确保检测结果数据准确性、公正性;102第一百零二页,共112页。谢谢2012.11103第一百零三页,共112页。一、单选题(20)1.JT/T198-2004标准规定:车辆技术等级评定为一级车时,车体外缘左右对称部位高度差、以及左右轴距差。()A.不大于40mm、不大于1.5/1000;B.大于20mm、不大于1.2/1000;C.不大于20mm、不大于1.2/10002.车体周正是表示车体外缘()左右对称位置的高度差值。A.1.5m;B.150㎜;C.1.5㎝3.柴油发动机汽车的排气污染物是采用()工况法检测排气污染物。A.双怠速;B.自由加速;C.怠速法4.汽车底盘测功机测试汽车的功率是()。A.发动机扭矩功率;B.发动机额定功率;C.底盘输出功率5.利用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检测评价汽车的制动性参数一般采用()。A.制动初速度、制动距离、制动协调时间和制动稳定性;B.制动初速度、平均减速度(MFDD)、制动协调时间和制动稳定性;C.制动初速度、制动距离、平均减速度(MFDD)、制动协调时间和制动稳定性;6.汽车应具有适度的()转向特性,以使车辆具有正常的操纵稳定性。A.过渡;B.不足;C中性.104第一百零四页,共112页。7.制动力平衡是指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同时测得的()值,与全过程中测得的该轴左、右轮最大制动力中大者之比。A.左右轮制动力差;B.左右轮制动力最大;C.左右轮制动力的最大差8.汽车滑行性能检测车辆的滑行距离与车辆的()有关。A.整备质量、车轴数;B.总质量、车轴数;C.车型9.营运车辆的技术等级评定应按()规定的方法执行。A.GB18565、GB21861、JT/T198;B.GB7258、GB18565、JT/T198;C.GB18565、JT/T19810.悬架特性检测主要用于最大设计车速大于或等于100km/h、轴荷(

)汽车。A.小于或等于1500㎏;B.大于1500㎏营运车;C.小于或等于1500㎏载客;11.营运车辆评定分级项达到二级技术要求、没分级项为合格,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可以评定为()一级;B.二级;C.不一定12.汽车喇叭声检测标准要求是90~115dB(A),用检测用声级计测量时测量场所的背景噪声应()。A.≤90dB(A);B.≥90dB(A);C.≠90dB(A)105第一百零五页,共112页。13.汽车在距喇叭前2m、离地高1.2m处用声级计测量的汽车噪声是()。A.汽车定置噪声;B.客车车内噪声;C.汽车驾驶员耳旁噪声;D.喇叭声级14.汽车选装转向轮胎时应与其车辆的最大设计车速()。A.相适应;B.不相适应;C.可以临时不相适应15.驻车制动力的总和应不小于该车()的20%。A.测试状态下整车重量B.总质量C.整备质量16.利用转角仪检测汽车转向轮的最大转向角时()。A.内角大于外角B.内角小于外角C.内角等于外角17.应急制动是指车辆行车制动系统()的情况下,在规定的距离内将车辆停住。A.有一处管路失效B.制动蹄片故障C.制动踏板故障18.GB18565制动力平衡要求:当后轴制动力小于后轴轴荷的60%时,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同时测得的左右轮制动力之差的最大值不得后大于轴轴荷的()。A.5%B.8%C.24%19.用侧滑仪检测转向轮横向侧滑量时,侧滑量值是指汽车行驶()。A.侧滑板位移量B.方向偏移量C.速度20.驻车制动力试验坡道20%的坡度是()。A.坡高2m、底边长10mB.斜坡的角度20°C.坡高2m、斜坡边长10m106第一百零六页,共112页。二、多选题(20)1.营运车辆对前轴制动力平衡的要求是()A.不得大于20%;B.小于或等于20%;C.小于20%。2.使用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对汽车的制动性能评价参数()A.制动力、制动力平衡、制动协调时间、车轮阻滞力;B.制动初速度、MFDD、制动协调时间和制动稳定性;C.制动初速度、平均减速度、制动协调时间和制动稳定性;3.台试汽车动力性的检测项目()A.校正驱动轮输出功率/额定扭矩功率;B.校正驱动轮输出功率/额定功率;C.底盘输出功率4.GB18565评价点燃式发动机双怠速工况法排气污染物的检测参数()

A.HC、CO、CO2、;B.HC、CO、λ;C.HC、CO

5.测量喇叭声级测量使用计量单位()

A.dB(A);B.dB(b);C.dB(C)

6.低速汽车排气污染物采用自由加速工况法检测其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

A.GB3847;B.GB18322;C.GB18285;

7.GB18565-2001规定,当车速表检验台指示值为40km/h时,()为合格。

40km/h~48km/h;B.38km/h~48km/h;C.+20%~-5%

8.转向参数测试仪用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