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省沧州市高考历史调研试卷(一模)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河北省沧州市高考历史调研试卷(一模)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河北省沧州市高考历史调研试卷(一模)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河北省沧州市高考历史调研试卷(一模)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河北省沧州市高考历史调研试卷(一模)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3年河北省沧州市高考历史调研试卷(一模)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史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於北燕。”考古工作者在位于北京西南的琉璃河发现一处西周遗址,其中一座大型墓葬出土青铜器的铭文揭示,墓主“克”是燕国国君。由此可知()A.《史记》所载史事需经考古证明 B.周的政治势力已达到今北京一带

C.周朝的政治统治中心发生转移 D.周天子对北燕地区实施直接管理2.汉武帝取消太尉,任命外戚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作为最高军事长官,不参与朝政。汉昭帝后,大司马大将军参预机密,兼管军政,与丞相、大司空合称三公,“大司马兼将军一官遂永为外戚辅政之职”。这一变化表明()A.外戚干政的现象显现 B.三公九卿的职权日益明确

C.中枢权力实现再分配 D.决策权与行政权趋向分离3.史籍中记载了很多南朝地方官吏劝课农桑、督促农事的事迹(如表)。这表明当时()朝代官员事迹宋孔灵符“徙无资之家于余姚、鄞、郧三县界,垦起湖田”,为时不久,三县被围垦的湖田“并成良业”梁陈庆之“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陈姚察“时邑境萧条,流亡不反,(姚)察轻其赋役,劝以耕种,于是户口殷盛”A.阶级矛盾逐渐缓和 B.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C.士族势力逐步发展 D.江南经济得到发展4.武则天称帝后,对高宗时的“南选”制度进行完善,使岭南、福建等较为落后地区的人才获得科举入仕机会。她还令九品以上官吏及一般百姓,皆可毛遂自荐。又遣存抚使十人分巡十道,举荐本道人才。这些举措()A.契合了南北分卷选才的要求 B.完善了科举取士的程序

C.适应了政局变动的现实需要 D.提高了儒生的社会地位5.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序》中说:“里中儿代庖(下厨)而创其指,不呼痛,或怪之。曰:吾顷从玄妙观听说《三国志》来,关云长刮骨疗毒,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夫能使里中儿有刮骨疗毒之勇,推此说孝而孝,说忠而忠,说节义而节义。”由此可见,其时的小说()A.蕴含道德教化的社会功能 B.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文化诉求

C.成为儒学传播的主要途径 D.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嬗变6.1896年10月,梁启超撰文指出:“古者国有大事,谋及庶人。汉世亦有议郎、议大夫、博士、议曹……以下士而议国政,所以通下情,固邦本。后世恐民之讪(讥讽)己也,蔑其制,废其官。”在此,梁启超()A.阐释了废除君主制度的必要性 B.意欲推动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

C.强调了推行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D.致力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主张7.20世纪20年代,长期从事制伞研究的汪农麟,鉴于各国“从事制伞工厂如林……既日新而月异,复竞胜以争奇”,但“国内尚无此种出品”,“漏卮日甚,与我国无抵制之术”。他发明“中华新伞”,继而联络国人“拟开厂营业”。对其言行的合理解释是()A.仁人志士已找到救国新途径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艰难发展

C.实业家热衷于反帝爱国斗争 D.传统义利观被赋予新的内涵8.到1938年6月,晋西北组织起来的农民达20万人。在五台县,“工、农、学、商、妇、儿童抗敌会组织起来了”。五台县的一个村子里,“整个村庄成了一个训练基地。……华北和西北各地的男女青年到这里学习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由此可见,当时晋西北地区()A.践行了全面抗战路线 B.实行了“三三制”的原则

C.群众成为抗战的中坚 D.工农民主政权日渐巩固9.1956年7月,全国图书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图书馆是向科学进军的有力武器”。会议确定了图书馆工作的基本任务:“向科学研究工作者提供图书资料,为科学研究服务,促进科学的迅速发展”。据此可知,该会议的召开()A.明确了图书馆服务公众的职能 B.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反映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D.说明图书馆管理融入科技因素10.如表为1950-1976年中国与日本、西德、苏联、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趋势表。据此可知,中国这一时期()

A.国民经济布局不断改善 B.逐步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C.对外开放政策适时调整 D.缩小了与世界大国的经济差距11.在扩张过程中,古罗马人把公民权授予意大利中部广大地区的一些社群。有时,它包括完整的公民权利和特权,包括罗马选举中投票或参选。有时,它只是“无投票权的公民权”,如与罗马人通婚、互订契约和自由迁徙的权利。罗马此举()A.促进了贵族寡头政治逐步建立 B.消除了奴隶制造成的危机

C.协调了境内各民族的利益关系 D.有助于增强国家的凝聚力12.尼德兰人伊拉斯谟(1466-1536年)提出,如果《圣经》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其内容就会普及化,那么,农民在耕田时便能吟颂它的诗句,织工们就能在机梭的伴奏下哼唱它的段落,旅行者就会用它来减轻旅途的疲劳。在此,伊拉斯谟旨在()A.推动民族意识的觉醒 B.反对天主教会的精神控制

C.实现民众的思想解放 D.促进天赋人权思想的传播1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将联邦会议通过的法案是否递交帝国议会表决,兼任“联邦会议主席”的帝国宰相拥有决定权;法案一旦被联邦会议批准又得到帝国议会多数通过,就自动成为法律。这反映出,当时德国的政治体制()A.宰相掌握国家决策权 B.凸显议会至上

C.体现分权与制衡做法 D.带有专制色彩14.1887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州际商务条例,成立州际商务委员会,打击铁路系统中的私人垄断,整治运输乱收费问题。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第一部反托拉斯法,宣布对垄断贸易的限制。美国的此类举措()A.适应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的需要 B.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C.体现了政府对于经济的全面干预 D.抑制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5.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拒绝了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和美苏倡导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稍后,苏联漫画家创作《法国正为季节性的供暖做准备》(如图),戴高乐抱着大量导弹向共和国的房子走去,烟囱里冒出如同核爆炸般的蘑菇云。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阵营走向瓦解

B.苏联与西方关系的缓和

C.战后国际秩序受到冲击

D.法国奉行民族利己主义

16.1960年,第三世界主要产油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其石油减产、提价政策,左右了世界石油的供应情况。1973-1980年,国际油价上涨20倍,国际石油市场处于卖方市场的态势持续了七八年。这表明()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亟待变革

C.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发生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神宗曾对负责市舶的官员说:“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卿宜创法讲求,不惟岁获厚利,兼使外藩辐辏中国,亦壮观一事也。”宋高宗也曾跟大臣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朕所以留意于此,庶几可以少宽民力耳”。宋朝在密州(今山东诸城)、明州(今浙江宁波)、杭州、泉州、广州均设有市舶司(或市舶务)。宋朝的市舶司、市舶务,相当于今天的海关,其职能包括:“阅货”(检查进口商品),“抽解”(征收关税),“博买”(采购一部分蕃货),发放“公凭”(给海商发出海贸易许可证、给蕃商发完税凭证),查禁走私及违禁品,维修港口设施。——摘编自吴钩《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为实现“少宽民力”而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宋代为实现“少宽民力”所采取的其他举措并予以说明。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据1907年(清朝)学部总务司所编《第一次教育统计图表》显示,全国共有女学堂428所,教员1501人,女学生15496人。详情如表。

1907年全国女学堂分布状况一览表所在地区学堂数(所)教员数(人)学生数(人)京师1259661直隶(含天津)1211682523奉天(今辽宁)1260694黑龙江2490山东1654山西515149陕西1020154河南3484江苏(含上海)966444198安徽21286浙江32138995江西613155湖北不详21477湖南736412四川(含重庆)701572246广东639391广西1726589云南18341027贵州524267福建321244——摘编自乔素玲《中国近代女学地域分布探析》根据如表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末女子教育的认识,并加以阐释。(要求:紧扣主题,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战爆发后,中国精英阶层认为,这是一个以民族国家身份平等加入西方主宰的世界秩序的机会。1915年夏,北洋政府提出中国可以为法国提供大量工人。最终法国在中国招募了4万华工,英国招募了大约10万。美国参战后,向法国借了1万华工,为美国在欧洲的远征军服务。华工有的为英国航空兵服务,有的在军火库工作,还有三个华工团专门为英军修理坦克。华工挖战壕的效率是印度人的两倍。他们的技术、高效以及勇敢,得到了协约国官兵的称赞。一位华工就讲,“我们与西方人赛脑力、赛体力,都不比他们差。如果我们拥有平等的教育,中国的前途不可限量”。期间,梁启超提出,中国如能借保侨的机会参战,“实为我中华民国国政上开一新纪元”。1917年8月,中国正式宣战。——摘编自徐国琦《大战争与大觉悟-中国人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根据材料,概括华工赴欧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赴欧的影响。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关于日本国内行政自由和民主化的法令,给日本带来了五大变化:解放女性,鼓励组建工会,学校教育的自由化,废除旨在使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的机构,以及经济结构的民主化。日本政府的这五大变化顺应了日本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且即便是任其自然发展,日本也会走上这一进程。……找到一条新的路径,将我们自己从追随他人的状态下解脱出来,并发展出一种能被所有人共享的文化独立性,这乃是进行日本这个国家重建的先决条件。……因此,教育和研究的目的就必须是在全国培养这种能力。——摘自[日]长谷川如是闲《最后的日本》(1952年)材料二:日本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但战后至70年代初,一直采取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在世界事务中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这种软弱的政治地位使日本在世界性事件冲击下极难适应。例如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已与中国总理周恩来举行了秘密会谈,而日本在9月仍鼓吹“两个中国”论。尼克松政府对华政策的变化使日本佐藤内阁十分被动,其反华政策陷入了孤立的绝境,成为“赶不上公共汽车的亚洲孤儿”。……日本从这些事件中清醒认识到,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国际格局中,继续追随美国,甘当“政治侏儒”已万难立足,因此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社会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趋势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对外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A.《史记》所载史事并不是每一项都需考古证明,故A项错误;

B.根据材料“其中一座大型墓葬出土青铜器的铭文揭示,墓主‘克’是燕国国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琉璃河西周遗址证实了《史记》关于召公受封建立燕国的记载,说明分封制使周的政治势力达到今天北京一带,故B项正确;

C.西周初期政治中心在镐京,并未转移,故C项错误;

D.分封制下,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是间接统治,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西周的分封制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答案】C【解析】西汉前期,太尉作为最高军事长官执掌重要兵权,丞相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汉武帝任命外戚为大司马大将军,由其执掌兵权,汉昭帝后又赋予大将军参与朝政的权力;综上,太尉和丞相的职权向外戚出任的内朝官员转移,西汉中枢权力实现再分配,故C项正确;

外戚干政现象汉初就出现了,排除A项;

材料没有涉及三公九卿职权,B项排除;

D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西汉政治制度的演变,解题的关键是识读题干材料,结合汉代加强皇权的措施、外戚干政的特点等分析作答。

本题从西汉大司马大将军的设置和职权变迁切入,考查西汉政治制度,考查学生获取史料信息和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学

科核心素养。

3.【答案】D【解析】根据“很多南朝地方官吏劝课农桑、督促农事的事迹”表格可知,南朝众多地方官员鼓励垦田,劝课农桑,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D项正确;

南朝经历了朝代更替的动荡和混乱,阶级矛盾并未趋于缓和,排除A项;

材料中未呈现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对比关系,无法说明人地矛盾的尖锐,排除B项;

士族势力在南朝后期走向衰落,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经济南移,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经济南移,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使岭南、福建等较为落后地区的人才获得科举入仕机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称帝,武周代替李唐,遭到部分唐朝旧臣和李姓宗室的反对,为了巩固统治,她不拘一格选拔任用官员,C项正确;

A是明朝,排除;

武则天增加了选才的途径,并非完善科举取士的程序,排除B项;

武则天选才并非仅仅限于“儒生”,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武则天和武周政权,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武则天和武周政权,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吾顷从玄妙观听说《三国志》来,关云长刮骨疗毒,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夫能使里中儿有刮骨疗毒之勇,推此说孝而孝,说忠而忠,说节义而节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冯梦龙通过“里中儿”的事例,强调话本小说中蕴含的儒家忠孝节义对民众的教化作用,A项正确;

忠孝节义并非市民阶层的文化诉求,排除B项;

明清小说并为成为儒学传播的主要途径,排除C项;

儒学作为古代社会主流价值观并未发生变化,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明清小说,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明清小说,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6.【答案】C【解析】A.梁启超反对君主专制,但并不主张废除君主制度,故A项错误;

B.1895年,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派登上了政治舞台,故B项错误;

C.维新派的主要成员基本是普通知识分子和中下级官员,梁启超借助古代“国有大事,谋及庶人”“以下士而议国政”“通下情,固邦本”,意在强调他们推行维新变法的合理性,故C项正确;

D.梁启超作为维新派的代表,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而非主张民主共和,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维新思想,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维新思想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从事制伞工厂如林……既日新而月异,复竞胜以争奇”“国内尚无此种出品”“漏卮日甚,与我国无抵制之术”并结合所学可知,汪农麟从事制伞研究,基于“漏卮日甚”即国家的利益受损,继而联络国人“拟开厂营业”可见,其受到爱国主义的驱动,义利并重,爱国思想是对传统义利观的新发展,D项正确;

材料反映了中国人实业救国的努力,实业救国从19世纪末就开始了,并没有出现新途径,排除A项;

材料没有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排除B项;

“热衷于反帝爱国斗争”表述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工、农、学、商、妇、儿童抗敌会组织起来了”“整个村庄成了一个训练基地。……华北和西北各地的男女青年到这里学习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并结合所学可知,全民族抗战中,晋西北地区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工、农、学、商、妇、儿童”被广泛动员起来参加抗战,体现了全面抗战路线,A项正确;

“三三制”原则1940年才开始实施,排除B项;

群众是抗战的重要基础,但并非中坚,排除C项;

工农民主政权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革命政权建设的探索,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了敌后战场的抗战,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敌后战场的抗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9.【答案】C【解析】A.图书馆本身就具备服务公众的职能,不是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

B.“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1995年,故B项错误;

C.根据材料“图书馆是向科学进军的有力武器”,“向科学研究工作者提供图书资料,为科学研究服务,促进科学的迅速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逐步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为时代主题,以图书馆为“有力武器”“向科学进军”,正是适应这一时代要求的具体举措,故C项正确;

D.材料中没有关于图书馆融入科技因素的相关论述,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0.【答案】B【解析】根据“1950-1976年中国与日本、西德、苏联、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趋势表”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与日本、西德、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处于低位,但中国与苏联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相对较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对华实行敌视、封锁政策,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有限,苏联成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中国与苏联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处于持续下滑的趋势,中苏关系恶化导致中苏贸易额明显下降。70年代初,中国与日本、西德、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均出现增长趋势,这是由于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额明显增长。综上,中国逐步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B项正确;

国民经济布局的变化通过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趋势表无法得出,排除A项;

这一时间段内中国尚未进行对外开放,排除C项;

材料没有关于中国缩小与世界大国经济差距的相关论述,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新中国外交,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新中国外交,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在扩张过程中,古罗马人把公民权授予意大利中部广大地区的一些社群。有时,它包括完整的公民权利和特权,包括罗马选举中投票或参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古罗马人向意大利中部地区扩张,不同程度地赋予被占领社群以公民权,有利于协调共和国辖区内各种社会关系,增强国家的凝聚力,D项正确;

当时,罗马贵族寡头政治已经建立,排除A项;

赋予被占领社群以公民权并不能完全消除奴隶制造成的危机,排除B项;

协调境内“各民族”的利益关系,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2.【答案】B【解析】A.材料主旨为反对天主教会的精神控制而非推动民族意识觉醒,故A项错误;

B.根据材料“如果《圣经》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其内容就会普及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以来,罗马教廷利用拉丁语传诵《圣经》,以此实现对欧洲人思想意识的控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主张使用各种语言翻译《圣经》,社会各阶层自由解读圣经,以此冲破天主教会的精神控制,故B项正确;

C.16世纪时,思想解放不是目标而是手段,用思想解放来反对教会精神控制,故C项错误;

D.天赋人权思想的传播主要是启蒙运动的推动,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文艺复兴,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文艺复兴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3.【答案】D【解析】A.通过材料无法得出帝国宰相掌握国家决策权,且决策权在皇帝手中,故A项错误;

B.“议会至上”不符合德国的史实,德国是皇帝掌握实权,故B项错误;

C.“分权制衡”不符合德国的史实,德国是皇帝掌握实权,故C项错误;

D.根据材料“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将联邦会议通过的法案是否递交帝国议会表决,兼任“联邦会议主席”的帝国宰相拥有决定权;法案一旦被联邦会议批准又得到帝国议会多数通过,就自动成为法律。”可知德意志帝国的法案经由联邦会议通过和帝国议会批准后,才能成为法律。这个过程中,帝国宰相具有是否将联邦议会通过的法案提交帝国议会的决定权,反映了宰相的权力非常大,这体现了德国君主立宪制带有一定的专制主义色彩,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887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州际商务条例,成立州际商务委员会,打击铁路系统中的私人垄断,整治运输乱收费问题。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第一部反托拉斯法,宣布对垄断贸易的限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国兴起,铁路系统和商业贸易等经济领域的过度垄断行为,扰乱了美国正常竞争秩序,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对垄断行为进行“打击”“限制”,保障了美国工业革命和社会经济的持续深入发展,A项正确;

南北战争后,美国国内统一市场已经形成,排除B项;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始采取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排除C项;

工业革命背景下,美国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发展,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苏联漫画家创作《法国正为季节性的供暖做准备》(如图),戴高乐抱着大量导弹向共和国的房子走去,烟囱里冒出如同核爆炸般的蘑菇云”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结束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法国戴高乐拒绝美国和苏联的计划、条约,反映法国外交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对两极格局的冲击,C项正确;

资本主义阵营逐渐分化,而非瓦解,排除A项;

20世纪六十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关系紧张,而且材料中并未提到苏联和西方的关系,排除B项;

法国的做法是为了摆脱美苏的影响,维护本国利益,这不属于民族利己主义,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多极化趋势加强,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多极化趋势加强,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6.【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长期对中东、拉美等产油国石油资源进行控制和掠夺,欧佩克成员国加强国际合作,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维护自身经济利益,这一过程反映出世界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迫切性,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佩克并非局限于特定区域,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经济主导权仍掌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手中,排除C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佩克只能反映产油国的状况,无法反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7.【答案】【小题1】措施:统治者重视和鼓励海外贸易,广开财源;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增加税收。【小题2】举措:募役法的推行。

说明:百姓缴纳免疫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这一举措,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基础上开辟了财源,增加了宋朝政府财政收入。【解析】本题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第一问要结合宋朝的商业发展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宋朝的商业发展的影响来解答。

本题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8.【答案】解答此类开放性试题,需要规范作答程序。首先,阅读题目要求,明确限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