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内肿瘤影像诊断_第1页
脑室内肿瘤影像诊断_第2页
脑室内肿瘤影像诊断_第3页
脑室内肿瘤影像诊断_第4页
脑室内肿瘤影像诊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室内肿瘤影像诊断第1页/共63页脑室内肿瘤侧脑室内肿瘤三脑室内肿瘤四脑室内肿瘤第2页/共63页第3页/共63页【临床表现】

脑室内肿瘤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部位,只有当肿瘤阻塞了脑脊液循环通路,或当肿瘤压迫其周围脑组织时才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颅内压增高症和病灶症状。

第4页/共63页第5页/共63页第6页/共63页精神障碍

颅内压增高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一般症状比较轻,在临床上表现为记忆力的减退,周身软弱无力,对周围反应迟钝及精神萎靡等。

第7页/共63页视神经乳头改变

早期视神经乳头水肿,呈现视神经乳头边界不清,生理凹陷的消失,有时可见有放射状的小血管影,片状呈绒毛样的血管团及静脉波动。晚期继发性的视神经萎缩,病人视力减退甚至失明。这是长期颅内压升高所造成的结果。病人常在视力减退以前出现一过性的黑曚即阵发性的眼前发黑,这是将要出现视力减退的信号。

第8页/共63页癫痫发作

侧脑室肿瘤时少数病人可出现癫痫发作,一般认为由颅内压增高所引起,在临床上表现为大发作,一过性强直性痉挛性发作,没有定位意义。

第9页/共63页第10页/共63页肿瘤多位于脑室内,少数肿瘤的主体位于脑组织内。幕上多见于侧脑室,可起源于侧脑室各部位,常向脑实质内浸润。发生于第三脑室者少见,位于其前部者可通过室间孔向两侧脑室延伸。位于第四脑室者多起于脑室底延髓的部分。可通过中间孔向枕大池延伸,少数可压迫甚至包绕延髓或突入椎管而压迫上颈髓。部分肿瘤起于第四脑室顶.占据小脑半球或蚓部内,偶可见肿瘤发生于桥脑小脑角者。第11页/共63页CT表现

①平扫肿瘤呈菜花状的等密度或混杂密度肿块。

②肿瘤位于第四脑室时,一般在瘤周可见残存的脑室;呈带状或新月形局限性脑脊液密度区,幕上肿瘤常发生在脑室周围,多位于顶、枕叶。

③20%肿瘤有钙化,呈单发或多发点状,幕下者多见,幕上少见。

④肿瘤常有囊性变;增强扫描肿瘤呈中等强化。

⑤可发生阻塞性脑积水。

⑥发生室管膜下转移时,侧脑室周边可见局灶性密度增高块影或条状密度增高影。

第12页/共63页MR表现

①脑室内或以脑室为中心的占位性病变,T1加权为略低信号,T2加权为高信号。

②脑室内的病变边缘光滑,周围水肿轻微。

③常见大片样囊变、出血和钙化。

④大多数病变强化明显,少数轻微强化。

⑤可沿脑脊液途径种植转移。

⑥局限性阻塞性脑积水。第13页/共63页室管膜瘤----共性CT平扫稍高密度或等密度钙化发生率约50%MRT1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高信号轻度不均质强化第14页/共63页第15页/共63页第16页/共63页第17页/共63页ependymoma第18页/共63页第19页/共63页第20页/共63页第21页/共63页室管膜下室管膜瘤subependymoma室管膜下室管膜瘤是一类罕见的、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属于Ι级,多无临床症状,仅于尸体解剖时偶然发现,但当肿瘤阻塞脑脊液通道时则产生临床症状,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可发生于脑室系统通道上的任何部位,但以侧脑室和第4脑室最为常见第22页/共63页肿瘤组织分类将其归为室管膜肿瘤,该肿瘤在大片胶质纤维的构成中可见成簇的大小一致的室管膜细胞幕上室管膜下室管膜瘤钙化相当少见,而幕下者钙化很常见;幕上室管膜下室管膜瘤血供差,大的肿瘤还经常可以见到陈旧性出血及含铁血黄素沉着室管膜下室管膜瘤第23页/共63页室管膜下室管膜瘤幕上肿瘤位于侧脑室内孟氏孔附近,CT平扫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很少显示钙化及坏死;MRT1WI示肿瘤呈等、低信号,其内可见多数微囊状更低信号区,肿瘤飘浮于侧脑室中;T2WI示肿瘤呈均匀高信号;CT、MR增强扫描,病灶未见强化征象。第24页/共63页室管膜下室管膜瘤鉴别诊断室管膜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脑膜瘤中枢神经细胞瘤第25页/共63页subependymoma第26页/共63页Subependymoma第27页/共63页Subependymoma第28页/共63页Subependymoma第29页/共63页subependymoma第30页/共63页第31页/共63页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由室管膜上皮外面的一层星形细胞长出的肿瘤,称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临床少见,在15%的结节硬化患者病人中发生这种肿瘤。患者多为儿童,肿瘤的恶性度为I级,成人也可患病,但预后较儿童差,肿瘤的恶性度为级。第32页/共63页大多数肿瘤发生于室间孔附近,CT平扫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的肿块,瘤内常见灶性钙化,注射造影剂后肿块均匀性强化,伴有不同程度的非对称性脑积水。

MRT1WI低信号,T2WI混杂信号,明显强化第33页/共63页Subependymalgiantcellastrocytoma第34页/共63页第35页/共63页脑室脑膜瘤脑室内脑膜瘤发生在侧脑室的三角区,约占颅内脑膜瘤的2%,主要见于成人,女性多见,有好发于左侧的倾向。CT:多呈高密度,边缘光滑均匀一致的强化团块,可有钙化。肿瘤多由脉络膜动脉供血,增强可见粗大的脉络膜动脉向肿瘤供血。MR:表现为轮廓清楚,T1一般是低信号,有明显的增强效果,但其信号可受血管密度、钙化、囊变等因素的影响而呈不均匀状。第36页/共63页脑室脑膜瘤侧脑室三角区多见常见于中年人CT平扫等或稍高密度,可有钙化MRT1等或稍低信号,T2稍高信号显著均质强化第37页/共63页第38页/共63页第39页/共63页meningioma第40页/共63页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好发于三、四脑室周围,约1/2位于视交叉/下丘脑,1/3位于小脑蚓部或小脑半球,其次为脑干和基底节区;偶见于大脑半球,位于大脑半球者常见于额叶,其次为脑室内和室管膜下。发生在不同部位的肿瘤表现不同。平扫时结节为等或低密度影。实性肿瘤常呈等或略高密度,也可为低密度。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一般没有出血和坏死。实性者多呈明显均一或不均一强化,少数无强化。T1WI囊性部分和实性部分均为低信号,囊性部分信号更低。T2WI囊性部分和实性部分都为高信号。第41页/共63页pilocyticastrocytomaCECTT1-MRICET1-MRI第42页/共63页grade-IIastrocytoma

第43页/共63页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neurocytoma少见的颅内肿瘤,多位于侧脑室内,边界清楚,部分附着于侧脑室壁,也可起源于透明隔和胼胝体。WHOⅡ级,通常被认为是预后良好的良性肿瘤,但其中一些亚型具有组织学上的异形性并表现出较高的增殖潜能,预后亦差。第44页/共63页影像学特征肿瘤大都位于透明区,Monor氏孔区,以一侧为主向对侧生长。CT显示钙化、囊性变和MR显示血管流空及大小不等低信号区,对诊断有帮助。CT平扫肿瘤稍高密度,轻中度强化;MR呈稍长或等T1信号,稍长T2信号,可有轻度到明显强化;DSA可显示肿瘤染色。肿瘤边界清晰,一般无瘤周水肿以及肿瘤侵入脑实质的征象。第45页/共63页Centralneurocytoma第46页/共63页第47页/共63页第48页/共63页第49页/共63页脉络丛乳头状瘤

起源于脉络膜丛上皮成人常见于四脑室,儿童常见于侧脑室三角区,以四脑室最常见。第50页/共63页影像学特征CT平扫:肿瘤多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和四脑室。多为等或高密度肿块,少数为低或混杂密度。肿瘤边界清楚,边缘不规则,呈轻度分叶状。约1/4可见钙化。由于产生过多的脑脊液,而发生交通性脑积水使脑室系统扩大。增强:肿瘤明显均一强化,边界更为清楚。第51页/共63页MRI平扫:肿瘤在T1WI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分叶状肿块,与脑质等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脑脊液可渗到乳头之间使肿瘤呈"花瓣"状。有时还能看到肿瘤血管蒂的流空信号。肿瘤较大时可有脑积水表现。增强:肿瘤强化明显。第52页/共63页脉络膜丛乳头状瘤----共性等密度或稍高密度MRT1等或稍低信号,T2稍高信号因囊变坏死钙化密度信号常不均质境界清楚,常见轻度分叶显著均质或不均质强化脑脊液分泌过多,脑室扩大第53页/共63页诊断和鉴别诊断儿童应和脉络丛乳头状癌、乳头状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等鉴别。成人主要应和脑膜瘤、转移瘤鉴别。第54页/共63页choroidplexuspapilloma第55页/共63页第56页/共63页第57页/共63页第58页/共63页第5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