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反思_第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反思_第2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反思_第3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反思_第4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反省我们经常有到这样一些数学课:有的教师讲得有条不紊,知识剖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理解白,但稍遇变式和实际问题却往往一筹莫展;有的教师设计了很多细碎的问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频次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利,但结果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却并不理想;有的教师着重精讲知识,留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各式各种的习题,虽然学生解题能力尚可,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建潜能;有的教师让少数优等生在讲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动、汇报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多半学生作陪客旁观,个别学困生更如隔雾看花,不知其所以然。这些课在平时的听课活动和观摩教学中并不少见,其中有些课甚至还被评为好课。尽人皆知,评论拥有很强的导向功能。笔者以为,如果不对好课的标准进行从头认识,必然会影响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一堂小学数学好课的评论标准。“一个都不少”——面向全体学生班级授课制的讲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定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课,首先应真切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别,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己思维方式限制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别将致使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别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部分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崭露头角,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真切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调讲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构造;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经过合作、议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付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赐予特殊政策;应使讲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散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在活动中学数学”——关注学习过程“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归纳、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建”(引自《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建议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很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悟。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观点、法例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详细说,教学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新知学习的必要经验和预备知识(奥苏贝尔称之为“先行组织者”),进而为新知学习提招供知固定点,提高学习者认知构造中适合观点的可利用性;应启迪学生从原有认知构造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不单要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基础,而且充分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已认识多少,进而确定新知学习的起点(维果茨基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应突出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在比较中发现矛盾,引发认知矛盾,使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为学习新知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目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切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术、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决不去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着手,决不替他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让学生自己动口,决不代他讲。为学生多创建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时机,多一点体尝成功的快乐,真切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的生命在于应用”——着重学用联合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应用业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少专家指出,数学教学不能“掐头去尾烧中段”,要重视数学模型的成立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堂好课,不单要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还应使他们懂得悉识的根源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自《小学数学教学纲领》试用修订版)。一方面,数学课本中有很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统计知识及一些应用题的学习,都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剖析整理编成数学识题的;另一方面,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很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道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因此,教师应办理好数学的学与用的关系,着重学用联合,进一步认识和领会数学的应用价值。着重学用联合,应在讲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应用性因素,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应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和数据编制数学识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相伴;应在教学内容的体现方式上,改变关闭式的单向构造为开放性的多向构造;应尽可能地创建时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和应用中领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亲密联系,认识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察看、剖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平时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让讲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着眼全面发展叶澜教授说过:“讲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存心义的组成部分。”(引自叶澜《让讲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在数学课上,学生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己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讲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意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经过数学教学使我深深领会到,过去的数学教学是把传承知识作为主要目的,这种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现代社会,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探索的精神、终身学习的愿望要比其获得有限的知识更有价值。为了。教法要活,学法更要活。适应新世纪的发展,真切进行素质教育,确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我们必须让教学活起来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为学生建立开放的学习模式。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正是配合目前落实素质教育的重点环节,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和飞腾。新课程标准旨在成立一种促使学生发展、反应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数学课程体系。要使该教材真切实施到位,必须成立一种切合学生自主发展、融入社会生活、面向学生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而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应体现开放式教学。一、把社会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讲堂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应探索与建立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讲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解诀问题中稳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讲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如第二册“元、角、分”的教学,联合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我创设了“小小百货商铺”的情景:把学生的文具、平时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标上价格。学生四人一组进行买卖商品的模拟活动,让其中的一人当售货员,其他的同学当顾客,“顾客”要把选中的商品的价格准备好再交给“售货员”,若给的钱数不对,其他同学要指出,角色要交换。然后,我拿着一支标价9元7角4分,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你若想卖这支笔打算怎样付钱?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繁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单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二、给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讲堂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1、成立民主、同等、和睦的师主关系,使学主放胆交流,敢于创新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讲堂氛围的调节者,在讲堂教学中,为了创建学生自主发展的讲堂氛围,教师应以同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知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勇敢创新。教学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讲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参与讲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可见,创设民主和睦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在讲堂上应给学生提供大量察看、实验、活动的时机,使教学更容易体现“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汇报总结——稳固、实践”的开放式讲堂教学模式。如,教学“8加几”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学习9加几的方法来学习8加几,让学主察看课件、摆小棒、议论,归纳出8加几的计算方法,最后经过练习、游戏稳固本节的内容。2、创设民主开放的讲堂,关注每一位学主的发展新标准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理念,精心设计教案、内容及练习,确实落实充分地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讲堂上都能生动开朗、健康发展。教材经过发现、探究及认知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民主开放的讲堂中改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改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主动去发现数学识题,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探究解决数学识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自由开放的讲堂空间使学生保持快乐而喜悦的心境,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勇敢设想,积极地经过书本认证或相互认证自己的看法,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的自主发展。3、组织有趣操作,着重培养学主的语言表述和组织归纳能力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生。经过着手,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建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组织游戏。故事导入等形式,创建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着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时机。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活动,“不用扬鞭自奋蹄”,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切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取别人的看法,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较完美的认知状态。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察看,得出长方体、正方体角的特点、边的特点,经过相互交流、补充,就能较完整地归纳出长方形、正方体的特点。然后我让学生着手拼一拼、拿一拿、摸一摸、猜一猜,进行多次的练习,整堂课氛围十分活跃,经过游戏,在轻松、快乐、和睦的环境中,学生们学得很开心,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不只学得快,而且记得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不单着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组织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真切体现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如教材中9加几的这一节,例1式子旁的文字是用文字语言来描绘运算方法,经过教师的教读,学生齐读,抽读,同桌互读,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述,然后在例2让学生自己摆学具,在小组内互说运算方法,进而在例3和例4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对运算方法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述。从这些小细节里面,我深深理解了教材编写者们的编写理念,是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领悟与言传的必要性,经过对知识的文字语言描绘,同学们看法、思维交互推进,完善了自我认识。4、成立多种评论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开放式的教学允许学生保存自己的不同观点,对同一个问题,学生能够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是受尊重的。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在稳固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学具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趣拼出不同的图案,而每个学生所拼的图案都是被认可的。开放式的讲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论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论的主体,学生在评论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论为成功的过程中知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究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在讲堂中应巧妙运用激励性语言,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如当某位同学提出创建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X氏解法”,呼吁全班同学向他鼓掌,对他说“XXX,你真棒!”;当某位学生的创建性解法不够成熟完善时,教师下课后和他一同探讨;当学生的创建性解法显然不对时,教师首先肯定他的创新意识,然后帮他剖析错误的原因。我常用一些彩色的纸,剪成苹果状,一个苹果上写一个算式,然后请孩子们来,“摘苹果”,如果孩子答对了,全班小朋友就对他说“对对对,这个苹果属于你。”如果答错了,就对他说“错错错,请你持续再努力。”经过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护其创新的热情。总之,现代讲堂教学不只是是让学生取得一个装知识的袋囊,而是从多方位、多角度促使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怎样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开放式教学,怎样为开放式教学提供更完整的理论体系,怎样办理好开放式教学中“放”与“收”的关系,这些都是开放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但是教师在钻研新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适合地应用开放式教学,对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都将有较大的帮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2020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范文7篇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能根据平均分有节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节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一、激情导课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吧?请看屏幕,这里有一些彩色的五角星,你们能够随意说出其中一个五角星的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谁来试一试?生:师:奇特吧?你们想不想学到这个本领?(生齐答:想。)师: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们就学到这个本领了。好,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数学讲堂———《有余数的除法》。我们先从分东西开始吧二、新授:师:请看这里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够摆几盘?生:能够摆3盘。1、质疑:你能把方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6÷2=3(盘)2、质疑:联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够摆3盘。)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还记得吗?看来大家对从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特别不错,我来出一道稍难一点的:(出示课件)认真察看,你发现了什么?生:比方才多了1个草莓,是7个草莓。(1)如果有7个草莓,仍是每2个摆一盘,你还会摆吗?带着问题请看今天的第一个学习任务:1、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2、用算式表示分草莓的过程。3、剩下的草莓在算式中怎么表示?2)接下来,咱们就小组议论一下,用你们的学具按要求来摆一摆,看哪个组的同学摆得快又对。我们请一个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一下你们组是怎样摆的?用老师的草莓摆(课件出示7个草莓,摆好的图)(3)质疑: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生:上面的6个草莓正好摆完,7个的草莓没有摆完,有节余。)师:我们把这种有节余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那节余的这个数就是——余数。师:剩下的这1个草莓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呢?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算式的?课件出示——7÷2=3(盘)1(个)我们往常把商和余数之间用6个小圆点分开。1、联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1个。2、你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3、谁来读一读这个算式。摆正方形:过分: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边蕴藏着很多半学知识,同学们请看(1)想一想:用8根小棒能够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8÷4=2(2)用9根小棒能够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9÷4=2(个)1(根)8根小棒能够摆2个正方形,9根小棒能够摆2个正方形,余1根小棒,如果是10根、11根、12、13、14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请看今天的第二个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二:1、小组合作接着边摆边列出算式。2、察看每道题的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接下来,咱们就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看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一人摆小棒,一人把摆的结果及所列的算式写在记录单上。2、察看对照,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1)现在,王老师要请同学们认真察看这些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2)质疑:为什么余数老是1、2、3而不是其余的数?(3)猜想并考证:余数可能是4或5吗?为什么?生2:余数按照1、2、3出现,它们都比除数4小。师:你真善于察看。余数总比除数小,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生:如果余数等于除数,那就又能够摆一个正方形了。三、教师板书余数<除数归纳小结:余数既不能比除数大,也不能和除数相等,也就是余数必须比除数怎么样?余数<除数(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你会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我来考考你们,请同学们翻到课本60页,达成做一做第1题圈一圈,填一填。)随例练习。圈一圈,填一填。17个☆,2个2个地圈。四、猜想运用,加深理解猜一猜:1)下面老师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想一想,如果有节余,可能会剩几根?谁来猜一猜?2)质疑:为什么只有这几种可能性?说说你的原因?3)如果摆三角形,可能会剩几根?五、前后照应,释疑解惑:师:现在能够揭开猜彩星星的奥密了。老师就是根据这些星星的颜色和余数多少的规律猜的,随意选一个球的号码数,除以3,如果余数是1,就是红色。如果余数是2,就是黄色。如果没有余数,就是蓝色。孩子们,今天的数学讲堂你的收获是什么?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术目标:经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察看、剖析、比较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稳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经过察看、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觉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果盘、卡片、小棒。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首先我们先来做一个“你来说我来猜”的小游戏。老师画出红黄蓝三个颜色的气球,并标上数字1、2、3,告诉同学们后边的数字依次轮回红黄蓝颜色,现在你们能够随意说一个数字,我就能猜出它相对应的气球是什么颜色,之后师生进行猜气球颜色游戏,师说,几次我猜对了吧。为什么我会猜的这么准呢,其实经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二、着手操作,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一)出示6颗草莓图1、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小棒摆一摆。(学生着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2、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一共能够摆几盘?有节余吗?学生自由回答。4、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方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6÷2=3(盘)。引导学生说出各个数字在除法算式里的名称及读法。(二)出示7颗草莓图。1、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着手摆一摆),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学生自由回答)2、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出示算式:7÷2=3(盘)1(个),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回答3、师: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及读法。4、比较归纳。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察看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节余,另一种是分后有节余,但不够再分的部分那就是余数。5、练习:圈一圈,填一填。三、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同学们,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边蕴藏着很多半学知识,下面请看1、想一想:用8根小棒能够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8÷4=22、用9根小棒能够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9÷4=2(个)1(根)。8根小棒能够摆2个正方形,9根小棒能够摆2个正方形,余1根小棒,如果是10根、11根、12、13、14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3、小组合作接着边摆边列出算式。4、察看每道题的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小组议论:(1)质疑:为什么余数老是1、2、3而不是其余的数?(2)猜想并考证:余数可能是4或5吗?为什么?生:余数按照1、2、3出现,它们都比除数4小。师:你真善于察看。余数总比除数小,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生:如果余数等于除数,那就又能够摆一个正方形了。教师板书:余数<除数(3)归纳小结:余数既不能比除数大,也不能和除数相等,也就是余数必须比除数怎么样?余数<除数教师小结:方才我们经过摆小棒的活动,写出了这么多有规律的算式,大家经过察看和比较,发现了除数要比余数小的规律。现在我们就用方才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数学识题。四、稳固练习。学生独立达成并汇报。1、抢答有一堆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节余,可能会剩几根?摆三角形呢?2、达成练习十四第2题。3、填一填:()÷6=7里可能会填几。五、讲堂总结剩下不能再分的数叫做余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3、谈收获。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6÷2=3(盘)8÷4=2(个)7÷2=3(盘)1(个)9÷4=2(个)1(根)10÷4=2(个)2(根)11÷4=2(个)3(根)12÷4=3(个)一、教学目的:1、经过分小棒、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察看、剖析、比较的能力。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稳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经过察看、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3、借助直观操作和有趣的习题,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觉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并喜欢数学。二、学情剖析二年级学生已经能够正确地运用表内乘除法进行计算,并且能够娴熟地解决有关乘除法问题。本节课课前已经让学生准备学具和预习,已经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中要经过学生着手操作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从总数分走了一些,还剩的不能持续分,只能节余”,进而理解余数的产生和意义。还要让学生知道分后节余部分即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道理。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2、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卡片。五、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复习表内除法表内除法口算师:同学们已经学过表内除法了,并且学的特别棒,老师这里有几道没有写得数的除法口算题,想请同学们一同往返答一下,读算式并直接说出它的得数。(鼓励)2、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教师: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个数学识题,同学们喜欢吃草莓吗?儿童节到了,有一个班的同学们打算在班级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他们买了一些草莓,准备每2个草莓放一盘,现在有6个草莓,能够摆几盘呢?同学们能够用小棒代替,摆一摆。6根小棒,每两根分一份,能分几份?(巡视指导)教师:同学们是不是像屏幕上这样分的,那同学们能不能把方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请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请两名同学到黑板示范)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盘)(强调单位的书写、算式每个部分的名称)教师:你能说说为什么选择用除法来列式呢?生:因为是平均分。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能够摆三盘”(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1、在着手操作中感觉平均分时会出现有节余的情况。教师:同学们在摆果盘的时候发现原来有7个草莓,现在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呢,请同学们再次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7根小棒,每两根分一份,能分几份呢?(巡视指导)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剩一个草莓。教师:这一个草莓为什么不能摆到盘子里?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师:我们把不能再分的数叫做余数。(板书:余数)(2)平均分时有节余,引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教师:你们能把方才摆的过程再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请写在练习本上。(请两名同学到前面示范)生:学生写出除法算式。7÷2=3(盘)1(个)教师:省略号后的数字,我们把它叫余数。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分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教师:谁来把方才写出来的算式读给大家呢。生:学生汇报。(大家再一同读一遍)师:那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呢?生: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一盘,能够摆三盘,节余一个”(3)经过习题稳固认知p60(三)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1、察看课件,找出规律有的同学用小棒摆出了这样的规律图,请你接着写出13根,14根,15根的算式。教师引导学生议论如下问题:(1)除数都是多少?余数都是多少?余数可能是4吗?余数可能比4大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2)余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板书:余数小于除数3)拓展———摆五边形,三角形2、经过习题稳固认知(课件)(四)总结师: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察看、操作、议论、合作交流、抽象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目标解析:本课教学目的的定位是鉴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此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拥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经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节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稳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一)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二)引导察看,交流信息。(三)教师小结,揭露课题。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挖掘数学识题,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感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二、着手操作,探究意义(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设计意图:交流操作过程、算式、语言表达之间的变换,使学生理解它们的意思是同样的,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在着手操作中感觉平均分时会出现有节余的情况。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3)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节余的方法。1)学生用算式表示方才摆的过程,教师巡视,选用典型案例。2)教师板书规范写法:7÷2=3(盘)1(个)。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构造。1)比较两次分草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课件体现下表。教学目的:1、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节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和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2、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观点,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3、让学生能在详细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觉数学学习的价值。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教师花瓣学具、小组探究单课前准备:课前小探究问题:把22朵花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朵,还剩()朵?你会用算式表示吗?你能说一说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吗?教学过程:一、认识有余数除法名称及含义1、情境引入自然界中有很多美丽的花,我们一同去欣赏。看,这是3片花瓣的兰花,这是4片花瓣的花,有5片花瓣的,还有6瓣花,它们美吗?你最喜欢的是几瓣花?2、着手操作。现在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花,用你们拿到的12片花瓣拼一拼,看看最多能拼几朵花?3、学生汇报预设1:我们把12片花瓣,每3片拼一朵花,最多能够拼4朵花。预设2:我们把12片花瓣,每6片拼一朵花,最多能够拼2朵花。预设3:我们把12片花瓣,每5片拼一朵花,最多能够拼2朵花。追问:剩下能不能再拼一朵花?预设4:我们把12片花瓣,每4片拼一朵花,最多能够拼3朵花。4、结果分类。学生反应师小结:看来,我们在平均分东西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不够分,还有节余的情况。5、尝试列式预设:12除以5等于2,单位朵,余2,单位片。师教学并板书(师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有余数的除法。6、理解含义追问:12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商和余数都是2,但它们的意思同样不同样?预设:12片花瓣,每5片拼一朵花。能够拼成2朵,所以它的单位是朵。还节余2瓣,所以它的单位是片。(设计意图:以拼花和分花为主体,主假如想贴近生活,也是为了能更好地利用我的数据“12片”,没有用教材中的6个草莓。因为12这个数据即能够被3、4、6整除而稳固了旧知,被5整除余2又延长到了新课。)二、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关系1、例题变式如果增加一片,13片,仍是每5片拼一朵,你说最多能够拼几朵?为什么?同桌说一说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学生汇报。2、小组合作持续增加花瓣的数量,14、1520、30、100。最多能够拼几朵,还剩几片花瓣?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要求:摆一摆:小组里,每人选一种,着手摆一摆。说一说:将你的想法用算式的形式汇报给小组长。写一写:小组长将组员的结果记录下来并汇报。对照察看除数和余数有什么关系?预设:除数都比余数大追问:当除数是4,余数是?当除数是5时?除数是6时?师小结:在有余数除法算式中,除数一定要比余数大。三、稳固练习1、判断(1)把15朵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还剩几朵?15÷4=3(朵)3(朵)追问:这里数字、单位都同样(3朵),意思同样吗?(2)把16朵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还剩几朵?16÷4=3(朵)4(朵)(3)把16朵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还剩几朵?16÷3=4(朵)4(朵)2、课前探究联合。这个问题还记得吗?就是我们课前研究的问题,现在你再试一试看,跟从前写的同样吗?3、从详细情境中抽象出算式。1)师:如果我们只看这个算式,去掉这些数据,你知道这里余数可能是几?最大是几?()÷6=()()2)如果我知道余数是5,商是2,你知道被除数吗?()÷6=(2)(5)四、全课总结师: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用途很广、作用真的很大,只需有一双善于察看的眼睛,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五、课后拓展在算式()÷6=★★中,余数和商是相同的数,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它们有什么规律?【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60页例1。【教学目的】1、经过学具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领会余数的产生,感知余数的意义。2、借助已有知识经过学具分摆,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列式和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察看、剖析、归纳的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觉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教学重难点】知道什么是余数。理解“余数”的含义和实际意义【教学准备】希沃电子白板课件,小棒,草莓,盘子等学具。【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先来玩一个“猜猜我是谁”的游戏。看图形宝宝都已经藏好了。你能根据你看到的一部分图形猜出后边藏着哪一个图形宝宝吗?(生猜测后师展示图形并提问:各有几条边)二、探索新知。1、察看主题图,初步感知有节余的情况。1)认真察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摆小棒)他们是按照怎样的要求在摆呢?你能从图中找到重要信息吗?(生汇报)2)如果让你也摆一摆,你最想摆哪个图形呢?(生汇报;师随机根据生的汇报让生猜测11根小棒最多能够摆几个你想要摆的图形。并随即抽取3位学生上台用11根小棒分别摆一摆、、,考证自己的猜测)3)展示三位学生作品:师:3位同学用11根小棒分别摆了,摆得图形虽不同,却出现了相同的情况,你发现了么?(都有剩下的小棒)师:像这样有节余的情况里又藏着哪些新的数学知识,与从前已学的知识又有哪些联系呢?请随老师一同去美丽的草莓园,到那边去探索这其中的奥秘!2、学习例1,在对照中感知余数的产生。1)认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生汇报)2)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够摆几盘?(指名展示摆法,其余生察看)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几盘?(3盘)摆完了吗?(正好摆完)你能根据你的摆法列出算式吗?(6÷2=3(盘)为什么要这样列式,能说说你的想法吗?(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6里面有3个2)3)象6÷2=3这样的除法算式咱们从前就学过,你还记得它各部分的名称吗?(6是被除数、2是除数、3是商)师:同学们真不错,对已学的知识掌握得很好。4)7个草莓仍是每2个摆一盘,你还会摆吗?师: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用学具摆一摆。(小组合作)5)谁愿意来展示你们小组的摆法。(指名展示摆法,其余生察看)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几盘?(3盘)摆完了没有?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不够摆一盘)师:这1个草莓就是多余的草莓。6)你能借助已有的除法知识,试着把你的摆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列式后指名汇报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列式)7)老师也列好了算式7÷2=3(盘)1(个),看看你们能看懂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引导理解算是含义)8)对照7÷2=3(盘)1(个)和6÷2=3(盘)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重点强调节余的1个草莓)师:这剩下的一个草莓在算式中我们数字1表示,在数学上我们把表示节余的这个数叫做“余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师:像这样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我们该怎么写呢?(9)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分开。(师边范写边解说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书写,生随师书空)师:你会写了吗?这样的算式该怎么读呢?请同学认真听!(师范读生学习读法。)三、稳固练习。1、课本P60做一做第一题2、课本P60做一做第二题(生独立思考,指名汇报,集体校正)四、拓展练习。课本P64练习十四第一题五、全课小结你有哪些收获?(生谈收获)师:这节课我们借助已有的除法知识,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并利用新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其实对于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还有好多,咱们此后讲持续学习。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P60—P61的例1和例2。二、教学目的1、经过绘本的详细情境,感觉生活中有余数除法的实际意义。2、从实际情境和操作实践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在算式中理解各部分名称的含义。3、经历从详细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最终达到根据数学识题,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4、经过察看和思考,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三、教学重点把平均分的实际问题用算式表达,感觉余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含义,并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四、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五、教学准备课件、9张鞋子图片。六、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孩子们,你们喜欢读绘本吗?(生:喜欢)前两天老师也读了一本绘本,它的名字叫《百足虫的100只鞋》。这里面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里面还包含了一个数学识题,拥有很独到的数学思考。它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呢,我们一同去看看吧。2、绘本教学1)绘本阅读方式:多媒体播放。于是,它打算先把8只鞋子送给只有4只脚的小松鼠。(2)复习无节余的平均分过分:爱思考的百足虫就在想:8只鞋子能分给几只小松鼠?1)课件提问:8只鞋子能分给几只小松鼠?预设:4只小松鼠。过分:那我们一同来分分看。2)课件演示:分的过程(每4只鞋子一份)边说边分:把四只鞋子分给一只小松鼠。分给1只小松鼠之后,暂停,提问:还能再分吗?为什么?预设:剩下的鞋子还能再分给一只小松鼠,我们就持续分。课件演示分的过程。小结:方才我们把8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能够分给2只小松鼠,恰好分完,没有节余。3)用算式表示平均分提问: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方才分的过程和结果吗?预设:8÷4=2(只)师板书算式。追问:为什么用除法?预设:表示平均分,我们就用除法算式。小结:确实,像这样进行平均分的问题,我们能够用除法来计算。3、引入有余数的除法(1)引入新问题过分:百足虫送完8只鞋子之后开开心心地回了家,但是绘本阅读“还剩下这么多的鞋子怎么办?”小百足虫回到家问妈妈。“你不是还有其余的朋友吗?”妈妈说。师:小百足虫想到了小松鼠,松鼠只有4只脚,穿起鞋子也比较方便。绘本:于是百足虫又带了9只鞋子,准备送给好朋友小松鼠。课件提问:想一想9只鞋子能分给几只小松鼠?2)着手分一分过分:我们也像方才同样分一分。课件出示活动要求:请拿出学具:9张鞋子图片。1、同桌两人摆一摆、分一分。2、分完后,和同桌说一说分的过程。3、说完后,把学具收起来。师:谁来读一读?师:请拿出学具,边分边说,开始。生操作,师巡视,并问:你为什么这样分?3)生展示分法师:哪一组来帮我分一分?提问:你要怎么分?预设:把4只鞋子分一份。分好第一堆之后,师提问:还能再分吗?为什么?预设:节余的鞋子数比1只松鼠的脚只数要多,我们就持续分。分到最后只剩下2只鞋子之后,追问:还能再分吗?为什么?预设:剩下的2比4只少,不能再分了。师评:谁理解了他的意思?预设:1只松鼠需要4只鞋子,而剩下2只鞋子就不够分了。师评:谁想再来说一说?预设:剩下的鞋子只数比一只松鼠不得只数少,就不能再分了。师评:你说的真清楚,请坐。(意图:深刻理解什么时候能持续分,什么时候不能分。)4)说过程过分:回想方才分的过程,谁能把分的过程完整地说一说?预设:我们把9只鞋子,每4只分一份,能够分给2只小松鼠,还剩下1只鞋子。师:你真是一个善于总结的孩子。课件出示完整的表述:把9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能够分给2只松鼠,还剩下1只鞋子。5)写算式师:你能也用一道算式表示方才分的过程和结果?师巡视不同的方法,并询问不同算式表示的意思。抽取不同算式展示预设1:9÷4=2(只)还剩1只追问:你是怎么想的?预设:1只小松鼠有4只脚,分给2只小松鼠之后,就分走了8只鞋子,本来有9只鞋子,就还剩下1只鞋子。师评:你们听懂了吗?有没有什么问题?师:你呢,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吧。预设2:9÷4=21追问:你是怎么想的?预设:把9只鞋子,每4只分一份,就用除法算式9÷4,分的结果是分给了2只松鼠,就把2写在后边,还剩下1只鞋子就在最后边写上1。师评:有没有问题想问他?(学生的两种算式在描绘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就把4只鞋子图片圈起来)

4只鞋子分一份,师:这两个算式,哪一个更能表示出分的过程和结果?为什么?师评:确实,方才我们是把9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就用算式9除以4(板书:9÷4),结果分了1个4,2个4,分给2只小松鼠之后(边说边圈出2份,并板书2只),还剩下1只鞋子,我们就在2只松鼠的后边写上1只,中间我们用6个小圆点分开。板书算式:9÷4=2(只)1(只)(6)揭露课题过分:察看2到算式,同样都是除法,这一个算式和从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预设:有节余的数。师:你还记得除法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名称吗?9叫做(被除数),4叫做(除数),2叫做(商),那这里的2叫做什么呢?预设:余数。师红笔板书:余数提问:这个算式你会读吗?我们一同来试一试。师生齐读:9除以4等于2只余2只。揭露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这样有余数的除法(手指算式)。张贴课题:有余数的除法。4、余数性质:余数<除数(1)脱离实物,半抽象思考过渡:分9只鞋子碰到了余数,爱动脑的小百足虫就开始想了:那把10只鞋子、11只鞋子分给小松鼠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停留5秒)师: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卡”圈一圈、填一填。师:谁来汇报一下你成就?预设:10只鞋子,每4只一份,能够分给2只小松鼠,还节余2只鞋子。师:用哪一个算式?预设:10÷4=2(只)2(只)板书算式。追问:为什么余数2不能再分?预设:1只松鼠有4只脚,而剩下的2只鞋子不够再分了。师:说的真清楚,节余的数比一只松鼠的脚的只数(手势指到4)少,就不能再分了。提问:那分11只鞋子的算式怎么列?预设:11÷4=2(只)3(只)(师板书)师评: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3)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提问:请大家认真察看分:9只鞋子、10只鞋子、11只鞋子时的余数,猜想分12只鞋子时,余数可能是?预设:余数是4。师:有不同建议吗?预设:没有余数。师评:那我们就来分分看。出示课件分12只鞋子(正好分完没有节余)。提问:谁来帮助列算式:预设:12÷4=3(只)(师板书算式)追问:从前分9、10、11时,都产生了余数,分12只鞋子怎么就没有余数了?预设:因为12÷4恰好够除,三四十二。师评:他用了口诀来解决这个问题,不错,还有其余的想法吗?预设:如果节余4只鞋子的话,就能够再分给一只松鼠。追问:谁听理解了?请人重复:剩下的数等于4时,能够再分给1只松鼠。追问:也就是余数能不能等于4?预设:不能等于4。追问:那余数能大于4吗?比方余数能不能等于5?预设:大于4只鞋子,也能够再分给一只松鼠。提问:余数不能大于4,也不能等于4,也就是说余数必须?预设:余数必须小于4。师板书:余数必须小于4。过分:当我们4个4个分的时候,余数必须小于4,如果除数是6,,6个6个分,余数就?如果除数是8,8个8个分,余数就?(出示课件:一堆鞋子分给:蚱蜢、蜘蛛)预设:余数必须小于6,余数必须小于8。师:看来余数跟算式中的什么数有关?是什么关系?预设: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师擦掉4,板书除数。师:我们一同来把你们重要的发现读一读。生齐读:余数必须小于除数5、稳固提升过渡:你们这么爱动脑筋,百足虫太喜欢和你们交朋友了!师:于是百足虫打算把9只铅笔,每人分2只。能够分给()人,还剩()只。追问:为什么商和余数的单位不同样?预设:师:小百足虫突然想到今天妈妈给自己买了好多山楂,于是它打算把17个山楂平均分给3只小刺猬,每只小刺猬分()个山楂,还剩()个山楂;请你拿出“学习卡”圈一圈、填一填。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预设:过渡:看来大家都是爱动脑的好孩子,下面百足虫想考考我们大家的眼力,大家有信心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不计算,运用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判断计算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14÷4=26()2)18÷5=28()3)21÷3=7()4)27÷4=57()过渡:看来大家的眼力也不错,百足虫想跟我们一同玩一个小游戏,大家愿意吗?师:请看游戏规则:大家一同唱“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1)7人2人一组2)15人4人一组师在黑板上记录:_____人一组节余_____人师:大家玩的开心吗?请大家察看老师记录的:“每组人数”与“节余人数”,你发现了什么?预设:节余人数必须小于每组人数。6、讲堂小结今天我们和百足虫一同学习了数学知识,你学的开心吗?为什么?预设1:我知道了怎么写有余数的除法。预设2: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师评:孩子们,你们都有了这么多半学知识的收获,真是不简单,那你想对绘本中的主人公小百足虫说点什么?预设1:和善,因为它把鞋子送给自己的朋友。师评:懂得分享的孩子,一定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可是老师感觉你们也很和善,因为你们都积极思考,帮助百足虫解决了余数这个难题。师小结:百足虫真是一个善于分享的好孩子,可是老师也必须我ini门送去大拇指,因为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绘本故事中发现了数学识题,而且勇敢地解决了今天的数学识题。老师真为你们感觉骄傲!老师希望在此后的生活中,你们也能像今天同样,带着数学的目光去发现更多的数学识题,并积极的思考和解决问题。本节课就上到这里,孩子们再见!小学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旅行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收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洁的解说词。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方法与习惯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认识“鸟的天堂”的有关资料。能较好地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洁的“解说词”。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建力,感觉祖国河山之美。经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就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经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有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教学重点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办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难点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扰乱而致使的效率问题。教学准备学习课文《鸟的天堂》,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兴趣,使其能自主提出问题,产生较强烈的阅读需要。网络资源的配置:网络课件、网络教室、作为网络课件运行主要平台的局域网主机服务器、可供接见Internet的互联网接入设施。网络课件的制作:网页文件格式、上传至局域网服务器或Internet网站、包含BBS论坛(供学习共同体间交流或师生间指导答疑)、作必要的信息代理(本地资源索引和初步的Internet泛在资源代理)。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注激情设疑学生回想课文内容,描绘“鸟的天堂”那美丽而活力勃勃的大榕树和众鸟活动的奇妙情景。组织全班交流,拟定主要问题解说词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鸟的天堂的详细地点在哪儿鸟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同随巴金爷爷浏览了“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提出活动内容“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旅行胜地。本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收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洁的解说词。设疑面对这个任务,大家有哪些困难呢?对鸟的天堂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大家主要想经过网络收集哪些方面信息呢?(1).因从前曾作过一些网络阅读的简单尝试,学生们对利用网络收集资料的便捷特点已有初步体验。在学文后提出教材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时,学生们纷繁建议经过互联网查找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2).学习者具备优秀的问题意识,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帮助学生归纳出主要问题,使学生能顺利展开网络学习,也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组织指导学生按共同的阅读兴趣自发组合,以二至四人为一小组,组成学习共同体。小组议论,确定小组活动详细目标。小组组内分工、组织协作(1).明确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活动目标收集资料,将感兴趣的材料进行初步地整理加工。联合课文和收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鸟的天堂”的解说词。(2).指导使用网络课件熟悉课件界面,提示本地资源的索引地点和搜寻引擎的使用,指导利用BBS论坛共享信息资源及组际、师生间交流。(3).明确网络阅读的详细目标,是清除无关扰乱、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点。(4).网络中的信息是海量的,不论是信息的收集、整理,仍是信息的评判、加工,都要求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