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周课训练的计划与组织演示文稿_第1页
第十二章周课训练的计划与组织演示文稿_第2页
第十二章周课训练的计划与组织演示文稿_第3页
第十二章周课训练的计划与组织演示文稿_第4页
第十二章周课训练的计划与组织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周课训练的计划与组织演示文稿目前一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优选第十二章周课训练的计划与组织目前二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小周期基础小周期补充小周期训练小周期竞赛小周期—包括竞赛日及竞赛前一天的协调性准备—确保竞赛开始(特别是决赛)时进入最佳状态—在竞赛间歇时间确保恢复竞赛准备小周期—根据赛前直接准备的法则安排训练—模拟下次比赛日程安排—控制赛前态恢复小周期(放松小周期)—大负荷比赛之后—在一连串基础小周期结束时—减少训练负荷—延长积极性休息时间—改变训练的外界条件以及练习内容专项准备小周期—赛前直接准备的主要类型—比赛阶段的基本类型简单小周期—均衡提高训练负荷—大负荷量—次最大强度冲击小周期—不断提高负荷量—大强度(高度集中单位时间里的练习)一般准备小周期—准备期开始时以及开头几个阶段的基本类型图12-1小周期的类型及其特征(依马特维也夫)目前三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

根据训练任务及内容的不同,可把周的训练分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比赛周以及恢复周这样四种几步类型(表12-1)。表12-1

不同训练周型及其主要任务周型主要训练任务基本训练周通过特定的程序和反复练习使运动员掌握和熟练专项技、战术,以及通过负荷的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现象,提高运动员的多种竞技能力。赛前训练周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各种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竞技中去。比赛周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理想的竞技状态作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实现预期的目标。

恢复周消除运动员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促进超量恢复的出现,激发强烈的训练动机,准备投入新的训练。目前四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一、基本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

1、基本训练周计划的主要任务

在全年训练中,基本训练周被采用得最多。在准备时期,基本训练周是最主要的周型。在比赛时期中的赛前阶段和赛间阶段也主要按基本训练周的模式组织训练。目前五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2、基本训练周训练内容的结构特点

决定周训练计划内容结构的主要依据,是实现训练目标的需要和不同负荷机体的反应及恢复状况。前者决定着应该把那些内容列入训练计划之中,后者则决定着这些内容应该怎样组合在一起。人们所熟悉的“超量恢复”原理告诉我们,在一次负荷后的超量恢复阶段再次施予负荷,可以获得最为理想的训练效果。而有关研究表明,在一次大负荷之后,需经过48~72小时才能出现体能的超量恢复。但是,在优秀运动员的训练实践中,并没有人在一次大负荷训练之后去完全休息两三天再进行下一次训练,而是每天坚持训练。大多数优秀运动员常常每日训练两次,并取得了出色的训练成果。这主要应归功于周训练过程中不同内容及不同负荷的交替安排。目前六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

由于各种训练内容对机体不同生理系统和心理过程提出的要求不同,因此,在接受了某一内容的负荷之后,机体不同的生理系统及心理过程的反应是不同的,其所需要的恢复时间也不相同。也就是说,在一次训练后,人体有些系统会产生深度的疲劳,而另一些系统则只产生中度的或轻度的疲劳。各个系统的恢复过程也呈现出异时性的特征,因此,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在一周中的不同训练日交替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负荷情况下肌肉收缩时人体三个供能系统的参与是非同步的。人体运动时依赖无氧磷酸原供能、无氧糖酵解功能和有氧供能这样三个系统分别提供完成肌肉工作所需要的能量。瑞典的奥马特森(1982)论述道:“这三个系统可以释放所需的大量能量。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个或两个系统同时发生作用。”“至于要以哪一个系统供给的能量为主要还原ATP,则取决于练习的强度及其持续时间。”

(1)周训练计划中不同内容交替安排的理论基础

目前七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

研究表明,不同的训练内容要求不同的供能系统参与运动,在各种运动中,三个供能系统参与工作的水平也是不同的。任何一种负荷,不论是什么性质的,不论其主要供能特点如何,对运动员机体的影响都是全面的。耐力训练对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典型的速度训练对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同样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图12-3所示,运动员在完成速度性负荷时,机体的磷酸盐供能系统消耗最大,恢复最慢,无氧能力(无氧乳酸供能系统)次之,有氧能力(有氧供能系统)消耗最少,恢复也最快。而在完成无氧负荷时,则有氧供能系统的负荷最大,恢复最慢(表12-3)。显然,运动员与三种供能系统相对应的三种运动能力,在负荷后恢复的过程是非同步的。与负荷的主要性质相应的运动能力恢复得最慢,需要2-3天时间才能获得充分恢复;但其他运动能力,则可以在短得多的时间内获得充分的恢复。目前八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

不同目的的训练对运动员机能状况的要求不同,以发展素质、技术及战术等不同竞技能力为目的的训练,对运动员机体状况的要求就不同。例如,运动员只有在神经系统处于适度兴奋状态、肌肉感觉良好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学会和掌握精细、准确的运动技巧。运动员必须体力充沛,才能有效地发展最大力量和最大速度等运动素质。而对于发展耐力素质及培养运动员顽强拼搏精神和在疲劳情况下仍能较好地发挥技术水平的能力,则在运动员略感疲劳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在周训练计划中合理安排不同训练内容之间的顺序时,必须考虑这些特点。因此,在周训练计划中交替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既能够使运动员所需要的各种竞技能力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又可避免负荷过于集中而导致过度训练的产生。目前九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

这就使得我们可以在一次负荷的次日,接着安排另一种性质的负荷。而2-3天之后,当运动员与前一次主要负荷相应的运动能力处于超量恢复阶段时,则可以再次安排同一性质的负荷。如图12-3之Ⅰ,则可以再次安排负荷之后6-12小时安排有氧负荷,或在24小时之后安排无氧糖酵解供能负荷。不同的训练内容要求不同的肌群相同或肌群相同但以不同的工作方式提供运动的主要动力。如跑、跳等主要由下肢伸肌群完成,卧推、引体向上等主要由上肢诸肌群完成。不同的训练工作内容对运动员施与不同的心理负荷。如技术训练时要求运动员全神贯注、高度集中,而郊外的轻松越野跑则可使运动员思想放松。

目前十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6244872速度负荷6244872无氧负荷ⅠⅡ有氧负荷Ⅲ6244872

图12-3不同代谢特点的大负荷课后,三个功能系统的恢复时间速度能力…………无氧能力---------------有氧能力目前十一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2)周训练计划中训练内容交替安排的项群特点

不同项群的训练内容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同样也反映在周训练计划中不同内容的交替安排上。体能主导类项群不同内容的交替,主要体现在各种素质和技术训练的安排中。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项群的教练员则将技术、战术训练的不同内容交替安排在一周的训练之中。表12-3不同性质大负荷训练后各种能力超量恢复所需时间(小时)负荷的主要性质无氧磷酸原供能能力无氧糖酵解供能能力有氧氧化供能能力无氧磷酸原供能负荷无氧糖酵解供能负荷有氧氧化供能负荷482462448~7224~486~126~1272目前十二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3、基本训练负荷的结构特点

(1)基本训练周的课次安排

不同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日数及课次有很大的区别。每日安排两次课时,通常以一次为基本课,另一次为补充课。基本课一般安排提高专项所需要的竞技能力,而补充课则可安排比较广泛的训练内容。在一周的训练中,合理地分配各类负荷的课次是一个重要问题。首先应确定大负荷的次数。在一周训练中,如果只安排1~2次大负荷课,对运动员的刺激难以达到必要的深度,也不可能产生相应的超量恢复;而在一周中安排3~5次大负荷课,则可对运动员机体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在合理安排的前提下,可以使运动员在适当的休息之后产生超量恢复。一周内的小负荷训练课,即以恢复性训练课为主的课次的安排与周训练的总课次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恢复性训练课应占周总课次的四分之一左右。在5~6次训练中课可安排1~2次,在9~10次训练课中安排2~3次等等(表12-9)。目前十三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表12-9周课次中不同负荷分配参数周课次大负荷课次中负荷课次小负荷课次3~45~67~89~1011~121~222~33~44~51~22~32~43~54~50~11~222~33~4(引自田麦久《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1988)

目前十四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2)基本训练周负荷的变化

由于大多数训练负荷的充分恢复都需要24-72小时,即1-3天的时间。所以,在训练实践中,有经验的教练员常常把一周的训练分为两半。上半周的训练之后,在一周的中间(即星期三或星期四)安排较小的负荷或其他形式的积极性休息作为调整。在下半周的训练中,从负荷的内容及程度上,常常与上半周的某些方面相似的,这样一种结构,可以叫做周训练计划的两段结构。图12-4列举了一组分属于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周训练计划两段结构的负荷曲线。周运动负荷的加大,是基本训练周负荷变化的主要特点。只有加大负荷,才能引起机体更深刻的变化,产生新的生物适应。加大负荷的途径有三条:

——增加负荷量,同时负荷强度保持不变或相应地下降;

——提高负荷强度,负荷量保持不变或相应地减少;

——负荷量和负荷强度都保持不变,通过负荷的累加效应给机体以更深的刺激。目前十五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大中

小一二三四五六日60080010001200负荷等级动作数量(次)a.安徽技巧队男四尖子队员第6届世界锦标赛前夏训周训练节奏(1984.6~9)(摘自聂先继:《世锦赛前夏训练计划》)○○○○○○○400分钟300分钟200分钟100分钟日训练时间b.北京女子羽毛球队第五届全运会前准备期周训练节奏(1982.12)(摘自北京羽毛球队《第5届全运会训练计划》)一二三四五六日图12-4周训练计划两段结构的举例

目前十六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公里○○○○○○○20015010050一二三四五六日c.中国自行车队第23届奥运会前比赛期间周训练节奏(1984.5.14~20)(摘自中国自行车队《奥运会训练计划》)○○○○○○○大

小3028261一二三四五六日d.中国曲棍球队亚洲杯前基本训练期周训练节奏(1982.1.11~1.20)(摘自宋帮新:《训练计划》)负荷等级负荷后心率(次/30秒)图12-4周训练计划两段结构的举例

目前十七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二、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

1、赛前训练周的主要训练任务

赛前训练周的任务是力求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长期训练过程中所获得的各个方面的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竞技所需要的方向中去。赛前训练周主要用于比赛前的专门训练准备。目前十八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2、赛前训练周训练内容和负荷结构的特点

赛前训练周训练内容结构的主要特点与基本训练周一样,即通过训练内容的合理交替,使运动员能够保持系统的持续训练,在一周中承受多次负荷,更加有效地发展专项竞技能力。

其与基本训练周训练计划内容的主要区别,在于训练的内容更加专项化,采用的连续更加接近专项的运动形式,练习的组织形式更加接近于专项的比赛特点。在素质训练方面,一般运动素质的比例减少,而专项运动素质的比例增加。在技术训练方面,分解练习的比例减少,完整练习的比例减少,完整练习的比例增加,并努力提高练习的成功率和稳定性。

赛前训练周负荷变化的基本特点是提高训练强度,与其相应的总负荷的量适当减少。必须指出的是,负荷的强度若得不到提高,便起不到赛前诱导的作用。目前十九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三、比赛周的计划与组织

1、比赛周训练的主要任务

比赛周的任务是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最佳竞技状态作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创造优异成绩。比赛周一般时以比赛日为最后一天,倒计一个星期予以计算的。目前二十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2、比赛周训练内容和负荷结构的特点

(1)超量恢复的集合安排

由于不同内容,不同负荷的训练后,达到超量恢复所需的时间不同,又为了比赛中表现出高度的竞技水平而要求运动员竞技能力处于最佳状态。所以,就必须通过科学的设计,使各方面负荷后的超量恢复阶段都在同一时间内出现。这对于顺利地参加比赛、创造优异的成绩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根据不同训练负荷后完全恢复所需的时间不同,应把无氧代谢训练、速度训练、力量训练及高强度专项训练等,安排在赛前3-5天的训练中,而把恢复性的有氧代谢训练和中低强度的一般性训练安排在赛前1-3天进行。使运动员多种竞技能力的变化曲线的最高点交汇于比赛日,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使其通过艰苦训练所获得的竞技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图12-6提出了一个比赛周超量恢复集合安排的一般模式。目前二十一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比赛赛前训练日竞技水平54321负荷内容

恢复性有氧训练小强度训练一般训练有氧训练力量训练大强度训练专项训练负荷负荷图12-6比赛周超量恢复集合安排模式

综上所述,比赛周负荷的安排,全部要围绕着使机体在比赛日处于最佳状态来进行。负荷的组合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需依运动项目特点、运动员个人特点及赛前的状态而定。一般来说,总的负荷水平不高。目前二十二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四、恢复周的计划于组织

1、恢复周的主要训练任务

恢复周的任务是通过降低训练负荷量度以及采取各种恢复措施,消除运动员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以求尽快地实现能量物质的再生,促进超量恢复的出现。恢复周的安排也应根据专项运动及负荷的特定、运动员个人特点和训练的具体情况而定。2、恢复期训练内容及负荷结构的特点

为了实现恢复训练的主要目标,要求其训练内容广泛而灵活。应多选择以下内容:

——

一般的身体练习。如非专项的球类活动、游泳、各种非竞技性的健身体操等;

——

带有游戏性的练习等。恢复周通常大大降低负荷强度和负荷量,或者大幅度地减少,或者适当保持一定的水平。如果比赛周负荷量很少也可以在恢复周中适当地增加负荷量。目前二十三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第二节训练课的计划与组织

训练课是运动训练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教练员制定的任何计划都需要一次次训练课的组织予以贯彻实施。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提高正是一次次课的训练效益积累的结果,因此,训练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训练过程的进行及运动水平的提高。

训练课的计划包括课内容的选择与安排、课的组成结构、训练手段与方法的实施程序、训练负荷的大小及恢复手段等等方面。目前二十四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一、训练课的不同类型、要求

及组织形式(一)训练课的种类和特点

1、身体训练课(或称体能训练课)

这类课中主要安排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发展运动员的一般和专项运动素质,提高和保持体能水平。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类课的负荷较大。身体训练在大周期中的准备期第一阶段安排得较多。这类训练课除用作提高和巩固运动员体能水平外,其他训练时期内有时也将其作为调节运动员训练负荷节奏的课来预先安排。2、技战术训练课

这类课中主要进行各类技术与战术的训练,以及各种为专项技、战术训练服务的辅助性练习。其主要特点时目的明确、内容训练手段与法较为集中。训练负荷视课的目的及其在训练过程中所处的位置而定。目前二十五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3、综合训练课

运动训练过程中这类课亦占有一定的比重。在这类课中,根据运动员发展多种竞技能力的需要,运用包含素质、技术、战术及心理等紧密结合实战需要的综合性训练方法与手段进行训练。4、测验、检查和比赛课

这类课的任务是地运动员效果进行检查,或直接参加比赛。课的内容、测试的手段则根据计划中的要求予以安排。课的负荷量可能较小,但一般来说负荷强度较大或者很大。在某些时候,这种负荷对运动员身体的刺激相当强烈。

1.个体式的组织形式

2.分组式的组织形式

3.全体式的组织形式

4.循环式的组织形式(二)训练课的组织形式目前二十六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二、不同任务训练课的要求

1、身体训练课的要求

身体训练课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各种运动素质,提高运动员体能。要注意安排好不同素质训练的先后顺序及训练的负荷。一次课中常常会安排两种以上运动素质的训练。正确安排好练习顺序有助于提高训练的效果。负荷量的把握和训练节奏对身体训练课的训练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2、技、战术训练课的要求

技、战术训练课的基本任务是学习、掌握和熟练专项运动技术和战术,提高技、战术质量。大量的技、战术教学与训练都将分解法与完整法结合运用。技、战术训练手段众多。教练员制定课训练计划时,应依据结合实战、效果明显。中国乒乓球队即为不同技术类型的运动员设计了不同的技、战术课训练方案(表12-15)。目前二十七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表12-15中国乒乓球队技、战术训练课安排课时:130分钟(摘引自蔡振华、陆元盛《2000年封闭训练计划》)技、战术类型训练内容时间(分钟)×组数攻对攻对攻2/3台走位攻攻防转换发球抢攻个人计划10×115×215×215×215×2攻对削稳拉稳削拉冲吊结合发球抢攻削中反攻结合搓攻个人计划(或计分)15×115×115×215×115×115×1削对削对攻稳拉稳削搓攻结合发球抢攻个人计划(或12板记时)10×115×215×215×215×2目前二十八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3、综合训练课的要求

综合训练课的任务是全面地或综合地发挥运动员所需要的专项竞技能力。安排时特别要注意训练内容的合理组合。通常在一次训练课中,先进行技、战术训练,后安排运动素质的训练。4、测验、检查和比赛课的要求

训练过程中的测验,检查和比赛是检查训练成果的手段。要注意按训练计划的要求相应的测试项目及测试方式,以便准确、客观地反映运动员的训练状态。目前二十九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三、训练课的结构

所谓训练课的结构是指训练课的各组成部分及其进行的顺序。一般训练课通常依次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一般来说,一堂完整的训练课中,三部分时间比例的安排是2:7:1(一)准备部分

准备部分的任务是使运动员调整心理状态,调动各种生理机能,准备承受基本部分训练负荷及完成所安排的训练内容,以获得理想的训练效益。准备活动课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两个部分。目前三十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

一般性准备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调动有机体的各种器官系统,提高这些器官系统的活动性。此时,有机体各器官系统从日常生活状态开始逐步活跃起来。通常,一般性准备活动以有氧活动开始,逐步提高工作效率,可使心率达到130-140次∕分。一般性准备活动所采用的练习较广泛,所用时间也因人、因基本部分内容而异,通常采用慢跑和徒手操,或其他强度较为和缓的练习。

专门性准备活动课结合基本部分所安排的内容设计,也可采用专项基本练习。专门性准备活动的任务时直接为基本部分的内容服务,使机体适应特定的训练要求,并从技术上作好必要的准备,以保证基本部分主要内容高质量的完成。虽然专门性准备活动仅仅是预备性的。但为了适应将要进行的工作并获得较好的训练效果,工作强度有时可接近于基本部分主要内容的要求。目前三十一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二)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安排训练课的主要训练内容。基本部分的结构和持续时间依项目不同而异。即使是同一项目的训练,在不同的训练时期内,这种差别有时也是很大的。1、单一内容训练课的基本部分

单一内容训练课基本部分的特点是内容简单、任务明确、时间集中、内容集中,适于完成需时较长的训练任务,如基本技术训练、各种运动素质的训练等,也可施加较大的训练负荷,以促进运动员有机体产生深刻的生物学改造(图12-8)。

目前三十二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负荷程度020分钟40分钟105分钟120分钟单项技术训练单一战术训练或单一素质训练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项准备活动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准备部分图12-8单一训练课结构(以120分钟为例)(引自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过程》,1988)目前三十三页\总数三十八页\编于十七点2、综合内容训练课的基本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