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教材_第1页
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教材_第2页
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教材_第3页
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教材_第4页
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刘贤忠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海洋工程学院第一页,共八十页。一、南美白对虾简介

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又称白肢虾(white-legshrimp)、白对虾(whiteshrimp),外形与中国对虾、墨吉对虾酷似。成体最长达23cm,甲壳较薄,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全身不具斑纹。步足常呈白垩状,故有白肢虾之称。。第二页,共八十页。1.形态第三页,共八十页。

原产于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水域,以厄瓜多尔沿岸的分布最为集中2.分布第四页,共八十页。3.生活习性

南美白对虾自然栖息区为泥质海底,水深0-72米,水温25-32℃,盐度28-34,pH值8.0±0.3。成虾多生活在离岸较近的沿岸水域,幼虾则喜欢在饵料丰富的河口区觅食生长。南美白对虾白天一般都静伏池底,晚上则活动频繁。南美白对虾蜕皮都在晚上(上半夜),两次蜕皮的时间间隔为20d左右。第五页,共八十页。4.食性与生长

南美白对虾属杂食性种,对动物性饵料的需求并不十分严格。只要饵料成分中蛋白质的比率占20%以上,对虾即可正常生长。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较快,在盐度20-40、水温30-32℃时,从虾苗开始到收获为止的180d以内,平均每尾对虾的体重可达41g,体长由1cm增加到14cm。第六页,共八十页。二、南美白对虾养殖状况1.70年代厄瓜多尔首先开始养殖。2.巴西从八十年代开始试养。3.美国八十年代开始南美白对虾抗逆品种选育,85年立项,91年培育出SPF虾。4.中国88年引入南美白对虾,92年人工繁育成功,94年引进SPF虾。目前,南美白对虾已成为养殖量最大的虾类品种。第七页,共八十页。2012年世界虾类产量

第八页,共八十页。南美白对虾及格走势第九页,共八十页。三、养殖南美白对虾水质要求1.温度

南美白对虾能在6-40℃水域中存活,较适生长水温为22-35℃,在27-31℃时生长最快,当水温低于18℃时其摄食活动受到影响。第十页,共八十页。三、养殖南美白对虾水质要求第十一页,共八十页。三、养殖南美白对虾水质要求第十二页,共八十页。三、养殖南美白对虾水质要求第十三页,共八十页。三、养殖南美白对虾水质要求第十四页,共八十页。2.盐度

南美白对虾能在盐度为0.5-40的水域中生长,经过简单驯化之后可以在淡水水域中养殖,但是底泥中必须含有少许的盐分;一般生长的最适盐度最好维持在26-28。三、养殖南美白对虾水质要求第十五页,共八十页。三、养殖南美白对虾水质要求3.PH值南美白对虾适宜ph值范围7.3-8.6。第十六页,共八十页。三、养殖南美白对虾水质要求4.溶解氧DO

南美白对虾的窒息点低于青虾和罗氏沼虾,但只有在溶氧5毫克升水体中才能保持较快生长速度和正常蜕皮。第十七页,共八十页。三、养殖南美白对虾水质要求5.氨氮NH3-N(NH3、NH3+、NO2-、NO3-)

非离子氨氮小于0.2毫克/升,亚硝酸氮小于5毫克/升。6.硫化氢H2S未离解硫化氢小于0.005毫克/升。第十八页,共八十页。何谓对虾工厂化养殖

王克行认为工厂化养殖是利用工业手段,控制池内生态环境,为对虾创造一个最佳的生存和生活条件,在高密度集约化的放养情况下,投放优质饲料,促进对虾顺利生长,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争取较高的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型养殖模式四、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第十九页,共八十页。樊祥国工厂化养殖是一种现代水产养殖方式,其依托一定的养殖工程和水处理设施,按工艺流程的连续性和流水作业性的原则,在生产中运用机械、电气、化学、生物及自动化等现代化措施,对水质、水流、溶氧、光照、饲料等各方面实行全人工控制,为养殖生物提供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实现高产、高效养殖的目的。四、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第二十页,共八十页。四、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1.美国德州跑道式养虾系统长13.0m、宽2.53m、高为0.85m的跑道式对虾养殖池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在放养密度为2132尾/m3的情况下,养殖146d,单尾重14g,存活率为48%。第二十一页,共八十页。四、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第二十二页,共八十页。2.台南室内自动化循环水养虾系统

系统组成主要包括主体结构(屋架及养虾池)、循环水处理设备、自动监控系统等。养虾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每个池的大小均为6m×6m×2m。养密度为2167尾/m3,养殖期为105d,单位面积产量为11.23kg/m3,收成时虾体平均体重10.5g,存活率为49.5%。四、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第二十三页,共八十页。四、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第二十四页,共八十页。3.美国佛罗里达三阶段对虾养殖系统

系统将对虾养殖过程分为幼期、中期、成虾期3个独立的养殖阶段。每个阶段是在系统中不同的养殖池完成。幼虾最初放在1个小的养殖池内,面积占系统总面积的10%~13%。养殖50~60d后,长大的虾被转移到第2个养殖池,池面积占总面积的27%~30%,50~60d后,虾最终被转移到最大的养殖池,池面积占总面积的60%。再经过50~60d养殖,虾就可以达到上市规格。四、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第二十五页,共八十页。四、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第二十六页,共八十页。4.美国夏威夷基于微藻的循环水对虾养殖系统

虾、微藻和贝共生在连续运行的水循环养殖系统中。利用微藻吸收虾池中溶解在水里的总氨氮,而微藻又作为系统中贝的饵料,以保持系统生物总量的平衡。利用高密度微藻水养殖对虾可以抑制对虾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四、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第二十七页,共八十页。四、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第二十八页,共八十页。四、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第二十九页,共八十页。五、国内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我国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始于1999年,广西北海。目前已在大范围蓬勃展开。第三十页,共八十页。(一)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系统构成第三十一页,共八十页。(一)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系统构成1.养殖池第三十二页,共八十页。2.水处理系统蓄水池、沉淀池、砂滤池、蛋白质分离器、紫外线杀菌装置、臭氧发生器及生物滤器等。

(一)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系统构成第三十三页,共八十页。(一)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系统构成第三十四页,共八十页。(一)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系统构成第三十五页,共八十页。(一)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系统构成第三十六页,共八十页。(一)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系统构成第三十七页,共八十页。生物过滤(一)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系统构成第三十八页,共八十页。生物转盘(一)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系统构成第三十九页,共八十页。(一)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系统构成生物滤池第四十页,共八十页。(一)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系统构成3.增氧系统常用罗茨鼓风机、漩涡式充气机及液氧。一般要求每分钟供气量达到养殖水体的0.5%~1.0%以上。第四十一页,共八十页。(一)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系统构成4.增温系统在温度较低的季节和地区一般会配备一套增温系统以确保养殖生产不受温度条件的限制。较常使用的是锅炉管道加热系统。在条件允许的地区还可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水等天然热源。第四十二页,共八十页。(二)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环境调控1.光照度宜采用半遮半透式。第四十三页,共八十页。2.DO溶氧是重要的环境指标,直接影响虾的生长。溶氧不足导致虾运动能力下降,食欲减退,饵料系数上升、免疫力下降,直至缺氧浮头。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池中溶解氧应保持5mg/L以上,最好达到7mg/L。(二)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环境调控第四十四页,共八十页。(二)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环境调控第四十五页,共八十页。3.PH值pH值升高,说明水体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水中溶解氧增多;但过高,又会使有毒的氨态氮增加。pH值下降是水质变坏、溶解氧降低的表现,同时可使有毒的硫化氢增加。养殖南美白对虾时应将pH值控制在7.7-9.2之间,调节pH值的主要方法是泼洒弱酸或生石灰。生石灰使用量7g/米3。(二)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环境调控第四十六页,共八十页。第四十七页,共八十页。(二)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环境调控第四十八页,共八十页。4.水色和透明度水色和透明度是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也是水中浮游生物数量和种类的综合反映。好水应具有“肥、活、嫩、爽”的特点,其中以茶褐色、淡绿色、黄绿色最好,若呈暗绿色、灰白色及蓝绿等颜色,则是水质恶化的前兆,应及时调节。(二)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环境调控第四十九页,共八十页。(二)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环境调控第五十页,共八十页。(二)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环境调控第五十一页,共八十页。放苗前期透明度可保持40-60cm,后期应保持30cm左右,若低于20cm,加强换水。出现水色异常,可用螯合铜1-1.2g/m3,12h后换水,并施以15g/m3的沸石粉。(二)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环境调控第五十二页,共八十页。5.氨氮NH3-N水中氨氮的存在形式NH3、NH4+、NO2-、NO3-NH3+H+≒NH4+2NO2-+O2≒2NO3-(二)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环境调控第五十三页,共八十页。(二)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环境调控第五十四页,共八十页。(二)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环境调控第五十五页,共八十页。(二)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环境调控第五十六页,共八十页。非离子氨和亚硝基氨的毒性(二)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环境调控第五十七页,共八十页。(二)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环境调控第五十八页,共八十页。(二)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环境调控第五十九页,共八十页。6.水温可控指标,保持23-31范围内。7.盐都低盐有利于南美白对虾的生长。(二)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环境调控第六十页,共八十页。

氨氮的调节主要靠换水和应用生态制剂实现。有益微生物是从天然环境中提取分离出来的微生物,经培养扩增后形成的含有大量有益菌的制剂。目前,常用的水质净化剂有光合细菌、枯草杆菌、芽孢杆菌及硝化细菌等。利用这些微生物将水体或底质沉淀物中的有机物、氨氮、亚硝态氮分解吸收,转化为有益或无害物质,而达到水质(底质)环境改良、净化的目的。(二)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环境调控第六十一页,共八十页。

光合细菌(Photosynthesisbacteria,简称PSB)光合细菌分红色非硫磺细菌、红色硫磺细菌、绿色硫磺细菌和滑行丝状绿色硫磺细菌等4个科。光合细菌是广泛分布在水和土壤的厌气层上部,以厌气的硫磺还原菌、发酵细菌所生成的H2S、CO2为营养源进行光合生长,能去除H2S的氧化作用;PSB在自然水域的厌气层和好气层都发生有光合生物参与的碳素循环,在厌气层中,PSB除参与碳素循环外,同时还参与硫磺循环;PSB不仅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发酵或脱氮;PSB还具有一些耐盐性的菌种,可以生长在海水中。大量研究表明光合细菌能促进养殖水体氮素循环,有效降低NH4+-N和NO2--N的含量。(二)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环境调控第六十二页,共八十页。硝化细菌(Nitrifyingbacteria)硝化细菌属于自营养性细菌,包括亚硝化菌属和硝化杆菌属等2种不同的代谢群体。它们都是好气性细菌,能在有氧的水中生长。首先,亚硝化菌属细菌把水中的氨离子氧化成为亚硝酸根离子,然后,硝化杆菌属细菌把水中的亚硝酸根离子氧化成为硝酸离子,也就是把水中有毒的氨最终氧化成无毒的硝酸根离子,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硝化细菌广泛存在,但因其繁殖时间长(约20h一个繁殖周期)而限制了亚硝酸盐的降解。(二)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环境调控第六十三页,共八十页。芽孢杆菌芽孢杆菌为芽孢菌属的种类,革兰氏染色阳性,是一类好气性细菌,能分泌蛋白酶等多种酶类和抗生素。其可直接利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另外还能利用分泌的多种酶类和抗生素来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进而减少甚至消灭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原体。(二)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环境调控第六十四页,共八十页。复合微生物制剂复合微生物制剂是一类多菌种的微生物制剂。(1)益生素益生素是一种能全面改善水质的微生物制剂。其主要成分有芽孢杆菌、枯草杆菌、硫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多种微生物。他能分解水中和池底的有机物,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改善池底的厌氧环境,抑制养殖水体中藻类的过量繁殖,保持养殖微生态的平衡。益生素除含有大量的光合细菌外,还含有大量的非光合细菌。(二)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环境调控第六十五页,共八十页。(2)EM菌EM菌为一类有效微生物菌群,最先是日本琉球大学研制出的一种新型复合微生物活菌剂。其主要成分有光合细菌、酵母菌、乳酸菌、放线菌及发酵性丝状真菌等16属80多个菌种。光合细菌可与EM菌中的其他菌起到协同作用。EM菌外喷涂于全熟化的颗粒饲料上,被水产养殖动物摄食后,能有效地降低有害物质的产生。(二)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环境调控第六十六页,共八十页。(3)肥海菌肥海菌是一种复合活菌肥,是针对海水养殖池塘的特点,将有机肥通过接种有益菌株后培养、发酵制得的产品,主要菌群为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并配以海洋微藻所需的微量元素。肥海菌能迅速分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消除水体中的氨态氮、亚硝态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海洋微藻类的营养源,促进硅藻、绿藻、金藻类等饵料生物的繁殖和生长,抑制有害藻类的繁殖,起到肥水、增氧、净化水质和产生免疫活性物质的作用,并间接地控制致病菌。(二)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环境调控第六十七页,共八十页。菌种养殖对象施用量净化水质效果研究者红色假单胞菌对虾0.6×10-6,施用3d停

1d溶解氧提高7.1%,氨氮降低28.6%,对虾产量平均提高115.7%伊玉华红色假单胞菌对虾1.5g/m2氨氮降低0.4mg/L,溶解氧增加1.2mg/L于伟君球形红假单胞菌、胶质红假单胞菌扇贝(2~10)×10-6,每天泼洒NH+4-N降低0.004~0.012mg/L,pH降低0.05~0.07,育苗期减少换水1/3(原菌液3×109~4×109mL)王绪峨红杆菌属淡水鱼类(2~6)×10-6,7~10d施用一次可降低NO2-50%~80%刘双江红假单胞菌属对虾400×10-6COD去除率90%以上,育苗各阶段变态率和仔虾出池率均比对照组高1倍(原菌液107/ml)崔竟进球形红细菌对虾(10~100)×10-6,10~15d施用一次底泥硫化氢含量平均减少60%,(原菌液2.2×109~2.6×109/mL)李秀珠假单胞菌、芽孢杆菌罗氏沼虾(25~50)×10-6NH+4-N下降75%~96%,PO4--P下降100%,悬浮物下降7.8%~14%,细菌总数下降84%(原菌液1010/L)吴伟假单胞菌、芽孢杆菌淡水龙虾(25~50)×10-6NH+4-N下降75%,NO2--N下降100%,DO上升13.7%,孵化率提高15%,存活率提高23%(原菌液1010/L)吴伟芽孢杆菌罗非鱼1.5~4.5mg/LDO提高60.7%,NH+4-N下降44%,NO2--N下降36.8%,S2-下降63%(原菌液109/g)李卓佳第六十八页,共八十页。8.COD(二)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环境调控第六十九页,共八十页。(三)苗种1.自繁苗种88年引进,92年人工繁殖成功。2.SPF虾85年前后美国渔业研究人员发现在墨西哥到秘鲁之间的太平洋沿岸海域特有的原生种白对虾,具有成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的优点,适合高密度养殖。进一步调查到墨西哥境内狭长而半封闭的墨西哥海湾,湾内野生种白虾种群长久以来与其它地区种群少有交叉混配,疾病很少。研究人员随即深入墨西哥湾海域采集优选野生种送回德州隔离研究,进行优生虾苗人工选育工作,91年成功。94年引进。第七十页,共八十页。3.凡纳滨对虾“中兴1号”是以美国夏威夷海洋研究所亲虾为基础群体,经连续五代群体选育获得。至2010年止,“中兴1号”在各地区的养殖面积共有35500亩。该良种人工感染WSSV成活率超过80%,抗WSSV性能稳定,已经生产了15亿尾虾苗,WSSV发病率低于10%,高密度养殖成功率超过80%。(三)苗种第七十一页,共八十页。4.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2002年从海南和广东等地的14个养殖基地收集从夏威夷引进并繁养4代的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构建了育种的基础群体,经过7代连续选育获得了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

表现出发病率低,生长优势明显,饵料系数低等优点,养殖效益比一般苗种增幅达10%~20%。(三)苗种第七十二页,共八十页。5.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选育获得。2013年养殖实验产量比“进口一代苗”分别高13.97%和15.4%,成活率比“进口一代苗”分别高12.54%和11.32%。(三)苗种第七十三页,共八十页。(四)放养

1.密度依据管理水平和产量,苗种投放密度在500-2000尾/m2之间。目前大多在5-10kg/m2,最高达到20kg/m22.方法宜采用一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